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4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发言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1
关于加强边境村屯建设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的建议
边境村屯是边境地区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我市牢牢坚守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积极抢抓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机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个边境村屯实现了美丽蝶变。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我市还要在边境村屯建设上做好“小村屯”的“大文章”。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强基建,筑固边之本。把握东北边境地区抵边新村建设契机,强化边境村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屯发展数字农业新业态。
拓服务,行惠边之举。推动养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边境村屯倾斜,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优化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走进偏远边境村屯。
塑风貌,亮美边之韵。加强边境村屯、民族村屯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营造边疆特色村容风貌,辅之以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非遗人才、举办特色民俗活动等,让边境村屯的“基因密码”活起来、动起来。
纳人气,聚兴边之力。讲好家乡故事、边陲故事,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到“边”、能人回“边”、农民工返“边”、企业家入“边”。把握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窗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落地加工等产业,用政策和产业留人。
固边防,利安边之器。巩固边海防建设成果,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多元治边新体系,凝聚起边境基层治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边长制”,加快推进数字边防建设。
优保障,善稳边之制。结合我市市情,制定出台市、县(市)区两级推动边境村屯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在财政、投资、金融、土地等方面予以充分的配套支持。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2
关于提升校地校企合作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校地校企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但随着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的不断升级,校地校企合作在机制建设、领域拓展、平台搭建、人才供给、成果运用等方面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推动提升校地校企合作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推动机制创新,提升合作“驱动力”。建立会商机制,组建联席会议,向域内外高校院所发出邀约,吸收相关职能部门、市属国企参与。优化激励机制,发挥总体规划、产业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激励政策,设立校地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充分调动校地校企合作各方的积极性。
推动多元融合,拓展合作“新场景”。应在提升校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多做文章。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仪器仪表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在谋划产业定位、统筹产业布局中更为有效地发挥高校院所的智力优势。全面挖掘更多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契合点,推动校地校企更为多元化的深度融合。
推动平台建设,构筑合作“强磁场”。鼓励高校院所创办,或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研究院。结合我市“园中园”建设,打造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将职能部门、高校院所、行业企业、中介机构等纳入其中,借鉴“深圳虚拟大学园”,把校地校企共建的实体机构和创新平台整合到一个园区,促进各方信息共享、资源共用。
推动协同育人,共建合作“人才库”。在源头上,校地校企应协同合作,共同规划学科专业设置,探索“订单式”联合招生培养模式;在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拉长学生实习周期,增加就业“筹码”。统筹整合我市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引导行业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推动成果转化,跑出合作“加速度”。解决好成果“如何来”的问题,支持高校院所开展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加大财政统筹支持力度。解决成果“如何转”的问题,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创办企业,支持高校成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部门。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3
关于推动我市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市农机产业有历史渊源,新中国的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鸭绿江一号”诞生于我市,推动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增加“马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一个规划,完善产业顶层设计。立足丹东实际,着眼重点地区,研究制定市、县(市)区两级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围绕“农业有需要、市场有前景、丹东有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我市农机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规划为引领,描绘有特色、“小而精”的丹东农机产业新图景。
打造一个集群,释放产业“虹吸效应”。在凤城地区规划建设农机产业园,以园区政策吸引农机制造企业入驻,带动本地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园区、发展壮大,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农机产业链图谱,让更多环节、企业、要素在产业园“串珠成链”。
实施一个行动,强化产业比较优势。建议实施“两步走”的农机质量提升行动:第一步打基础,加强可靠性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二步上台阶,支持企业“做大牌”,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支持企业运用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质量。
推动一个提升,解锁产业“智慧密码”。应坚持市场导向,鼓励支持企业与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融合,组建校企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突破农机制造的“卡脖子”难题,拓展智慧农机应用场景,努力探索智慧农机服务智慧农业的“丹东经验”。
做强一个品牌,亮出产业“金字招牌”。要做强“丹东(凤城)农机”这个公共品牌,编制全地区农机产品手册,组织开展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探索“短视频+直播”的营销新模式,适时举办丹东(凤城)农机产品和技术交流展会,赋予“丹东(凤城)农机”更为丰富的品牌内涵。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范文4
关于做好生态大文章促进丹东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良好的生态和气候条件,是丹东的资源富矿、发展潜力和旅游优势。促进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应坚持突出丹东生态这个优势,坚持以生态为主题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为主线融合文体旅产业。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以生态理念引领城市更新。坚持突出生态价值,打造推门见绿、处处是景、移步入画的公园城市;坚持突出项目特色,打造独具边境风貌的生态路、示范路;坚持突出宜居定位,推动丹东由旅游城市向旅居城市发展。
围绕生态景区织密公路网络。建议坚持以路拓旅,围绕提高景区通达性织密公路网,力争贯通各个生态景区;坚持以路美旅,力争把每条公路都建成生态画廊;坚持以路优旅,科学规划,让景区景点由自驾可达变得舒适易达。
以特色美食打造城市品牌。建议实施丹字号品牌提升战略,将“丹果、丹鲜”的美食品牌打造成丹东的城市品牌;实施丹字号品牌延链计划,扶持优势品牌全产业延伸、全链条增值,让游客通过这些独特的丹字号品牌品味丹东、爱上丹东。
以生态名片吸引体育赛事。做好起点文章,举办环边境和环海岸自驾游发车仪式,打造生态自驾游起点城市;做好骑行文章,举办环丹自行车赛、鸭绿江全流域自行车赛、辽东山地骑行丹东挑战赛;做好近水文章,打造滑板、网球、游泳等专项赛事基地;做好冰雪文章,打造“踏雪寻莓·乐享丹冬”文体旅融合品牌,让丹东的冰雪经济持续热起来、火起来、红起来。
以生态优势融合文旅优势。建议推出“生态+文旅”研学计划,举办研学红色文化、边关文化、民族文化等活动,走深研学路,让丹东研学之旅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富氧之旅、文化滋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