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优秀15篇)
一份好的报告应该清晰明了、条理清楚,并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较为完善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充分的信息和数据,确保报告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合理组织报告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以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报告的核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简练、表达清晰、逻辑严谨,使报告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信度。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二
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目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在全县学校范围内有针对的开展了调查研究。
1.课程开课情况。经统计,全县*所中小学,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周不少于*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在实际开课当中,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校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立情况。*所中小学,已建有劳动教育基地17个,占比53%;在建基地2个,占比6%;筹建基地4个,占比13%;还有12所学校无基地。
3.师资培训情况。*所中小学,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多以教师自学为主。
4.经费投入情况。*所中小学共投入年度经费约*万元,专项经费约*万元,经费都来自办公经费。
5.选用教材情况。*所学校中有*所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一,各种各样。其中以*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两个版本居多,也有少数学校编印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一是课时设置方面。虽然各校都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表,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它文化课挤占,或简单将其等同于打扫卫生,难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四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五
接到金安区教育局下达的扶贫助学大排查工作后,我校认真开展了关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自查和排查工作,现将在此次自查和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以陈凯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调查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摸排,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确保在我校就读的在籍学生家长都能了解到有关教育扶贫的各种信息,都能享受到相关资助。
二、及时发放资助。组织教师对20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对人员、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班主任老师和金安区扶贫数据和学生家长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核实对符合政策的学生及时发放各类补助,减免各种费用。并做好摸底表和发放花名册,留存记录。截止207年0月25日我校义务段共有建档立卡户89人,其中寄宿生3人。上半年共发放各类补贴和学费减免2866.5元全年合计57323元。
三、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对”工作,关注留守儿童、“三残”儿童成长,鼓励班主任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的走访工作,摸清学生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为教育扶贫打好基础。
四、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对教学辖区的辍学情况进行清查,开展兴趣社区活动留住问题学生,帮扶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打造良好育人氛围,让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愉快。
我校将借这次自查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六
一、前言: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二、调查过程: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三、成因分析。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四、解决方法、对策。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七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调查研究在全县学校范围内进行。
1.课程开始。据统计,全县*所有中小学都可以将劳动课程纳入课程,每周不少于*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课时和全学段*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开学率达到100%。实际上,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打扫、整理内务个学校都可以将学生的劳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设。*中小学已建成劳动教育基地17个,占53%;在建基地2个,占6%;筹建基地4个,占13%;还有12所学校没有基地。
3.教师培训。*中小学有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人,兼职教师多为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教师培训多为教师自学。
4.资金投入。*中小学共投资年度经费*一万元,专项资金约*万元,资金来自办公资金。
5.选择教材。*所学校中有*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同,种类繁多。*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大多是两个版本,少数学校出版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第一,课时设置。虽然每个学校都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开设足够的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各种因素,劳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他文化课程占用,或简单地等同于清洁,难以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据统计,全县劳动教育。
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八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目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在全县学校范围内有针对的开展了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县**所中小学校为对象,其中,普通高中**所,职业高中**所,完全中学**所,初中及九年制学校**所,小学**所。主要通过发放统计表和书面调研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落实、教师配备、教材选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
1.课程开课情况。经统计,全县**所中小学,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周不少于**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在实际开课当中,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校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立情况。**所中小学,已建有劳动教育基地17个,占比53%;在建基地2个,占比6%;筹建基地4个,占比13%;还有12所学校无基地。
3.师资培训情况。**所中小学,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多以教师自学为主。
4.经费投入情况。**所中小学共投入年度经费约**万元,专项经费约**万元,经费都来自办公经费。
5.选用教材情况。**所学校中有**所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一,各种各样。其中以**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两个版本居多,也有少数学校编印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从统计的基本情况来看,当前我县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时设置方面。虽然各校都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表,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它文化课挤占,或简单将其等同于打扫卫生,难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九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20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20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20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6.对于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劳动教育.在线汉语字典。
[2]任海滨,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党支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3]季平,民进黑龙江省委会,2019.03.01。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
**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二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3]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本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秘书部,组织部以及宣传部。大家每个人都需在线下进行走访,最初始的三天,我们去各自的小区居委会进行调查,询问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类容的基本知识,并拍照记录。因为访谈来自于各自小区,所以市民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热心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青年人对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其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后期我们对我们高中的一些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确实比大众要深入的多,我们也及时的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六)调查过程。
2020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三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20年7月29日,劳动启航实践队组长交流会成功展开,会议伊始,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举行了暑调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确定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对象和形式;随后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访谈问题的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组织部负责人针对纪律、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出要求。接下来副队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鼓励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全体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2020年7月31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前期准备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五天。各部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只待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故劳动启航实践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一切准备就绪!
2020年8月1日,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根据相关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各自在家乡开展暑调活动。本次的调查形式以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综合进行,队员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安排时间,确认合适的调查方式开展本次活动,做好相关调查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夏日炎炎,疫情肆虐,线下访谈活动显得更加艰巨,但队员们仍旧充满着热情,在防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查活动。
2020年8月2日,自入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而在这两天的调查中,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劳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3日,访谈活动进行到第三天,队员们依旧能克服网络不畅、天气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线上云采访和线下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当地劳动教育的普及情况。通过每日的访谈了解到,许多地区劳动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比较淡然,劳动意识相对薄弱。队员们也通过此次与广大群众交谈的机会,对劳动教育进行解说,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020年8月4日,副队长对第一阶段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醒队员们提前上交材料,以便宣传部的同学甄选照片,做好宣传。随后,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接着,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会议最后,队长对后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表示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劳动教育了解不多,提醒队员们在后面的调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对劳动教育进行知识普及;同时,队长强调,在后面的工作中仍要重视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广泛发放问卷,让更多的人帮助填写。
2020年8月5日,劳动启航实践队走入校园,对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相对于学生,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充分。有部分老师一致强调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保洁方面,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学校也对劳动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下学期将开展劳动相关的课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要使全民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学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2020年8月6日,根据前期安排,暑调活动的后半阶段要求队员们走进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通过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劳动课的开展还是相对较少,存在着劳动课让位于其他课程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推行劳动教育持赞成的态度,认为热爱劳动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且应终身进行,并支持开展劳动实践课,在课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020年8月7日,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为期七天的暑调活动顺利结束,尽管是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也依旧没有懈怠,做好最后一天的采访及问卷的发放工作。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对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采访,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同时,自己也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面向实践队队员各自的家乡以及关系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192份进行了回收,按总体有效回收份额为180份。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采取了excel进行图表分析。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其中总体问卷数进行分析,通过大众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这可能与她们经常出门锻炼,感受美好环境和逛街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25%。其次,在人员类别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职人员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19人,然次是退休人员,这群人为湖周围的常住居民,有26人,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多。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人员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的年龄占比比较集中,18岁以下占比3.62%,18-24岁占比为82.81%,24-30岁占比3.62%,40岁以上占比6.25%,可见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此年龄正是青年时期,是深入思想,决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年龄具有一定的调表性。
3.调查人员所受教育情况。
调查发现,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是祖国的最新鲜的血液,其态度与思想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故此次调查范围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4.调查了大众在生活中参与了那些劳动活动类容。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5.调查我国中小学存在哪些劳动教育问题。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
(二)总结及建议。
经过七天的调查活动,发现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必须从学校开始改变,才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资料提出的四点建议。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教育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位是学校形成浓厚劳动教育氛围的前提。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何为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即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反复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要求将文件精神“吃透”、“弄懂”,适时可以组织考试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完全“消化”;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不同项目的劳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案。只有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位,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扎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对教师做好劳动教育培训。
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劳动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很少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尤其是多数小初高教师没有上过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劳动实践导师”、“劳模”、“社会劳动方面的名流”等专业人士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便于提升全校教师的基本劳动素养。如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模精神带到学校,同时可开展校内的劳模评选活动。只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才能更加专业的教育学生,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3.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
设置因地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核心。当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认识到位后,学校应该提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譬如:小学生在校内每周五最后一节进行一次大扫除课,在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中学生在校内主动承包校内一块责任区的卫生保洁与维护工作,在家中可以帮助父母至少洗一次衣、做一顿饭;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公益活动,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学校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督促与检查,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4.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汤勇.劳动是最好的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13):7-9.
[2]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9).
[4]蔡如军.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优化[j].中国德育,2019,(22).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三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对城郊学生劳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7.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2020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伊始,队长艾丽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团队调查目标和方向。随后,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20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20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20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劳动教育.在线汉语字典。
[2]任海滨,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党支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3]季平,民进黑龙江省委会,2019.03.01。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篇十五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目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xx在全县学校范围内有针对的开展了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县xx所中小学校为对象,其中,普通高中xx所,职业高中xx所,完全中学xx所,初中及九年制学校xx所,小学xx所。主要通过发放统计表和书面调研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落实、教师配备、教材选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
1.课程开课情况。经统计,全县xx所中小学,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周不少于xx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xx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100%。在实际开课当中,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校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立情况。xx所中小学,已建有劳动教育基地17个,占比53%;在建基地2个,占比6%;筹建基地4个,占比13%;还有12所学校无基地。
3.师资培训情况。xx所中小学,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xx人,兼职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多以教师自学为主。
4.经费投入情况。xx所中小学共投入年度经费约xx万元,专项经费约xx万元,经费都来自办公经费。
5.选用教材情况。xx所学校中有xx所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一,各种各样。其中以xx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两个版本居多,也有少数学校编印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从统计的基本情况来看,当前我县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时设置方面。虽然各校都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表,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它文化课挤占,或简单将其等同于打扫卫生,难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