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优质8篇)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进行记录和总结的过程。总结的语言要精炼、简练,避免啰嗦和冗长。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一
_年,屠呦呦已经81岁了。别人对她的介绍是:_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_年聘为硕士生导师,_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简历在科学界看来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很少有人知道“屠呦呦”这个名字,即便她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几百万人的命运。但就是这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前面,接受大家的敬佩和仰望。_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认识角度。
成功的标准: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用头衔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一个人的名声、资产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本身价值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屠呦呦无疑是不成功的,作为一个科学家,她不是博士,也没有到海外留过学,无论如何,她都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叹的大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其实,成功的标准从来都不是那些头衔,而是一个人究竟为这个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他本身的价值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屠呦呦无愧于这一点,所以最终她超越了标签,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二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__公安交警全体民警辅警放弃年假,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始终坚守岗位、全力以赴,用行动守护一方平安,为战胜疫情、控制疫情扩散蔓延趋势,保护大家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__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市中队负责人__就是奋战在管控一线的广大交警的一员。他积极响应上级号令,初三县公安局及交警大队召开了防疫病毒感染的肺炎动员部署会后,带领中队民警冒着严寒,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开始在高速站口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出入境交通卫生检查点与医院医护人员、交通局人员一起对所有出入境车辆上人员进行严格检查,逐车逐人登记,不漏掉一辆车。了解车辆停留多长时间,从哪上的。路,要到哪去,走访什么亲戚,登记的一清二楚,丝毫不马虎。在检查的同时,及时劝返走亲访友人员,同时提醒大家春节假期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戴好防护口罩,保证自身安全。
在坚守的同时,__细心的发现有的长途自驾车辆因车辆没有油又找不到加油站的情况。他告诉中队民警,遇到这种情况,要带着这些车辆去离高速口最近的加油站,并为驾驶人和乘客提供热水,让远客体会到出门在外__交警的温暖服务。
一线民警接触外来人员多,感染几率也就大些。加上现在天气寒冷,民警路面坚守御寒也很重要,他积极和大队领导汇报,为中队民警配齐配全口罩、棉大衣,让坚守的民警做好自身防御和御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县人民群众平平安安过好年。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_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_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_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__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_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_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_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四
白____,女,__年__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历。20__年10月参加工作,20__年3月由编辑转岗至记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人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冲锋在前。这其中就有记者的身影,白____就是新闻记者中的“冲锋者”,做为靖边县委宣传部党员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她以笔为“剑”,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线;她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出了百余篇有价值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稿件,成了战“疫”一线不一样的女“战士”。
主动请缨勇担记者使命。
1月31日,靖边县委宣传部党支部成立防控疫情党员先锋队,号召全体党员到当时唯一开放的包茂高速靖边东出口执勤,白____主动请缨成为党员先锋队队员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她连续多次深入“东出口”报道防控最前沿的一线感动人物、感动事迹,采写了《靖边千名党员冲在社区抗“疫”一线》、《疫情防控面前,交通人逆行在一线》等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与时间赛跑奋笔疾书抗“疫”情。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白____便深入靖边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发表了《靖边: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后,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工作中,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为了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到疫情防控工作宣传中去,她经常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地赶稿子,平均每天写稿5篇以上,最多的一天她写了11条新闻稿件,同事都说她写稿子写疯了!“靖边新闻公众号一天才发八条,你每天写那么多怎么发出去啊。”
最开始的玩笑话,慢慢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该有的态度。靖边县新闻中心所有领导干部都加班加点地采新闻、写新闻、编新闻,《靖边新闻》公众号每天八条发不完的新闻,就将两三条整合成一条发,公众号发不完的稿件就在靖边新闻信息网发,在省市各大媒体发,做到当天的新闻当天出,充分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抗“疫”期间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与情怀相伴凝聚抗“疫”力量。
凭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她数次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出诸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在采访中,每每看到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的暖心故事,她就有一种特别想要把他们宣传出去的冲动,在发布的诸多稿件中,《靖边县5000名党员干部守在防控前沿》、《靖边:16家企业捐款155万元》、《捐赠700余箱新鲜水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等有影响力的防控稿件,为靖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报道发表后,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助力靖边战“疫”的大军中,为众志成城抗“疫”情凝聚了磅礴力量。
白____始终兢兢业业、勤恳踏实、认真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她的摄影作品《南瓜丰收》获得《首届农民丰收节影像大赛》优秀奖,《厉害了!靖边女子登上世界之巅》获评榆林新闻奖消息三等奖,新闻作品《靖边:稻田养蟹再现一地双收》获陕西日报通讯员优秀新闻奖。曾先后被评为靖边县优秀通讯员、《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等。4年来,她采写了各类报道1350余篇,其中,防控稿件达150余条。
她始终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用手中的相机、笔下的文字,记录、传播着靖边大地的各种好声音,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爱岗敬业的巾帼风采。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五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_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主动参战,参与制定防控方案。自1月26日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防控疫情,_毅然决然放弃休假,带领科室一班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一线,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迅速制定码头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和疫区船舶靠泊可行性防御措施、在码头靠泊的重点疫情地区船舶及人员的防控措施、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等,为_基层一线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指导。
勇担重任,不畏险情深入现场。为时刻了解各_码头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他不顾危险,多次深入到九江上港集装箱码头、四方散货码头、客运码头等一线现场,检查_企业防控工作情况、疫区船舶靠泊情况和船舶人员检测信息情况,为上级部门对_防疫情况的掌握提供了信息支持。
忠于职守,承上启下发挥“桥梁”作用。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作为_管理科负责人的他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主动分析当前疫情控制工作的难点和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_企业及自身防护装备缺少问题,建立与九江海事、长航公安部门疫情防控联系机制,形成_疫情防控的合力。
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_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书写忠诚,站在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他坦言,其实自己做的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情,越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越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党员,才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六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七
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中国神药”从此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近两百次的失败经历,刷新了人类医药史的新里程;半个世纪的艰难求索,换来了亿万人命运的改变——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值得所有人献上敬意。
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作为一项有巨大象征性意义的奖项,它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如同屠呦呦在此前获“拉斯克奖”时所言,“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诺贝尔奖的光芒也同样照耀其他参与青蒿素研发的研究者们,照耀那些在不同领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们,照耀那些心中怀着全人类命运的中国科学家们,无论他们是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
中医药刷新了人类抗击疟疾的新高度,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中医药在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系统中一直扮演着外来者的角色,中医药理论也常常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每一点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话语系统交流对话的复杂情境。现在,“中国神药”青蒿素对人类的贡献已经被确证,它以一个有力的角度,展现了中医中药的世界性意义,拓展了中国自然科学成果为世界普遍认可的空间,同样为中西方医学的互相启发、造福人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诺贝尔奖是肯定和鼓励,同样也是提醒和鞭策。围绕屠呦呦获奖产生的种种公众意见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学家,也要学会主动引领世界的目光,投向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投向卓越的中国科技成果。
屠呦呦个人先进事迹篇八
屠呦呦,女药师也,宁波人,庚午年(1930)生,兄妹五,其名或自《诗经》,有句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其终生遂与蒿为缘。
屠药师长成,美而慧,入京师修药学,无所闻名。己酉年(1969),交趾战酣,安南战士死疟疾者众,虐疾能耐药,军医束手而已。
安南乃北求药,时吾国亦纷纷,药师中长者皆废,少壮则不识药理。乃组“523”,研秘方,屠药师为主持。药师与其徒属力研久之,罔效,乃阅古籍,至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知葛真人以青蒿为汁,能制虐。屠药师悟,提纯青蒿,初则粗提,后以乙醚为介,得青蒿素,制虐,施于病患,无不效。
壬子年(1972),药师宣其方,天下始知此药。其时,吾国不知专利为何物,故利虽及众生,然名不及屠药师与其众属。
后六年,吾国始纳为专利,然署名乃众徒,孰为专利主,茫然哉。
其药行于天下,然争扰者众。癸丑年(1973),云南得黄蒿素,山东得黄花蒿素,皆曰青蒿素。其效胜前,滇与鲁皆曰:吾省所炼药,其法有异,非屠药师之方也。
有识者曰:非屠氏药不及滇、鲁也,乃材有异也,屠氏炼药于北,北材不如南材,故前后参差。若曰专利,则归屠氏。
药师院有尊上者,曰饶毅,饶药师曰:屠氏尝匿药材与方,秘之,不示于吾辈,焉知真伪。然,以近岁见在论文言,其专利属屠药师,无疑也。
又有药师曰钟裕容,提纯第一人也,其在屠氏组,故专利归之亦可。
屠药师为人,强梁者也,不言功,亦不言他人功。甲申年(2004年),暹逻国以美刀五万奖屠氏组,众皆曰:以其半与酉阳某学堂。屠药师曰:可,然得以吾名。乃不果。
辛卯年(2011),获拉斯克奖,天下曰:屠药师去诺贝尔奖近矣。
屠药师曰:非吾之功也,乃吾国与众人之力也。然众人之惑不已,或曰:此药乃以国之力,众人之力成之,屠氏独揽,非宜哉。拉斯克组委则曰:此奖,非奖众人之力,乃奖屠药师初时之见也。
屠药师得奖,言不及奖,兢兢如初,或问之,则答曰:吾岂有言,所言者,在吾文章。
乙未年(2015年),十一长假,国人纷纷往东瀛问鼎镬,东京新史记屠呦呦列传人满,吾国义士惑之,又粤南风起,拔木,伤者众。上下惶然间,十月五日,冰雪国传好音:屠药师得诺奖矣。九州皆振奋。
或曰:此不过西方欲顾我,赐之以全脸面。此言又非,他人欲与我脸面,我得先有脸面,不然,欲与脸面而不得。彼贴金于我,我亦得先有贴金之质。
又,药在吾国,有中西之分,争之若仇寇。吾同学圈修医药者众,闲时蔼然为友,每至中西医,则操戈而向,不能容于言语间,至有退群拉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