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优质18篇)
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3.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和亮点,避免冗长和重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
第二段的第四层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1)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对于未说出的,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补充。
7、一起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8、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磅礴,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高昂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9、拓展训练:描绘一个场面,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等。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家》是一篇儿童诗。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采用电子白板中的一些功能,如:播放《娃哈哈》,在出示生字后,让学生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词拖到相应的图片中,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不同形式的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整体诵读课文,把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事物间联系,让学生在语文时间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像与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在学习课文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面,边看边想像启发学生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由扶到放,我先出示第一句,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家,让学生知道这是打比方的句子,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其它的句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动手找一找,画一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诗歌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先出示图片,再出示词语,读词语。
2、初读课文,为图片找家,找到后连词成句,之后做一个游戏,为图片找家,指名学生多媒体演示。
3、美读课文,说一说你是送谁回家的?到它的家里去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设置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演演、读读、想想,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景图,配以歌曲《大中国》,让学生读出自豪感,最后齐唱《娃哈哈》,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么美的儿歌,你愿意把它记下来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配乐背诵儿歌。
5、教学生字。
这就是我说课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虽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结构的严谨,用词的生动、形象,含义的深邃,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一一对照。而开头第一句的“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与“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遥相呼应。作为一篇小美文,《阳光》遣词造句有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进”,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调皮可爱。阳光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场景跃然纸上。第四自然段的“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体现了阳光的博爱和无私。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为这句话作了注解。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课还有生字16个,其中,会认12个,会写4个。课后,除了朗读、背诵、写字要求外,还提出了归类识字、口头组词语的要求。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八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根据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构建的三个纬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在第一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在认识12个生字的基础上学写2个生字,并且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
《阳光》当作为课文出现时,它就成为了接受美学所说的开放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调动已有知识,丰富现有经验,充分感知、体验阳光,通过思考使文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维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课堂教学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将分以下几步进行:
用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以及教师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第二步,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将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教学这三个字时,结合课后练习,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并适当拓展,在字形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交流识记方法。在字义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说词说句子、利用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儿歌等多种形式多次出现的方法,以达成会认的目标。
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朗读阶段进行之后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最后,留一个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
一、说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童趣的夏天,让我们触摸到了生机勃勃的荷叶,更让我们体味到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以及他们快乐的心情。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编排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认字和朗读是学习的重点,从读中去感悟夏天的美好,进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将识字与读书紧密结合,寓识于读,以读促识,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管是识字还是阅读,我都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积累和感悟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3、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玩中学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身心特点,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领悟内容、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荷叶图画(播放图画),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随机出示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荷叶的美丽,从而不知不觉的把孩子们带入到充满童趣的夏天之中去,为进一步地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程提倡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即让学生在听、读、说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整体感知,圈圈划划,即慢速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并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2、再读: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在这个环节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我通过带拼音读字、去拼音读字、男女对读、姓氏读等等多种的读强化生字的音形,同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生词“停机坪”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摇篮造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经过以上层层提高的办法,学生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学得快,忘记得也快,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设计了一个“摘荷叶”的识字游戏,学生如果认对了课件上的“荷叶”卡片后的生字,而且能用多种方法说出自己的识记窍门,就去掉荷叶送给。这样一来,学生识字的兴趣就大大地提高了,而且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再开展开火车读、翻浪读比赛再一次将在玩中学字推向高潮。
(三)朗读感悟,玩中学语。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坚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注重感知,淡化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创设情境读、齐读、小组展示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来激发学生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读完之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认识了哪些小伙伴,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收获说说它们把荷叶当作什么?自己把黑板的板书补充完整。从而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创景中感悟小动物的心情,体会心情,结合小动物的动作感情朗读课文,也可以表演读文。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读好课文。另一方面,这种角色答问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学生在浑然不觉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随机应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各种形式的读,也是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必要的背诵在课堂上也得到了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背,还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表演。经过个人读、小组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全班展示读。孩子们很主动、很乐意地去选择、去展示,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这样一来,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诵读课文中乐此不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本册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部分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汉字。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二、本册目标及知识点。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其中25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本课主要讲了与学生天天形影不离的书包和里面放的学习用品,让孩子对学习用品有一定的认识。也属于看图归类识字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六个词语。第二部分是关于小书包的儿歌。第三部分是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5个会写的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识字能力依然很弱,对于民族语言学生来讲,学起来可能有一点点困难,进展稍微缓慢一些,更应加强识字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并应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
认识8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知道一些识字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在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将图片与文、与字相结合,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考虑到民族语言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在此环节上可能用时稍微长点,重在会认、会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识字(如齐读、比赛读、分组读、抽读等形式)来贯穿与整堂课的学习。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想不想认识它?(生回答)那就请大家看大频幕猜一猜: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具肚里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把学上。(课件出示)
师:我相信同学们小脑袋一转就知道了!(学生猜谜底:小书包?拿出书包让学生看看)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老师书写,同学们跟着书空。小字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我们直接学写“书”和“包”字。(一字写好读字音,然后齐读题目)
2.识字生词“书包”
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1)读准“书包”的字音。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预设生: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书包”。
师:你的方法简单而实用,不错。谁还有好办法?
预设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数笔画)
师:老师也有好办法记住“书”这个字,你们愿意听吗?(生回答)
师:大家听好了,老师是根据一句话记住这个字的。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看,横折、横折钩这两个笔画组成了阶梯,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达到顶点的。
师:编成小口诀就是:层层阶梯通顶点。大家来读读。
师:通过一句话编个小口诀也能记住生字,所以大家在识记生字时要多懂脑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
“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
随机学习“包”字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倡导生活识字,并结合不同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
二、听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1.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
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
师:这么多的学习用具,有一个人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同学来听一听。)(播放儿歌)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有什么?(生发言)
师:老师把代表这些学习用品的词语请到了大频幕上了,大家来读一读。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
2.识记生字。
师:大家请看这些词语头上的拼音不见了,你还记得它的名称吗?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请同学读)
(3)认读单个生字。(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5)归类识记生字。
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单人旁。(课件出示:“笔”图片)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重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贴标签:
这是我们的学习用品小超市,老师忘了给他们贴标签了,谁愿意帮老师给它们贴上标签。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以超市购物的方式促进复习巩固,激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从整体观察,现结构特点,再到发现关键笔画,最后范写、练写、反馈,一步一步,要扎扎实实。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8个生字,会写了2个生字。现在让我们和我们新认识的好朋友道别。(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
2.布置作业。今天学过的字回家读3遍。预习课文里的小诗歌,读两遍。自己整理书包。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并能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家》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对许许多多幸福家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家,在家里有亲人的关爱,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亲情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
其中,巩固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
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二)指导听读课文:
1、看着大屏幕,听录音读。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
3、用笔指书,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寻求帮助。
4、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5、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7、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8、全班齐读。
9、分组比赛读。
10、达到熟练背诵。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儿歌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无意记忆对识字的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放鞭炮”、“开火车”、“小兔子回家”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
(四)回归课文,精读理解:
1、老师范读,调动学生积极性:猜一猜,怎样才能读好?
2、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3、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五)总结,结束:
通过思考:田字格是谁的家?很自然地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的完整性。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后画出自己所找的家,并继续创编儿歌,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我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以动画形式创设情境,以区分形近韵母、朗读儿歌、动手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枯燥的拼音复习感兴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巩固拼音,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以帮助孙悟空为主导线,带领学生去大森林。让学生带着爱心复习拼音字母、韵母及音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达到“学与玩的结合”。同时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学得“轻松”。
本次复习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第一课时,比较形近韵母和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第二课时,认读词语和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
学习目标:
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形近的韵母;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利用儿歌拼图形。这节课我讲授第一课时。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孩子好动、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会对无意义的字母、反复地拼读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对趣味性的学习更感兴趣。孩子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大部分孩子已初步掌握了拼读方法,能熟练拼读。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地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地学习。”课堂上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选择开放而有活力的、更适合幼小过渡阶段的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以动画形式创设情境,主要是以闯关的形式,在游戏中让学生对枯燥的拼音复习感兴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巩固拼音,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时以帮助孙悟空为主导线,带领学生去花果山。让学生带着信心复习拼音字母、韵母及音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达到“学与玩的结合”。同时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学得“轻松”。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一)、故事引入,比较形近韵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生:愿意。
师:好,我们就来读一读。(出示写着i、e、u、r四个单韵母的桃子图)(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生:认识。
师:试试看吧,老师来教大家做一个“过家家”的游戏,看看它们是怎样变的,能变出哪些韵母来。(分别手持i、e、u、r卡片的同学上台)。
师:台上的同学听好啰,老师说,你们变,台下的同学认真看。
师:过家家,过家家,i和e是一家,i在前,e在后,组成一家是个啥?
生:ie(教师板书ie)。
师:真好,下面请同学说,看它们变得对不对。(分别变出ei、iu、ui、er)(也可以先变再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再看看哪几个模样相似呀!
生:ie-eiiu-uiei-er(教师板书)让学生比较齐读。(教师随意变换,出示不同的韵母,检查掌握情况)。
(二)、在“游玩,做客”的活动中复习音节与词语。
生:愿意。
师: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花果山,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动物,它们叫什么呀?(出示投影或图片指导看图,然后由教师领读,学生轮读)。
师:我们又看到了美丽的景物。(出示投影)是些什么景物?
生:红梅,柳树,小桥。(师指着图领读)。
师:说得不错,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给它取个拼音名字吗?(学生试着拼读,教师领读,再图与音节连线)。
师:孙悟空真是太高兴了,他还要带你们到他家去作客,见一见他的家人,向你们介绍他喜欢做的事。(进入第三题)。
师:请同学们按着横排的顺序读一读,想一想。(出示内容)(生开火车轮读,齐读)。
师:他家里有哪些人呀?指名读第一排。
生: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师:谁来把第一排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得真好,能把后面的一个字读轻声。(指导学生加上“.”)教师领读后,指名读,大家一起齐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指名领读)再读一读第二排,想一想说了些什么呀?
生:说了“小鸡、小鱼、河马、水牛”。(反复读)。
师:为什么说这些?
生:孙悟空喜欢这些动物。
师:孙悟空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读第三排)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
生:读书是这个样子的。(边说边做动作,依次读词语,表演)。
师:好,我们来一排一排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生归纳)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儿歌,拼图形,培养想象力。
师:看来孙悟空做的事情,大家都会,孙悟空还会读儿歌,拼图形,同学们和他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
师:跟着老师读儿歌。(老师领读)(反复读)小兔、小鸭长得什么样儿?
生:小鸭嘴巴扁,小兔尾巴短。
师:你会拼图吗?试试看。(老师示范)(分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象什么?)。
师:我们的小朋友跟孙悟空一样聪明,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庆祝我们取得的成绩吧。
生:好。(手持一个字,找能与自己组成词的字。)(跳找朋友的舞蹈,边跳边找,一曲完了,找对的同学站到旁边,找错了的接着跳,找对为止)。
(卡片: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小车、河)。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真高兴。
五、教后反思:
这次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设计,意在体现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了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也尽量直观多样,无论是韵母,图画都涂上了鲜艳的色彩来增强吸引力,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产生共鸣,整个教学中学生处在活泼乐学的氛围里,由于学生年龄小,遗忘性也较快,在指导会读的基础上还要反复背诵、理解,多指导书写,做到声、形、义的统一。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 目”;(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 、精读 、有感情地朗读 、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 、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 。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 、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好的板书是文章精华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本堂课,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青蛙
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冬眠图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课《小熊和小鹿》的第二课时。
《小熊和小鹿》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熊和小鹿都很守信用的事。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寓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告诉我们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时做不到,也要及时通知对方并做出解释。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守信用的意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讲信用”,学做诚实守信、善理解的孩子。
为了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解决问题,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一个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在理解本课教学内容上不会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综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一)诱导质疑、激疑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快速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激疑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复习词语,初读课文字词学习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承接上一节课刚刚学完的生字词,我先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复习巩固新词,为后面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化。
1、我采用“师引生学”的方式学习第1自然段。我先让1、2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小熊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得出来?接着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出示课文插图一和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儿”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感悟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2、我让学生自主学习2—4自然段。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接着通过小熊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小熊不能去奶奶家的难过心情和他答应了小鹿的约定,就坚决要留在家等小鹿的坚决态度。最后,我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悟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添学生的朗读乐趣。
3、学习5—6自然段,我先让3、4组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走后,小熊在家是怎么做的?然后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用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让学生从图2和等啊等这个词体会出小熊等了很久,并引导学生感悟小熊此刻的心情;接着利用课件播放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和出示实物闹钟,请一个学生表演在等待小鹿的小熊。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小熊在等待中的着急和失望心情,感悟小熊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指导学生带着失望的感情朗读第6段;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拓展练习:说一说,你有过失望的时候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我让学生合作学习7—8自然段,我先出示学习要求,接着让学生从小熊与小鹿爸爸的对话中了解小鹿没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感悟小鹿也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设计拓展练习:课文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再次体会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孩子,因为他们守信用,所以才得到大家的喜爱。
5、学习第9自然段。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做巩固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和……都……句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四)回读全文,引导学生再次感悟文本。
(五)延伸拓展续编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故事情节,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想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七、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小熊不去等和(约好去种树)守信用小鹿生病道歉简洁明了,能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也课文内容的缩影。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九
唐诗《春晓》是(赣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春晓》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学习兴趣。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散走神。
为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8个生字,辨认多音字“觉”,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恋之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再现策略。
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以读促悟策略。
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美丽的春晨”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为学生勾勒了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学生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拓展延伸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生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轻松游戏,揭示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上课前,我就以学生们爱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了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我马上做了一个动作,嘘,老师有一个要求,谁输了要给大家背古诗,孩子们欣然同意,纷纷和我做起了这个游戏。
当有个输了的学生有背这首古诗的,我就顺势说:“你真棒!居然背出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以“玩”的形式导入,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也给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学的兴趣,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我通过cai课件将李白在春晨即兴作诗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扮演李白边演示,边渲染气氛。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添砖加瓦、找朋友、配对子、贴树皮等活动检查识字。重点指导“觉”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晓、啼、知”的结构,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三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自行解决。重点理解“晓、闻、啼”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四)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二读一画”,把文本中“美丽春晨”意境内化为学生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课件,(春天早晨的景色),在散发着花香的导读第1句,早晨体会作者不愿醒来的尽情。
接着,出示课件2,(鸟雀到处鸣叫),在鸟雀声中体会景美人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课件了,(课文上的插图)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体会作者惜春之情。
美读第3、4句。
最后放轻音乐,看着动态的画面有创意地齐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相机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让他读哪一句,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3、整体感悟。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力求孩子们就将心中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的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灵感的喝彩。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所以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迁移。
本课的板书设计由春晨、鸟啼、落花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cai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表演演练法等。
1、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能观察、感受又能调动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导疑,学生质疑,图画展示,创设情景。(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你们下课了都喜欢做游戏对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对对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通过问题陈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起来。
(2)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再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识字,加字变成对韵歌。
(3)教师导思,学生释疑,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用认识在汉字宝宝加字变成对韵歌。
(4)教师导悟,学生迁移,学生整理认识来自大自然的朋友,感悟对大自然在热爱之情,把自己认识在汉字,通过加字变成对韵歌。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山清、水秀”等词的意思,并练习说对子。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对子。
为了突出重点,更好的突破难点,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课件显示)。
一、教师导疑,学生质疑,谈话导入,检测学情。
教师引导:小朋友,下课了我们都喜欢做游戏对吗?
师:老师带来一个对对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师:那我们先来读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儿歌)。
师;儿歌读完了,小朋友,你们了解对子吗?你们想了解对子吗?
师:要想来结对子呀,可少不了汉子宝宝,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字宝宝。
投影:认识字宝宝;天、黑白、日月。
师:小朋友们读的非常好!老师有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它们加上一个字,就变成了一首歌,看(板书——对),而且还给这首歌起了个名字,叫(板书——韵歌)。对韵歌离了汉字宝宝可不行,让我们再请几位汉字宝宝出来玩吧!(课件:图片+汉字、云雨、雪风)。
师:大家都认识了这几位汉字宝宝,老师现在给它们加上了一个“对”字,就变成了对韵歌,一起来读一读对韵歌。(课件)。
师:现在我们来做对对子的游戏,第一组小朋友读前面的字,第二组小朋友来对好不好?
师:好,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范读,请大家跟读一遍。
师:这一句从事物入手,描绘出四种自然现象,分别是云雨雪风。
二、教师导学,学生自学。
投影:图片+汉字、花树、鸟虫。
师:这第二句描绘了花开、树绿、鸟飞、虫爬的和谐画卷。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都要爱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整理一下来自大自然的朋友。
投影:云雨、雪风、花树、鸟虫。
师: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对不对?(课件)。
三、教师导思,学生释疑。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为自己鼓鼓掌吧!让我们来读一遍这些汉字宝宝,然后加上一个字,变成对韵歌吧!相信你们会表现的更棒哦!开始投影:对云雨雪风花树鸟虫师:最后一句对子描写了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投影: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师:小朋友的表现真的是非常棒!朗读对子,应读出节奏感,读出对子的轻快节拍哦!再来读一读!
生:跟读、分组读、齐读。
师:现在咱们再来玩一次对对子的游戏,试试在游戏中背会咱们的对韵歌。
四、教师导悟、学生迁移。
师:背完了对韵歌,来看看练一练(课件)。
师:学完了练一练,我们再来写一写,打开课本第13页,写一写下面的生字。
虫字的口扁,第四笔在竖中线上。云字第二横长,顿点有力。
山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末笔向左下斜。师:现在打开自己的拼音本开始练习。
五、课后作业。
抄写3个生字的笔顺和一字两词。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一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会写“春、冬”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一上课文《四季》,顺势提出问题: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一问题切入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一吹,大地一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一加、组词、形声字等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一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一层次的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一起来“画画”,通过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我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一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一个,写一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3.激励性语言评价。
五、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一)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一定困难。全班84.6%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p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二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致力欲建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具有开发性,能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组的第二课,这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学习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识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探索教学新方法。
1、互动合作。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个性的张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教学设计在识字、朗读、演说中都体现了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教学中的生生合作,巩固识字,师生合作,拓展识字,自主合作,感悟朗读,教师指导,合编儿歌等。
2、注重情趣。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性。多用愉快教学,课已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教学中游戏识字,动画朗读,自编儿歌,个性表演,都体现这一教学思想,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童趣,释放童心,焕发童真,还学生快乐童年。
3、感悟学法。
语文学习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从学生初学语文,接触语言文字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之目的。如: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生活中识字,运用生活情趣,自编儿歌,都意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悟出一些语言的规律和法则。习得学法,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4、开发课程资源,走向生活大课堂。
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当小作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2、生生合作,复习生字。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出示四季图画,听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1、师生交流,收集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如:燕子、知了、菊花、雪人、游泳、稻谷。
2、合作学习,当小作家,自编儿歌。
(四)感情升华,动手操作。
1、欣赏四季美丽的画面。
2、小组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三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想要赞美它一下!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齐读。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四、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
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简笔画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自主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理念。在阅读华山风光的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读、找、议、悟,体现华山的高而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突出一个高字,配以简笔画,理清课文脉络。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上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家》。在本节课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教育公平的。
一、实践教育公平从自身做起。
上课时,我用我的眼神、微笑、手势、语言、给每个学生以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平等地对待他们。同时,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外地学生的发展,给他们鼓励,使他们能自信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实践教育公平从课堂点滴做起。
1.课文细节处体现公平。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设计时,我从家庭到班级,到学校,到张家港一个城市,直至祖国,让学生理解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潜意识地渗透到,不管是外地生还是本地生,无论是在班级这个家,还是在学校、张家港、祖国这个家里,都是平等的,都是家中的一员,都是家里一朵最美的花。
2.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给予公平。
在学习习惯方面,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倾听他人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质疑表达的习惯等存在差异,为了使外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本地学生走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在课堂上总是有意识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摆好优美的姿势,写字时通过做手指操,暗示学生马上要练字,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3.课堂上给予平等的参与机会。
首先,我给学生平等的说话机会。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说说白云在蓝天上干什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都能做到全班参与。
其次,我给学生平等的朗读的机会。不管是读词、读句、还是读课文,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一样,都能享受到多次朗读的机会。
再次,我给学生平等的表演的机会。如:全班分成四小组扮演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朗读写自己的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角色任务;又如:让全班同学扮演种子表演发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种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状态下的体现。
4.教学用语的公平。
为了避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当造成的不公平,造成一部分外地学生自卑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处处对他们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你的家真美呀,你把它的名字叫得这样美,他们可喜欢你了,即使遇到读得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我总是通过委婉的话语:如果你能把它读得怎样,那将会更美,从而使他们的身心能健康能够成长。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五
《瓜娃娃打电话》西师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的课文。通过瓜娃娃与叶、花的对比、形象、真切地表现了瓜娃娃的懂事,匠心独具地展现了动人的母子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美读中,一是一是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浓浓的亲情,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纯真的、爱的情感。这个故事共有两段,第一段写爬上瓜架的瓜秧们,只知道向风儿招手,向雨丝儿点头。第二段写躲在叶子下面的瓜娃娃悄悄地给跟妈妈打电话,感谢它的养育之恩。叶子和果实都是跟妈妈的孩子,两者相比,让我们形象而确切地感受到瓜娃娃的可爱。瓜娃娃知道自己能长得胖胖的、大大的,全靠妈妈甘甜的乳汁供养。瓜娃娃爱妈妈,感谢妈妈。这是一篇洋溢着亲情的童话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谁都能为之动情。这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对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激发孩子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教材收编这篇课文是满足孩子们的这一愿望,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让孩子分角色扮演瓜娃娃和根妈妈,领会瓜娃娃和根妈妈之间的感情,说出自己对妈妈的心里话,学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对亲人的爱。所以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有阅读的兴趣并能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浓浓的亲情的道理。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此我拟定出第一个教学目标:能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拼读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又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的这一理念,我拟定出第二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感悟情境,积累文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我拟定出第三个教学目标:感悟情境,积累文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4、读课文,讲讲《瓜娃娃打电话》的故事。这个目标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同时也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培养。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拼读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情境,积累问中写的生动、具体的句子,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爱母亲、爱亲人的情感。
(3)、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课堂教学倡导一课一得。一节课,要想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生字词语方法。2、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纯真的、爱的情感。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爱辛勤培养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同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采用得最多的是反复诵读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教学法,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主张一法为主,多法并施,力求使我的课堂生动有趣,能激起孩子们的共鸣。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安排的:(一)学生质疑、自由朗读,指导学生识字(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三)角色互换,体会情感。(四)音乐感受,情感升华。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环节:
1、课前播放《绿叶对根的情意》flash音乐动画,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
2、继续播放该音乐,师谈话导入,激趣导入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让学生看课题置疑。
5、通过让孩子自由朗读,询问孩子解决不认识的生字的方法,并利用有拼音帽子的生字卡片及瓜娃娃的图片生字,来检查学生的识字能力。指生注意部分生字的读音,并纠正学生的儿化音的读音。通过指生读,比赛读,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赛读,分角色朗读,老师有意漏读、学生点评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的优美。
6、通过flash动画展示叶子的生长、瓜娃娃打电话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并利用孩子们生活中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中组织语言,表达语言。
7、利用戴头饰表演瓜娃娃与根妈妈的对话,让孩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8、板书设计体现了直观美,含义上的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会学生勾勾画画无疑是一种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在指名读第一段时,我请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你能说出这种形式的词语吗?让学生在这个词语下边打上小圆点。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勾画描写瓜娃娃对妈妈说的话,。然后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感谢的语气。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教学中我还抓住甘甜的乳汁、日日夜夜、翠绿翠绿等词理解课文。因为这几个词直接反映着根妈妈的辛劳瓜娃娃的懂事。而文中瓜娃娃的生长的好坏是与根妈妈的辛劳付出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鲜活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理解。如:学习翠绿翠绿、一个劲儿的向上生长时,我们来看一看?然后出示动画。学生看着图片说叶子的颜色和瓜娃娃的长势。这些词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这样层层深入,顺学而导,正好体现我校语文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策略研究》。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阅读开始时播放《瓜娃娃打电话》的动画片,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储存起来。最后我说说板书。我反复钻研了教材,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用生动的图片展示,分三行板书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瓜娃娃的图片、电话及电话线把两副图联系起来。用一个大心把瓜娃娃对妈妈的爱直接直观的表现出来,既想象有美观。再加两个大箭头书写感受和回报。我尽可能想让板书简洁明了、美观有一定意义,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瓜娃娃打电话》的说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偏旁识字》。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语文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识字与写字评价中提出:“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检查字词的能力。低中年级关注学生识字兴趣,高年级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基于以上标准,我们在上一学期的识字教学改革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课型:
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教学实际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集中识字是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集中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
溯本求源识字:早期汉字往往具有“因义构形”、“以形表意”的特点,即使是现代汉字,多数字仍保留着相当多的表意痕迹。溯本求源识字即在识字教学中应溯源分析,遵循汉字形、音、意结合的构形规律,使小学生明白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掌握所学汉字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
整体识字:单元整体识字教学,是以人教课标版教材专题单元的生字为载体,进行识字写字整体教学。即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融识字、听、说、读、写的五种语文独立学习能力于一体,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结构,呈现各个局部能力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效果。
生活识字: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今天我所说的《偏旁识字》属于集中识字课型。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通过开学第一个月集中识字以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600个常用汉字,独立阅读已不成问题,但缺乏系统的识字方法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乐于表达,初步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有了一些识字的愿望,但对汉字本身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生字,知道不同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法、归类法和游戏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汉字的字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汉字文化的情感。
基于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不同偏旁表示的意义,并认识相应的生字;教学难点为通过偏旁初步了解汉字构字字理,体会汉字的魅力与智慧。
我的教学模式为以下五个环节: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2、教师引领,回顾旧知
3、分类辨识,学习新知
4、游戏巩固,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这一模式的设计是以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模式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为指导,将“教师引领、小组合作、当堂达标”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教法:情境激趣,形象引导,归类辨识,游戏巩固,测验提高
学法:情境感悟,形象记忆,归类辨识,游戏巩固,练中运用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这是我的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以及每一环节的预设时间。我将逐一解说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目的。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分钟)
新课导入时以谈话的口吻带领孩子们走进汉字王国,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识字,一堂课下来未免枯燥乏味,所以我将整堂课的教学情境设置为到汉字王国去游玩,孩子们会受到汉字精灵的邀请,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认识他们的家人。但在正式做客之前,还要接受汉字王国国王的考验,由此引出下一环节。
2、教师引领,回顾旧知(3分钟)
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学过哪些类型的生字,根据大屏幕所出示的汉字,孩子们可以很快辨别出同音字,形近字,汉字的结构以及汉字的偏旁部首。从而引出三位偏旁小精灵,带领孩子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为所学过的汉字进行简单的复习整理,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组组汉字所属类别,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比教师灌注的记得更牢,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3、分类辨识,学习新知(28分钟)
由冰精灵带领,学生们先来学习偏旁是两点水的生字,教师首先出示冰雪世界的图片,并提问: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出“冷”,教师便出示“寒冷”“冻手”词语。接下来按照游览的顺序观察到花朵“凋零”,小河旁的松树上挂着“雾凇”,房檐上挂满“冰凌”,到了精灵家里,冰精灵请小朋友们喝放着“冰块”的柠檬水,真是“冰凉”透底啊!
做客完毕后接受小精灵的考察,将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集中识字。最后总结:两点水原意为“冰”,所以两点水旁的生字大多与寒冷有关。
接下来是水精灵,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的家族可庞大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很多三点水旁的生字,下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互相说说你们都认识了哪些三点水旁的生字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生字进行回忆,小组内的讨论可使学生思维打开,形成“头脑风暴”,不仅让生字源源不断从脑海中涌出,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沟通完毕后请同学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分类出示词语:一类是大自然中的水:长江、黄河、湖泊、海洋;一类是在生活中水的用途:洗衣服、洗澡,以及在水中的运动:游泳;另一类是与身体有关的水:流泪、冒汗。最后,水精灵检测并再次汇总:三点水的生字多与水或和水有关的活动相关。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火精灵也有点坐不住了,对同学们说:“大家别看我有四个点,但是和水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火,作为偏旁分为火字旁和四点底,下面我主要为大家介绍含有四点底的生字!”教师出示“热”字并由火精灵进行重点讲解:“热”字本义为温度高,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古文字形很像人手持木(树木)种在土里,所以有种植的含义。这里是说气温高时,植物的生长就会很快。下边为火,即四点底,表示温度高。简体字“热”上边演变为执,意思是手持火把就很热。
接下来让同学们结合图片理解羔,焦,熏,黑,煎,蒸,煮,由字形到字理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偏旁的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偏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归类识字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方法上的引领,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汉字字理,使学生喜爱汉字。
4、游戏巩固,拓展提高(3分钟)
在这一环节,通过开火车、汉字大转盘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在本节课中认识的生字。转盘中还拓展了其他三点水旁的生字,增加游戏挑战性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5、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检测题目:
给红色的生字注音、连线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偏旁小精灵的带领下认识了含有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生字,你们一定体会到了,通过偏旁归类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和更多汉字王国的小精灵交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检测,当堂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教师小结,总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多识字,热爱汉字。
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偏旁与识字
冫氵灬
冰水火
归类识字
设计意图:
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这个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体偏旁;另一部分是偏旁所代表的含义,板书简洁全面,重点突出,学生言、意、法兼得。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七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三个偏旁会写“在、后”等四个字和斜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四个方向,并用这个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1、激趣导入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老师说“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投阳光下面跟你走。”
2、情境创设法
在学习第一,二节课文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3、多种识字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识字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方法识字,如借助拼音拼读字音、开火车读、个别读、读文识字、玩识字游戏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4、趣味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结合课文重点,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我安排了课中拍手操游戏,师生在游戏中理解前、后、左、右。
5、质疑、释疑
学生根据图画读书并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有时候在做,有时候在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再结合生活经验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1、合作学习。同桌一起读课文,然后互相探讨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朗读比赛发。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读、个别读,男女接力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识影子。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指名读给大家听。
三、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
2、趣味识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句语句最有趣儿?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觉得哪句有趣?读一读。
三、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影之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引导学生看图。)
3、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四、实践活动。
1、练习说说:我的前后左右都是谁。
2、通过课中操来巩固对影子和“前后左右”的方位认识。
五、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后、我”。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
5、学生再次练习。
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八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家》: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字或词一读的现象。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诗歌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这样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从而加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互助协作的学习伙伴。
2、这样教落实了以读为住,听、说、演为副线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读出感觉来,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演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生:家。
(1)请小朋友张大小眼睛仔细看老师一笔一画把字写好了。
(2)指名读课题a、b齐读。
2、读词。
(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词语。(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看看哪一列火车开的又快有稳。(相机正音)。
(3)齐读。
过渡: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能不能读好呢?(能)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二)学习第一句话。
师:你们瞧,蓝天是——生:白云的家。
1、练习说话,指导读词。
(1)这个字谁来读一读云。
(2)词连读谁会?白云。
(3)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白云?(龙、棉花、小鸟、牛)相机指导朗读,评价。
(4)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语读一读。
2、指导读句子。
(1)这句话连起来谁会读?(指名读,相机评价)。
(2)齐读。
(三)学习第二句话。
师:瞧,树林是——生: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一行谁愿意读?(指名读)。
2、齐读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句。
师:我们一起到小河边去看一看,鸟儿们都在干什么呀?它们都在做什么?
1、指名说:游来游去。
2、游的怎么样?(指名说)是啊,这条鱼还冲着我们笑呢,你来给我们读一读。
3、他们还在做什么啊?(吐泡泡)指名读。
4、齐读:全班一起试试看。
过渡:很好,下面老师让大家看一个神奇的景象,你们看。
(五)学习第四句话。
1、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句话?(指名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2、这个词谁来领大家读?(泥土)。
3、小种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给了他营养,给了他温暖,春天它才可以发芽,长叶呢!
4、指名读,评价。
5、齐读:全班一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学的这四行它们是完整的一句话,你们能把它连起来读好吗?(能)那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看,可以做一些动作。
(六)表演。
1、自由练习;(大家练的真不错,谁愿意一边作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
2、指名表演读;
3、齐读:起立,边做动作。
过渡: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里呢?
(七)学习第五句。
1、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2、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又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同学们就是朵朵鲜花,在花园里幸福的成长,我们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八)总结。
1、这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学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读好吗?给你们练习一下。(指名读)。
2、谁愿意一边做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相机评价)。
3、齐读。
(九)延伸。
1、这首诗仿佛就是我们同学们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刚才我们了解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
3、大家真爱动脑筋,老师也写了几句变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十)布置作业。
老师请小朋友把我们刚才在课上说的诗句抽几句变成我们自己作的诗。写在我们的拼音小日记上,题目就叫《家》。
(十一)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白、云。
2、指名读准字音、组词。
3、学生自学笔顺。
4、做小老师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5、师范写,生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