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技术说课稿(汇总17篇)
每个人都需要时不时地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关注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总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总结。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
第二章信息获取中重要的一节。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去互联网上下载文件,如学习资料、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尽管对文件下载常常接触,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上存在不足,并且对合法下载文件知之甚少,学习本课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4.了解不同文件的类型及其重要属性。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2.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1)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后缀名一般用来标识文件类型。
34等等。
提问:常见的文件类型还有哪些?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储位置。
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路径。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例:。
本机路径:当前计算机文件。
例:c:program。
(3)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演讲录音、卡通剪辑、电脑游戏等。
(4)其他属性:创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通常分为发行厂商网站下载、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批量下载:需要下载大量文件时使用批量下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下载工具来实现,如常用的迅雷、快车、qq旋风等。ftp文件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关键字、关键词,其关键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迅雷、快车、qq旋风等。这些可以实现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比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直接下载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有什么区别。实践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1)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网络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2)文件中有时包含不健康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
(3)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学习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以及了解了文件下载的合法性。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请同学们课后时间仔细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二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信息的特征;
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4、多种收获: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本节课是一节不在机房上的纯理论课,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我觉得是本课教学中的关键。我设计了一个带学生去逛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情境,通过体验区、学习区、活动感悟区、收获区、反馈练习区五大区的参观活动,将本课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体验区“信息技术改变生活”视频的观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技术,体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通过学习区的参观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含义,通过活动感悟区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体会信息的特征。从上课的实际情况看,采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是比较可行的,尤其小组回答问题大pk活动、电子白板的使用、学案的使用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较好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同时这节课也让我意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
1、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够机智。
2、一些问题的答案仍需推敲。
3、对一些课堂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文稿专家word〉。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1、本课针对中学生先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word文档的修饰和排版的各种实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会word的启动、退出及其文档的打开、存储与关闭的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重点:创建word文稿,并能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特点,并能够正确使用。
难点:根据需要灵活编辑文稿。
当今的社会是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编辑文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自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1、由实例导入新课。
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word报刊样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将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新授知识。
(1)组织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选择创作报刊的主题。
(2)搜集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网址和文字资料。
(3)创建报刊。
借助小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后将报刊的基本内容输入计算机,形成报刊的初始文稿。学生在教师执行操作步骤或提出操作效果时,积极实践,探索答案。
(4)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编辑本组的电子报刊。
(5)作品展评,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表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市统一的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表达”这节信息内容它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学习。
二、说学情:
而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交流,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b、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c、理解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说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是知识目标的a和c。
难点是知识目标的c。
解决难点的方法是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实例,然后老师进行讲说其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带来的方便和作用。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对《信息的表达》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的表达》学习任务单
1、 信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2、
3、 通过实例说明规范信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4、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了哪些认识?
5、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哪些疑惑及新的想法?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五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资料,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资料,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资料打下基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但是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个性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状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资料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资料: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潜力。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4、多种收获: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透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潜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建立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立刻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本节课的设置体此刻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取最佳。三是:“尝试”,透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透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
目的:创设完美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信息:“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明白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潜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个性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资料?
(2)、教师帮忙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透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透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潜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中"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过程,鼓励创新"的原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人类信息资源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分类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因此本节课属于本章的基础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教学一段时间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不强,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乏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调查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同学们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
(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认真观察,发现和归纳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事例,尝试总结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信息资源的分类和信息资源管理化思想的认识与作用。
(二)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自主整理有哪些分类组织,尝试归纳总结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思想。
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新课导入
让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浏览器,让大家试着打开分类搜索引擎,分别存放着不同类型的文件,网页、图片,声音,视频等,引出信息资源管理。
课前会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然后让同学们谈一谈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有哪些。整理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整理电话号码;整理电脑中的资源;整理剪报;整理网站素材;整理图书、图片等。
用故事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诉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由同学们的回答中提炼出图书馆的例子,说明计算机被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加工与管理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公司、企业等,并且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内容日益复杂,不仅需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组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存贮、保护,这就促使人们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全面考虑组织机构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存贮、检索等,以此为契机,引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新知探究
老师告知学生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从具体需要出发,对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组织和存储,继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
让同学们以图书管为例说明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然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由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整理出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5步1.采,就是采购。2.分,就是分类。3.编,就是编目。4.藏,就是图书的上架管理。5.用,就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是图书馆进行前面基础工作的最终目的。
根据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出信息资源有哪些分类。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向,老师可以提出"平时你们都有都有哪些整理信息的分类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概括、总结。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信息资源可以采用标准和约定俗称的方法进行分类。老师总结学生的分类,广为使用的有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两种方法。
同样以图书馆为例,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学习。说一说图说管里都用到了哪些分类方法?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分类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像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标准一样,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让同学们自行阅读第四小节,前两个小组总结概括出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标准化是指国际、国家、地主或某行业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统一规定社会活动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后两个小组总结概括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缩短了信息资源开发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使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得到保证;
3、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4、通过制定质量标准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本课主要是以图书馆这一典型的事件为例,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管理实例提升到对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七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重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1张制作素材(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100多幅。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天安门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习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
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厦门晚报》—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6、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六、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九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
信息的特征;
难点:
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4、多种收获: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
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不在机房上的纯理论课,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我觉得是本课教学中的关键。我设计了一个带学生去逛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情境,通过体验区、学习区、活动感悟区、收获区、反馈练习区五大区的参观活动,将本课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体验区“信息技术改变生活”视频的观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技术,体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通过学习区的参观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含义,通过活动感悟区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体会信息的特征。从上课的实际情况看,采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是比较可行的,尤其小组回答问题大pk活动、电子白板的使用、学案的使用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较好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同时这节课也让我意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
1、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够机智。
2、一些问题的答案仍需推敲。
3、对一些课堂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
进一步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powerpoint协同制作和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一、主题(题目可以自选,但至少应有五个小标题)。
我们的班级。
a、基本情况。
b、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c、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d、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e、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f、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二、基本要求:
1、鲜明的主题和正确的文字表述。
2、丰富的图文资料及合理的组合。
3、优美的声音、动画效果。
4、多幅演示文稿的顺序合理、切换得当。
三、制作方式。
全班分级制作,共分为8个组。
第一组:选一人,负责整体设计统一模板。
第二组:基本情况。
第三组: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第四组: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第五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第六组: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第七组: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四、制作过程:
五、组合:
六、演示。
七、小结。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一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6、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二
本课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8课《关键字查询》,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七课网上世界真奇妙,对了网络世界有了初浅认识,认识到了网络的神秘,知道了什么是ie浏览器,会打开浏览器浏览信息,知道超级链接,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本课是学生认识网络非常关键的一节课,学生通过查找感兴趣的文字、图片信息,掌握资料查找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完这节课,掌握了关键字查询信息的方法,体验到关键字查询的技巧,体会到搜索引擎网站的好处,为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会输入搜索引擎网站,学会按照“关键字查询”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查询,体会到运用关键字技巧搜索的好处。
本课所教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初步的汉字输入基础,思维非常活跃,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学生刚刚学会输入汉字,因此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的时候比较慢,有时还会忘记在输入关键字之前,先切换到中文输入法再输入,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本课在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本环节设计导入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了解有关动画人物信息,学生很快就有了兴趣。)。
然后老师提示要快速查找动画片的人物介绍,首先登陆专门查找信息的网站。学生看书意识到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
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有:googl百度搜狐。
我们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查询。
(因为百度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所以本节课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教学。)。
(1)先让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让学生自己看书30页,尝试着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喜羊羊的人物介绍。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大部分同学尝试成功后,我找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学生示范的时候是本课的学生重点,这个地方要放慢。)。
示范完之后揭示课题。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关键字查询。
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查找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师示范。
(教师示范的环节着重是关键字查询的技巧,这个地方也要放慢,让学生慢慢理解选准了合适的关键字,可以提高搜索的准确性。)。
再让同学们试试练习。
师总结:这次同学们查询感觉查询的速度怎么样啊?选好关键字很重要。
(2)学习搜索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找到了文字介绍,还找到了精美的图片,谁能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练习查找图片。
展示学生查询到的美丽图片。
师:同学们找的图片真漂亮。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图片的搜索了。
(这个环节因为比较简单,可加快些速度,重点在于展示学生找到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一节快到了,你想去哪儿玩呀?现在就从网上了解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吧。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旅游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师:对,这次同学们都能选择好适当的“关键字”。
师小结:同学们找准了关键字,查询的速度可真快。课本的32页,介绍了一些关键字搜索的技巧,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认真研究一下。
结合着本课的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有着整体的认识,感觉到关键字查询中技巧很重要。
教学反思:
教完本节课,很想说的一句话是:网络真的不好讲。
这节课自己感觉优点:
总体上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练习,会利用搜索引擎网站进行信息的查找。学生之间能互相帮助,知道什么是关键字以及关键字的一些简单技巧,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风景很漂亮。
但回首本节课,总感觉不够流畅。主要原因2点:
1、备学生不够。
学生对于百度还是有点生,输入困难,键盘不熟。当时本课的前一节课,由于时间有限,我用了20分钟让全班60多人练了练输入百度网站的输入。30多台电脑,同桌两人一台轮流使用。自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但上课就发现了学生操作时不熟悉,也是自己备学生备的不够。
2、备教材不够。
这节课中的一些环节过渡语句少,过渡生硬一些。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不是太到位。另外,自己激励的语言较少,缺乏感染力。
以后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2.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3.体验即时交流的魅力。
教学重点: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二、进行新课。
(一)申请账号。
1.双击桌面上的popo快捷键,启动。
2.打开申请账号的对话框;。
3.输入自己的账号名称及个人资料等信息;。
4.根据窗口中的提示继续操作。
(二)添加好友。
1.教师演示、讲解:
2.向周围同学询问他们申请到的popo账号;。
3.打开用于添加好友的对话框;。
4.输入一个联系人的账号并添加为好友;。
5.继续添加好友。
学生实际操作。
(三)收发信息。
1.打开对话窗口;。
2.输入并发送信息;。
3.打开表情框,插入需要的表情符号;。
4.输入其他表情符号或文字信息并发送;。
(四)传送文件。
1.打开“发送文件”对话框;。
2.选定要发送的文件,提交发送申请;。
接收好友发来的文件。
1.接受发送申请,打开“保存”对话框;。
2.选定合适的文件夹,开始接收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1.搜索感兴趣的图片;。
2.查看并复制图片的网址;。
3.设置“网络资源”;。
4.发送信息,观察对话窗中出现的图片。
(六)练一练: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即时通信真便捷。
一、申请账号。
二、添加好友。
三、收发信息。
四、传送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通过这最后一天的说课,将会发现我的说课是最精采的,因为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根据教材,明解教学目的,指出本节内容在本章及本册书的位置,1.1和1.2小节是本章的起始内容,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如何上好这节课,对高中的整个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将如下安排教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信息的处理过程,难点内容是信息的概念。
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是高中信息课的开始,目前的学生(相对于我市),在初中学过信息,尽管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对信息的概念还是比较模湖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重点内容。
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
1、观察引入、承前启后先问问学生,在初中学过信息课,谈谈一些初中信息课的内容及有什么感受。
再指出,在整个高中的信息教学过程要进行一次长达二年的“长跑”比赛。在后继课中,要经常分配课外任务,小到作品或大到课题,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学生好的作品,要奖励,发表在校园网上,还要送去参加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比如说“讯飞杯”)。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说说一些事物的属性,引出信息的概念。
2、设置情境,分配任务(无处不在的信息)。指导学生从理性角度了解信息的概念,教师认真讲解分析。
给出学生第一个问题:按现行座位分组,说出你身边的信息。哪组说出的信息的内容越多越好。
完成之后给第二问题:什么时候没有“信息”?根据第二问题引出信息载体的概念,并说清两者的区别。
3、重点内容的探索、破解、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的处理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重点处理:
第一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得分数较高?
第二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善于“诡辩”?指导: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说说,再指导学生看看“信息的处理过程”(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再来说说,鼓励各组学生多发言。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完成任务,及时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部分,也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在这里,把仅这部分内容基本完成,余下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本章的最后一章《深入了解电脑》来比较详细地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化解学生的神秘感。
仅出一个问题:说说你所见过的有关计算机的一些东西。
5、知识小结,讲解巩固练习再次回到课本,从理性角度,把新学知识组成一环,梳理出节课的知识点,讲解教材第13页练习的第一题,起着现场巩固作用。
6、知识拓展,提出新问题。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1.课表要求。
重点: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难点: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3.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该课时内容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及access简介。
本节课主要以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认识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整体上学生接触的新概念比较多,需要教师介绍的内容也稍显过多。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剖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基本操作,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数据库四个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理解与区别(对于从未真正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几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学生容易联想的生活例子进行解释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如果学生对excel的学习不够深入或是遗忘较多,那么在认识数据表的记录和字段以及对记录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通过对电子表格和数据表进行对比教学以及让学生凭借以往对excel的操作经验自行尝试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数据表。)。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是: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体验过网上数据检索的强大优势。由于学生已经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与excel进行对比自然地过渡到access,此外,凭借以前对excel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以表格形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学习该节内容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过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但学生只知道是数据库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真正的数据库却并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形成的”、“数据库是如何管理数据的”充满好奇,而这些疑问正好可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得以解决。综上所述,学生对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网上检索的体验经历将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如小组讨论互助、对比联想、技能迁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护信息的习惯与意识。
四、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对比演示、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
简述设计创新之处及特色(300)。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2、触类旁通、学会学习;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六
开始: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注意时间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是沿着信息素养的主线分章节介绍。本节掌握是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教材有关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结合。4、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地理、政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1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熟悉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掌握图表的分析及应用难点:
1、掌握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2、尝试图表数据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媒体。
硬件资源:微机室,具备上网条件和电子教室。
软件资源:excel、课件:powerpoint,还需要一个excel文件,包含四个工作表,每个工作表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任务。采用电子教室,将文件传到每台电脑,并打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六、学生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奥运的口号是什么?
六、注意灵活导入新知识点。
2
课件展示北京奥运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
继续展示课件,1.请同学选出北京奥运的会标。2.展示一张北京奥运吉祥物的图片,请同学说出具体名称。3.学生分组完成数据收集。分发2张奥运会金牌数据表格,请学生利用因特网分组合作完成(2人一组)。(实践内容,用时10分钟)。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其二,奥运会影响大,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了解,有吸引力,易引起学生关注。其三,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
继续展示课件,2004年雅典奥运奖牌榜。从中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图形化的应用。通用一个紧扣一个的提问来引出饼图、柱形图、折线图等各个图形的合理使用。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处理什么样的数据应该用什么样的图形来表达。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电脑课件。
使用投影。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所以采用的方法是自学法。
自学后,提问问题如下:采用哪种图表?图表?
问题3:要生成“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增长趋势图”应采用哪种图表?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任务驱动,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要生成“雅典奥运会中美俄金牌占金牌总数的百分比图”应。
问题2:要生成“雅典奥运会中美俄金银铜牌数比例图”应采用哪种。
得金牌的效率是比较高的。任务三,将“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增长趋势图”生成折线图。做好后分析图表,得之中国每次奥运会金牌数在不断增加。
3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任务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时间进行增删。
任务四,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图表,而且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实践内容:课本p76(1)。
这个任务,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学生,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试教教师:曹玮。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画图的第二课《变魔术》。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加以说明。
由于学生刚学过用铅笔工具,如果鼠标操作不熟又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不容易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来,即使会修改和着色,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能够吸引学生。所以我要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图片,,可以让学生直接进行着色和修改练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掌握操作技巧,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画图软件中比较常用的四种工具:刷子、橡皮、颜色填充、放大工具。学生结合生活直观了解这四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四种工具的使用将为以下几节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图画的收藏这部分知识的介绍在画图软件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熟练掌握画图软件中比较常用的四种工具:刷子、橡皮、填充和放大工具的使用,会收藏已画好的作品。
:通过进行绘画练习,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绘画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趣,以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刷子、填充和放大工具的使用方法。
橡皮工具的使用及图画收藏的知识。
本环节我用课件出示相同内容的两幅画,一幅有颜色,一幅没颜色,引出问题,你能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两幅画的对比和一个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在工具栏中,你能快速地找到刷子工具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到刷子工具,并在选择区内选择不同的刷头来完一成第七页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边探究边操作,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在工具栏中,你能快速地找到橡皮工具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到橡皮工具。并在选择区内选择不同的橡皮把刚才的练习擦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动手实践。
首先让学生用铅笔工具画一个长方形,用填充工具进行填充,并指导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给出几幅已完成的没有颜色主题作品,让学生进行颜色填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填充的技巧,给学生一个有主题的作品意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审美情趣。)。
教师给出一个带缺口的图形让学生填充,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是由于缺口小,看不清,引出放大工具的使用。然后学生自行操作,互相交流各种放大镜的区别。请同学们利用放大镜找到缺口,并用其它工具把缺口补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发现问题,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讲解橡皮擦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10页的图画作品,或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注意要加上颜色。,演示保存的方法,注意提醒文件名的输入和保存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作作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橡皮擦图和图画的保存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教师先演示,后让学生实践。)。
让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画图软件中四种常用工具的用法要领。
2.变魔术。
刷子橡皮填充放大镜保存。
本课的内容较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容易掌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取长补短。
这节课我抓住知识点的共性来达到知识的迁移。在共同研究一些有共性的工具之后,学生能够富有创造性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来。学生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少打开想像之门的钥匙。因而,我充分考虑了学生和教材两方面,用问题教学,力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自学,协作创造、作品展示,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着不足.学生已有经验有差异,我在教学中还存在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着重研究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