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体验中的思考和感悟,是对所学所得的总结和归纳。我想我应该写一篇关于我的心得体会了吧。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细节和具体事例的举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了不同领域的经验,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一
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红军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学习。大家对长征精神的感悟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的。
心得体会。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早在八十年前,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冒着蒋介石密集的炮火,针锋相对的跟他们国民党斗。为的是让饱受艰辛的中国重新奋起。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产党员们饱受辛苦:飞夺卢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皑皑雪山……损失人力近三万,但是,最后共产党还是胜利了。中国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统一了!
长征非常的艰苦,红军屡次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飞夺卢定桥时,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红军损失惨重。在翻越夹金山时,高山上的氧气稀薄,给几万红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上山前,每人都带好了几个辣椒,用来驱寒,已防冻僵。在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彭德怀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以解危机。
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谢谢!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会铭记你们的功劳,每一年,每一刻!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红军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长征,它是一次当年令全世界震惊的行动,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饭吃也是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二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思想理论,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唤醒了民族觉醒;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意味着民族精神发展能否得以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得以存续。这一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惨烈的就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_开始长征。
然而,也正是长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基因得以彻底唤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实现重塑,让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时还锻造了能够践行与承载这一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与组织队伍。由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焕发生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三
红军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他们饱经风霜,就算环境再怎么恶劣,也不向困难低头,坚持到最后,是为了换来如今的安定繁荣。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经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人。接下来就是一次令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搭起便桥。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期休克,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苏醒过来了,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后,重回革命队伍。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坚强、无私、不屈不挠……任老当时只有18岁,却有着大人一样的坚强意志。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换来百姓的安定繁荣,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强国。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四
红军精神是我党我军的宝贵思想财富,红军精神中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人民利益第一等元素,是当前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补钙剂,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学习红军精神。
希望大家喜欢!
青年人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青年委员会为增加青年人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在游学团顾问、中联办协调部副巡视员张丽和团长霍震宇的带领下展开一连四天的井冈山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先烈与先辈们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政权坚定信念,学习红军在这片革命摇篮下的艰苦历程与奋斗精神。
张丽表示,期望团员经过数天学习后,了解到中国的优秀传统,以至前人为国家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霍震宇期望,青年人从认识国家的发展而在爱国情怀和做人处事方面都有所启发。
星星之火可燎原,1920xx年10月下旬,一支带着红旗的队伍抵达井冈山,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合作,开辟出这片红色根据地,成为新中国的革命摇篮。20xx年7月下旬,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的领导率领近40名港区省级政协的子女,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展开一连四天的红色游学之旅。
团员抵达井冈山后,先后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参观,并听取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方志远讲解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和井冈山的精神。游学团的团员跟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游览了杜鹃山、笔架山和龙潭等景区;观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井冈山》;到北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参观毛泽东主席茨坪旧居、茅平八角楼和小井红军医院等,对先辈们在井冈山革命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们还首次尝到井冈山农家红军菜,并与著名井冈红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原唱者江满凤一同合唱红歌,切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主席当年带领红军建立政权,坚定不移克服逆境的精神。
霍震宇在是次井冈山游学之旅结束后,勉励团员说,井冈山是中国首个革命根据地,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从未停止,且不断发展、进步,因此现时“八十后、九十后,甚至零零后的年轻人”在未来的每天都要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将来尽一分力。
副团长徐莉说,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亦是香港的希望。她引用毛泽东主席之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世界就要靠年轻新生代的力量。
游学团一行得到江西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热情款待。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师,75年前,红军三大主力齐聚会宁,开启了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月11日下午,来自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庆第七批机关干部,在甘肃会宁县会师纪念馆前接过了“重走革命路”的接力棒,并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每一个前往会宁“寻根”的人,都能从红军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坟茔、会师纪念馆馆藏的每一件物什中,体味到那段难忘、艰辛而光荣的历史。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穿越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来,再前进!再前进!在经过长征的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之后,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到达会宁胜利会师,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师永胜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过7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后,红军的力量得以空前团结和壮大,会宁会师也由此成为红军走向抗日前线的起点;通过会师,真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当时,党中央为什么选择会宁作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地点呢?会宁会师纪念馆副馆长李俊丰介绍: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一线兵力薄弱,有利于红军大部队集结休整。而且当地红军的群众基础非常好。
李俊丰说,将三个方面军的会师地选在会宁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在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合后的北上途中,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建议,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吟道:“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呐!”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会师大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
一名党员干部在参观结束后感叹:这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之行,让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自己前行。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更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听取贾总的报告——学习红军精神。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了会议室,看到了贾总面色严峻、双目有神的环顾着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态,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识到今天学习的重要性!贾总从长征源远讲起,重点讲解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讲解历史,结合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断的勉励大家学习鹰重生的顽强意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比以前更为深入的了解了长征,也更加理解了贾总在这个时期提出红军精神的深刻含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为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红军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自从加入到华耐集团的行列,我的成长和进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个生命,已经同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紧密相连,永远不能分离。我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衷心祝愿华耐集团在以贾总为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忠实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的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华耐集团万岁!
长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举世闻名的。20xx年又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要像长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果我们经常以长征精神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们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八十一周年纪念日。想那八十一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六
红军长征精神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笔者对于红军长征精神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感动,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到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认识与感悟。
首先,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残酷的敌人追击。然而,红军始终不改初心,坚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理想,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红军士兵强大的精神支撑,使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关键。长征途中,红军日夜奔波,长时间遭受饥饿和疲劳的折磨。然而,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投降,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种顽强的毅力使红军士兵能够坚持走完艰难的长征路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才使红军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胜利完成长征任务。
再次,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被敌人包围、被分割的严重困境。然而,红军坚持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红军士兵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助精神,形成了战无不胜的团结力量。正是这种团结,使红军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此外,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正确的策略和勇于创新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强大压力,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和勇于创新的决心。红军在长征中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战略,如以速决战术、分兵破敌、消灭封锁部队等,成功避开了敌人的追击,最终达到了目的地。这种正确的策略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确的策略和勇于创新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实现新的胜利而努力。
最后,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才能不断前进。长征途中,红军士兵们始终保持着革命精神,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定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斗。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不断前进,乐观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这种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只有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通过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团结的力量、正确策略和勇于创新、以及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时刻铭记红军长征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七
滚雪山,过草地,渡金沙,战铁索,这么多故事,哪个故事不流传在大街小巷?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小学生的学习上,同样也需要长征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软怕硬。想一想长征的那些老前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自从知道长征精神xx周年后,我开始发奋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那次我正在做数学题,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奥数题,难就不说了,还剧复杂,算了几次结果都不一样,当时我就是很丧气,一下子吃瘪了,心想:这道题简直不是人做的,还是跳过吧!就这样,我放弃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当时已经被困难冲昏了头脑,什么长征不长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红军在遇到困难时根本没有“跳过”的机会,只能亮剑,向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还是胜利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回想当时的放弃,真不知道有多么的惭愧,红军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自豪的。当义勇军进行曲结束时,我会昂头挺胸,自豪地看着国旗,因为长征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八
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今年恰逢长征胜利xx周年,党校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至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英勇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辗转10余省,长驱25000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没有学习长征精神前,我脑海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红军战士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党样学习,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有了答案,心儿自然变得愈加敞亮,学习的劲头也高了不少。
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军的任务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作为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切实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书写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九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x年过去了。x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
回首起_年那漫长的征途,红军队伍的脚印踏遍了十一个省份,进行了三百多次的战斗。勇敢地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长征队伍宛如一把锐不可当的箭,永远向前进。两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芜人烟的地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乐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尽管路途有多么的遥远,征途有多少的艰辛。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功劳,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捐躯赵国难,视死愿如归。”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们长征英雄的梦想实现了。不仅新中国成立了,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刻在心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个军队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成就事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只要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成功。让长征精神流芳百世,并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红军长征是我国历史上一项伟大且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小编这里就为大家精选了最新红军长征精神的。
范文,欢迎阅读。
《十送红军》回荡耳边,遵义会议会址闪烁光辉,重走长征路方兴未艾……80年过去了,但长征的记忆和精神历久弥新。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长征精神犹须发扬光大。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给世人留下了恢弘厚重的精神财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更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伟大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0年前,两万五千里征途漫漫,红军将士用“量天尺”绘就的红飘带薪火相传,光彩依旧,始终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精神航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治党、治国、治军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就是要时刻不忘初心,在开放、交融的世界永葆红色基因。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缅怀长征历史,践行长征精神,凝聚起民族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不畏艰辛、砥砺前行,是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的最好纪念。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自立自强,所凭借的无不是不屈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灿烂篇章。放眼世界,面对严峻的挑战、复杂的局面,我们更当高擎长征精神火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80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地球上的红飘带舞出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华民族拼搏与奋斗的征程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开长征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仅红一方面军就翻越山脉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省份25000华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正是这样的磨砺,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
长征不仅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
旗帜指引方向,精神穿越时空。纵然时代在发展,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历史长河反复淘洗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长征留下的精神火种已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人们赢得民族独立、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引领中国步入崭新的时代。
今天,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命题,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续写新的篇章。翻越五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党领导红军突破了一道道天险和几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这种不畏艰难险阻、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与豪气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十三五”规划纲要蓝图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声震,我们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为实现复兴伟业排除万难、不懈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80年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砥砺意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思想理论,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唤醒了民族觉醒;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意味着民族精神发展能否得以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得以存续。这一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惨烈的就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然而,也正是长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基因得以彻底唤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实现重塑,让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时还锻造了能够践行与承载这一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与组织队伍。由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焕发生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十送红军》回荡耳边,遵义会议会址闪烁光辉,重走长征路方兴未艾……80年过去了,但长征的记忆和精神历久弥新。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长征精神犹须发扬光大。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给世人留下了恢弘厚重的精神财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更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伟大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0年前,两万五千里征途漫漫,红军将士用“量天尺”绘就的红飘带薪火相传,光彩依旧,始终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精神航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治党、治国、治军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就是要时刻不忘初心,在开放、交融的世界永葆红色基因。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缅怀长征历史,践行长征精神,凝聚起民族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不畏艰辛、砥砺前行,是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的最好纪念。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自立自强,所凭借的无不是不屈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灿烂篇章。放眼世界,面对严峻的挑战、复杂的局面,我们更当高擎长征精神火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4月,我有幸成为荔湾区民政局参赛中一分子,参加了广州市荔湾区总工会、区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举办了以“重走长征路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团队的健走活动,并与来自市内各个街道、企业、机关等6个军团500多位参赛人员参与的启动仪式。
“重走长征路做优秀共产党员”团队健走活动,采用“互联网+健康”的模式,既能让我们参赛人员重温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英雄们的光辉事迹,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又能帮助我们养成“日行万步”的好习惯,走出健康好身体。
在启动仪式当天,我和参赛人员一起围绕“海珠区生物岛”快速行走近3个多小时,行程2万多步。由于平时工作长期处于伏案状态,又缺乏锻炼,导致连续快速走时,感到气喘乏力,中途又因疲劳放慢脚步,出现掉队现象,有停下休息的想法,领队发现后,立即给懈怠的我加油打气,给我信心,不断鼓励我继续前行,经过同志们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最终完成了任务。
回想起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前辈不畏艰难,勇于牺牲,而我仅仅是快走几小时,便出现乏力气喘,身体疲惫等状况,相比红军的艰难困苦,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中国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重走长征路,重游红色圣地,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早已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虽然我没有机会重走长征路线实地去参观学习,实地感受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但我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每天早中晚坚持步行既定数量,保持保量完成任务,当步行到一个遗址点时,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
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当看到四渡赤水地址时,仿佛遇见了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
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看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地名遗址时,似乎自己站在岸边,仰望群山,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通过3个多月的坚持活动,我根据红军长征的线路地址,一路走来那是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让我在思想上更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知识的了解,可以说是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斗争环境,我想我更应该结合当前“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做好本质工作,认真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和红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学好党章党规,从“服务”二字入手,更加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军休服务工作,让我们团结协作、在新的长征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出自 WWW.KAOYanmIjI.COM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
几十年过去了,欧阳香元没有忘记当年的“贺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挂像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贺主席,高兴地说:“你们看,我们的贺主席又回岩山来了,又到我们家里来了。”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更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听取贾总的报告——学习红军精神。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了会议室,看到了贾总面色严峻、双目有神的环顾着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态,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识到今天学习的重要性!贾总从长征源远讲起,重点讲解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讲解历史,结合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断的勉励大家学习鹰重生的顽强意志。
通过这次学习我比以前更为深入的了解了长征,也更加理解了贾总在这个时期提出红军精神的深刻含义。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为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更加美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红军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自从加入到华耐集团的行列,我的成长和进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个生命,已经同我们“这支伟大的军队”紧密相连,永远不能分离。我深深地热爱着我们“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衷心祝愿华耐集团在以贾总为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忠实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的胜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华耐集团万岁!
长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举世闻名的。20xx年又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要像长征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果我们经常以长征精神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们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们要传承好长征精神,走在前作表率,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_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两万五千里,这个数字浓缩了一段血与火的征程,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一座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能力有与当前发展任务“不适应”的一面,存在着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的“本领恐慌”,我们有精神懈怠的危险,这就得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要坚持学用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我们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经常修身,才能巩固初心,不严格修身,初心就可能蜕变,甚至完全忘记。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前提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关键是为人民大众创造幸福生活。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更加坚持_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加努力为实现中“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邹衍,江西省兴国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第50军政委、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可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那片热土——瑞金……”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百岁老红军邹衍。谈起长征那段峥嵘岁月,邹老激动地说:“最难忘的,还是那片照亮我人生信仰的土地。因为瑞金既是长征的起点,更是我革命生涯的开始!”
1、邹衍没想到,瑞金这片土地,会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一次接触红军,邹衍的心情特别复杂,他既想看,可又害怕。害怕是因为当时朱毛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宣传成了杀人放火的土匪、绿林。想看是因为从大人们的谈论中得知,朱毛红军其实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个个都是不怕死、能打仗的英雄好汉。
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邹衍第一次在家乡见到了红军队伍。“他们在镇子里贴标语、开大会、打土豪,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兴奋之余,这支队伍给邹衍留下了很深刻的第一印象。
尽管当时的邹衍还有些懵懂,可看着平时恶贯满盈的贪官污吏被枪毙,恶霸地主被公开处决……一件件顺应民心的实事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对红军愈加向往。
1929年春天,听说县城来了红军,邹衍第一时间就去报名参军。可在县城住了5天,他也没当上红军。原因很简单:年龄小,个子矮,人家不收。没当上红军,邹衍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反而更加高涨,他积极主动地参加儿童团、少先队,配合游击队的军事活动。
1930年9月,县苏维埃政府通知各乡选派一名少先队干部到红军中央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受训,崇贤乡决定派他去。这标志着邹衍正式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红军队伍。
2、在瑞金经历过很多事,可有件事,却让邹衍念叨了半个多世纪。
当时,一个司务长在买菜过程中贪污了15个铜板,被战士检举,调查核实后,最终被士兵委员会罢免职务。
“这支部队里,士兵竟然可以罢免干部!”这让刚参加红军的邹衍颇受震撼,“这件事让我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让我看到了新旧军队的区别,更加坚信这是一个信得过的战斗集体。”
然而,真正让邹衍明白革命的意义,还是从毛主席讲一个“分”字的故事开始。
据邹老回忆,那次,战友们野外训练休息的时候,毛主席给大家讲了一个“分”字的故事。分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毛主席联系实际讲解了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以及革命的目的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当时,听过毛主席的讲述后,我逐渐认识到土地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地主豪绅不种地,不劳动,可他们吃得好,穿得好。农民租种地主豪绅的土地,打的粮食都被他们收租收去了,这就是剥削……”
“从一名吃不饱饭的农民,到为了吃饱饭参加红军,再到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遥望瑞金的方向,邹衍激动地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了决心,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会铁心跟党走。
3、离开瑞金那一天的场景,同样让邹衍一辈子无法忘记。
“当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转移开始长征。临别前,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送别红军,一些大妈大伯一边跟着队伍走,一边往战士们手中塞衣服和食物。不少乡亲脸上都挂着愁容,默默地为亲人子弟兵祝福。即便是队伍走远,大家仍然久久不忍离去。”
说到动情之处,邹老摘下老花镜,揉揉湿润的眼睛。他说,如果问长征途中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缺粮食。那时的粮食就是生命,长征路上没有粮食吃,是每一个红军战士面临的生与死的考验。
可就在长征路上,邹衍却将自己的干粮袋给弄丢了。别看里面只有一斤粮食,可在当时要没有这一斤粮食就得挨饿甚至活活饿死。让邹衍没想到的是,看到他粮食丢了,司务长和通信员等战友将自己省下的粮食分给了他。
回想到战友们冒着被饿死的风险,把炒面分给自己的那一幕幕情景,已经101岁的邹衍仍然特别激动:长征途中,战友之间的感情可谓是至死不渝。
邹老告诉记者,长征途中,许多红军战士被饿死、冻死。很多战士实在走不动了,在临死前,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留给后来的红军战士穿……红军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时,为了减轻负担,除了留件换洗的衣服外,其它东西都扔了。翻越大雪山前,因为没有棉衣御寒,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件单衣套在一起缝上,中间再絮些稻草、羊毛、棉絮。
采访结束临行前,邹老特意叮嘱记者告诉年轻官兵:“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希望你们能跑好手中这一棒,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改革强军路上再立新功!”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80多年前的长征,既是世界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也是我们党和军队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与胜利的历史转折点80多年前的长征,既是世界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也是我们党和军队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与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我们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浴血奋战,突破重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80年来每忆长征,我都心绪难平。昔日领袖、首长、战友们鲜活的身影,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长征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深感那段不平凡的历程,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记取。
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竭的精神动力。我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在人民军队里长大,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仔细想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最为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的当属长征,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革命的成败。对于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一路遭受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流血、牺牲、疾病、伤残、高寒、缺氧、沼泽、饥饿,哪一样没遇到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哪一道不是坎啊!我常常思忖:当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看最关键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继续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又使红军兵力损失大半。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端危急时刻,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使得红军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常人无法想象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不管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征途饥寒交迫、疲劳伤病,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友在我们身旁倒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斗争,这就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壮丽的事业。他们都抱定这样一个决心,信念永存,坚持不懈,胜利和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着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红军指战员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是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使我们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发扬长征精神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先辈们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和信念,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浴血奋战,突破重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80年来每忆长征,我都心绪难平。昔日领袖、首长、战友们鲜活的身影,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长征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深感那段不平凡的历程,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记取。
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竭的精神动力。我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在人民军队里长大,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仔细想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最为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的.当属长征,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革命的成败。对于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一路遭受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流血、牺牲、疾病、伤残、高寒、缺氧、沼泽、饥饿,哪一样没遇到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哪一道不是坎啊!我常常思忖:当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看最关键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继续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又使红军兵力损失大半。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端危急时刻,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使得红军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常人无法想象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不管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征途饥寒交迫、疲劳伤病,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友在我们身旁倒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斗争,这就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壮丽的事业。他们都抱定这样一个决心,信念永存,坚持不懈,胜利和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着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红军指战员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是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使我们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发扬长征精神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先辈们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和信念,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军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长征胜利_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_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讲、自看,特别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接受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文艺生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既要自觉地遵循唯物史观,正确地把握历史,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和创作资源、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思维,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作品进行考量,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