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十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一
通过上岗课可以让我们新老师迅速成长,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为我们今后的任教中作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胜任教师这份职业。同样,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向着一名优秀的教师努力前行!
1、学生对摩尔质量定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处于模糊状态,需要做出进一步解释说明。在课堂上我举例co2的摩尔质量44g/l,解释其意义为1lco2的质量为44g,这样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摩尔质量的定义,上课效果较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在理解1l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学生普遍将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划等号,在教学中我做了强调,但学生还是存在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举例多强调,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在练习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于公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灵活用运公式掌握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理清公式之间的联系,设计一堂习题课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公式的套用。
4、粒子总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为了方便计算我未按照标准的格式书写,对学生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会有误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
5、在课堂的最后三分钟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的认识。课后我跟老师交流的时候,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我们面对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给最后三分钟部分学生未做到回顾知识,把时间白白浪费,让我再设计一道计算题,在做题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这样效果更好,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纳借鉴。同样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回顾的时间,对本节课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有句话说的很好,与其让学生做会一道题,不如教给他做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技巧。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自己面对的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6、教学中对部分学困生关注很少,导致这些学生只是跟其他学生思路走,未做到将今天的学习目标学透彻。对于一位优秀的教师,会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学困生参与的环节,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总之,通过这次上岗课,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以及自己的的反思总结,对我今后的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二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期中考又过去了。在改完考卷后,又认真的把一张张考卷再审阅一遍,好好地进行了反思。本次试卷的覆盖面很大,这对于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听写两句话,这两句话都是课内的。但从学生做的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1、错别字多。2、在听的过程中,标点符号不懂得灵活运用。3、有个别是连听都听不完整。
(一)读拼音,写汉字。共出五个词。有五个同学wēn nuǎn这个词拼写错误。这题的得分率较让人满意。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共出六个词,所选字都是多音字。平时教学时也经常讲到,但全对的人却只有38人。出现了不该丢分的却丢了分的现象。
(三)组词。这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四)照样子,补充词语。声( )俱下这个词不常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好。
(五)看谁写得多。这题共有三小题,第二小题描写声音的词语出现的错误较多,有的是不会写,有的是一写就是错别字。
(六)想一想,填一填。一( )宝石 一道( ) 透明的( )因部分学生对课外的积累少,大大影响了本题目的得分率。
(七)句子天地。从这题也反映出学生课外积累及运用能力不理想。比如a、“ ,有 ,有 ,还有 。有好几个学生变成”有的 ,有的 ,还有的 。b、写出你课外积累的一句格言警句。学生要么是写错,要么是写成课内。有的是连什么是格言警句都不懂。
分课外与课外两题。虽说是课内,但并不是直接让你填,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比如:读完《儿童和平条约》,我想到了 。从学生所做,可以看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课外阅读题目是《让猫头鹰好好睡觉》,其中有一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写。从学生的答案来看,一是学生没有读懂短文,二是学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都有待提高。还有一题写一写近义词。轻声——()吵醒——( )这题也出现了较大的失误。
所写的内容是家务事,这一点学生是理解对了,但在写过程中,大部分没有注意把做的过程写清楚。
努力方向:
1、要重视学生认真读题和做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的养成。
2、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重视积累、运用能力的提高。
3、在教学中要强调每一个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4、重视学法指导。
5、加强习作练习,注重习作指导。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三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突出制定计划与实验体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来主动建构知识。上课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强烈,喜欢动手实验,喜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设计本节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根据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分组实验。
在教学中我注重合理引导,对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全部”、“质量总和”“生成”的关键词语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理解定律,做到概念的自然生成。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口朗读,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发现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多媒体的适时使用,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的微观粒子变成具体形象的动画演示。使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加强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的互动,本节课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落实课标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新课的导入起到了预想的目的。
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的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组制定方案,先教师不要求实验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但时间应把握好,否则完不称对预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操作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实验结论的归纳,学生很容易得出,但对碳酸钙与盐酸在敞口容器中的反应的分析,要及时引导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上来。定量研究的相关知识拓展,应点到为止,不宜作过多的拓展。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中,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微观动画分析,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的不变。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应着重于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关键字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概念有二次的认识和升华。
在课堂小结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更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在平等民主的氛围自然进行,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体讲就是思维互动、操作互动、言语互动、情感互动。实验的反思与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自觉我在语言方面还需要不断锤炼,要尽量做到简洁而清晰,在课堂时间的调控上还需要更多的预设,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四
内容摘要:课后反思是英语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及时分析、总结教与学的状况,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课后反思的作用、形式、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作用、形式、内容、注意点
课后反思就是我们平常写的课后教学小结,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认真进行反思,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中的失误、教训,以及学生在课上出现的疑难、错误,独到的见解,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改进的想法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以此作为知识及时补救的依据,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吾日三省吾身”牭戎晾砻言早已深入人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虽然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正如名教授叶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自我诊断,完善教学
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弥补疏漏,改进教学。
2、总结经验,提高效益
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促进学习,提高自身
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多种能力,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札记式:这是教师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用随笔的形式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记录新的发现,有感而发,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可贵素材。
(2)图表式: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直观的表示出来。如学生做某道题的正确率和错误率,可以积累数据材料,以便日后分析研究。
(3)评价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评价。这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的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4)疑问式:在教学中发现疑问,解决疑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引以借鉴。
(5)探索式:跳出局限,积累深化,综合分析,探索新法。
1、记成功之处
就是记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在教学句型what’s…plus/minus…?it’s…时,我设计了一项小组间的造句比赛,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们根据这个得数说出不同的算式,同学们争先恐后,在竞赛中学习、巩固新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就把这段反思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失败之处
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游戏的组织方面等,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进行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吸取教训。如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学生分散到各个点去购物这一活动,课前,我自认为这个活动设计的很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课堂一片混乱,学生们兴奋得以至于忘形,大家都往玩具店去买东西,而冷落了其余购物点,口语操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我反思,主要原因是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喜好,也没有强调好活动的秩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相信今后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会组织得有条不紊。
3、记学生独特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一些奇思妙想,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思路、好想法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丰富素材。记得刚教学音标时,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学生没学过的单词的音标,让学生进行拼读练习,当检查到[faind]时,我班的周雯同学不仅准确的读出了这个单词,而且还正确的拼出了这个单词f-i-n-d,我很惊讶,问她是怎么拼出来的,她说我是根据音标才得到这个单词的,因为字母f发[f],字母i一般发[ai],字母l发[l],字母d发[d],所以我拼出[faind]是f-i-n-d,她的一翻话使我和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为她鼓掌,对我的感触也很深,课后,我把她单词拼读的方法记录下来,重新修改了我对音标教学的计划即每当教学新单词的读音时,把单词的拼写、读音与相应的音标结合起来教。一学期下来,我把48个音标提前教完,而且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能够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资料。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取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己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情绪。在美术课中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己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齐茁壮成长。
目前,很多的反思只是停留在个人层面上,只是一种个体行为。囿于个人的空间进行反思,难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其实反思不仅仅是自己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还包括反思别人的行为,以及借助别人的决定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因此,反思不应只是个体的行为,它也能够是群体的行为。群众反思对个体反思的补偿作用是不就应忽视的。
由上我们看到,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观念、计划、行为、态度等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潜力。然而,方法的获得并不等于行动的落实。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直接,只有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机制,促使教师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方能促使教师的反思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外在强迫变成内在需要。而帮忙教师养成反思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构成反思模式,以便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反思程序,构成动力定型,到达自动化的程度。在建立反思模式的时候,需要个性注意的是,应以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基础。
1、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资料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2、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资料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理解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
3、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原因分析等。
上述三个阶段,构成教育教学反思的模式之一,能够称之为“三阶段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帮忙教师构成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潜力的提高,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教师的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中的很多现象是雷同的,遇到困惑时不妨先和同伴交流一下,听听别人的看法,再谈谈自己的体会,在各抒己见中寻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教学中的群众活动为很多人带给了相同的教育情境,群众活动后的群众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教学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家能够在与同伴的交流反思中取长补短,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与反思力,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群众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重要。
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找出已完成的教学中的不足,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反思后的教学就应能超越反思前的教学。此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关注于反思的过程,关注于怎样进行反思,而对反思的结果却很少顾及,对反思后能否实现教育教学的超越很少顾及,反思成了一种“发现错误”的形式,却没有能真正落实到“改正错误”的行动中去。我们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好处。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构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资料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必须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忙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要想在反思之后实现教学上的超越,就务必以反思中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为奋斗目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在教育教学潜力上实现对过去自我的超越,只有这样,反思的价值才能够实现。
不少学校在备课笔记上设置了专门的教学反思栏目,还有的学校给教师发了专门的反思笔记本。在他们的眼中,教学反思只有写到纸上才算落到了实处。
老师们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呢?调查证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教案、没完没了的继续教育已经让大家疲于应付,教学之后务必要完成的这些反思更是让大家苦不堪言,有时实在没有东西好写,就只好到教学杂志上找一段话抄上了事。学期结束时,突击完成“反思”任务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需要的可能也只是这些反思的“成果”——写满反思的备课笔记、反思笔记本,因为这是应付上级检查必不可少的资料。
笔者透过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对教学反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节课后要写反思,每篇课文教完后要有反思,每个单元教学后要有反思,除此而外还有周反思、月反思等。更有甚者,竟对不同的反思形式在字数上作出了硬性规定。
其实,对反思进行量的规定可能会给反思的质量带来必须的影响。反思的确需要压力情境,但反思更就应是一种自觉行为。如果教师把反思当成任务来完成,反思笔记的篇数、长度成了衡量反思质量的标准,那这种反思是可悲的,不反思也罢。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教学反思的本质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地把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回顾性反思有机结合起来,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提高反思的实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哪些资料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们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群众反思,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找到“反思点”。
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反思之三: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于教学,一般都有过反思,但不能说每一个教师都善于反思。我把反思分成两种,一是自觉的反思,二是不自觉的反思。所谓自觉的反思,不用领导要求,也不管教学工作是否忙,都会主动、用心、及时地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而不自觉的反思,是外在的客观存在原因促使他进行的。如学校领导布景了任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反思,也能够在课堂中发生了非同寻常的事情,对他的影响特深,剌激了他反思的神经。可见,不自觉的反思不是经常性的,是消极的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来说,不管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吧,都会有所帮忙,但有效度来说,自觉反思远远高出不自觉反思。
自觉的教学反思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反思,它往往成为研究的一个过程,自觉反思是科研型教师内在的素质。这些教师在开学初就会定下一个目标,明确今年我重点研究什么,这研究的资料也就成了他反思的主题。比如确定的研究方向是校本开发。他就会反思每一堂课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是什么,如果研究的主题是教学方法,他就会反思每一堂课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自觉的教学反思是全面的反思。教学反思有重点,但自觉反思者不会排斥任何值得反思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是课程的生成过程,课堂中发生的事并不是能够完全预见的。比如,学生意外的回答、意外的提问,以及课堂中突然发生的事件个性值得反思。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回答?为什么学生会能这样的疑问?针对课堂突发事件学会为什么会如此的反应?这些问题原先与科研的主题并不一致,但自觉反思者是不会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的。
自觉的反思是需要构成文字的反思。想与写是不同层次的活动,写比想更进一步,写建立在想基础之上,想得透才能写得好,彻底的反思是写成文字的反思。在写作的过程,需要语言的提炼、词句的选取过程,而这个过程会促发新的灵感的产生,会引发深一层次的反思。文章越改会越好,就是因为写文章过程中引发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深刻。所以,自觉反思教学,就会坚持写教学随笔。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潜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透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务必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潜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潜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就应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也行,50分钟也可。可写文章则不同,5句话总认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这一观念影响了大家写随笔的用心性。为了使自己改变被动的局面,为什么不改一改这一旧观念呢?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不能够只写五句话。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比如:这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取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贴合实际。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状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
常写短随笔能够克服写随笔的危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能够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教师工作最忙,毕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修改随笔,完善随笔的好时机。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能够补充一下这样的资料。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这样是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就构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也是没有问题的。
写随笔从字数、语言方面比较自由,但也不能够随便写,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实录,它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随笔也不是日记,如果说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能够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潜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一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务必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
写一写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很多人迷迷糊糊。有人把教学案例等同于教学设计(常说的是教案),也有人把教学案例等同于教学随笔。就应说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是密切相连的,有时是相互渗透,但它们是有差别的。
教学设计是指对一堂课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有教学方法的设计、板书的设计、问题的设计、作业的设计,有教学各环节的有序安排。它主要是教师备课的必然产物,是上课的前提条件。而教学案例一般是指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点评与思考,它包括实录与反思两个部分。它既能够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也能够是对教学实录的反思,既能够是一堂课的过程,也能够是某一教学环节,还能够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教学素材运用的反思。它是课后反思的构成的,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目的。而教学随笔能够是理论性的随想,也可谈自己的教学感受,还能够是对某一案例的分析。就应说教学案例是教学随笔里的一种,即教案性随笔。
为了使自己的随笔有丰富而具体的资料,务必写一写教学案例。很多人都写过教学随笔,但没有写过教学案例。因为,他们不喜欢写自己的教学实录,而直接写教学过程的体验部分。但是要使别人来吸取你的经验教训,案例性随笔比体验性随笔更有参考价值,因为课堂实录是一个客观描述的过程,而体验性随想则是教师主观方面的反思与感受。针对同一个教学实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随想,让他人更了解你随想产生的原因,就在明明白白写出教学过程。写一写教学案例能够增加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师能够把教学的某一实录向其他班级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来讨论,听一听学生的思考,然后展现教师的反思部分,由教师讲一讲自己的思维方法。这种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能够彻底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师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反思是构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师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书本、二是教学实践。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教师的实践知识是逐步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老教师比年轻教师有更多的实践性知识,但也不是每一个老教师的实践知识都胜于年轻教师,这主要原因就在于,看是否能及时地反思。虽然有的教师任职二、三十年了,但他长期以来,局限于课本,并不关注学生的需求,也不重视教学反思,其实践性的知识增长不快,而有的年轻教师本身观念新,精力旺,对每一堂课都能及时反思,三、五年下来,就积累了超多的实践性知识,这样的年轻教师其实践性知识并不比某些不善于反思的老教师少。可见,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谁努力谁就拥有它。
此刻,教师在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主要表现为反思的范围很狭窄,反思的层次也很低。教师们常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教学方面的,很少能到达对教育的反思。比如:为什么我的课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这些问题都是对教学的效果、教学对策的反思。就应说,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必需的,它是调动学生用心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在于对教育的反思。
教师们的反思往往停留在“反省”或“悔过”上,很容易打击人的自信,在“以人为本”的这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才使我还有什么感到遗憾、不足,只有把反思建立在让反思者本人更自尊、更自信的基础上,反思才能成为教育者日常的生活方式,才能成为我们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重视反思、完善自我,需把握三点:
一、研看课堂录像,认识教学过程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向他人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方法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认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自我完善,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完整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可请电教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而后采取课后研看这种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的方法。
一位青年在课后研看了录像,看到了录像中的自己,感触较为深刻。事实也正是如此。摄像机现场拍摄后,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如教态如何、板书怎样,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妥当,教学气氛是否活泼等,便会清晰地显露在自己的眼前,慢放、定格、重放,边看边思,边思边研:你会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机智应变和可取之处,会心地点头微笑;你也会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小小缺憾和不足之处,而面带愧色。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使你能诚恳地"推敲"起自己,使你能慢看细嚼,平心静气地对待同行的推荐,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研看自己的录像,有利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这样就能在自己的薄弱环节处磨练敲打,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努力增强教育机智和课堂教学潜力。当然拍摄课堂教学需请人帮忙,比较麻烦。在没有人帮忙的前提下,教师自己一个人也能够反思教学过程。用录音机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课后研听教学录音,自己找出不足,如哪些是废话,哪里点拨得不到位。这种办法也能增强教师自己的问题意识,因陋就简地提高课堂科研水平。
二、记录学生困惑,有的放矢教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一条是坚持执行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普遍问题。课堂反馈、课后练习,构成性测验,要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订改善措施,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教学质量分析,各人有各人的方法,笔者以为,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备本“错题本”。在错题本上,教师可总结归纳不同学生发生的不同错误或错误的不同表现,分析出错的原因,是教师未讲清还是未强调,是学生未弄懂还是粗心大意,从而有选取性地给学生作精当的分析讲评,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效。每周末教师可带着本周内学生的错题档案,上一节错题反思课,说是上课,实际上老师只是导演,真正的演员是学生,这样反思错题变成了弄懂错题,吃透知识,牢固掌握了课堂资料。实践证明,教师建立了教学得失备忘录的良好习惯,认真记好学生错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失误之处,精当讲评,在薄弱处重锤敲打,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显得踏实而深刻,教师的教学定会丰硕而实在,“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教学目标必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反映的好见解。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些发言,往往能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甚至把问题引向纵深,利于教学相长。写教后记或反思日记,实际上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促使教师自己进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江苏省最年轻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苏州中学夏炎老师曾深有体会地说道:“教学研究的实践,使我懂得科研重在积累和思考。我认真做好课后的自我小结,满意的或不足的,偶尔的一得或学生的想法都记录在案,便于今后的教学和研究”。
问题是科研之始,反思使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那么自己教学中乃至身边的种种现象,都值得反思研究。我们能够反思心理偏差学生的教育方法,能够反思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能够反思课堂中怎样有机使用电教手段等,有的放矢地去反思,根据问题去学习、研究、实践,从而能不断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惑。又如,应对学生平均成绩90分,我们仍能够认真追问、着力研究:①比以往低了,为什么?②与以往持平,为什么?③比以往高了,为什么?追问它们,记录感悟,能够发现成功或失常的原因,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较好地把握教学的主客观因素,为下次顺利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提炼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总结,能够从复杂纷繁的现象中挖掘出本质,构成独到的见解;能够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联系起来,进行经验的归纳提炼,构成有见地的论文;能够对教学中的做法加以纠正偏差,为教学拨正航向,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更大成效。
当新课程来临之前我们一向在想:新课程到底时怎样的,我们盼着好奇在等待着。但是03年的暑期,参加各类培训后,我们觉得新课程越来越神秘了,好像是空中的花园也似埃及的金字塔让人不可触摸,大有狼来了之势。应对着什么建构主义、解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对话理论……专家们的理论如同雪花一般铺天盖地地下来,我们真的有点儿招架不住了。这天新课程实施已有二年半的时间,我们仍有许多观念还是无法转变,也产生了种种怀疑和困惑: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在新课程课堂中教师应充当怎样的主角?一年级学生的阅读量那么大,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专家们所认为是有效的合作方式?等等。
对于新课程,谁能说我没有困惑?有思考就会有困惑。
其实反思不是新课程带来的新命题,早在我国的古代,许多哲人就对反思的重要性有过深刻而又系统的阐述。
“君子有九思。”——孔子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还将反思作自己修身之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
从哲人的观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把反思当作生活常态?我们对于反思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那我们该怎样反思呢?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的看法发表个人的看法。
1、在学习中警醒自我。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要实现这一痛苦的改造,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学习。
农村中小学可读的书不多,尤其是有关课程改革的书就更少了,无书可读的状况十分普遍。教师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己的教育观念落伍到了什么地步。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同时,将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教学、读书与科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得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有时我们教师备课、上课,好像时钟一样机械准时,但是对教学资料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少思考,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的教学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只有经常性地问一问:“这天我的课有效吗?”“这天学生发展了吗?”,那么在反思中,就会时时出新,时时会有一个新自我,就会有新收获。那里我想说我们嘉兴市的名师——徐如松校长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几乎每一天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在那里也推荐各位有空的话到教育在线看一看,“语文建设”就是他反思的精华。
3、在交往中提高自我
我们经常参加名师观摩课,专家的讲座、学术报告,同时我们自己的学校也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是我欠也发觉,在参加活动时感到十分激动和心动,但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却感到又无法操作和实施,只能不动了。在参加各级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学科组内的备课、研课等都是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发言,都是他们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如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细心体验、用心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密,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就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4、在评价中发展自我。
评价的形式多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带给较为客观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状况的大好机会;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身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反思”是我们这些“教书匠”在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时而发出的阵痛。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教授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必须的高度,并对以后的工作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最简洁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
最后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吧:“反思故我在!”让反思伴我们成长。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六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要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精神,又要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那么,“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建议以下五项措施进行探索。
学校要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探索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要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进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摒弃灌输式、机械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功利心态,强化职责担当,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灵活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导处的组织管理作用,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给予指导。要加强日常作业、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倡导教师设计拓展式、体验式、项目式的作业,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因地制宜推行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学校应提供基本托管,实行弹性离校。在课后服务中,要优先安排作业指导,使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要为学困生进行辅导与答疑,为优秀生拓展学习空间。此外,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双减”之下,家长们的选择各有不同。无论学校承担多少责任,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多久,孩子都是有个性差异的,接受能力不同,仍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与引导。如果家长因为“双减”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那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因此,教师要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在家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七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进一步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1、教师为学生配发:两个一次性胶杯,两只小木棍(烧烤用的),一个10 ml的量筒,一只滴管,5支试管(已贴好1、2、3等数字),玻璃棒,三包已称好的cuso4粉末,两个200 ml的烧杯,火柴,酒精灯,试管夹。
2、学生自备:适量白糖,一支纯净水,一个纸槽,计算器
[引入] 展示两杯白糖水。
问:“这是两杯白糖水,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那杯白糖水溶解的白糖多?”
学生:喝一口,哪杯甜,它溶解的白糖就多。
[学生实验] 每组用自带的白糖、纯净水配制一杯白糖水,倒成两杯,一杯留着,另一杯与其他小组交换,分别尝一尝,感觉哪杯甜。并且让学生表达他的感觉。
[教师提问] 你觉得自己的糖水甜,还是别人的甜?为什么会这样?
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的充分讨论,大家对糖水的浓度与溶剂溶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展示] 2只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
学生猜测:颜色深的那只比较浓。
问:颜色深的就一定浓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学生实验] 分别在3支试管中加入约0.5 g、1 g、1.5 g的固体硫酸铜,再分别倒入10ml水,振荡溶解后,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先让学生叙述一次实验的内容,并叙述实验的注意事项,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填写表格(见附1)的前3行(除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 大家认为 哪支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最浓?
[学生] 溶了1.5克硫酸铜的溶液最浓,颜色最深,因为溶剂相等而溶质最多。
[教师] 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越多溶液的浓度越大。分别从学生配的溶液中取出两只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 往一支试管中加入十滴水,另一只作对比,让大家观察颜色是否有变化。(学生觉得无变化)
[学生实验] 把其中一支已配好的cuso4溶液的一半倒入另一支空试管,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是否相同。然后用滴管在其中一支中滴入一滴水,观察2支颜色是否有不同,再滴几滴,再观察颜色是否有所区别。
[学生] 仅凭颜色来判断浓度是不能分辨较小的区别的。
[学生实验] 3位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1g、2g、3g的硫酸铜粉末,然后注入20ml水,振荡溶解,让全班同学观察颜色,再让他们在其他同学中找出颜色相近的溶液,分别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 溶质的质量。
[教师] 取其中一支硫酸铜溶液一分为二导入另外一支空试管中,往其中一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颜色明显变浅。
[教师] 除了溶质的质量会影响浓度,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浓度?
[学生] 溶剂的质量
[教师实验] 拿出两支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一支是0.5 g的cuso4溶于10 ml水,另一支是1g的cuso4溶于20 ml水)。
[教师] 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是否一样呢?
[学生1]一样(一部分学生);
[学生2]不一样(另一部分学生)。
[教师提问] 学生1,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一样呢?
[学生1]因为它们的颜色一样。
[教师提问]学生2,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不一样呢?
[学生2]因为肉眼很难看清楚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区别。
[学生] 不一定。
[教师] 为什么?应该用什么来判断他们的快慢呢?
[学生] 时间。
[教师] 对,用时短的同学速度快,时间就是衡量速度的一个数据,我们利用数据来衡量事物是比较科学的。现在我们也要找个数据来衡量溶液的浓度。请同学们任意发挥动脑筋找出你认为合适的数据去比较刚才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
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分钟,并写出结果。
[学生3] 我是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出两支溶液的比值都是1:20,证明它们的浓度是一样的。
[教师板书]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你和你周围的同学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3] 或者用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两只溶液比值都是19:20,还没想到其他方法。
[教师板书] 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方法?请起来讲一下,错了也不要紧。
[学生4] 我是用溶质除以溶剂。
[教师板书] 3: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学生5] 我用溶剂除以溶质,或溶液的质量除以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到两溶液的这些比值都一样。
[教师板书] 4: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6: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方法都对吗?(停顿一下)他们讲的全对!这些都是好方法,但是如果不统一使用同一方法,就会出现一种溶液的浓度使用6种方法计算就会有6个结果,这样会产生混乱,所以全世界统一采用了同学们推出的第一个方法来计算溶液的浓度。我们把这个结果叫质量分数。
[投影]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八
在质量的测量中学生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测量前的调节:将天平放平后,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的调节:左物右码,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是天平平衡。注意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则测量结果要偏大,应将测量结果减去游码没有归零的读数。
4、如果测量时将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位置,测测量结果也偏大,应将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
5、如果天平的砝码使用时因为生锈或粘上污迹使砝码偏重,则测量结果偏小。
6、如果天平的砝码使用时因为磨损使质量偏小,才测量结果就要偏大。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九
给学生上质量这一节课,我改变了以往十几年的经验,完全打破了常规,从理解入手,采用倒叙的课堂思路,发现效果确实不错。
让学生互相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结果同学们很快说出第一个例子中水的状态、体积、温度、形状等发生了改变,虽然这些改变了,但是物质没有变,还是水;还有这杯水中水分子的个数没有变。第二个例子虽然粉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物质和分子数目还是没有变。
我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不会改变?重量是不是也不变?学生结合第二个例子的常识知道重量变了。也就是说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是重量,是不变的,而且这是物体本身的'东西。
我用一句话说:东西里面含有的构成这个东西的东西的多少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给这种性质起一个名字——质量。
同学们可以给这句话中的三个“东西”分类。结果很多同学说出第一个和第二个东西含义相同,第三个东西含义是另一类。一个同学很快指出,前两个东西指的是物体,后一个东西指的是物质。我马上引导同学认识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发现同学们接受起来非常快,我上课也上的很高兴的。
接着我就让他们总结质量的概念,同学们自然一口就说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并且有同学说: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认识之深刻和反应之迅速都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讲质量的单位我重点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质量,让每位同学讲出自己估计的方法,然后我总结了一种“鸡蛋法”,很受学生欢迎和认可。
讲质量的测量,我由国际千克原器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发明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将国际千克原器放在等臂杠杆的一端,将待测物体放在另一端,若刚好平衡,说明待测物体的质量是一千克。但是这个测量工具很局限,只能测一千克的物体质量,那么怎样改进呢?同学们热烈讨论,说安装一个指针,还有说多弄些砝码等等,有同学说指针可以判断是不是水平,砝码可以弄些各种质量的组合,这样就可以测量任意物体的质量了。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天平,即我们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我马上将天平出示给学生,对照自己刚才想的工具,看看真正的天平作了哪些改造,这些改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热烈的讨论起来,不用我多讲,他们就很快掌握了天平的构造和使用。
我觉得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是很多东西我没有说,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特别是天平这个测量工具,我给学生了尝试发明创造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激情。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紧紧抓住一切启发学生的机会,多给学生展现他们聪明的机会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及反思篇十
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本章内容的特点是定量的测量性实验较多和定量的计算较多,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全面提高能力。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真正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传授,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3课时的复习思路。第一课时复习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相关的物理量;理解测密度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等。第二课时重点训练密度的相关测量,以及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溢杯法” 的相关知识(由于测量密度在中考中是一重点内容,故拿出一节课进行复习)。第三节重点复习密度的有关计算,并进行分类总结。上玩着节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
第一:在上课特别是复习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收获。通过上课我认为复习课很可能上成新授课或习题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做。后由学生讨论自学,然后教师训练,训练后学生订正,然后当堂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向考试一样紧张。我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因为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在复习时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根据以前我上课的经验也是在上课时往往眼高手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这样一来课堂上的训练量就显得有点少。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一节课上的并不是十分成功,因为我对学生的学情不是十分了解,设计的题目通过上课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再就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只是想尽力的囊括这一章的所有内容,所以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相关题目的拓展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