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实用10篇)
在写报告时,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深入了解问题和挑战。在撰写报告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调研工作。完整的报告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可以考虑添加配图或样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一
1.1选题背景:
摄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将即将消逝或者己消逝的客观事物的影像,运用物理光学技术和光的折射原理真实地保留下来。“在摄影术诞生的早期,当时人们是用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曝晒成像,谓之”晒图“,然后在薰衣草油中”显影“一一对柏油进行溶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得到影像,但成像时间长,并且影像有太阳光照射的痕迹,质量不高,导致早期的摄影作品看起来像是抽象艺术作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通常使用一种叫做”绘画暗箱“的绘画装置准确地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19世纪20年代,法国画家、美术设计家达盖尔开始寻求一种能使”绘画暗箱“中投射的影像得以固定的方法,另外法国人尼尔普斯也进行了一项称之为‘旧光绘画”的实验,达盖尔与之合作,便发明了“光的艺术',一一摄影。
1.2选题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绘画与摄影的源流及相互关系,具体论证绘画与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从审美角度分析了摄影艺术与绘画相互融合,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摆脱了依附于绘画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艺术道路,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之间交叉重叠,利用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互为关系依然是艺术家重要的创作手段。西方绘画对摄影的影响会产生新的独特性,摄影不但再现客观世界,并且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重塑了今天的观赏方式和视觉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理解世界摄影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摄影与绘画的互为关系。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交流、影响、渗透,不仅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形式与风格,而且对强化艺术表现力、扩大表现领域、提高作品的艺术深度以及拓宽审美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传统绘画和摄影艺术作为具备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是大众获取艺术知识、培养美学理念的重要源泉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需求的增长,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初的摄影家主要对客观世界进行重现和描绘,之后逐渐注重对自身内在思想的剖析和探讨,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视觉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最初科学技术和媒介物的落后,导致了摄影作品只能简单地模仿复制绘画,艺术与普通大众的严重脱节。人们审美需求的增长、各种艺术流派的兴起都给摄影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摄影艺术的逐步成熟和摄影艺术理论的日臻完善,使摄影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著作:
[1]顾铮:《世界摄影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澳】马克·盖勒:《艺术设计摄影技巧》,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4]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
[5]【法】罗兰·巴特:《罗兰·巴尔特文集一明室:摄影札记》,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6]聂劲权:《数码摄影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7]【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的时代的艺术作品》,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年。
[8]【美】罗伯特·凯普托:《风景摄影》,唐杰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xx年。
[9]迟柯:《西方美术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10]李泽厚:《哲学探寻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11]周海英:《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林路:《摄影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
[13]徐国兴:《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7年。
[14]爱德华·韦斯顿:《按照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中国摄影,1998年。
[15]何政广:《世界名画全集:米勒》,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美】美国纽约摄影国际中心,《美国工cp摄影百科全书》,王景堂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
[17]吴炜:《摄影发展图史》,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xx年。
[18]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
[19]安得烈亚斯·法宁格:《摄影构图原则》,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
[20]林路:《摄影思想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1]【法】安德烈·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22]李元:《谈美国摄影》,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23]作/译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24]殷雄:《现代具象语言/油画语言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xx年。
[2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26]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年。
[27]孙京涛:《时代的眼睛》,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年。
[28]阮一忠:《摄影美学七问》,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论文:
[1]李文辉:《浅谈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第4期。
[2]邱志杰:《重读摄影史》,《当代艺术与投资》,20xx年第4期。
[3]盛静、王曙明;《摄影技术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分析》,来稿;学术论坛。
[4]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
[5]高伟信:《以摄影与绘画色议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来稿:艺术与人文。
[6]冯国栋:《解析色彩在摄影造型中的应用》,《世纪桥》,20xx年第1期。
[7]宋伟:《作为大众文化的摄影艺术》,《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
[8]宋一苇:《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一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
[9]白杨:《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影像技术》,20xx年。
[10]任虎、吴韵:《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文艺理论》,20xx年。
硕士论文:
[1]冯欣艳:《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河北师范大学,20xx年。
[2]郭志恒:《借鉴促进融合一浅谈摄影与绘画的互动》,上海师范大学,20xx年。
[3]王爱珍:《论摄影的”特殊效果“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
[4]全敏:《读图时代一创作中国写实油画的辉煌》,西安美术学院,20xx年。
[5]高佳:《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下的纪实摄影研究》,山东大学,20xx年。
[6]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一一论摄影用光》,武汉警官职业学院,20xx年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第一章西方绘画与摄影的历史渊源
一、西方绘画的风格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历程
(一)艺术摄影的源起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
(三)艺术摄影的特点
第二章现代艺术中的摄影与绘画
一、摄影与绘画的联系
二、摄影与绘画的比较二
(一)摄影与绘画的相同点
(二)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点
三、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一)时空差异的融合
(二)审美构成差异的融合
第三章摄影艺术的独特性
一、绘画表现特征
二、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
(一)绘画中的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
(二)绘画中的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中的构图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风格在摄影中的体现
四、摄影艺术独特的呈现方式
(一)从摄影技术中看独特
(二)从摄影造型艺术中看独特
五、当代中国摄影的艺术考量
(一)摄影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地位
(二)摄影对数码时代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文对摄影艺术独特审美诉求的提出是重建传统西方绘画的研究为理论基础,探索摄影艺术在绘画审美风格影响下的意义为价值核心。以摄影术与西方绘画的诞生、发展流派为研究起点,从比较、借鉴、融合审美的角度,分析研究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审美风格影响下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诉求。
研究方法:中国摄影艺术吸取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摄影术发明初期,大量的摄影作品仅仅是对绘画进行机械摹仿。至今绘画与摄影艺术有密切的联系,摄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区别于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从技术和艺术特征都体现出独特魅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相关论文的参考收集与整理。通过对艺术史、摄影史、西方绘画史、美学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和了解,形成了大量理论概念、摄影大师的思想、摄影作品案例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的阅读、整理和收集,为本文写作提供了比较翔实准确的资料,同时也对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源流和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大量摄影大师的作品案例,对其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用例证对本论题进行了补充,展示出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影响后的独特魅力。第三,摄影艺术研究文献以及策展人、摄影师等评论、着作也为本文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摄影艺术与传统西方绘画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摄影艺术审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而指出了摄影艺术美好的发展前景。
摄影从诞生初期便开始取百家之长,从各门类艺术中借鉴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借助于绘画的表现手法来挖掘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这段时期,很多摄影师极力向画家靠拢,照片的构图方式、题材都模仿绘画,希望能够通过摄影营造出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他们致力于精心安排布景、布光和模特的姿势,拍摄出的照片秩序感很强,给人以永恒与瞬间交织的奇妙感受。20世纪之前,摄影流派的发展也深受绘画的影响,从最开始的在风格形式上追求绘画效果的画意摄影,到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的印象主义摄影,再到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的自然主义摄影,都离不开绘画形式和风格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立风格和表现形式,摄影本身的瞬间性和纪实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摄影开始对现实世界的记录,这是摄影术的进步,是对摄影的自身语言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摄影逐渐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色,但摄影的审美方式和表现自始至终都受到绘画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影响表现为摄影艺术风格与同时代的美术风格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摄影艺术从绘画的.多各思潮、流派、风格中汲取审美上的元素,如画意派摄影对安格尔写实主义的模仿;纪实派摄影师纳入现实主义画派的再现原则等。此外,像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思潮的美学法则,都对摄影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及技术在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传播媒介中的运用,各种新工具、技术、媒介的使用使艺术传播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科技发展阶段,艺术创作在表现手法和技法上更加丰富。摄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媒介及表现手法上也日趋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在技术层面会逐步发达,而绘画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多元化,摄影与绘画的互动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二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建筑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三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内容、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论证结论
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
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1. 引言
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 隐喻的定义
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
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四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作者在选择该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描述、实验、实证、文献、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测量、量化、行动研究、表列、图示、内容分析等方法。例如: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对比;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
9、撰写步骤及阶段任务。
包括:选题及开题报告初稿、正式开题报告及提纲、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何时论文答辩等。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五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
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5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5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5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5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5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6]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5。
[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
[8]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5。
[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
[11]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六
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七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6、参考文献 :
1、陈乃醒:“ 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xx年第10期。
2、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版。
3、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xx年第6期。
4、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版。
5、徐剑明:《 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版。
6、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7、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xx年第2期。
8、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xx年第5期。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八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九
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选题的意义:
显而易见,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往往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地去接受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而一个失败的广告创意却达不到想要的广告效果。创意,就是广告的灵魂。公益广告更应注重对创意的把握,让受众更容易记住其所传达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受众的生活,起到引导人类价值观念的正确性。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比中外社会公德公益广告的创意,审视中国公益广告创意的发展和与国外优秀公益广告创意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此对中国公益广告有所借鉴,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公益广告的作用。
2.研究现状:
研究中外公益广告的不少,更多的是研究中外公益广告在题材方面的对比,基于国情、文化背景等因素,中外选题方面有会很大的出入,本论文则是抓住世界永恒的话题环保、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中外创意一个详细的剖析,在同一个公益题材上进行客观的对比。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一、前言。
(一)社会公德公益广告的概念。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中外社会公德公益广告的创意表现。
(一)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
(二)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三)视觉冲击与以情动人。
三、中外社会公德公益广告创意的思考。
(一)中外社会公德公益广告创意的差距。
(二)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值得中国社会公德公益广告借鉴的方面。
四、结语。
研究步骤。
1.选题、开题:20xx年8月15日—20xx年8月28日,根据自己对该选题的熟悉兴趣爱好来选题,选题后,本人又查阅了相关的书籍、网络(中国广告网,百度百科)上的文献资料写好初步的研究思路,将开题报告发给导师。
2.导师定题;20xx年9月6日—20xx年9月9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最终定题。
3.全面搜集资料:20xx年9月15日—20xx年9月20日,全面搜集资料,方法:(1)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2)在互联网上搜索、下载相关的论文及其他资料;(3)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或视频,发在正规电子版报刊杂志上的采访文章的内容可以作为论据。
4.深入阅读、分析作品和资料:20xx年9月25日—20xx年10月1日,对搜集来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阅读,筛选出对写本论文有帮助的资料(尤其是可以作为论据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5.拟定提纲、导师定提纲;20xx年10月8日—20xx年10月15日,[认真阅读所搜集到的全部文献资料后,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对该选题有了较为明晰、客观、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的提纲,经导师修改后确定大体的论文思路。
6.初稿:20xx年10月16日——20xx年11月30日完成初稿。
7.二稿:20xx年12月1日——20xx年1月15日完成二稿。
8.三稿:20xx年1月16日——20xx年2月15日完成三稿。导师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导师说可以准备定稿了。
9.定稿:20xx年2月16日——20xx年2月25日仔细核查论文,(检查字词句是否准确通顺、是否有错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按《模板》和《规范》要求对论文作最后的全面检查和核对),经导师审核批准后定稿。
参考文献:
[1]何修猛.现代广告学(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
[2]刘林清.现代广告学(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6月。
[3]杨海军.中外广告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4]卫军英.广告策划创意.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5]崔银河.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6]饶德江、程明.广告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7]中外公益广告比较研究.
[8]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的合理性.
[9]中外公益广告比较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据海关并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初步统计,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达到4.16万亿美元,约占20全球贸易的12%,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年巴西gdp2.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巴西贸易额达48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2422亿美元,同比减少1.0%;进口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6.5%。累计实现顺差25.6亿美元。2013年巴西经常账户赤字达8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6%。巴西是南美洲大陆最大的国家,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一半。巴西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土壤,潜力巨大的水力发电和丰富的矿产,国此巴西成为世界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矿产品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据巴西外贸秘书处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中国是巴第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巴西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矿产品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13年,出口额为206.2亿美元,增长2.1%,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8%。植物产品是巴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171.8亿美元,增长42.4%,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7.3%。巴西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
中国与巴西都是世界大国,同时又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与巴西经济有着极大的互补性,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国,人口众多;国内拥有丰富的农矿资源的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发展并维持好中国与巴西的良好外贸关系,拓宽中国的贸易对象,增加中国贸易的多样性,以此来减少风险实现我国国际贸易良好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巴西国际贸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探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结构的解析,中国与巴西贸易相互互补性,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进出口商品集中度,从而找到各种影响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因素。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对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影响,找到中国与巴西国际贸易的趋势和未来,并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促进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之路,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引言。
2.中国与巴西贸易的发展历程。
(1)中国与巴西贸易历史。
(2)中国与巴西贸易现况。
(3)中国与巴西贸易趋势。
3.中国与巴西贸易格局分析。
(1)中国对巴西贸易格局分析。
(2)巴西对中国贸易格局分析。
(3)中国与巴西贸易格局总结。
4.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格局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分析。
(2)政府因素分析。
(3)其他因素分析。
5.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拟解决的问题。
1.中国与巴西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2.中国与巴西贸易格局分析。
3.中国与巴西贸易格局影响因素。
4.中国从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的方法:
2、比较分析:比较中巴两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同点与相似点,明确该如何应对各方面的影响。
3、定量分析: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标准化分析。
4、定性分析:中巴贸易发展对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进行分析。
(二)技术路线:
1、理论分析到案例分析: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事实进行预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在解决矛盾中引入新的理论改进。
2、统计数据分析归纳: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析发现新的规律,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x年9月20日前完成基本调研,查找、阅读、整理及分析相关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2、201x年10月底前完成文献综述、外文资料译文及论文初稿。
3、201x年11月底前根据指导教师对论文初稿的意见,修改初稿、并按统一格式规范撰写论文正文。
4、201x年12月30日前提交论文定稿纸质版一式5份(包括正文、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及上述文件的电子稿。
5、201x年1月初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周志伟.巴西崛起和世界格局[m].第一版.北京.,7。
[2]铁平.浅析中国巴西经贸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3。
[3]卫灵、王雯.“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j].当代财经,。
[4]魏浩.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及其新的发展战略[j].拉丁美洲研究,
[5]张宝宇.中国与巴西关系3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张凡.发展中大国国际战略初探:巴西个案[j].拉丁美洲研究,。
[8]吕银春、周俊男.列国志:巴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苏振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j].经济管理出版社,。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了又一崭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经济。人力资本成了人类财富增长和经济进步的'源泉。人力资本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核心地位,决定了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主要地体现在智力资本与知识管理上的竞争,而人是智力和知识唯一的能动载体,所以,说到底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在人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领先。
而与此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交流的热点,成为各国争先发展,各个产业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给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最初诞生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美国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研究也初见端倪。最初的e化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电脑也只是应用在薪资记事簿上。在接下来的二十五年中,电子化开始超出薪资系统的范围逐渐成长起来。到1995年,人力资源管理开始与互联网正式接轨。截至目前为止,国外对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已较为成熟,e-hr受到众多大型企业的追捧和应用,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在美国《人力资源管理》、《training》、《雇员心理学》等学术期刊上。
初步设想:
本文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电子商务理论的指导下,在剖析广州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实现e-hr的必要性以及实现后可带来的便利,并提出解决方案。
创新点:
把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已由原本的资本竞争向人才竞争转变,这使得企业的人才战略变得格外重要。而传统单一的人事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新的管理要求,在客观上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扮演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辅助角色,也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简单的执行者,其职能已逐步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实现e-hr,可以使hr管理人员摆脱繁琐的事务性处理工作,把精力集中在具有战略性的项目上,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里的目标。
可行性:
1.在理论研究,组织文章逻辑等方面能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
2.可在图书馆借到相关的参考书籍,此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查询到大量相关的文献。
文献综述:
本人阅读了11篇文献,主要介绍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企业中该如何实施e-hr,实施过程该注意的问题等。
[1]汪明艳,吴忠,王裕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j].商业研究,2005,(07).(主要内容:该文主要阐述了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获取成功的基本导向这一基本观点。作者认为,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解决方案——e-hr,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的实施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利益,将成为很多企业的发展趋势。)。
[2]田雪飞.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m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3.(主要内容:该文主要通过对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的分析,论述了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在基于大量广泛的实证资料基础上对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价值以及基本形式予以归纳,分析ehrm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为分析对象,论述ehrm在该公司实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问题并探讨可行的改进、优化方案。)。
[3]周景丽.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ehr[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主要内容:该文的作者认为,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由原来简单的薪资计算工具逐渐演变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文章着重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历程、e化的含义、e-hr的典型模型,并就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分析。)。
[4]朱礼义.e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邮电技术,,(02).(主要内容:该文的作者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如何科学地管理和开发,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网络化的角度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5]胡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04).(主要内容:该文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指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推行人本管理将成为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
[6]李卉.透视ehr(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j].江苏商论,2005,(02).(主要内容:该文着重介绍了e-hr应经历的阶段、e-hr系统规划的步骤、关键所在以及在我国企业推行应用的可行性措施。)。
[7]刘利.员工自助服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01).(主要内容:该文主要指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中国企业有着越来越大的意义。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还需要充分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保障策略的有效落实。“员工自助服务”作为e-hr的一项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
[8]周慧敏.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主要内容:该文主要阐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电子化的特征。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电子商务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多优势。电子商务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网上考评、网上交流、网上薪酬管理等形式。)。
[9]杨会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物资流通,2006,(02).(主要内容:该文作者主要把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较,并对今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思考,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灵魂在于“适时预测”;基本要求是合理配置;核心是高效增值;重要手段是定期评估。)。
[10]杜军,鄢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07,(09).(主要内容:该文主要对新世纪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以及内涵、特征、职能、结构、能力要求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作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