最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优秀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00:00:00    小编:讲真相和实话

最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优秀8篇)

小编:讲真相和实话

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义的艺术形式。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总结是一个整理思绪、明确目标、展望未来的过程。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一

1、阅读书籍。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2、构建书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您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很可能您并不绝对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果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或者您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至少我更加关心麦肯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重点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另外,就算您希望了解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基本上来说您前面根据目录做出的书籍框架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并不是您理解到的框架。在这个步骤中,根据您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个全书的框架。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

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几乎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提供了拖拽功能,这时,您可以很轻松的将前面录入的内容拖入相应分支中去。

6、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读书笔记大全《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7、处理“杂项”中的内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将“杂项”内容归档。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提到,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思维导图来做,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9、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

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步骤不过是在为这个步骤做准备!您可能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也做过相应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了这个部分的相关内容,现在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这时您会发现很多困难,因为这本书中的东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别,您无法直接将这个框架直接放进去!您可以选择将现在的框架拆分或者选择将原来的框架拆分,总之,让您在同一方面的知识成为唯一的系统和框架,而不是两个!这个过程非常麻烦,但却是收获最大的时刻,因为您并不是在单纯从一本书中获得知识和能量,而是将您以前读过相关类型的知识再次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思考。当您看到无数相关分支时,您很可能将本来毫无关联的分支进行联系,发展出非常新颖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几个分支并列到同一项目下,顺其自然的找到的突破的途径。当您完成了这个步骤时,可以说,您已经基本将这本书中这次理解到的内容完全消化吸收了!

这是我针对大多数书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说这种方法适合于大多数的畅销书,因为这些书大多没有太难的东西,大多数知识需要的并不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进行梳理,把现在阅读的内容和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同时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延伸出某些自己的东西。在前面的论述中,我没有将最后一步列出来:落实到实践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仅仅由于一本书说了什么就直接落实到行动中来,我会在主题阅读中重点强调这一部分。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二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2、构建书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您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很可能您并不绝对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果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或者您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至少我更加关心麦肯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重点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另外,就算您希望了解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基本上来说您前面根据目录做出的书籍框架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并不是您理解到的框架。在这个步骤中,根据您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个全书的框架。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

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几乎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提供了拖拽功能,这时,您可以很轻松的将前面录入的内容拖入相应分支中去。

6、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处理“杂项”中的内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将“杂项”内容归档。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提到,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思维导图来做,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9、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

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步骤不过是在为这个步骤做准备!您可能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也做过相应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了这个部分的`相关内容,现在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这时您会发现很多困难,因为这本书中的东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别,您无法直接将这个框架直接放进去!您可以选择将现在的框架拆分或者选择将原来的框架拆分,总之,让您在同一方面的知识成为唯一的系统和框架,而不是两个!这个过程非常麻烦,但却是收获最大的时刻,因为您并不是在单纯从一本书中获得知识和能量,而是将您以前读过相关类型的知识再次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思考。当您看到无数相关分支时,您很可能将本来毫无关联的分支进行联系,发展出非常新颖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几个分支并列到同一项目下,顺其自然的找到的突破的途径。当您完成了这个步骤时,可以说,您已经基本将这本书中这次理解到的内容完全消化吸收了!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多数的畅销书,因为这些书大多没有太难的东西,大多数知识需要的并不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进行梳理,把现在阅读的内容和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同时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延伸出某些自己的东西。在前面的论述中,我没有将最后一步列出来:落实到实践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仅仅由于一本书说了什么就直接落实到行动中来,我会在主题阅读中重点强调这一部分。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三

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读后感。《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

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条学习箴言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实中,也有不少人是按照这句话的教导来做的。然而我们会发现,有时无论你多么勤奋,多么刻苦,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学的东西是越来越难,精力总是不够用,熬夜的结果是上课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好像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

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还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习是一件能使学习变快乐的事。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四

《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发明”了思维导图(话说我真的不觉得这类东西叫发明,撑死了叫个开始使用),据说目前近3亿人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作者本人的title还是比较多,记忆大师啦,心理学教,教育学家等等。

这本书从简要介绍大脑开始,根据脑部结构引出思维导图,后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基本应用、高级应用和未来。总体来说,思维导图打破了常规记录模式,由顺序的自上而下(后者从左到右)的记录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发散的记录方式,文中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类,读后感。一类是头脑风暴类,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不注重逻辑;第二类是日记、文章、笔记等我觉得需要逻辑的记录方式,这类其实我倒是觉得更像刘濯源的学科思维导图。至于后者这个学科思维导图我更是觉得就是耍流氓,把自己的东西稍微结合点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的词,用树状发散的逻辑来记录,效率还是高了一些,不过思维导图解决不了我关注的记忆问题,还要要多回顾吧,不过至少一本书让你吸收到了东西就是好的。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五

2.记忆,要把信息变得有秩序。

3.记起某些东西,就是要求大脑有出色的数据检索和存储系统——思维导图。

《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

1.左右脑分工:

左脑:词汇、逻辑、数字、次序、线性、分析、序列。

右脑从事“艺术的”、“创造的”、“情感的”活动。

——天才们,都是用全脑工作的!

2.有规律的休息。不在于休息的时间,而在于是不是有规律。

3.长时间使用左脑,左脑会疲劳,因此左脑会采用一些方式休息,比如注意力涣散、心情低落等,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一下右脑。

4.经常出去散步。

5.注意训练左手。比如左手写字、打电话等。最终目的是身体两侧都利用起来。

6.图形和图表,比文字更具有表达性。

7.创造力训练:1)笔记中使用彩色。

2)记录梦境。

3)捕捉引发兴趣的词语或概念。

4)发现某几者之间的联系。

8.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原创性训练: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进行“创造性联想”。苹。

果落地而月亮不落地。

3)逆向思考问题。即考虑事情的反面。

9.学会做儿童:1)凝视。盯着一件东西看。

2)听故事。群神关注,聆听。

3)编故事。

4)边吃边玩。

5)和孩子一起玩。

6)学习新生事物。

7)学会简单的犒劳自己。

《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

1.深思、冥想训练:1)冥想,从注意呼吸开始。

2)散发、传播平和的气场。

3)每天以平和的心态开始。在完全清醒之前,舒缓的回忆自己的梦境,想象美好的情景。

4)每天要有离开尘世的时间。关掉手机、不开。

电脑,与世隔绝。

5)检查冥想的不同方式。

6)多接触大自然。

7)使冥想融入平常的生活。

《激发身体潜能的10种方法》。

1.1)身体智能:是指你了解、爱护和关心自己身体的能力,使你的身体发挥最大功效的能力。

2)身体智能的动力来自大脑。

3)我们能做的比我们认为自己能做的要多得多。只是当我们做到一半时,需要有其他人的监督和推动,我们才能更进一步。

4)得病的最根本原因是:肥胖、吸烟、缺乏锻炼。

2.可以通过肌肉使用的思维想象来提高肌肉的力量。

3.偶尔不吃饭,斋戒。

4.物种进化程度越高,身体姿势就越直。

1)姿势端正,内脏器官不受压迫。

2)规范行为,做到标准。(比如站立,坐,游泳等。)。

5.开放、负责、灵活、好奇、乐观的心理态度可以造就健康的身体,免受紧张的威胁,还可以造就强有力的免疫系统和敏捷的头脑。害怕、优柔寡断、冷漠、僵化、消极的态度将导致紧张、疾病和心理能力的全面下降。

6.总结性建议:1)每周进行四次有氧锻炼,每次至少20分钟。

2)有氧锻炼的同时,提高灵活性、肌肉系统的力量。

3)改进身体的姿势。

4)找时间玩。最好是和小孩玩。

5)起草基本的健康饮食菜单。

6)经常享受浪漫的行为(包括性爱)。

7)按常规给大脑供应四种基本的“食物”:氧气、营。

养、不断的学习、情感和爱。

8)了解自己。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健康的变化。

《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

1.语言智能:玩弄文字的能力,即遣词造句的能力。

1)语言智商,往往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和所覆盖的范围,以及。

能否看出词语词之间的关系。

2)大脑天生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模仿=抄袭=欺骗”是错。

误的观念。

3)犯错误和体验“失败”是加速学习的最快途径之一。

4)迅速控制和掌握那些想你挑战的新词语,并在必要的时候能。

回想起来。

5)语言智商-创造智能-数字智能-空间智能-社交智能-身体智能。

2.1)多做一些纵横填字游戏。

2)多使用你所在职业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努力成为那10%的人。

3)注意使用你职业以外的领域的词汇。

4)倾听新词汇。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可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5)寻找新词汇。

6)留意不认识的词。

7)够买一本好词典。

8)拥有一本近义词词典。

——总之就是:扩大词汇量。

3.1在学习时,你会对以下几种情况记忆更深刻:

1)学习的起始阶段(首因效应)。

2)学习的结束阶段(近因效应)。

3)想象中与众不同的事物。

4)与其它事物产生联系的事物。

2学习后要回忆:(至少五次)。

1)第一次重复——一小时后。

2)第二次重复——一天后。

3)第三次重复——一星期后。

4)第四次重复——一个月后。

5)第五次重复——六个月后。

——总之就是:勤于自省。

4.语言智能的表达有三部分:

1)语言及其内容(7%)。

2)语调和音量(38%)。

3)身体及身体语言(55%)。

5.讲话时打手势,这实际上是身体在帮助你的大脑来记住词汇、理清意义与信息、并帮助你思考和记忆。

6.提高语言智能:

1研究你的声音。

2微笑。

3检查你的身体语言。

留意一下自己和其他人的身体语言及口语,看看协调与否。当遇到一个刚认识的人时,你身体的超逻辑语言就会有所表示。这是可以问自己如下两个问题:

1.“我是否已见这人就喜欢?”

2.“我是否能把自己最宝贵的朋友和财物托付给这个人?”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可以立即启用“福尔摩斯语言及身体语言侦查”的措施,找出你的大脑如此迅速地得出这和结论的根据。这不但给你不断地提供安全、成功和快乐所必需的信息,而且海盗给你无尽的娱乐和消遣。

4对镜子练习。练习自己说话时的动作、体态、眼神及脸部表情。5玩声音游戏。试试不同的声音、音量和变音。

6唱歌。

7检查你词汇的积极/消极比率。

8.成为一个词语猎手:

1设计一本“新词”日记。

1)或按日期排,或按词性排。

2)也可以记录出处。

2建立语言智能知识档案。可以包括:

1)最好小说的梗概。

2)最喜欢的诗歌。

3)最喜欢的语录。

4)特别有趣的笑话。

3玩魔眼游戏。(看三维图)。

4利用索引。阅读前先阅读目录。

《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

1.社交智能:是我们与周围的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1)拥有社交天赋的人能够:

1:用大脑和身体的活力与别人交流。

2: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别人,影响别人。

3:知道如何交朋友,并维持好朋友关系。

4:通过谈判解决冲突。根据谈判情境随机应变、应对错误和控制局面。

2)这些都要求具有社交智能的人:

1:善于谈话。

2:善于倾听。

3:能够与人进行成功的、广泛的交流。

4:能轻松自如的适应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和不同阶层的人。5:能使他们周围的这些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2.1)微笑。开启社交气愤的钥匙。

2)倾听。表示对他人感兴趣的最好、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联系。建立关系网,一定要多和人联系,交往次数越多,社。

交智商就越高。

4)。

5)注意多理解他人、微笑或讲笑话、思想开放、乐于助人、避。

免和别人争论。

3.身体语言:

1和别人靠近时:

要考虑这个人是习惯于近距离靠近还是远距离接近。(来自纽约的人和来自德克萨斯牧场的人)。

2握手时:

1)感觉一下对方的手力。自己也要有适当的力度。

2)与对方眼神保持接触。

3)微笑。

3聚会时:

养成看人的习惯。阅读人们的身体语言,学习并模仿。

4.倾听:

1糟糕的倾听习惯:

1)假装集中注意力实际上没有。

2)在听的过程中试图做别的事。

3)断定自己对谈话主题没兴趣。

4)因为讲话人的说话方式或特殊的说话习惯而分散了注意力。

5)拘泥于细节而忽略了讲话者言论或观点的主旨。

6)因为对方带情绪的话而产生愤怒或对抗情绪。

7)分心事太多,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的话上。

8)左线性的、单一色彩的笔记。

9)主要听事例。

10)逃避一切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2积极地倾听:

1)积极地身体语言。注意对方的和自己的。

2)关注你想要的,训练你的注意力。

在嘈杂的场景中,锻炼分离出你想听到的声音。

3)2:1。倾听时间:说话时间=2:1。

4)适当的保持目光接触。

5)倾听的同时,在脑中想象出导图。

6)敞开心扉听。不要可以在乎某些词汇,客观的看待。

7)判断内容,而不要着眼于对方的表达形式。

8)听主要思想。只听事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小交谈:

1事先并获取信息。

1)最近的新闻。

2)对方的兴趣。

……。

2手中掌握一些轶事趣闻。

3让交流顺畅进行。

1)说到某个话题,让对方把话题说完。

2)大脑思考出话题导图。

3)顺着导图谈话。这需要训练。

4)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是问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的“是”“不是”,而需要细节描述。

5)记住2:1.6.问候规则:

1)积极乐观的进入问候的情景。

2)微笑。

3)热情的握手、拥抱并采用开放的肢体语言。

4)问和他们相关的问题,不要问和你相关的问题。

5)你已经胜利了。

7.社交练习:

1)学会问候别人。

2)真诚的对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感兴趣。

3)告别要愉快。

4)多参加社交活动。

5)练习谈话技巧。

6)微笑:对别人,也对自己。

7)谈话时,练习用导图。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六

说明:这个图简化掉了绪论和附录,因为我觉得那两个部分不重要,读书就是吸收关键的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每个章节都花费时间,附录就是一些图,老外的,电子书上也看不清楚。绪论反正是这两兄弟絮絮叨叨的一些罗嗦话,除了开头部分关于找寻大脑使用说明书的内容有点意义,其他基本等于废话。真不知道老托这个导图创始人写书怎么也这么罗嗦,结构其实很不清楚。。

@3s;r/g0r;@”l-e'g%c)r。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七

读书是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深入阅读,整理归纳出书的要点,梳理书的全局脉络。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建立分支是用短语和词语,并不是句子,所以需要考虑将一段话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当你整理好整本书的要点时,在整体上考虑全书的结构,结合自己对书内容的了解,对思维导图内容重新排列,让这些内容可以更清晰。

一般来说,阅读时你完成上述步骤后,重复几次可以让你更加深入了解书本内容和清楚全书框架。数据统计表明,一般人阅读一两遍可以吸收书中30%的内容,而利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可以达到50%,完成主题阅读后可以提高到70%。这时候再进行分享、讲述、实践活动等,才有可能吸收90%的内容。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达不到100%?事实上,单纯而孤立的阅读,本质上都是一种浅薄的吸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整理,缺乏自己的想法,不能将吸收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不能清晰、深入将书中内容表达出来,所以才说是浅阅读。

答:除了小说只读一两遍外,大部分书想做笔记的话,需要读两遍或以上。第一遍看完书,对全书内容和框架有了初步印象,第二遍开始做笔记。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篇八

《思维导图》是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生活的得力助手。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条学习箴言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实中,也有不少人是按照这句话的教导来做的。然而我们会发现,有时无论你多么勤奋,多么刻苦,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学的东西是越来越难,精力总是不够用,熬夜的结果是上课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好像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

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还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习是一件能使学习变快乐的事。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优秀8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