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优秀16篇)
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可量化的目标。为了更好地执行计划,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时间表和目标里程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一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应注意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三、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
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1、教材内容:
2、教学目标:
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周次。
教学内容。
节次。
备注。
1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一单元。
2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
3、浓浓乡土情。
4
1、吃穿用哪里来。
第二单元。
5
2、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6
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7
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第三单元。
8
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9
期中考试。
10。
3、从古到今话交通。
11。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12。
单元过关。
13。
1、通信连万家。
第四单元。
14。
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15。
3、小窗口大世界。
16。
4、从看电视说起。
17。
期末复习。
18。
期末考试。
19。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三
新的学期来了,四年级品德教学计划怎么制定?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小学教育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儿童、少年受到比较全面的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扎实实的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
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4、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搞好课内外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并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5、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加一些新的知识和实验,力求课程内容难易适度,合理安排学生课业负担。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具体做法:
思想品德课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纪律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一)、课前。
1、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纲要》,弄清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施及评价。在总体把握教材体系的前提下,熟知所任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然后熟悉每一课教学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要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特别要弄清知识点,不出理论差错;并要准备好直观教具和电教媒体,有些课还必须做好课前调查访问等。
3、了解学生现实思想,便于在课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课内。
1、上课讲述要生动、具体、形象,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枯燥乏味,空洞说教。
2、思品课的结构一般可以采用“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辨析导行――总结延伸”这样的模式,情感激发要贯彻始终,要讲求实效。
3、思品课的“看看说说”、“说说做做”、“说说评评”、“说说学学”、“思考和练习”等练习,应在课内完成。“做做”“学学”方面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4、“自学课文”要让学生自读明理,并付之行动,不要包办代替。
5、要完成课本后总复习。
6、教态亲切自然,服饰整洁大方,板书工整、简明、规范,语言生动简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三)、课后。
1、思品课教学应重视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晨间活动和各科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2、重视考核学生对所学的政治常识、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和思想行为表现,评价方法采取期末书面考查和平时行为考核相结合。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要重视向课外的延伸,指导学生的行动,注意平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的检查和督促,并做好《德育手册》上的评定记载工作。
第一单元。
让诚信永相伴。
3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4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
4课时。
第四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4课时。
复习。
3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一、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题一、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总结、提高。
7第二单缩短时空的通信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感谢你们的服务期中测试。
10主题四、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题一、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总结、提高。
7第二单缩短时空的通信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感谢你们的服务期中测试。
10主题四、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主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的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的体系结构基本一致。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全书23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学生分析:
我们这里四年级的学生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的人格,实现“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
2、让学生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四
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 一、 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 四通八达的交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1、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 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 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 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 总结、提高
7第二单 缩短时空的通信 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期中测试
10主题四、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 、 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 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 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 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 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 总结、提高
7第二单 缩短时空的通信 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期中测试
10主题四、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 、 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 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以上就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五
本班共41人,智力水平一般,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热爱祖国,热爱世界,关隘自然。
2能力方面:
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控能力;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社会信息能力。
3知识方面:
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会合理消费,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使用基本的通信方式,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个性品质的人。
1、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认真备课、上课,做到“堂堂清”,倡导“310”课。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4、做好低等生辅导赶队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时间、有人员的重点辅导。
5、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争取使自己所任的学科取得优异成绩。
小黑板、挂图、课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六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七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八
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小学教育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儿童、少年受到比较全面的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扎实实的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
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4、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搞好课内外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并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5、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加一些新的知识和实验,力求课程内容难易适度,合理安排学生课业负担。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课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纪律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一)、课前。
1、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纲要》,弄清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施及评价。在总体把握教材体系的前提下,熟知所任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然后熟悉每一课教学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要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特别要弄清知识点,不出理论差错;并要准备好直观教具和电教媒体,有些课还必须做好课前调查访问等。
3、了解学生现实思想,便于在课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课内。
1、上课讲述要生动、具体、形象,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枯燥乏味,空洞说教。
2、思品课的结构一般可以采用“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辨析导行总结延伸”这样的模式,情感激发要贯彻始终,要讲求实效。
3、思品课的“看看说说”、“说说做做”、“说说评评”、“说说学学”、“思考和练习”等练习,应在课内完成。“做做”“学学”方面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4、“自学课文”要让学生自读明理,并付之行动,不要包办代替。
5、要完成课本后总复习。
6、教态亲切自然,服饰整洁大方,板书工整、简明、规范,语言生动简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三)、课后。
1、思品课教学应重视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晨间活动和各科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2、重视考核学生对所学的政治常识、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和思想行为表现,评价方法采取期末书面考查和平时行为考核相结合。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要重视向课外的延伸,指导学生的行动,注意平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的检查和督促,并做好《德育手册》上的评定记载工作。
第一单元。
让诚信永相伴。
3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4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
4课时。
第四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4课时。
复习。
3课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九
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均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受挫力低,责任心尚未形成,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之,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本册仍是四个单元:
1、通讯与生活;
2、让诚信永相伴;
3、我们的民主生活;
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发展,学会利用、获取、辨别信息,感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社会需要诚信,努力做诚信的人;
3、了解民主的形式,培养民主意识,主动参与民主生活;
4、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物保护意识。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话题展开,亲自探究,有所发现和感悟。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授课需15周。
复习考试2—3周,共计17—18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目标:
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一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二
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分10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分14课完成,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分14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
2.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与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比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中去。
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的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
(1).能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走进美丽的家乡
单元目标:
1.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2.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
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3.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
单元目标:
1.态度:深化尊重历史:珍惜今天享受的一切,以及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2.能力: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搜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认识,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认识过去,看待今天。
3.知识: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达历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年表。
第三单元课时
家乡,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家乡的概念,体会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加深对家乡深层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力:能够科学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对学习活动中
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知识: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知道
乡音乡情,风俗乡俗的区域性特点,认清陋习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三
以_________。
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
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与规则》;第二单元为《我是小小的志愿者》;第三单元为《我崇敬的人们》;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四
我任教四(2)班,有学生44人。根据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而言,两个班与其他班级都有一定的差距。而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想认识、了解社会、形成自己品行的愿望很迫切。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学生都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宽容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们天天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出行真方便》、《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教材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加深认识和了解。注意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理解并做到宽容待人。
(2)激发学生对人类创造及智慧的敬仰之情;控制自我,培养网络文明道德;感知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看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培养自主意识,安全出行。
(4)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尊重工业生产者劳动的意识。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正视困难和挫折,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认识自己,充满自信;欣赏他人,发现他人长处。
(3)知道交通发展的方向,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熟悉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并且在旅途中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了解、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自己,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2)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作用,邮件的传输过程;了解网络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网络文明公约;知道大众传媒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知道各种交通工具,发展方向及带来的问题;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能识别交通标志;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会自护自救。
(4)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感受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了解自我,培养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正确使用电话、适选通信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了解各媒体,感受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3、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看待和解决问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根据不同情况,出行前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1、遇到挫折会勇敢面对;发挥自己的优点,明白自信能使人快乐;了解自我,取长补短。
2、遵守通信公共道德、法律法规,爱护设施;正确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辨别信息,不沉迷网络;学会筛选信息,锻炼和培养选择、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价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在外会自护、自救,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4、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
1、提高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转变教材观和教学观,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思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扎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向同行学习。
6、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做到课堂内外尊重个体,点燃自信,磨砺性格,欣赏、鼓励、张扬优点,正面评价,使这些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1、开展一次"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具体实施由开学初政教处进行)。
2、开展一次"通信王国探秘"的活动(由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五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和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本年级共有150名新入学儿童,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他们懂礼貌,文明习惯较好;经第一天培训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不仅识字量大,而且非常乐于助人,理解能力也较强。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相信在品社课上,他们会认真听课,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及更好的品德行为。期待他们的进步!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
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
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表篇十六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0__年9月。
20__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