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观点和情感来进行表达。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连贯,避免篇章松散和思路混乱的问题。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感情和深入的思考,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读后的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_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共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共主要领导结下深厚的友谊,依据切身体验而著此书,其真实的经历和感触是其写作的基石。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书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语言等,都是当时的亲临经历者所讲述的,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资料。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书作者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使读者从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领袖的亲近与领导人信念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可追随性。中共的发展也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战。
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敢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_”、“_”。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更甚者,毛泽东曾被当做“_”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毛泽东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可想而知,毛泽东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故为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们应更多的阅读类似的书刊。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我推荐朋友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书中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着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由于对红色中国的好奇,而去探寻、采访红色中国写下的一本著作,可以说是概述了未解放的中国历史。其中也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红军战士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这些英雄的形象,感染了我。
不厌其烦的为一个外国人,也就是作者,一一解开他心中的谜团。这让我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一丝不苟、乐于助人等精神品质,这让我对他更加敬佩、喜爱!
作者:段宇翔。
20世纪初,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向黑暗之处。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捧起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记录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历史,不断成长。
也没有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所以他的看法是最真实的。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的,永远的传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史诗,更铸就了无与伦比的丰碑。
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如同一道长城,连绵不绝,使中国红区宛如一座孤岛,可作者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越过那道长城。他并不了解中国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他可以把非议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这片土地,在这条路上,他遇到许多困难,白匪军的.追杀等,但他终于排除万难,开始与红军接触,把他之前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问题时,他选择去探究,去试验,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难,勇往直前。
但我就没有这种毅力,我遇到问题时,很轻易地放弃,遇到困难时,我会选择逃避,而不是去面对。做任何事总是缺少那一份勇气,一份毅力,使我很难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须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为榜样,学会勇敢,学会坚强,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弃,坚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劲,使自己不断完善,做一个男子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做一个像作者那样勇敢的人。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前两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作者还会经历什么事呢?请听下回分解。
一九三七年的十月,斯诺发表了《红星照耀中国》,赢得了亿万读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
当斯诺走进红伍时,军中的场景让他惊讶,就这一个普通的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红军装,戴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左胸上衣袋中装着一个陈旧而磨亮的铁烟盒子。他酷爱吸烟,谈笑间已经吸了几根烟。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似乎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困难、险阻。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带动和指挥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革命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
斯诺漫步在陕北的窑洞中,思考着,寻找着。破旧的窑洞中,除了几件简陋的家俱,其余都是书。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的各种书籍,让人爱不释手。突然,他被一张挂在土墙上的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的正是毛泽东,他剑眉微皱,双眼望向远方,目光坚定而炯炯有神,神态自如,他浑身散发出一种神圣而坚定的气质。在毛泽东的眼中,你看不到战争留下的创伤,你更多地感受到他神情中的镇定和豪壮。多年的战火不曾在他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读后感·他是一位诗人,他的文章大气磅礴,他的思想伟大而深远,他的信念神圣而坚定——为了让千千万万穷苦的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为了让新中国早日建立起来,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止他,他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毛泽东。
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中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他的文学才华与军事才能,铸就不了这么优秀的队伍——中国共产党;如果不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成功,何来如今中国的国泰民安。
在斯诺眼中的毛泽东就是一个传奇,在世界历史中,大家会永远铭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毛泽东。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名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的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_,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充满阳光与微笑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哀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_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我本不是会看这类书的人。但是有时候,相遇就是一种必然。
说白了,就是为了备课,我查阅了朱德的资料。查阅过程中,看到一段话:“……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
这几句话,让我有点出乎意料。在我的固有印象中,总觉得他是那种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几个,因受地主欺压奋起反抗,从此带领农民兄弟走上反抗路线的典型人物。可是,他居然在担任了云南省警察厅长后主动追寻共产党参加革命?居然,还留过学?我突然觉得脑子有点混乱无法接受。由此可见,自以为是是种病,得治。幸好,我大概还不算病入膏肓。
于是,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开始了与它的一段缘分。
这本书没有我想象中的枯燥乏味,充满政治正确性的无趣,相反,它给了我很新奇的感受。大概是因为作者是个外国人,他的视角是超脱的、客观的,他的叙述是冷静的、克制的,因此他的看法应该更能代表当时普通人的心理,也更能激起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的兴趣。
在这本书中,我刷新了对在历史书中仅有一面之缘的杨虎城的认知:“他时任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他为家庭纠纷所苦,因为有两个太太……他早年当过土匪……”作者评论说:“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个坏人。”这句话让人莞尔,斯诺真是个妙人,他显然很清楚意识到外国传教士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看法读起来既讽刺又幽默。
我初步接触到了一个经历极其丰富的董健吾:“他在基督教圈子里颇有地位,参加过青帮,认识蒋介石、杜月笙,也一度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官员,后来他丢官弃教,同共产党合作。”似乎中国人三教合一的中庸与世俗之道在他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很好地融入,仿佛水注入任一容器般,无比妥贴。然而,他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
我又一次遇见了周恩来:“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黑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他本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作者说:“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斯诺对周恩来的描述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感觉。好像你知道一个人会出现,你在期待他出现,然后他真的出现在你面前,并且你发现他带给你的比你期待的还要多还要好。是的,这就是周恩来。尽管曾经无数次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他,听无数人提起过他,但是读到一个外国人的笔下描述出来的他,却依然给人一种新鲜真实的崇敬和感动。我想,无论在我生命中的哪个阶段,他都是我最最尊敬最最爱戴的人。
当然,书中可以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没必要一一例举了。这些人的经历,让我终于对毛泽东说的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很难想象,百家笔记网()如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如果没有为自己在黑暗中点上一盏灯,这些人怎么可能抛弃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走上那样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道路,一条需要时时冒着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危险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历史怎么会有那么翻天覆地的巨变?据一个红军战士说,在那次惊人的“抗日东征”中,红军一个月内增加了一万五千人!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
传说古希腊哲人泰勒斯仰望星空预知有雨,却未看脚下,跌入坑中。人们借此讥讽哲学家不务实事,只是空谈。黑格尔却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同时他又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而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乏仰望星空,点燃心灯的人。
遥想孔子当年,为了劝说君主施行仁政,周游列国奔走呼号。所持主张不被接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退而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弟子三千,更有高徒七十二贤人,为后世中国儒家学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在他有生之年,政治主张虽未实现,但那句铿锵有力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至今听来仍振聋发聩。
转而将目光投向空旷无人的茫茫大漠吧。你会看到一道寂寞的身影,身背经箧,脚踩麻鞋,伴随着他的,只有眼前无边无际的黄沙和头顶毒辣噬人的太阳。日复一日,在漫漫的黄沙中,救命的水早已荡然无存,昏昏沉沉中生命正在渐渐地远离……宁可向西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玄奘坚定的信念来自何处?只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异邦的高僧身上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于是便萌生了西行的想法。从此,为了寻找这颗西方的明星,虽九死,其尤未悔。
也许你会说,这些人,都离我们太遥远了,时代不同了人也不一样了;这些人,都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们必须奋斗;这些人,都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小人物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那就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的小人物吧。
还记得这个名字吗?——白方礼。一个三轮车夫,一个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的三轮车夫。1987年,年已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白方礼老人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92岁逝世。平凡吗?平凡,一个三轮车夫而已;平凡吗?当然不!不仅不平凡,而且伟大!他留给世人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低头默默蹬车的苍老背影。可就是这背影,却震动了无数人的灵魂,让世人重新懂得了何谓“大爱无疆”。
诚然,宇宙浩瀚无边,人生艰难苦痛,活在这世间的人,渺小如尘土,卑贱如蝼蚁。但是,假如愿意给自己找一颗星,点一盏灯,黑暗的人生路上可能也会开出一朵摇曳的花,卑微的人性里可能也会多了那么一点神性。也许,人和神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
记得有那么一首歌,它是这样唱的:“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但愿我们都能像那个孩子,有一颗星,有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照亮我们灰暗的心灵。毕竟,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16岁儿子近来偏爱读史,几日前将《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读完,我推荐他再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_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浮现了当年红军的种.种英勇事迹。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当时位于陕北的苏维埃中国,因为被国民党层层封锁消息。斯诺为了一探究竟,便想方设法突破国民党的阻拦,来到了红色中国。并幸运地找到了许多著名的红军领导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当天晚上,他与毛泽东展开了彻夜交谈,最令他惊奇的是这位被世界上悬赏钱数最多的人,居然没有受过一次伤!这也令我十分惊讶。
红军与国民党的实力悬殊。国民党拥有上百万大军,有坦克、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红军只不过是可怜巴巴的几万人,武器也只不过是小米加步枪。然而当红军在井冈山上扎根之时,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5次大型围剿,每一次的兵力都让人心寒。但除了第5次围剿外,前4次都以失败告终。就连所谓的第5次围剿的胜利,国民党也付出了几十万人死亡的代价。并且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并开展25000里长征之时,国民党也一次次的错过歼灭红军的有利时机,最后红军成功抵达陕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与国民党展开对峙,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当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时候,国民党就注定了会失败。背叛革命还不算什么,对老百姓烧杀抢掠就无论从天意还是民心都说不通了。而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所到之处,无处不得民心。红军开拨之时,百姓相送数十里乃常有之事。有句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反复昭示这样的道理。失去民心的政权最后的结果无不都是失败。赢胡亥杀害贤臣李斯,最后也难逃被赵高杀死的命运。而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穷奢极欲,众叛亲离,被宇文成都绞死。英王查理一世与议会决裂,违背民意,最后被送上断头台。可是蒋介石却不信邪,偏要重蹈覆辙。结果不仅被红军耗尽了有生力量,被迫接受“统一战线”。最后,在解放战争时,解放军把蒋介石赶出了大陆,仅据于台湾一隅。是的,只有人民爱戴的政权,最后才有可能领导人民。
现在,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我认为,这其实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另外一种体现。一旦突然遇到险情,各国之间互帮互助,即使是山一样的困难,也不可能被摧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话真不假,身为历史课代表,我就将这种人生哲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在生活中,我是班级“著名”的好人,谁有困难我都主动帮忙,因此,我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如同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学习,我的心情每天都是快乐的,就像延安的红军战士,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每天的都是艳阳天。我有凌云志,从前不知道如何实现,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豁然开朗,毛主席那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方法,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现实运用,只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凌云志才有可能实现。我将秉持这一做人理念,为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而竭尽全力。
埃德加·斯诺,当别人都只是对“红色中国”进行一系列或荒谬或认真的猜想时,他毅然选择了独身一人,踏入仍处于混乱中的中国,记录下了一个细腻,坚强而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在斯诺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处于战乱中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战争不止、流行病肆虐。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作者来到了陕西北部,他见到了杨虎诚、张学良、王牧师等人,听闻了话多故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因素,也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的是无数个英雄才俊。在这其中我最熟悉的便是毛泽东——毛主席了。
记忆中的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高尚的英雄,他领导中国红军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3年国内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铭记的。然而,在我阅读时,一些生动朴实的描写却意外地被我记住,如果说光辉伟大的印象是毛主席的躯壳,那么朴实平凡的那一面便是毛主席的血肉,使得那个遥远的身影有了血肉,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在书中的叙述中,毛泽东是一个“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可能有些粗俗”的人,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事实上,正是这样纯朴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够与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们打成一片,同住同食,毛泽东与红军战士们浑然一体,没有一点了解的人一眼望过去,绝对分不出谁是上司,谁是下属。如同一家人一般的,亲密无间。
同时,毛泽东也是极为聪明用功的。除却“天生的英才”以外,他对一切政治、历史、哲学等知识都怀有极深的求知欲。他不知疲倦,在夜深人静的子夜,也常常能见到毛主席所居住的窑洞内,灯光仍摇曳着。如此的勤于学习,求知若渴,再加上他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军事上的果断决定以及迅速实践,也难怪他会被外界称为“中国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由知识和经验堆积而成的,是毛主席智慧的升华。
毛泽东对外界的一举一动时刻保持着关注。他对世界政治局势极为熟悉,并且对每一个现象都有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人惊叹了。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可能归功于一种品格,只有数种品格叠加在一起,才会成就一个真正的时代伟人。就像“八面玲珑”一词一样,每个人都不是单一性格,单一习惯的,人天生就是复杂的,而这些复杂性正使得我们更加完整,可以以更多的姿态迎接未来,融入世界。
其二,自然离不开“信任”二字了。
红军,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无数农民热切期盼的希望,也是无数官僚地主所憎恶惧怕的对象。正是因为红军的善良与英勇,农民的生活比在白军统治时大为改善。红军是他们的信仰,所以他们将红军当作自已的儿女兄弟,把自已当作半个红军。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七篇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红军与农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从农民的一言一语中,从他们的所做所为中,我都能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一个农村的小脚老太太,坚持为作者与他的同伴杀了一只鸡吃。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一只鸡是老太太家里最值钱的家产了,而做这一切的原因却是不希望“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很明显,这个老太太完全信任红军,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称为“红军”,哪怕她根本没有党籍。而红军如此受平民百姓拥护爱戴的原因,就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首先,红军对人民充满了信任。若是一个人的街坊邻居说此人没有帮助过国民党,红军就相信了;可国民党的军队呢,如果担保人中没有一个地主,那他就是一个罪该万死的“红匪”!信任都是相互的。国民党的所做所为自然无法像红军一样使百姓信服。获得了红军的信任,农民们心中自然会感到平衡舒坦一些,对红军的好感自然慢慢增加了。
其次,红军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大局上来看,红军是为了国家统一,为了人民可以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着,战斗着。从细微处来看,红军战士们与百姓们是那么的亲切,战士们并没有因为自已的特殊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两拨人愉快地打成了一片,亲密无间。
还有,红军会倾自已之力让百姓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无线电、合作社、粮食、布匹、盐、学校、知识、认识世界,这些都是红军带给中国农民的,是农民们以前难以奢望的。年轻人可以进学校,可以学知识,保家卫国,农民们有足够的粮食吃饱肚子,不必每天为纳税和征收而苦恼。这些是红军带给农民们的,是点燃农民之希望的火种。
什么是信任?
信任是一个人自以为可以交付给对方的期待与嘱托。这是一个极难定义的东西,却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重要标准。当然,毫无疑问地,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定义“信任”,红军都是值得托付信任的。或许合作社买不到一只廉价的红色赛璐珞碗,但那里可以买到一切生活的必需品。红军是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军队,而这就足够了。
伟大的信任,伟大的人,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强大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中的一部分,是他们永远辉煌的最好见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蓝天之下,红旗飘扬……望着映入蓝天的红旗,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从摆满书的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封面赤红的书。封面上是一行醒目的英文单词:《redstaroverchin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一探究竟的经历。
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也保持着他的意识。他用娴熟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能用一种第三者的身份,片面但能直观地了解当时的中国。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长征,红军说到它时,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程长,环境差,行走艰难,而这,正是对军人毅力惊人的考验。的确,长征是一场战斗,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但是,如果没有长征,那么现在的中国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封闭的黑暗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次举国大迁移,至少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存在。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也许红军就是希望,支撑红军战士的也就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信仰。
红旗上的星是黄色的,但为什么照耀中国的星是红色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我明白了,红旗上的星星是指人民,照耀中国的红星,就是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