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精选11篇)
被总结的过去是我们人生故事中重要的一页,值得我们回味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将总结与可行的改进方案相结合。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总结的名言警句,希望能激励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一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并且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瓜果超市”是模仿水果超市让孩子们进行自由、合理购物的一个开放式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商议价格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价格的确定上我不指定水果本身的价值体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
布置水果超市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中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乐意参与布置。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它是一个快乐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突破。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水果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10元。
活动中,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用10元代币券有的能选择4种不同水果,说明他们对10的组成已经运用自如,但是有些孩子却只会单独选一种水果进行相加,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也可以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进行购物,增加生活经验。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二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小碗、水,汤匙、洗洁精、蜂蜜、积塑、吸管、示意图如下:
教师提出要求:看着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会变出什么?
教师一介绍完新工作,黄博舒、施敏捷、何世昌、冯雨菁等四人选择了这个活动。首先一起围着看示意图,并看明白了要加水、加洗洁精,但看到第三步加蜂蜜时,对“蜂蜜”两个字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再看看旁边有一只蜜蜂,施敏捷说:好象是蜂蜜。大家一致同意了。接下来看到最后一步时,对“吹”字也不太认识,一个幼儿说:好象是吃,另一幼儿马上反驳说:不会吧,洗洁精又不能吃的。想了一会也没有一个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教师在旁边做了一个吹气的动作,所有的幼儿立即领悟。于是几位幼儿开始操作。施敏捷边操作边帮助每位幼儿的碗里加水,看看图,又加点洗洁精和蜂蜜,然后大家各自开始试着吹。吹不出就用积塑搅拌几下,当何世昌吹出第一个泡泡时,开心地大叫起来:“哇,太好玩了。”施敏捷和黄博舒一直吹不出,看看别人的,又看看示意图,不知怎么办?这时,教师轻轻地对施说:“为什么吹不出来呢?是不是什么东西放太少了?”她立即醒悟说:“一定是洗洁精放太少了。”她又再放入一些洗洁精,教师提示她搅拌之后她试着一吹,真的吹出泡泡来了,敏捷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兴奋地告诉黄博舒说:“你要多加点洗洁精就能吹起来了。”
这是通过示意图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介入并通过“吹”这一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言语提醒。幼儿对于活动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但对于一些在活动中幼儿能力所没有达到的知识技能教师应课前丰富,比如:对汉字“吹”“蜂蜜”的认读。
在课后研讨时,有教师提出:应在示意图上给幼儿一个量的表示,这样幼儿会根据示意图上的量进行调制,就能吹出泡泡。结合研讨意见,第二次活动时,教师调整了示意图如下:
第二次活动时,有梁紫薇、冯雨菁、叶乐乐、余阳丰四位小朋友选择了这个活动,他们一起看了示意图后,马上跟着示意图的步骤,拿出碗加上水,再跟着图上的提示,多加了洗洁精和蜂蜜。但幼儿并不会去思考和观察水所发生的变化,只是急于用积塑搅拌后就吹起来。由于教师在吹的材料中还增加了“吸管”,这时叶乐乐拿吸管对着碗里的水吹起来,碗面上冒起了很多泡泡,他高兴得叫起来,其他三个孩子一看,也都学他的样子用吸管伸进碗里的水中吹,结果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仅限于这样玩,而没有一个孩子吹出那种漫天飞舞的泡泡来。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只调整了引导性材料,使材料的线索更加明朗起来,即将整个制作的过程都展示在纸上,幼儿不需经过思考和讨论,各人只要按着示意图操作就可完成,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却淡化了。相同的活动,只是引导性材料上的些微变化,产生的互动效果却大不相同,我想,科学活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但这次的活动幼儿缺少的正是这种主动的探索与发现,幼儿仅仅满足于操作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尝试使用第三种示意图,并给幼儿增加了观察记录表,希望能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还撤掉了“吸管”这一材料的使用,考虑在后期的活动中再投放。示意图如下:
第三次活动时,有游若昕、刘馨懿、付水林、甘成武等四位幼儿选择了这一工作。四人一起先看示意图,很快就都看懂了图意。游若昕说:要加水,加洗洁精,加蜂蜜。说完几个人就动手操作起来了。甘成武按着示意图加了一遍后,试着吹一吹,没有吹出泡泡来,他自言自语地说:太少了。师问:你发现什么太少了?他说:蜂蜜和洗洁精都太少了。师问:你刚才加了几勺洗洁精和蜂蜜?他想了想,拿起笔在记录表上记下了3勺洗洁精和2勺蜂蜜。然后他又加了2勺洗洁精和2勺蜂蜜,再搅拌后试吹,真的就吹出一个大泡泡来。他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吹的大泡泡!
付水林跟着也多加了点水,再加少一点蜂蜜和洗洁精,结果也吹出了很大的泡泡。
刘和游一直不成功,看看他们的,仍继续试,不断地加洗洁精和蜂蜜,也忘了记录了。刘说:为什么我一直吹不出来呢?她们俩在不断地加蜂蜜和洗洁精,终于吹出一点泡泡,她们大叫起来:我们终于成功了!
但付水林和甘成武玩了一会后,看到别人在加水,他也跟着加水,结果反而吹不出泡泡来了。于是教师结束活动。
在以上案例中,就这一科学活动通过三次改变引导性材料所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是不相同的。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教师的指导思路:教师在第一次投放材料时,已能引导幼儿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却认为没有给幼儿一个量化的标准,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对引导性材料进行了修改,在第三次活动时还增加了记录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操作活动,更让幼儿无所适从,显得画蛇添足,所以才造成了第三次活动幼儿越来越吹不出泡泡的结果。如果这种记录表在幼儿对调制泡泡水已掌握得很好的情况下再投放,也就是有层次性地投放这张记录表的话,则会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探究活动。
的确,将教育目标隐性地蕴涵在材料之中,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大特点。而提供示意图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以这种易于被幼儿理解的方式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呈现给他们,就促进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幼儿也能很好地探索和操作,并且能从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而调整操作,最后获得成功。为此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更要考虑到目的'性、层次性、引导性。在第一次投放的示意图中,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是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教育目标的。至于加多少洗洁精或多少蜂蜜能吹出泡泡,我想对于量的精确度并不是这一活动的重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已使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了共同学习和发现的乐趣。
单就一张示意图的变化,却引发幼儿三次不同的互动结果,可见,引导性材料的投放也是促进幼儿之间有效互动的因素之一。投放的材料要能有利于幼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讨论、互助,要给予幼儿操作的范围和创造边界,要能指明幼儿如何完成操作任务。如第一次投放的示意图,对于幼儿来说,是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的,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成份更多,互动机会也更多。而在后面的两次投放的示意图,画得太详细了,反而让幼儿失去了探索和互动的空间。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门,让孩子知道如何开启这扇门,只要孩子对现象感兴趣,不一定要对现象背后的道理感兴趣。对于成人来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对幼儿来说只要“知其然”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百分百正确,但我觉得有道理。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三
因活动需要,幼儿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蛋壳,而刘小旋带来的却是几只完整的鸡蛋。围绕这几只鸡蛋,幼儿有了争论:“别碰,一碰就碎了,流出蛋黄了。”“这是熟的吧,我看它是熟的。”“生的,不信你闻闻,有股味。”“什么呀,就是熟的……”孩子们的争论越发激烈,有更多的孩子被吸引加入了进来。小小的鸡蛋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他们渴望获得问题的答案。《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发幼儿观察、思考与探索。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增加、扩展实验操作的内容,并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根据其需要,给予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幼儿对生熟鸡蛋所产生的兴趣、需要和幼儿的能力,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活动中,我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了“实验记录表”。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能更细致、更有目的地观察与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创造教育和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2.能按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活动乐趣,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熟鸡蛋、装水的容器、手电筒、碗、铅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联系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出示生熟鸡蛋,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实录: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有的孩子说:“鸡蛋皮颜色深的是熟的,颜色浅的是生的。”有的孩子说:“上面有麻子点点的是熟的,另一个没有的是生的。”还有的孩子说:“我看它就是熟的,没有为什么。”有更多的孩子直摇头,表示自己无法预测它们的生熟。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并用多种方法记录
1.引导幼儿确定实验的方法和目的。
师:如果给你这样两个鸡蛋,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知道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
提示幼儿可以用到桌子上的材料。
2.提出实验要求,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师:桌子上的两个鸡蛋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试一试,看看生熟鸡蛋会有哪些不同。要注意不能打破鸡蛋。
师:(引导幼儿观察表格)这张表可以帮助你记录实验的结果。第一栏用来记录你的做法,后面的.两栏分别记录两个鸡蛋的不同表现。(记录表附后)
3.引导幼儿为鸡蛋做好不同的标记。
师:两只鸡蛋一模一样,在实验和记录的时候你怎样来区分它们?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探索,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使用转鸡蛋的方法来辨别。
5.请各组幼儿对照记录介绍自己的做法及发现。
师:(展示幼儿的记录)你是这样做的,发现了什么?两只鸡蛋有什么不同?
师:你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实录: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有的孩子想要用手试一试鸡蛋的轻重来辨别生熟;有的孩子想要摇一摇鸡蛋,他认为生鸡蛋会发出声音;有的孩子想要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有的孩子想摸一摸,试试它们的冷热;还有的孩子看到了桌子上放的水盆,想要把它们放到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为了在实验中区分两只鸡蛋,分别给它们画上了小花和小草、对号和叉号、红点和蓝点等不同的记号,并在记录表相应的一栏中也画上了同样的符号,以便于进行实验记录。准备工作做好后,孩子们便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鸡蛋放在水里后,一个能够站起来,一个则躺在水里,于是有的组用横竖鸡蛋来表示它们的不同姿势,有的组用上翘和下压的跷跷板来表示他们的轻重有不同;用手电筒照鸡蛋,孩子发现一个鸡蛋发黑,一个发亮,于是有的组用灯泡来表示发亮的鸡蛋,有的组用中间空白的方式来表示发亮的鸡蛋,还有的组在鸡蛋周围画上光芒来表示发亮。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幼儿发现两个鸡蛋的转速不一样,他们用小兔子、密密的箭头和螺旋线来表示转得快的鸡蛋,用小乌龟、疏松的箭头和螺旋线来表示转得慢的鸡蛋。在探索过程中,还有的孩子把鸡蛋放在耳边摇晃,发现一个有声音,一个没有声音,于是就用张着的嘴巴和闭着的嘴巴、发声的小喇叭和打叉的小喇叭、声音符号和空白来记录鸡蛋的不同。
因为孩子亲身经历了实验记录的过程,所以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孩子一边对照记录表一边有条理地介绍:我们把鸡蛋放在水里,发现一个鸡蛋竖起来,另一个鸡蛋躺下去;我们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发现一个鸡蛋转得快,一个转得慢;我们用手电筒照鸡蛋,发现一个鸡蛋发亮,一个鸡蛋发黑;我们把鸡蛋放在耳朵边听一听,听见一个鸡蛋有声音,一个没有声音。在记录表的提示下,孩子的表述十分清晰。
引导幼儿打开鸡蛋进行验证
师:打开看看,打的时候要接着碗,不要弄到外面来。把你的熟鸡蛋在表上用符号标出来。
实录:一说到猜猜鸡蛋的生熟,孩子们来了兴致,有的说有声音的是生的;有的说发亮的是熟的,亮光是鸡蛋白白的蛋清;有的说躺在水里的是熟的,因为煮熟了就重了……在这时我要求孩子打开鸡蛋,真-相大白,再对照记录表,孩子对生熟鸡蛋有了明确的认识:原来,转得快、会竖起来、发黑、没有声音的是熟鸡蛋。孩子通过实验、观察、记录、表述,自己探索出了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延伸活动
将打开的鸡蛋放入活动区中,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动一动,辨别一下生的食物变成熟的食物后在颜色、味道、形状上的变化。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四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我为此做足了准备。活动程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哪个环节。因为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材料准备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别是在自主游戏环节,为了避免出现争抢游戏材料的情况,我在每个游戏区角投放了足够种类、数量的玩具和材料。为了避免幼儿拥挤,我把活动室中所有空间都利用起来了,小书屋、计算区、建构区、体育区、手工纺等区角让整个活动室都生动起来。充分的准备给了我顺利开展半日活动的信心。晨区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和材料,兴趣都十分浓厚,劲头十足,我乐在心里。于是,我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可接下来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众多的区角,让孩子分散开来了,每个区角里最多只有三五个孩子。看到那么多玩具和材料,孩子们便拿起玩具自顾自玩了起来,根本顾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别说区角之间的互动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调换着玩具、材料,拿起一个玩具摆弄两下,再换其他的来玩,始终静不下心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急忙来到建构区,提醒幼儿,原本以为孩子们会把注意力转回到游戏角色中来,谁知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的,谁也不让着谁,继续抢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儿把区角里的玩具都摆弄了一遍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区角的新材料上,而语言区、小书屋等几个新材料较少的区角渐渐遭到了冷落,几个新材料较多的区角聚集了很多幼儿,于是,材料出现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争抢场面还是出现了。
活动虽然结束了,却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活动前做足了准备,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否一定能让幼儿有规则地开展游戏呢?从上述案例来看,答案是不一定。于是活动后我想了一个好办法,要想幼儿不“扎堆”地游戏,我给每位幼儿都做了一个“进区卡”,又在每个区域粘上了挂钩,幼儿要想进入区域游戏必须拿上“进区卡”才能进入自己想玩的区域,一但本区域的挂钩挂满了进区卡,你只能去别的区域活动了,这样幼儿不仅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也不影响别的幼儿了。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我们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猪,峥峥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小猪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就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他选了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小猪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并贴了两只大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两只小眼睛,接着开始做小猪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猪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峥峥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小猪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猪的腿,困难解决了,他又开始做了„„不一会,峥峥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猪。”我及时表扬:“你真棒!”
反思:
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观察记录:
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为增加孩子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新玩具。这次区域活动我没有给孩子们分配区域,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展活动。基本上每次区域活动都是给孩子们分配好区域内容,时间久了会让活动很死板,显得局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动模式,我难免会对活动有很大的担忧和顾忌。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跃,这样把它们放散开去,会不会乱成一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指定性,会不会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当然,在活动前对孩子们的活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开始了,孩子纷纷选择区域、材料、同伴游戏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来问我:“老师,***玩具可以玩吗?”“可以,区域里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护好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刘熙、贝贝、思雅几个人在位子上认真的玩编织“苹果、西瓜、篮子„„”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还不怎么会编织,于是我稍稍进行指导。之后我再去观察发现他们根据范例及我的指导已经编织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编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邓楠天、黄莹、高颖几个在玩办家家。看着她们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佩服的是,由于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创设材料。她们把外套竖直抱在怀里当做小宝宝,自己折碗筷等。好笑的是,她们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学着大人的行为举止,学的有模有样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见她们平时关注大人的行为举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有的孩子这个玩了会整理好又换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请其他的孩子进入自己的区域游戏,有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游戏。
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趣,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在我的关注指导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开心,但愿时间在那一刻多停留会。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有助于孩子游戏的兴趣,在活动上有深层次的突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将会尝试新的活动形式,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
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五
在幼儿园,每个大班他们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切实在开展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区角的作用,并合理布置有自己班特色的区域活动区,如:表演特色区、建构特色区、体育特色区。在不同的区域发展孩子不同的技能,这与集体活动的单一技能目标相比丰富许多。幼儿正是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使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互衔接,优势互补。
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中教师不仅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份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而且考虑了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如益智区的飞行棋、跳棋、扑克牌等。表演区的各种头饰、自制的相关道具。让幼儿通过丰富的材料媒介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又如手工区:为幼儿又投放了一次性桌布、彩纸、浆糊、剪刀等,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春姑娘的衣服,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与此同时,活动材料不仅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获得新经验。而且在设置区域时,能注重引导幼儿参与,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月份目标,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活动前,老师出示了一个纸做的小机器人,小朋友感到特别的感兴趣,老师就与幼儿共同探讨与以往画的机器人有什么不一样?这个机器人是怎么做的?这样,根据幼儿的求知欲望“生成”的认识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活动前,老师与幼儿共同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得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以便使幼儿能在原有得基础上得到更大得发展。同时老师详细介绍了新投入的福娃棋盘,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让幼儿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的意愿和能力,操作摆弄各种材料,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学习。区域活动中,既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如:幼儿在记录自己的脉搏时因为旁边区域声音太吵而未完成活动,把此区域与比较吵闹的区域都设置在了一起,动静分区有点不够合理,以后应当进行一些改进。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如:在记录钟点时,教师能不厌其烦地为幼儿介绍两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并提出“为什么有两种记录方法?”的问题,从而留下了更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轨迹性材料。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活动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老师是区域活动的控制者、观察者、指导者、完善者,在体现孩子的自主性的同时,也发挥了我们老师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两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九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十月份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九—十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十一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九—十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十一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两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六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下面是有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
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看书、有的下五子棋、有的开心的搭积木、玩插塑……他们常常将搭好的积木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飞机、宝塔……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
但是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我们可能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
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
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七
今天上午,园长和孟主任组织了我们部分老师观摩学习了大班级部组织的晨间区域活动。总体上的感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学习不一定是游戏,游戏却一定是在学习。”在游戏的世界里学习,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是从大四班开始观摩学习的,虽然已过去两天了,但是现在脑海中还是能浮现出一走进大四班的那种感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游戏世界,自己站在了宽广的马路上。老师们为孩子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各种纸盒,易拉罐,折纸等,孩子们用老师们提供的这些材料井井有条的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想象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创作一切显得是那么自然而且有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墙角处的表演区域显得不够生机。
其次,我们又陆续来到了大三班,大三班能够合理利用空间的布局,小朋友睡觉的寝室,也被老师利用起来创建了表演区,场地很大,布局装饰也很有艺术的气息,简单而又大气。教师当中的空间,老师将桌子做很好的隔断,各种棋类游戏孩子么玩的也很投入。建构区当中,孩子们团结合作共同搭建。
接着是大二班,大二班当天区域,辛老师说因为孩子来的少的缘故,所以,他们班相当的安静,孩子们在区域过程中玩的都很投入,在一个创意拼摆区,孩子们用一些长长短短的小木棍自己进行拼摆,有的小朋友拼摆的'小栅栏,有的拼摆着自己的名字,孩子们看上去注意力都特别的集中。其次,孩子们用白乳胶当画笔来作画,老师把白乳胶里放上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颜料将其与白乳胶融合作画,很有新意。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大一班,大一班刚进门设立的表演区,很多的小朋友在那里共同玩着,借助背景音乐的烘托,有的表演唱歌,有的在那里敲打着有易拉罐制作的乐器,有模有样的,很吸引人。但是,教室里最后面的建构区想对来说就有些狭小,很多的孩子挤在里面玩着,没有想象的和动手操作的空间。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八
由于本学期的课题研究重点是提高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因此区域活动语言区自然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说完整话能力是区域活动语言区的重点活动目标。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区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学期对语言区进行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
一、书籍的投放。
以往语言区的图书以投放数量多为主,没有观察幼儿对图书的翻阅次数和喜爱程度。为此,我决定对语言区图书重新进行编号并制作阅读记录表。进入语言区阅读的幼儿在拿书的时候先将自己拿出来的书的编号写在阅读记录表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可以统计出孩子翻阅每本图书的次数,并且将幼儿不感兴趣的绘本及时更换掉。同时,我可以初步判断一下书架中适合投放的图书数量,以便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以提高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二、语言区玩具的投放。
以往语言区的玩具主要以自制玩具为主。形式也以故事创编、故事讲述、故事排序为主。加上自制玩具往往精美度可能较低,幼儿对语言区玩具的兴趣不是十分强烈。现在,我们语言区的玩具不仅有自制的,还添加了好多引进的做工精良的新玩具。比如“词语大开花”,不仅锻炼了幼儿对字宝宝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组词能力。“量词汽车”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很多量词,同时还让幼儿能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与合适的量词搭配并造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前语言区的环境布置比较简单,由于地方小,没有放入桌子和椅子。现在,语言区的空间被扩大了,还多加了一组柜子和一组桌椅。同时,墙面上还多了好多可供讲述的主题内容。同时投放了摸摸箱,让幼儿在趣味中不断感受语言区的阅读乐趣。
现在,幼儿进入语言区后不再乱翻书乱放书了,看书的欲望也逐渐增强了,今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完整话的能力依然任重道远,希望可以在不断摸索中有所突破。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九
随着在不断的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懂得怎样和孩子交流、怎样去看待孩子发生的事情,可是想想在以前的时候每次的区域活动观摩都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操作,如:老师提供的范画漂不漂亮的、孩子模仿画的像不像啊等等直到现在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交流也是我们老师的一大进步。在星期五上午的时候我们在园长、主任的带领下学习了大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每次的学习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走到每一个班都会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启发以及学习到对孩子子发展有用的知识。
在这次的学习中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班级的情况,首先非常庆幸的是在指南的指导下、在园长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这些老师少走许多的弯路,抛掉以前对孩子限制的理念,让孩子完全的成为游戏的主人。在这次的区域中我班在围绕主题下,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材料更加的丰富起来。雪糕棒因投放的时间久了孩子反复的玩耍后以厌倦,而当重新将两种材料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又重新的玩出了自己的花样。在美工区中不仅仅是投放上一些材料就让孩子自己进行操作就行,而是要将材料不断的更新、添加来吸引孩子,不然孩子还是会失去兴趣的,我们将白乳胶中投放上各种五颜六色的水粉,让孩子当成笔进行自由的绘画,并且将大米染成各种颜色、让孩子收集了一些自己认识的豆子,利用这些进行粘贴画。在搭建区的时候因为材料不够的原因导致孩子的兴趣渐渐的失去,不喜欢。
当我走进大四班的时候,每一个区域中的孩子都在那认真的操作着,用自己手中的笔、剪刀、创设着自己的作品。而当我走进中间的被中间满满的公路情景所吸引,材料丰富、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孩子操作的特别的认真并且与同伴相互交流着自己所制作的楼房。(我觉得应该在前期的`欣赏中可以结合孩子对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来引导孩子,不仅仅只是搭建马路上的房子,还可以制作一些标志性的物体,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表演区中有些混乱,可以放几首与主题相结合的歌曲让孩子进行表演。
当我走进大三班的时候首先看见的是满屋子被利用其来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被大三班的老师利用起来。其次看见每一个孩子都在那热情高涨的玩耍着,顺着孩子的视线看去每一个区域中都投放了孩子喜欢玩耍的材料,懂得只有丰富的材料孩子们才能玩耍起来、自由、自主的创设起来。渐渐的被前面的建构区所吸引孩子用那收集来的废旧材料所搭建的高楼,并且渗透者数学数一数自己搭建的高楼有几层。(相比之下自己班内搭建区的材料真的是太少了,并且收集的材料也不坚固,所以导致班内的孩子不喜欢、没有兴趣。)表演区的孩子们也是热情的进行表演。
当走进大一班时被前面的表演区一下子就吸引过去,超级自信的孩子们在那音乐的带领下热情的唱歌、表演,旁边的小男生一边欣赏着一边敲打着鼓。之后看见美工区的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小石子、沙子进行有趣的组合、拼摆。(如果材料再丰富些孩子可能会更加的喜欢、更加的有创意,如:可以投放蛋糕托盘、大小不一样而对纸张等等让孩子自己选择)
以上这些就是在这次的区域活动观摩中学习到的知识,相信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学习会给自己不少而对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十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简短篇十一
我的叙事: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我为此做足了准备。活动程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哪个环节。因为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材料准备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别是在自主游戏环节,为了避免出现争抢游戏材料的情况,我在每个游戏区角投放了足够种类、数量的玩具和材料。为了避免幼儿拥挤,我把活动室中所有空间都利用起来了,小书屋、计算区、建构区、体育区、手工纺等区角让整个活动室都生动起来。充分的准备给了我顺利开展半日活动的`信心。晨区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和材料,兴趣都十分浓厚,劲头十足,我乐在心里。于是,我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可接下来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众多的区角,让孩子分散开来了,每个区角里最多只有三五个孩子。看到那么多玩具和材料,孩子们便拿起玩具自顾自玩了起来,根本顾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别说区角之间的互动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调换着玩具、材料,拿起一个玩具摆弄两下,再换其他的来玩,始终静不下心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急忙来到建构区,提醒幼儿,原本以为孩子们会把注意力转回到游戏角色中来,谁知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的,谁也不让着谁,继续抢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儿把区角里的玩具都摆弄了一遍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区角的新材料上,而语言区、小书屋等几个新材料较少的区角渐渐遭到了冷落,几个新材料较多的区角聚集了很多幼儿,于是,材料出现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争抢场面还是出现了。
活动虽然结束了,却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活动前做足了准备,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否一定能让幼儿有规则地开展游戏呢?从上述案例来看,答案是不一定。于是活动后我想了一个好办法,要想幼儿不“扎堆”地游戏,我给每位幼儿都做了一个“进区卡”,又在每个区域粘上了挂钩,幼儿要想进入区域游戏必须拿上“进区卡”才能进入自己想玩的区域,一但本区域的挂钩挂满了进区卡,你只能去别的区域活动了,这样幼儿不仅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也不影响别的幼儿了。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大班区域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