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优质11篇)
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避免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无效努力。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数,做好应对措施。梳理目标,合理分配时间,锁定重点,助力高效计划的制定。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x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x%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x%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二
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落实市教育局整体工作部署,以课堂改革创新为总抓手,转变方式,创新文化,积极打造个性鲜明和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以解决现实问题和需要为出发点,以校本研究为重点,以研究学情为核心,以全面育人为宗旨,提效益,保均衡,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以课程开发、课堂创新、课本内化为主旋律,以课堂改革和创新为主阵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依托寿光市初中学段20xx年度教研活动安排,结合全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实际与现状,贯彻“五个一”精神,突出“五个重点”,落实“六项措施”。
1、开展教育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树立并落实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准确定位教育质量。
2、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深化并整体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实现更大程度的均衡发展。
3、开展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行动研究,优化并创新学习设计,构建高效学习方式。
4、开展课程标准(修订版)研训活动,吃透其精神实质,实现基于课标的教与学。
5、开展三本(校本、师本、生本)研讨活动,创建个性化教学和适合教育。
(一)深化课堂研究,确保优质高效。
进一步推行“带着思想上课”做法。结合潍坊市优质高效课堂策略,狠抓课堂教学,全面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xx48”课堂推进策略和“一案多解”、“同课异构”、“一课多省”、“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抓常态课堂,改变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建设优质高效课堂,实现“轻负高质”目标。
1、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和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做到活学、活用。一是准确把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含义和实施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恰当实施,在教和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和内容目标,不同年级在实施时选准着力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时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步,落实学科能力,时时进行阅读、写字、答题、考试等方面的规范训练。二是结合《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坚持正面引导以激励和鞭策学生,坚持准确评价,让学生明了对与错、是与非,在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力求解决当今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2、研究教法,循循善诱,准确把握教师的主导性。
精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一方面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另一方面还要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如何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材中内容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核心内容、重点、考点是什么,教科书是如何阐释的,需要补充的材料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探究,怎样呈现内容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新型的课堂育人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和团队精神。
3、解读教材,重组汇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用显性的动词(如记住、说出,画出……)来统领。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坚持面向育人,面向学生。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
5、学案导学,教学相长,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性。
进一步减负增效,深化常规改革。对教学常规进行适当规范,分为必备常规和特色常规两类。必备常规包括:备课、检测(单元或阶段或随堂检测)、导学案创新使用、精品案例设计、业务积累(可剪贴)。特色常规,学校根据各镇街实际自行安排,突出实用、适用、有用即可,数量根据师生成长需要各单位自定。
学案的编写要坚持十二个要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
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四可四不可”。“四可”是:可删减、可增加、可优化、可组合;“四不可”:不可不用、不可照搬、不可不研、不可不管。要对学案进行创造性使用,对统一下发的学案进行修改、完善、更新,做到循环使用。要坚持面向个性学案。学案编写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三结合”备课程序,即个人主备——集体研商——个人完善。第一个“个人”是指按备课分工的主备教师,第二个“个人”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每个教师,根据班情、教情、学情和考情进行修改完善,根据个人特长、学生特点、班级特色和学科特质,真正设计出同课异构的个性化学案,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学案执行要求,即要创作,不要照搬仿造;要创新,不要剽窃伪造;要创造,不要虚构编造。
(二)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以研究“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为主题,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中心要求,抓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理论底蕴和专业功力,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和专业发展。不仅培养名师,更要培养名师团队。从多方面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今年将继续举行“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学案设计大赛”、“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和“初中教研工作计划解读与评审”、“学案有效性研究”、“课堂教育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达标”等系列活动。
(三)针对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开展系列教学研究,以提升历史教研的境界,提高历史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本学期,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平时多收集一些教学片断,整理成教学随笔,作为教学积淀。既可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案例,又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
(四)指导教师进行自我成长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广大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层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的宏观指导,强化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深化对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让教科研成果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五)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和带动效应,实现以点带面。
研究拟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建设教师专业团队和精英团队,形成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教研队伍落实教科研中心“五个一”工作方针,以构建“科学、人文、和合、高效”的教研文化为总路线,实现研究、指导、服务三大职能有机统一。发挥科研创新、智力服务和文化引领作用。
(六)搞好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
通过暑期培训、学案编写、学术讲座、组织“衔接教育”专项测评等系列创新活动,搞好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为学生的高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编写新学期学案设计。
3、组织学校期末自主检测命题、考务与分析工作。
4、组织《行知天下》编写工作。
1、举行“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备课”大赛。
2、举行第八届初中校长论坛。
3、开展学生个性化特质研究活动。
1、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
2、开展学科德育专题研讨会。
3、举行“育人质量”评价研讨会议。
4、举行“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
5、开展教师专业标准研读活动。
6、举行课标、课程与课堂关系研讨活动。
1、学校自主期中命题、考试。
2、举办第六届干部师生读书成果展示暨初中生辩论大赛。
3、举行学习理论与高效学习专题研讨会。
4、组织参加潍坊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推介活动。
1、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迎考研讨会。
2、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命题与测验。
3、开展课堂体制与机制研究活动。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要求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按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各处室的工作部署,围绕新课标,以三考为核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研目标:
1.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历史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让每位历史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历史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使全体历史教师都能把准当今历史中考的命脉,胜任初三历史教学,并成为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力求使每位组员都成为研究性的历史教师。
2.各年级历史教学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形成年级教学合力,产生年级学科教学最大效益。
初一重在课堂兴趣激发、教学效率提高和学习方法养成教学,初二阶段打好基础;初二历史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要注重中考意识培养,按照中考要求展开教学,切实抓好课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础和解题方法培养,全力冲刺中考,力争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初三任务相对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学习与复习。
3.培养学生学史的高度兴趣。
通过历史教材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
1.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认真上好每堂课,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差距。
(3)在教学实践中将平等、尊重、鼓励、欣赏、创新的课改观念带进课堂。课前多花功夫研究学生;课堂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4)重视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5)配合教务处常规教学考试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初三毕业考试。
2.加强教研组的理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2)、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的热点。
(3)、定期利用组内活动及课余时间学习交流,沟通,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四
我们将在市教科院的领导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度领会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提高教师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具有的人文色彩;历史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理念进的深入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重加强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重视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借力e学习,逐步转变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善。
(3)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4)认真、扎实地好组织培训工作,提倡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集体备课和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继续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树立典型教研组,促进全市历史教研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各教研组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加强全市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以课作为案例,备课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方面。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这部分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领导力。
(7)以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进行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初中。
(1)组织历史评优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组织初中各年级研究课,本学期强调加强对学生历史资料运用及历史质疑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型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与指导,带动面上的提高。
(4)加强对历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5)做好期末卷命题工作以及中考历史命题工作,编制考试说明。
(6)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并做好初三历史中考阅卷工作。
(7)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高中。
(1)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
(3)加强课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5)做好期末教学情况调查测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继续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规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增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四)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初中。
(1)编制并解读xx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江苏省中考培训会议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明确复习教学的导向与价值。
(2)开设初三历史复习课研究课,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质量。
(3)召开初三历史复习教学研讨会,研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的成败得失。
高三。
(1)依据xx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近五年来的江苏高考试题,着重探讨新模式下的历史复习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加强对复习的实效性的研讨。
(2)着重研究四课时/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其课型特点和教学方法,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3)开好全市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后续会议,提高会议的有效性。
(4)组织好"一模"、"二模"两次考试,切实做好分析评价工作。
(5)在室领导统一安排下,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帮助各校老师选好用好各种复习资料。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市内各相关部门合作,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教师在理念和行动方面都有所提高。
扶持青史会的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二是尽力搭建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促使其较快成长。
继续安排优秀教师拍摄精品课,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六)其他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1、开学初教研活动。
1、组织初中历史评优课比赛。
高三"一模"考试及组织阅卷工作。
编写期末试卷。
1、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2、xx年历史学科中考的各类准备工作。
高三"二模"考试阅卷。
市区学校高考前夕教学情况交流会。
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五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向教研要质量”的思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主线,开展务实、新颖、高效的教研活动,全面推进教育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高考研究,努力提高高考成绩。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4、加强校本研究。
5、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做好组织和辅导工作,争取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定层次的奖项。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每人读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著作,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6000字。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讲学稿等方式的推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除毕业班外,其他年级全面推进讲学稿。
3、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认真学习落实教学常规,按照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各备课组要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案”,“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要吃透新课标,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吃透教材,精选习题,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推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即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教与学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求每节课后均要写课后反思。
(4)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个备课组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拿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规范,然后由任课教师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要求,并且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4、认真落实公开课与相互听课制度。本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要提前准备,组内集体备课,更重要的是对每位教师的课都要既有自我反思又要有组内评议,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加强相互听课,重视交流学习。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鼓励“听课、评课”,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抓好教研工作,开展校本研究。通过进行学情调研和教情调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教研课题,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人人参与,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听课、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反思等等方式,不断探索解决突出问题的方式方法,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期末每人撰写一篇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
6、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设第二课堂的教学,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本学期,各备课组尽可能开展一次竞赛比赛活动。
总之,要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六
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要求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按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各处室的工作部署,围绕新课标,以三考为核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历史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让每位历史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历史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使全体历史教师都能把准当今历史中考的命脉,胜任初三历史教学,并成为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力求使每位组员都成为研究性的历史教师。
2. 各年级历史教学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形成年级教学合力,产生年级学科教学最大效益。
初一重在课堂兴趣激发、教学效率提高和学习方法养成教学,初二阶段打好基础;初二历史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要注重中考意识培养,按照中考要求展开教学,切实抓好课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础和解题方法培养,全力冲刺中考,力争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初三任务相对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学习与复习。
3.培养学生学史的高度兴趣。
通过历史教材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
1.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认真上好每堂课,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差距。
(3)在教学实践中将平等、尊重、鼓励、欣赏、创新的课改观念带进课堂。课前多花功夫研究学生;课堂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4)重视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5)配合教务处常规教学考试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初三毕业考试。
2.加强教研组的理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2)、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的热点。 (3)、定期利用组内活动及课余时间学习交流,沟通,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七
认真学习和贯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1.“在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现该学科的课程目标”;每科组织好一个课题研究,特别是历史组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资料库的建立,调查报告、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学科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习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课堂靠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不定期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7)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案例分析与论文,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力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8)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和研讨工作,寻找中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以往中考经验,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重视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把握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开展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
(10)作业布置与批改:按照学校要求适当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结合;每次作业均要有适当评讲,要给学生可参考的正确答案。
(11)根据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务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
(三)、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一帮一,一对红”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同时,老教师也应向年轻老师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
(2)年轻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为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组织学习并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商定本教研组教学常规要求。
第二周:学习本组教研计划;主题讨论:本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安排组内公开课具体要求及具体日程。
第三周:听取各年级组汇报“教学案”的实践情况,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四周:收看好的课堂实录并评课,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五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第六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
质量的模式。
第七周:学习集体备课的有关材料,讨论:本学科如何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
第八周:交流各自的新课改经验。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周:分析本学科学困生的现状并研究转化其具体的对策。
第十二周: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教研组成员撰写本学期教研收获、体会或反思。
第十四周:总结本教研组、各备课组本学期工作并初步构思下学期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将全面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我校的课改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注重实效,为我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强化本组的集备功能,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
2、认真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导,及时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考前训练和讲评,研究中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灵活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每个单元之后要进行单元测试或单元练习;并且及时召开备课组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4、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严格执行组内公开课制度,组内多讨论,多交流。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保持本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新教师不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更要多钻研。老教师也能从新教师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6、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群策群力,汇集全组智慧,推进校本研究,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学习!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八
xx年新学期,本教研组决心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学年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引导历史教师反思课改现状,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用好实验教材,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指导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改善工作方式,提高专业水平。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总结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3)、听课制度:教龄不足3年教师:每周2节,每月8节;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3节,每月6节;其他教师:每周1节,每月4节。
4)、作业和教案检查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
5)、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习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4-5月份:1)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2)教师业务考试。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习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做好教研组期末总结工作。学期末每位老师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九
20xx年新学期,本教研组决心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学年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引导历史教师反思课改现状,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用好实验教材,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指导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改善工作方式,提高专业水平。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总结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2、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3、听课制度:教龄不足x年教师:每周x节,每月x节;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x节,每月x节;其他教师:每周x节,每月x节。
4、作业和教案检查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
5、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习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x月份:
1、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
2、教师业务考试。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习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做好教研组期末总结工作。学期末每位老师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十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我校历史教研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团队,正式成立。现根据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滁州二中历史教研组现有教师16人(其中高中部10人,初中部6人),承担全校初、高中共60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15人具有本科学历,1人具有专科学历,学历合格率100%。现有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7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3以上,是一支整体学历层次较高的、青年教师占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精干的团结的、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校历史教研组教师曾经有多人次在省市初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历史教学论文评比、课尖评比、骨干教师评比等比赛中获奖。多人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和奖励。20xx年至20xx年期间,承担的滁州市级科研课题“中学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已经于20xx年5月顺利结题。目前正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xx年度立项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林桂平老师还参与了国家级子课题“高中历史考试评价题型及其功能研究”的研究。
二、基本工作思路。
1.坚持“两个指针”:坚持以学校工作全局和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工作部署为基本指针;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针。
2.立足“三个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结合);以教师为中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在教改中著特色,在创新中谋突破,以奋发向上的热情和竞争创新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四个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争取基本完成省级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争创先进教研组;为我校申报“省示范高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1)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适合本学期的。
在各年级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各章节的重难点并在认真研究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2)加强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六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认真落实教导处和教科室的要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备课组长把关,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课时、统一教学进度),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5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3)全组教师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本学期将适当增加公开教学的次数,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发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的优长,鼓励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互动,使每一位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做好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历史学科备考工作。
每年的中考和高考牵动千家万户。承担毕业年级历史教学的教师责任重如泰山。初三年级争取在本学期结束所有新课,制定下学期复习计划。高三年级争取在9月底结束新课,进入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目标。要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深挖教材内容体系,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高三备课组还要争取在明年1月结束第一轮单元复习,为第二轮专题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初、高三历史教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来的中考、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多方了解和收集中考、高考动态,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做好“师徒结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要求,历史教研组所有高级教师和部分一级教师必须指导青年教师,做到多听课、多指导,加强对青年教师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指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对青年教师公开课,实行“组内统一安排—个人主动申报—组内听课评议”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使每位教师尽早适应课改角色。
我省初、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历史教师带来的冲击包括教材内容变化、教学方式转变、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都是空前的。为了尽早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要求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念、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做“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切实把新课程理念早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5.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等。
根据上级安排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参加滁州市及省内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包括新课程培训、论文评比、课件或教学案例评比、优质课评比、各类观摩活动等;鼓励教师撰写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达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阔视野和展示教学成果的目的。
6.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xx年7月至12月是我们承担的省级课题《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的深化总结阶段。为了完成本阶段的研究任务,做好最后阶段的结题以及后期成果推广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省级课题管理办法》的要求、《“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及《实施方案》中制定的计划,结合前期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将制定《“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深化总结阶段及结题工作实施方案》,待学校批准后正式实施。我们要以课题研究工作为基本抓手,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历史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县教研室、学校教导处的教学指导和安排,认真学习新课标、加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验,积极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新形式下历史中考的学科研究,力争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任务及目标。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进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讨。
2、定期参加业务进修,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组织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
4、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
三、教研重点。
1、初一初二落实好课堂教学三环节,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2、初三积极研讨中考应对策略,努力提高中考成绩。
四、实施措施。
1、集体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新课标、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相关的教学论文及理论。
2、认真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尤其是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理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水平。
3、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发现不足,取长补短。本学期内,希望教研组全体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讲好每一节公开课,立足本校实际,创具有个人特色的教风,为教研组和学校创品牌,培养名师及教育教学的后备力量。
4、开展教研课题的研究,激活教育教学的思维。
5、及时进行教研教学的总结。学期内,应不断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总结,以获取有效的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服务,学期末进行整体。
工作总结。
一、教研目标:
认真学习和贯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调查报告。
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学科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习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课堂靠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不定期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7)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案例分析与论文,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力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8)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和研讨工作,寻找中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以往中考经验,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重视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把握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开展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
(10)作业布置与批改:按照学校要求适当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结合;每次作业均要有适当评讲,要给学生可参考的正确答案。
(11)根据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务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
(三)、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一帮一,一对红”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同时,老教师也应向年轻老师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
(2)年轻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为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组织学习并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商定本教研组教学常规要求。
第二周:学习本组教研计划;主题讨论:本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安排组内公开课具体要求及具体日程。
第三周:听取各年级组汇报“教学案”的实践情况,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四周:收看好的课堂实录并评课,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五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第六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
质量的模式。
第七周:学习集体备课的有关材料,讨论:本学科如何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
第八周:交流各自的新课改经验。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周:分析本学科学困生的现状并研究转化其具体的对策。
第十二周: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教研组成员撰写本学期教研收获、体会或反思。
第十四周:总结本教研组、各备课组本学期工作并初步构思下学期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政史地教研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向教研要质量”的思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主线,开展务实、新颖、高效的教研活动,全面推进教育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目标1、加强高考研究,努力提高高考成绩。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4、加强校本研究。
5、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做好组织和辅导工作,争取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定层次的奖项。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每人读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著作,完成。
读书笔记。
不少于6000字。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讲学稿等方式的推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除毕业班外,其他年级全面推进讲学稿。
3、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认真学习落实教学常规,按照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各备课组要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案”,“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要吃透新课标,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吃透教材,精选习题,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推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即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教与学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求每节课后均要写课后反思。
(4)加强学生学习规范引导。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个备课组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拿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规范,然后由任课教师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要求,并且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4、认真落实公开课与相互听课制度。本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要提前准备,组内集体备课,更重要的是对每位教师的课都要既有自我反思又要有组内评议,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加强相互听课,重视交流学习。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鼓励“听课、评课”,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抓好教研工作,开展校本研究。通过进行学情调研和教情调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教研课题,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人人参与,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听课、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反思等等方式,不断探索解决突出问题的方式方法,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期末每人撰写一篇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
6、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设第二课堂的教学,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本学期,各备课组尽可能开展一次竞赛比赛活动。
总之,要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研目标:
认真学习和贯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优良的教科研氛围,主动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1.“在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现该学科的课程目标”;每科组织好一个课题研究,特别是历史组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资料库的建立,调查报告、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学科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教室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主动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习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室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室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教室教学中有优良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室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室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教室靠近,切实提高教室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不定期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优良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平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十一
本学期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将以学校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集合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尽力研讨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在课堂教学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第二届初中“趣味历史知识竞赛”,培养有序竞争和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积极进取、沉着机智的良好品质。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1.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历史教研组的学术水平。
让每位历史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历史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使全体历史教师都能把准当今历史中考的命脉,胜任初三历史教学,并成为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力求使每位组员都成为研究性的历史教师。
2.各年级历史教学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形成年级教学合力,产生年级学科教学效益。
初一重在课堂兴趣激发、教学效率提高和学习方法养成教学,为初二阶段打好基础;初二历史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要注重中考意识培养,按照中考要求展开教学,切实抓好课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础和解题方法培养,全力冲刺中考,力争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初三任务相对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学习与复习。
3.培养学生学史的高度兴趣。
通过历史教材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
1.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认真上好每堂课,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差距。
(3)在教学实践中将平等、尊重、鼓励、欣赏、创新的课改观念带进课堂。课前多花功夫研究学生;课堂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4)重视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5)配合教务处常规教学考试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初三毕业考试。
2.加强教研组的理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2)、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的热点。
(3)、定期利用组内活动及课余时间学习交流,沟通,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4)、开展“四个一”工程:组织每位历史老师写一篇优秀教案设计、制作一节多媒体课件、讲一节优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课题研究论文)。
3.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好学”转入“乐学”,本学期我们历史组,继续开校本课程组织历史兴趣小组,然后将举办初一“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和初二“趣味历史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参加和支持市区两级教学研讨活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热点,落实安排各项工作;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本学期校内每人听课不少于10节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