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教案(大全10篇)
教案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案的不断修订和更新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其中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小班教案篇一
设计思路:
一天,我的水杯盖怎么也打不开了。童童小朋友看见了,说:“老师,我来帮您开吧!”他尝试半天还是拧不开。许多小朋友也跑来帮忙,争着帮我开。他们都积极地想办法,有的说:“让叔叔来帮忙,他劲儿大。”有的说:“用个东西把它撬开。”接着他们纷纷找到了自己认为能帮我打开水杯盖儿的东西,来帮我开杯子,对打开盖子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萌发了组织孩子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打开各种盖子的方法,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初步培养孩子遇事多动脑,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开看”活动形成了。 活动重点: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初步理解动词“撕、剪、撬、剥、掀、划”。
活动难点:幼儿能较准确的使用动词。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2.幼儿会用语言表达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和盒子的。
3.教师通过引导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形状、各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一的瓶子和盒子。
2.露露、旺仔牛奶和汽水等饮料,开瓶器。
3.纸箱一个,塑料瓶子一个,纸盒一个,铃铛一个。
4.剪刀,钥匙,刀子,笔等工具。
5、字宝宝:撕、撬、剪、剥、掀、划。
活动过程:
一、出示神奇的大纸箱
1. (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咦?还会发出声音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呢?咱们一起想个办法打开箱子(撕开、剪开等方法)。
2.请幼儿用自己说的方法去打开大纸箱(出示字宝宝),里面呈现塑料瓶。
3.(塑料瓶里还有一个纸盒。)请幼儿用自己说的方法再把塑料瓶打开,启发幼儿说出打开瓶子的方法:注意拧瓶盖儿的方向。
4.取出塑料瓶里的纸盒,请一个小朋友再用不同的方法把小纸盒开开看。
5.摇摇纸盒里还有声响,打开小纸盒,里面藏了一个玩具:小铃铛。
6.小结:刚才都用了哪些办法打开这些瓶子和盒子的。
二、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或瓶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才能得到礼物。请你们去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盒子或瓶子打开它,看里面藏着什么。如果你感觉打不开,可以到老师这里找一件工具来打开盒子、瓶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刀子和剪刀)。
3.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和盒子的?
(1)请你们说说你的神奇瓶子(或盒子)里装有什么?用什么方法打开盒子(或瓶子)的?发现里面有什么?(糖)
(2)请幼儿把糖果藏起来。
三、延伸活动:让幼儿感知几种特殊的开瓶子的方法
1.出示一瓶汽水,瓶子上有盖子,老师拧不开也拔不开,请小朋友帮老师想办法打开。原来打开它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具(开瓶器)。老师用开瓶器把汽水打开。还有什么也需要这样打开的?(啤酒、瓶装饮料等)
2.(出示露露)这是什么呀?怎样打开呢?引导幼儿观察有个拉环,拉住拉环一提就能打开。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和露露一样,也是要拉住拉环打开的?(可乐、雪碧、旺仔牛奶和八宝粥等)出示许多瓶饮料,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易拉罐装的饮料,让幼儿一起打开有拉环的饮料。
3、教师告诉幼儿这些瓶子,小朋友不能自己打开(有危险)要请父母帮忙。
小结:我们刚才学到了许多种打开盒子和瓶子的方法,以后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动脑筋,多想办法。
3.幼儿拿出糖果,大家一起分享。
小班教案篇二
1、能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知道不乱扔糖纸。
1、幼儿选择2-3种不同的糖带到幼儿园来、主题墙上布置好。
2、各种糖果若干(形状、颜色不同的糖等)
活动重点: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活动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一、用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回忆体验
师:“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喜欢吃糖吗?你们吃过什么糖?最喜欢吃什么糖?”(调动幼儿经验,引起幼儿兴趣)
二、操作,游戏
(一)猜糖果
1、出示一糖罐,里面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吃的糖,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糖好不好?”
2、出示几种有代表的糖,引导幼儿认识。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
1、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两种不同的糖,用你们的小手来摸一摸糖,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等,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硬的有软的等等。
(三)品尝糖果
1、老师请幼儿品尝糖。师:“这种糖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幼儿大胆说出感受)尝一尝甜不甜。小朋友,剥下的糖纸怎么办?(让幼儿说一说)
2、幼儿一边品尝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吃到嘴里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是硬的还是软的。在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回答糖果变小了)
三、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把刚才剥下的糖纸扔到垃圾筐里,让幼儿从小养成不乱扔糖纸的好习惯。糖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别忘了吃了糖以后要漱口和刷牙,下面我们一起到盥洗室漱口去吧!
1、请幼儿搜集不同种类的糖,放在生活区内,供幼儿探索和品尝
2、在日常生活,放上各种糖纸和小石子、塑料泡沫,供幼儿进行折折叠叠,练习包糖。
小班教案篇三
1、会运用搓长条、由内到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
2、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橡皮泥人手一份、牙签、树叶背景图。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做客,它呀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原来是蜗牛来啦!(出示蜗牛)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制作蜗牛
1、观察发现蜗牛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我有一个小问题要来考考你们,知道这只小蜗牛是用什么做的吗?举手来告诉我!
幼:是用橡皮泥做的。
师:说的真好呀,除了用橡皮泥,还有其他的吗?
师:对了,小蜗牛的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他们使用牙签做的。
师:可是用我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签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
师: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看仔细喽。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
师:先拿一块橡皮泥,把它分成两半,一半做小蜗牛的身体,一半做小蜗牛的小房子。我们先来做小蜗牛的身体吧。拿起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搓成长长地(引导幼儿空手做练习搓的动作),注意哦不要搓的太细,搓太细了小蜗牛就太瘦了没力气去找朋友啦;有了身体,接下就要做小蜗牛身上的小房子啦,我们再拿出一块橡皮泥把它搓地长长地但是要比它的身体还要长哦,比一比,是不是比它长?然后,看清楚了。我们把它从里往外将他们盘起来,要盘得紧紧的哦,这样小蜗牛的房子才更牢固哦。身体和房子都做好了,我们把小房子轻轻地按在蜗牛的身上。看,头上少什么?我们把牙签插在小蜗牛头的两边,看,小蜗牛是不是做好了!把它的头抬一抬,这样小蜗牛就更神气啦,记住哦,要让小蜗牛站好了,这样才能爬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一只小蜗牛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朋友吧!
幼儿制作蜗牛,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搓好的长条由内到外盘成蜗牛身体。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牙签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注意卫生。
三、活动评价师:看一看,你的小蜗牛有没有站起来?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蜗牛,谁的好看?为什么)
师:小蜗牛在草地上等它的朋友们,轻轻地把我们做好的小蜗牛送过来吧!
小班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一、引出课题。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5、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6、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二、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老师:水妈妈刚才说的这些,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小朋友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四、游戏:快乐的小溪流,并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简单介绍水的用途,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的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如: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把东西拟人化,赋予他们感情、思想,于是我就把水比喻成水宝宝和水妈妈,利用帮水妈妈找孩子、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等情节把整个活动串起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小班教案篇五
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愿意克服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图片、故事磁带。
1.聆听故事开头。
――咪咪很胆小,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咪咪胆小的?(不敢自己出门,总是要妈妈陪)。
2.看图片完整倾听故事。
――猫哥哥和小伙伴不等咪咪就先走了。妈妈怎样鼓励咪咪自己出门去?(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小伙伴们)。
――咪咪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帮助幼儿重点欣赏第九小节至最后,理解咪咪的心理活动变化――被萤火虫吓了一跳,心里想:一定是伙伴的眼睛;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树上。
――咪咪走着走着,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黑暗里到处是自己的伙伴)。
――咪咪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已经是只勇敢的小猫了?
(他自己敢在黑夜里走路了)。
3.谈话:你怕黑吗?
――你敢一个人留在黑暗的房间或在黑暗的地方走路吗?
――你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孩子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呢?
――引导幼儿回忆自身的事例进行讲述。
1.这个活动的问题情境设置重点是:眯眯的胆小表现在何处?
――咪咪抱着何种心态出门?(既害怕,又想追赶同伴)。
――咪咪遇见哪些害怕的现象,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把可怕的所见都看作是伙伴在与自己“玩”)。
――“猫哥哥想了什么办法”等不宜设置提问,以免将幼儿的思考引向“机智”。
2.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把故事做成动画,做出夜晚的效果,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3.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在家也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如:自己睡觉、夜里自己上厕所等。
4.年幼儿童胆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所致,故事展现的是咪咪在大家的倡导和鼓励下,通过一次独自走夜路的经历变得勇敢起来了。要让幼儿在故事的影响下,产生积极尝试、锻炼自己的愿望。
5.独自面对黑暗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伴随着故事中的“咪咪”从胆小怕黑到逐步战胜害怕,幼儿仿佛也置身其中,与角色心心相连。
6.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听完故事后的反映,设置一系列“支架”式的提问,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咪咪战胜害怕的心理历程。
咪咪是只胆子很小的猫,他的伙伴们都开始学捉老鼠了,他还不敢自己出门呢。
“妈妈,你陪陪我,我怕!”咪咪常这样喊着。
“这么胆小怎么行呢?”猫妈妈和小伙伴们都很着急。
猫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大家。
晚上,风儿轻轻地吹着,咪咪靠在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
“咪咪,快,快!”伙伴们冲进来,大声喊道:“山那边正开联欢会呢,我们都去。”说完,小伙伴们就走了。
咪咪急了:“等等我呀。”可伙伴们都走远了。
“你自己去吧,咪咪。”妈妈亲切地说:“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伙伴们的。”
咪咪太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了,他终于自己出门了。
“呀,那是什么?”咪咪被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吓了一跳,“噢,一定是我的伙伴,一定是我伙伴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咪咪不怕了,又向前走。他不停地向四周望去,希望再碰到伙伴们。
“嘻,那儿有闪闪的亮光,一定是我的伙伴躲在树上呢!”咪咪笑着说。其实,那是树叶上的露珠映出的月亮光。
咪咪想,我的伙伴们到处都有,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的。他走呀走,走到了山那边。可那儿冷冷清清的。“一定是来晚了。”咪咪只好往回走。回家的路上,咪咪一点都不害怕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勇敢的小猫了。
回到家,咦,家里挤满了小伙伴。“哈,联欢会正在家里开呢。”咪咪高兴地喊着。猫哥哥把一束鲜花送给他,祝贺他变成一只勇敢的小猫。
小班教案篇六
圆形卡纸、一次性盘子、彩色油画棒、彩泥、各色珠子等。
图画书《熊叔叔的生日派对》、ppt课件(配上门铃声、歌曲《生日快乐》)。
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装饰喜欢的生日蛋糕。
欣赏故事,能发现故事情节中相反的动作,并愿意学做。
分别出示扉页、第1页:
猜猜熊叔叔为什么大白天还在呼呼大睡?
熊叔叔在干吗?
小结:原来,为了帮助小动物们造石桥,熊叔叔才累得呼呼大睡。
(门铃声)什么声音?
熊叔叔听见了吗?看看他的样子,你能来说一说吗?
(出示第5~12页。)熊叔叔在干吗?
熊叔叔又怎么啦?
听到门铃声,熊叔叔做了什么?
接着呢?
熊叔叔最后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
从熊叔叔和朋友们的动作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这些动作都是相反的。
这些动作都是相反的,你愿意来学一学吗?
你会做哪些动作,也是相反的?(个别幼儿尝试做相反的动作。)。
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箱子里会是什么呢?请你猜一猜。
小动物们怎么会想到要给熊叔叔过生日的?
熊叔叔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他的朋友们怎么给他庆祝生日呢?
朋友们送的蛋糕真漂亮,肯定也很好吃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蛋糕?
这里有许多东西(介绍材料),想不想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蛋糕,快来动手吧!
(幼儿操作:可以在卡纸、盘子上绘画、粘贴、彩泥塑造等。)。
小班教案篇七
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1、小蚂蚁教具、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重点:
有节奏的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歌表演:蚂蚁搬豆师: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我们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蚂蚁好吗?蚂蚁的头上有什么的啊?(播放音乐)——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师: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喽。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重点:
情景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地,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的出门找食物去了......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景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3、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节。
——那么大的一个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得越来越多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饭团搬回家。
小班教案篇八
1、随口令有节奏的摇动瓶子进行玩色游戏,并初步尝试用画笔随意涂色。
2、通过玩色游戏,感受色的变化,体验玩色的乐趣。
1、酷儿瓶里面装有清水,盖内附有蓝、红各一色颜料。
2、画笔人手一份;黄色颜料、白纸,抹布若干
重点:体验玩色的乐趣。难点:尝试用画笔涂色。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摇晃瓶子,让幼儿感受色的出现,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
(出示瓶子)提问:“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
2、幼儿摇晃瓶子,亲身体验玩色的乐趣。
教师鼓励幼儿喊口令,增添玩色的乐趣。“把我们的咒语念出来!摇摇摇,变变变···”
3、说说色彩
提问: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二)体验色的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配色,感知色的变化。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水还能变成别的颜色吗?
2、出示黄颜料与画笔,示范配色。
“我这里有一样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变色。瞧,这是颜料。魔术即将上演,请来神笔(出示),拧开瓶盖,用笔点一点与水不同颜色的颜料,轻轻地在盖子上碰碰,然后把盖子拧紧,再拧紧。念咒语:“摇摇摇、变变变!”提问:“变了吗?”
3、幼儿操作。
陪伴幼儿随机帮助幼儿拧开/拧紧瓶盖,协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小班教案篇九
小班健康活动帮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帮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吧。
孩子们平时爱吃葡萄,可是并不知道葡萄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活动就是通过跳跃摘葡萄让幼儿知道葡萄是长在高高的藤上的,也让幼儿在一定的困难下摘,使幼儿懂得葡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 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2.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3. 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 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挂绳两根悬挂高低不一的纸葡萄,小动物头饰,玩具筐三至四个
1. 小动物们做操幼儿戴上头饰做一套律动,活动身体。
2. 游戏:摘葡萄帮助老奶奶摘葡萄。两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来。
3.结束游戏,老奶奶谢谢大家,请大家吃葡萄。
根据幼儿游戏兴趣,可以设计为小白兔收一次葡萄,为小猫再收一次。
游戏本身能引起幼儿兴趣,但教师挂绳稍高,可降低些,要鼓励幼儿尽可能地多摘一些,个别幼儿的姿势不正确,教师要立刻纠正。
小班教案篇十
活动教师:海绵宝宝。
活动科目:数学。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2.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活动难点: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1、幻灯片、图片、各种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1、1、1、一个房子大又大,1、1、1、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
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糖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糖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糖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糖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糖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糖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糖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糖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配合的很好,目标也基本达到,由于自己的紧张语速有点快,教具没也能充分利用,最后结尾规则没有讲清楚,导致一放下糖幼儿就开始吃,最后结尾不太完美。在今后的活动中自己能够有所提升、更加完美。
侯瑞。
薛家湾第十一幼儿园。
20xx年10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一个房子大又大,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各种水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水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水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水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水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水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