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通用6篇)
中华民族的解释: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详细解释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多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通用6篇),大家快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通用6篇)
第一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XXX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XXX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XXX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
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覆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献血,累计献血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作“白衣圣人”。
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了不少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而白克日。卡依尔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个汉族儿童的生命。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去年为抢救不慎落入水中的汉族儿童,在救他时白克日。卡依尔也因次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和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他们这样的事例在各种民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春日的鲜花朵朵;也是夏日的和风习习;又是秋日的硕果累累;还是冬日的阳光融融。让我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的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吧!
第三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第四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指南。
1.辉煌成就诠释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等方面,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为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在世界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伟大旗帜,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族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实施干扰破坏的背景下,我国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世界上稳固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样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这些辉煌成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雄厚社会基础。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辉煌成就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2.宝贵经验提供历史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党长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光芒,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向不动摇提供了参照和动力。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我们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不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这些宝贵经验,揭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规律,昭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进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宝贵经验,承载着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精心做好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智慧。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宝贵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创造性地用好这些宝贵经验,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水平。
3.基本规律启迪历史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一体基本特征的民族实体,是一个历史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推动全社会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和基本规律,把这一共识转化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动力,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传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4.重点任务指明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重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具体途径和努力方向。
这些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必须坚持总体把握、整体推进。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念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举全国之力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大力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让中华文化始终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血脉,成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要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各族人民生活的根本价值导向。我们要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我们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象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来抓,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之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细化政策举措,确保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整合,由多元到一体、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統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四分五裂,就会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各个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党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六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可少的。
五千年来,也有许多著名的民族团结的事。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村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我们学校,也有些回族同学。如果我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的.话,我会教他们说汉语,还会尊重他们的习惯。比如,回族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蒙古族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
对于一个小团体,团结可以成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是和平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
以上就是考研秘籍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通用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考研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