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乡村记事作文(实用14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培养艺术素养对于丰富个人生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一
这里说的“江南”,不是指杏花春雨的大江南,也不是指关山月如钩、橹声轻入梦的小江南,而是指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镇——江南镇。
出自 KAoYANmIjI.Com
此镇南接龙门山脉(浙北仙霞山余脉),北濒富春江支流,一条大溪镶嵌于东边,成为与杭州富阳区的界河。
江南的村庄大都依溪而布。由于离山较远,村民建房便就地取材,无论是民宅,还是猪舍、牛栏、菜园,一应建筑全由溪中的大小石块堆砌而成。村里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也都由鹅卵石铺排而成。大处用大石,小处用小石。外人一进江南,就淹没在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中,在石头的路上行走,在石头的屋子里进出。石头的村子,特点是干净,晴天不见尘,雨天一片亮,路面和墙壁都反射着或素朴或幽微的光亮。下雨天,走在光滑的石子路上,听檐间滴雨,观沟渠淌水,跟随着村姑的斗笠徜徉于棠棣花开的小巷,真有种回到远古的静谧与安闲。
这两年,荻浦村将保留百年的一处松林开辟为公园,又腾石屋为餐馆,改猪圈为旅店,翻牛栏为咖啡屋,闭门面蓑笠,开窗对青山,夜来犬吠梦,朝来鹅叩门,带动了当地的休闲产业。国家农办的一个“百千工程”项目看中了这里,投资把村落原汁原味地拾掇了一下。沿溪扩建了沥青路,使村村贯通,串珠成链。溯溪而上,一路领略溪石相依、树桥相映、花石相生的韵味,从野径入深谷,直至攀峦登峰,远望富春钱塘,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聪明的江南人,凭了一溪石头,几棵树,几抹青山,几带花圃,织出了诗画一样的田园。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二
前几年,离开广州,去我奶奶的家乡过两天的假日。
在奶奶的老房子的大院里,有一口井,井水清澈透凉,井旁种着一棵柚子树,听妈妈说柚子是那里的特产之一,只见柚子树长得高大挺拔,树叶茂密,遮挡了强烈的阳光,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感觉很凉爽舒服,站在树下仔细一看,发现有几只柚子挂在树上,十分诱人。我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母鸡正率领它的孩子在大院里寻找食物,还有一只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我心想:哟,这公鸡挺骄傲的嘛!我要去吓一下它。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悄悄地靠近它,没想到,这只雄鸡的警惕性还挺高的,当我正准备使出绝招——“狮吼功”时,它居然跑了。原来它提前发现我了,我紧追不舍,可它跑得太快了,我腿都跑软了。等我回过神来,那只公鸡已经不见了。我四处寻找,终于在洗菜池边发现了它露出的尾巴,我悄悄地走过去,那只公鸡早就给我准备了一个“惊喜”,等我完全走近的时候,它突然跳起来,吓得我后退了两步,还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自言自语地说:“差点连心脏都吓得跳出来了。”
在老房子的大院里还种了一此丝瓜和冬瓜。现在已经爬满大院的一侧墙了,果硕累累。后院还有一棵木瓜树,上面也已经结出了青绿色的木瓜果实,地上还种着一些我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蔬菜,很好看。
老房子对面有一个猪圈,猪圈里的黑猪“哼哧、哼哧”不停的乱叫,有的在喂养小猪崽,还有的在打盹儿。但猪圈里的气味实在让我太难以接受了,站在那我都摒着气,所以我只往里看了几眼,就立刻捂着鼻子跑出了猪圈,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三
双休日,我和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乡下二姨家玩。
一路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可爱的小鸟,和匆忙的人们。不一会儿,二姨家到了,我们一下车,二姨家的小灰狗就跑来,摇着大尾巴,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光临。”妈妈给我和小灰狗照了一张相。
这时,爸爸喊了我一声,顺着爸爸的`喊声,我回头一看,哦,原来那边有两头牛在吃草。一头花牛,一头黄牛。我欣喜若狂,连蹦带跳跑过去,走到花牛旁边,想摸摸它毛茸茸的身子,不料它后腿一伸,想踹我一脚,吓得我后退不及,摔了个屁股蹲儿,把雪白的新衣裳也给弄得脏兮兮的,真是乐极生悲!一转眼,两头牛不知为什么打起架来,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四脚叉开,一副摔跤手的模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便连忙大喊:“黄牛,加油!黄牛,必胜!”果然,黄牛在我的呐喊助威之下,把花牛赶得老远。黄牛赢了!
这次乡村之行,真是趣味多多,笑话多多啊。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四
雨后的空气异常清爽,微风中夹杂着青草与桂花淡淡的香气,我在一只小雏鸡的带领下,钻进一片茂盛的竹林,阳光通过缝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斜斜地照在每一片青翠的竹叶上,我的目光随着延伸的阳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左右探寻着……忽然,一窝小雏鸡映入我的眼帘!细碎的阳光照在那一只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小鸡上,在它们柔软的身体上洒下一层金光。我在口袋里掏出一把生米,把手放在它们面前,那群小鸡们争先恐后地赶来,六个毛茸茸的脑袋挤在一起,弄得我手心直痒痒,我不由得“咯咯咯”笑出声来。
隔壁家淘气的孩子招呼去采丝瓜,我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一个个青色的丝瓜挂在瓜藤上,真是惹人喜爱!我小心翼翼地捏着瓜蒂,轻轻一掐,一个丰满的丝瓜就落入我的手中,我毫不贪心,就揣着一个丝瓜,在清清凉凉的河水中仔细洗了几遍,才猛然发现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五
我的家乡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那里海拔很高,四周绿树成阴,空气特别清新。听爷爷说,以前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儿鲜嫩的竹笋、可口的杨梅、香甜的板栗等许多土特产只能自产自销,吃不完就浪费掉,村民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年青人都跑到外面谋生去了。
现在,你坐着车沿着不宽却很洁净的马路蜿蜒盘旋,满眼的绿色,会令你神清气爽!深深地吸一口气,你会觉得这儿就是天然氧吧!峰回路转,到了我们村庄,凉亭、别墅、运动器械、洋垃圾桶……这些东西和池塘、板栗树、杨梅树、竹林结合在一起会让你眼前一亮!村里的人穿着入时,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来来往往,不时还有车子穿来穿去,好不热闹!你会想:这是城市还是农村?原来呀,我们的小山村因为空气好、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被政府评为“美丽乡村”。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的努力下,家乡面貌一新,外出打工的人们都纷纷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每天来这儿放松心情的游客络绎不绝,乡亲们在自家就开起了“农家乐”,独特的'美食让客人们赞不绝口、好评连连!赏美景、尝美食、钓鱼、采杨梅、捡板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乐趣!游客们去了又来,乐此不疲呢!富余的土特产通过淘宝、微信平台销售,再加上游客们的宣传,供不应求!
每次周末回家,总能看到爷爷开心的笑脸。我问爷爷:“您咋那么爱笑呢?”爷爷抚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娃呀,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比城里人还好的日子,心情能不愉快吗?”我也乐了,觉得自己生长在好时代真幸福!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六
一直以来,我都想在教书之外,找一块安静的地方,诗意的栖居。黄龙观,就是这个名字让我心里突然一亮,此后,我便开始与这个小山村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黄龙观,带给人最多的印象应该是,一座灵动的山或者峰,山顶上有一座古典的建筑,春有祥云缭绕,秋有霞光笼罩,山峰的四周充满一种毓秀之气。正是,这就是黄龙观。但是,我所栖居的地方,除了浸透道教气韵的灵山之外,还有更隆重的称谓:村。
它叫黄龙观村。村以道观为名,道就给这个古老的山村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底蕴。听起来就叫人向往。
山村。偏远。农户不是太多,很分散的居住,面积可不小,七沟八岭,十九平方公里土地。
它就是一种状态,有点混沌,有点慵懒,有点沉稳,有点漫不经心,沉重一点讲还有点穷。黎明的时候,一只雄鸡唱出第一声,这一片山里的雄鸡都开始叫了。接着你就可以看到农户的炊烟从四处的山洼里升起,和着山村中的雾霭升腾到高空,在阳光的照射下,组成紫色的祥云。接着,地里就有了人的身影,有了牛的叫声,曲曲弯弯疙疙瘩瘩的山路上就有了行人。就是这样一个山村,穿过它的时候,我竟用了大半天时间,还是直线距离,从山脚到山顶,走得我口干舌燥、四肢乏力、精疲力竭。
如果不是轻身经历,有谁会相信,在这样一个贫瘠偏僻的山村,会有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会有那么豪气的楼房?会有那么漂亮的广场?黄龙观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铸了自己,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
是奇迹,但不是神话,因为它的确已是客观存在。
我坐车去,一直到高大壮丽的村委会大楼前。因为是进山,公路是盘旋而上,通过写着“中国民俗文化村”红色大字的大门,就如同在城市宽敞的街道行走。
我想借住农家,最好是屋后有青山,山前有竹园,有一条山溪抑或是一泓小泉,竹篱茅舍,土墙青瓦,房前屋后种着青菜、果树,到处都是野花野草,一只猫、一条狗、一群鸡,陪伴着我的书声。
如今的黄龙观村已经走出了农耕时代,农户都住进了小区的楼房,农民成了村企业的职工,家属都叫社区居民。
白天,我悠闲地在村庄里行走,现代化的气息扑鼻而来。感慨农村的巨变,在城市里享受到的东西,不担心在这里没有。夜晚,黄龙观村进入沉醉的梦乡。而我却一直醒着。夜风很温柔地吹过树间,鸟儿偶尔亮出一两声,蛐蛐蟋蟀们却不停地悠悠地鸣叫。山中的那种静,令人陶醉。月从东岭西落的时候,太阳就从观尖鱼贯而起。早晨的空气就是城里人叫着氧的那种东西,我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用。新的一天开始,我站在山头仰天长啸,吐故纳新,浑身都轻松。没有喧嚣,没有烦躁,没有祈求,没有竞夺,城里的那些让人烦恼的东西,这里都没有,真的。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城乡的逆差。农村的美,更有个性。
充满诗意的山村,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地方住下来。
【乡镇街道范文】二。
进入巴河东岸的唐家冲村,眼前豁然开朗,天地俨然,日月洞开,仿佛真的进入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田畴平展,成块成片连在一起,大有平原风光。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更像织毯一样,向前铺展着,把人们的目光吸向无尽的天边,把心灵引向宁静,悠然。
远处的山岚浑圆稚朴,葱绿褪却炎炎夏日的燥热。循着村口的“梦桃源农家生活体验馆”的牌子,进入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的小村庄,一块块田野从眼前闪过,碧玉般安静。一口口鱼塘倒映着天光云影,思绪随清风共徘徊。
现代化小楼房林立,整齐而端庄,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给人回归温暖的呼唤,安居在泥土之上的暖巢,有一种与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不同的安适,温馨。植物们给这些楼房绣上绿色花边,生命蓬蓬勃勃。一架一架的瓜藤爬上墙坡,那诗行栽种得韵律工整,音调悠长。丛丛芍药牡丹栽种路旁,花蝴蝶引领我们来到一幢高大的楼房前。
“梦桃源农家生活体验馆”名副其实。大红的横幅写着“博艺棋友会、阳春琴友会、翰馨诗友会、银勾书友会”,四会画龙点睛,琴棋书画雅韵悠扬。一室一雅韵一兰香。一楼门前二胡声悠扬喜悦,民间老艺人正襟危坐,姿态端详。二楼会客室茶香瓜果馨,热气喧哗,游人或品茶,或上网,或翻阅壁架上书籍。爱好棋艺者,很快抢占了棋盘。喜欢翰墨的,纷纷试砚挥毫,笔走龙蛇。阳台有亭曰放翁亭,圆石桌石凳置于凉亭之下,竹影清风筛几缕阳光于几上,诗意似晴空白鹤,引颈向上。
桃源一般美丽的人居环境,千年历史深厚的人文景观,这一切不能不让人遐想,处在繁华世界之下的惬意乡居生活,最易激发人纯朴自然的闪光思想。年初,唐家冲村党支部书记邓俊国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一个“农家生活体验馆”,吸引城里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地道的农家绿色食品,为村民开辟就业门路,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如今,体验馆内设有餐厅、农家游戏室、农家观艺娱乐室、农民手工艺品展销室、农产品加工手工体验室(用手磨磨麦等)。放归自然,游牧身心,还有室外体验活动:大型的垂钓场,野外放牧场(让游客自喂放牧牛、羊),栽种采摘体验基地,路边山野菜展示摊点等等。
听着民间艺人谐趣生动的鼓书,欣赏县文艺家们送上的书法、美术作品,还有县作协赠送的书籍,更聆听了乡党委书记和乡干部们热情鼓动的讲话,让我们前来观赏学习的游人大开眼界,心意飞腾。
品着正宗的土鸡、野菜,口角噙香;诗书洗心,琴声绕耳,不由得悠然一梦,如入桃源深处,醉而忘归。
中华民族自古为诗书礼仪之邦,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诗书传世,琴棋养心,禅道为人。起源于农耕社会的采薇之曲,《诗经》、《国风》,都记载了诗歌书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力量和身体的韵律,并由之带来内心的省察,都有诗文、歌舞、图画、经诵等形式流传。看似农家生活,实则是立于礼仪之邦的根基,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和文化土壤。今天,在物质达到一定富裕之时,让生命又回复最初的纯朴,触摸,让身心升华纯净,高洁,无疑是最接近地气的滋养。
现代经济日益发展,物质生活走向富足,追求精神境界的宁静和谐,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也提到人们日常生活上来。梦桃源,不正是山水桃源之景深处的梦境,竟如此真实地回复到我们的生活,岂不叫人惊喜而向往。
桃源梦,梦桃源,愿家乡处处梦桃源。
【乡镇街道范文】三。
春节刚过,我应龙居镇文化站的邀请到牛家村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挖掘。很早就听说牛家大鼓的威名,尤其是“九龙翻身”是一绝,可从来没见过。这次我们就是采访牛家大鼓的传人牛汉臣。
牛汉臣老人整80岁,住一个不大的院落,屋内陈设非常简单。牛汉臣老人穿着比较朴素,可很干净。老人除去脚略微不便外,一切看上去都还好,尤其是思维比较敏捷,说话思路清晰。当听说我们是为牛家大鼓而来立马来了精神,话语多了起来,“牛家大鼓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从山西移民到这里,那时只是为了糊口,后经几代人创新改良,成了当时的一绝‘九龙翻身’。‘九龙翻身’以其鼓点复杂,花样繁多而著称。牛家大鼓在很久以前就声名远播,十里八村有个喜庆事都少不了牛家大鼓。到了五六十年代牛家大鼓更是远近闻名。那时过节各村都把拿手的本事拿出来,不是比赛胜似比赛。尤其是春节期间更是热闹。过了正月初五,各村之间就相互串村表演,只要一听到鼓声锣声唢呐声,村里的干部就准备好瓜子糖果到村边的打麦场。串村表演就在那里,有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打鼓的、玩老虎、舞龙的等,都是各村最拿手的,生怕表演不好落下坏名声。牛家大鼓在当时是最出名的,只要大鼓一敲,十里八村都听得到,打起‘九龙翻身’来叫好声一片……”“唉!”老人叹了口气:“随着老百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会‘九龙翻身’的就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了,我真怕一闭眼牛家大鼓在我手里毁了啊!”牛汉臣老人眼里满含热泪,我们心情也很沉重。
文化站的主任说:“我们这次就是为保护牛家大鼓专门而来,现在村里还有会打的吗?”牛汉臣老人连说“有,原先村里的老书记就会,我也会,还有两个会的。”
牛汉臣老人叫来了人,请出了大鼓。大鼓大半个人高,上面的红漆有些已经脱落,显示年份久远。他们几个人把外套一脱一招一式打了起来。鼓点时而缓,如泉水叮咚;时而急,如狂风暴雨;鼓声时而大,犹如排山倒海;时而小,恰似和风细雨。鼓点是那么清脆,那么干净利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鼓槌在老人们手里上下翻飞。我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九龙翻身”。这些老人仿佛到了年轻时,一招一式是那么认真,那么卖力。不一会就围满了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告别牛汉臣老人已是午后,我们都不觉得饿,心情很沉重。车内很沉闷,没一个人说话。最后,文化站主任一脸严肃地说:“我们回去把老人打的鼓录成视频,然后谱成鼓谱,选人成立打鼓队,请这些老人进行指导,我们不能把祖先留下的东西毁在我们手里,要把它发扬光大!村里人的文化生活还很缺乏啊!”
我知道文化站又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了。听他们说最近已经抢救性挖掘了短穗花鼓、斗虎、跑旱船等民间文化,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不知道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还会消失多少。
愿牛家大鼓兴盛起来,愿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乡镇街道范文】四。
因为父亲在村里工作的缘故,我去过尧治河两次,每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美丽的晚霞映红了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的龙门广场。家住龙门口居民小区的大妈,脚穿洁白的运动鞋,正与一群爹爹婆婆、大姑娘小伙子们,在霞光晚照的舞池里翩翩起舞。
做个尧治河村民是幸福的。这里生活富足,家家户户住上了乡村别墅,七成家庭买了小车。业余生活是充实的,隔三岔五,就有一些文化培训和文艺演出、文体娱乐活动。“文化兴企”、“文化富民”、“文化强村”,正成为尧治河村重要发展标志。
品牌形象,靠企业和文明乡村文化来提升。
尧治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缴纳税费2.5亿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1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富起来的尧治河今后的发展必须靠文化来提升。村里邀请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到村里调研借助他们制定出村《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强村意见》。村党委明确将文化发展纳入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文化事业预算经费逐年增加。仅20村里用于群众文化活动支出就高达300万元。
幸福生活,靠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装点。
文化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村党委立足村里实际,利用“湖北500强村”的经济优势和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政治品牌,先后融资近1.5亿元打造“尧治河文化”。一时间,尧帝神峡、白尧石景点、民俗博物馆、磷矿博物馆等文化工程相继开工;《尧治河村志》、《尧治河村歌》相继出炉,让世人刮目相看。去年,村歌《金山银水尧治河》一炮走红,成为“全国十佳村歌”,引起强烈反响。
几乎每个周末,尧治河的村民都要选择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周末剧场”、“篝火晚会”、“戏聚星期六”……让这个往日寂静的山村变得魅力无穷,红红火火。
“年有计划、季有重点、月有活动,长年不断”成为该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特色。每季度一次的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以读书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以成长作贡献”的学习氛围,村民自发成立的电脑、书法、摄影、围棋等兴趣学习小组,成为文化生活的主力,在每年一届的龙门广场文化节上成为最活跃的群体。
村里,文化娱乐设施逐步完善,篮球场、职工活动室,乒乓球案、桌球案、棋牌桌、阅览桌、音响设施等一应俱全,村民、职工在业余时间里“娱乐有场所,学习有去处,阅读有图书,观看有电视,收听有广播”。就连工作在矿井里的矿工也有专门的文化娱乐室,他们工作之余不用出洞也能读书喝茶听音乐。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文化涵盖其中,极大地丰富“文明村”创建内涵。该村已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镇”,16家村办企业被襄阳市和保康县评为“文明单位”。
发展实力,靠亲人文化吸引外来人员落户。
“你看,你看,《人民日报》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户籍改革政策,决定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村党政办公室打字员李玉玲获知这一信息后,连忙向外来务工人员宣讲落户有关信息。
这6年,村里共接受了50家外来户。”37岁的李爱斌是15公里外的白果村人。春,他和妻子来这里打工,一干就是13年。
“小李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由他亲手建造的别墅就有30多幢。”尧治河村委会副主任杨占杰说,为了鼓励像李爱斌这样对尧治河村有贡献的建设者。村里出台政策:对连续在村里工作以上的外来务工者,接受为尧治河村民,享受与本村村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李爱斌掰着手指头,对我们说:这里看病全报销;上学费用全免;免费享受280平方米的农家别墅……还有一个人一年六七万元的收入。“能成为尧治河人是我们的福分。”同是新村民的宋海洲动情地说。他是孝感市云梦县人,妻子刘琴是十堰市房县人。前,他们来尧治河村打工,在这里相爱成家。一直盼望着能早日成为尧治河村村民。今年,宋海洲夫妇终于如愿以偿。
“共有24个务工者写了申请,我们将逐步满足他们的心愿。”杨占杰介绍,去年村里实现总产值22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来建设者,就没有今天的尧治河村.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在文化建设浪潮中先行一步的尧治河村,正以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乡镇街道范文】五。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仲秋清晨,我搭上一辆开往浙北名刹福严寺方向的城乡公交车前去采访。车子在开阔的田野公路上平稳地快速前进,窗外的景色十分迷人,闪过大片翠绿繁茂的桑园,便看见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汽车开了几分钟后,进入眼帘的是一大块无边无际洁白的菊花地,一阵阵清新浓郁的香气不时地从窗外吹进,顿时感到头脑清醒,心情舒畅。
下车后,我沿着一条机耕路来到一座村庄,村里一座座崭新的造型各异的三层楼住房显得高大气派,门前停着十多辆小汽车,好像自己迷了路似的来到了一个大城市的别墅区。顿时,我的脑海里回想起了自己下放时住过的平房,那时候只要天一下雨屋面就漏水,地上要放二三只大大小小的面盆来接漏。村里的人家住的大多是“一直落”的平房,房间和猪羊栅相临,室内阴暗潮湿而且不通风。看到眼前的新农村景象,心里真的感慨万千。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农业生产是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原来的蔬菜地、菊花地全部改为水田,种植双季水稻。这些地改成田后,被叫做“荡田”。荡田土质坚硬,插秧时种得手指头发痛。荡田里的稻苗由于缺少肥料和水分,长势不好,产量很低。如今,这些荡田又重新种上了蔬菜和菊花。在村边的蔬菜地上搭起了一个个高大的塑料大棚,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村民们都说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挺好。在那些大片平整的荡田上,现在又重新种上了本地有名的特产——杭白菊。这时我已经走到村口,看见那里竖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田野菊海景区”六个红漆大字,顿时眼前一亮,原来我要去采访的目的地就在眼前。进入景区,放眼一看全都是白茫茫的美丽清香的菊花地,我想这里被称之为“菊海”,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在“田野菊海”里,我看见有几十位身材健美脸色红润,不时传出银铃般笑声,全身穿着蓝底白花纹蓝印花布服装的农家女,正在那繁花似锦的菊花丛中,进行采摘菊花的现场表演。只见姑娘们身背小竹篓,双手像小鸡啄米似的飞快地采着菊花。在她们周围还围着不少游客,他们手里全都提着小竹篮,跟着姑娘们一起采菊花。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空气和美景。久住城镇的人能到乡下来走走看看,放松放松心情,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啊。这时,周围菊花的香味引得我不由自主地弯下腰,采摘身边那几朵初开的菊花。闻一闻那刚采下的菊花,真的叫香气扑鼻,那是因为含苞欲放的花朵,才是香味最浓的花的缘故。
从“田野菊海”出来,我走进了附近的一家菊花加工厂的大门。在我的印象中,原来村里的农民加工菊花的方法比较古老,就是将采摘来的新鲜菊花,先放在一只只面盆大小的竹笼内,然后拿到柴灶上去烧开水来蒸。经过蒸煮过的菊花,再放在各家各户的大门口用芦苇编织的山篱上晾晒。等到菊花晒干后,便形成一个个薄薄的菊花饼的形状,这时收起来后就可以拿到供销社去出售了。当地农民不喜欢泡菊花茶喝,菊农们好像从来就没有那种喝菊花茶的习惯。我进入车间后,闻到了浓烈的菊花香味,在崭新宽敞的菊花加工厂房里,成堆的鲜菊、盒装的成品干菊、自动烘干机等各种物品都摆设得十分整齐有序。车间里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里是采用最先进的蒸气机械来加工菊花的,经加工后的成品能够保持杭白菊原有的色香味。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这里生产的胎菊品质最好。胎菊是采用即将开放的花的蓓蕾加工而成的,其香味特别清香醇厚。近年来,厂里将菊花进行深加工,添加参须、枸杞、红枣等滋补食品后,可以制成菊宝茶,产品经广州、香港远销到世界各地。在菊花加工厂门口我碰到了一位当年下放那个大队的中年农民,那人是个哑巴。他见到我时心情十分激动,笑容满面地紧紧拉住我的手。一会儿,他用笔在纸上写字,告诉我他如今已经娶了老婆,还有一个小女孩。最近,他乘飞机去外地接小桑苗,赚了一万多块钱。我真的从内心感到高兴,翘起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从菊花加工厂出来,听见“咚咚咚咚”锣鼓声响,我便寻着声音走去。一路上,我看见环境优美的村办敬老院,整洁明亮的村卫生所,童趣盎然的村幼儿园,这些设施真的可以与小镇上的规模比一高低。近了,我发现这锣鼓声,原来是从村里的文化示范户家中传出的。这里有几个身穿笔挺西装,脚穿黑色光亮皮鞋的中青年农民正在排练节目。他们告诉我,排练节目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今天白天彩排的节目,是准备去市里参加全市菊花奖文艺汇演,要争取拿到名次。我看见他们这里的乐器很讲究,有传统的锣鼓、二胡、笛子,还有铜号、小提琴、刹克斯和整套音响设备。如今的农民大多穿上了西装皮鞋,姑娘们穿得更是时髦漂亮,好像是田间的花蝴蝶似的十分招人喜欢。一会儿,随着锣鼓响起,排练又一次开始了,在欢快热烈的音乐声中,正在排练的农民个个挺起胸膛,边做动作边齐声高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七
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是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川北火龙之乡”。
烧火龙是乐加乡老百姓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群众都会自发的扎起火龙,由老人领队,敲锣打鼓,年轻的壮汉赤膊上阵,挥舞着10多米长的火龙,走上场镇街头,接受几千名乡亲火的洗礼。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聚在一起,放烟花烧火龙,释放新的希望,祈求新年的幸福安康,祈愿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据传,三台乐加火龙这一风俗起源于清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当地人们为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乐加人姚明山为首发起组建了火龙队,一直流传至今。
手工制作烧火龙是乐加乡特有的民间习俗。火龙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灯牌、火龙灯、乐器等各个环节的40多人组成。舞龙时,队员统统赤裸上身,头裹毛巾,脚穿草鞋,个个精壮,技艺超群。火龙龙身用纸竹扎成,包括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共九节。龙宝直径30-40厘米,嵌于饰有彩绸的宝架中,可以转动;龙头直径80厘米,龙嘴长40厘米;龙角长50厘米,龙须飘飘,龙眼外突;龙身长约20米,直径50厘米。从龙宝到龙尾,扎制都有严格的要求,竹条用慈竹,绳子要耐火,上色要按龙的表面着色等,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民间龙灯的超凡技艺。
最后是“送龙归海”。正月十五晚烧火龙结束时,先要举办收灯仪式。将龙灯队领向桥头,在河边供上香蜡纸钱,由领龙者点燃香蜡,高颂“大蛇小蛇归洞,是龙请归大海”,然后鸣炮燎龙皮,送龙归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八
乡村治理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农民工问题则是乡村治理中一个关键的焦点。农民工心地体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乡村治理农民工心得体会。
首先,农民工通过乡村治理得到了更多的权益保障。在过去,由于乡村治理的不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往往被忽视或者受到侵犯。然而,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中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加强劳动保护措施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这些措施使得农民工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关注,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次,乡村治理使得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治理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例如,在乡村治理中,政府加大了对乡村交通的投入,修建了更多的公路和桥梁,使得农民工可以更方便地出行。此外,乡村治理还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再次,乡村治理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过去,农民工往往被认为是城市工作的临时工,缺乏长远的发展前景。然而,随着乡村治理的推进,农民工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乡村治理中提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允许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这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他们打造了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
此外,乡村治理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城市中,农民工往往被视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种种歧视和隔离。然而,乡村治理的推进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乡村治理,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得到了提升,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社区建设以及决策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这种积极的社会融入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工的自我价值实现,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乡村治理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工心得体会则进一步凸显了乡村治理的效果。通过乡村治理,农民工得到了更多的权益保障,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发展机会得到了扩大,社会融入得到了增强。这些都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也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好的路径和方向。希望在未来的乡村治理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我叫x,今年53岁;我丈夫叫x,今年57岁。家有独女,今年16岁,正读中学高二。因家庭生活困难,日常开支不能维继,特向你们申请农村低保帮助,请悯恤病弱,予以批准为盼。
我夫妻二人,本人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偶有所得,全靠经人引荐,打点零工,换一些微薄收入,有时则喜,无日常多;丈夫几年前退休,每月能领养老金大约500元。大致算来,一年之内,我夫妻人均月收入在400元左右,多时全家月入也总计不超过1000元;手中拮据,经济萧条,亲友见过于心不忍,有愿帮助,却又都不富贵,偶而伸手,也只能临时救急。住旧房两间,徒有四壁,面积35平米,风雨剥蚀,早成危房,也无钱修缮紧固。更兼屋漏偏夜雨,我夫妻收入本来稀少,又都疾病缠身,不仅外出找事人家嫌弃,每月还要买药看医。我常年胆结石,频繁发作,痛不欲生,虽有医生说手术最好,但因无力承担费用,只能由它无情折磨;慢性肠胃炎久治不愈,一直用药,稍停数日,便烧灼疼痛难忍。
我丈夫早年就有慢性皮肤病,久医不祛,且一年四季不能停药,开支巨大;又先天耳疾,形象遭损,再就业十分艰难;好不容易数月前为人看守工地,却不慎从高处跌落,造成粉碎性骨折,瘫痪在床,不仅耗费巨额医药费用,且生活从此不能自理。独女尚未成年,正读中学,青春烂漫,身体发育,同学食精哺糜、衣锦披绣,我女粗茶淡饭、衣衫陈旧。为人父母,谁不爱自己子女?我心中只有愧对爱女:她学杂等费已让我夫妻殚精竭虑,四处找借,勉强维持,又哪有余钱学人奢侈;未来幸福,她只能依靠自己。
以上实情,绝未虚报,来往亲友并左右近邻都眼见在心,怀有恻隐。恳请政府审核确定,早日批给救济补助,我全家一定高颂党和国家恩情。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十
今年以来,当人们来到国家农业部“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首届“江苏最美乡村”的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内,会听到这里有器乐声、群众放歌声。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可谓其乐融融,幸福开怀。
原来,年初,该村党总支、村委会注重狠抓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文化富民,发动村里的杜民所、杨得胜、杨子荣等十多名退休教师、退休工人和部分爱好文艺的村民成立了临塔村群众文化合作社。他们自娱自乐,不要报酬,经常性到组里、居民点送戏演出,活跃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令人值得称道的是,该村群众文化合作社的社员们在春节前夕建立了临塔村群众文艺宣传队。他们围绕宣传党的好政策、家乡新面貌、村民新鲜事、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等内容,自创、自编、自演快板、表演唱、花船民俗、歌舞等各类文艺节目18个,开展新春送戏到农家活动。队员们克服困难,任劳任怨,放弃与家人团聚和休息的机会,从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到本村十个组巡回演出,其中仅初五这一天就连续性演出三场,丰富了村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愉悦了身心。有的村民感慨地逢人便说:“咱村里头的群众文化合作社搞得好啊,想不到今年春节还搞了新春送戏到农家演出活动,这不是‘欢乐组组行’吗?!”
2月9日上午9点30分,笔者有幸在村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大院里,看到了演员们在载歌载舞地演出表演唱《喜看临塔新面貌》等文艺节目,受到了附近的企业员工和村民们的欢迎,不时赢来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台上,演员们激情地演出着;台下,观众们看的认真、带劲、会心。他们沉浸在欢乐、和谐、幸福的海洋里。村民陈龙香说:“村里头开展送戏活动好啊!让我们村民开了眼界,饱了眼福。大伙儿看看,快板‘五老汉夸孝贤’说的就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啊,对我们这些做媳妇的村民有教育意义哩。”
邻近中午,随着一阵子锣鼓敲起来,演出结束了,但是观众们对演出现场仍是依依不舍。参加新春送戏到农家活动的二胡演奏人员、村干部杜民富热情地告诉笔者道:“为村民们送去较好的文化精神食粮,我们心里头也高兴啊!整过送戏的效果是好的,据我统计,到今天,我们已经演出十一场次,村里村外有3000多人观看了我们演出的节目。可以说,正月里我们美丽乡村文化年味是浓的。如果今后村民们需要,我们还准备继续到组里为群众演出哩。”
【乡镇街道范文】二。
这里说的“江南”,不是指杏花春雨的大江南,也不是指关山月如钩、橹声轻入梦的小江南,而是指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镇——江南镇。
出自 KAoYANmIjI.Com
此镇南接龙门山脉(浙北仙霞山余脉),北濒富春江支流,一条大溪镶嵌于东边,成为与杭州富阳区的界河。
江南的村庄大都依溪而布。由于离山较远,村民建房便就地取材,无论是民宅,还是猪舍、牛栏、菜园,一应建筑全由溪中的大小石块堆砌而成。村里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也都由鹅卵石铺排而成。大处用大石,小处用小石。外人一进江南,就淹没在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中,在石头的路上行走,在石头的屋子里进出。石头的村子,特点是干净,晴天不见尘,雨天一片亮,路面和墙壁都反射着或素朴或幽微的光亮。下雨天,走在光滑的石子路上,听檐间滴雨,观沟渠淌水,跟随着村姑的斗笠徜徉于棠棣花开的小巷,真有种回到远古的静谧与安闲。
这两年,荻浦村将保留百年的一处松林开辟为公园,又腾石屋为餐馆,改猪圈为旅店,翻牛栏为咖啡屋,闭门面蓑笠,开窗对青山,夜来犬吠梦,朝来鹅叩门,带动了当地的休闲产业。国家农办的一个“百千工程”项目看中了这里,投资把村落原汁原味地拾掇了一下。沿溪扩建了沥青路,使村村贯通,串珠成链。溯溪而上,一路领略溪石相依、树桥相映、花石相生的韵味,从野径入深谷,直至攀峦登峰,远望富春钱塘,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聪明的江南人,凭了一溪石头,几棵树,几抹青山,几带花圃,织出了诗画一样的田园。
【乡镇街道范文】三。
10月上旬正午气温高达30度,夏日炎炎才刚刚与我们拜拜,“秋老虎”气势汹汹又来了。尽管动一下就要汗流浃背,可我们旅游玩耍心态的干劲并未灭失。这不,安徽天柱山营销中心的文友一个电话,我们背着相机立马赶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主题自然是“采摘”。
从皖西南潜山县城向天柱山进发,在13公里处朝右一拐,我们看到了天柱山麓“白云边”招牌,再往北上约一小里,翠竹环绕着的一幢别致农家乐楼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掌管天柱山镇农家乐网站的彭先生,见到我们笑容可掬。他没有连篇累牍介绍该镇天寺村农家乐的历史,却一个劲为我们沏茶、递烟,可见彭先生是一位很实在的办事人。在一楼吧台对面,4星级农家乐标牌上的金字熠熠闪烁;过道处的墙壁上,贴的不是美女艳景,而是一面面用镜框嵌着的古今中外钱币和罕见的契约。经打听,这是村里小宋的杰作。农家院展示如此玄妙高深的收藏品,可不是一般人想干就干的事。如此“广告”,势必吸引八方来客的眼帘,并深深扎在心坎上。
走着走着,竹林小溪中,忽地竖起一座巨人般水泥钢筋堤坝,远处的天柱山恰似舞台上的背景;坝一边有小亭子,亭子里排列着整齐的大理石座椅。越过小亭,依着密密竹林脚下,一座静静的人工湖,使我心境豁然开朗。只见湖的东侧,三五游客操着现代化的钓具,或抛海杆或专注用短小手竿,目光炯炯有神,嘴角浮着笑意,悄无声息与湖中鱼儿较量,看谁的耐心和本领“技高一筹”……没想到山旮旯里有如此佳景,真令人惊讶!我迅速拿出相机,试图将最好的景致拍下来。
中午彭先生邀我们吃饭时说,由于前段时间干旱,不少农家菜没长好,因此桌上有几样菜是买的,但绝大多数是真正的“土菜”,如子北瓜、萝卜菜、辣椒炒鸡蛋以及红烧鸭等等。也许是有点饿了,也许菜的味道确实不错,我们几乎狼吞虎咽,一桌菜很快就消得差不多了。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农家菜朴实仿佛它们的主人,菜里绝不是腻油占据主角。尤其是锅巴汤,有一种久违的温馨气息,吃到胃里大大方方、服服帖帖!
“哈哈哈”,笑声中小车款款移动了——这既是恋恋不舍,更象征是一种友谊和真情的告白。
【乡镇街道范文】四。
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是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川北火龙之乡”。
烧火龙是乐加乡老百姓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群众都会自发的扎起火龙,由老人领队,敲锣打鼓,年轻的壮汉赤膊上阵,挥舞着10多米长的火龙,走上场镇街头,接受几千名乡亲火的洗礼。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聚在一起,放烟花烧火龙,释放新的希望,祈求新年的幸福安康,祈愿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据传,三台乐加火龙这一风俗起源于清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当地人们为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乐加人姚明山为首发起组建了火龙队,一直流传至今。
手工制作烧火龙是乐加乡特有的民间习俗。火龙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灯牌、火龙灯、乐器等各个环节的40多人组成。舞龙时,队员统统赤裸上身,头裹毛巾,脚穿草鞋,个个精壮,技艺超群。火龙龙身用纸竹扎成,包括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共九节。龙宝直径30-40厘米,嵌于饰有彩绸的宝架中,可以转动;龙头直径80厘米,龙嘴长40厘米;龙角长50厘米,龙须飘飘,龙眼外突;龙身长约20米,直径50厘米。从龙宝到龙尾,扎制都有严格的要求,竹条用慈竹,绳子要耐火,上色要按龙的表面着色等,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民间龙灯的超凡技艺。
最后是“送龙归海”。正月十五晚烧火龙结束时,先要举办收灯仪式。将龙灯队领向桥头,在河边供上香蜡纸钱,由领龙者点燃香蜡,高颂“大蛇小蛇归洞,是龙请归大海”,然后鸣炮燎龙皮,送龙归海。
【乡镇街道范文】五。
202月6日,浓浓的春节气氛中,我们复旦大学“帐篷里的书声”志愿者小分队,带着满满20箱书籍、文具和生活用品,从繁华的上海启程,奔赴偏远的四川雅安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
从成都中转、经过一段左侧是崖下江水、右侧是立面峭壁的山路后,我们到达目的地。四周被佛头山包围的草坪村,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的那次地震,这个小村落会平静依旧。但因为地震,一切都改变了。灾后重建任务繁重,但孩子们的学业耽误不起。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去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草坪村只有一所学校——思延一小。这里的孩子们目前还在搭建的板房中上课,这些板房也是我们的宿舍,课桌铺上被褥就是睡觉的床。四川的冬天,潮湿寒冷,去镇上洗澡都成为奢侈的事情。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除了平常的外语、地理、体育课,我们还开设了手工、心理学等有意思的课程,更让孩子们高兴的是我们带来的那些书籍,让孩子们有了平生“第一个图书馆”。通过短暂的志愿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也许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星霖是个懂事的小姑娘。她的家境不很宽裕,受到地震影响的房屋至今尚未修缮完毕。她在思延一小上六年级,家里还有一个在镇中学上高三的哥哥。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她常常心情焦虑,于是,我们就常陪她聊天,让她明白:只要努力进取,命运之门的钥匙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慢慢的她跟我们越来越亲近,带着我们翻小山、过田垄,穿过大片油菜地去河边捡石子,耳听河水轰响、眼看浪花翻飞。她还领我们到家里去,名义上是“家访”,暗地里是让我们给她面临高考的哥哥加油。那些日子,她很早到校、很晚回家,每天一早就从学校低矮的围墙外探头张望,校门一开就跑到我们住的板房门外,把家里的糖果、花生和瓜子拿给我们分享。
为了求得来年顺利和丰收,当地在元宵节有“放天灯”和“抢青”的习俗。星霖和父母很早就想请所有的志愿者去她的家里过节,她非常想和我们一起去放灯、吃火锅。由于怕给她家增加负担,我们最终决定元宵节在学校的板房里吃火锅。但元宵节当天,在板房门口,我们收到了一背篓新鲜的蔬菜。大家知道那是星霖的朴实心意。临别时,星霖给我们每个人手绘贺卡、表达感激之情。其实她不知道,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她和家人以及村民们的踏实、坚韧,也深深地激励了我们。
元宵节当晚,暗黑的夜色里,只有膨起、上升的孔明灯发出温暖的光亮,孔明灯上写满了大家的心愿和期许。身处乡村,你会发现这里真正需要什么。乡村的文明不只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还有最少的商业化和最浓厚的文化气息。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十一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在距离大海700多公里的内陆小城建起了一个拥有上万只海洋生物的海洋馆!一个农民为何会建起这样一个海洋馆?管世广,河南濮阳华龙区张海村人.第一次知道大海是因为一个黑板擦,黑板擦是青岛产的,所以写着“青岛”两个字.当时他就问老师“青岛”是什么地方?老师说是一个海边城市,有大海!那大海是什么?大海就是很多很多水的地方,望不到边.那时候管世广想象中的.大海就是很大的大水坑,这多好玩啊!一定要去看看大海.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农村百事通英文刊名:nongcunbaishitong年,卷(期):“”(15)分类号:关键词: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十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户籍为x,现年岁,体弱多病,20年病休至今。此刻我离异孩子跟我,孩子正在上高中,家里严重透支,此刻生活举步维艰。我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尚未成人的儿子要抚养,自我也的经常看病吃药,全家人的生活让我十分的揪心,不明白怎样办才好。
幸好,听说我们的这种状况能够申请农村低保,所以我特向您们申请农村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相信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十三
尊敬的领导同志:
您好!
我叫x,男,汉族,出生于x年x月x日,这是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与实际不符,实际年龄现在是岁,x市x镇x村x组人。联系电话:
我家现在3口人:我、我老伴,和一个未结婚的儿子。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照顾,我本人一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我12岁隐患风湿,因未及时治疗,造成终生残疾,双腿伸不开,只能手抱双膝盖往前挪。早在十几年前,经相关部门鉴定,我为二级残废,绥化市残联为我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书》。近年来,我又患了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疾病,致使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我老伴叫,汉族,出生于年x月x日,现年岁。小时候,她患小儿麻痹,也因未及时治疗,造成双腿不能直立行走。前些年,拄拐,走路扶墙,现在发展到了不能走路地步。经相关部门鉴定,她为三级残废,20年9月市残联为她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书》。近年来,她又患有脑胀痛时有昏迷等疾病,因没钱住院,现只靠药片子缓解病痛。第一次低保申报时,把她落下了,这次主要是为她申请低保待遇。
目前,我家有三间土房,有13亩地,这点地,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老两口的生活都是未订婚的小儿子忙里忙外地照顾。由于家里收入极低,我和老伴身体残疾又疾病缠身,家里已欠下了47000元外债。说一家人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点都不夸张。
以上情况,完全属实。希望领导核实并批准我老伴和我能一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同时,我也相信亲民爱民的政府领导一定能体察我家实际困难,向我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老两口都能享受低保,让我们共同感受党和人民政府惠民政策的似海深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
农民乡村记事作文篇十四
东晋时期,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地怡然自得、超凡脱俗!而如今,到自然中去,成了现代人不懈的追求和渴望。
左藏花园,就是缘于对乡村的热爱,以及根植于土地的情怀,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去追求和体验失去已久的生活。
陶渊明的作品一直很寂寞,曲高和寡,伟大的苏东坡,诗词书文,都是一时无两,生性狂放的东坡先生,却是隐逸恬淡的五柳先生最诚挚的发现者和追随者“吾与诗人,无所甚好,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看看,苏东坡认为陶渊明甚至超过李白和杜甫。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晚年又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就是说,他不仅佩服他的文字,更为佩服他的气节,甚至说出了得其万一即足的话,苏氏是真正懂了陶氏的人,两个中国文化中的高峰,隔着一个盛唐,有了最为热烈的交集,这种高山流水似的激赏,定能了却他们当世的寂寞。
陶渊明为什么伟大,因为他是一个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的人,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最厉害的是,能把自己个人的梦变成了民族的梦,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只有陶渊明做到了,那就是桃花源。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是一切繁华喧嚣之后的精神回归,他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哲学: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美,因循自然,欣赏自然,服从自然,投向自然,也因自然而净化了自我,领悟了生命。
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41岁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职,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陶渊明原本也有一官半职,俸禄尚可,衣食无忧,但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个性,使得他不能忍受官场的做作,内心饱受挣扎。陶渊明第一次做官,是在他29岁时。
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官吏职,少日自解归。”也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
晋安帝隆庆四年(4)到恒玄手下做事。第二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陶渊明再度出仕,做了刘裕的参军。后来又做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
《陶渊明传》:岁终,会郡谴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督邮是汉代设置的一个督察的`官职(/wenxue/),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魏、晋起地位不如前代,以后设置渐少。陶渊明不善于溜须拍马,他不束带见督邮,可见对官场这一套非常抵触,于是干脆挂印去职。
从表面上看,陶渊明辞官是不愿意曲身迎接、阿谀奉承上司,但大背景则是东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黑暗,人民颠沛流离。就其个性来讲,则是陶渊明深受圣贤书的熏陶,按照孔夫子的话讲,士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当天下无道或政治抱负难以伸展时,士大夫往往采取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回归田园世界,纵情山水之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时所咏《归去来兮辞》很能表现他的心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强制)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指为官之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陶渊明挂官归隐,并不是浪迹天涯,成为游云散鹤,他选择了回归故里位于庐山的田庄,以自耕自作,饮酒作诗的方式,享受生活。
陶渊明辞官后,生活会如何呢?很多人认为,陶渊明在归隐后过着贫穷的生活,依据是《归去来兮辞》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县府中的丞、尉小官),脱然有怀,求之靡途(无门路)。”
这些多是陶渊明的自谦之辞,陶渊明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也不会太差。陶渊明系出名门,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虽然到了陶渊明时,家道中落,家里仍然有房有田,可以保证他的基本生活。
另外,廖仲安先生在《陶渊明》中认为:陶渊明出仕彭泽令的动机,也是为归隐做物质的准备。说穿了,也是为了归隐以后能有酒喝,有饭吃。当然,从陶渊明为官情况分析,他不屑与时俗同流合污,官俸显然不会太高。
不过,从陶渊明自己撰写的诗句中,人们还是能了解到陶渊明当时的生活状况。《少五适俗韵》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十余亩土地,八九间房屋,足以自耕自足,养活自己,这也是他能够享受田园生活的基础。
逯钦立先生在其校注的《陶渊明集》里称,陶渊明故居有三处,其一便是园田居,在庐山南麓,也就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主要居所。朱自清先生也说“渊明始居柴桑,嗣三经移居,上京、南村、浔阳是也”。
陶渊明每天的生活就是养花种草,或者到田间耕作。劳作是必需的身体锻炼,种植花卉苗木乃是陶冶情操。溪间垂钓,纵情山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陶渊明所属房屋的结构、形式,根据文献的记载推测,两所住宅是工字厅,另一所在堂后接圆形草庐。建筑史专家傅熹年院士1987年2月去美国考察,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艺术馆看到一轴《归去来图》长卷,描绘了陶渊明的形象及其居住的形状,画卷描绘的三处房屋是草顶或席顶的住宅。根据文献记载,陶渊明房屋采用工字厅结构,另一所在堂后接圆形草庐。
按照中国民间风水学的理论,陶渊明的房屋“枕山、环水、面屏”是符合风水佳地的标准的。在当时农业文明的模式下,“背山面水”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有山有水的丘陵地带,背山面水之处土地肥美,利于农业耕作,可以获得好的收成;另一方面房屋背靠山岭,可以阻拦风沙,而临近水源,则给用水等生活带来便利。
遗憾的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第三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被火烧毁。这把火对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不过,房子没了,陶家还有一条船,一家人寄住在船上度过了初秋。同年,陶渊明将家搬迁至南村,南村在浔阳城外不远的地方。南村也是逯钦立先生所说的陶渊明三处住所的另一处,在陶家未遇火灾前,不是陶渊明的理想住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指移居事)”。(《移居》)因为火灾,草屋被毁,陶渊明才移南村,继续他的耕植生活。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里程,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左藏花园,中国人的乡村梦。
公元3,东晋王朝建立,汉文化盛极一时。同年,左藏成为国库。从此以后,天下金银财宝、钱粮贡赋、史册文书、文化经典尽收左藏。自元始,外族文化入侵,左藏国库退出历史舞台。
无独有偶,东晋时期,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地怡然自得、超凡脱俗!而如今,到自然中去,成了现代人不懈的追求和渴望。
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乡村,但没有乡村可以回去。故人依旧,山河不在。现实的乡村,早已成为破败不堪、垃圾围村、重金属超标,化学污染严重的农村。记忆中,小时候老家的池塘里是有数不清的螺蛳、贝壳的,稻田里有泥鳅、黄鳝的,谷子是自家留种的,虽然才过去不到30年,但它已经成为了一段回忆。
欧洲人说,他们的灵魂在乡村里;。
美国人也说,他们的灵魂在土地里;。
而我们中国人的灵魂更应该在乡村的土地里。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家族教养在乡村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传承持续了5000年。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村庄正面临灭顶之灾。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自然村达到895个,而规模以上的城市已经可以容纳45亿人口。至底,中国县级城市规划总人口达到34亿。
革命作家臧克家《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道出了三代农民牢牢维系在土地上,永远在土地上挣扎和对土地的执著追求。100年的社会动荡使得我们没了根,30年的社会发展让我们没有了土地,的技术发展让我们没有了生物节奏。人类何去何从?该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回归土地了!
在城市里,人们身处名利场,为功名、为财富不懈努力,每一个人如此,推动和造就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也常常迷失自己;回到乡村,遇见另一个真实的、本来的自己。
现代繁荣的城市和传统宁静的乡村,缺一不可。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更需要常常回到乡村,因为那里是灵魂的归处。
中国乡村的苏醒,就是文化的回归、思想的回归,是信仰和价值观的重塑,就是民族的复兴。
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梦。如果五年无法完成这个梦想,我们就用200年的时间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