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火笼散文范文900字左右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外面萧萧寒风吹得人脸生疼,前方田野隐约看见一层薄霜,深山里一夜之间有骤然入冬的感觉,火笼被人们从边角旮旯里寻了出来。
火笼,我们当地叫“火笼子”亦或“火笼缸子”,是儿时农村冬季必备的取暖神器。大小不一,就地取材,在那个物资匮乏崇尚节俭的年代里,小到缺把、掉瓷的洋瓷缸,大到锈底沙眼、漏汤漏水的洋瓷碗、洋瓷盆,还有用牙膏皮补过无数次的铝铁锅,都可以顺手拿来制作。在对称的边沿用铁钉引上两个眼,一根铁丝两侧穿起来就成了火笼。依稀记得,儿时提的火笼是父亲用一个洋瓷缸给我做的,穿着姐姐旧衣服改做的花罩衣,屁颠屁颠跟一阵大孩子后面,在北风呼啸的冬天,跑去河滩、渠梗、山脚边捡柴禾烧火笼。寻的童趣,觅的开心,统统装进小小的火笼里。眼瞅着他们火笼里的火势旺盛,干湿搭配的柴禾烧的“噼啪”作响。我急的揪起小嘴儿,鼓起两腮对着洋瓷缸一顿猛吹,扬起的灰尘把脸蛋弄的像小花猫,仍然烟消火灭,小手也冻的通红,不由伤心的一阵嚎哭。惹来姐姐忙扔来几根正燃的小柴头到洋瓷缸里,冒起的几缕青烟让我止住了哭声,乐呵呵的提着火笼来回奔走,天真烂漫的童心就是那样容易满足。二柱是小伙伴领头的孩子,虎头虎脑个高腰粗,走路脚步砸地通通响。每次都属他的火笼烧的最旺,先在洋瓷盆下面铺几铲火灰,再薅一把松针或麦秸秆做火引,上面折些枯树枝相互交叉,像河边杨树上的喜鹊窝造型,最上面放稍粗点的柴禾。点燃松针,一股浓烟腾腾升起,等到松针引燃枯树枝烧出火苗后,他拎起火笼来回游荡借风吹火,火光一窜一跳地闪过,火星儿从火苗顶端迸发出来,随着风儿飘得很高。火借风势越来越大,蹿出的火焰足有一尺多高,他索性抡起胳膊划圈,让手中火笼三百六十度转动。顿时,火苗“呼呼”作响,在空中翻滚跳跃,灵动炽热的火焰划出一个浑圆,犹如火精灵在狂舞,吓的我们阵阵惊叫!
寒冬,日暮,隐约听见古街上大喇叭在响,是镇上露天电影院今晚要放电影了。匆匆吃饭后,一阵哟喝,前门溜的、后门跑的,小伙伴们全都提着烧好的火笼飞奔出来了。简陋的露天电影院设在公社管理区院内,在大门口卖票,如果自家大人不来,不知道零用钱是何物的我们只能守在入口处,凭运气去蹭电影了(影院允许一个大人买票可以免费一个小孩入场,俗称:带人)。这时候,火笼就派上用场了,看见那个大人是一个人来的就慢慢往前凑,胆怯的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嘴巴甜甜的叫着“大叔,大婶,我有火笼,带我进去能烤火!”保不齐,真能被好心人带进场。再不济,等到电影开场后,围在门口售票员身边,把火笼里的火倒腾的亮亮堂堂,让他烤的舒舒服服,一高兴就会让我们进去了,这个招数屡试不爽。在离家五里的山岗上,一间低矮简陋的土坯房是我们班的教室,四面墙体能塞进手指的裂缝“嗖嗖”的透着寒风。墙上嵌入几根小木棍做成的窗户,蒙上了一层白色塑料,投进微弱的亮光映在课本上。
八十年代初,小孩子都是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来穿,每到冬季,全班能够穿着新棉衣棉裤的屈指可数。大都身着单薄,条件好的有一件补丁棉袄,孩子多的就只有一二件黑色或军绿色褂子,下面穿几条补丁裤子,冷的蜷起身子,缩成一团。上课时,一块硕大加厚的栎树木板,装上四条腿做成的课桌下面,放着各式各样的火笼。坐在一条板凳上的三个孩子,不时停下笔,去烤烤冻僵的小手,几番拨弄后,火笼里徒留几颗星火,热乎已全无。启蒙老师王老师体恤入微,对我们关怀备至。授课间隙,在她的火笼上面横着几根火钳,放满了学生自带的馒头、土豆、红薯,帮我们翻烤的焦黄酥脆,吃上一口回味悠长,心里暖暖的。上学时,我穿一双妈妈用旧布做的松紧鞋,底薄,走路踮脚,一出门就湿透了脚冻得生疼,时间久了脚后跟就会长冻疮。一双手长时间在寒冷环境里,手指冻得红肿,关节也肿胀变粗,握手成拳都很困难,瘙痒难耐,甚至皮肤还会溃破糜烂,十分难受。
一次上课时我把脚踩在火笼上面取暖,想热乎一下冰冷的双脚。孰料,一股布臭味突然弥漫整个教室,不好,鞋底子被火星烧着了,手忙脚乱的一通忙乎灭火,一看,脚丫子露出来了,让人哭笑不得。放学回家,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寻来土方法来治我脚上的冻疮,烧一壶开水倒在木盆里,再从火笼里铲二勺带火星的火灰加入水中,让我泡脚。刚开始水很烫,双脚只能蜻蜓点水般的轻轻掠过水面,嘴里倒吸着冷气,带着哭腔不停的叫烫。几番尝试,脚适应了水温,妈妈让我双脚没入水里,踩着盆底里的火灰。顿时,水烫的脚后跟又疼又痒,直钻心底,个中滋味异常难受,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人手不离的火笼已随流沙的时光,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它承载那纯真年代的点滴过往和温馨的关爱,不时会撩动内心,令人无法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