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的论文(实用20篇)
传记是以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叙述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成就的一种文学形式。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明确总结的目的,找准主要的关键点。8.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一
生态保护并不违背经济学上追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只不过效益在这儿的涵义更丰富,也更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利用经济上的外溢效应来分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生态经济学重点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平衡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即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只有求得生态经济平衡,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合理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开采与更新,容纳与排放的关系,只有对立双方平衡,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供应。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应该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以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与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维持生态经济平衡的关键因素是人,职业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对资源的保护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其次,这种教育的本身就体现了生态与人之间的和平关系。
第一,筹建职业与生态教育基地。建设以现代生态文明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倡导天人合一为理念,集生态观光、职业培训、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实训境区,同时申报“青年学生职业教育基地”等项目,将项目建设成为资源独具特色,区域优势明显的超大型生态旅游园和职业素质教育基地。采用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念进行综合规划,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应按照职业与生态教育项目完美对接,整体规划发展区域最大,景观环境品位最优,项目参与性最强和教育与科技含量最高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建成能够体现职业与生态旅游文化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主要功能应为两大方面: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和农业参与性旅游项目;职业与生态教育基地,遵循“职业求技、科学求真”的现代“绿色教育”理念,创办职业与生态教育试验基地。
第二,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培养体验式生态教育新理念。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是启发和开放人的纯真天性,而是变成了禁锢人创造力的枷锁,这样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培养出有朝气和创造力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有全新的理念,“自然与回归”,也即零距离接触与体验。人类思想文化的发源起初与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密切相关,其后便是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从事有创新的工作。职业教育应该追本溯源,还原其原貌,让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赵勇在首届中国生态经济青年专家论坛上说:“现在体验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体验经济本质就是以生态环境的良好运作为依托。如果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能够依托生态环境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当充分运用政、产、学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共同探讨、共同推动生态经济的大发展。青年人更应该在其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成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现代社会教育的弊端是“坐而论道”,学者们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却奢求出门合辙。文化源于自然,思想文化也不例外。教育者既要独思,也要体验,走进自然,寻求职业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传统的不问稼穑的轻农思想要摈弃掉,学者不但要进行理论思考,而且还要谋求学科的整合,以职业教育促经济发展,让发展起来的经济呵护自然。构建培训体系、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就成了生态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依托职业学校办好科教培训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进行政策、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学员的政策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增强他们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达到培训距离近、周期短、效率高、技术推广快的效果,让职业教育在培训中得以延伸。
第二,依托已建成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举办夜校,传播职业教育信息和新技术,实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合一”。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生态经济建设服务。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二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三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六是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四
摘要:分析了网络多媒体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和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冲击。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育;传统教育;网络;教师;学生。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己深入影响到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影响更大,其一,因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受教育对象动手能力强;其二,当前职业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这就使得网络多媒体教育更适合他们。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国家,教育的先驱们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己无法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为了让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教育部确定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性课题:《网络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讨、开发无疑是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入的新鲜的血液,让传统的教育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换言之,网络多媒体教育的运用让传统教育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诚然,网络多媒体教育在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对网络多媒体教育的认识,即使在教育界,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少人认为,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等于砸了现在老师的饭碗,以致担心将来会不会失业。其实不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可能也不免有教师失业,教师失业并不和网络多媒体教育直接产生关系。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只会升华传统教育的效果,使传统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教师如能更多适应她的话,很可能还会缓解教师因其他原因失业的几率。
1.1教学资料组织,媒介多样艺术化,交互灵活性。
其实,任何教学,不论是否通过网络,永远要有老师。只是老师组织教学材料的方法、采用媒介物的门类的适当程度,在网络多媒体教育过程中可以不受教室空间大小、上课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网络多媒体教育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可能。有问题,学生可以不担心面对真实人的教师时的恐惧,可以直接向计算机里的教师发问。信息传到老师这里,可以即时回答,也可以缓时用e-mail回答。各种媒体展现知识的产生,演示物质文化的经历,远比传统教育丰富许多。与其担心网络多媒体教育取代传统教育,不如说网络多媒体教育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教育在组织教学资料上的束缚,升华了教师备课表达知识的想象力。各种知识信息、各种时空感受、各种逻辑结构的展现过去只能用嘴说,现在多了许多的表现方法,有了过去无法想象的表现手段。
1.2学科体系市场化,优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学科体系受计划控制,常常使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么是市场不需要的,要么市场上急需的又没有。有些专业市场急需,学校也有,但是教师不够,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等到招进老师,需求又过去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总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网络多媒体教育可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网络多媒体教育紧追市场,发现急缺的专业可以紧急组织本校甚至社会上的师资,利用网络的优势,以一当十,满足市场需求。
1.3社会影响积极。
传统教育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用一生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然而,在传统教育环境中他们年过花甲,风烛残年,身体体力不允许他们再像年轻时那样,长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了。但是,在网络多媒体教育环境中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用数字光盘可以把他们的身姿教态固化下来,永远留存下去,发挥作用。网络可以把他们的教学继续传送到无数个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睹他们的风采,领略大师们的智慧。网络多媒体教育不仅不会让老年教师提早退出讲台,恐怕还要不断地请他们帮助网络多媒体教育的经营者解决各种教学难题。只不过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以保证:即使教师不接触学生,只要有他的参与就要有他的相应权益;老年教师可能对计算机特种软件不熟悉,需要与课件制作部门合作,使这些老教师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劳有所得,知识得到应有的尊重。
20xx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xx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分别从1998年的24、13、24位。下滑到29、28、31位。说明:不是我们的老师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或教师的水平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后,除了各种企业要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的冲击外,教育业也不可避免地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发达国家在网络多媒体教育方面已日趋成熟,乘此机会可能会大举进入我国。网络在实现教育功能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本身具备的优点,比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实践方面,都是我们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更注重教育对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很大局限。又比如,我们现在职业教育中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可能需1、2年时间,甚至更长,而网络多媒体教育可能只需几个月,几十天,甚至更短。这体现出网络多媒体教育的高效性。
那么网络能为职业教育做些什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应如何面对逐步成熟与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育。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简单地说,网络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但是,它绝不仅仅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和习题进行电子化后搬上因特网,或者仅仅是通过网络向远方传送讲课的录像。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对象从小学生、初高中生、中专生到大学生和研究生不等,教育形式也有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式的业余培训,其大致可分为3大类:普通学校学习,高等大学教育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远程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如我们熟悉的广播电视课程和函授学校等。网络多媒体教育和这些远程教育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网络的互动性,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面对网络多媒体教育的产生,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在概念、方法、管理以至整个体制上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多媒体教育是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一优势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有利。现在职业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只有这种互动性网络教学方法,对他们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采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传统教学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某学生在某一环节上听不懂时,他可能会放弃继续听下去,但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被动听,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这时老师也不能一个一个学生地指导,因为时间不允许。可见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2网络多媒体教育将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因学校规模、经济方面等诸多因素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的山区。另外还有许多人需要扫盲,利用卫星、光缆、电视及各种双向式电子通信技术建立的现代远程网络多媒体教育,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据悉,教育部和中国电信总局在推动网络多媒体教育上正展开全面合作。而今年,几所著名国内大学已在网上开办了网上学历班,各种职业培训更是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各类学校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和更新,并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今年我国对“文盲”又有新的定义,即除过去所定义的文盲外,将21世纪不懂电脑和英文的人也视为新世纪的文盲,可见今后网络多媒体教育将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更应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期今后他们能适应网络多媒体教育,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
2.3网络多媒体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育,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经验定制,向学习者传授一套预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而网络多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用为工作或其它原因暂时脱不开身影响学习进度而烦恼;即使生活在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网络,可以向最优秀的教师请教。
在许多行业和公司,网络培训实际已实现,一些公司内早已布满网络线路,而因特网更是越来越深入到家庭中,网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高速的工作效率意味着从职人员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新信息。而这些新信息的获得,不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也不是我们耗时耗力的传统职业培训,而是随时随地在网上寻求的。
这对我们现在的职校的学生更适合。现在的中专生,往往是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而且精力过剩,玩计算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通过网络多媒体教育,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会出现不想学的时候,而且他们可能不喜欢黑板和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喜欢通过计算机的趣味横生的网络教学。
重要的是,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以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同时,网络多媒体教育不仅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个人学习的费用。这可能对我们目前的中职教育冲击最大。我们很多中职教师总在以他们一成不变的模式、知识向学生灌输,而且传统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诚然,网络多媒体教育确实有它的长处,对传统教育产生不小的冲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心灰意懒。更应认清形势,大胆改革,不断学习,中职教育也有光明的前途。作为一种新型事物,网络多媒体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靠受教育者自己来掌握,如果教育者自身能力或素质不足时,往往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另外,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学习氛围,而网络上学习多数是在孤独的环境中进行,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律性。再就是,目前网上教育良莠不齐,而最多的是各类型考试资讯和试题库,有违教育和考试的根本目的;并且网络硬件还不够完善,网速太慢,影响效果,如像视频播放在网上还难以实现,在线答疑有待改进和完善。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网络多媒体教育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前景将会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我们职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学徒作为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其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英国现代学徒制度是对其古代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为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各种人才资源。为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启示。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一)雇主的主导地位。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由雇主、学徒、企业协会共同参与。学徒必须到相应的继续教育执行机构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法和成绩评估方面,企业雇主占据主导地位。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学习培训的内容。工会通过与雇主协商来监督和影响学徒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在学徒的培训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用人单位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学徒取得学历认证后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学徒制的等级制度。
(三)培训与考核的能力和标准。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目标已经从简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发展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因而,培养出的学徒学成之后可以适应更广泛领域的工作内容。学习期限并不严格固定,通常为三到四年。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对职业技能和学徒成效的考评。对于学徒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考核并无严格要求,重点对培养结果进行监控。学徒制中的认证证书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和证明,学徒制教育体系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鉴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评估形式并不单单是传统的书面考核形式,而是更注重工作场合的实践考核,来评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这种基于能力的评估方式能更有效地确定学徒是否掌握了相应的专业能力。
(四)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过渡。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为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不仅鼓励学校获得企业的财务支持,还帮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同时,学校还能了解公司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开展适应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中等技能工人的模式。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使其占主导地位。
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体系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缺乏兴趣,并没有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职业院校和政府在主导现代学徒制。我国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供需错位: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适合企业内部需求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着力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体系获益并吸收合适的人才。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设计培训框架。
从英国学徒制的框架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学徒制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赋予了行业协会或企业更大的权利。行业协会或企业有权根据行业内部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来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方案,评估和考核标准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2.建立培训样本。
行业协会或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公司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框架,建立相关的学徒制培训样本,公司可以根据行业或自身组织的需求进行变更,这样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加强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在进行学徒制框架设计时,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提高知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深入企业的一线去了解徒弟和各行各业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合适的技术和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十分灵活,无论是在培训方式、地点、时间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都有很大的弹性。而且,对于学徒的年龄没有具体的限制。学徒在每一层次完成学徒训练,通过培训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国,一些职业学校仍然使用过时的培训方法,学徒的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1.改变教学方法。
尽管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倡导教学和教育体制改革,但大多数院校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方面依然十分缓慢。应该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内容。现代学徒制辅导体系是一种双重辅导体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讲师相互配合进行学徒培训。灵活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徒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徒弟学习的质量。
2.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改善学徒培训的机构应该为学徒提供更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渠道。其次,注意学徒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徒和导师的地位、角色和任务,并将学徒置于项目的核心。最后,除了发展学徒制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学徒综合能力。
3.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
除了商业机构和职业机构,还应该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可能偏重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学徒自身的发展;学校主导的学徒培训容易过于侧重理论,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徒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与政府和行业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地使用时间框架,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新实施方案。
(四)改革课程评估模式。
评估具有诊断、指导、激励、认证和指导的功能。在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采用了自我评估和各种行业的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强调对技能的评估,有利于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方式相比,我国对学徒的评价标准相对滞后,评估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权威并且具有实践导向的评价标准,为学徒提供努力的目标,也为企业提供人才选拔的标准。
(五)建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推广。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被企业高度认可,政府提供的强大法律保障十分必要。在中国,相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地建立健全,上个世纪末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条款补充,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亟待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现在学徒制改革中的各方利益。
1.建立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包括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教育指标、资本投资、教师培训和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政策文件可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基础,然而,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没有足够的强制性,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应运用法律条文列举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规章的严格约束力,并对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职业教育的地位、资助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规定。
2.更新法律框架。
利用西方国家有关学徒制度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便对学徒制的所有方面提供详细的条例,并及时加以修订,以确保该法律及时有效。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框架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综上所述,现阶段包括现代学徒制在内的法律法规相对稀缺,依赖零散的政府政策文件,不属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
(六)摆脱传统观念。
中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致使很多人对职业资格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根深蒂固的认为从事一线技术岗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低;固化的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如高等院校学术型人才:这些传统思维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树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徒以技能大师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工作,着手建立权威的宣传机构,搭建企业与学徒之间的沟通平台。总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视实践教学是其中重大障碍之一。一方面,这种教育现状致使很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技能型人才和合适的员工。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需要完善政策支持并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来确保学徒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现代学徒制要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提高高技能学徒工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社会和政府积极参与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第二,真正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观念上、制度上对终身学习加以引导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深入人心。第三,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之间的衔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推动着我们教学形式的变革,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着手进行分析,从而要求我们学校要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师要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合理运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来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计算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事教学一线的职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辅助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比如,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和使用率。
现在很多的学校也喜欢搞面子工程,认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干脆就取消了黑板的设置,有时候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教学,所以大家都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有视觉冲击力,缺乏多种感觉的刺激,很显然不利于提高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
2.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载体,课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一些优课评比的过程中,大家都想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来为自己加分,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课务较多,计算机水平不高等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然后对此进行修修改改,所以会受到别人课件设计思想的限制,不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想法添加到课件中去,往往会造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的情况。要想改变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帮助我们的教师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3.忽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放弃了对教学需要的深入钻研。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我们的课堂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的教学形式就一定是“新颖”的。所以往往会出现我们的教师片面的追求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以及版面背景等的精美设计,反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这样的课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久了,必将会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甚至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其实,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怎样设计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最主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1.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虽然我们老师都在学习和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学校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时候,关于课件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非常大,所以有时候会让一些老师本来非常精心准备的课件没有得到认可,这必将会让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样就不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健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评价朝着良性方向的发展。
2.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们所有教师的青睐,比如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堂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分的相关培训,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虽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较好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地去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缺点,在制作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所以,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都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只有充满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教学的硬件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资金的投入,而教育技术教学建设的软件则主要依靠我们教师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加工和转化,这就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中,我们教师自身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的能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提出了崭新的全面的高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对提升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上要学会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各种相关的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此同时,要注重结合本专业和课程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会设置合理的信息传授架构,在我们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的信息内容,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课对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在我们学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从事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我们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对我们的学生加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当前,我校教师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水平相对于前几年,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欠缺。另外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和运用效果等方面关注还不够。因此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
尽管我们说,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并不是说我们所要上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使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灵活地掌握我们的教学形式,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加以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技术发挥最大功效,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育技术的适处应用。
尽管教育技术提供的“形象”优势有助于理性思维,但也不能总是借助着“形象”的拐杖去引领思维,那样抽象思维能力也就确立不起来,所以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权衡使用相应的技术,这肯定是我们以后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教育技术的适量应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过分依赖于教育技术,更不应把人机交互作为教学全过程唯一的交流形式。我们要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控制教育技术使用的量,保证教育技术利用的质,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所以说:虽然我们积极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量地应用教育技术。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外,还是要加强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往往反映了教师面对教育技术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素养反映了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及网络的应用操作能力。教育技术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当前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教师在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正视目前在职业学校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努力地去克服这些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从而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最后,我们要学会从适时、适处、适量几个方面来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七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真正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截至目前为止,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均不约而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当中,同时亦提出很多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基于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措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
“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教育目标在我国早已提出,在该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和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最终形成学校职业教育、企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必须根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现代企业教育亦非常重要。建议各企业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制度构建,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及其他教育等。社会教育的实施也至关重要,可依托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等构建起系统的社会教育体系,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等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
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未来必须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努力确保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不变。诸如,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如校舍建设、运动场地建设及教学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财政收入的加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体系,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或成人可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技能。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支持不足是存在的典型问题。所以说,在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让职业教育得以更好发展。
三、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与德国、日本等国亦存在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未来还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例如,我国职业学校可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从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在未来我国仍需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方面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校本培训。各职业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讲师主要由本校资深教师担任,亦可从校外聘请。(2)积极将本校教师输送至国内知名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职业学校优秀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3)将职业教育教师输送至国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还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引导社区组织关心职业教育;(3)鼓励学生家长支持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现实情况,可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积极为职业教育发展捐款、捐物,帮助职业教育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环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职业院校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力更生能力,如积极创办校办企业等,通过校办企业为职业学校创收,从而更好地将盈利所得用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六、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部分职业学校为招到更多学生,不惜花钱从学校买生源,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招生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不利。部分学生到学校之后,甚至还发现实际情况与学校宣传的情况不同,于是最终选择退学。另外,部分学校为招生还选择采用招生代理的模式,招生代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为获取招生回扣,因此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因此,在未来我国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让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更加健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府监督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可采用的措施主要为: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只要可认真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未来定然可以得到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奕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重塑[j].职教通讯,20xx(05).。
[2]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xx(07).。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八
就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国一流的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的衔接平台展开研究,以期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广大用人企业量身培养各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从而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难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转型腾飞,努力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作为中央文件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对这四项任务的明确,直接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源保障还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可谓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实现生源、学校、企业三者的有效交流与无缝衔接,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依托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已有培训经验和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过吸收广大职业院校确定性生源客户群,建立包括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求职取向、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实行情况的数据库;上游通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企业选人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客户数据库。以有效沟通和满意服务为内容,构建并做大做强校企合作这一大型平台,促进我国职业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酵和深化,世界已然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即全面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关乎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基于此,以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催化因子,尽快开辟并逐步完善富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并通过有效沟通和衔接,最终建成实现求学求职生源、职业院校、用人企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综合平台,助力经济腾飞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时代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九
随着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谈论了笔者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下对职业教育在概念、使命和分类方面的认识。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下面谈谈终身教育思想下笔者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当中各个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1910~20xx,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认为:终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新挑战中,终身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对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的新态度、新观点和新方法。这意味着,终身教育不只限于个人的状况,而是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随后,终身教育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加深,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终身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权利。
3.广泛性。终身教育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形式、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现代终身教育可以随时随地为需要的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教育服务。
5.实用性。终身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学有所用。
可见,终身教育是人们追求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概念历来受到争议和讨论,众说纷纭,未有统一定义。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职业教育是指对进入所有职业(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个体所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因此它包括全部的教育过程;如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这一术语仅指那些在许多学校中开设的具体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们直接进入具体的技术性职业而进行准备。
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要参加工作,并且花费大半生的时间在工作上。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精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想通过职业实现自我价值,谋求自我发展的人们来说,职业教育必不可少,且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力求在某一职业做到完善、满意或者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此,在个体一生的所接受的教育中,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中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接受职业教育去适应职业的变化、谋求工作的晋升或者转行,并且实现个人价值。可见,职业教育并非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循环发展的,伴随着人们整个职业生涯。所以,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创新,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合格职业人和后备职业人的循环发展的教育活动。
终身教育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也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第一,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的职业人。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一致,与最新应用于生产的技术一致,确保培养的职业人是符合行业规范和要求的。第二,职业教育要提供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创新培养,促进行业发展。既要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也要有管理人员的培养,更要有行业创新思维的培养,以确保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后继力量。第三,职业教育必须承担社会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着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让职业人懂法、敬业、诚信、知廉耻,甚至能将道德风气延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以确保社会有序生产和和谐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分类与其使命是紧密相关的。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专门化的以就业为目的职业教育,是指个体初次进入某个行业领域参加某种工作所需要参加的专门化的职业教育。这类职业教育让个体对即将参加工作的职业在方向上有明确的把握和理解,并对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第二类,专门化的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谋求发展的再造性职业教育。科技的更新替换、行业环境的变化、自身晋升的需求都让职业人必须不断接受新一轮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些职业教育的内容对于职业人来说,必定是本职业更尖端、更高层级的。这类教育将伴随职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第三类,非专门化的基础技术职业教育,是指没有确切职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类的职业教育。这类教育让人们掌握因社会发展而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属于特定的职业领域,却是大部分职业领域的必备内容,甚至是现代社会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掌握的,比如:网络技能、驾车技能等等。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
引言慕课是指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慕课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大多数中国人可能还不是非常熟悉,但是由慕课所引发的一系列网上学习的平台的搭建已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慕课作为网上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不仅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功能,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但在发挥重大影响的同时,慕课在自身发展与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因而,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结合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将慕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发展的蓬勃。
1.1慕课提供了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慕课是指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作为网上教育平台,慕课致力于将世界上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广度。而慕课在中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普及则提供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教学规模以及教学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职业院校的学生无法及时、全面的享受教育教学资源所带来的效益[1]。而慕课的出现则为职业教育的拓宽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在国内,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你就可以免费获得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透明性为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国与国之间职业教育发展的藩篱也将进一步被打破,国与国之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这将十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国家化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慕课的出现为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导和促进。
众所周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职业教育所带来的益处。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大,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成本也逐渐加大,使用职业教育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目前的发展背景下,慕课的出现无疑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一大挑战,慕课提供了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多数教育资源是免费的、无偿的。同时,慕课的出现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流动性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大。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行政化体制相比,慕课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以及所使用的教育手段其优势十分明显,因此,传统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手段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目前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经济带来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此外,慕课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课堂大多是适应市场而生的,符合目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要,而职业教育在此方面的进步则不如人意[2]。职业教育如何仍旧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及时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可能被淹没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之中。
1.3慕课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慕课在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对于职业教育深层次理念的把握还不是十分到位,以及对教育的成本与质量控制也还停留在宏观分析的角度上,但是慕课之所以在我国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慕课对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慕课所秉承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而非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灌输。此外,该教学模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变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实行差异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大众化教学的弊端;并对学生及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全新的定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平等交流,促进教学关系和谐,大大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同时,慕课重点创设了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兴趣的课堂结构。慕课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导向,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扮演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因此,慕课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慕课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在于学历的高低,也十分注重对人才非学历教育的考察,而树立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十分必要。慕课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慕课终身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其使得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使用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而慕课个性化教育则主要关注对于学生差异化教学的突破。慕课十分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并未较好的落实。慕课灵活开放的课堂学习为学生专业化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平台。由于慕课的课程内容是根据类别进行划分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这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十分有益。
2.1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
慕课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需要我们肯定的,但是不能一味夸大慕课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慕课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以此使得慕课的发展更好的适应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3]。首先,木刻的出现不能完全取代职业教育,虽然职业教育也存在本身的缺陷,但是如果将慕课的出现视为对职业教育的取代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其次,慕课仅仅适应于理论性课堂的教学,而对于大规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而言,慕课以目前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而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作用日益重要,社会需要的也是实践性的人才,对于有些专业课程,慕课无法提供适宜的教学帮助,这也是慕课的劣势所在。再次,慕课仅仅适用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对于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学,其并不能普及和发展。最后,我国职业教育中注册使用慕课的人数较高,已经达到总人数的50%左右,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课程通过率极低。慕课学习课程的门槛较低,而学习者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能力差异性较大,这也给慕课系统测评增加了难度,容易出现测评结果与实际状况脱离的现象,影响了学习者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慕课应加强自身学习的平台的管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网络平台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之上,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落实管理办法,以此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需要。
2.2职业院校学生应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平台。
慕课自国外引入我国,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其效果的发挥较为有限,因此,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加强与国外慕课使用者的交流,取长补短,争取实现慕课教学的本土化,提升慕课教学的效果。我国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开始多所院校共同开展慕课网上学习的联合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借鉴该方式,联合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慕课课程的协同建设。合作并不是慕课的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料的开发和使用是慕课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包容开发的精神,慕课所具有的开方包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是职业教育所要学习的。职业院校学生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学习的平台,针对专业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个人慕课建设,促进慕课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职业教育的效益。
2.3政府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采取的政府指导机制,而在国外,慕课的发展和普及主要讲大学财团或机构作为依托,慕课的发展自主性较大,受到政府的限制较小。在中国,慕课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首先,政府对慕课进行限制,由于考虑到网络信息安全,政府必须对慕课进行行政方面的管制,防止出现信息的恶性发展。其次,慕课的发展由于受到商业化体制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政府理应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慕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任何阻碍因素的扩大都将会影响到慕课在本国的推广。首先,政府要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发展条例,对于网络教育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规范使用作出说明,防止重要信息的误用。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慕课发展的资金支持,不断完善慕课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慕课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中慕课的使用和推广,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制度。同时,政府应规范慕课的民间投资制度,防止恶意投资。
2.4以慕课发展为契机改革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慕课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标志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时代的到来,而慕课在我国教育中的实践尚处在摸索阶段,其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慕课的发展确实为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创造了深远的影响。慕课致力于对传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倡导在积极自主教学范式的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该情况进行特色化指导教学。慕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慕课在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对时代要求探索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模式;另一方面,慕课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长远且更具有生命力。可以说,慕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同时,慕课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各类教育领域进发,不仅仅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等,慕课不断提高自身拓展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慕课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发挥出来,为响应这一重要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慕课学习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5]。同时,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育资源要事先均衡化,均匀分配各个教育部门、专业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其次,职业教育要改革传统教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教育机制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再次,职业教育要发挥慕课的作用,在全面认识慕课优点与弱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慕课,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慕课发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慕课提供了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对大学生存与发展提出极大的挑战、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面对这些影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应该从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职业院校学生应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平台、政府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慕课发展为契机改革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出发,推动慕课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3]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xx.
[4]龚跃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xx.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主要针对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措施展开研究。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真正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截至目前为止,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均不约而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当中,同时亦提出很多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基于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措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教育目标在我国早已提出,在该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和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最终形成学校职业教育、企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必须根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现代企业教育亦非常重要。建议各企业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制度构建,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及其他教育等。社会教育的实施也至关重要,可依托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等构建起系统的社会教育体系,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等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未来必须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努力确保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不变。诸如,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如校舍建设、运动场地建设及教学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财政收入的加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体系,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或成人可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技能。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支持不足是存在的典型问题。所以说,在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让职业教育得以更好发展。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与德国、日本等国亦存在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未来还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例如,我国职业学校可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从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在未来我国仍需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方面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校本培训。各职业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讲师主要由本校资深教师担任,亦可从校外聘请。(2)积极将本校教师输送至国内知名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职业学校优秀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3)将职业教育教师输送至国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还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引导社区组织关心职业教育;(3)鼓励学生家长支持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现实情况,可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积极为职业教育发展捐款、捐物,帮助职业教育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环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职业院校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力更生能力,如积极创办校办企业等,通过校办企业为职业学校创收,从而更好地将盈利所得用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六、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部分职业学校为招到更多学生,不惜花钱从学校买生源,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招生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不利。部分学生到学校之后,甚至还发现实际情况与学校宣传的情况不同,于是最终选择退学。另外,部分学校为招生还选择采用招生代理的模式,招生代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为获取招生回扣,因此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因此,在未来我国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让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更加健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府监督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可采用的措施主要为: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只要可认真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未来定然可以得到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1]周奕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重塑[j].职教通讯,20xx(05).。
[2]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xx(07).。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网络化、信息化与技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网络化信息化不仅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新方向。当前时期,许多学校都就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讨论,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与契机。本文从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入手,谈谈如何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当代的主题,不仅在商业领域大显身手,更是成为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多媒体技术虽然能够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利器,但如何应用,如何实现其价值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处于教育界中的尴尬地位,虽然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在增多,但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仍然对中等职业教育评价不高,甚至我们自己的老师也并不重视维护自身的教师形象,而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话题被热议的现在,虽然对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与实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首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把课堂内容进行充分延展,而不用受限于三尺讲台与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收集拓展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更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更多层面上体验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及内容,例如,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各种类型的线路,并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通路、短路等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有方向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与纠正。
再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同时通过自己的分析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老师给出解答,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主动探寻的积极学习态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仍然不能够令人满意,其存在的应用问题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并未有效实现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富化与常态化。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开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但很多时候,计算机这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却仍然属于“普通教具”的一种,充其量是将书本内容转移到计算机上,而学生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仍然局限于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未能有效发挥自身作用,也未能带给学生处课本知识以外的其他体验,而更高层次的实践操作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其次,当前教师队伍素质无法达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基本要求。要能够充分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首先,作为教师本人就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多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心中有数。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中职院校教师在自身的设备操作、软件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问题,老师如何不会操作,自然就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诸多功能就无法有效实现,学生自然也就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再次,学校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多媒体技术,有赖于性能优良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辅助性设备,而中职院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远远不够。许多学校虽然有自己的电脑室,一些教室里也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但设备型号陈旧、操作技能过时,而且缺乏许多应有的程序软件的问题相当普遍,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有心教学,没有可用的工具,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根本上来说存在一些历史遗漏问题,从而让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育教学资源都和普通高中甚至高校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果想要切实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切实把握。
首先,要真正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摆在教学研究的重要位置,不能只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补充教具。其次,要从学校领导层内部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要全面支持与配合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的相关工作,只有把硬件软件配置都搞上去,教学工作才能够显出成效。再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身的素质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句老话说得好,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仅仅配置了高端设备却没能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学工作仍然无法顺利开展。最后,前文已经提过计算机国媒体技术不单单是一项教学辅助工作,多媒体的应用应该对整个教育教学模式支出新的发展方向,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互动形式都要随之改变。
前文我们就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应用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归纳。笔者认为,想要实现有效教学而不让多媒体技术沦为摆设,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科学教学意识。
教学工作想要切实推行,树立科学的教学意识是基本前提。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教学工具的?首先,它不是简单的上课教具,想要发挥其教学作用,就应该围绕其特点进行教学思路的重新整理,例如如何让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优势,如何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环境下实现学习的积极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东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落实在教学模式及方法的设计上面的。作为学校领导,更需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配合,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成功案例,并积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领导组织便利,大力贯彻多媒体教学这一新模式。
2、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具体素质,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教师们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式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呢?首先,学校必须严格把关教师的基本从业资格,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允许担任教学职务。其次,要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及设备方面进行教师集中培训,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常用操作软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展现于教学活动中。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根据所属学科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软件及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扩充自身知识,自如应对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软件操作,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扎实的实践知识。
3、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开展多元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普通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也能够在在校期间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恰恰是对当前学校教学中实践操作不足的有力补充。而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利器,如何将其融入到具体教学中,就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
3.1及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体会,让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我们应该把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便,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实践操作,例如电机专业,能够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在电脑上模拟相关操作,电脑模拟操作环境既节省了实物成本,也更加灵活便捷,老师可以随时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在下课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不必等到实践课的时候再来慢慢回想。
3.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规划中。
多媒体设备不是简单的将学生的纸质书本无纸化,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更多操作与探索。在多媒体时代,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在下课之后、回到家中也能够进行学习,这就是多媒体网络的根本优势。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具体内容,甚至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内容编写,让教学更有效率,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参与到教学内容制定的工作中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重要概念。
3.3过滤次要信息,实现精确教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提升效率,都会过滤掉一些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但是过滤次要信息这一过程却显得比较繁琐,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几次作业批改或者课堂教学才能掌握大致方向,而每次进入新的教学阶段时,这一工作又将再一次重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教学中之后,老师能够通过软件设置,直接过滤掉正确答案,留下学生的错误答案,甚至还能通过分类,将不同的错误答案进行分类,找到每种错误答案的所属类别,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工筛选的时间,也提高了正确率,让老师能够利用更多时间进行有价值的备课工作。
3.4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全方位学习体验。
每个人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各有不同,有视觉型(文字图片),有听觉型(声音)等,如果这些人只能通过书本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有一些不善于从文字符号中获取知识的同学无法实现有效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甚至嗅觉等多方面展示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在进行学习素材的寻找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搜索技能及知识整合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由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于员工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兼具技术性和创新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国家都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对于自身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过于贪大求全,进行盲目扩招,致使出现师资力量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足的状况。二是在学校课程以及专业设置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甚至一些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优秀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人才都不愿意去职业院校任教,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素质不高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化和技能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进行论述之前,笔者认为对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系统的模型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简单地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在职业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因素对于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之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独立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具体方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和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者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更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丰富学生的技能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以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虚拟化的工厂里进行工作,将学生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划分,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岗,充分体会每一份工作的意义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整合教学内容,组建学习领域,推行专业模块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十分注重和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于那些具有共同特点的领域进行归纳,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计划,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组建这一学习领域的具体课程,并且要使学生明白这一学习任务的目标和意义所在;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对接,在开展专业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去企业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更加牢靠地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对知识进行预习,自己主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者是上网搜索最新的科研成果,帮助自己充分理解接下来要学习到的知识。
2.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欠缺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传统的教学成绩考核也是很有问题的,它一直沿用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分数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总体素质的评价不够真实和有效,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调动。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引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平时表现的考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设计的时候,可以改变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适当地增加上面几个因素比例。例如: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将传统的试卷考核分数所占的比例降到40%,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占到20%,实践操作能力的成绩占到40%,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现代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发展,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2]。因此,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与教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建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情境的构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建构学习情境,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3]。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虚拟化的办公室里进行工作,将学生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划分,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岗,充分体会每一份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5.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性和技能性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当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不断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进步[4]。教师也应不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要不断接受职业带来的一些挑战,在面对压力时一定要学会放平自己的心态。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适应日益竞争的环境,不断地提升自我,改善自我[5]。认真学习与钻研知识技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一名受社会和学生尊重的好老师。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和强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在实现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础之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对于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与理念,可以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一定可以为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同样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生源和就业源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谁掌握了生源和就业源,谁就掌握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命脉。本文拟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探索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当前,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就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把学生就业问题当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高职教育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紧缺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也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部分。因此,劳动力市场出现“高薪难聘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象,出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这就为我国大力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并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同时也向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挑战。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到考核方式,均应按照市场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根据实践抓教学,根据需求育人才。高职教育应重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建立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教学贴近市场。
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设计课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扩大相关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教学内容,并建立不断修订教学计划的机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具有地方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种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导向,快速培养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实施订单式培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一方面,学校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即“双赢”。
同时,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证书”指的是学生的学历证书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行业部委及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应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让高职生都能获得“双证书”,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还应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定期轮训,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的科学发展观,在此指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更快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大问题,进一步增强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并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大发展,把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办成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与512家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创建校企结合优势办学模式;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行业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等,虽方式有别,但本质相同,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产学研一体化之所以成为高级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就在于它既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本质规律,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熟完备的高级发展形式”。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习工厂教学、真实企业生产环境与真实生产平台教学有机结合,学校专职教师教育与企业“师傅型”教师教育智能技能互补等方式,来培养和造就高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之所以被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成熟完备的高级发展形式”,一是唯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才能整合和搭建现代化高技术技能教育的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源源不断地造就和输出高质量的“银领”或“技术蓝领”;而是唯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才能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落在实处,才能真正做到内涵式发展,办出一流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当然,高职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对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那些由成人高等学校转制而来的院校来说并不平坦。一是认识上还不能到位,仅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提法”,没有建立起从培养模式到教学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整体性、系统性机制;二是受历史形成的非技能性专业、非就业导向(注:成人高教过去一直以学历为导向)及教学资源缺乏等影响,很难全方位做到高效、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因此,走好产学研一体化之路,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及办学实力都有待提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进程中,在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及设备投资上累计达十多个亿,所建造的实训培训中心就有8.2万平方米之多,从而造就了学院独有的全面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战略的资源优势。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学徒作为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其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英国现代学徒制度是对其古代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为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各种人才资源。为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现代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启示。
(一)雇主的主导地位。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由雇主、学徒、企业协会共同参与。学徒必须到相应的继续教育执行机构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法和成绩评估方面,企业雇主占据主导地位。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学习培训的内容。工会通过与雇主协商来监督和影响学徒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在学徒的培训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用人单位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学徒取得学历认证后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学徒制的等级制度。
(三)培训与考核的能力和标准。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目标已经从简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发展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因而,培养出的学徒学成之后可以适应更广泛领域的工作内容。学习期限并不严格固定,通常为三到四年。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对职业技能和学徒成效的考评。对于学徒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考核并无严格要求,重点对培养结果进行监控。学徒制中的认证证书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和证明,学徒制教育体系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鉴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评估形式并不单单是传统的书面考核形式,而是更注重工作场合的实践考核,来评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这种基于能力的评估方式能更有效地确定学徒是否掌握了相应的专业能力。
(四)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过渡。
(一)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为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不仅鼓励学校获得企业的财务支持,还帮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同时,学校还能了解公司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开展适应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中等技能工人的模式。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使其占主导地位。
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体系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缺乏兴趣,并没有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职业院校和政府在主导现代学徒制。我国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供需错位: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适合企业内部需求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着力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体系获益并吸收合适的人才。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设计培训框架。
从英国学徒制的框架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学徒制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赋予了行业协会或企业更大的权利。行业协会或企业有权根据行业内部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来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方案,评估和考核标准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2.建立培训样本。
行业协会或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公司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框架,建立相关的学徒制培训样本,公司可以根据行业或自身组织的需求进行变更,这样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加强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在进行学徒制框架设计时,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提高知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深入企业的一线去了解徒弟和各行各业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合适的技术和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十分灵活,无论是在培训方式、地点、时间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都有很大的弹性。而且,对于学徒的年龄没有具体的限制。学徒在每一层次完成学徒训练,通过培训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国,一些职业学校仍然使用过时的培训方法,学徒的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1.改变教学方法。
尽管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倡导教学和教育体制改革,但大多数院校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方面依然十分缓慢。应该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内容。现代学徒制辅导体系是一种双重辅导体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讲师相互配合进行学徒培训。灵活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徒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徒弟学习的质量。
2.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改善学徒培训的机构应该为学徒提供更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渠道。其次,注意学徒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徒和导师的地位、角色和任务,并将学徒置于项目的核心。最后,除了发展学徒制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学徒综合能力。
3.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
除了商业机构和职业机构,还应该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可能偏重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学徒自身的发展;学校主导的学徒培训容易过于侧重理论,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徒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与政府和行业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地使用时间框架,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新实施方案。
(四)改革课程评估模式。
评估具有诊断、指导、激励、认证和指导的功能。在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采用了自我评估和各种行业的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强调对技能的评估,有利于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方式相比,我国对学徒的评价标准相对滞后,评估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权威并且具有实践导向的评价标准,为学徒提供努力的目标,也为企业提供人才选拔的标准。
(五)建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推广。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被企业高度认可,政府提供的强大法律保障十分必要。在中国,相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地建立健全,上个世纪末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条款补充,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亟待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现在学徒制改革中的各方利益。
1.建立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包括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教育指标、资本投资、教师培训和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政策文件可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基础,然而,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没有足够的强制性,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应运用法律条文列举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规章的严格约束力,并对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职业教育的地位、资助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规定。
2.更新法律框架。
利用西方国家有关学徒制度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便对学徒制的所有方面提供详细的条例,并及时加以修订,以确保该法律及时有效。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框架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综上所述,现阶段包括现代学徒制在内的法律法规相对稀缺,依赖零散的政府政策文件,不属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
(六)摆脱传统观念。
中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致使很多人对职业资格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根深蒂固的认为从事一线技术岗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低;固化的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如高等院校学术型人才:这些传统思维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树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徒以技能大师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工作,着手建立权威的宣传机构,搭建企业与学徒之间的沟通平台。总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视实践教学是其中重大障碍之一。一方面,这种教育现状致使很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技能型人才和合适的员工。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需要完善政策支持并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来确保学徒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现代学徒制要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提高高技能学徒工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社会和政府积极参与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第二,真正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观念上、制度上对终身学习加以引导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深入人心。第三,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之间的衔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为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除要加强基本学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情绪智力的提高。
情绪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个体对于自己与他人情绪的察觉、了解、推理、判断、表达、调节、激励与反省等能力,融合了情绪与智力的需要,情感智力可帮助个人知觉、了解、认知各种情绪,也可用于调节、激励与反省自己与人的情绪状态与效果,有助于个体营造积极的情绪生活和人际关系。
当代职高生身心尚未成熟,各方面正待充分发展之际,往往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不能精确评估、觉察别人的情绪反应,更难反省调节情绪进而促进情绪和智力成长。
因此,加强情绪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和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按一定的培养要求,进行有目的的施教活动。情感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情感和智力素质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要求学习、追求知识与发展智力素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学习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他们在理想、志趣、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文化素质各不相同,个体思想又存在很大差异,整体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情感教育通过对理想、世界观的教育,有助于满足个性发展。情感教育能使学生不心浮气躁,具有理性,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有较强的体能;心理上比较年轻;有丰富的情感,正处于心理发育发生重大转折时期,周围环境的种种不良因素可能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情感教育更多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善待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他人和社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形成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消沉、自卑、沮丧等心理障碍症状。情感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一种完整理解和认识。有效的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尤其是健康心理对学生、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课堂教学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通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甚至是技能教育,从不同方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育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其一,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热忱、健康良好的个性形象投入教学中,重视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达到控制学生情感的目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一种无声的教育和感染作用,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加以把握。
其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深挖教材情感教育的因素,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唤起他们潜在的情感意识,达到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其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积极情感。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度的问题,变换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保持有效的注意,并通过积极的思考,从中体验求知的快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希望成功是每个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其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升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乐学的积极情感充分释放出来,以推动学习的进步。
教师的情感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当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情感作用,以此来陶冶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文教育气氛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得以升华。情感教育更依赖于日常真实生活的情境,学校要创造一个关注情感的人际之间、教学之间、课内外之间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取各方面知识。
在情感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做到发挥内省作用,实现自我教育,达到内因与外因的有机统一。自我教育是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情感教育在发挥学生内省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实现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修养,达到知行统一。
生命的诗篇即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结晶,而人类科技、文明与智能的火花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孕育发生的。过去一味强调iq(语文、逻辑数理能力)的重要性,造成许多人成为“iq巨人,eq侏儒”,以致自我概念模糊不清,不能调适外来压力,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步调一致,积极推进,培育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面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压力,在思考、在分析、在探讨,究竟什么是职业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之路与专科的职业教育区别在哪,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技术技能的培养,才能在国家发展政策中立足。带着这些基本的认识来反思我院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的转型之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在考虑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定位的时候,不应该盲目地去学习其他广告学专业的定位策略,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应该立足教育产业、结合自身专业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专业的位置和职业教育的可能性。
1.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一下本科教育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把广告学专业归类为新闻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认为广告学是信息传播,在这里似乎忽略了广告营销的本质,广告其实是在运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营销活动。因此,由于广告学的边缘学科特性,放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当中,都不能够完全诠释广告的特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具有传播性,又有着经济性和文艺性的属性,纵观广告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它与经济的相辅相成,可以称之为“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广告专业定位在经济类才是科学的。我院的财经特色正好给广告学专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应该更加看到广告在经济中晴雨表的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2.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大学本身的内部因素。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必须要迎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处大学的改革路向。现在所处环境是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我院对于财经依托的职业教育,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我院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在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下,做好财经特色的职业教育。因此,突出财经特色的职业教育转型,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是广告学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3.专业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外部因素。也就是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笔者更习惯从广告活动的角度,去描述学生,学生就像是我们的产品,产品的出路何在,应该是我们目标定位中的重点考虑问题,因此应该把握学生就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相关行业的大体趋势,也更符合国家所提出的技术技能型职业教育理念,就是想让学生毕业之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通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广告行业急需五类人才,分别是为了解国际市场、熟知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的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策划、设计和制作的专门人才。结合我院学生生源和自身特点,就业方向更加适合于第三类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和影视广告制作人才。
结合学科的经济类归属、专业的内外因素几点来看,应该加强技术技能在广告学专业的理解,才能确定出财经院校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技术技能型的含义是对某项活动,尤其是对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它涉及的是专业知识和专门领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工具熟练应用。在广告学中也就体现出要熟知广告的活动流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应用;具备专业的广告知识和广告专业的分析能力,并且对相应的工具能够熟练应用。面对活动的流程和广告知识和专业的分析能力,是在广告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中能够培养的,在以往的广告教育中,也都做到了这点。而基本技巧和工具的熟练应用则是我们定位的主题。因此将我院广告学专业目标定位的理念是夯基础、弱理论、强技能,使我们的学生头脑充实、脚步扎实、手法灵活。基本技巧更多是夯实基础知识和每个环节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弱理论是指要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灵活应用技巧;强技能则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头脑充实是学生对于广告活动流程的掌握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脚步扎实,就是一条腿强文案能力,即广告文案、商务文案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案,另一条腿强策划能力,即广告策划、营销策划、活动策划和公关策划;手法灵活就是强调动手能力即平面设计能力、影视广告制作能力和社会化媒体广告的制作人。结合这些理念和就业需求我们确定了“精文案策划多技能,更加侧重强影视后期制作的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
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专业目标,应该加大平台建构的力度,从教师的组建到各种平台的搭建,从以下几点思考平台建构的设想。
1.加强师资队伍平台。只有将教师置于教学、科研、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目标。首先,加强教师的培养,积极参加广告业界的各种经验交流会,了解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将新思想和新发展运用于教学和科研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其次,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积极参与到各种相关知识的培训课堂和进行硕士、博士的深造。最后,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利用假期时间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对广告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更好地给学生以理论融会实践的示范。
2.完善资料获取平台。广告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广告人对于资料的更新极其重要,因此就需要为学生完善资料获取的平台,更好把握行业的发展,也就是学生阅读平台的搭建,学院应及时购置广告学期刊和更新书目,丰富学生的视野,院系的图书馆都应为学生开放,更大范围提供学科资料。
3.搭建技术技能平台。职业教育注重基本技巧和相应工具的熟练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应从这两方面出发,加大技术技能平台的搭建力度,从多种渠道搭建广告校内校外的技术技能培养平台。在校内应加大投入建立广告学实验室,比如,影视制作广告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平面广告实验室和提案室。购置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单反照相机、摄像机等。在校外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师和毕业生的努力共同建立稳固的训练基地,有选择地参加广告行业内的各项活动,专业成熟之后也可打造广告工作室或者广告公司,为师生提供对外联系和宣传的平台,通过各种途径与广告公司媒体传播部门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固有效的实习基地。
结合专业目标和教学平台的建构,要搭造一个系统的、层次性的和可执行性的专业课程体系。
1.知识结构的合理。我们以国家教育部过规定的广告学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为核心,按照学科性质组成经济、艺术和文化课程群。在课程设置上包含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几类。在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后,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各个知识面的经典元素运用到广告创意策划中。并且开设一些前卫的,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比如新媒体广告研究,来了解当代经济环境中的最新动态,在行动上保持与广告学专业发展的一致性。
2.理论与实践的并举。结合我们的专业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把课程从专业知识技巧的模仿转变为对专业创意作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与认识,然后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我们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堂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参加广告的实践活动。真正地转化为学生实践创作潜能的挖掘。
(1)在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有实践学时的体现,并认真执行,在讲中练,在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穿插在一起,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举。
(2)体现全程制教学,在基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同时,每一学期都有相应的实训课程进行深化。
(3)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这里主要包括统一安排学生到广告活动的现场,观察活动流程,使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广告事业有一个大体的感知。以及聘请业界人士进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业界的广告人带来的实战案例分析,感受广告作品背后的策略。
(4)学生的自主实践实习,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工作并且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像真正的广告人一样,一方面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前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飞跃。
(6)案例资料库的完善。
为了突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提出了案例资料整理的构想,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面我们进行了调整,精文案策划是我院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将专业核心课程广告策划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课时进行提升,以来加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广告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最为常用和经典的教学方法,在广告行业中,任何一个成型的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案例资料库,而文案和策划能力的培养,是文字内容较多的东西,不是在课堂案例中,就能够熟记和掌握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去记忆整篇的文案和策划的内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本专业的案例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分门别类,比如,地产、服装、服务、食品、家电等详细的分类搜集文案和策划的内容。老师进行整理和挑选,将经典的案例进行汇编,共享给每位同学,要求记忆并进行考查。笔者相信这样毕业的学生,就业时面对20分钟写出30条广告语、当场创作广告、策划构想的时候会执笔成文,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六是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十九
从我国教育改革开始,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在我国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如何做到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些便是本文的主要讨论焦点。
教育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人才强国需要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水平和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与一个人学习的始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人才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习者的健全个性,这种健全的人格培养方式不仅仅注重学习者的理论和身体发展,更注重学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在和外在素质的结合,让一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激励机制,这个引导的机制主要包括导向环节、评价环节、分配环节和反馈环节这四项,具有全员参与、基础培养、关乎未来发展的全面性特点,素质教育立足于基础教育,同时并不与应试教育相违背,将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融合进一个人学习的始终,相互配合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社会来说举足轻重。当学习者的素质教育培养到一定的时间段时,职业教育将会站上历史舞台,培养一个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他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让参与者获得参与职业或者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相关知识、技能和技能到的培养,最常见的就是劳动者入职前的职业培训,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劳动者踏入职场必须要走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产物,它注重培养劳动者或者学习者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立足于现实提高劳动者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培训所需要的时间短,现如今的市场体系下每个企业都已经有了自身比较成熟的培训体系,而且职业教育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投资高,短期见效,具有适应性、中介行、个体性、历史性、实用性等特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在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xx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xx年及20xx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95.9%,我们的身边职业学校大量出现,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实习和工作相结合,实用性强等都是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素质教育除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脉相承外,更是于时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将会是学习者提高技能,掌握综合技术,获得知识的同时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活的始终,职业教育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这对于解决许多职业学校学生身上素质不健全,职业道德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和生机。
3.1学校与企业改进职业者的培养模式。
目前的职业学校大多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学校和企业可以深入的做调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的日常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将两者教育的结合实现培养出爱岗敬业、高素质和高级能的人才。例如,假设一家化工厂和化学类职业学校结合,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劳动的职工,他们还需要未来的职工认可它企业的文化,对他们的技能有着很强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可能给未来企业的发展带来科技创新的人才,为了这个目标,企业应该与学校通力合作,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激励机制等,培养未来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改革传统职业教育的方式,让参加者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也让他们正确的理解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从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职场,做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综上,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好服务社会。
[1]南海.对职业教育价值研究意义的思考[j].职教论坛,20xx,(1):4-6.
职业教育的论文篇二十
摘要: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领域内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为能够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对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应用,而分层教学法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分层教育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较好应用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分层教育学;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属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教学效果提升,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体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并且要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可为更好应用分层教学法奠定较好基础。下面主要就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1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使学生能力提升。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其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能力及水平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区别对待。在传统职业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选择在课堂上进行统一教学,学生统一进行学习,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而言,虽然能够将全部知识较好传授给学生,然而未能够对学生个体差异性重视,其结果就是有些基础知识能力及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能在课堂学生中无法跟上教师思路,最终影响其教学效果。而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其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重视,要求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需要针对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可对不同能力及不同水平学生均进行较好教学,从而可使所有学生能力得以较好提升。
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其与基础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方面均有所不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人才。因此,若选择基础教育中的统一教学模式,很难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所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比较差,在进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设置不同教学目标,这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可使所有学生职业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最终可使职业教育目标得以较好实现,这对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应用分层教学法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效果。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上虽然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积极参与,而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未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也就无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比较低,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对每个学生均加强重视,可依据不同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均能够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另外,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每个学生个性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及充分发挥,可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参与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得以发挥,最终可保证职业教育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2]。
首先,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职业教育中为能够较好运用分层教学法,首先应当注意的一项内容就是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是分层教学法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基本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分析,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才能够保证分层更加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在分层教学法应用中属于主要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选择不同层次学生比较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较好基础。此外,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对于教学目标分层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对于这一方面应当注意的就是所设置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确保学生通过积极努力学习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从而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其更加主动参与教学中[2-3]。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职业教学教师,必须要对分层教学中加强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该方法在实际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相关注意内容加强了解,以便能够对分层教学法进行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荣贤,白国军.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20xx(27).
[2]赵成荣,曾峥.分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xx(36).
[3]李霞.分层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x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