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的特点
教学情境的特点一
关键词:构建主义;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观念,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教师的说教课,就是教师把书本上的观点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不管明白与否,不管理解与否都要按老师的教学要求记忆和掌握住这些理论、观点和认识,这一认识误区长期地禁锢着学生的思想,主导着教师的观念,使得思想品德课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要求和欲望,也没有在课堂上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愿望。针对这种现象新课改向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就是改变课堂教学气氛,恢复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目标。那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达到这些课堂教学效果呢?那就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手段来达到,具体探究如下:
一、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一定资源和辅助手段,或通过协作与交互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而学习情境又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项基本要素。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的一种氛围和气氛,是学生得以提升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作为思品教师要深入理解并重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意义,把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情绪,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认知规律,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思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带入一种入情、入理、入境的学习状态中,使同学们的情绪调整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模式下,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常见的几种教学情境创设
1.故事情境创设
思品教学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感觉乏味没有兴趣,教师可结合思品教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引入感人的故事或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以及真实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教师要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和调动起同学们学习思品理论的兴趣,让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教学设计理念始终贯穿在思品课堂教学之中,把一个个生动有趣、引人深思的故事哲理深入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让同学们在感人的故事中明白道理,明晓事理,并学会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做事的规律及法则,通过思品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问题情境创设
在初中思品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章节中都设置了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问题,教师可结合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创设情境问题,因为有了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对创设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在思考中产生灵动的火花,以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目的,进而培养学习能力和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增长能力,在探究中创新自我,发展自我。
3.歌曲情境创设
歌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歌曲发挥的作用运用到思品课教学中那又会是怎样的呢?实践证明,一首感人至深而又激人奋进的好歌曲可以把人们从迷茫、低迷、彷徨,甚至是失落的状态中拉出来使之产生精神振奋的情绪,走向一种积极向上而又乐观的精神世界中,激发起人们的热情。同样一首爱国歌曲也会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一首充满力量的歌曲也会让同学们热血沸腾感同身受,树立起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是思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主义教育的好方法和好手段。
4.竞赛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竞赛活动的形式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把同学们分成小组,用小组必答和抢答的形式来激发每一位同学学习知识的动力,让同学们在竞赛活动中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掌握快速记忆背诵知识的技巧,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同学们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和深刻理解并感受团队的力量以及合作力量的伟大,在竞赛中同学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编辑 段丽君
教学情境的特点二
摘要: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领入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中?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介绍创设情景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强调营造真实的具体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造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探索性地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应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案例1】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华夏儿女,黄河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象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开始出现断流现象,并且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危机仍然存在。这一情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民主重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黄河断流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黄河断流的原因,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黄河断流与人口有关系。
生: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师:正如大家所说,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国情,它使原本丰富的水资源变得短缺。另外,由于我国在工业、农业生产中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得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我们的母亲河已承载不了这样的压力,作为她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吧!
生:既然黄河两岸的人口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用水,我有一个减轻压力的好办法,把两岸的居民迁移出去,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生: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实际,中国这么多人往哪迁都得用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的用率。
生:我认为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配合实施,例如,提高水价。
师:大家说得很好,分别从人口、科技、物价制度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例如,在出现断流的时候怎么办?大家再商量商量。
课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还沉浸在讨论的问题中,意犹未尽。这堂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思维很活跃,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发现问题,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就会自觉地以探究者的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是教师创设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化学生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2】
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曲《雾里看花》。
师:雾里看花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1: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不真切。
生2: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
师:为了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同样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从五花八门的广告中、街头的各种时尚流行以及熟人的各种介绍中,看出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商品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练我们的“慧眼”。
(板书:维护消费者权益)
练就一双慧眼
(多媒体显示)
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逛街,街上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却让妈妈和小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全市最低价”、“跳楼价”、“亏本销售”、“最后三天”、“有奖销售”,应有尽有,很多店门口还放着高音喇叭,“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师: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因为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们如何看待呢?
生1:几乎都是假的。
生2:什么“全市最低价”,他又不知道其他商家的价格,分明是故意糊弄消费者的。
生3:这些活动都是骗人的。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合同到期,最后三天。”一个星期后,我又路过那家店门口,看到牌子上面写着“亏本销售”,到现在那家店还开着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没有“慧眼”真的是不行啊!(板书:为什么要练就“慧眼”)
现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生活情景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特别明确,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是把“生活情景”课堂化。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托学生个体的建构性组织教学。
创设趣味性情境。思想品德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事实上,趣味性强的教学更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这也是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案例3】
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在咱们学校上课,早上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特地托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的礼物,你们看——
(老师拿出放在包里的两根跳绳,学生有点儿骚动)这可是他们最珍贵的游戏玩具。你们说,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生:给表现好的。
生:这节课谁回答问题多给谁。
生:不行,这不公平。
……
师:(好不容易插上嘴)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了谁就玩,好不好?(学生情绪更激动)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的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生:我也不同意,那样要打架的。
……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上虽然有了争论,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趣味盎然。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这一情境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所给予的外在影响。
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题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形式。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每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案例4】
同学们分小组(前后桌4个同学一组)讨论:洪战辉身上压着这么重的担子,却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靠的是什么?讨论完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生1:洪战辉是一个坚强的人,在校好好学习,课后打工挣钱,还要照顾父母和妹妹,他有坚强的毅力。
生2:因为他有要上大学的美好理想,所以他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3:他在困境中学会了许多我们没有的东西。如:打工挣钱、抚养很小的妹妹、照顾有病的父亲,这些都让洪战辉比同龄人更坚强,因此他能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实现了上大学的理想。
……
(学生发言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简单记录)
师:同学们想得很多,谈得也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归纳洪战辉靠什么取得了成功。
【师生一起边分析边整理记录(自强精神的表现):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于面对困难,活出尊严、活出个性……】
师:这些就是自强精神的表现。
(大屏幕显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师:洪战辉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它能使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同时也活出人生的价值。因此,自强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班共4个学习小组),查找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生1: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在贫困、失聪的情况下……
生2:谢坤山,台湾人。16岁时因一场意外事故……
生3: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勇于面对人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人士还有许多。他们当中不仅有名垂史册的历史人物、英雄伟人,还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在这一部分采用的是合作学习情境。这样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情境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行为,进而起到促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
【案例5】
师:下面的活动给大家一个换位体验的机会,那就是由你们扮演生理有缺陷的残疾人,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及压力。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我来扮演聋哑人。
生:我来扮演盲人。
生:我来扮演瘸子。
生:我来扮演独臂人。
……
(活动中,聋哑人问路、盲人上厕所、瘸子上楼梯、独臂人洗漱……)
生:真难啊,我特别需要帮助。
生:太难了,我深深地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人格受辱的痛心,以前我还瞧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这太不应该了,我觉得他们应该受到平等的待遇,受到别人的尊重。
……
师:我相信同学们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残疾人相对于健康人来说是弱势群体,社会上还有其他的弱势群体吗?
生:老人,年老体衰,生活不便,是弱势群体。
生: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也是弱势群体。
生:还有女生也属于弱势群体。
师:大家说得对。通过换位体验你们有了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呢?
生: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处于弱势群体的人,帮助他们,尊重他们。
本课教师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学会了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对善恶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
当然,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老师肯于开动脑筋,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
教学情境的特点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不同视角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点形成多重观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塑造学生美术品质有重要帮助。
一、文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想充满灵动性,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设计,自然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创设文化气息浓重的教学情境,如美术经典作品展示、美术学习工具展示,或者是搭设文化背景,播放音乐,都可以渲染文化气息。学生对美术文化情境有特别敏感性,只要教师创设手段运用适当,其激发效果值得期待。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被点燃,课堂教学开展顺畅,课堂学习效率必将大大提升。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兴趣。在学习《外国肖像画赏析》时,教师拿出一幅画: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并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说:这是什么人画的?色彩凌乱不堪,人物面部表情显得很奇怪,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像鼻子,这应该是小孩子乱画的。教师告诉大家:这幅画是世界著名大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学生们顿时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再来观察图画时,其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展示毕加索自画像,事先没有告诉学生实情,让学生自由欣赏,学生凭借自身审美标准展开评价,当然得出非常幼稚的结论。教师此时公布结果,让学生倍感吃惊,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学生再次欣赏时,其思维已经发生改变,其感知也会随之变化。教师利用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境,其设计是精巧的,学生的主动性被启动,学习自然呈现鲜活性。
二、生活情境,强化学生思维认知
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时介入生活元素,可以为教学增添不少生机和色彩。在学习《动感生活》时,教师简单介绍了学习要求,然后找来几个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指定位置,听从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让其他学生展开观察活动,关注几位模特的体态变化,建立人物基本动作形态认知。学生都想来展示一下,教师让不同气质的学生来做示范,然后让其他学生展开观察评价活动,对每一个动作体态变化进行观察点评。有学生认为:人们体型有差异,但在动作展示时,呈现很多共性特征,找到人物动作行动规律。对绘画有一定帮助。
教师组织学生做临时模特,具体展示相关动作要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特殊兴趣,都想上台来展示一回。活动开始后,学习气氛被点燃,大家争相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点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学习要义,课堂教学进展顺利,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大都有表演展示欲望,教师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调动了课堂积极因素,也给学生参与感知提供条件,其操作效果自然是大好。
三、媒体情境。发挥学生想象
《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制作实践类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内容是废旧材料制成的玩具、用具和裝饰品,学生被图片作品的精美所震撼,纷纷要求自己制作。教师找来各种废旧材料,让学生制作美术作品。学生刚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教师再次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制作过程,学生看得非常认真,然后开始了相关操作。成果展示时,好些学生的作品都非常出彩。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和制作过程视频,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创作灵感被激活,将废旧材料变成精美的美术作品。这当然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直接关联。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大多对操作性美术课程特别青睐。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价值取向展开教学设计,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生动讲述、生活案例讲解、经典作品展示、多媒体介入,展示出美术课堂教学的种种魅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
编辑 薛小琴
教学情境的特点四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唤起学生自觉掌握知识、自主探究真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高质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 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35-02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一定窘境。我们常见这样的课堂: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无精打采,有的偷偷做其他作业,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思品课充满生机,是值得认真探究的课题。根据新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探究”的教科研思想指引下,我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愈发体会到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思品课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思品课高效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活动氛围。“情”指情感活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境”是教学环境。“境”是“情”的前提和基础,“情”是“境”的目的和升华。“情”和“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此,作为思品课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创设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凯洛夫说:情感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这个志向体现在事业上。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我们探究设计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模式,即以一定的方法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入境、入情、入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这不仅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而且也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2 常见的几种教学情境创设
2.1 故事情境创设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因此学生往往感觉学习乏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感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真实的案例创设情境,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享受故事情境,可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母鸡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问学生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如此教学,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学生们都感到学习过程新鲜有趣,乐于积极参与讨论。经过分析比较,学生认识到应该选择第三种方案,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可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会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选择第三种消费方案,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故事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一个故事主导课堂,它要求故事篇幅较长,设计的问题能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它的优点是能够使课堂有悬念,其缺点就是一个故事涉及的知识点有限。另一种方式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选用一些小故事,它的好处是能够涉及更多的知识点, 但往往起不到一个故事步步深入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灵活恰当的应用故事情境创设可对教材的处理带来诸多积极的影响。
2.2 问题情境创设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和共鸣,从而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有机统一。如在初三的一节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互联网上存在的弊病?(2)你能提出几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建议吗?(3)应该如何解决消费者权益屡受损害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我又问: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共性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的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突然来了灵感,提出回答此类问题,都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切入:(1)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社会应该形成什么氛围?(3)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4)个人应该怎么提高素质?从而总结出此类题的答题规律,获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成为本节课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2.3 歌曲情境创设
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青少年喜欢听歌、唱歌、甚至如痴如醉。好的歌曲,就像一首诗、一个动人的故事。当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词在思品课的课堂上响起,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有其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从而加速所学知识和观点的内化,促进信念的形成。如在讲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时,我和学生一起高歌《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师生共唱,唱出了共鸣、唱出了信念。优美的音律,贴近教材的歌词既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消除了学生的疲劳,又在美的音乐享受中接受了新知,坚定了信念,提高了自我。
2.4 竞赛情境创设
竞赛活动是能在最快时间里将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内在动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创设竞争情境,给学生们一点“刺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常在复习课上使用这招。比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基本知识,我采取了小组竞赛制。设有“必答、抢答”等环节,激发学生巩固知识、不甘落后的精神。要说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还是我原创的“点兵点将”环节。由谁来回答问题,回答哪个重要问题,我把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试想每组要获胜,必然从复习提纲中挑选难度大的,从对方小组中挑选最薄弱的同学,企图把他“难倒”。而每位同学为了不被“难倒”,不给小组“抹黑”,也必定加倍努力复习知识。此招屡试不爽,我看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要难倒对手的气势;也感受到了同学们争分夺秒背诵知识的紧张氛围。有的小组组长主动帮助伙伴背诵,传授学习技巧等,竞赛情境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开展竞赛活动,当然也要注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学校的特点出发,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竞赛后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帮助,从而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和提高。
2.5 时政情境创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创设时政情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劲,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问题。如:在讲“公民有游行示威自由,但要按照法律规定,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许可后实行”的问题时,适逢全国多地举行保护钓鱼岛、爱国游行示威活动。我及时搜集素材,将各地文明游行示威图片在课堂上呈现,同时呈现的还有发生在本地的打砸烧抢日系车的图片。聚焦热点,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在师生、生生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更加深刻理解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内涵及理性爱国的重要意义。时政情境创设体现了思品课与时俱进的魅力。
2.6 自制VCR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素材是关键。没有好的素材,犹如无水之木,情境无从谈起。但在实践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符合教学需求的能体现三“贴近”原则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并不好找。于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自制符合教学需求的VCR,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自制VCR因为是“原创”,常常使人眼前一亮。如在讲《诚信是金》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烘托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共鸣,传授诚信正能量,我自制了VCR。当诚信考场、百年老店同仁堂、广州老字号致美斋、广州“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北京路、还有普通公民代表深陷绝境、不忘信义之本的诚信理发哥、勇于承担责任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拾金不昧的广州出租车司机等一张张图文并茂的鲜活素材,伴随着《诚信中国》的旋律展现时,那一刻我看到不少学生的眼角湿润了,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行为美、音乐美、品德美,情感得到了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顺利达成。
总之,初中思品课最忌说教。它的特点要求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在“有意义”与“有意思”的结合上动脑筋、做文章!创设教学情境就好比在“有意义”与“有意思”教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给二者一个好的结合点。
让我们以此共勉,努力把承载着思想、美德、文化、价值观的“有意义”的思品课做得更“有意思”,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云平,等.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罗德龙.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与素质提高对策[M].湖北科学出版社,2001.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朱正威.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胡世明.浅谈思想政治课的乐学情境创设[J].文理导航,2013(17):51.
[7]刘鑫,赵志信.创灵活情境,打造生动趣味的政治课堂[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5):73-74.
教学情境的特点五
[摘要]初中生对课堂个性教学情境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展示生活原型,能使学生形成思想触动,并在多重比对中形成理性学习认知。创设演绎情境、生活情境、生成情境,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5502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将使课堂教学活跃度大大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生成频现,学生学习思维获得难得的历练机会。特别是课堂个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重要表现,学生认可度更高,其效果也更好,值得我们展开教学实践尝试。
一、创设演绎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多重教学调查,针对学生实际引入演绎情境,能够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教学成长力。
1.展开多元化调研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之前开展教情和学情调查,符合新课改基本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对学生学习基础、思想动态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教材文本和学生思维特征,并以此为教学设计切入点,形成匹配度更高的教学方案,这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包含众多制约因素,教材、学生、教师是基本构成单位,如何实现“三位一体”,正是课堂教学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负责联系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最佳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展开。
2.引入演绎情境
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相关内容展开深度解析,如果有良好的生活案例需要展示,教师可以考虑用课堂演绎的方式。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根据演绎角色的设置要求,选择一些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和排练。演绎要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教师可以对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强化塑造,给学生设计台词、动作、表情,也可以发动学生自行设计,如果可能,还可以做课前彩排预演。教师深度介入,能使课堂演绎保险系数大大提升。
课堂演绎时,教师要多征求学生意见,以提升演绎的成功率。如学习《我国的环境压力》时,教师采用了学生意见,以哑剧形式展开演绎。课堂展示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音乐,为演绎营造背景氛围。第一个学生出场,他扮演的是藏羚羊,因为生活环境恶化,他找不到食物,慢慢死去了。第二个学生出场,她扮演的是飞翔的天鹅,可她找不到落脚点,水源枯竭了,她飞不动了,最后坠落山崖。第三个学生出场,他扮演的
是小猴子,开始还有野果充饥,后来森林被伐光,他失去了家园,还生病了,郁郁而终。第四个学生出场……课堂演绎在继续,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生动的表演,已经向学生传递了丰富的信息,他们大多有了思想触动。教师课前预设课堂演绎,吸收众多学生参与排练,这本身就是难得的学习体验机会。通过学生精彩演绎,渲染了课堂学习气氛,引发了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其激发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促生课堂教学契机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形成思维品德认知,提升综合能力。
1.整合教学资源信息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因此学情、教情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信息搜集整合也至关重要。思想品德课有固定教材,但其内容适合度需要重新考量,吸收校本课程内容是必然选择;课堂教学需要一定辅助手段,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准备也是重要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展開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场地条件。这些内容都属于教学重要资源,教师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才能给出最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2.接轨学生生活
随机演绎并非教师的临时决定,而是有一定的预设,只是没有事先进行准备,这样的情境创设带有即时性。学生参与生活情境没有充分准备,其感知质量不会太高,但一样可以生发教学契机。生活情境不必追求完美,而重在展示生活事件,引发学生展开深入思考。通过生活演绎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思想触动,这是课堂情境设计的着眼点。
教师在发动学生参与生活情境学习时,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操作任务,要求学生展示再现,而不是如何表演,甚至不要提及“表演”这个词语,其课堂演绎才能获得更真实的激发效果。如教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模拟“走访调查”任务,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对其他同学展开现场采访。为提升演绎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采访话题,并对被采访对象的身份进行假设。演绎活动开始,几路“记者”快速行动起来,每一路由“记者”“摄像”组成。课堂气氛顿时火爆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有学生提问:你作为化肥厂厂长,如何看待环境污染?你们有哪些除污措施?对方回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企业主管,我坚决执行国家环保相关规定。我们厂有三条除污线,分别对污水、污气展开处理,环保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都没有发现排污超标问题……教师发动学生展开现场“走访调查”,虽然没有事先进行准备,但学生大多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获得的学习认知丰富深刻,这说明教师课堂演绎设计是非常适当的。
三、创设生成情境,实现教学思维突破
教师要有教学生成意识,准确捕捉教学契机,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重难点突破,为课堂教学扫除障碍。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因此教师要随时做出教学调整,确保课堂学习维系在良性轨道之中。
1.关注教学发展方向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评价等方面要有前瞻意识,瞄准课堂教学发展大方向,符合课程发展诉求。教材需要丰富、教法需要改进、训练需要升级、环境需要创新,这些都属于教学重要制约因素,甚至能够左右课堂教学方向。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教学调整,或者是教学改进,与课堂教学发展大势保持一致,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关注教学发展趋势,还要关切社会发展,思想品德学科与社会生活关联度很高,根据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展开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有特殊帮助。
2.抓住教学生成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社会,也要关注课堂本身。因为教学生成随时发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学生成出现,教师要注意及时捕捉,并利用多种模拟实践情境展开教学,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出人意料的。生成情境不需要追求情节的完整性,也不用太多的角色,有时一个角色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够形成重要教学启发点,营造课堂气氛的同时,成功调动学生主观学习思维。
《走进公共生活》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和基础公共设施,明白公共服务的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公共场所需要大家维护,如果有人破坏了公共设施,就是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教师随即做出教学调整,找几个学生来模拟现场展示:公园里,有几个人在做活动,他们中哪些行为是爱护公共设施,哪些行为是破坏公共设施?学生通过主动报名参与到课堂演绎中。有学生随意采摘公园里的鲜花,有学生在公园随地扔垃圾,有学生捕捉公园池塘里的鱼,有学生自觉为草坪制作警示牌,有学生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学生很快就给出正确判断。教师抓住教学生成设计演绎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直观感知的机会。学生对这些现象展开判断没有任何难度,但他们的思想深处却留下一定烙印,其教育作用不可小视。课堂演绎不是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是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这样的课堂演绎才有教育价值。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带有生活气息,也可能带有演绎性质,但真实客观是其主要特征,用生动表达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这才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最重要追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多元教学情境,需要做多重考量,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更不能出现为娱乐而娱乐的“表演”。
(责任编辑袁妮)
教学情境的特点六
摘 要:好的课堂定要有好的开始,新颖别致的情境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揪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境创设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44-01
学习作为一场“生命的狂欢”,是基于情感、精神的人性发展和心灵的进化,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必须注重学习的“高峰体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能力的养育。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张扬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初中音乐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或讲述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感知体验、模仿表演、合作探究、评价比较等音乐教学活动中来,美美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而得到美的熏陶。“高效课堂”是基于“人”的课堂,必然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问题化的情境创设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只要有所思、有所疑,就会不断生成新问题。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离不开对学生有效性生成的兴趣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让学生“经历问题——深思——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顺利地完成学习内容。
如初听《瑶族舞曲》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瑶族舞曲》结构演示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如:乐曲的情绪与《快乐的罗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区别在哪?全曲的音乐情绪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它是怎样变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加强听的有效性,而且使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这样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听音乐、唱旋律、找视唱难点、分析乐谱、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变化中的特点;同时把课堂需要解决的向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新知的主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2 探究化的情境创设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提供学习材料并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音乐的学科特点,多媒体的利用无疑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使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可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著名爱尔兰《大河之舞》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为使学生掌握这种自由、随意、突出脚下节奏变化的踢踏舞风格和特点,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河之舞》录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爱尔兰踢踏舞给你带来哪些感受?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感受《大河之舞》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真正使学生在欣赏和体验中由“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3 故事化的情境创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和丰富的情感。教师若抓住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题,不但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从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素养,从而逐步形成勤奋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品质。
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当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30年,就拍卖成40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4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理想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课堂,要想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才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单元的歌曲《手拉手》时,就可以联系北京奥运会,在那激荡万千中国人的开幕式画面中欣赏会歌《我和你》,激发学生无限的爱国热情,从而了解历届奥运会优秀的音乐作品,当然重点在于欣赏《手拉手》,由此把生活与教材结合起来。
在学习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前,学生就已经在语文课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学习了《黄河颂》。所以我们可以请一位同学在《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声中朗诵《黄河颂》引出作品,熟悉的知识可以让他们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好地将新知和旧识连接了起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时也是表演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思维、在思维中体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音乐感知,由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从而摆脱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