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集聚区管理办法(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21 00:00:00    小编:花生十三-公考行测

最新集聚区管理办法(五篇)

小编:花生十三-公考行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聚区管理办法篇一

全面推进市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市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抢抓机遇,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立足一个“新”字,创新发展理念

2011年是全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市产业集聚区大干快上,奋勇前进的重要一年。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缰绳”,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优化等“四架马车”快速前进,全力拉动产业集聚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敢想敢干,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发展新路子。要坚持“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豫南工业城,十年再造一座驻马店新城。三年内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五年内超50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既定目标不动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 1

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工作要求,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群智群力,集思广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全力将市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全面提升市产业集聚区整体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商引资突出一个“大”字,形成集聚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形成集聚优势,以产业集聚推动发展。在招大引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瞄准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大项目,力求引进一个,带动一线,辐射一片,形成集聚效益。一是要实施产业招商。围绕区内昊华骏化、平煤蓝天、天方药业、南方钢铁四大集团和煤化工、医药两大产业,着力引进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产业提升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加速培育现代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二是要实施以商招商。大力开展以企引企和以商招商,支持现有大型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进行强强联合,促其整合资源,嫁接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实施专业园区招商。依托已启动建设的闽商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和医药园区等专业园区,积极承接台资和闽资产业转移,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大型骨干企业紧盯不放,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主导产业。

2011年,力争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3-5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三、项目建设把握一个“集”字,推进工业突破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工业突破,以工业项目带动发展。要在项目建设中把握一个“集”字,突出企业特色,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一是要实现园区企业集中布局。要在已形成煤化工、医药、钢铁、纺织、能源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基础上,在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统筹考虑,引导企业按总类、按布局入区,促进产业上下延伸、侧向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群发展。二是要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立足园区实际,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依托平煤蓝天、昊华骏化、蓝天集团等骨干企业,建设以煤制焦炭、合成氨、甲醇为龙头,以尿素、二甲醚、三聚氰胺和甲醛精深加工为主导产品的豫南煤化工产业基地。要注重发挥通用天方集团产业优势,鼓励其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拉长产业链条,陆续开工建设头孢氨苄生产线、药渣生物复合肥和维生素c3项目,实现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三是要实现资源环境集约利用。要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要注重强化土地投资强度,逐步提高项目投资门槛,重点引进产业性能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城市建设谋求一个“快”字,推进三化进程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三化进程,以城市建设助力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要谋求一个“快”字,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实现产城融合。一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设。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滚动式发展”的路子,采取“bt模式”与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区内道路工程建设步伐。2011年要多方筹措资金5亿元,启动前进路、中原大道、蔡州路、工业一路等9条总长约27公里的道路工程,加速构建完善的道路网络。二是快速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供水、供电、供气的全覆盖,满足项目发展需要。三是加快练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对京广铁路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长约6000米的练江河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把练江河真正打造成我市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带,成为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四是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已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卫生、及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等管理工作,力争实现道路修建到哪里,绿化、美化、亮化到哪里,各种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要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切实营造市产业集聚区优良城市环境。五是快速推进拆迁安置。走和谐拆迁的路子,对失地群众采取先安置再拆迁的办法妥善拆迁安置。在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分配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三期、四期工程,为下步拆迁安置工作夯实基础。

五、营造环境体现一个“优”字,形成创业“宝地”

推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环境,以优良的环境提升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一个“优”字,一切工作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展开,切实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和“创业宝地”。一是要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行“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的工作标准,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全区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就在一线检验,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二是要深化企业服务,推进工作落实。要继续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经常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每个新上项目都要成立协调服务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指派专人从项目立项、建设、到投产运营进行“一条龙”、“零距离”、“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园区企业要做到主动上门,热情服务,真诚帮扶,排忧解难。同时,教育引导广大干群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投资环境,人人都是产业集聚区形象”的观念,在全区上下形成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集聚区管理办法篇二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情况汇报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部,原规划面积8.683平方公里,辐射区域13.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22.515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位于县城东部,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医疗器械、电子、纺织、服装、旅游产品开发等产业;北区依托原有的汇源工业区,主要发展水泥、新型建材、耐火材料、仓储物流、机械加工、风光发电等产业。为了打造品牌精品产业集聚区,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产城一体化,一个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崭新亮丽的产业集聚区正在规划报批之中。

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立足新起点,谋划新篇章,奋力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特色产业集聚区。我们不断提高企业入驻门槛,严把企业入驻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入住,放眼长远,走“既发展又环保”,节约、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主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园、珠三角产业联盟鲁山产业园;扎实建设led电子产业集群及豫西南一流的仓储物流产业园;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旅游产品开发产业园和光伏风电产业园。我们坚持走“绿色、生态、低碳”之路,狠抓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扎实推进品牌集聚区建设。

三、鲁山产业集聚区目前已落地重大项目情况 今年我们狠抓项目入驻,尤其是重大项目入驻,到目前为止,共有16个重大项目落地,其中主要的有:占地66亩,总投资1亿元的轻质隔热耐火制品生产线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6000万元的远红碳素碳砖项目;占地2200亩,总投资3.5亿的有色汇源二期项目;占地450亩,总投资10亿元的圣光保健器材科技园项目。

总之,我们以“加强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乘中原崛起之东风,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之机遇,以强力实施“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为抓手,强力推进“绿色、生态、低碳、特色”集聚区建设,奋力打造鲁山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力争使鲁山县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从而使鲁山产业集聚区实现新的跨越、新的腾飞!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二o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集聚区管理办法篇三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情况汇报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自2008年批准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有力促进了集聚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几年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郑州市创新型产业集聚区”、“2010郑州市五快产业集聚区”、“2011郑州市五强产业集聚区”、“2013年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3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等称号。

一、规划建设情况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中牟县城南部(东至解放路,南至福山路,西至万三路,北至陇海铁路、中兴路、官渡大街、建设路、东风路连接分界线),集聚区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和“四集一转”、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集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全汽车产业链集聚区,现已形成了21+5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21平方公里的汽车生产制造板块集中布 1

局进行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50平方公里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板块主要进行4s店及整车销售、汽车后市场各类产品批发、零售及配套服务,信息化服务业及汽车金融业等。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2013年,集聚区生产整车约15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总产值约3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3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约55亿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约70亿元;完成税收约13亿元。2013年,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4.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3%。

一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依托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郑州东工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集聚区目前已集聚5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已建立了从汽车研发、生产到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形成了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比克项目的入驻,带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集聚区,形成了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是产业特色日趋鲜明。集聚区内全部为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主导产业比重占全部产业比重的90%以上。整车企业产品主要有越野车、皮卡、多功能商用车、微型客车、2

厢式货车、特种改装车及专用冷藏车、爆破器材运输车、保温车、医疗废物转运车等280多种车型,零配件企业主要产品有汽车冲压件、车桥、车架、汽车空调、汽车车灯、汽车电器、油箱、线束、海绵、坐椅及电子导航仪、汽车内饰件等产品。

三是骨干企业实力增强。目前,集聚区拥有建成企业50多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超5亿元企业2家(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超亿元企业12家。

三、科技创新情况

(一)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集聚区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做好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指导和辅导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使之成为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引进的平台;二是指导基础条件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引导企业争创行业标兵,认定行业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四是鼓励企业推陈出新,做大做强,纳入省、市自主创新工程和培育计划。通过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动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五是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积极培育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实行“边建设、边孵化”的发展思路,按两期分期规划建设,目前孵化器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4年底入孵企业将达到50家。

六是成立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公共研发平台,进而降低集聚区企业的科研成本,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公共研发平台以“培育自主创新基地,发展创新型集聚区”为目标,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主导,以郑州凯雪冷气设备有限公司等集聚区内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公共研发平台计划2-3年的时间,将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成为适应郑州市乃至全省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到2020年,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七是正在谋划成立汽车及汽车零配件技术创新联盟,争取在6月底正式成立。

截止目前,集聚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凯雪冷气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上河电器有限公司、河南省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省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郑州东工实业有限公司、郑州经纬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博士后工作站1家(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凯雪冷气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上河电器有限公

司、郑州富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1家(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核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达到4%以上(郑州日产4.18%、海马商务6.27%、河南红宇4.3%、郑州东工4%)。

2、加强科技计划管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集聚区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推荐企业申报和承担国家、省、市、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结合集聚区实际,县政府和集聚区管委会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中牟县专利资助和专利实施奖励暂行办法》、《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通过系列政策的出台,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截止到2013年底,集聚区累计指导区内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42项,市级项目74项,累计获得科技项目经费9820万元。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集聚区自成立以来,不断深入企业调研,出台相关政策,协调成立机构,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先后荣获省部级各类科技成果七十余项,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先后荣获河南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 5

等奖,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荣誉。

4、全面开展校企业合作,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目前,集聚区内3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省飞龙部件有限公司、郑州东工实业有限公司、郑州泰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等分别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等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同时集聚区管委会和郑州航院成立集聚区公共研发平台,合作建立新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高校院所人才、技术及成果资源优势,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资源保障。

集聚区管理办法篇四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2010年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有大突破的要求,柘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部署,坚持‚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方针和‚又好又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填空计划‛、‚栋梁计划‛、‚壮骨计划‛、‚融资计划‛、‚筑巢计划‛,举全县之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工业项目99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3个,在建项目26个,从业人员达到20600人。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份,我县产业集聚区代表商丘市迎接了全省的巡回观摩,省、市两级对柘城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现将产业集聚区2010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的西部和东北部,全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发展和控制区面积 8.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以机械制造(金刚石及其相关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制品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坚持二、三产业和物流融合发展,达到宜业宜居,1

产城融合。

二、科学编制规划情况

按照‚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七通一平一大一美‛的建设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优先安排集聚区内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bt融资、招商引资、贷款融资、土地置换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了土地平整、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核心区形成了‚四纵四横‛、东核心区形成了‚四纵一横‛的交通网络。特别是今年以来,投入资金超16亿元,实施了北海路、大连路、广州路、苏州路、杭州路、迎宾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供排水、天然气、弱电入地等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学苑路、长江一、二、三路、学府大道,加快了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项目建设。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截止目前,累计投资9.8亿元,已建成标准化厂房98万平方米。

四、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2010年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5.64亿元,落地集聚区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具体是德兴纺织、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华商药业、海乐电子项目、惠丰金刚石、海涛面业、恒生药业、来堂服饰、哈药集团项目。

五、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招商引资要有大动作的要求,我们把201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提升年,进行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

1、完善招商措施。一是严格奖惩;二是加大项目扶持;三是加快项目组装。

2、优化投资环境。近年来,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牢牢抓住环境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集聚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3、转变招商方式。我们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定式,主动与外地品牌企业协调对接,围绕对象企业的扩张需求,多元化筹集财力、物力,营造厂房、购置配套设备,吸引对象企业投入流动资金和一流的经营团队来我县开办分厂或第二车间。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我们称这种招商方式为‚造车找驾‛,转变了尾随发达地区的被动局面,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高税收产业有了可能。

4、有针对性招商。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把承接转移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作为,大力承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医药制品等产业转移项目。

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了金刚石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医药制品产业园和纺织服饰产业园,为项目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搭建了平台。金刚石产业园已集中了以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新源超硬材料为龙头的15家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入驻的企业有河南省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柘城春海辣椒食品有限公司、柘城县恒星食品有限公司、柘城万昌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纺织服饰产业园已集中了德兴纺织、永利服饰水洗、财通制衣、双丰制衣、顺丰制衣等8家纺织服饰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纺织、水洗、制衣较为完善了的产业链条;在医药制品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医药制品产业园主要企业有河南华商药业有限公司、商丘坤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老君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产品涉及兽药、沙坦类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等,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值高。集聚区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六、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快产城互动发展情况

1.选准破解资金瓶颈突破口。柘城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解决原始积累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我们从旧城改造入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心选址。二是和谐拆迁,为破解拆迁这一旧城改造的主要难题,我们始终把握以‘三合’、‘三公’、‘三深’促进‘三动’。坚持‚三合‛原则,即合法、合情、合理,科学制定安置补偿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回迁安置、异地安置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使被拆迁居民能够自主选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赢得被拆迁户的信任;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方案精神、深入居民家中、深情开展思想工作,算好经济补偿帐、环境改善帐、生活质量帐和就业岗位帐,从而促进被拆迁户达到‚三动‛,即感动、主动、行动。三年来,实施拆迁项目46个,动迁面积160万平方米,拆迁居民5680多户、2.8万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集聚区建设。

2.靠产城一体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根据我县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分成西区和东北区两个

区,坚持产城互动、有机发展的原则,在建设时注重体现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新区公共设施的共享,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利用完善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宾馆、饭店、公寓、剧院等使产业集聚区的员工生活有了充分的保障,节约了产业集聚区社会管理的成本。我县产业集聚区西区是正在发展的区域,现有企业员工18000人,管理人员800多名,由于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员工购物、休闲、娱乐、就餐和住宿十分方便,通过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就地转移成了城镇居民,调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集聚区管理办法篇五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3月20日)

尊敬的各位市领导:

今年以来,鲁山县按照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行动,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下面,就我县产业集聚区1-3月工作推进情况和全年工作打算向在座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1-3月份工作进展情况

1-3月底,我县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9.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1.4亿元,同期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年总目标的17%和19%;从业人员达4350人;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其中,投资300亿元的鲁山县石材建材工业城、投资50亿元的海亮工业园、投资13亿元的中德纺织科技园、投资3亿元的海威特种布等5个项目,预计下月开工。

二、明确全年目标,狠抓任务落实

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奋斗目标是: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 1 亿元,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1.5亿元;区内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所在地城镇人口达到12万人;产业集聚区年终综合考核力争进入全省前50名行列。根据奋斗目标,确定2011年全省排位第45名的南阳市桐柏县产业集聚区为我县赶超目标,并力争超越。

今年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规划调整,拓宽发展空间。以现有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按照“三规合一”和培育主导产业的要求,超前做好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完成“十二五”期间50平方公里拓展区的规划调整任务,规划打造“新型建材、轻纺、旅游产品加工”三座产业新城,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成商务新区、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目前,省政府已同意在原有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基础上,再增加7.7平方公里,使鲁山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我们正在积极组织报批。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今年,我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计划总投资8.8亿元以上,修建道路13条,全长约21.5公里,完成企业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了鲁兴路、同盟路、保障路和企业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图纸会审和评审。招商、招投标、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理等工作正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通过完善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与我县老城、城南新区无缝对接,逐步完成与宝丰、市新城区等周边区域的衔接。

(三)突出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围绕一主(新型建材)二辅(轻纺、旅游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依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实施针对性招商选资。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签约金额在180亿元以上。目前,已设立9个招商分局,外派5个招商小分队,由县级领导带队,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招商。2月中旬,郭县长亲赴东莞拜访东莞市台商商会、海威纺织有限公司、台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目前,已与荣格集团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与海威纺织等国内知名企业已达成3亿元的投资意向。

(四)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今年,我们把产业集聚区村庄改造作为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环节,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15人,成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25个村庄的搬迁事宜。按照“分步实施,和谐改造,妥善安置”的原则,首批计划完成7个村(大 王庄村、军王村、詹营村、王瓜营村、申庄村、后营村、新华村)的搬迁任务,建设可容纳1.5-2万人居住的露峰和汇源两个社区,使产业集聚区吸纳承载更多的居住人口,加快人口城镇化转移速度。目前,第一批两个社区建设规划已确定,搬迁方案已制订,征求群众意见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土地征用、招商等工作。

(五)加大土地储备,提高利用效率。产业集聚区土地综合利用指挥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不断创新土地储备方式,缓解供求矛盾。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及拓展区域内土地采用土地入股、分期补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今年计划完成对已征土地5000亩的报批和新增10000亩土地的征收任务。同时加大对闲置企业用地和违法占地的清理整顿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构建融资平台,突破资金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我们不断探索投融资建设新机制,引导大企业、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融资能力和水平,变单纯由政府投入为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变建设集聚区为经营集聚区。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利用bt、bot等形式共实现融资1亿元。

(七)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县领导深入企业 现场办公,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保障环境零干扰。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县联席办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好联审、联批,积极为入驻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梳理,为重点企业开通优质服务“直通车”,变企业到部门办事为部门到企业服务,全力提速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融资担保、人才引进和招工培训等问题。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套人马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加大对服务单位的评议和对建设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奖惩力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着力打造我县产业集聚区品牌,全面提升产业集聚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所有在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八)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一是健全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产业聚集区建设“松绑放权”的精神,配齐配强我县产业集聚区“四局二办”内设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招商选资、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新型社区建设4个指挥部,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二是落实三个坚持:坚持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召集人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不动摇;坚持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别由集聚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县政府常务会、5 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的四级保障机制不动摇;坚持大员上前线、5+

2、白加黑、倒排工期、定期约谈等措施办法不动摇。三是简化审批程序。落实决策咨询、联审联批和直通车制度,采取“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模式,建立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四是落实奖惩措施。依据鲁发[2012]2号《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奖惩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对服务单位月评议、对企业建设进度“月评比通报,季综合奖惩”、对贡献大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对产业集聚区整体建设进度实行“周督查、月评比、季奖惩”的监督推进机制。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总之,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前一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各位领导提出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作研究,狠抓整改落实,力争使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早日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报告(模板8篇)
2025-01-09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集聚区管理办法(五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