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1.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椅子的基本造型与功能的关系,学习用手绘设计图或立体制作的方式设计一把新颖的椅子。
2.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椅子的基本结构与造型,理解椅子的造型与功能的关系,结合人们的不同需求创新设计椅子。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建立用设计改善生活的信心。
了解椅子的基本造型与功能等相关知识,设计出造型和功能有机结合的椅子。
:小组合作探究评论。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设计的基本知识,能用设计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展现自己的设计,并与他人简单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到造型与功能,思考设计中怎样创新,满足人们对椅子的需求。
1.教师出示一把椅子,提问:这把椅子由那几部分组成?(椅背、椅子面、椅背、扶手)。
2.椅子的每个部位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
4.既然有这么多不满意的地方,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创作一个造型美观的椅子。板书设计:造型别致的椅子。
1.了解椅子的历史,。
汉代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随着西域商路的开通,椅子作为外来家具被最先引入,后来出现了交椅,圈椅,官帽椅等。
现在,大家随着老师来探究经典。请大家把书打开,看36页的这三把椅子,谈风格特点。
风格:中国——舒适德国——大气荷兰——现代。
2.分析椅子的造型。
现在的椅子造型别致、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ppt出示不同造型的椅子,学生观察分析。)。
板书:造型折叠椅躺椅转椅。
3.这些椅子适合那些人群?(让学生知道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5.设计师的灵感其实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和自然,这几把椅子都是根据什么设计的?(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的一部分)。
6.你可以换成什么?仿生椅。
总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仿生法。
(就是模仿某种东西的造型,并对某种东西造型进行添加或去除一些部分,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5.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椅子?(小组讨论)。
从你们的眼神,老师已经看出你们早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了,你想给你的同桌或好朋友设计一款什么造型别致的椅子呢?现在,开始动手吧.
1.你用了什么巧妙的设计满足人们对椅子的特定需求。
2.你的设计是怎样体现形象与功能关系的?
3.你的设计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4.评价同学的设计,看过他人作品之后对你有什么启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造型别致的椅子,同学们对椅子的作用,设计方法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表现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勇于创新。
造型别致的椅子。
组成:椅背椅面椅腿。
造型:折叠椅躺椅转椅仿生椅多功能椅。
设计要求:美观实用以人为本。
:彩带编织的穿插。
: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图案的组织。
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收尾及绑带。
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国标本苏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第九册。
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照片,图片,范画
:一课时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九册全册教案下载)
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示范)
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1.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2.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3.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
2课时。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课后: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片断着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实践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看,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造型表现。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写生工具。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1、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0、布置、展示作品。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添画。巧妙运用图片上的内容,让画面新奇有趣,效果好。
1. 继续感受线条与色彩的表现形式,发挥想象力并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情趣盎然的大嘴怪题材作品。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方法塑造自己想象中的大嘴怪形象。
教学难点:大嘴怪形象的设计。
本课“大嘴怪”这一题材的选择,力图为孩子们的创作营造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了解不同效果与美感,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探究法。
1.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了动物园,请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下各种动物,边看边想一个问题:它们都有一个怎样共同的特点。
2.出示课题《大嘴》
新授:
1. 教师师范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动物都拥有一张很大的嘴巴,那如果将这些动物的大嘴巴表现在画面上该怎么画好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是怎样用简单的方法画一张动物的大嘴巴。
黑板出示3张白纸,教师分别用“s”型、月亮型、“o”型画出各个面的大嘴巴。
2.小练习
请学生选择一张嘴巴画下来(注意嘴巴占用画面的面积和预留好画身体的地方)。
教师做简单评价。
3.大家都知道嘴巴是长在脑袋上的,而动物的头部我们都会画,但张着一张大嘴巴的脸我们该怎么表现呢?我们再回到动物园去找一找答案。
课件出示老虎与蛇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其头部其他五官的变化。
小结:脸上的嘴巴越大,其它五官就会越小。
4.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为一张大嘴巴添加上小兔子的耳朵、眼睛,老鼠的鼻子、胡子,牛的角(学生边欣赏边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5.补齐课题《大嘴怪》
6.设置场景
7.师生共同完善范画
教师按照学生提的建议补齐大嘴怪的身体,并添加各种有利于施救的本领。
9.说一说
你想创造一只怎样与众不同又能帮助别人的大嘴怪?来说一说
学生选择一个想帮助的场景。
1.作业要求
每人画一只拥有一张很大嘴巴,并且身体很奇怪的大嘴怪,但它有很多能帮助别人的本领。
2.打完草稿,用黑色水彩笔或勾线笔描出轮廓,并涂色。
1.主题
大嘴怪王国举行一年一度的选“美”大赛,希望可以从中选出外貌“出众”、心地善良的大嘴怪,作为大嘴怪王国的爱心大使。
2.评选方法
请完成作业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全班学生以小组的顺序上黑板选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大嘴怪展示在黑板上,并投票。教师归总评出爱心大使冠军、亚军和季军,并为其颁发勋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一个是教师精简了3个不同方向的简笔画嘴巴作为示范,能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住|“大嘴怪”的“大嘴”,但在夸张上还不够深入挖掘;二是设计了一个情境,能让低年级学生马上进入教师预想的“助人为乐”的思想上去,避免学生给大嘴怪加上破坏、作恶等不良特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缺点与不足之处有:
1.整节课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其中加入小组学习,让学生会的自己解决,节约时间。
2.课上应该再加些大嘴怪的学生作业欣赏,不在多,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避免最后作业千篇一律。
3.课堂节奏掌握的还稍有欠缺,可以请学生摒弃铅笔,直接在作业纸上大胆的用勾线笔画出大嘴怪,或直接用颜色画出(前提是学生在平时课上习惯直接绘画)。
2.掌握绘画的方法。
能把想到的怪兽表现出来。
能运用各种绘画方法进行创作。
多媒体、范例。
一、导人。
你知道那些海洋怪兽?那一种最有趣?
在童话和神话里还是你的梦中里的?
很多海洋怪兽都是从海里出来的。
二、出示多媒体。
老师在网上的商店里看到许多特别的海洋怪兽,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这些怪兽,说一说这些怪兽的外形、色彩、特点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怪兽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是怎样画的?欣赏同学成功作品。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海洋怪兽。
四、作业设计。
1、可以画出你想象的海洋怪兽。
2、也可以用你各种材料把它做出来。
教学随笔。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p28页的内容。
领域:综合・探索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使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2、指导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具:"过新年"音乐与录像资料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等。
课前音乐:过新年。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师:1、刚才的音乐好听吗?2、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3、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音乐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今天我们也来过新年。
三、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过新年的场景。
2、师:过新年是这么热闹,以前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
3、学生谈过年
5、学生交流讨论:过新年时家里该做些什么事?
6、汇总学生讨论结果:写对联、贴对联,画年画、贴年画,剪窗花、贴窗花,吹气球,做年夜饭。
7、师:过新年时家里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把教室也打扮成过新年的样子,我们也来一起过大年。
四、课堂作业
3、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4、师:我这儿有你们需要的各种材料,请每一小组派一位同学来拿你们组需要的材料,然后合作完成各组的工作。
5、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务
6、教师播放过新年的音乐,学生合作作业时,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技术上的难题
五、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过新年的环境布置。在学生自评作业后,大组进行互评,提出更好的建议。
六、结束新课播放音乐
过新年教师小结、布置课后要求,即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参考了《艺术》教材中“过新年”一课的音乐元素,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是我深切的感到,新课标放宽了教师的手脚,而且不拘于某一本教材的内容,课程间、课程内的综合使得教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轻松、自由。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笔、用墨的训练。
课前准备: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学生体会成功。每个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让学生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开辟出了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1、让幼儿掌握人的五种基本表情的其中三种。
2、学习用较为简洁的线条画出几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3、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活动准备画纸、彩色笔、双面胶、镜子、各种表情图片活动过程1、引入课题2、首先让幼儿欣赏一首儿歌《画表情》,幼儿可以边欣赏边学习。
幼儿回答:拍拍手、跺跺脚······老师提问幼儿为什么要拍拍手?跺跺脚?
幼儿回答:眼睛弯弯、眉毛弯弯、嘴巴朝上翘······老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的小镜子对着镜子做个高兴的表情,老师示范用简单的线条画一个高兴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诀(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让幼儿拿出一张蛋形的纸跟着老师画一张高兴的表情。
幼儿回答:哭······眉毛、眼睛下垂,嘴巴向下落老师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镜子对着镜子做个哭的表情。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线条画一个哭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诀(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让幼儿拿出一张蛋形的纸跟着老师画一张哭的表情。
(3)老师在出示一张图片进行提问,她的表情是什么?
幼儿回答:生气······老师提问幼儿: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幼儿回答:眉毛竖起来、眼睛圆圆的······老师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镜子对着镜子做个发怒的表情。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线条画一个怒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诀(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让幼儿拿出一张蛋形的纸跟着老师画一张怒的表情。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画人的表情要抓住人的眉毛、眼睛、嘴巴······幼儿跟着老师再说一遍画表情的口诀,请幼儿自己说一遍······6、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从今天画的表情里找一个可以表达自己今天心情的,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绘画工具和材料。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
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 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 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 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1、知识目标:.认识并掌握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六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2、能力目标:运用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3、情感目标:感受春天是缤纷、蓬勃的季节。
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基本知识的运用。
1课时。
课件、颜料(红、黄、蓝)、白色纸、调色盘、一次性杯子、毛笔。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色彩有哪些?
提示:白色、蓝色、红色、粉色、紫色、绿色、黄色……等等。由此可见,画画离不开色彩,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三间色与复色》。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三原色:
什么叫原色,颜料的三原色包括那些呢?请同学们打开美术课本第11页,将一一为我们揭晓。看完后同学们可把自己的意见和同桌讨论讨论。
通过自学和讨论,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原色了吗?谁来说说?[播放幻灯片]。
提示:原色是指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哪些?[播放幻灯片]。
提示:红、黄、蓝。
2、认识三间色:
若是我们把三原色两两相混合,将会变成什么新的色呢?同学们拿出备好的颜料、水杯、调色盘、毛笔等用具,实际操作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实际操作之后)现在请同学来说说操作的.结果。[播放幻。
灯片]。
提示: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像这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叫间色,又称二次色。那橙、绿、紫就是颜料的三间色。
现在我们来复习多一遍,什么叫间色?[播放幻灯片]。
提示:颜料的三间色是橙、绿、紫。
3、复习颜料的三原色与三间色。
[播放幻灯片]我们来看看色相环,中间的三种色它们分别是什么?
提示:红、黄、蓝。
红、黄、蓝是颜料的什么色?
提示:颜料的三原色。
把三原色两两相混合成哪些色?
提示: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橙、绿、紫是颜料的什么色?
提示:颜料的三间色。
4、认识复色。
看看色相环红和橙之间的这色块叫什么?它是怎样调和而成的。
提示:黄+橙=黄橙,黄+绿=黄绿,蓝+绿=蓝绿,
蓝+紫=蓝紫,红+紫=红紫。
提示:颜料的复色有: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
5、教师小结。
不论是间色、还是复色,调配时的比例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和复色变化。
(三)、课堂练习[播放幻灯片]。
了解了如此丰富的色彩,就让我们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一张白纸来当作布,为这块布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与丰富色彩。
比一比,谁设计得更漂亮,色彩更丰富。
(四)、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五)、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设计得也很漂亮,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为自己描绘出美丽的人生。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1、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
1、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生:能!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习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2.学习在观察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
学会造形并发展发散思维。
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范例、图片。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你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接受邀请吗?
不过舞会之前需要你绘制自己的面具最好能让大家认不出你来,
面具是虚构出来的脸,
你可以尽情发挥,大胆绘制。
二、板示课题。
从原始宗教仪式,
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
还有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游戏,
人们创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
三、出示范例。
每个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造形吗?你觉得怎样?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利用厚薄、色彩不同的各类纸张以及其他废旧材料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四、作业选择: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面具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学画农民画》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十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是通过欣赏、临摹农民画,了解农民画的起源、艺术特色和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感受其夸张、强烈的表现手法。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装饰色、装饰线的大胆应用。
一、故事导课:
《小鱼的故事》,有一条小鱼,她很爱美,身边的小动物们经过造型师的修整之后,变得特别的美丽,她非常羡慕。于是,小鱼也走进了造型师的屋子。她会变成什么样呢?你们想看看吗?(生)
(欣赏农民画《鱼》)
你们觉得小鱼漂亮吗?(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作品吗?(农民画)
你们想不想向这位造型师学习,也设计出这么美的作品?
今天就一起学习农民画。
二、讲授新知:
1、问题:什么是农民画?你认为他有什么特点呢?
师: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内容多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表现手法真挚泼辣,造型夸张,色彩绚丽浓厚,一派乡土气息。
2、小鱼对自己的新形象也很满意,瞧,她正拿出以前照片在比较呢,同学们也一起看看吧:
问题:比较一下,农民画中的小鱼和现实中的小鱼有什么不同?
(农民画中的小鱼身上多了很多的花纹,有小花,还有条小鱼呢;它的颜色很丰富,尾巴像彩虹一样,这些都是现实中的小鱼没有的,说明他的想象力很丰富。)
3、你们说的太好了,小鱼现在已经拜师了,她不光想自己美,也想让周围的朋友们一起
美丽起来,她现在已经到了农民画的王国了,同学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欣赏吧!(欣赏农民画图片)
4、又看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她们的花纹与色彩以及外形特征又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花纹:1: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色彩:2: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外形特征:外形夸张、变形、突出特点,具有平面装饰性)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又该怎么画农民画呢?
(磨谷谷:进行了改画,将画面的颜色,改成了蓝色调,虽不丰富,但是也很协调,花纹变得丰富有趣了。
猴吸烟:这幅画不但从颜色、花纹以及小配饰上进行了改画,而且还对背景上进行了添画,使画面更加的饱满有趣!舞龙:和猴吸烟相同,使用了改画和添画。)
你们觉得这么画有趣吗?(生)你们想画吗?(生)那我们一起来画一张农民画吧
四、作业:
1、提出要求:从课本上或自己找的图片资料中选一幅农民画,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注意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2、辅导要点:
添画或改画注意构图饱满、色彩鲜艳、注意色彩搭配。
五、作业展评:(构图、色彩、画面内容)
互评:小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
自评:你选用的是哪一幅农民画,你进行了改画还是添画?你最喜欢你画中的什么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还需修改。
六、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农民画,也学会了画农民画。但农民画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类,包括年画、版画、剪纸、壁画等等民间艺术。它来源于生活,也充实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农民画的天地更为广阔,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向了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
教学目标:
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
1、 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 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
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 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三、 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1、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说出对橙色的感觉。
3、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
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
1、复习: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2、今天,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操作:把红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3、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产生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4、出示:橙色。
二、新授。
1、问: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2、出示:红+黄=橙间色。
3、出示小资料: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4、找橙色:让学生找出自己颜料盒里的橙色。
5、问: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调出来?
6、学生尝试: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调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同学之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7、欣赏例画:用橙色可以画出许多好看的图画,一起来看一下。
8、说一说:你看了橙色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橙色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9、问: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出示要求:最好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完成作业。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
教学后记:
橙色属于间色,是由原色中的红色和黄色相调和而产生的颜色。这堂课我以实验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对橙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说一说对橙色的感觉,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调出橙色,使学生充分体验橙色的丰富性;最后再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一幅画,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就更突出了。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