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折线图统计图教案(1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7 00:00:00    小编:我大侄子呢

最新折线图统计图教案(15篇)

小编:我大侄子呢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一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师:是的,浏览的人真得很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浏览相山公园的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入探究

带着三个问题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二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xx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

师: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

生:能直观看到项目的数量,便于比较。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方法,这节课还是按照这三点来进行复习,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关于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提纲:

(1)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

(3)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充分讨论后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1)汇报统计图的特点。

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看出各个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③根据数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出图例。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根据所给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应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对应的扇形。(注意各个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圆)

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

4.应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问题。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四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五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 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4.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练习卡、方格纸、彩笔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的远,还是双手投的远?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究竟谁的想法合理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并收集小组单手、双手投球的数据。制统计表(学生开始投球游戏,做好记录。)[

教师:课外,同学们做了投球游戏,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说自己实践的结果兴趣高涨。)

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统计的?(学生可能有用统计表的,有用统计图的,因为四年级学过统计图。)

生1:统计表。

生2:用统计图。

生3:...

教师:用哪个方式好呢?

生1:统计表。

生2:条形统计图。

生3:...

教师:请同学们来展示小组的统计方式。同学们来看看哪种方式更好。

(先展示统计表再展示统计图)

生1:统计表方便操作。(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单手和双手的差别。

教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的数据呢?(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整理后共有五种情形:第一种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两幅条形统计图;第二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小组所有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第三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第四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个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挨在一起;第五种在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

教师:请同学们评价,哪幅统计图既美观又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第五种比较起来最方便,形象直观。

(其他同学也赞同第五种最好。)

教师:我们把像第五种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学生很认真、仔细,有的开始讨论应该怎样修改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在讨论修改中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谈谈从你们组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一边展示自己组的统计图一边说)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的远。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1、把作业纸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老师。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收集一些报纸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看能获得那些信息。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七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

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八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一吗?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自由叙述。

四、小结: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p55-56。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九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学 生活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练习基本练习题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ppt课件

直尺

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

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

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

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6、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习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三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xx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xx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xxxx—xx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五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