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3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墨香有情,岁月留痕。最近一段时间,再一次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案前灯下,且读且思,仿佛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进行亲切的对话,里面的每字每句都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充满教育智慧的每一条建议和教育理论也给了我深深的鼓舞,让我能够更加有底气、信心和激情在以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道路上走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是世界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他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与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持之以恒地探索是分不开的。他所阐述的教育理论并没有用很深奥的语言表达,而是用非常贴近教师工作的生活言语娓娓道来,就如同一位在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01、为人师需爱生
爱是最好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人过一百,形形色色。因为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我们时常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暂时后进的潜能生。当再次捧读这本书时,我重新将目光投向苏霍姆林斯基,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也感受到了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把训词换成赞美,把挑剔换成包容与赏识,宽严有度,严慈相济。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读到这段如阳光普洒一般温暖而又优美的话时,让我觉得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爱学生也是身为教师的责任,要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02、为人师需善学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是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我深深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我认为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本,还要走出课本。不仅要善于学习拓展所教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类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那么更能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为能够熟练运用教育智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进取,不断扩充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也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03、为人师需善于反思
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身为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天虽然都是琐碎的小事,但肯定也会有感悟、有困惑。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会去改正的却少之又少。叶澜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事例,也有他在此基础上经过反思与升华而形成的精辟的理论分析。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甚是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也带给我了深深的思考。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那么记日记是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育随笔和反思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这也是通过研读本书学到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有这样一位教育的领路人给我以指引,我相信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远。我也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终有一天,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
篇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之作,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撰写。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同时也要具备智慧和勇气。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理解、关爱,以及适时的给予指导。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质的塑造。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会尊重、感恩、诚实、勇敢等品质。
再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最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学生成长。同时,教师还要有毅力,去面对教育过程中的挑战,不断总结经验,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求。而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像与我面对面交谈一样。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那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呢?在书中作者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斯基认为,儿童对教师的信任是一朵娇嫩的花儿,我们要向爱护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我们,因为我们是教师,是人性的榜样。我们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教育的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书中讲到:“教师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儿童是脆弱无助的,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儿童是能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如果给他们的刺激和痛苦太多,会使他们的心变得粗暴起来,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逃避惩罚,儿童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课堂上回答得不好,怕教师给他记分,就说‘我的记分册丢了’,而实际上是把记分册藏起来了。”看到这儿,我想到,班上常有些学生在没交作业的时候被老师问到“你作业呢”的时候,就会说“我做完了但是忘带了或找不到了”等类似的借口。有些时候,可能真的是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忘记把作业装进书包,而更多的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做作业,而是害怕回答没有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惩罚,所以才会说出“忘带了、找不到了”等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常常说“小小的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呢”。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不是孩子学会了说谎,而是我们老师对孩子不完成作业的惩罚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他们只好想办法逃避这种惩罚的痛苦。于是,当再有孩子说到“忘带了”等理由时,我会说:“好,老师相信你,那你能不能再在练习本上写一遍给老师看看呢?”“能写完作业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如果能养成上学前检查好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就更好了!”“你是一个比较认真的学生,可不要养成这种经常不带作业的坏习惯让老师失望啊,我看你明天的表现”……而且我也发现,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之后,总是使劲地点头表示自己的决心,而且也很有效果。
每次打开苏姆霍林斯基,每次细读苏姆霍林斯基,每次重读苏姆霍林斯基,总是为之怦然心动,总是不时地被震撼。教育是一本无穷尽的大书,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去书写,去填充,而在这条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有着众多的同行者,更重要的是有着一群在求学道路上努力的学生和我们共同前进……
路漫漫虽远兮,我一定穷尽自己一生去求索。
篇四:《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这些建议是他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验之谈。他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角度,对教师工作给予深切的关注。这些建议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建议中的每一条都是用心良苦、蕴涵智慧的结晶,既富有理论色彩,又具有实践意义。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又像一把金钥匙,帮助我们打开教育教学理论宝库的大门。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使之不带进课堂。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走进课堂,往往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是极其必要的。
要培养班集体的欢乐感、荣誉感、自豪感。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它有利于巩固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培养学生班集体的荣誉感时,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要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逐渐形成。
教师要善于关心爱护班干部,培养班干部的“核心”意识。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眼睛和耳朵。因此,选拔班干部要慎重,选出的班干部要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够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善于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并教育全班同学支持、关心他们的工作。这样,一支“核心”意识强的班干部队伍就会逐步形成。
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精通他所教的学科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宰者。”如果一个教师不精通所教的学科,那么他的教学就会像在杂技演员手中平衡着一块木板一样危险。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精通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领会到教材的内涵和精髓,从而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利用“关键的第一步”去争取成功。许多学生都认为课堂没有用武之地,而把精力花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动作或说一些废话上。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爱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引导和培养。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以发挥特长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关怀、信任和期待,并由此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思考和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获取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管理、养成自学的习惯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善于在每一节课上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究、精心备课是必要的,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在学生的思想与知识的交叉点上,最应当及时地有系统地把知识逻辑展开的程序同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序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思维特点以及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我们的教学过程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能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能真正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读完这本书使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性,重新认识了教育对象——学生;读完这本书使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重新认识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教书育人!
篇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和感悟。
2022年9月,来到了县前小学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秉持着初心,治学严谨的优秀老师,他们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智者的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利用假期这段时间我读了教育理论书籍中的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了这本书之后,确实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
当读到“要思考,不要死记!“这一条时,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教学就是这样,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记不住或者记会但忘记了,教师就会很生气,让他们写10遍,读20遍。直到他们会了,教师才会罢休,才会满意。其实,这样下去,孩子的兴趣、积极性就被抹煞了,随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记!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知识,我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它们的同时来解释这些知识的实质,使知识活起来。让他们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把困难当作机会。的确,工作中我们会存在许多困难,来自于班级的,来自于教学的,来自于学生的。读了这段话我豁然开朗,在困难来临时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气,迎面解决才是最积极的心态。我们每个人也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最优秀最幸福的教师,莫过于做这两件事——读书,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完全一致。在今后的工作生活,还要多阅读好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从书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做好一名让学生喜欢、对学生有帮助,能使他们得到更大发展的老师。
篇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又一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一读再读,但是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条就是: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接班一年级,更是有这样深刻的感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正如书中举的例子: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同样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存在差异: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给不同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就,有收获的喜悦,哪怕他只进步了一小步,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成长!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能够感受师生之间相互的体谅,并且在心理上备受鼓舞。老师也能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在孩子们的眼中,能看到他们虽然紧张,但是专心致志的思考,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享受智力上收获的喜悦。
篇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本期在辛泽成校长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便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
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篇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结合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向广大教师提出了100条中肯的建议。100条建议语言浅近,思想精深,读之使人受益。从中拣出三条来,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工作谈点肤浅的看法,以此同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坚持读书,与书籍交朋友
这一条来自于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时间问题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个历史老师的故事说起,他认为课前的最好准备就是读书。书籍是前人和他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与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读书,无疑是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在用别人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手脚,用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思想与方法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捷径。“传道、授业、解惑”是运用已有的思想、知识和经验去改变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在这过程中,思想、知识和经验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像苏霍姆林斯基所劝诫的那样,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首先不仅是以此成就自己,而且是出于本职工作的需要,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需求,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并且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自己的职业领域中去,他才不会把读书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丰富和塑造自己灵魂的有力工具。
二、教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他同时又劝告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我们相信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的人各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这应该是指平常的生活中,是从博采众长的角度讲的。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有经验的教师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能太盲目,太杂乱,太随意,而应该有明确的选择性和极强的针对性。
在中学,听课、评课无疑是开展集体性教学研究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为了避免这其中无效的搭台唱戏,热闹一番,各自解散,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在交流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交流之后整理自己的收获,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群里力量,发挥学科组的学习共同体作用,建立学科组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本身,但客观地说,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地方毕竟是很多的。我们的年轻教师常常违背这种规律,好比打仗,不是要指挥千军万马,而是自己勇敢地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当然这决不是由他们打仗的激情和热情所致,而实实在在是因为缺少经验,缺少对事物的理性思考。“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早已被业内人士背得滚瓜烂熟,但真要这么做,恐怕还有很多老师一时半会适应不了。为了不教,就必须教给学生方法,“授之渔不授之鱼”;教给方法同样也不能停留在“告诉”的层面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习惯,即让学生自觉读书,自觉思考,自觉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当学生的助手,做他们偶尔一用的镰刀或杖藜,而不是拖着或拽着他们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共鸣,有深思,有时更是感慨万千,为读书相伴时的心灵的温暖,为教师的职业优势为我们所带来的简约人生,为教师的特质给我们带来的职业追求,更为了让每一朵花的盛开给予充分的理由。
篇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工作之余,我跟随苏霍姆林斯基的脚步,品读了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其中书中第35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起我的注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着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带动学习。
首先,给孩子喜欢的数学。课堂上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设置有趣的活动,做一些猜一猜、比一比、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简单易懂,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
其次,给孩子明确的目标。当孩子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时,及时表扬,并在班级总结中进行全班奖励,从而使孩子明白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另外,还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适当采用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表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乐学、善学、会思是数学课堂的追求,后期我将继续跟随智者脚步,不断寻求智慧的教育,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篇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身为人民教师,手里握着祖国的未来,担负如此光荣又重大的使命,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创造自己的职业价值呢?许多一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或多或少产生了职业倦怠或是职业迷茫,这时,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做老师的经历,也有做校长的经历,有经典高深的理论,也有生动的教育案例,洋洋洒洒,给予我们宝贵的100条建议。尽管时隔多年,尽管国情不同,但是书中的一些宝贵的思想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主要谈谈阅读与思考。教师不仅自己要爱阅读,善思考,也要鼓励学生阅读和思考。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对于教育来说,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便是学知识、学道理、学思想、学技巧,学做人。而最基础的便是学知识。学知识不是单纯地朗读几遍知道知识,了解知识,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不是能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教科书上的原话,而是要学会运用知识。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而在教学中,以本人的经历为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常常要求学生记诵单词,当然也要记诵相关搭配,但是由于没有教给学生一些恰当的方法,也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能够记住单词表上单词的本意和拼写,可依然读不懂句子。在教完定语从句后,我要求学生复述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讲述介词加关系代词,介词的选用规则后,我当堂留给学生时间,要求他们熟记规则,并提问。结果显示,除了个别记忆力较强的学生外,其他人都复述不全,可见是没有理解规则。在讲读后续写时,我要求学生通过“读——思——写”的步骤完成情节的构思和写作,但是效果不好。思来想去,可能与学生语料的欠缺有关,由于高中课业压力学情与教材及课时设置的差距,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足,短暂的早读时间,学生可能只可以读熟单词,在阅读课文时结结巴巴,何谈语言能力,更不用说能够读懂读后续写的阅读材料了。不认识单词,读不熟课文,没有时间和能力阅读外刊,阅读英文原著,不思考,何谈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迁移与创新?长此以往,能力没有培养,时间反而浪费了。
我在教学中的疑惑也正是这样,学生的确是缺乏阅读与思考的。
课堂的时间很宝贵,不能用在检查学生的死记硬背,复述课文上面,应该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请按照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学生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学透教材。教的时间多一点,学会了,理解了,再练习。不禁想到曾经的一位英语老师竟然不讲教材,而是让我们疯狂地做报纸习题,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所以我们教学的时候应有重点,循序渐进,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运用知识,让“每一个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而不能漫无目的,毫无选择。
除了阅读教材,也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例如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经典小说,名家散文等等,去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其发扬光大,而不要觉得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这些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反过来是有利于教材的学习的。正所谓“教材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我们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教材的人。有经验的前辈曾经告诉我,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阅读量越大,英语成绩就越高。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就是因为阅读量少,词汇量少,拿到试卷,犹如读天书。
我们要求学生阅读和思考,老师应该为他们做好榜样。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教不好书的。教师的知识储备,学识上的广博,过去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事实上,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难免被赶下讲台。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必须具有一潭水。而如何充实自己,备好课,而不仅仅是备知识呢。要牢记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我们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因为“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除了通过阅读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灵之外,还可以推荐给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和学习。要记住,学生的老师不只你,还有书籍。书籍可以带他们任意地遨游,书里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可以鼓舞激励学生们。
我们还可以阅读优秀前辈的教育书籍,我们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就越容易在自我分析和总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必须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够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总之,广泛的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多元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我们拓宽思维边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教育。
法国思想家帕斯维尔说:“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是说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会思考。教师在阅读时也要注意思考,而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否则永远也无法进步,无法提高。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自己学习也应该因材施用。“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是有效的。”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思考,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教学。
如果教师不思考,可能无法因材施教,无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教师不思考,他的课堂就是枯燥的知识的堆积,他的讲课就没有智慧,没有情感,学生自然不感兴趣,也无法理解。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不仅自己要处处思考,凡事要搞清楚为什么,更要鼓励学生有疑问,而不要去管学生的疑问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认为有问题,教师必须加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要为了赶进度,也不要自行删减那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尤其是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的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体现在试卷上,体现在分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上。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阅读和思考,掌握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纯粹地教授知识,而是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是教给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教给他们追求幸福的技能,简而言之,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个学生有了浓厚的读书兴趣,他就会爱上学习,即使离开校园之后,也会坚持不断学习。”同时,身为教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爱阅读,善思考,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发现更广阔的天空。
篇十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缕缕书香,浸润心灵;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书的世界里,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你运动了吗?
今天你进步了吗?
让我们相约一起成长。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努力履行自身的职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和了解自身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我们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一名教师,必须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一位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必须从“履行责任”做起。对自己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快速地成长,也就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树立良好榜样
我认为要从平时的教学做起,从学校和班级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早和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敢于承担榜样的责任。我也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孩子们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受到关注和模仿。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显而易见的,因此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时刻关注自身的外在展示,不做那些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事情。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不断巩固夯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对所教科目的内容要做到驾轻就熟,从教材、考纲到练习题等都必须了解和掌握。上课能够做到严谨详实,深入浅出和重点突出,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再者,一定要找到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去传授和教学,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诀窍。反之,机械化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且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耶是缺乏乐趣的。因此,找到并且掌握学生喜欢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我所教的英语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最后,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见识,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自然也无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任何助力。总之,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和反思,而推动这一切的就是教师的责任心。
三、要真心热爱学生
一是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教师要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获知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二是主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当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地为其提供帮助,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感谢这本书,感谢这位伟大的教育先贤,让我满怀激情地站在讲台上,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也许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抵达教育的尽头,但我会警醒自己:慢慢走,静静爱;选择教育,为了最初的教育理想而奋斗终生。
篇十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最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一些观点对于我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启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由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教育类书籍。书中包含了一百条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涉及到教育教学方法,还涉及到教师的个人修养、自我发展等方面。这些建议都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思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首先,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幸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百条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建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这些建议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学生,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幸福感。
篇十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今年,我有幸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整本书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道理,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读书丰富自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课题。书中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到:”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作为教师,应该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然而,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快节奏的社会,很多老师都忙于工作、家庭,很少挤出时间来安静地读完一本书。正因如此,教师的精神生活也处于一种匮乏状态,局限了自己的视野。我们也知道,书中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仅凭书中的知识无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书中关于后进生的事例给我的感触最大,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去接受他们的一些”落后”。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做的是,怎样平衡学生这种片面的发展,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给这些孩子自信和动力。有些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愿意去锻炼,把跑步等活动当做一件痛苦的事,这是体育课上的后进生,身为体育老师,我更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天赋,让他们在体育锻炼这件事上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在教学上,让孩子学会自主训练,而不是等待我的督促,我需要做的是去帮助他们,做他们思想上的楼梯,一步步引导他们去探索,去锻炼。都说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我自认为,应该保留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心,不能过多的去封印孩子的这种能力,保留天真会让他们快乐健康,保留好奇心能让他们发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开拓眼界。很多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动作就会给他们的心灵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在他们的心理激起层层涟漪。很多时候我会思考,是什么让我变得冷漠,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是我自己还是教学的压力?我是否能坚守住这片教育的责任田?如果在批评时注意点方式方法,在责问时多点耐心倾听,多给他们学习的信心,他们是不是就会更加爱学习?这种来自内心的自问,常常鞭策着我的灵魂。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持一颗纯真的职业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充满睿智,给孩子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为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助力,让他们自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