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大全(19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一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下,课时增加,资料泛滥,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上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已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痛疾,因此,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秋焕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商丘,4760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方法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二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不仅要使学生更多地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才能达到数学教学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新课标指出:“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数学教学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呢?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小学阶段,要利用好这有效的四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教师注重精讲多练,巧妙使用启发、引导方式,是教好数学的前提。当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全新的知识传授平台,使教育资源信息不断充实、完善,网络技术使得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共享这一庞大的教育资源,在网络应用中加入互动教学,活灵活现,学习起来更有趣味性,更有直观性,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农村小学中,要有效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一来可以节省教师教学时间,二来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易懂。如学习《方向与位置》中确定位置一节,先在多媒体中出现游乐场的书面图,使学习对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一目了然。接着导入新课,在多媒体里出现学习习近平面图,让学生看清学校的办公室、公寓楼所处位置,这样一连通过几个图形,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确定位置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在学生反复总结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出示概念,使数学学习既直观生动,又易学好懂。实践证明:只要在课堂上用好多媒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辅导的实效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吃东西,那么,数学辅导将是学生消化的最佳时期。如何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还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课后消化好所学知识,如何消化好,这就给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融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数学。在每一节数学课后,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布置一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让学生云做,这样既学会了书本知识,又使学生接触了生活实际,达到学而有趣。如在讲国家体育场时,我给学生编了这样一道题:侯老师去西安为学校买篮球,每个篮球74元,侯老师去时带了600元,侯老师最多只能买几个篮球?还剩多少元?因为侯老师是该校体育老师,学生很熟悉,一听侯老师大家就笑了,很快就做出了这道题,并且正确率达到97%。因此,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事编一些题,让学生去练习,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活动、游戏的验证性。
课程不仅是知识,也不仅是经验,还包括更新颖的数学活动。教师只有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寻求以创新为本质的教学新策略,优化教学资源,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实效。去年元旦前的一天下午活动时间,我把四年级学生集中在操场上,让学生站好队、排成圆形队伍,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专门搞了一次数学游戏活动,并结合前一段所学数学知识,提前写成回答问题的纸条,鼓声到那个学生跟前停,就让他(她)抽一个纸条回答问题,谁回答不上来,给同学们唱一首歌或猜一个谜语。活动非常有趣,同学们也非常专心,参与热情高涨。活动结束后,好多同学围着我说:“这样的活动太有趣了,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数学学习乐趣,我们真想高歌一曲!”
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手,结合所学知识,搞好必要的数学教学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益处。
(作者通联:044500山西省永济市栲栳中心校)。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三
在体育教学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直接灌输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低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象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蛙妈妈。于是引出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1.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使学生不感到体育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使教学从单纯教书到既教书又育人,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到既传授体育知识又开发智能。2.创造了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做到“求”、“趣”、“行”、“创”、“活”。所谓“求”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趣”是运用语言艺术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行”即是提供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创”即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即活跃课堂气氛。3.多次实验课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基本不存在压抑感)、课堂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率基本上在85%至95%这一区间。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四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学习的灵感才容易迸发出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产生创新的灵感。在课堂上,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不顾“面子”,融入学生之申,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得轻松,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有创新。
二、创设情境是课堂创新的重要前提。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丁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坤一定要找准知识的切人点,结合课堂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探索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处于高度的运作状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三、探索实践是课堂创新的重要手段。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时让学生思考:”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第三,总结概括公式。再用”l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是否与第二步有相同的关系?“师生一起梳理总结出计算公式。这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动脑思考,动口说,获得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得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创新。
四、质疑问难是课堂创新的重要标志。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引起思考,才会引发创新的火花。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难,让学生不断怀疑,否认已有的东西,提出疑问,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敢于创新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会质疑问难,并且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不要怕学生给教师提出难以下台阶的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搪塞,而应坦诚地给学生说明相解释,保护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的意识,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便学生在质疑中创新。
五、开放性是课堂创新的重要策略。
”现在的班级授课,它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规定人数的教学班,以教学班为单位,在统一的时空内,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是无疑的。但班级授课的统一性,即全程学习同样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受到同样的教育影响,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同一要求下以致于使一些学困生由于跟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统一与开放相结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也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全班统一要求,都一个样,可根据各个层面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已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其次是习题的开放性。习题的开放性包括习题内容和习题量的开放。习题内容的开放,包括习题条件、问题;结论和解题的开放。习题量的开放是指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时,可按“基础题、扩展题、综合题”等不同类型设计几个层次的题,不做统一要求,让好学生能够“吃得好”,中等生能“吃得饱”,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在“统一”与“开放”的完美结合中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五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六
课堂是学生来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交流和领悟,不追求提供所谓标准答案,而是追求对问题的开放式引导、开放式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课堂上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和少年。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活泼、好动,缺乏生活体验,却敢于尝试;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使用新教材后,师生常常有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对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情况做一个对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非常激烈,同学们各抒己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讨论问题有时激烈得象开辩论赛一样;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师已成为同学们的学伴;现在我们感到,在上课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有不少学生提出要求,希望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教师只有经常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感受,才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长此以往形成摒弃“教师本位”的自觉意识,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
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
2.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经历了小组讨论、小组与全班交流、个体与个体交流和个人与全班交流的全过程。这期间教师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全面巡视小组活动;捕捉各种信息;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问题。
充分发挥教育智慧还应表现在:当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让资源共享;及时判断其正误,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迅速加以有效指导,用适当方法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恍然大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
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和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超越自我,超越过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构造新的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将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和创造的东西进行吸收和转化,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活动更精彩。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七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妈妈。于是引出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八
小组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的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1.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
小组合作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技巧教学中,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布置组合动作练习,让学生想办法将动作连贯起来。这时,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最佳方案。伙伴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结果,八个小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处,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取各组之长,一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在学生的创造中诞生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1.2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小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进行游戏比赛中,教师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分配任务,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小组中紧密配合,然后与其他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本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本组完成任务,并努力战胜对手。教师应认真挖掘各小组的优点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找出其不足,最后评出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小组。最好的小组要表扬,其他的小组也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这样既能学生的培养竞争意识又能发展其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的练习。其次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各小组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组“领头人”,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
体育教学中的幽默法是一种有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手段,它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疲劳及批判功能。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幽默是一中普遍应用的艺术手法。在课堂中,幽默法可分为语言幽默法和非语言幽默法。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等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非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即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
2.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动作规格的讲述若平铺直叙,那么会现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若形象地告诉学生“起跑前要象一个被尽量压缩的弹簧,听到跑的口令或枪声是‘啪’的一声冲出起跑线,同时,起跑后要设想后面有只狼在追自己。”从而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和设想的情景,那么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又心情愉悦,更加喜爱体育活动。
2.2沟通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疲劳。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此过程交织着师生情感的因素,情感是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幽默可让学生领略到教师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精神世界,使他们觉得面前的教师不只是一个可敬畏的“教师”,而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另外,当学生在练习出现疲劳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用一些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得到锻炼,暂时忘却疲劳,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
3警策批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问题,如教师在讲解动作规格,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是,教师可幽默地说:“谁带收音机过来上课呢,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了,请暂时把它关掉。”这种幽默的批评给学生起了警策作用,即能保持教师的权威,又不至于使学生陷入难堪的地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不会使偶发事件干扰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反而使它运行得更稳健灵活。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幽默法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当学生精神疲惫,或课堂纪律松散,或学生面对困难,或师生间出现窘迫状态是,可适当运用。但如果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必须严肃认真的气氛下进行,这时用幽默来逗笑学生,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伤害事故。再者,教学幽默的内容要不断创新。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教师说出某句妙言趣语时会耳目一新,哄堂大笑,可若多次重复,则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素材,加以组装,改头换面,使之与体育教学的情景更加吻合,不断更新,达到“信手拈来”,而不是老生常谈。
所谓“文无定法”,体育教学同样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赶得上新课程改革的这艘大船。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1).
[2]体育科研.,(2).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九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下,课时增加,资料泛滥,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上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己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痛疾,因此,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出处 wwW.KAoYaNmIji.com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方法。
对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许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
二,开展数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
四,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
教师的教学观念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看法。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受学校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的影响越深,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种观点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而轻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解题的训练而轻数学的应用。这种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形成“数学证明只不过是用来检验教师或课本提出的命题”的信念,甚至对证明产生厌倦等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理解只能剩下两个字“解题”,加上“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因此需要改变教学观念。
另外,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做为研究数学的持久性动力。所以要提教学效率首先要有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他们有“数学无用论”的信念,虽然迫于各方面的的压力,会强迫自己认真学习学,但经常会出现眼睛盯着课本,心思却不在上面的“走神”状态。其后果就是其一,课堂上仅是“认真听、仔细记笔记”,主动积极思考的成分很少,基本的公式不能在课堂内消化,需要不断的重复,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态不能及时得到好的考试成绩的强化,会很容易容易放弃。因此老师要增强学生面对数学困难的信心。
二、开展数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辅助手段,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数学实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得到良好的.认知培养,其核心是对自己思维和行为的自我监控。数学实验因其问题的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研究”,都有所得。二是数学中的变量,由于其动态的复杂性往往无法在黑板的板书中完成对它的刻画,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动态功能描述客观数学变化现象,从而对这种现象的某些规律做出预测和判断。即让数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可视化”,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观念,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进而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通过数学实验能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是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在探求轨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作出了不同的结果,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气氛热烈.最终得出完整的答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同伴合作能力。因此数学实验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的目的。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解决学科的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并检验和论证问题的结果。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的教学传统,它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在奥林匹克竞赛中频传捷报,在过去几十年中数学教育方面几次大型国际比较研究中,中国学生都表现出比西方学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但是.笔者在日常听课、自己教学及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我们的课堂虽也有提问,有时觉得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都有积极的回答,课堂气氛也不错,可就出不了成绩。再仔细去回味教师所提问题,发现我们的提问仅处在“启而不发”的水平,或是提问过多、过细,过于指向问题的答案和知识内容本身。而较少指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我们认为,相对于结果启发式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思维的自我监控性,非常有必要,这时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四、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批改作业本历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常规,也是教师认为最繁重的一项工作。老师常常觉得上课以外的时间多是花在批改作业上,不仅耽误了备课时间,而且效果甚微。最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莫过于花了大把的时间改完作业。发现学生犯的都是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是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以对于学生思维上的错误并不能很好的加以纠正,而学生在作业本发下后并没有很好的反思自己的错误之处,只是简单的把正确答案写上。作业天天有,教师天天改,耗时多,负担重,流于形式,反馈慢,收效不明。然而,因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不做作业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可以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批改多样化,一是及时批改,高效反馈,一是组间互批作业,一是当堂批改。通过释放作业权,来进行数学的强化训练。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1)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
(2)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让学生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3)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1)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好问和好奇心强的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3)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关键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一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尹晓菲胡艳辉。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启发式、案例式教学;经济学实验;自我评价体系。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描述和概括,其基本理论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部分。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谈一点个人体会。
1、依据教学大纲备课,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要求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例如微观经济学的第一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其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国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法律的调整,结合课本讲解。例如,人民币降息对老百姓有哪些影响。
最后,需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教材、资料,了解该课程的前沿理论,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保证备课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增强授课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2、提倡互动式教学,做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采用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优秀学生的独创性及个性的发展。合理设臵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很多,不论是网上,还是教学参考书中,都有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案例法是根据教育对象和培训的需要,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案例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是以案说理,从实务工作中归纳出规律及需掌握的知识。
第二,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学生在看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调动必须的知识储备,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加深思考,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鲜活的实务工作材料。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由于调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求者,成了教学主体。面对案例,并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而且通过个人与小组发言,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和提高。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案例教学法以来,各国学校纷纷提倡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案例法强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实验程序标准化、货币激励显著化、实验语言无偏化、比较基准明确化、与现实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构建经济学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模型实验、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实验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理论。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做到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多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西方经济学的课件时,除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课件的趣味性和美观性,再加上教师风趣的讲解,就能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为学生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作为班级的“公共信箱”,开辟一个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义、课件或一些典型的习题发送到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经济问题提出来,利用邮箱和大家讨论。学生也可以利用此空间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邮箱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正确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与学生交流,多吸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总结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如每次课前都要先确立教学目标、重点,提出的问题,针对哪些学生提问,预计效果如何;每次课后进行自我评价,每周、每月进行综合评价。如本月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作业及答疑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满意程度,对学生姓名、学习等情况熟悉程度等,并给自己打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选自:《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
摘自维普网站。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二
思维创新铸品牌(品牌创新)。
企业打造品牌离不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更容易产生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是理论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受逐步形成的,与每个人的经历、生长环境、教育情况等密切相关的习惯的影响,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做法解决问题,这种根深蒂固于心中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称为心智模式,它是我们管理创新的大敌。如何克服这一传统思维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训练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企业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和专业化,有时候人们只能看到问题的一面和局部,这导致我们无法看清并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进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采取的行动往往本末倒置,甚至饮鸠止渴。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则能尽量避免和克服这些不足,它有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发现症结所在,并有利于我们超脱狭隘和短期利益,还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所在。
二、训练散发式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跳出常规的习惯的解决方法,时刻提醒自己大胆想象,富有创意地去想办法,拿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思路,打破思维禁区,才可能产生创新。
三、运用逆向式思维方式。所谓逆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方式与一般人的相反,善于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逆向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喜欢思考问题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把问题想得更透。
四、通过综合式思维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多学科知识既专业又交叉,因而要学会综合,就是把各相关的知识交叉运用并加以综合,从而得到新的意向,实现管理创新。目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和互相渗透的趋势已愈来愈强,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管理创新也越来越多,因为根据系统思维的观念,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多学科的交叉和运用,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成果。因为现代企业其产品涉及面广,融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没有综合能力,就无法进行管理创新。只有进行不断综合,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五、通过改进式的思维方式。改进原有的管理方法是指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提高与改进,通过这种方式,更容易产生管理创新,这也是现实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创新途径。它可以是在自己特有的管理基础上,也可以是在别人的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提高或通过否定他们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下面本站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创新思维的三个阶段,欢迎大家继续阅读下去。
创新思维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存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围绕问题收集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使问题和信息在脑细胞及神经网络中留下印记。人脑的信息存储和积累是诱发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存储愈多,诱发愈多,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只是时间长短不一而已。
2.思想加工阶段。在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索时,人脑会不断地对神经网络中的递质、突触、受体进行能量积累,为产生新的信息而动作。这一阶段人脑能总体上根据各种感觉、知觉、表象提供的信息,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大脑神经网络的综合、创造力有超前力量和自觉性。在准备之后,一种研究的进行或一个问题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往往需经过探究尝试。故这一阶段也常常叫做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孕育阶段。
3.顿悟阶段。人脑有意无意地突然出现某些新的形象、新的思想,使一些长久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突然之间得以解决。进入这一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特定启发唤醒,创新意识猛然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这一阶段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被称为“直觉的跃进”、“思想上的光芒”。这一阶段客观上是由于重要信息的启示、艰苦不懈的思索;主观上是由于孕育阶段内,研究者未全身心投入去思考,从而使无意识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不象专注思索时思维按照特定方向运行,这时思维范围扩大,思想信息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三
1.游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心理学课程难免有很多迷惑,觉得心理学很神秘,如果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游戏法,对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应该是最有效的了。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还能激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一:猜谜语游戏,它的规则是教师负责出谜语,然后依次让每个学生开始轮流回答,如果这个学生回答不上则扣一分,然后从下一个学生开始进行下一个谜语,如果这个学生答对则加一分,直到教师出完所有题目。
最后计算所有学生的总分,总分最高的为赢家,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心理现象并不神秘,是存在于生活里的每个角落,如听到玩游戏就会感到高兴。
然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会理解思考的含义,并且会在大脑里飞速的思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思维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量的`储备,在游戏中既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并把跟心理学相关的词汇讲授给学生,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心理学的含义,在游戏中让学生情绪放松而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如果每位教师都可以把知识与游戏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自然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乐在其中。
2.结合实例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分析。
心理学虽然复杂担忧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记录观察周围环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共同研究与探讨,并且学会课后不断观察周围与反思自我,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结合作品人物的心理现象和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自我心理现象和心理感受分析。
二、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体验。
教师用游戏法与讲授法结合有趣的教学实例,应用到了广大学生的身上,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之后,在相互交流经验和对知识的不断探索中,不断地成功带给大家不断地前进的动力,教师以及学生都对心理学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信心也增强了,在课堂上教师也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家不断交流进步,加深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师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师既是一个领导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的观点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授方法以便更适合学生,也与老师一同改变教学方式共同研究教材,从而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心得。
幼儿心理学是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对幼儿从孩童走向成长必经的教育之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失的。
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个体生长发育快,发展变化迅速的时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
幼儿通过在环境下的熏陶,在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儿童心理的发展包含着认知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儿童的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心理过程的主导活动是不同的,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幼儿的行动充满了情绪的色彩,这对幼儿的心理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找到一个对教师对学生都有益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盲目对学生实施被动式教育,要引领学生,不断带领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慢慢感悟到心理学的奇妙,让幼儿在游戏中在乐趣中掌握了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事半功倍。
所以说找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幼儿心理学教学经验。
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实质,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大家一直前进的目标,现如今提出的游戏法与讲授发结合的等等一系列教学方法,都很好地解决了教课难的这个问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困意横生,还可以能够在游戏中在欢乐中掌握的该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会让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对心理学的感悟会不再感受于表层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掺杂了自己的意识对自己的言于行有了在心理学上的感悟。
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对幼儿进行心理学教育势在必行,找得到适当的方法让幼儿更深刻更好的理解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找到对的方法教师才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知社会,更好地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四
创新思维过程是形成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或新产品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新颖独特性、开放灵活性、流畅简捷性、综合多样性及程序阶段性等特点;推动创新思维活动,必须遵循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宽松的'思维氛围,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良好的思维习惯等.
作者:张谨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00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3)分类号:b80关键词:创新思维内在特征基本原则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五
“五五一”教学模式是我校领导教师在近年的课改实验中总结出的一套比较适合我校大班额校情,科学、高效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开学期伊始,陈校长又带领我们回顾总结与完善了新的教学模式,领导让我们要加深认识,加强实践,加快创新,学习后,我感受颇深,非常的受益,现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情境导入,预习质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的导入会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第二阶段确定目标,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及困惑,由组长或记录员归纳整理。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组员轮流汇报,相互补充),教师对汇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充分调动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
第四阶段精讲点拨,深化理解。
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过程要做到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
第五阶段达标测评,总结提升。
分层次进行阶梯式达标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效果。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这种当堂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是“就教材教”而是要灵活运用教材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充分发挥教材功能,使学生充分发展。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法,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我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六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应该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手脑并用,视觉、触觉、嗅觉结合。要想让小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概念,只有直观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他们身上还具有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所以,我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特别注意他们手、脑、口并用。比如,在教学加法时,我会拿出粉笔、火柴棒、黑板擦这些实物,问同学们“一支粉笔放在盒子里了,如果我再放进去一支,大家一起看看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呢?之前我们一个手指数一个数,那么现在该伸出几个手指了呢?小学数学注重的是数学基础和实用性,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鉴于这一点,我也会采用实际情景设定问题,如分给学生纸板,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剪裁三角形,让学生们一起开动脑筋思考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了数学逻辑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智力基础,同学们不仅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了,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只有这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调动出来,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创造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最后,展示成功,为学生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4.建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应注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是过多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高质量的引导。我认为,如果教师引导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就不能高效率地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有所区别的,人类的认识是直接曲折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是以间接掌握知识为主。所以,小学生的向师性十分强,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寸步难行。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高效率地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数学。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维持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又让他们对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3.鼓励学生体验数学,发现规律。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单向的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对学习的帮助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四、引导学生家长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课下,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家长,所以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与家长建立一定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联系,及时通知了教学进度,让家长在生活中引领学生进行实质的数学练习也是很必须的。比如,一年级时,我会做到给家长联系好我们认数到多少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在帮家人买东西的时候使用。再有,就是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的数学作业,如做三角形模型。这样,家长也可以从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一些教育。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也及时反馈给我,这样形成的双向互动,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可以在生活和课堂上双方面进行。
作者:杨祖兵工作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三铺小学。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七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中他们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悉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和灵活运用的。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预设先让学生们按课本的方法,自己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们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范围。尽管学生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八
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创新篇十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但如何把这些转化为可操作的富有实效的语文教学行为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宝藏,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情境的设计,对于我们的教学是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性。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还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语言特别优美。在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优美的语段,再自由朗读、激情朗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其表达的景物美、情感美,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优美的句子时,要求其他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朗读,一边展开联想。此刻,学生大脑中就会呈现出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也野的美丽景象,学生融入到索溪峪的美丽情境之中,体会着“景”美、“情”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情感在朗读中酿成并步步深入,让学生既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又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朗读过程其实同时也是情感经历过程,学生们如临其境,抒发着对索溪峪、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在这般妙不可言的奇异境界里,你有什么想法,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表露自我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多以读来激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在教学寓言《揠苗助长》这课时,学生一个无意的动作让我突发其想,让学生表演农夫的动作。没想到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要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家人干活时的神态、动作,于是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有个学生说,我们其他同学做禾苗。我不禁为学生的想法叫妙,这一下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其乐融融。我觉得这课怎么上得这么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