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1、 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我们多下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否适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适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2、 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整台戏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可能在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3、 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地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4、 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味认真地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地幽默调侃。要想做到既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 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 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 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合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就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方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指挥、音乐相关理论等掌握之外,还必须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博学多才可以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提升,还会获得学生的“崇拜”,课堂教学则显得自如而流畅,更富有张力,和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更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但这些见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懂音乐”。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体现。另外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结合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音乐是抒发心灵之声,自古就是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最好工具。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心灵之声是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音乐的目的是认识世界,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具有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在音乐教学上,更应该把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我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当把学生放在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创造去感受音乐,使得音乐教学的形式多姿多彩,并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先音准节奏,后情感表达,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音准和节奏之后,才在音乐中加入情感表达。可以看到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教师都会先引导学生唱简谱,打节奏,再加入歌词演唱,等到学生在熟悉了歌词节奏以后,才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我认为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他们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不是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在培养。音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的魅力,也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对音乐情感的发现与感知。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发现美,感受美的人。把传统的音乐教学环节发展为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去感受音乐,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应当是从自己内心深处迸发的灵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某个标准答案。
1.自主感受音乐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引导,比如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缓慢的还是快速的;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的还是平和的;这首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抒情的还是欢快的。教师给学生引导,具体的情感体验要由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的情感。在歌曲学唱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教唱,而是让学生跟琴学唱,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音乐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重视音乐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注意提高与其他学科结合。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们去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如歌曲《走进西藏》,通过聆听录音,结合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启发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出的场景。学生们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西藏的美景图,茫茫的草原,高高的雪山,漂浮于蓝天的白云,如天堂一般的画面。这时候可以请学生们画出这幅美景,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文字去渲染这幅美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音乐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活动高中学生是充满激情的,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直接的流露。我们无法把学生固定在某个地方让他们静静的去体验音乐,何不让学生们动起来。学生们喜爱游戏与活动,我们就把音乐带到游戏和活动中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思想沉入音乐的主题中。实践活动对于课堂纪律的维持是一大挑战,但如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真正的让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那即便课堂气氛再活泼,也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让实践活动起到最好的效果。三、教师能力的重要
1.课堂控制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应当保证这堂课能够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当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用不同的方法使得这一节课更生动,更形象,更饱满,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教具的使用。在此,以多媒体为例,精美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影片等其他艺术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遇到需要板书又较为复杂的内容,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课前制作好,在课堂上只需要出示图片板书即可,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快捷的为学生们补充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的去发现音乐去感受音乐,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去鼓励他们。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音乐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赋予自己的演唱时,我们首先应当对他们勇敢的尝试给予正面的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而对于他们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当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去做,为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越做越好,不断看到自己的成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音乐教学的主体,这是最重要的。同样要了解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每个步骤、环节和目的。让学生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下并运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篇5:
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赖美英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
“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1、严谨的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
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
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
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
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
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最后,我想说的是:
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