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模板1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提炼和总结,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成长点和不足之处。"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整体把握能力,将过去的经验进行全面梳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二:读课题。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三:听写生字。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四:学习课文。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说。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二
从几个关键词语入手,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三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教学显得清晰、连贯。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对话,从孔子和老子的语言中理解他们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是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四
尽管是三年级的孩子,孔子这一人物,孩子们已耳熟能详了,但对于这一人物除了知识很丰富外,还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教学本课,我主要运用“读悟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次。
在细读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语的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句子理解的'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一课下来,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节课中如能对前半段引导理解的时间把握得更紧凑一点,后半段时间的小练笔就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在前面引导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进行一个更明确的总结,学生的小练笔会写得更好,这些都是有待在之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努力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五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2、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 学——受人敬重。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 小结
(三) 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 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 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1、 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 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 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六
生:起立。老师好!
生:老师,您姓鄢!
师:哇,我的姓很少见,你能认识,你真有本事。
生1:我姓李。我家历史上有李白,李世民。
师:真羡慕你。你家有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还有皇帝,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生:我姓杜。我家历史上有大诗人杜甫。
师:哦。唐代大诗人,人称“诗圣”,与刚才说的李白诗人,合称“李杜”。
生:需要。
师: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学无止境”。(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举起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边念遍书写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生1:我想知道,孔子已经这么有名气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拜师求学呢?
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答案就在课文里。请打开书67页,仔细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词语。
师:(朗读课文)。
生:(边听边画)。
师:谁听明白了?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的是孔子拜师的事情。
生2:课文讲的是孔子觉得自己的学问不够渊博,就去很远的地方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
生1:我认识“兼”,“道歉”的“歉”去掉“欠”就是“兼”。
生2:我也认识“兼”,刚才读书时有个词语“日夜兼程”。
生3:我认识“仆”,“仆人”的“仆”,有个单人旁。
师:“仆人”是指旧社会里被雇到家里当下人的人,所以是单人旁。
生4:我认识“丘”,爱神丘比特的“丘”。
师: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
生5:我也认识“丘”。“乒乓球”的“乒乓”分别去掉“撇或点”就是“丘”。
生6:我也认识“丘”动画片中比卡丘的“丘”。(生笑)。
师:我也说说吧。一堆堆的小土包,叫“土丘”,那么一座座小上叫什么?
生:山丘。
师:那一堆堆沙包呢?
生:沙丘。
师:谁还认识哪个字?
生1:我认识“毫”。数学书上有毫米。
生2:还有毫克。
生3:毫升。
生4:我给大家猜个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根秃毛。(众笑)。
生喊:毫。
生5:我认识“佩”,妈妈给我买了个玉佩。
生6:电视里的大侠们腰里都佩着刀和剑。
师:你们的胸前都有什么呢?
生喊:佩戴着红领巾。
师:“佩”除了有戴的意思,还表示心悦诚服,如佩服,敬佩等。
生1:我还认识“纳”。纳米是高科技,妈妈买的衣服是用线织成的,所以是绞丝旁,穿在里面所以加上一个“内”字。
生2:我认识“授”,这是教授的“授”。
生3:我认为师傅传授徒弟手艺得用到手,所以用提手旁,加上一个“感受”的“授”。
师:所以,提手旁表义,“受”表音,这是个什么字?
生喊:形声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可以学汉字。下面,轻松一下,我们玩个游戏吧!
生:好!
师:请两名同学。一人指字,一人猜字,我们大家当裁判。
生1(指着“授”字)同学们看好了吗?
众生:看好了!
生2:是不是“兼程”的“兼”?
众生:不是。
生2:是不是“纳米”的“纳”?
众生:不是。
生2:是不是“孔丘”的“丘”?
众生:不是。
生2:是不是“佩服”的“佩”?
众生:不是。
生2:是不是“毫米”的“毫”?
众生:不是。(众笑)。
生2:(指着“仆”刚要问,众笑。于是指着“授”问)是不是“传授”的“授”?
众生:是。(众笑)。
师:谁再来?
众生:(高高举手)我来!
生1:(指着“纳”)看好了吗?
众生:看好了!
生2:是不是纳闷的“纳”?
众生:是!
师:你可真会猜!谁再来?
生3:(指着“毫”)看好了吗?
众生:看好了!
生4:是不是“毫米”的“毫”?
众生:是!(众笑)。
生5:(指着“仆”)同学们看好了吗?
众生:看好了!
生6:是不是“仆人”的“仆”?
众生:是!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能掐会算。好,有机会在玩吧!
师:那么,这些字在课文里都组成什么词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课文,划词语。(有人出声)。
师:默读课文,请大家不要动嘴唇,不要出声。
师:(出示词语)谁都认识这些词语,到前面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领读词语。
众生:跟着读词语。
师:现在男生读一个词,女生读一个词,比比谁读得好!
众生:男生先读一个,女生在读一个,如此交替读词语。
师:下面开火车读。谁当火车头?(指名)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生1:我的火车往左开。
生1左边的学生:一个一个地读。
师:谁在当火车头?(指名)。
师: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生2:我的火车往后开。
生2后边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读。
师:看来几个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看看谁能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得更好呢?(出示带有“日夜兼程”的句子。)。
生1:有感情地读。
生2:大声地读。
师:(出示带有“孔丘”的句子。)。
生1:大声地读。
生2:有感情地读。(将最后的“学生”读成“徒弟”)众笑。
师:不要慌,看清字,再读一遍好吗?
生2:(继续读,没有出错。)。
师:(依次示其他三个句子,分别指两名同学读。)。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谁还有读不准的词语?
生1:“渊博”我读不准。
师:(板书“渊博”)“渊”指深,“博”指广。这里是说孔子和老子的知识深而且广。
生2:“仲尼”我读不准,
众生:第二。
师:再比如说,一年又四个季节,第二个季节为夏季,所以又叫“仲夏”。
生3:“曲阜”我读不准音?
师:“曲”是多音字,读三声时,指的是“歌曲”。读一声时,有弯弯曲曲的意思。“阜”指土山。“曲阜”是个地名,古时候,曲阜城内有弯弯曲曲的土山,因此得名“曲阜”。
师:我这儿有几个词语,看看你能读准吗?(板书“老聃”指名读)。
老聃指的是谁?
生:老子。
师: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出示“品行”指名读)。
(出示“长进”指名读)。
师:同学们,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做了朋友,现在,你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
众生:能。
师:自己读一读。遇到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顺了。
众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读出来,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我们学习语文,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写好字。下面,打开书69页,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我们会写,我们先来读一读。
众生:(齐读)。
师:如果这些字按结构分类,哪些字应该归为一类呢?
生:(两名同学)按类把这12个字帖到黑板上。
师:“品”字应单为一种结构,叫“品字结构”,那么还有那些字是品字结构的字呢?
生1:“亮晶晶”的“晶”。
生2:“鑫”
生3:“树林”的“林”。
师:是吗?
生3:哦,是“森林”的“森”。
生1: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迎”字里面不要多加一点或是撇。
生2:我想提醒同学们,“境”字右面中间是日,不是口。
生3: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尘”字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
师:那么,在这一类字中,哪个字你认为最不好写,想要老师跟你一起写?
生1:“迎”
师:范写“迎”
生:书空。
生2:“境”字不好写。
师: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两边要怎么样呢?生3:左右两边一样宽。
师:仔细观察,一样宽吗?
生3:不是,左边窄,右边宽。
师:注意观察老师怎么占格(板书示范。)。
生:“丘”字不好写。
师:注意第一笔是点。和老师一起写。
生:书空。
生:“等”字写不好。
师:写时注意中间三横之间的距离和长短。仔细看看老师怎么写。
师:好,在纸上把这十二个字每字写一遍。
生:书写练习。
师:谁把你写好的那个同学们看?(投影展示学生的生字)。
学生互评。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只要我们经常临摹,经常练习,我们的字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还对孔子很老子两位大思想家有了一些了解。课下,请同学们通过读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他们。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七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我是在这每一个经历中历练并成长起来的。”那么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长的一个巨大的平台。针对我刚刚所上的这节课,我此刻的心情是千头万绪的,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的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课文阅读能力有限。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特别是针对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通过抓词句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到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了,如今我没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找词句过度到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上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通过抓词句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另外在我的教学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体,所以我教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当学习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我顺势引导讲解其实这里是表达了老子对晚辈的一种爱护之情和自己谦虚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预设也与实际教学发生了一些冲突,比如:在教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个词的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但孩子们没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换词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学生感到了困难。这让我体会到教师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语言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孩子的积累还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语文的积累。
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与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讲不如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氛围。我觉得我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好,所以今后在这方面应加强训练。另一方面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觉得有些困惑,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励、帮助也让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八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三、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 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词语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还有大篇幅的人物对话。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反思本节课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或艰难地把课文复述上来。不会真正地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大胆尝试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来感知。其实在没有进入课堂之前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怕学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学生不会抓不住课文中合适的词语来补充。做成平时考试的扩充句子……总之有很多的担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都会问“你是读哪一部分知道的?”这样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到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了。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话部分的处理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的分析引领,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境后即会生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总结。
例如在学生交流读“难读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的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就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对学法的一个指导。再如在补充课题环节,我先告诉学生“读书不能专靠嘴上功夫,脑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这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才是真正的读书,这又是学法的一个指导。在补充完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补充的课题是有一定条理和顺序的。这同样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尽管我很认真地去备课,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课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说处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重点词语抓得不够。
例如在孔子拜师路上的那一句话中,其实除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几个月”、“终于”等词都能体现出孔子这一路上的艰辛。而自己备课时没有真正地做到细心,把这些重点词语给遗弃了。这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
二、忽视了学习伙伴的提示。
在上课前我想象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学生会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少,而无话可说,因此就没有这样做。后来在网络研讨的贴子中发现有老师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及结合老师或家长的继续教育来体会“学无止境”,这样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许我先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这样的处理,相信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会更深刻!今后一定要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
三、课件的精细处理。
课件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确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师》这一课,学生在认识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孔府、孔庙的图片,课堂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乐以及相应的介绍,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的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环节,今后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专业地去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九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我想这样会使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同样,在教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一步感悟孔子的学习态度,这样,既符合重视句子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
我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紧扣中心,谈孔子和老子。这一环节由“孔子和老子拜师的场面真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这一问题引入,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读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谈老子是怎么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孔子和老子,使他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丰满。
我的第五个教学环节是拓展延伸,语言实践。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写话与古人进行交流,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我的第六个教学环节是以诗做结,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精读品悟。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饿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5、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了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
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大家同桌之间自由的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
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己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生分角色读对话。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自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理解,其实学生点到“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而我却“纠缠不清”反复问学生,以至于学生不会联系,实际说没有举出实例,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来自己在想,有时候老师说的多了真的还不如不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领悟!
其次,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再次,关于从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剥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在感悟读的过程中比较啰嗦,学生已经读的很好了,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读浪费掉了一大部分时间,让最后在学生练习写没有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一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
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
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二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在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记载的拜师行为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问学生:"你身边的人,有像孔子这么好学不倦的吗说给我们听听。"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考会计专业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三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孔子和老子的形象并没有在交流中饱满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反复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走得更近,在深入思考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于是我改进设计,有了这第二次教学。
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齐读)。
师:他们是谁?
生:孔子和老子。
师:“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生1:老百姓。
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生。
生3:一些和孔子、老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生4: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们”这个词理解很到位?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学生齐读句子)。
[自评:理解由浅入深,为后面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
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佩服、敬重孔子和老子?
生2: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品行受到人们的佩服、敬重?
师:真是提问题的高手,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用书中的话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一:
生:“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谁注意了“老师”前面的一个词?
生:“老师”前面的这个词是“远近闻名”。
师:用心把“远近闻名的老师”念上两遍,怎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远近闻名?
生1:一定是很有学问的老师。
生2:一定看过很多书。
生3:学生一定很喜欢他,很佩服他。
生4:我想,会有很多人想拜他为师。
师:你猜对了,知道孔子有多少弟子吗?(学生摇头)。
师:(课件出示孔子简介)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可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看过很多书,学生很喜欢、很佩服,有很多人想拜他为师的远近闻名的老师却总觉得——(生接读)“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自评:通过推想形成前后反差,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行,请用课文中孔子说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板书:学无止境)。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写道(课件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交流二:
生:“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生:老子年龄那么大,连头发胡子都白了,还亲自来迎候他的学生,我很佩服。
生: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一个上午,一整天……。
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亲自迎候远道而来的学生。所以,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课件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交流三: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赶到了洛阳。”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孔子去洛阳拜师的艰难。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最能表达孔子去洛阳拜师艰难的词,你会选择哪个词?
生:“终于”。
师:整整几个月,一百多天呀,他可能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走路口渴了,没有水喝。
生2:还会经常饿肚子。
生3:如果找不到住的地方,就只能在路边睡觉。
师:这就叫“露宿”。
生1:他会感到很孤独,说不定会遇到强盗。
生2:晚上不能休息,要赶路。
师:是呀,日夜兼程地赶路为的就是早日见到老师。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这次你一定有更好的表达。
(指名读,齐读)。
师:为了拜师求学,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所以,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交流四:
生:“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师:哪些词让你感到孔子和老子特别令人佩服、敬重?
生:孔子“随时请教”。
生:老子“毫无保留”地传授学问。
(请学生给这两个词做上记号)。
师: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孔子、老子什么样的品行?
生1:孔子虚心好学。
生2:孔子虚心求教。
生3:孔子的行动体现了学无止境。
生4:老子无私奉献。
(板书:虚心求教无私奉献)。
(指名读,齐读)。
师:所以,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关键在于老师是否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精彩的阅读话题。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张口就答,教师零碎地问,学生简单地答,实为低效乃至无效的教学。适时提出具思考价值的问题,是沟通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为了让课堂真正成为对话的平台,教师在设计阅读话题时,要找到一个能辐射全文、思考度大,情趣浓的主问题,由此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其最近发展区,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
1、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了解他们的品行。
四、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词语,指生认读。
曲阜 纳闷 长进 请教传授 敬重。
相距 迎候 等候 品行 老聃 渊博。
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2、 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课题。
二、启发设疑。
1、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指生读,思考: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细读课文,品味孔子的品行。
1、潜心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那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可以用笔画一画,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师生交流。
3、出示句子: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渊博是什么意思?(知识丰富)。
(2)、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理解“远近闻名”并试着换一个词。
(3)、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板书:谦虚。
(4)、自由读,齐读,读出谦虚的语气。
4、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指生汇报,教师板书:彬彬有礼。
(3)、指导朗读,要读出彬彬有礼的表现。
5、出示句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随机谈体会,理解特地的意思。
(2)、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那个此体会到的?
(2)、师: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师:用一个成语来代替它就是“学无止境”,并板书在黑板上。
(4)、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
(5)、谁能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如:爸爸妈妈工作怎么多年了,还要读书看报来学习。。。
7、指导朗读上面的三个句子,一起当当谦虚有礼的孔子,读好上面的句子。
8、课文当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我们体会到孔子的品行?大家再仔细找一找。
9、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指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板书:好学。
(2)、指导朗读,读出孔子的好学。
10、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说明了孔子具有什么品行?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3)、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5)、体会“日夜兼程”的意思。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2)读出一路艰辛,求知若渴。
不管风雨,孔子风雨无阻地在赶路,读。
不论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赶路,读。
不分昼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赶路,读。
11、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加上自己对他的评价。
四、回读课文,感悟老子的品行。
2、默读课文,划出体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3、师生交流,出示句子:
(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体会到什么?
5、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呢?
6、出示孔子的名言,进行诵读。
7、小结:孔子和老子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佩服和敬重,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四、作业布置。
1、看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书籍,进一步了解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
2、摘抄并背诵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纳”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学习孔子虚心好学、尊敬师长,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朗读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准备“温故而知新”等孔子的名言卡片两张。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课前可以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理清叙述顺序。如果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困难,可以启发学生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叙述顺序,以便了解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句的意思,尤其是“学习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见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两组近义词“拜访”和“拜见”、“迎候”和“等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了解它们的区别。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读名言。
1、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齐读。
2、提问: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资料。
2、指名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3、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可是至今对后人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第17课《孔子拜师》中,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从文中寻找答案。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孔子有这么大学问了,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孔子拜谁为师呢?”“孔子怎样拜师的呢?”老师相机引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随时纠错。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问:《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作者按照顺序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总结归纳出来。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总结归纳。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归纳概括。
板书: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孔子很虚心好学。
3、相机提问: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
(2)你怎么理解“远近闻名”?
(3)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孔子虚心好学?
抓住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孔子好学的品质就不难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并且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还是决意要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真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孔子怎样拜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思考读了第二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求学艰辛、礼貌、虚心;老子谦和等。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
4、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
这些重点句子具体表现了孔子的礼貌与虚心好学,老子的谦和、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感悟理解重点句子,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与老子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全文学习的重点。
关于孔子求学艰辛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老师提问: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孔子求学很艰辛呢?
引导学生找出“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的意思。让学生紧扣“终于”,联系上文,充分谈自己的感悟,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
(2)读了这句话你头脑里会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让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求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
小结: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这句话把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关于孔子礼貌、虚心的句子: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行礼、您、拜见、请、多谢”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礼貌、尊师。
(2)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品味“拜访”和“拜见”两个词语的异同。
(3)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结合上文孔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右栏: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学无止境。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
关于老子谦和的句子: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引导学生理解“迎候”一词,体会老子的谦和。
(2)相机通过读句子理解“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的异同。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师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1)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毫无保留”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板书:认真求学诲人不倦。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上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总结全文。
思考: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六、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学生质疑。
学贵生疑。质疑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学完课文之后,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有问必答,关键是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能够回答出的,老师就没必要讲解。
七、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几个生字。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生字已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之前已经抄写过这些生字,把生字教学贯穿到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完课文之后再教学生字,意在巩固学习效果,强调字形,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老师可以有重点的板书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境: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等:中间几横长短不一样。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抄写、背诵选做题中孔子的名言,课下再查找几句孔子的名言,与大家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用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了课文二、三、四段。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且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理解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板书设计:
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孔子 虚心好学不辞劳苦。
(学无止境)尊敬师长认真求学 。
老子 谦和大度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六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先来个热身运动,把你积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汇报交流。
师: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吗?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孔子拜师(学生齐读)。
师:课题为什么用拜师,而不用求师、认师呢?(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在读课题(出示课件)。
学生读课题。
师: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子十分的尊敬。我们带上动作齐读课题。
师生带动作齐读课题。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写本课的生字。
听写生字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候传授。
师评议。
(一)师:孔子拜老子为师,师板书老子,关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学生汇报。
师:老子的学问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洛阳拜他为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打开课文67页,小声读第三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小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板书)请跟老师书空。
师: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听(出示课件)风声、雨声、雷声。
学生认真听。
师:假如你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啊,像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齐说: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齐说:风餐露宿。
师: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课件)谁会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由朗读。
(二)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谁能够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师:你喜欢读谁的话?你呢?
一生读孔子的话,一生读老子的话。两个学生分角色读(两组)。
师:请你再来读读老子说的第一句话。生1读。
生2读(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们喜欢谁的读法?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三位学生分别带着疑问来读一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两句。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读出知识的浩瀚无边)。
师:你还特别喜欢那句话?
生1读: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非常好,非常有礼貌,彬彬有礼,有礼有节,值得大家学习。
生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求知心切呀。
生说。
生:不行,我坐在车上等候,表示我对你的不尊重。
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会怎样迎候孔子?
指生上台表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咱们现在要在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们同坐两个先试一试。
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
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孔子是怎么学的?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道及时复习巩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没有不懂装懂,学得实在。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老子还会怎么教?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下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老师领读,孔子怎么学?生读。
老子怎么教?生接读。
(四)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对联。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七
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的能力。什么样的词句是重点?如何抓?怎样感悟?这就需要每篇课文好好琢磨,重点课文认认真真和学生来读。
《孔子拜师》这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读课文后,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作为线索“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展开阅读。
以第一段作为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抓重点词,抓重点词的好处。
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大家这样敬重他?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写了——
生:孔子拜师的原因。
师:从这部分,你读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我读出孔子是一个谦虚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这就说明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生:重点词句。
师:对!抓住重点词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们要掌握这种阅读的方法。你们一起读读这段。
生:我还发现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都三十岁了,还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老子为师。
师:(板书:好学)从这短短的一段,你们就读出了这些,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在认认真真地读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们,拿起书,再一起读读这段,你们的读和刚才的肯定不一样。
生齐读第一段。
(整堂课的阅读,都渗透了这样的读书方法的训练,学生能够读进文中,大部分孩子意识到了抓住课文里人物的言、行来理解人物。感受颇深的一点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根据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孩子自己抓住了文中的词句,一点点感受人物,孩子们自己读出了孔子和老子的知礼。)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十八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逊有礼,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设计了一个写话拓展,“我想说”,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
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他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注意的是,在自身方面,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透彻;然后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在讲课时,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够更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知识。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集中突破重点,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把节奏安排得快一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自身素质上,还要有所加强;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要以读为本,有层次、有目的的读。
总之,在教学中,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