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大全(三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篇一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构筑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简要探讨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和作者的想法提出一套软件平台的建设方案。包括统一数据库平台、身份认证及授权、信息门户及诸多应用系统的建设等。
(1)没有经过整体设计,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政。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各自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而且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2)服务应用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毫无疑问,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深层次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3)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入。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现象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孤立化严重。
(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多数院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千兆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对于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要想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还必须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硬件是基础,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是保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要加强软件建设。建设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信息化软件平台是信息化应用的关键。
为了提供一个方便、安全、可靠的信息化软件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平台建设的内容:统一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和信息门户及诸多应用系统。
高职院校信息化统一数据库平台应该是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库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为校内人员提供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环境。
1.在技术实现方面要做到:
(1)保证学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信息编码要统一,这样有利于共享数据平台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保证基于共享数据平台数据的一致性。
(2)保证任何两个异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消除人和人之间的依赖,通过高校信息化统一数据库平台,实现校园共享信息的实时共享。消除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使系统间的共享数据的使用不再是各业务子系统间的调用,避免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依赖。
(3)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对有业务关系和数据关联的业务系统,统一设计业务模块的数据库,尽量保证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从而简化数据一致性的实现。对于性能优化、稳定性设计必须冗余的数据,提供数据同步机制。
(4)遵循“谁产生、谁管理”的原则,所有数据都由产生者进行管理维护。
技术上,由授权体系控制数据维护的权限,使得必须有权限的账号才能对数据进行产生和维护;管理上,通过制定相应的应用规范使数据产生者/维护者及时更新自己负责的数据,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跟踪性。系统提供安全审计功能,保证对业务操作的严格监督。
(5)做到数据信息准确全面,可以反映整个学校全面情况,并为学校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设计数据库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应用设计也要保证业务功能的完整性。这样,整个应用即可提供完整的反映整个学校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每个业务操作、信息采集、报表分析和统计结果是将来决策支持的重要数据来源,所以应保证历史数据的可用性及当前系统的高性能。
2.高校信息化统一数据库平台应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1)基础性
平台为学校提供基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完整、权威、准确的信息,蕴藏着宝贵的信息资源,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2)专业性
实现数据平台、数据接口、数据通道、数据管理等四方面的统一。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各种数据的访问、交换、使用提供一个统一的支撑环境;统一的数据接口通过数据库平台统一,实现应用系统与上级部门有关系统之间的交换和共享;统一的数据通道纵向沟通了上级部门,横向沟通了现有系统,为构建统一的业务系统提供坚实基础;统一的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和异地集中备份,决定了平台作为数据库平台的专业性。
(3)权威性
作为支撑平台,要求其必须具有权威性。遵循数据“谁产生、谁维护”统一管理的原则,从管理上和技术上保证了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的权威性。
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由该系统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改变传统的各应用子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提供可能。
(1)现有的 web运行环境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如:网络中的信息以明文传输、没有身份认证功能或只有弱身份认证功能、没有统一的授权管理功能、缺少面向应用分析的日志等。
(2)众多用户面对多个系统要重复输入账号、口令等信息。不仅烦琐,而且容易出现口令丢失。因此,信息系统需有一个统一的、具有较高安全控制的身份验证系统,以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操作方便。
(3)系统管理员要对各系统分别建立安全策略和用户权限分配,容易出现由于考虑不周而导致的安全漏洞。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要实现统一数据认证平台。作为网络应用的授权和访问控制中心,实施由用户到应用的安全管理。它是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一次认证,全面使用”,规范用户操作行为。
使用高校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平台用于管理校务系统所涉及的所有组织机构信息、用户信息、系统角色以及全部的数据资源,对校务系统进行基于角色的资源权限控制。为应用安全在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单点登录和数据传输/存储加密等方面提供保障。
高校信息化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平台安全机制至少应包含以下模块:登录模块,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模块、安全配置和角色权限管理模块,数据传输/存储的加密模块,审计和记录模块,以及日志记录、提取、分析模块。
1.门户网站管理系统
信息门户平台作为信息服务的载体,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汇总、分类、搜索、发布,基于统一的开发模式和丰富的开发接口对各类应用进行有机的集成,为学校师生、领导及社会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高校数字校园统一门户平台可以解决高校分散的信息与应用的集成和整合,建立起高校协作和决策的应用环境,它是连接学校内、外部单元信息的统一化 web 平台。对门户网站各站点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建立一个运行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多网站群统一内容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提高信息共享整合度;利用先进的基础设施,提高各站点整体管理运维水平,减少各子站点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人力成本投入。
2.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
一卡通的主要信息载体是校园ic卡,校园卡应用广泛、使用方便,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整个校园各个系统、场所消费使用。方便了师生,并提高了消费的安全性。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生活,同时大大简化学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校各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把在外购买的、教师自制的和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资源实现统一、集中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管理、使用,让教师和学生更方便地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
4.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要紧密结合高校业务,全面贯通高校内部经脉,通过对学校各办公要素的闭环整合,实现了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整合管理。该系统大致包括八大模块:日程管理、公文处理、通知管理、会议安排、信访工作、邮件服务、统计信息汇集及权限管理。以上基本涵盖高校所有行政业务,为学校各级行政工作人员和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科学、开放、先进的信息化办公平台。
5.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建设高校教务教学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各院系教学负责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与数字校园中的其它系统相配合,共同实现无冗余的、统一的信息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应充分涵盖教务业务中的各个功能部件,从学籍、注册、排课、选课、考试安排、成绩评定报送、教学评价、教材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支持广域网络办公模式,减少教务管理中的手工劳动。让系统中高效的事务处理机制和信息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教务工作提供直观的评价数据,为提高教务工作效率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6.科研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学校科研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科研业务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加速信息的记录、查阅以及传播速度,并且与数字校园中的其它系统相配合,共同实现无冗余的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科研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绩效评估、项目评分管理、学术期刊管理、学术团体管理。
7.人事管理系统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转化。因此,能否创造优秀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提供优秀的人事保证,将是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8.招生就业管理系统
招生系统业务涵盖面广,流程清晰,并提供考生网上查询录取学校招生信息及录取结果功能,由招生处统一整理基本数据并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
高校就业管理系统是一个服务于学校级领导、就业服务中心、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中心能够及时地发布各类就业指导信息、招聘会信息、毕业生信息等,并实现网上签约管理的功能;领导可以实时查询就业方面的常用统计报表及分析数据;用人单位可以方便地进行招聘信息发布、毕业生信息查询等操作;学生能够查询各类职位信息,并在网上完成求职过程;系统的各注册用户之间均能方便地进行沟通、联系。
9.团委管理系统
高校团委管理系统涉及高校团员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服务于校团委、各院系分团委、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社团、团干以及团员个人的信息管理系统。校团委从总体上对团委组织结构及用户进行规划管理,实现从团员登记、奖惩登记、团员考评、团记转移、推优入党到团员离团退团整个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各院系分团委负责维护本院系团员信息。团员个人在网上进行评优申请,辅导员、院系分团委及校团委进行逐级审核,全部流程实现网上操作。
10.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辅助学校学生工作处进行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是以学生基本情况信息为主体、以高时效和高质量服务为准则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要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具有先进管理思想。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便于老师和学生进行操作。
11.后勤管理系统
随着各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今后高校后勤要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师生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必须要采取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只有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才能与学校及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接口,为师生提供后勤各部门的网络化服务;才能提高后勤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为后勤部门最大程度地降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创收;才能有效提高后勤部门的管理水平,做到从提高效率中要效益、要质量。
12.财务管理系统
涵盖财务核算、预算管理、固定资产、工资管理、结算中心、学生收费、财务票据、财务信息查询八大系统,辅助财务部门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从日常管理到信息发布整体解决方案。
13.个人blog系统
有了校园内部的个人blog系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方便、免费地建立自己的个人blog,方便师生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
(1)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多为教育技术或相关专业毕业,经过长期专门的学习训练,懂得教学设计和多媒体制作,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培训指导者。
(2)骨干人员。主要由分布于各单位的信息化技术骨干组成。这类人才的成长主要通过院校内部的技术培训或短时间的在外专业培训。他们是院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中坚力量。
(3)具体使用人员。主要是一线教员和学员,他们使用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及设备,把新技术、新设备、新思想应用到平时教学学习中去。具体使用人员还应该把应用中好的方面或不足的方面记录反映给骨干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求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帮助。
校园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同时项目实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正确的策略对项目实施成果至关重要。对于一般高职院校来说,往往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实力不是很雄厚,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技术、充足的资金保障,还需要领导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德才兼备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人员充实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才能实现校园真正的信息化。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篇二
;文库编辑精选一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您喜欢的更多同类文章:
: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条件。加快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必要举措,对提升企业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面临的障碍,以及平台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对策措施,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手段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企业档案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则是由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其他设备组成,以及多媒体、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实现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传递、程序化处理,从而为企业档案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系统。一言以蔽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由硬件设备与软件工具共同组成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与企业公共信息传递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服务平台。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快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必要举措,对提升企业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1.1管理观念滞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重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就档案管理而管理的落后的企业档案管理念较为突出,企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未能树立“大档案”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实际上就是企业重要资源,企业档案信息实际就是企业重要资产,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于重视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迁移保管、容灾备份、实时归档及开发利用等方面重视不够。
1.2标准体系滞后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基建档案等,使企业档案管理更具复杂性、特殊性。为此,国家档案局先后出台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但企业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及硬件平台纷繁复杂,系统之间不兼容、不统一现象较为普遍。如,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系统、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相对“孤立”,导致信息资源相互“隔绝”,缺乏统一、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标准体系。
1.3信息人才缺乏
信息化管理形势下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这就需要一支既熟练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但从企业现状看,档案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年龄结构老化、身份结构多样(身兼数职),复合型信息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内部档案资源集成、档案业务流程优化,建立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对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企业档案管理、资料管理、档案利用和资料利用四个子系统,涵盖系统管理、后台管理、服务指南、个人中心等功能板块,实现企业档案著录、保管、检索、统计、利用等管理功能。
2.1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对接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90%企业管理类档案资料由办公oa系统产生。电子文件数量大、传播速度快、系统依赖性强,信息格式多样。因此,在“单套制”管理趋势下,应构建企业档案管理子系统与企业oa办公系统对接,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2.1.1统一、规范企业档案形成条件。企业文件运行结束,利用系统接口做到同步在线归档。2.1.2注重企业特殊、重要档案及时归档。如,利用特征字段筛选出企业红头文件,增强企业档案归档完整性。2.1.3明确电子档案归档条件。经接收、审核、登记、管理、保存等完整流程的企业电子文件方可纳入归档范畴。2.1.4确定电子文件接收。利用档案管理子系统与oa系统对接,分门别类地将oa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归入对应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块,根据企业档案档号组成规则自动生成档号,予以归档。
2.2资料管理系统与plm系统对接
plm(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简称plm),表示产品生命周期。plm系统与企业资料管理对接,形成将所有与企业产品相关的文件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系统。plm系统中将作为企业产品档案前身的企业不同版本图纸、技术文件纳入归档管理范畴。鉴于企业传统cad图纸、缩微胶片、纸质档案等载体形式保存于档案库房,在企业档案管理子系统中,对企业产品档案资料进行逻辑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子系统与plm系统对接,在没有改变企业原文件存储位置及方式的前提下,根据企业产品资料关键字段同步条目数据,结合产品资料类别与图号匹配规则,实现条目数据自动分类,形成企业产品资料总账目与分类账目,利于后期的查询、利用和管理。
2.3加强企业档案业务流程管理
将企业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和统计等环节内容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企业档案收集、查询、借阅、归还等工作流程的申请、审批、登记、归还、销毁等流程网上流转。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优化企业档案管理流程。具体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自动生成系统,制作《企业档案查询、借阅申请及处理单》,处理单包括申请、审批、办理、归还等业务流程。每一个流程需要填写相应内容,方可完成相应流程内容。如,“申请”环节需要填写案卷题名、档号、密级、申请单位、申请人、申请原因等;
“审批”环节需要填写项目主管领导、保密办审核、公司领导签名及签批日期等。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需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做好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加大档案管理软件设备投入,也应优化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1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其核心内容是要搭建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并将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与oa办公系统、plm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相对接,将企业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等各个环节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及备份,最终实现企业档案数据处理、业务流程管理和检索查阅利用平台集成化管理。
3.2加大系统设备投入
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投入,需要立足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加大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所需的系统设备投入力度。将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编入企业信息化规划,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装订机、打印机、存储设备、专业扫图仪等硬件设备,还要配齐相应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如,紫光档案管理软件bs版、ocr软件,专业档案扫描软件或档案平台集成,定期做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使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3.3优化系统内容设计
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系统架构应包括收发文管理、归档管理、统计查询和档案借阅、系统管理模块等组成;
安全系统设计包括应用系统日志、数据备份与恢复,采用ssl协议加强外部访问数据加密处理;
利用webservice技术构造文件自动分类归档引擎,实现企业档案文件自动导入档案管理系统及归档管理。
3.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3.4.1立足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后期管理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是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引入,持续优化企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年龄、知识结构。3.4.2做好现有档案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的知识轮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持续加大档案队伍建设,将档案信息化纳入队伍建设重要内容,不断提升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者:赵柏叶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篇三
xx市xx区充分利用信息化、络化、智能化新技术,探索基层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圉前,区、镇街、村社三级综治信息化平台已全面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领导决策科学化、日常管理智能化、公众生活便利化、工作运转标准化。
坚持四个面向,科学规划系统框架。―是面向决策,分别在区、镇街、村社建立三级信息工作平台,实现分析研判自动化、统筹决策精准化、考核评价科学化。完善整合人口、房屋、企业、服务管理力量“四个实有”数据库,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利用gis技术,建设人、地、物、事、组织管理“地图”,全面掌握基础数据、工作进展等情况。二是面向基层,利用3g移动采集技术,开发“社管通”移动终端,建设智能化日查巡查工具,实现出入可疑人员抽查、街巷四类秩序巡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信息采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面向村民,制作智能|c卡。集成村级服务事项,简化事项办理流程,为村内居住人员提供公共交通、小额支付、缴纳杂费、租房信息、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同时,通过服务卡办理、出入管理、服务轨迹追踪,促进村庄人口的登记、核实等工作。四是面向标准化,制定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标准,建立全区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引导村级服务管理力量严格按标准执行,按流程办事。
理清五类事项,规范三级职责任务。深入80余个村社,广泛征求安监、流管等9个职能部门意见,对村庄内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社会服务、秩序管理、组织建设等五大项内容进行汇总梳理,共梳理出29小类、149个具体业务事项目录。对梳理出的服务管理事项,分割为村内社内解决事项和上报事项、镇街综治维稳中心解决事项和上报事项、区级解决事项,明确区、镇街、村社三级职责任务,确走12个主要业务流程、67个主要业务表单,固化工作标准,确保平台实现顺畅运转。
完善三级体制,规范工作流程。依托现有区格中心、镇街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村社综治工作中心,搭建综治信息化平台三级运转工作体制。在区级,由区综治办、区流管办负责日常监督考核,掌握整体情况,由区格办负责镇街级上报事件的分发;在镇街级,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综治维稳中心主任,至少配备8名工作人员,做到四班三运转,同时单独配备一名镇级信息员;在村社级,以每个村社为一个基本格,由村社党支部书记兼任格长,并根据实际情况按户划分若干单元格,实现工作人员、工作责任的精细定位。根据区、镇街、村社三级服务管理事项,建立了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等工作流程,即:属于村社事件的,由村社自行解决,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不属于村社事件的,上报镇街级平台,由镇街综治维稳中心负责协调解决;村内社内事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由镇街级平台督查落实;区级负责的事件由各镇街综治维稳中心上报区级平台,区级平台与区格系统对接,由区格系统进行任务分发处理。
健全四个机制,确保信息平台顺砀运转。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通过与区公安、流管、格化管理系统的对接,全面支持区、镇街、村社三级应用,以实现多部门业务信息的互联共享为切入点,在基层形成“有服务管理络、有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有服务管理队伍、有规范顺畅运行机制”的综治工作格局。建立信息化的监督机制,依托三级综治信息化平台,科政法工作成败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是政法队伍。队伍强则事业兴。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必须加强队伍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和履职能力建设,为政法事业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证。增强看齐意识,坚持政治建警。理想信念是“主心骨”。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 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认真抓好“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台格党员”学习教育,尊崇学习党章党规,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想问题、做事情,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规矩意识,坚持从严治警。纪律规矩是“压舱石”。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从学构建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实现区级可垂直到底、特殊事项村级可直报区级、镇街级实时了解、处置属地问题,镇街、村社两级事项处置过程在区级可实时反映。建立三级会商机制,村社、镇街、区每周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综治工作迸行会商,通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平台正常稳定运行。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每月、每季度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排名,形成报告,作为年底整体考核的依据,实现考核的常态化、标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