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工作总结报告优质范文2022年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库工作总结1
20__年,__区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在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务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扎实有效推进。现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和要求,围绕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始至终把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和负责人员协调跟踪财政局机关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为推动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组织学习,切实增强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我们坚持把加强行政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作为重点来抓,采取集体学和分散学、利用媒体学和书本上学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预算法》、《会计法》等条例法规。
3.突出重点,规范内容。
为了确保政务信息工作真正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群众监督,规范执法程序,我局根据文化工作的实际,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我局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公开的时效性,及时更新完善政务公开内容。今年,我局主要更新公开了重点公开了我局主要职责、机构设置、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及其联络方式、行政权力清单各项权力、部门动态,同时在行政权力清单方面重点公开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时限、办理地点和收费标准等,增强了依法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4.公开内容,形式多样。
一是设置政务公开栏。在便于群众观看,在我局办公楼一楼大厅墙上设置LED电子显示器公开栏。将属于向社会公开的内容,采取完全公开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并公开了审批项目、办理条件、办理依据、工作时限等,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实行适时公开制度。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失效,我局严格规范信息公开失效性,凡当天发生的事件公开时限不超过24小时,保障了我局信息公开内容的及时性。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和支持我局开展工作的意识,促进各项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将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通过__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公布,使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更快捷,透明度更高,至目前,我局编辑、发布和更新的相关文件、行政法规和工作动态等各类信息共计达153条。
5.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20__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区上的统一要求进行及时、高效的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信息公开数量偏少、信息公开不全面、公开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意识,规范程序。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信息公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检查督促,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日常工作的无缝衔接,严格按规范程序公开政府信息,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
二)下一步打算。进一步细化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公开事项,实行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查制度,严格审查公开内容,杜绝实施过程中的随意行为,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体效果。加大干部人事工作、机关财务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重大等问题的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各单位网站面向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内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拓展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
国库工作总结2
20__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面对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宏观环境,始终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加强财税形势研判,强化与国地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重点税源、主体税种的分析和监管;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推进建立房产交易税二手房价格评估机制,大力争取限售股减持等易流失税源回流;落实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有序筹建涉税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综合治税管理水平;建立非税收入资金实时监控体系,非税收入收缴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化创新改革,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福州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含平潭,下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预算的105.2%;加上划中央收入235.1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689.12亿元,增长15.4%。支出534.36亿元(含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下同),比上年增加124.99亿元,增长30.5%。政府性基金收入509.53亿元,增长63.6%,完成预算的111.0%;支出515.25亿元,增加176.51亿元,增长52.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4.96亿元,同口径增加7.12亿元,增长10.5%,完成预算的102.8%;支出56.60亿元,同口径增加7.49亿元,增长15.3%。
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9.64亿元,增长13.4%,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4%;加上划中央收入87.67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257.30亿元,增长13.2%,完成预算的100.2%。预算支出104.60亿元,完成预算的87.1%,加上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42.15亿元,支出共计146.75亿元,增长43.2%。政府性基金收入220.74亿元,增长130.3%,完成预算的105.6%;支出199.10亿元,增加83.22亿元,增长71.8%。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2.84亿元,同口径增加6.21亿元,增长13.3%,完成预算的102.1%;支出36.93亿元,同口径增加5.11亿元,增长16.1%。
中央、省级财政共下达福州市专项补助资金65.14亿元,增加5.13亿元。共取得省转贷福州市地方政府债券11.51亿元,比上年增加9.21亿元,是历年转贷金额平均数的2.5倍。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拨付28.65亿元,支持南江滨东大道及延伸段、南台大道南段、铜盘路、林浦大桥、螺洲大桥等市政道路、桥梁的提升改造与建设。拨付1.52亿元,加快实施闽江北港南岸、南江滨东段及魁岐排涝二站防洪工程。投入31.82亿元,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建设。投入10.45亿元对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公益性及半公益性建设项目进行固化补助。拨付0.50亿元,保障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项目建设。
支持开拓市场促进消费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入0.60亿元,扶持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研发、技改和国际认证等,增强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筹措0.20亿元,建立外贸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采取政、银、企合作方式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外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拨付0.77亿元,助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在央视等重要媒体宣传福州力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成功举办第四届福州国际温泉旅游节。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
控制行政运行费用 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禁提高会议用餐和住宿标准,执行公务接待报销“三单”制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等经费支出审核。从严控制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等公务活动的.接待支出。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__年全市公务接待费比上年下降51.37%,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1.24%。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业外贸流通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即征即奖”。兑现800多户企业财政扶持资金3.80亿元,实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贴,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市级股权投资资金运作力度,促进初创期高新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兑现出口退税93.50亿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
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拨付各类工业扶持资金4.68亿元,支持工业企业稳增长、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与技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鼓励总部经济政策,兑现企业总部奖励0.62亿元。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各项举措,兑现24家金融机构奖励。支持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成立运营,推动福州市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拨付资金0.73亿元,推进航空港口联动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科技支出稳步增长。拨付资金0.78亿元,支持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科技重大项目、科技基础研究,鼓励产学研加速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拨付0.23亿元,用于发放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工作津贴及科研项目补助,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
[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对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龄职工发放生活保障金。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在全国首创于中秋节点为困难群体发放每人300元食品供应券,惠及2万名困难群体。拨付1.15亿元,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
夯实农村农业基础 投入3.60亿元,支持重大水利建设、海堤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实施“海上福州”发展战略,投入0.34亿元,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拨付1.32亿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支持果蔬、花卉、茶叶和食用菌等生产,支持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拨付0.70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永泰县和8个村列入美丽乡村省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范围。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每生每年分别提高到610元、810元,惠及70万名中小学生。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免学费。拨付3.17亿元,实施16所中小学校安工程,建成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金山三期小学和金山七期小学等新区学校,启动建设英华学校、四十三中等新布点学校,有效缓解入学压力。大力支持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45所公办幼儿园。加大市属高校扶持力度,拨付0.68亿元,完成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债务化解,支持学院二期建设。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260元提高到300元,扩大按病种定额付费试点范围,鼓励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补助力度,提升市属医院诊疗条件。拨付0.93亿元,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重点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村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更新维护,保障海峡两岸合唱节、文博会等文化活动经费。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新工人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拨付0.38亿元,支持承办世界沙滩排球赛、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华龙舟大赛等活动。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
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 投入13.80亿元,综合整治光明港、东西河、白马河等23条城区内河。拨付0.68亿元,推进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加强大气环境、重点流域整治及饮用水源保护。拨付各区环境综合整治、环卫提升、垃圾处置等经费3.48亿元,支持街巷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等,提升城区环境卫生管理。
提升城市景观和品位 加大绿化、美化、香化投入,拨付3亿元,提升环南台岛、三环路和南江滨堤外绿化景观,完成湖滨路、浦上大道等主次干道沿线和街旁绿地绿化建设,建成11个城市公园,加快建设“美丽福州”。拨付19.10亿元,改造上下杭、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和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鼓岭风景区,启动南街项目改造。
改善住房和出行条件 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益和住房公积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拨付14.38亿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社会保障房建设,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拨付5.61亿元,继续补贴优惠群体乘车、新购公交车辆、开辟新线、驾驶员增薪等,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拨付4.80亿元,保障公共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经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创新管理和“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支持各类司法救助,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消防官兵高危补贴和政府专职消防员待遇,加强消防安全布局,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逐步精细财政管理]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出台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办法,明确跨区域经营企业的税收归属,进一步理顺收入征管与归属,更好地发挥市区两级增收积极性。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顺利完成财政系统依法行政情况综合监察工作。落实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扩权强县强区工作,取消或下放部分审批、审核、备案项目。开展市级单位票据电子化管理网络版试点。首次公开出让海域采砂临时用海使用权,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化机制。市投资管理公司定位为市属国有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承担海西金融服务中心投融资主体职能。
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人大、审计对预算编制执行的审查意见,积极整改,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范围,试点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监控,推动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将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开的范围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的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并做好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全面清理现有财政对外借款,督促借款单位履行还款责任;清理国库暂存、暂付款项,保证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加大对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的清收力度,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有效盘活存量资金。继续清理财政专户,全市清理撤并财政专户15个。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本级新增15家预算单位纳入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制度试点取得新进展。开展清理和规范专项资金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配合审计机构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进一步夯实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对全市72家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处违规金额1.5亿元;开展全市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检查,全市共重点检查313户,涉及175个项目,纠正和整改违规金额145.12万元。选择16家市本级财政票据使用单位, 专项清查其执行非税收入及财政票据管理政策和制度情况,发出整改通知9份,整改率93.75%。落实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研究出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国库工作总结3
今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安排收支预算,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拓宽财源基础,狠抓收入征管,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收入超额完成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后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之内,保证了行政事业机构的正常运转,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为顺利完成财政工作目标开好局。
一、收支完成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79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年初预算增幅高11.2%;比上年增加36782万元,增长29.2%。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7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年初预算增幅高6.23%;比上年增加14654万元,增长22.23%。一般预算支出预计8247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92656万元(包括上级补助收入14117万元和上年结转11544万元)的89.01%,比上年增加17912万元,增长27.74%,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较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投入,财源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财源建设取得长足进展。_年预计税收入库超亿元企业3家,新增2家,其中钧石机构5亿元、森美1.4亿元、鸿荣轻工1.2亿元;超千万元企业31家,新增8家;超百万元企业319家,新增44家。收入超亿元街道7个,新增3个,其中海滨超4亿元,临江、江南超2亿元。
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做优做强,共投入扶持企业资金8342万元,带动企业增加投入,促进重点企业良好发展。6家上市及26家上市后备企业全年预计纳税10.3亿元,增长105%;10家总部企业预计纳税2.55亿元,增长62.87%。
二是高新技术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园区,财源支撑作用明显。投入高新园区5200万元(累计投入12.7亿元),入驻高新园区企业430户,全年预计纳税11.73亿元,占全区工商总税的45.23%,增长90%。三是自主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投入科技资金2350万元,形成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跃发展,全年预计纳税6.1亿元,增长80%,占全区税收的比重从_年的17.34%提高到23.1%。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7.68亿元(其中市财政回拨土地出让金3.71亿元,融资3.97亿元),投入安置小区(延陵、后坑、锦美、新塘、泉三)、商贸物流中心、温陵商贸中心、汽车汽配城、池峰路二期、龙头山片区改造、站前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归还旧贷款7.02亿元。项目带动成效明显,新老城区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二)狠抓管征,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跃升。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7.9亿元,增长29.2 %,创历史新高。税性收入预计完成17.5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8.2%,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
一是完善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增超收激励机制,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紧盯目标任务,按照“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抓紧抓好收入工作,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二是密切关注税收政策调整和经济运行动态,提高对税收走势分析的前瞻性。加强税源跟踪管理与分析,根据税源资料指导日常征管工作。建立经济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集思广益,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有的放矢抓好收入工作。
三是构建网络化全方位协税护税机制,建立点对点的联络员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收入监控体系,及时采集涉税信息,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四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原列预算外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优化结构,民生保障支出进一步落实。科学预算,严格压缩和控制一般性开支,财力向民生方面倾斜,全年民生方面支出预计4.8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62%,增长27.74%,保证了教育、科技、支农等法定支出,保证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层社区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教育方面22921万元,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投入,达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要求,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跃升,各项考核指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投入科技方面2350万元,扎实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投入支农方面1130万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投入卫生方面4403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进展。投入社保方面1603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投入住房保障3210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街道社区方面9188万元,街道社区经费及街道增超收分成进一步提高,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拨付强农惠家资金1802万元,其中发放出租车和小渔船油价补贴106万元,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及良种补贴7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689万元,将党和政府的关杯及时送达老百姓。
(四)加强监管,财政管理绩效进一步提高。
一是优化资金拨付管理,提高资金拨付效率。进一步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环节设置,实现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的高效、安全运转。
二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出租和处置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教育、支农、社保、国债、生态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政府采购总金额预计4000万元,实际中标金额3600万元,节约资金400万元,节约率10%。五是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2019-_年查出问题的单位进行回访,落实整改措施。
在回顾总结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招商载体紧缺,制约招商引资;国家实施抑制房价增长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开发与销售降温。财政收入增长受限。二是稳健货币政策和可融资载体已满负荷承贷,新增融资相当困难,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财政收入规模偏小,财力增长有限,而增资和民生等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是财政监督和会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明年主要工作思路
20__年我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财政改革目标,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保障能力,着力改善民生,支持“五大战役”建设,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_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安排203400万元,增加24400万元,比增15%;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8280万元,增加11280万元,比增14%。主要措施如下:
(一)优化税源结构,做大收入“蛋糕”。通过本级和争取上级支持,筹集70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资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拓宽税源平台,提升税源质量,做大收入“蛋糕”。着重加大对6家上市及26家上市后备企业、10家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要提升税源质量。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和优质企业入驻,引导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发展。
二要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大力度支持江南新区道路、地下管网、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平台。
三要拓宽税源平台。要支持滨江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大力营造人文化、便捷化、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吸引本地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鲤籍在外商会、企业等在总部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营运中心,鼓励境外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总部经济区设立采购中心、营销中心。
四要培育新增税源。要通过招商、引导、集聚,壮大南环汽车销售走廊;要利用古城丰富文化积淀和旧厂房资源,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要支持电子信息行业、特别是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使之尽快成为我区新兴支柱产业。
五要积极主动帮扶企业促发展。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付扶持资金,落实各项减免税费政策,帮扶企业扩生产、拓市场。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走势,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区企业良性发展。
(二)科学预算管理,保障民生投入。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财办事、收支平衡”的理财思路,科学安排预算,在财力可能范围内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一要保障正常运转。安排人员工资、街道社区运转经费等4.28亿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二要确保法定支出。安排教育、科技、支农等2.74亿元。确保 “两免一补”和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三要加大民生投入。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63亿元,支持就业再就业、扶贫帮困,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重点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双拥工作和深度贫困家庭救助经费,优先保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安排医疗卫生支出0.36亿元,确保医改顺利实施,努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四要保证重点支出。通过争取市级土地出让金返还和多渠道筹融资,尽最大努力支持_年拟新建及续建的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有园区七支路、南迎宾大道、向阳新村改造、锦美等5个安置小区(锦美、延陵、黄石、后坑、新塘)、华星廉租房、东浦危旧房改造、高速公路泉州段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强化开源节流,化解收支矛盾.20__年财政收支压力将是更加艰难的一年,为此,我们要狠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积极化解收支矛盾,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保证各项预算支出,努力实现预算内收支平衡。
一要强化收入征管。将本次人大会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及早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强化收入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挖潜扩面,增加收入来源。全面启用非税收入管理软件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快捷直缴国库。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收入质量,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二要从严控制支出。尽量减少聘用、借用人员数量,节约人员经费开支;公用经费原则上零增长;项目支出原则上不突破上年水平;从严控制临时新增用款申请。
三要厉行勤俭节约。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通知》,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场所,加强公务购车、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会议经费、节日庆典及机构运行经费等的预算管理。接待费、会议费、购车经费等原则上比_年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四要严控建设成本。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督促各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规定,健全内控制度,从严控制建设成本。
(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继续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要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和国库集中支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改革目标,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国库统一支付,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流程动态监管
。二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采购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益。
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与监察、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构建财政监督、投资评审、绩效评估业务支撑平台,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整合盘活资源,力克资金瓶颈.受宏观调控影响,财政资金运转非常困难,必须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攻克资金运转瓶颈。
一要积极争取贷款。各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主动联系金融部门积极争取贷款。
二要抓紧盘活土地资源。尽快做好江南新区和“三旧”改造项目土地 “招拍挂”前期准备工作,抓紧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及归还压缩贷款的问题。
三要充分挖掘各项资源。要敦促、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盘活已建成的安置房,让其尽快发挥使用效益,减少过渡费支出。四要推行市场化运作。将条件成熟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建设项目推向市场,运用BT、BOT等方式引进民营资本进行开发建设。
(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开展学习贯彻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素质教育工作,组织安排好各种业务培训和教育,鼓励和加强干部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继续抓好财政“六六”普法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