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下面给出了一些详细的写作指导
小升初趣味语文常考的15类题型汇总(含例题)
趣味语文是小升初中常见的考题,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小升初趣味语文常考的15类题型汇总(含例题),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1、很少的几句话:寡言少语
2、随口乱说的话:胡言乱语
3、说了很多的话:千言万语
4、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冷言冷语
5、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自言自语
6、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流言蜚语
7、豪迈雄壮的话:豪言壮语
8、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污言秽语
9、像蜜糖似的话:甜言蜜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花言巧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 2 3(接二连三)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猫)哭(耗子)——假慈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兔子)尾巴——长不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1、(曹植)煮豆燃萁。
2、(岳飞)精忠报国。
3、(李白)铁杵成针。
4、(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5、(项羽)四面楚歌。
6、(包拯)断案,铁面无私。
7、(韩信)背水一战。
8、(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1、(狗)坐轿子——不识抬举
2、(鸡)肠刮油——有也不多
3、(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4、(龙)王靠边——人定胜天
5、(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6、(牛)皮蒙鼓——遭受槌打
7、(鼠)进书房——咬文嚼句
8、(羊)撞篱笆——进退两难
9、(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10、(猪)鬃刷子——又粗又硬
11、(蛇)进竹笼——自寻死路
12、(虎)吃蚂蚱——小菜一碟
顺序: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人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万众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神枪手——百发百中
1、病从口入
2、铁不锻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虚心的人进步,骄傲的人落后
6、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7、有志不在年高
8、春雨贵如油
9、瑞雪兆丰年
10、有苦难言--满肚子话说不出
11、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12、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1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5、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1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7、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8、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19、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1、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22、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
23、关羽降曹操——重情重义
24、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26、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7、佘太君挂帅——朝中无人
28、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人定胜(天)(津)津乐道
2、投桃报(李) 一穷二(白)
3、人才济(济)(南)征北战
4、宁死不(屈)(原)形毕露
5、语重心(长)(春)暖花开
6、无(孔)不入(子)虚乌有
7、声东击(西)(安)居乐业
8、(张)冠李戴 光(明)(磊)落
9、至高无(上)(海)底捞针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住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它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
它告诉我们如何种好庄稼。(瑞雪兆丰年)
1、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主要是因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他自从从监牢中放出来以后 ,就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了 。
3、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你肯努力工作,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专才 。
4、这位老公公的年龄已达六十,但他仍不断向人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 的 精 神, 值 得我们学习。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保卫国家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北宋文学家苏轼游览庐山后,写下了流传千百年的诗《题西林壁》,被人们广为传诵。诗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特意游览庐山,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正验证了谚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说。
1、一根头发系石磨——(千钧一发)
2、二齿钉耙——(三下五除二)
3、三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4、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谈起)
5、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6、六月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7、七斤面粉调二斤浆糊——(糊里糊涂)
8、八字写了一撇——(还差一半)
9、九牛一毛——(莫自夸)
10、十点才到九点半——(还差半点)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
2、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
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故事类(4) 谐音类(1) 喻物类(3) 喻事类(2)
1、交人交心
2、蛇出洞才好打
3、就怕手脚不动
4、草出土才好锄
5、浇花浇根
6、不怕天寒地冻
例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008年广州中考卷)。
思路点拨。
从题目要求来看,这是一道知识深化和迁移的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对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的理解。因此,答这道题时,应该先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再分析诗中蕴含的哲理。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不能只求会背,更重在理解和运用。
参考答案。
因为这两句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人蕴含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被广泛流传,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的第二句中,“惊”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句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思路点拨。
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题(1)就是考查学生品味古人炼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只就字而论,而应该结合全诗意境、题旨和诗人情感来分析,点出该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题(2)考查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因此,答题时不能只分析个别字词,而应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应该用一两点或一两句点出语言特色或修辞手法,再结合诗中有关语句进行分析,最后阐述这种语言特色或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用“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例3、阅读下面的—首诗,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欣。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08年山东潍坊中考卷)。
思路点拨。
反衬是表现手法的一种,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及作用掌握的熟练程度,因此答这道题时应结合具体内容阐述诗中怎样运用了反衬手法,还要答出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旨意。
参考答案。
前三句用“夏席”、“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例4、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遣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8年西宁中考卷)。
思路点拨。
诗言志,即诗总要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表达一定的志向和追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从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着手,指出作者的情感所在。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诗的写作背景的掌握情况以及语言的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遭弃置境遇的愤懑不平和悲痛怅惘之情,同时在对友人的谢意与共勉之中,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例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2008年辽宁大连中考卷)。
思路点拨。
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线索或感情基调,因此答好这类题可以从重点字词的含义入手,分析它在句中或整首诗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本题就属于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这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题型。
参考答案。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例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1)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08年江西中考卷)。
思路点拨。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上片的四句写盼月的急切心情,下片写赏月的心境。“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到此为止,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所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变化时,应先读懂诗词,再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和脉络,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旨,这样才能做到合理的归纳和概括。
参考答案。
作者开始时心情是欢快的、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本站中考频道精心推荐:
对于成语的考查同近义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成语不多,因此用语境分析法来辨析成语使用正误有些困难,所以我们要掌握常见成语并了解成语考查的设误情况,从成语设误类型入手,再联系语境,就更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二、方法思路。
1、读句子,分析所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并联想该成语易出现的设误类型,然后再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感情色彩及对象。
2、分析语境中要用这个成语表达什么意思,再分析此成语的意思及设误类型来反推成语使用的正误情况。
三、方法运用。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
已蠢蠢欲动。
解题思路:
1、读a、b、c、d四个选项,分析四个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并联想该成语易出现的设误类型,c选项成语适用对象指夫妻,d成语感情色彩为贬义,而c项句中对象为班级同学,d项句子的感情色彩应为褒义。故c、d错误。
2、a项中想用“戛然而止”这个成语表达一种状况的停止,而这个成语本身是表示一种声音的停止,在这个句子中设误类型为对象的误用。最后得出答案为b项。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选b。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忽然停止,而句中不是修饰声音,故。
对象错误。“相敬如宾”特指夫妻之间,而句中指同学,对象错误。“蠢蠢欲动”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想要阴谋捣乱。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xxx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xxx。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xxx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xxx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xxx。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xxx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苏轼在千年以前就曾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莎士比亚的研究者们也说过、“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于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虑的勇士。鲁迅先生在评价《红缕梦》时,也曾经说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文人才子们看到的是情。
青春的热血融入八月的流火,艰辛的汗水浸透墨绿的军服,整齐的步伐奏出雄壮的凯歌,如炬的目光点燃青年的梦想。八月军训中,炽热的不仅是艳阳,更是如同艳阳般朝气蓬勃的我们。
记忆中军训最浓的味道便是苦涩。在校服之外套上棉制的军服,头上再戴上闷热的军帽,热气如同在蒸笼中一般聚集在军服中。再加上八月的骄阳,汗水如同瀑布一般从额头上流下,如同涌泉般从背上沁出。正是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要完成转体、齐步、正步与分列式,在天火的炙烤之下完成这些如同机械般的动作。当回到十几个人一间的寝室时,汗水早已将里外的衣服浸透,关节几乎不能弯曲,又需要抓紧时间洗浴、换衣,并在熄灯号响起之时熄灯睡觉。
可是,正是这浓得如同黑咖啡般的苦涩,才能使得我们能够在白开水中也能尝到甜味。
在军训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军训间隙在水泥地上盘腿坐下,互相听彼此唱响或动听或喧闹的歌曲。跳跃的音符响起,是《那些年》里的怀念与伤感,是《同桌的你》里的回眸与惆怅,是一曲曲只有青春才有资格奏响的伟大乐章。在单调无味的军训生活中,正是这种如同加在咖啡中的糖一般的记忆碎片,才能够使得我们回想起这段时光是留下的不仅仅是艰苦与可怖。
可是这还并不是全部,当一切经历凝结成最后的果实时,我们才真正地感受到这一切辛苦的含义。当校长从我们的队列前走过,当家长对着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当我们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学校的操场中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我们才扫清了青年都是娇生惯养的人的偏见,才展示出我们青年的风采与坚韧。
军训已经过去,而挑战尚未结束。长路漫漫,坎坷依旧,世事多变,唯有一颗心,经得过一切风浪的击打,扛得过一切乌云的遮蔽。我们,就是八月的艳阳!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衷:内心。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及:赶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用于此处不当。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流散的样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一般比喻疑团解除。
23、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25、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26、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罔:没有。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对于天天见而不重视的情况不能叫“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27、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28、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9、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
衷;折衷。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
31、经过挑选,63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3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33、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4、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35、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维妙维肖。....。
维: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维肖。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3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可改为“拿不定主意”。
3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41、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42、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3、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涂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责:要求;备: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45、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46、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4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49、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
50、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51、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可改为“无懈可击”。
5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53、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
54、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句中扶贫干部仅是明确政策,还不了解情况,不能称“胸有成竹”。
杳:幽暗,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57、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句中可用“不值一钱”。
58、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句中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石头是天然之物,不能说巧夺天工。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63、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一般只用喻义。
65、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辰,真是不胜枚举。....。
枚:个。形容为数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胜枚举”不足以表示“无数”。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句中误解为“没有”。
67、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68、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崐大亏....的。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69、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误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7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栗:栗子。寓言《猴子和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7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
74、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
75、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
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
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项( ) 揭( ) 仍( ) 续( ) 险( )
顶( ) 渴( ) 扔( )读( ) 脸( )
qiang ( ) jia ( ) chao( ) ai( )
强 假 朝 挨
qiang ( ) jia( ) zhao( ) ai( )
笑哈哈
坑坑洼洼
又肥又厚
物( )丰( ) ( )疲( )尽 ( )( )不绝
自( )自( ) 滴( )成( ) ( )口( )声
敏而好学, 。 不知则问, 。
说三句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
欣赏( ) 养成( ) ( )的海水 ( )的脚掌
反义词: 贫穷--( ) 成功--( ) 开始--( )
近义词: 奇异--( ) 商量--( ) 转达--( )
刻苦 艰苦 辛苦
1、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生活是很( )的。
2、弟弟的学习十分( ),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
3、爸爸( )一辈子,今天才住上新房子。
继续 连续 陆续
1、每天早晨,同学们从四面八方( )赶到学校。
2、( )下了几天的雨,小河的水涨高了许多。
1、终于: 。
2、兴奋: 。
3、既......又......: 。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第 句和第 句诗,诗句的意思是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 );在的头上长着( );有的周身像插着( );游动的时候( );有的眼睛( ),身上长满剌儿,鼓起气来像( )。各种各样的 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一半是( )。
这段话共有 句话,先总说 ,接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 鱼的种类多,请用“--”画出有关句子,最后写鱼 的数量多,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2、童第周激动地想:“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 ,也 。”
一股溪水
一股溪水从山涧流出来。里面的水滴哗哗的吵个不休。大家不愿在一起流,要分散开来流。
山上的松树听了,劝告它们:“你们不能分散呀!你们只有团结在一起,带着充沛的力量向前流,才能流到大河,流到海洋,如果分散,你们都完了。”水滴们不听松树的劝告,还叫嚷嚷着:“别听这老糊涂说瞎话,它懂个屁!准是看到我们活泼带劲地奔跑,它妒忌啦,想害人!”
水滴们哗哗的吵得更厉害了。后来在一块大岩石前溅散开来,分成数条细流。水滴们高兴的嚷着:“好啦!好啦!只有分散,我们才不受约束,各显才能,各干各的事业!”甚至有的水滴认为细流不好,要彻底分为水滴才妙。
可是不久,它们有的被太阳晒干,有的被泥土吸收了......总之,什么都没有了。
1、把下列词语按要求写下来。
告诉 不休 分散 高兴 气愤 不停 集 中 劝告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请写下来。
题目:我最喜欢
要求:喜欢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活动......想好后,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6中考语文阅读提升的方法与例题,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阅读一篇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无锡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往往不能兼顾全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考题要求写出寓意,有创见者加分。
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的试题,要有创见,我们不能只注重寓言的表面意义,那就是“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否则便会一事无成。”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河流乙的做法有无可取之处呢?“把握时机,蓄势待发”、“不死揪蛮干,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牺牲”等等,不正是新时代一种可贵的人才素质吗?我们要融入世界地球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光靠传统的“持之以恒”能否奏效,是否有待于思考呢?读出了话外音,也就拓宽了思路,才会有创见。
诚然,不能为了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忽略了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泰州市的中考试题中节选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选文第一段说“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而第三段中作者又说“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谈谈对作者后一句话的看法。
出题者的用意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也有可能把考生导入误区。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清代的皇帝是好的,而忽略了作者的前提。考生要从作者的论述中挖掘其思想性,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认识清朝皇帝的本来面目。
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阅读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人物、情节、环境),散文有“神形”阅读法,议论文有“三论”阅读法(论点、论据、论证)等等。
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我们在答题时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要做到这一点,得依靠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我们在答题时要充分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不少考题还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涉及历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功夫在题外”,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这对课外阅读题的解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评价机制,往往带有许多创新思维的因素。学生答题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进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创新,而且是阅读理念的创新。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