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简短8篇)
成功源于勤奋,成功是与辛勤的汗水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专家型的教师,在新时期,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才能按新课标要求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发展的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所开展的习作教学都面临着不少困境,而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真实情感匮乏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比较明显。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从生活实践和阅读之中努力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习作素材库。这三天的培训,各位名师不吝赐教,把习作教学方法倾囊相授,让我收获很多。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我会立足生活实践,以课本为载体,通过课外阅读等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在语文习作学习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成长。
篇二: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本次“名师之路”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有幸观摩了何月丰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以30x20为例,展开探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表达算理,并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在人教版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例题,“整十数乘整十数”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例题2“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相应“做一做”中。而何老师把这道题单独作为例题,主要是考虑到整十数乘一位数探究的意义不大,学生利用数的意义或转化为加法都能计算出来,不利于学生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整十数乘整十数,是学生体会运算一致性的源头,是有必要作为一节关键课例去研究的,因此设计了这节课,为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做了一个示范。
一、突出计数单位。
课堂伊始,何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数数,由一个一个的数,到十个十个,一百一百的数,使学生感悟到:数数时,数字越大,数的单位越大,像个、十、百、千……这样数数的单位都叫“计数单位。”使“计数单位”这个本该在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才出现的概念顺理成章被孩子们主动接受。接下来,何老师又复习了数的组成,为下来的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在教学30x20的环节,学生自主探究有多少个小圆点,在交流算法时,孩子们都奔着“法”去,只知道不看末尾的2个零,不知道为什么,何老师就引导学生先从数的组成看30、20分别表示几个几?并板书在黑板上,并顺着学生的想法:3和2相乘了,那还有2个十呢?3个十和2个十相乘怎么就变成6个百了?不断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去思考。
二、直观表征形式。
整节课使用图形、语言等多种表征形式,
使学生从“法”到“理”,理法结合,相辅相成。学生没有数圆圈,而是通过知识经验得出了30x20=600,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语言表述出:“3x2=6,10x10=100”。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圈出6个百,验证是不是有600个圆。在学生动手操作以后,展示交流孩子们的想法,出现了把20x5作为一个圈,圈出来这样的6组;还出现了把10x10作为一个圈,把这一种圈法作为重点,老师提问:“在图上你能找到3x2=6,10x10=100吗?”学生指着图解读想法,这样就把抽象的方法用直观的理表示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后来,马俊华老师在评课时,提出在这个时候,把学生的两种圈法放在一起对比,10x10和20x5哪种更直观?找到各种表征方式的一致会更好。)
三、借助比较体会一致性。
在完成教学后,为了完善学生的认知,何老师设计了“理一理”的环节。将30x2、30x20、300x20计算时有一样的地方吗?孩子们发现都先算3x2=6,再比较不同的地方,发现计数单位在变,从而体会到乘法的计算其实的本质都是计数单位x计数单位,个数x个数。我想孩子们本节课的收获,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将会不断深化。
四、教学语言的魅力。
名师的课堂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是缜密的环节设计,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教学语言的魅力也值得回味。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结束时,老师提醒孩子开始交流了,说到:“学习有时候需要精心思考,有时候需要倾听交流。”在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时,孩子们只发现了:“积里面的0不断增加”这时,何老师教给学生:“0不断增加只是表面的,学数学要透过表面看本质,0不断增加,说明了什么在变?”孩子们就发现了是计数单位在变。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何老师的课堂,很好了示范了何为“一致性”,不仅仅使学生体会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也很好的诠释了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为我们开展一致性的教学带来了启示。
篇三: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通过这三天的集中培训,我对于习作教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像黑暗中投来的道道曙光,让我惊叹之余更平添了几份自信。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难点和痛点,作为语文老师,不单单是教会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把字词句段掌握后,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将其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围绕习作教学,各位名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享,不论是宋运来老师的童漫教学,还是王林波老师的语用教学,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王林波老师提出的小组日记,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可以让全班共同分享、学习其他同学的美文,可谓一举两得。此次学习培训,使我明白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提高站位,认真学习课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行业。
篇四: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位教师都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地向外汲取,内化吸收,将新的好的教育理念埋种心中,才能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教导有方。这次的培训又一次打开了我的世界,各位老师,大显身手,全新的课堂模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素养、激发思维,“家常课”的亲切,学科融合的赞叹,“数学实验”在玩中学,在乐中获……学习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但学到的东西,受到的启发却是永远的,本次培训中,核心观点就是关注知识的本质,探索算理一致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安全大胆的表达,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经历。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变更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加的热爱数学,热爱思考。
篇五: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冰雪消融,溪水潺潺,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有幸参加第26届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会,感受颇深,收获颇丰。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学弈》,打破了逐字逐句串讲意思的传统教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设置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捋清文章人物及人物关系,调动学习热情,唤醒学习记忆,学生自主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聚焦虚词“之”的不同理解,让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引用原文补充课内,“弦外之音”丰富理解,改编课文分析写法,正反对比助力写作。给学生文言例句,创设文言环境续写故事,进一步感知寓意,议论故事的真假,讨论既然为虚构,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揭示以真实背景作依托进行文学创作的意义所在,真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罗老师的这堂课在灵动的氛围中,将“文的阅读”“言的习得”“思的延展”有效融合。语言情境中,学生努力爬坡,一切浑然天成。
张立军老师讲的《跳水》打破集中勾画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描写的赏析,大问题引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渐入佳境,极具榜样作用的示范是课堂的可贵之处,紧紧抓住单元主题与课后题将难文变得容易许多。正如张老师所说“优秀的作家将思想浓缩到文字里,成熟的读者再把文字里的思想释放出来,他们总能达成某种默契。作者热衷于‘文字不贵其多,而贵其精’时,读者则热衷于‘把文章读厚’。看似各行其道,实则互为知音。”寥寥数语将“读写”明了道出,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带来无限思考。
春天,万物都在悄悄地萌发,静静地生长。愿我们在持续的学习中勇毅前行,不负春光,不负自己,在这春天向阳生长,与更好的自己温柔相逢。
篇六: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习作教学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也是一门寓教于乐,愈品愈浓的艺术,更是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环节。为了探寻习作教学艺术,4月12日,我们一行四人来到西安滨河学校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语文习作专题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
整个活动以童漫作文、思性作文、童化作文、分段互动教学、课外作文、习作单元作文为主题,以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形式将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方法探究呈现给大家。
“童化作文”教学倡导者吴勇老师的示范课《神奇的探险之旅》,通过创设探险情境,任务活动驱动,引导学生学写探险故事,在一个个的进阶活动中,学生的言语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探险过程的写作指导,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的写作越来越精彩。这样的写作课是生动的、扎实的、高效的。吴老师在《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新秩序》为题的讲座中谈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要通过目标定向,精准教学;目标引写,尝试学习;目标导教,进阶学习;目标启评,深入学习;目标促教,高阶学习;目标疏改,深度学习。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核心要素,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言语和思维的同生共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费洁执教的课外作文《意外的收获》趣味十足,让学生与听课老师都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中迸发,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精彩的故事。费老师在讲座中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学生们的写作文的成长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她说,贴近学生是秘妙。好的作文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学生走出今天的课堂,离开今天的内容,还有带得走的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价值所在。
教学之路,漫漫亦灿灿。孩子们在成长中如种子般,发芽、成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做的是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养护,而言语生命的养护最重要的是对言语冲动和欲求的珍视和维护。我们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等待,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葱茏。
篇七: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本次名师之路中,管建刚老师始终通过问答的方式跟孩子们保持互动,“说看管老师”“就看管老师”,“说提笔”“就提笔”。其实在任何一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会时不时的用到一些小口诀,但管老师的口号更具巧思。一问一答之间,让学生把老师说的任务与要求又重复了一遍,整堂课没有疾言厉色的命令,学生却不自觉的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进行,刚要飘走的思绪来不及飞远,就被管老师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给“抓”回来了。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教育不能只靠理性的说教,以情感人,以读悟人,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少点理性,多点细致和情趣。
篇八:202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和感悟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张学伟老师的一节整合课《千年等待千年歌》,一堂课抓住一个“等”字将8首诗词连成一条线层层推进,他的课堂教学以“读”为经,聚焦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不同诗词想表述的“等”,跟随诗歌感受“等”时间,“等“人,”等“花(风)。等“心愿,张老师张驰有度的课堂节奏,震撼着每一位培训学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肖绍国老师带来的教学联动《花之语》,我为他鲜明亮丽的教学主张,个性突出的教学风格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所感佩。《花之语》一课集合了五。六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中的三篇状物类美文,分别是《丁香结》《桂花雨》《梅花魂》,整节课上,肖老师根据学生学情,创设生动的情节。聚焦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交流分享,教。学、评一体,深入品味和延伸词句背后的节奏,节奏感是言语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这节课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授精读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融合了新课标的文学阅读鉴赏课。授课结束,肖老师进行了“以鸟瞰的视觉设计大单元”微讲座,他指出大单元设计要跳出年级,跳出教材,跳出语文。肖老师的授课巧妙有深度,讲座清晰明朗,让我深受启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落实。在今后的学习路上,我将不断摸索、反思、再实践,总结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授课水平再上新台阶。
篇九: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蒋军晶,宋运来,王林波等众多名师的习作观摩课,关于习作教学的专题报告。这些观摩课,专题报告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让人感到习作课堂并不是那么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堂成功的习作课堂,孩子们在课堂上习作表达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平时对自己语文素养的高要求,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备课,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对每一位孩子的关注及平时的读写练习。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沿着名师走的成长之路,习作教学之路,踏实而稳健走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篇十: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三天的培训,收货满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两茎灯草》,我深深地折服于赵老师年轻的心态、幽默的表达、独具风格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
一、目标定位关注“整本书”
赵老师对本课的目标定位是:假借思辨,开阔视野;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经典著作。
赵老师设置了三个思辨环节: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严监生是守财奴和吝啬鬼吗?“两根手指”就是指两茎灯草吗,还可能是什么?问题设置巧妙、独特,引发了学生激烈的思辨,课堂上迸溅出令人激动不已的思维的火花。
二、研读教材关注“整本书”
赵老师说:表达,始于明辨。明辨,始于慎思。慎思,源于博学。博学,源于阅读。
备课之前一定要把《儒林外史》第五回、第六回读几遍,要把《儒林外史》全书至少读一两遍。要了解一点全书的框架结构、人物特性;要了解一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要了解一点儒生的奋斗目标、社会地位;要了解一点明清的科举制度、人情世故;要了解一点人性的善恶美丑、复杂多样……
可见,备好课的前提便是研读教材,而研读教材又一定要研读整本书。
三、资料补充激趣“整本书”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思辨活动,赵老师提前搜集整理了很多《儒林外史》原文中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孩子们很快推翻了自己最初对严监生的定义,也恍然大悟没读整本书,甚至连相关的章回都没读,仅凭一个片段,根据一个人的一个动作猜测人物的心理,有点盲人摸象,很容易把思辨变成臆断。
小学阶段,重在“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积累多了,才便于输出。“思辨性阅读”,中心词是阅读,不是思辨。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课文这个范文,通过我们的设计与引导,激发孩子们积极地去读“整本书”,深入地去感受“整本书”的魅力。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