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精选12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策略。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不要过多使用修饰词。这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同样遇到问题的人们有所启发。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大中华地区幅员辽阔,有成千上万的习俗,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这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好节日。这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习俗,也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继承的一个好节日。
春节期间,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开心心贴春联,放鞭炮,开开心心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上有个妖怪叫年,会从山上下来吃村里的牲畜。不仅如此,就连人也不会放过。所以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与年战斗,但他们永远离开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很大的声音,惊动了外面的一年。人们看到后,纷纷点起竹子,终于成功地把它吓跑了。后来发现年兽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被过年攻击过。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中国新年和春节。
除夕,春节的前一天,成年人贴春联和灯笼。他们买了对联贴在.的门口。妇女们在家打扫卫生,扫除一年的灰尘。在孩子们帮助成年人的那天,每个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了,还有一些一年没见面的亲戚回来了,就为了这一天吃顿团圆饭,抱怨家里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笑,时而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二
过年了,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是家乡的风俗。今年,我的团年饭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准备菜肴,我和表哥则在剪窗花,贴春联。下午,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准备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开饭啦!我夹了一块最喜欢的酱鸭腿。外公告诉我有些菜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整条鱼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豆芽菜表示称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俭俭,肉圆表示团团圆圆,蛋饺表示元宝发财,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顺,最夸张的是有一个大砂锅,里面放满了冬笋、鸡蛋、整只鸡、蹄膀、蛋饺、肉圆,鸡汤浓郁、味道鲜美,我多喝了几碗汤。
新的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10岁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三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他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因此春节我们就会办的非常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接着,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因此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许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4、5点就得起床,接着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四
俗话说:“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民族风俗,不一样民风民俗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午时,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向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向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可是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我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日,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完美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完美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期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五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到过年,大家首先会想到吃的。既然过了腊八就是年,那就从腊八粥开始说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人们会把大量的`粮食都存起来,吃的也很节省。只有到了腊八这一天,人们才会把过去一年存的粮食都拿出来,煮成一锅粥。这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的美好寓意。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腊八粥已经成了过年时不可缺少的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风俗之一。春联,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联,由上联、下联、横批组成。一般来说,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万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财源广进;读书人希望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年人希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们把对新一年的祝愿写进了一副副春联里,贴在门上,希望愿望得以实现。人们也会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有“福到家门”的美好寓意。
除了这些,吃饺子、守岁、放炮等,也是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传统风俗。让我们在这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风俗中,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新年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六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家乡,而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样样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就例如我的家乡,保证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在临岐新华村,有一个爱做美食的奶奶,样样都会做。她懂得也很多,知道哪个节日要做哪个美食来给我们吃。
就比如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村并不会很忙,只不过是贴下对联,扫一下墓,下午才会很忙,因为我们村的人更注重团聚。那天,我们都会叫来自己的亲朋好友,摆出十几张桌子,让那些做菜好吃的人来烧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员,她要做暖锅,因为她在村里算是暖锅烧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阵一阵的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暖锅冒着热气,几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个桌上面,从高处看,可以用人山人海这词来形容,就像有人结婚时婚礼的样子。
开始吃饭了,只见每桌的人打开暖锅的盖子,那正在沸腾着冒着香味的暖锅,看看就够让人口水直流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匙大匙的盛着呢!
吃完了暖锅,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坐在椅子上摸着那吃饱喝足的肚子,看着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获得电玩具呢。这表演一结束,热闹才开始了,成群的小孩子们拿着火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渐变小。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过春节时与众不同的分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我很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七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要说我最喜欢的节日就要数春节了。关于春节,我的家乡也有许多特别的风俗。
到了腊月二十三前后,爸爸妈妈结束了一年的忙碌,从外地回来过年,我们一起去集市上买年货,准备过年用的和吃的。
一眨眼到了除夕,妈妈和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包饺子,等到全家人都起完床,饺子就同鞭炮声一同下入锅中,说到这里,除夕的“重头戏”不外于贴春联和守岁了。傍晚,就着红红火火的春联和春晚,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年的忙碌,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候了。接着就是守岁了,每次我都信誓旦旦的以为自己能够熬过这一个晚上,但都是熬着熬着在沙发上就睡着了。睁开眼,我竟然在床上躺着,不必惊讶,又是爸爸把我扛到床上的,毕竟每年都是这样,见笑了各位哈哈。
大年初一,街上特别热闹,每一处地方都有一堆人,街上布满了欢声笑语。
过了大年初一,剩下的就剩走亲戚了,拜访完亲朋好友后,年也就这么过去了,爸爸妈妈又要去外地忙碌了,作为学生的我,也要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了。
我家乡的风俗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我很喜欢我的家乡,因为它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地方,我也很喜欢家乡的风俗,那里有我难忘的记忆,快来一起分享你的家乡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八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九
河南,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众多传统民俗源远流长,也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五年级的寒假里,我充分感受了故乡春节民俗的风采和浓浓的亲情。
腊月二十五的清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撒落……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我感到年节的味道愈发浓重了。走进屋里,一切都焕然一新,做好准备迎接新春:床单换了新的,窗户被擦的好像不存在似的,茶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家电家具亮得可以照出人影子。我不禁想起外公春节前总会念叨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今天都腊月二十五了,日子匆匆,走的可真快啊!
盼啊盼,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我就听到更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走进客厅,全家人都围坐在茶几旁,精心地挑选着春联。我悄悄地挑出一个大红的“福”字,在它背后粘上几段双面胶,再把它倒着贴在门上,寓意着福“到”了。“贴得好!”外公赞赏地说,我也开心地笑了。妈妈在窗玻璃上贴窗花,那窗花真是生动有趣:正中央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猪的脚边有一方池塘,池塘里盛开着莲花,水里有游鱼在嬉戏,正所谓“连年有余”!小猪的头顶有蝙蝠在飞舞,象征“福”到了……窗外大雪纷飞,红红的窗花映衬着皑皑的白雪,窗花越发红艳而白雪越发晶莹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词在我脑海里突显出来。
下午,外公在厨房里剁着肉馅,外婆揉着面团,我忍不住去偷捏一下那雪白的面团,就收获了外婆嗔怒的批评。终于能包饺子了,大家齐上阵——妈妈包的像金元宝,外婆包的像小山,而我包的却奇形怪状,各不相同,有一些却不合时宜地张开了“嘴”,需要大人们来加工。欢声笑语中,年夜饭准备好了,大家放开了肚皮,一边尽情地享用,一边相互说着吉利恭喜的话,欢声笑语让房间里温暖如春。看着精彩的'春晚,开心地抢着红包,间或着打电话给远方的亲友拜年……新的一年在隆隆的鞭炮声中,走来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明媚的朝阳从窗帘缝隙中射入,让我看清了床头四个鼓囊囊的大红包。我欣喜而又小心地把它们收起来,就跟着爸妈出去向亲朋好友拜年了。我们先到了五姨婆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我给五姨婆的祝福,让她老人家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菊花。走在热闹的大街上,大人们时不时地停下脚步,热情的寒暄,彼此道着祝福。
我们呼朋唤友一起去逛庙会。庙会里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条街上乌泱泱的都是人。在舞狮的地界儿,大家看着身体通红而鬃毛金黄的“狮子”,在舞狮人的操弄下,“狮子”嘴巴一张一合,灵巧地在木桩上腾空跳跃,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得围观的人们阵阵惊叹和雷鸣般的掌声。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表演魔术杂耍的,唱着我听不懂的家乡戏的,还有各种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物品的,随着大家彼此的恭贺新春的祝福声,家乡的年俗味道就在这里蒸腾了。
正月十九,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春节走远了,我们也踏上了归途。不管我身在何处,不管我年方几何,这家乡的风俗和浓浓的亲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十
新年到,新年到,男女老少齐欢笑。爷爷戴上新毡帽,奶奶穿上新棉袄。大街小巷好热闹。鲜红的春联贴起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红红火火的日子欢起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过年的真实写照。
每当提起过大年,我就欣喜若狂,热血沸腾。现在过年到处充满了喜庆、祥和,但是关于过年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父母告诉我,相传很久以前,在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夜晚,一个叫作年的怪兽,会来到人间作乱。老百姓们心惊胆战、痛苦不堪。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怪兽害怕红颜色的东西和爆竹的爆裂声。所以就有了贴春联和燃放爆竹的风俗,年兽自然不敢来犯,过年传承着古人们的聪明才智。
说起家乡过大年的风俗可真不少呢,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不刚进了腊月门,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又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置办年货里大有学问,鱼预示着年年有余,鸡和梨代表着大吉大利,豆腐象征着全家都有福,苹果必不可少,寓意平平安安,鲜花插花隐含着花开富贵,就连妈妈蒸的大枣饽饽也昭示着好日子蒸蒸日上而且这些年货基本在每家每户的供桌上都是司空见惯。好一个忙碌欢腾的中国年!一个诗情画意的中国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这一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独具魅力。过年是千里之外游子的归心似箭,是家中年迈父母的翘首以盼,是全家人围坐一团的年夜饭,是小孩子们承欢膝前的压岁钱,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嘘寒问暖,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长,是亲人之间永远拉不完的家长里短。过年寄托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除夕夜的鞭炮渐近尾声的时候,新年的黎明恰恰到来。人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到别人家串门拜年,大街上弥散着鞭炮的火药味儿和燃香的香火味儿,这就是特殊的年味儿,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个个打扮的光鲜亮丽,耳目一新。这既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肯定与褒奖,又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各家门前的张灯结彩与流动的鲜艳色彩,无疑成为这个略显单调季节的一道亮丽风景。过年好,过年好,恭喜发财,温馨诚挚的新年祝福声充斥着大街小巷,屋里墙外。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个个都变成了自来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一见面就互相问候,甚至在平时有点小摩擦的村民,都因这一句质朴的过年好而一笑泯恩仇。新年处处洋溢着和谐温馨的友情。
大年初一的饺子头一回。拜完年人们各自回家煮饺子,初一吃饺子是家乡过年的习俗。瞧这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个个馅满肚圆,浑圆的饺子预示着家人团团圆圆。是啊,过年时大多数家庭团圆了,却有一群人无法团聚。他们就是守卫边防的战士。无论是风大浪高的边陲小岛,还是冰天雪地的北疆前哨,都有他们矢志不渝的坚守,神圣的五星红旗在他们身旁高高飘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撑起一片安宁的天,新年收录着一份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为每年过大年的时候差不多在农历立春前后,所以过年也叫春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要说,人的一生之计在于勤。过年既有对过去的肯定,又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新年,荏苒了岁月,绵延了时光,这艘历史的巨轮满载着亲情、友情、家国情,跨越了时间的海!(公众号:平静初语)。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十一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博深,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它——春节。一个让千万个家庭团圆的好日子,他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我们千万炎黄子孙传承的好日子。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把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节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祥。在这个时候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饺子里的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呢。
春节不仅有吃饺子的风俗,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习惯,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也有专门上家中拜年磕头的,但是不常见了。一般都是问好,有些人也在手机上给别人发微信或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别人拜年,说一些祝福话语之类让人们开心的话。
过了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说到元宵节还有一个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圆),那天爷爷给我们买了两袋汤圆,我们都很高兴。爷爷煮好后,把它们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嘱我们: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让他们出出热气。虽然我们嘴上答应了爷爷的话,但我们心里可不这么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汤圆,我们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终于,弟弟还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结果……还真是被烫得“嗷嗷”大哭。但我们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我爱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篇十二
“年二十八,打糍粑。”在四川的家乡,流传着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每当腊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打糍粑,那是一派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过年,亲眼目睹了打糍粑的全过程。
说起打糍粑呀,它的制作工序相当的繁琐。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蒸锅里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爸爸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就这样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看着爸爸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痒痒了,于是我跟爸爸说:“让我来试一试,行吗?”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行吗?”“爸爸,别小瞧人,你就让我试一试吧。”爸爸把木棍递给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动,怎么办呀?刚刚在爸爸面前夸下海口,不能临阵脱逃吧。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勉强地打了一下,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我、爸爸、大伯、爷爷,表姐,姑父,一个一个轮着干,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大家虽然累,却很开心。好不容易干完了,我们都已精疲力尽,汗流浃背,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接着,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红糖熬成的汁水里,简直是人间极品。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糍粑,妈妈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糍粑吗?”
我摇了摇头。
“吃糍粑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打糍粑,吃糍粑即喻示家家团圆、吉祥如意。”妈妈一边吃,一边笑着说。
“年二十八,打糍粑“。吃着美味的糍粑,听着孩童的笑声,感受着节日的气氛,思考着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它传承下去。家乡的习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