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篇一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描写昆明雨季,展示昆明的风土人情,使人感受雨中漫步的幸福。【学情分析】学生对雨季不陌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感受明亮、丰满的雨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准备】雨伞、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板书设计】
7、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乡愁:淡淡的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篇二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准备】课件、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提起昆明,人们首先要说“翠湖”。有李霆锐的湖中亭联:“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翠湖之美,楼阁屋舍,绿波拥簇,古今多有名士称赞。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书写昆明时涉及人文、景物、饮食等几十篇作品。其中《觅我游踪五十年》题诗:“羁旅天南久未还,故乡无此好湖山。长堤柳色浓如许,觅我游踪五十年。”这是汪先生对昆明最集中概括的书写称赞。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思考:汪老先生对昆明的雨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先生只是想念雨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一下,还有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明确:文章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文章写到了雨中的果子,缅桂花… …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
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品味语言,体悟深情
汪老先生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1、昆明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4、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成功的作家,其细节记忆总是相当强的。汪曾祺叙事文本的鲜明特色,和他超群的细节记忆是分不开的。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因为
①所画的倒挂而解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面的特点;
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赏
析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原情“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却内容隽永多味。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第③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未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精读文本,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明确:1.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并不使人厌烦 使人动情的
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含蓄、空灵、优美、淡远。结尾描述雨中赏花的往事,更像是一副充满诗意的图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也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作业:
1、推荐阅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2、汪曾祺在文章结尾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 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
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6、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乡愁:淡淡的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篇三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赵萍
宜昌市第八中学
*本课获宜昌市2018年语文优秀课展评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汪曾祺写景散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品味文章简洁平淡的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
3、理解作者对生活诗意的审美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美悟情,品味语言。
难点: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一
轻吟浅诵感知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一说,两首诗中雨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二
披文入情寻雨美
1、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把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
2、活动一:吟诗填词
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昆明的雨季浓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鲜浓,院里的密叶,映绿了房间。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你看,房东母女的缅桂,使我内心软软。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显: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
三
入文入境品语美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围绕以下美点,组内确定一个美点
昆明的雨季
雨季的仙人掌
雨季的菌子
雨季的果子
雨季的花
与友人小酌
任务二: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
屏显:自主学习任务单
读一读,如果你擅长朗读,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吟诵美句、美段。
品一品,如果你擅长批注,你可以品析词句,点评内容,提出问题。
问一问,如果你擅长思辨,你可以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
说一说,如果你巧于表达,你可以讲讲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故事。
写一写,如果你善于写作,你可以写下你内心的体验。
……
任务三:组内交流补充,推选代表展示。
全班交流汇报
屏显:语美,美在平淡本真的语言
四
观文识人悟情美
1、为什么在汪老笔下,凡人小事是美的,平淡的语言读来也是那么美?
其实,四十年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链接材料】(化学教授曾昭伦)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鞋——《不衫不履》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这里原来是一块坟地……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记忆滑到。——《新校舍》
屏显:情美,美在你对生活的热爱。
2、活动三:开火车,说收获和感悟:我发现,原来也是一种美。(老师提示:可以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色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结语: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篇四
《昆明的雨》
教学设计
泸县城西学校 陈红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能力目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
三、知人论世
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
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到“思齐杯”擂主争霸赛。让我们一起回顾比赛原则 1.回顾原则:正确率最高;书写最工整;速度最快。上期擂主:何佳骏 你们准备好挑战他了么? 2.开始听写 3.核对订正
鲜腴 y ú 篱笆 l í ba 吆喝 y ā o h e 苔痕 t á i h é n 密匝匝z ā 4.本期擂主:
恭喜 同学!同时也欢迎大家向他挑战!
五、寻雨踪,感知课文
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文吧。大声朗读,思考
1.昆明的雨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文章题目为“昆明的雨”,作者围绕“雨”写到了哪些人、事、物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娇羞的苗族姑娘;善良的母女;肥大的仙人掌;种类繁多、味极鲜腴的菌子;“火炭”一样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酒店外高大茂盛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悠闲的鸡。
看似杂乱的事物,其实他们都有着作者对昆明深深的喜爱之情,正是这种情感把这些散乱的事物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六、品雨情,解读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 子或段落,做些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预设答案: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点评:抓住人物描写赏析,方向很明确,分析也很到位。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点评:抓住动词,还分析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你真棒!3.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梅”比作“乒乓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昆明杨梅极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杨梅的喜爱之情。
点评:你抓住了句子的修辞,赏析很完整,而且,难的是你在平时答题时就养成了分点作答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4.“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不记得”“好像”这些表推测的词语,可能是作者真的不记得,又或者是昆明的雨季实在太长,所以不记得。有时候人的 感觉真的很奇怪,太短的,一晃而过的我们不容易记得,比如泸县的春秋两季,然而,有的太长了,我们还像真的也记不得,就当是时间太长,懒得记忆吧。回想起这段时间,绵绵不断的几天的雨,让人心生不满。昆明的雨季既然真的那么长,为什么不厌烦呢?除了昆明气候的独特外,估计还有昆明雨季里的这些景,这些物,这些人,真真让人除了想念,再也生不出其余的情思来。点评:能结合生活与文章对比,感知文字背后的深情,你可以做作者的知音了。
5.“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个笑话的插入,看似突兀,实则不然。这个笑话毫无铺陈,语言自然,不加雕饰,然而,“看”“跳”“紧赶”“爬”几个简单的动词却将乘车人从看到菌,到下车拾捡菌子再回到火车上的全过程生动还原。这个过程在我们看来几近夸张,然而,不是都说了么,只是一个笑话,用意不在真实,不过是告诉我们这里的菌子很多,即使是名贵的菌子也随处可见,为什么呢?还不是昆明多雨!多雨的地方,空气湿润,最适合菌类生长。现在的昆明,我不知道是不是还那么多雨,但敢肯定的是菌子绝不是随处可见了。
点评:分析到作者简洁通俗的语言背后的深意,老师很佩服你。6.“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两个标点连用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是行不通的,然而,为了表情,有时候这些外在的形式也不是那么重要。问号表疑问,感叹号是惊讶,吃惊。前一句重在疑问,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它“有点像一 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面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的不堪入目,让人无法接受的外形,不管是从它的长相还是那里面鸟窝一样的填充物,反正,搁我,一定不会想到这是吃食。而后一句重在惊讶,因为这看似丑陋不堪的干巴菌在“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后味道那是相当“鲜腴”。作者没有说干巴菌和鸡枞到底哪一个的味道更美,我没有去过云南,也不得而知,留下的不过是想象和极想去尝尝的念头。如果说作者是一名导游的话,那他的语言是相当成功的。
点评:你能抓住标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太让老师出乎意料了,看来你们真真都是潜力股。
7.“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他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姑娘,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一角.......读到这些文字脑海里自然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在长长的可能还是长满了青苔的石阶一角坐着一个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花鞋的,有几分古韵的质朴而美丽的苗族姑娘,配上黑红黑红的杨梅,画面清丽淡雅;再传来娇娇的让人听了发软的吆喝声,有声有色,如在眼前,似在耳畔,更让人对昆明雨季的杨梅更充满着神往。也流露出了作者对昆明一草一木的深情。汪老用最真诚的情怀关注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用最质朴的语言描绘那片土地,其中传达出的是他宁静 淡远的情趣。
点评:说得多好啊!汪老用最真诚的情怀关注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用最质朴的语言描绘那片土地,其中传达出的是他宁静淡远的情趣。老师觉得你日后也能成为了不起的作家。8.“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文中两次出现,看似做作,实是作者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面对这雨中美景,回忆起昆明那坐在青石台阶上娇嗔的卖杨梅的苗族姑娘,和那善良的虽然自己生活拮据,却不忘将收获的喜悦和缅桂的美丽与大家共赏的寡妇母女,想起那肥大的仙人掌和那味极鲜腴的各种各样的菌子,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实,没有添加剂,没有地沟油,没有瘦肉精……难道你不想去看看?难道你不想去住住?难道你不会在住过后念念不忘?
点评:读进去,走出来!你已经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
听着你们精彩的品析,老师也忍不住了,这篇文章老师读了很多遍,最喜欢的还是那——“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一”棵木香,便将小店围得密密实实的,写出木香确实比别处的大,从而体现出昆明雨季雨水充足,木香花“丰满”。一个“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木香花的生长过程,它艰难的,靠着自己不断的向高处生长,生长。
细碎的绿叶,半开的白花,饱涨的花骨朵,极富诗意,简单的几个字,让我们这些从未见过木香花的人知道了木香花的叶子是细而碎的,在细碎之间,几朵白花似开非开,花骨朵在雨水的 浸润下含苞待放。细雨中的木香花,如出水芙蓉,娇艳欲滴,实在是有无限情味。再加上邀得知己三两,有小酒一杯,于富有古色的土瓷杯中盛放,偶尔押上两口,店里看那悠闲的和自己一样欣赏这雨景的几只鸡,门外有“梨花一枝春带雨”般的木香花,人生还有什么更美好的事情呢?也难怪四十多年后汪老还能记忆犹新。
七、忆雨景,当堂写作
其实,想来,在现在社会的快节奏下,我们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来感受生活原本的美好?这就怨不得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或许有时候我们是应该停下脚步,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自己灵魂的所在,也可以用自己平实而不优雅的文字去记录一花一木,一枝一叶的美。
请大家仔细回想你印象中的雨景,试着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老师看到我们的郑主编已经完成,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八、课堂小结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我们有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感受万物的情,愿同学们从今天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九、聚雨文,推荐阅读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2.完成本科练习册。板书设计
明亮的
昆明的雨 丰满的平淡有味
汪曾祺 使人动情的
教学反思:(单独附上)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第一名篇五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2、品读文章语言,感受汪曾祺作品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品味平凡生活中的美感与诗意,体会作者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语言,感受汪曾祺作品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品味平凡生活中的美感与诗意,体会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南的五月,已经开始进入梅雨时节。我们南昌这段时间也不是烟雨蒙蒙就是大雨倾盆,对于近期频频来访的雨,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预设:感觉到处都是湿哒哒的,连呼吸都是湿的 天天下雨,出门极不方便
阴雨连绵,觉得自己快要发霉了
看见雨滴坠落,慢慢汇成溪流,仿佛上天弹奏的动人乐曲,我都禁不住跟着踮起脚尖合着节奏跳舞了------
看来,每个人,对于雨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所展现的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个性。今天,大师汪曾祺将带我去感受一番“昆明的雨”。他曾经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昆明学习生活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他依然对这个地方年年不忘,写下了散文《昆明的雨》。不知道他将给我们展现一个怎样的雨的世界,我们又将从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汪曾祺”呢?(书写课题作者)
二、研读文本 一读:
首先请大家通读课文,看看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提示: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字词,老师已经打到大屏幕上了,阅读时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可以参考,并标注在你的课本上。
青头菌(jùn)鲜腴(yú)篱笆(lí bā)鸡枞(zōng)黄焖鸡(mēn)扳尖(bān)炽红(chì)缅桂(miǎn)绿釉(yîu)密匝匝(zā)昆明雨的特点——明亮、丰满、饱和、旺盛、动情 二读:
同学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发现了,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 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教师明确: “雨”写起来终究是飘渺的,借“雨”写自己心中的昆明,仍是空泛难遣的。因此我们就见到了中国文章传统的继承:“山的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的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雨的缥缈,对昆明的情感写不出,就用雨中的“景”、“物”、“人”写之。
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
正因为如此,文章虽然看似琐碎零散,但由于有雨这个意象贯穿其中,所以零散的事物被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想念。
三读:
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是其散文的本色。汪曾祺曾自己也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再读课文,你能不能在文对以上评价找到印证?
预设:
1、看他的起笔吧:“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敢情是一位大作家在告白,谁给我布置了一篇作业,我怎样审题,我怎样立意,我怎样选材,我怎样布局,我怎样表达„„可爱的是,汪先生画了画儿,意犹未尽,跟着又写了作文。原来,我们所见的大家文章,只是日常的作业结果,落笔自然,没有苦心孤诣的经营构思。
2、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昆明的雨》)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的溜圆。(《昆明的雨》)
这里的比喻和类比都非常贴切、新颖、生动、形象,出人意表又很难替代。何为干巴菌?一般人不知道。如果仅去形容,不易模拟得之,必须通过恰当的比喻,才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它。
3、从寻常人家的门头与菜园,到菜市场,到联大的食堂,到昆明至呈贡的火车,到人家门前的阶石,还有若园巷,还有苏州洞庭山,还有井冈山,——这中间都有人与人的行踪变化,都有人应人的感受感觉,都做着指向文章主旨的表达:雨中的山水,雨中的家园,雨中的生活。好吃的,好笑的,好玩的,好看的,好看不好吃的,好吃不好看的,好看又好吃的,还有好听的„„这么丰富,这么旺盛,这么满足,人哪能不舒服?心哪能不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