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蒲公英嫁女儿读后感(三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蒲公英嫁女儿读后感篇一
而这段经典台词,出自美国作家罗伯特杨的短篇科幻小说——《蒲公英女孩》。 故事讲述了男主人公马克·道兰夫和时空旅行少女朱莉·丹佛斯的邂逅。 暑假期间,妻子外出工作,马克为了打发时间,漫无目的地来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丘上,一个女孩映入眼帘。她看起来20岁左右的样子,长相甜美,身形纤细,飘动的头发闪着蒲公英的色泽,洁白的洋装仿佛有着棉花糖一样的魔法材质,尽显少女的纯情。尽管已经44岁了,马克还是立刻被她吸引,忍不住向她搭话,交谈中还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
女孩说自己来自距今240年的世界,乘坐爸爸开发的时光机来到这里,天真的微笑让人感觉并不像是在开玩笑。而马克也假意相信,和她交谈起未来世界的景象。在女孩被问到“你经常来这里吗?”她回答道: “嗯,常来。这里是我最爱的时空坐标,有时候,我会在这里站上好几个小时,一看再看。前天,我看见一只兔子。昨天,我看见一只小鹿。而今天,是你。” 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朱莉,马克脑海中便会回荡起这句话。二人分别时,马克不禁问道:“明天你还会来吗?”女孩微笑“每天都会。” 接下来的时光里,每天二人都会在那个上坡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时间久了,二人对彼此有了依赖和爱慕。这段经历让马克久违的开心,但也让他觉得有些愧对妻子安妮。想当初,马克和安妮相遇时,也几乎有着同样的感觉。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女孩不再出现,一天、两天、三天,这让马克陷入相思和焦虑。直到第五天,女孩再次出现的时候,她却从洁白的洋装变成了一身黑,脸上的微笑也不复存在……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她无比悲痛,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祸不单行,就连时光机也出现了故障,一些部件丢失,接下来恐怕只能使用一次了。二人分别时,女孩不舍地说道:“如果我没办法来的话,请你记得,我爱你。”随后便跑下山去,消失在了树林中。 在那之后,女孩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马克一天在家里整理房间时,无意间注意到安妮的行李箱中,露出了白色的裙角。打开箱子,那独一无二的、棉花糖一般的材质,瞬间让马克浮想联翩——安妮、朱莉难道是…… 忽然之间,他懂了。安妮结婚二十多年了,回想起安妮年轻时的长相,确实就是朱莉。被问起出身时,安妮总是会搪塞过去。再联想到这些年了她从不拍照片,应该是为了躲避时光警察的追踪,避免留下证据。 一个孤独无助的女孩,独自前往一个陌生的时代,只因她相信,那个男人一定还会爱上她。在20年后的某个时间点,二人还会以某种方式重逢。 罗伯特杨的科幻小说总会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让你分不清是这是个科幻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郊外的小山坡上邂逅,交谈中会谈到时空理论,谈到未来世界,谈到彼此的故事,让人感觉到这是个以时空旅行为内核的科幻小说。 但有趣的是,马克从始至终都没有看见过朱莉口中的时光机,更没有见到过她乘坐时空机穿越的场景,二人的认识也仅限于聊天;直到朱莉带着父亲的死讯再次出现,向他告白时,马克或许才真正确信朱莉是来自未来的。
而故事的最后,得知妻子安妮就是穿越回过去的朱莉,颇有欧亨利式结尾的风格。要知道这篇小说发表于上世纪60年代,这样的脑洞着实让人称奇,同时文中不禁意的几句描写,其实为结局做了十足的铺垫,也就是所谓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段情节也不禁让我想起命运石之门中打工战士铃羽的情节。 正是这种看似科幻,实则以浪漫的方式讲述童话故事的风格,才让罗伯特杨在科幻小说领域独树一帜。 他的故事从来没有展现过多的硬核科普,只有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讲述。他的故事看似都是普通的人、平凡的日常,但却常常有不平凡的展开。他的故事往往不会是《1984》《全面回忆》那样严肃、惊悚的风格,而是充满了或幽默有趣、或浪漫感人的情节,让人无限遐想,但你又不会觉得这是幼稚的小孩子读物。 《让时间停止的女孩》《星星上的字》《幽冥之饮》等都是罗伯特杨风格比较明显的小说。 记得笔者上高中时,当时班里流行《三体》,三本小说在同学间疯狂传阅。但是真正看完的却并不多,看完能理解明白的就更少了。大家通常会说这是“理科生看的小说”,其中关于天体、轮回的一些描写过于硬核,着实会让一些文科同学读起来略显吃力,就像当时《北平无战事》这部剧被称为“只有文科生才能看懂”一样。
人们对于文学作品中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专业知识,有些会感到好奇,有些会被劝退。但我相信浪漫和幽默应该是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共通点,如果你喜欢轻松愉快的科幻小说,喜欢浪漫温馨的科幻小说,喜欢有趣神展开的科幻小说,那罗伯特杨应该在你的书单之内。
蒲公英嫁女儿读后感篇二
马克第一次遇见那个女孩的时候,她站在被午后阳光笼罩着的山坡上,蒲公英般色泽的头发在风中起舞,似曾相识的感觉让已拥有妻子的马克心动不已。一个开头,竟令我不禁浮想联翩也略有些失望:我认定这是一个充满着背叛的故事。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日常的邂逅,引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恋。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太多的“我以为”。我以为是最寻常的邂逅,我以为是看见新事物最原始的心动,我以为结局早就可以意料到……直到最后,却换来满心的震撼。
女孩说,她来自未来。马克的第一感觉,却是女孩来自过去。或许是因为她蒲公英色泽的头发?或许因为是她老式的白色连衣裙?事实上,是因为马克在他的未来,遇见了妻子的过去。
在与年轻的女孩相遇后,马克陷入了一种愉悦又煎熬的状态。他喜欢同她相遇,在她身上,马可寻找到热恋的感觉;他惧怕同她相遇,因为马克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无法正视自己内心对女孩的`悸动。他喜欢女孩给他讲未来的故事,他认为这是女孩精心编造的美丽故事;他喜欢女孩同他在充满阳光的山坡上谈论相同爱好的话题,尽管在某些观点上,两人发生分歧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种感觉,让44岁的他开始念念不忘那个21岁的女孩,并在夜里回忆起妻子时,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
这种情感一开始是令我困惑的,让我想起张爱玲说的关于白玫瑰与红玫瑰的那么一句话:“取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然而我又错了。当女孩消失,当马克还在怀念那个蒲公英般的身影,他发现了妻子的秘密:他从妻子手中的手提箱里看到那条白色的连衣裙,看到纸条上写着的这么一句话,“前天我看见了一只兔子,昨天看见了一头鹿,今天则遇见了你。”他突然明白妻子眼中那挥之不去的恐惧,他内心咆哮出声,他说,难道她还不明白为何山上那个女孩子对他而言就如同一个陌生人的原因?
马克的妻子当时可能还不知道,身为读者的我却全已明了。
我懂了他的痛苦。这不是爱情,却那么令人心动。因为爱着妻子,所以会喜欢上山坡遇见的蒲公英发泽的女孩,但只是喜欢,却不是爱上,因为她是年轻时候的你,也因为她不是那个同我一路走来渐渐衰老的你。
我亦懂了她的恐惧。女孩坐着时光机回到了过去,她在山坡上遇见了兔子,遇见了小鹿,也遇见了早就有了妻子的他。到底是多深的爱才产生如此大的勇气,让女孩在最后一次穿越时空的时候选择回到更远的过去,回到马克年轻的时候?她跟自己打赌,是否马克会爱上她。但是她在成为马克妻子的时候明白,在马克44岁那一年会遇见,来自未来的年轻的她,会再一次爱上年轻时候的她。她惧怕着衰老,惧怕着离别,惧怕自己这个赌上一辈子的狂徒会倾家荡产。
市面上有许多穿越文,我却从未在其中见过如此深情,如此复杂却简单的关系。开头的平淡无常到最后的饱含震撼,被呼之欲出的背叛结局像巨大冰块一样压迫得喘不过气的心突然被万丈阳光释放,冰块融化的暖流潺潺流进心中,温柔而暖和。
没有背叛,只有命运的邂逅,只有跨越命运的真爱带来的勇气和心动。似是偶然,却是必然。就像女孩的父亲说的,当女孩来到过去,参与到了过去,她其实就是过去的一部分,她的到来早已被写进了过去。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命运高声赞颂着真爱与勇气,女孩站在山坡上回过头,一定会遇见那个可爱的老男人。老男人还是会爱上这朵阳光下的蒲公英,因为他的过去是她的未来,他的未来亦是她的过去,命运早已将他们连在了一起。
亲爱的朋友,当你站在山坡上,邂逅了敏感纯洁的兔子,邂逅了灵动如风的小鹿,它们从你身边擦身,毫无迷恋的离去,可你总会遇见那么一个人,他是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你心中永不凋落的蒲公英。
蒲公英嫁女儿读后感篇三
40岁的马克与从240年后穿越来的20岁的安妮相爱——只剩下最后一次穿越机会的安妮选择回到马克20岁的时候(也就是260年前)与马克重新相遇、恋爱、结婚——明白真相的马克最终打消了安妮的顾虑,也验证了她父亲的时空理论是正确的。
这一篇是作者最著名的作品,还被提名为雨果奖最佳故事。穿越而来的爱情,的确令人动容。读罢,我有两个困惑:一是安妮眼中经久不散的恐惧来源?二是40岁的马克缘何没能认出20岁的安妮?
解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安妮父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未来世界的某个人参与了过去的某个事件,那他也就成为了这个事件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原本就是该事件的一部分——因此矛盾也就不可能产生。”而与此相对的,未来世界的官方意见是:“未来的人不应实际参与到过去所发生的事情里,因为他们的出现很可能造成某种矛盾,而未来的事件则有可能因为这些矛盾而需发生改变。”父亲的理论支持她毅然回到了过去生活,但对此理论仍有不确定的地方。
自己擅自介入过去,未来会不会因此改变?这是安妮最大的恐惧来源。至于她最害怕的改变,依我拙见,恐怕不仅仅是指改变马克的人生境遇、时空警察的抓捕这类东西。毕竟作为一个女性,她冒着诸多风险穿越时空,目的就是追求她的爱情,没有什么比她的爱情更重要。她不愿意留在马克40岁的时候,她要到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做他的秘书,做他的妻子,成就一段完满的爱恋。如果你明白她内心的渴望,那么她的恐惧也就很好理解了。
她怕的——是马克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重新爱上20岁的自己。这理论说起来有些可笑,都是自己,马克无论爱哪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我是理解这个女人的心情的。她把20岁在山坡与马克相爱的自己和现在这个和马克恋爱结婚的自己分裂开来,视作两人。她害怕马克重新遇到那个20岁在山坡上如蒲公英般青春靓丽的自己,并且爱上她——事实也的确如此。文中提到“但安妮却似乎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察觉到了某种不同”,显然,安妮清楚马克已经经历了上述情况,而他对现在的自己“尽力表现以表明他们俩之间一切如初”——这正是令她心碎的,所以她的“恐惧感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了”。这样可笑又可怜的女孩儿心情,无法释怀,也做不出坦言相告的举动。
可以想象,如果马克没有在无意中打开那个陈旧的手提箱,那么两人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直至形同陌路。哪怕他们的确相爱,一直都相爱。作者是温情的,给了他们美好的结局。当马克的手“穿越过岁月,触摸在安妮那被雨打湿的脸颊上”,这举动是在说“我爱你,我爱过去的你,但我更爱现在的你”,于是安妮“眼中的恐惧永远地消失了”。
解答了第一个困惑后,第二个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于安妮,她将自己分裂,视作两人;于马克,他爱他的妻子,这种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对象”。也就是说,20岁的马克爱那个“羞涩地走入自己的办公室谋求一份职业”的20岁安妮,来小屋度假的40岁马克在遇到“另一个安妮”前,他爱的也是同样40岁和自己一起变老的安妮。文中有诸如“拥有不老容颜”,“在我眼里,其实她一点也没变老”,“从在办公室见到她并爱上她的那时起,她就一天也未老过”此类说法,其实是表面文字的误导。这种“不老”,不是指容颜不老,而是相对意义上的“感觉不老”。我对你的爱,我爱你的感觉,这二十年,从来没有变过。因我爱的不是你的容颜,是你的存在本身。马克认不出20岁蒲公英般的安妮,只感觉莫名熟悉,仿佛来自过去,因他此时爱的是与他白头的妻子安妮。而马克又会爱上20岁蒲公英般的安妮,是因为她就是安妮,她身上具备马克注定会爱上的那种感觉。可能读者会因为马克在明明有妻子的情况下仍然对年轻安妮产生了爱这一点很介怀,但显然作者并没有意识到男人的劣根性(偏爱年轻姑娘)这种东西,他安排此情节只是为了表明毋庸置疑的命中注定。有因才有果,他不爱上年轻安妮,就不会有他现在的妻子。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其实安妮着实不必庸人自扰。我们也不必。
分析至此,不禁长叹一口气,这不仅是个科幻爱情故事了,其中还蕴藏着佛学和哲学。我明白这个故事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