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汇报材料(模板9篇)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写总结时要求明确目标,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地进行总结。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各种领域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一
安定区南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区教体局和学区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规范我学区学校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对学校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作以阶段性汇报与总结。
一、全员重视,人人参与,分工明确。
开学初,我校将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工作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了动员与部署;并且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了一些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工作中的问题,使之正常化、常规化。学校成立了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领导网络、明确分工。由教务处负责各年级按教学计划开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以及书法课,保证教学时间;体育组负责大课间、阳光体育田径运动会,学校课外活动等。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综合组,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工作中的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抓好阳光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并努力将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方法一点一滴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校的体育活动,做好每天的眼保健操、早操和班级体育课+武术课。我校以后会一直把早操和武术课作为一个突破口,师生共同参与,认真训练,长期抓,早操和武术课活动的开展,锻炼好学生的身体。
体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学校一贯积极落实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上好大课间活动,下午的课外活动有班级课外文体活动,活动项目有棋类、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篮球、羽毛球、呼啦圈、跳方格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每学年10月份组织开展阳光体育田径运动会,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班班落实,并将对阳光体育田径运动会中的优秀集体及个人给予表彰;展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风貌,展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蓬勃朝气。学校田径训练队在全区中学生2012年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初中部获得了团体第6名的好成绩,初中部为上一级输送体育人才1名。另外,通过开展运动会(如:学校冬季田径运动会、师生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培养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广大学生锻炼身心创造机会,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三、发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法规和文件,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层次,我校一直把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来抓。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美术技能,给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天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
1、利用好教师队伍中有艺术特长的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基训、唱歌、欣赏训练中,能让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校唯一一位美术专业老师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找出教学难点,根据课型特点,采用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轻松愉快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2、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采取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了武术、绘画、书法等校级课外兴趣小组,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为以后参加各级艺术竞赛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3、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供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让小学生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学校本着“隆重、热闹、活泼、节俭”的原则,每年在“六、一”举办庆祝活动,并进行表彰。
《学校体艺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内容如下:
1、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论语》等。
2、精心筛选,编写诵读经典文集。主要是《增广贤文》、《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等。
3、诵读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构建经典诗文阅读模式。
两年来,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提升。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在诵读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语言、文化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编写诵读经典文集,构建小学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
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08﹒8——2010.6),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总结摸索具有本班特色的“诵读”模式和方法。
在我校“积累诵读”的校本课程中对经典诗文诵读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使我明确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淮中晚泊犊头》、《鸟鸣涧》等;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如:《妈妈》、《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中华少年》、《我爱我家》等;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如:《增广贤文》、《论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开始,先领诵,再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深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可以让学生在这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多种形式把活动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魅力。
1、“六一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3、我班开展周日一小时亲子诵经活动,形成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家长进行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为传承经典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对经典诗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践、摸索,证明古诗文的朗读背诵,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两年来,最主要成果:
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2013年4月,我上了一堂国学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写了一篇论文《诵读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
为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经典诗文知多少”问卷调查、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已刻录光碟。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唐诗宋词》:70﹪--80﹪的学生能背诵;《增广贤文》:50﹪-60﹪的学生理解并能背诵;《论语》:45﹪-5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
经过两年的诵读经典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由此看来,我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验证明,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切实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诵读经典诗文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资源。我校从2009年初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出了“读千古美文、做阳光少年”的活动口号,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做法。
近年来,我校迎着国学经典诵读的春风,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五条途径”组织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学校外部文化环境的布置、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利用晨读10分钟、午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值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经典诵读小卡片、办经典诵读主题手抄报,结合县教育局“晨读一语、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主题活动,建立了学生《善行日记》。
讲,开展以围绕“经典诵读”为主题的队会或班会,让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组织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诗文活动节目表演,以及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赛”中体会经典诵读的乐趣。
(二)“四个结合”彰显特色。
1、与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书香校园”是我校两年来极力打造的特色办学理念,本着这一主题,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为抓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开展了手抄小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经典诵读节目汇演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了配合经典诵读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橱窗、班级板报都开辟了古诗文欣赏专栏,在学校外部墙壁建立特色文化墙,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坚持与读、评相结合以诵读中华古诗文为重要内容的营造书香校园是我们的重中之。
重,两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评比等,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3、坚持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个有理想追求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也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民族自豪感,有诗意的人。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校把诵读古诗文作为让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
(三)抓实措施深化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诵读诗文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其一,学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抽出专项资金,为学生印制了经典诵读读本,做到了学生人手一册。
其二,各班级建立“善行日记”。让每位学生记录自己的诵读内容,以及经典诵读活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三,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
其三,成立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定期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二、我们的成绩。
1、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培养了孩子们学诗,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3、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以“晨读一语”,全员参与的为经典诵读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学诗的热情,拓展活动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明确的语文和思品教育则牢牢地把握活动的方向,使之不流于形式;用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体会。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层次上的成果。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孩子们,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四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我校地处偏远山区,位于xx县城南30多公里,教学服务区辐射方圆20公里以内,是一所典型的边远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173人,教师59人。我校学生层次各异,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家庭藏书量及其有限。教师虽然敬业但多数教师不能主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面对这种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以“办充满人性美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积极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现就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的精神理念)。
自2010年起,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即实现“还儿童以快乐的童年”推动学校“和谐”促进孩子“和善”。结合少年宫“以兴趣激发兴趣、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唤醒心灵”指导思想为指挥棒,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经典诵读活动在体现我校“三声交融”——(朗朗的书声、优美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的办学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二、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我们的主要做法)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1、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优化了图书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了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门厅墙壁上、楼梯过道里、橱窗里设置了名言警句、经典诗文,把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无声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建立了班级“流动图书角”、设置了走廊文化等,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让师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
2、坚持“每日一读”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坚持进行“每日一读”活动,由语文年级组老师选取适合的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材,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把经典诵读作为普及性项目,组织全校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让全校学生诵读国语经典,进行国学文化的熏陶。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发酵,升华,在国学文化的氛围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3、成立经典诵读小组,加深学生人文底蕴。
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到熟读成诵的水平。通过观看经典诵读视频资料让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4、教师经典诵读,提高自身素养。
为了促进教师养成读书、诵读的良好习惯,培养教师豁达开朗的性情和自信自强的人格,提高我校教师的朗诵水平,展示我校教师风采。更重要的是营造教师知晓经典,感悟经典,并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所教学生的良好氛围,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和传统美德。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全体教师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而这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经典诵读水平,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美德得到弘扬和传承,促进了学校的人文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5、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节活动,选取优秀经典诵读节目进行汇报表演;下期开展元旦歌咏比赛,对各班经典诵读进行成果展示。学校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提升的才华在各类活动中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主要成就)。
现在我校的低段学生能背诵许多古诗,对《三字经》也能熟练的背诵;中段学生能背诵二三十首古诗,《弟子规》的背诵能做到通顺流利、抑扬顿挫;高段学生积累的古诗量已达到了百首,宋词的积累也达到了十几首,对于《论语》中所讲的人生哲理已有所领悟,并能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有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朗诵所带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朗诵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及沟通技巧。
朗诵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声音与视觉同步,这对沟通与清晰表达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训练,我校的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而且声音富于韵律,我们发现朗诵对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2、朗诵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通过朗诵,我校的学生不论对复杂的课文,或不相关的学科,记忆力都明显增强,经过朗诵训练后,不仅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其它学科成绩也都有所提升。
3、朗诵增进了学生的专注及平静。
(1)、大声朗诵促进记忆力的集中,使小学生对从事任何活动都能专心,慎选的教材都富于韵律,也增强了宁静安详的效果。
(2)、由于学生变得安详、专注且耐久,因此言行也跟着好转。有了道德与人格的基本熏陶,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学生的行为有了很明显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启发学生创造力,适时表达所学的辞句。
许多老师都发现,经不间断的朗诵训练,在写作上有很大进步。不管是写作或口语的表达上,学生往往能贴切的引经据典。这种能力,显示出学生对经典的涵义有相当的体会。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的未来思考)几年来,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世界里,沉浸在五彩的情思里,沉浸在芬芳的诗香里。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了中华古典文学中,走进了与语文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诵读世界。教师的读书成为习惯,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教师们乐意参与读书交流,这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平台,积极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
将有更大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挖掘经典中的“育人”内涵,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长期熏陶,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使学校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将“用阅读引领成长”的教育思想,凝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并真正体现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弼时中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母校,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校园文化的内涵,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借助这一品牌,在研发与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弘扬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的同时,又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教育,我们的口号是:以文化经营学校,用发展提升品牌,用经典浸润人生,让书香伴我成长。下面,我将就弼时中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请同志们不吝赐教。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订方案。
为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制订了较为周密的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由我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联动,各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
2、编教材。
为真正落实好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学校组织编定了一本《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全书分爱国篇、道德篇、勤学篇、交友篇、孝悌篇五大章节,分发到教师和各年级各班级学生手中,将易读、易记、易诵、易传的传统国学经典篇章遴选入内。
3、定老师。
学校安排语文老师兼任传统国学经典的教学,并将《国学经典》课程的备课、上课等内容和教学常规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之中,促进了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4、进课表。
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纳入学校课程方案,每周一节,同时班主任每月可安排2节班会课进行经典诵读的效果检测。
5、酿氛围。
学校围绕“阅读滋养心灵,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对全校的校园文化进行规划,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校园文化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1、教室前走廊的墙壁上,一楼是修身语录,二楼是读书名句,三楼是惜时佳语,四楼是励志缄言。
2、教室里面的小黑板上是各班自行书写的经典国学内容。
3、各班黑板报内容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
4、学校宣传栏内有大量的国学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5、学校宣传窗内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6、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发放到班,供学生阅读,从而校园内到处形成了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感染的浓厚诵读氛围。
6、强诵读。
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利用教室里的小黑板进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放学后学生带着经典诵读的声音步出教室,走出校门。
7、全参与。
经典诵读,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全员参与,是抓好经典诵读的根本。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人人读经典、个个做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要求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同时,学校将经典诵读与班团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会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临摹或经典诗文手抄报、书画展览、古诗文警句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务处每周向全校学生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既有学校学生现场朗诵,也有学校搜集到的录音朗诵,形式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沐浴到古诗文的熏陶。
8、拓渠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拓宽诵读渠道,学校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9、重活动。
为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定期举办了“古诗诵读大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还将举办“经典诗文临摹”、“经典诗文摘抄”、“古诗文知识竞赛”、中国象棋、围棋、传统体育项目及书画美术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我们的全校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全部参加了各项类展示表演及竞赛,展示了风采,树立了榜样。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学校在每个教室里面都安装了两块黑板,其中一个让学生用来办黑板报。每个学期学校都安排有关古诗文内容的黑板报,让学生自己办好黑板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搜集材料,还要设计版面。学生兴趣盎然,既增长了古诗文知识,又锻炼了综合能力。
10、建档案。
学校制订了师生诵读方案,积累了一系列过程资料,各班学生都建立了古诗文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的经典诗文摘抄下来,以便平时诵读。
总之,由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时间短,我们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有四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经典诵读活动转化成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努力使活动在全校得到均衡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细化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带年级带班级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诵读档案,规范管理,使经典诵读活动真正成为特色的亮点。
三是要处理好背诵理解与运用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诵读数量,更不能把诵读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诵读,愉快地诵读,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四是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诵读积极性。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本着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的原则,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的方式。每周评价以年级为单位由学校班子考核,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对于达到规定诵读数量的学生,学校经予奖励并颁发“经典诵读标兵”荣誉称号。
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谢谢大家!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六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我校一直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读书氛围的重要活动来开展。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全员参与。
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传承民族文化,着眼于其可持续性发展,打好人生根基。我校将读书活动纳入学校长期规划,每学期均制定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阅读的热情,让更多的人走进经典,普及经典。在活动开展中做到: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加强积累,注重过程。
二、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一)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间接功能。
了几分书香气息,形成实小独有的风景线;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让实小的孩子们随时随地即可触摸经典,走进经典。
(二)开发经典美文诵读校本教程,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校将对学生的课前“静心”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起来,整理开发形成了一二年级以经典童话为主要内容,三四年级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五六年级一经典散文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小学课前经典美文欣赏》指导性教材。使养成教育中深入了更富人文色彩的内容,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借助读本,举一反三,家长指导课外阅读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利用校园flash网站,整理开发古诗文flash课件。将诗文内容做成课件,能有效降低古诗文理解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目前我校flash网站发布古诗文课件70个,课内外点击率都很高,深受师生欢迎。
(四)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载体,促进书香校园建设。
1.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找准学科结合点。
(1)找准语文学科的结合点。重视古诗文教学研讨,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的整合,加强古诗文拓展和课外积累,引导学生及时积累与课文相关的经典诗词、名言佳句、名人故事等。
(2)找准音乐、美术学科的结合点。经典诗文通过演唱的形式进行诠释,学生易记难忘。我校举办了古诗词歌曲演唱比赛,使优美的诗词旋律唱响实小校园。美术教学中开展诗文配画的创作,大量诗配画、诗词优秀书法作品相继涌现。艺术的熏陶,意境的渲染,激发了同学们对国学经典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喜爱。
2.将经典诵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家校结合,共促提高。我校定期开展课外阅读考级活动,通过倡导亲子阅读、建立诵读签读本,随时掌握学生课下诵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开设家庭教育专栏,举办亲子阅读心得征文活动,家校结合,推动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3、搭建丰富的读书活动载体,不断推进诵读活动读书月系列活动掀起阅读高潮。
我校读书月,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让校园处处洋溢浓郁书香。如2008年我们读书月开展的活动有:
2、“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读书交流活动。指导并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开展“故事会”、“读书博览会”、“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好书推荐”、“知识竞猜”、“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3、第三届“实小小作家”主题网络征文大赛。征文主题为看经典,写经典。组织全校同学影视课观看经典爱国影片,获奖影评在《雏鹰》校报中登载。
4、“书香家庭”亲子读书活动。加强家庭“小书架”建设,与好书交朋友,读后与家长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开展优秀书香家庭育子征文活动,并在校网家教专栏登载。
5、课外阅读考级,内容为学期初学校规定的经典诵读古诗文篇目。
根据读书月活动表现,进行“阅读小明星”、“网络小作家”、“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学校在元旦隆重举行了“诵读经典,书韵留香”古诗词合唱及诵读展示活动,全体学生参与演出,42个书香家庭参与活动,台上台下相互应和,现场气氛热烈,国学经典的魅力通过演唱和不同形式的诵读得以充分展现,深深吸引着全体师生家长的心,将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三.渐入佳境,取得实效。
随着经典诵读工程的深入开展,我们品尝到了走入国学经典带来的甘甜。
首先是学校的变化。
文明沉静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校园,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目之所及,古诗词长廊、学生诗配画作品儒雅清新;耳畔所闻,古诗词歌曲诗意盎然,唱响校园。古诗文的浸润,使校园洁净中绽放舒雅气息,“腹有诗书气自华”,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
其次是学生的变化。
古诗文经典诵读特有的韵文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各种历史典故迁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文诵读还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诵读的过程,先哲们的睿智思想、报国精神、科学理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根植,人文修养不断提升,如今置身于实验小学,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少了,同伴间的关心帮助多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增强了,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灿烂的心理阳光中;古诗文经典诵读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材料库”不断地丰富,文章自然越写越好。
最可喜的是古诗文经典诵读带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自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我校学生与圣贤同行,与经典对话,很多同学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小诗人,小才子。在学校以及更大的舞台上收获信心,品尝成功体验。2008年我校在庆阳市教育局庆阳电视台举办的古诗词电视朗诵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读书活动推动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读书活动推向纵深,我们的校园书香一定会更浓!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七
诵读指结合作品的内容读出其中的情绪、情感、精神、气韵和节奏的有声朗读,是一种有文化的朗读。
“诵”。《说文解字》:“诵,讽也。从言,甬声。”“讽,诵也。从言,风声。”段玉裁:“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对“吟”的解释,《说文》谓之:“吟,呻也。从口,今声。”而对“呻”的解释则是:“呻,吟也。从口,申声。”段玉裁注:“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浑言则不别也。”“呻吟”联用有“诵读”之义,《庄子·列御冠》:“郑人缓也,呻吟裘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可见“吟”的急促声音活动,与“呻”的舒缓声音活动的配合,可以形成“诵读”“缓急”的情态。所谓“吟咏”,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周南·关睢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孔颖达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长言”,是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的用语,意思是发音舒缓,为字调中的舒调,可理解为曼声长吟。由此可见,“诵”,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
“读”。《说文》解释为“籀书也”,段注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而他又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不仅包括“诵”,它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
诗歌,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诗歌节奏规整,本身就具备音乐性;诗歌又押韵,朗朗上口,‘特别是古代诗歌还讲究平仄,使字音在长短方面交错出现,体现了统一之中有变化。所以在古时候诗都是可以唱的。诗和歌本来就是一回事。我国古代的文章从总体上来看是具有诗化倾向的,对于声韵一贯重视。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唤醒童真。
口语是儿童语言的发祥地。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令每个成长的孩子心灵震颤的声音世界。起初这种清朗而源始的声音可能来自不识字的乡下老奶奶哼唱的歌谣。它有巫术般的魔力,紧紧抓住孩提稚嫩的心灵,令他沉醉在语言的狂欢和幸福里。
耿占春:“语言奇异的力量,最初不是从别处,也不是从诗歌和文学,而是从姥姥的那些数不清的歌谣里给予我的惊异。姥姥,你的那些歌谣给予我的语言的欢乐是无与伦比的。在童年的那些漫长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总是在您的这些歌谣中慢慢进入梦境。而这些话语却无异于另一个梦境。姥姥,我如今仿佛又听见您的声音了,在月光涌进房屋之时,您的话语都变成了神秘的图景:‘芝麻秆,顶花碗,/花碗破,狗拉磨,/鸡打水,猫烧锅,/老鼠上去捏窝窝„„它带给我无限的惊异:言语的力量的最初的显示。在这些童谣中,我度过了一个古老的语言的狂欢节。童谣的种子,语言下的自由,已经埋在一个孩子的心中。”(《回忆与话语之乡》)。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复活作品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诵读丰富感受。
传统诗文声律与文章密切结合。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种情况跟汉语本身的一个字即一个音节的特征有关。因为,一个字一个音节为语言形式上的整齐性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前提。而形式上的整齐所带来的声韵之美是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的。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重建生命。
在一个暴雨将至的夜晚,抛弃一切的clara令人喜出望外地出现在哥哥眼前。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可就在这时,仇家的枪口正在黑暗中寻找哥哥。帕古决定打扮成哥哥的摸样,在树林中一边走,一边讲述那个美人鱼的故事:“美人鱼来到,把帕古带走,帕古高兴得不得了。她把帕古变成鱼,带帕古到海底居住。在海底,谁也不用死谁也不用争夺什么;在海底,人人好开心,开心得笑个不停。嘿嘿,嘿嘿嘿„„”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重建生命。
古人评诗文多从声韵之美入手。姚鼐:“诗古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张裕钊《复朱莱香书》中说:“声调之事,世俗人以为至浅,不知文之精微要眇,悉寓于其中。”曾国藩对于声调也非常重视:“吾观汉魏人文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即以《二都赋》言,如‘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数军实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等句,音响节奏,皆后世所不及。”又论韩愈《罗池庙碑》:“此文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可渐入佳境。”曾国藩教人读书特别强调对于声韵的把握。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寿镜吾先生昔日诵书的陶醉之状,由此种情形鲁迅当年读书时必没有少诵读文章。(《尺牍与陈硕士》)。
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唐诗、宋词也不外乎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其中程度不同,声音的表现也不同,小喜往往声丽,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小怒往往声愤,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流水”;小哀往往声伤,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小乐而往往声逸,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而大喜往往声放,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怒往往声躁,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大哀往往声惨,如“主客夜呻吟,痛人妻子心”;大乐往往声荡,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
二、诗文诵读的美感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言词壮烈,感情豪迈,热血满腔,气贯长虹,表现了要求报仇雪恨、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因此吟诵这首词无疑要声调高昂激越,声音厚实饱满,气息充实酣畅,语速中等偏快,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愤怒和壮志壮怀。《小重山》壮怀受到奸佞阻挠,有志难酬,知音难觅,沉郁苦闷,整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表现了一种凄怆、孤寂的情怀。吟诵这首词,声不能高,音比较虚,调比较平,气也无需太足,语速较缓,相比《满江红》基调要低沉得多。
基调是从作品整体的感情色彩确定的,并不排斥作品从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的声音、气息、情绪的尺度变化。特别是篇幅较大的作品,没一个局部有可能含有相对独立的小基调,这是允许存在的,只要处理协调,不仅不会影响总的基调,反会使总基调显得更丰满,吟诵的艺术效果更突出。
a.参差。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疏密对比。五律或五绝一般是二三两分,即前两个字为一顿,后三个字为一顿,前疏后密,形成对比,产生变化。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唐代的古体诗与汉魏六朝诗一样,五言一般也为二三两分,七言一般也为四三两分。
杜甫五律《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上四下五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长短对比。吟诵如歌唱,速度偏慢,一首五律诗一共四十个字,吟诵时大约要一分钟左右。而其他文体作品的四十个字一般大约十二秒左右就可以正常诵读完了。而且每一个音节的延长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拍,有的两拍,长长短短,有规律地变化。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短+长+较长+短+较长)初日照高林。(短+长+较长+短+最长)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声。
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体现在字调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还体现在句调方面。句调可以从句首、句中、句尾三处来看:如果把调的高低用五等分衡量的话,即有5(高)、4(半高)、3(中)、2(半低)、1(低)几个标点。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4433224)。
草—色——遥—看———近——却—无———。(3355221)。
最—是——一—年———春——好—处———,(2255225)。
绝—胜——烟—柳———满——皇—都———。(5533221)一般说来,从整个句调来看有以下四大类:
山峰型:即句首、句尾相对低些,句中相对高些。如“草色遥看近却无”句。
山谷型:即句首、句尾相对高些,句中相对低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句。
山坡型:即句首高,句中、句尾较低,或句首低,句中、句尾较高。前者又称下坡型,后者又称上坡型。前者6如“绝胜杨柳满皇都”句。
山峦型:机句中有几处高低情况出现。如“最是一年春好处”句。
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有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修辞重音、感情重音等。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糈”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糈”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如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齐整。吟诵诗词在语音上凸现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起伏、音强的轻重对比,能产生一种韵律的参差之美。然而诗词在语言上又给人一种齐整的感觉,产生一种对称的美,因此吟诵诗词应有意识地力求统一,保持完整。在吟诵某些句子时,如果顾及意义单位,就破坏了音顿节拍,两者不能统一。为了体现语音上的齐整,只要照顾到音顿节拍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意义单位。因为诗歌一般都是从整体上去领悟作品的意义的。应该说,只要吟诵者在意念上明确诗句的意义单位或结构单位。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既保持诗句音顿的统一性,又准确地表达诗句的原本结构意义单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c.反复。诗词常常有内容和形式的循环往复,一叹三咏,使人在听觉上、心理上产生多次冲击,在情感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诗词中的有规律地和周期性地在同一位置上通过相同语音的反复,给听众在心里上一种期盼、等待。因此,要将诗词的韵律吟诵出来,就必须重视吟诵韵脚,应该在归音时特别到位。要读得清晰、圆润、响亮一些,在意念上前后韵脚的字和音就应该有所照应,在语音形式上来个“一咏三叹”。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淡”:是指缺少激情,言语行动不积极,没有感染力;
“散”:是指东一句、西一句,各自为阵,意脉未通,缺少内在的衔接,显得凌乱;
“断”:是指语流中不仅思想感情上出现空白,而且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过度缺少滑动、缺少弹性,不像是在“水上飘”,而是像在“陆上走”,韵味不足。
情有真假之分。我们所说的情是一种真实的情。任何一种不经过客观刺激就通过外部表现传递给听众的虚假之情,只会破坏吟诵者的艺术再创造,对吟诵毫无裨益。
情有深浅之分。我们所说的情是一种深情。任何一种不经过客观强烈刺激就通过外部表现传递给听众的肤浅之情,都会在客观上冲淡诗词本身所应有的艺术魅力,影响听众对唐诗宋词的审美需求。
吟诵者所需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要想使你的吟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而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就必须先自己为作品的感情所激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感情的吟诵自然就称不上是艺术,要想使你的吟诵有一定的艺术性,就必须动真情,有深情。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假如我是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去年的树》。
新美南吉(1913—1943)。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理趣墙----舒婷。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对岸----泰戈尔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长满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这首诗,我们可以对儿童进行一次关于乌托邦甚至彼岸与此岸关系的哲学启蒙吗?】。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瓦尔登湖----梭罗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瓢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发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面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如果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模式:在吟哦中体验语言的欢乐。
诗歌诵读的课堂模式是借助反复的诵读并辅之以其他方式,将诗意、诗韵、诗品、诗理、诗趣等结合起来的有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诵读的样式,如朗诵、吟诵、背诵,默诵等,也在不断深化和相互作用。朗诵是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的文字语言的阅读方法。吟诵是指一种用唱歌似的音调来诵读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的阅读方法。吟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去唱,这类吟诵又叫吟唱,吟咏、吟哦,吟讽;另一种诵读成分较多,曲调感不很强,但听起来琅琅上口,连贯流畅,这类吟诵又叫吟读,朗吟,讽诵。前一类吟诵适用于读律诗、绝句、词、赋等抒情性强的古典文学作品,后一类适用于读长篇歌行诗、古代散文中叙事性强的文学作品。背诵是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达到准确记忆文字材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诵则是指在心里默默记诵,是背诵的一种特殊类型。”
四、诗文诵读的模式公众模式:让诗歌飞越大街小巷。
上海地铁诵读英国诗歌(2006年03月29日09:20天津日报)本报讯作为今年中英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的“地铁上的诗歌”将于4月12日登陆上海地铁,目前500幅中英文对照的诗歌海报已制作完成,并将在上海地铁一、二号线车厢内展示两个月。
即将亮相地铁的英国诗歌共有四首,分别是英国著名进步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威廉·华兹华斯的《水仙》、超现实主义诗人迈克尔·布洛克的《蝴蝶》以及2004年英国最高诗歌奖———“前进奖”得主凯瑟琳·詹米的《蓝色的船》。
据了解,英国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顿已确定4月12日至14日访问上海。此外,在12日晚的揭幕仪式上,英国方面还将为参加“让我来作英国诗”的中国获奖者颁奖。
家庭诵读渊远流长。朱熹读书法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朱子阐释道:“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朱子这里的“诵”把“读”的含义包括在其中了。他理解的“诵读”,其内容是“熟读精思”,步骤首先“必须成诵”:“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他还具体解释道:“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后来,真德秀所撰的《家塾常仪》中有一《诵读》规范,明确规定“句句字字分明,每句终字重读则句完,不可添增虚声,使句读不明。遍数未足而已成诵,必足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加数成诵。”明代屠羲英《童子礼·读书》中规定,“须细记遍数熟读,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其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方止。”清代张履祥在《初学备忘》中指出,读书“先令成诵,而徐以涵泳其意味,休之于心。”清代学者张岱在叙述自己的学习时,对诵读的描述是“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余过,其意忽然有省。”
奥马尔·海亚姆:树荫下放着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有你在这荒原中傍我欢歌——荒原呀,啊,便是天堂!(《鲁拜集》)。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殿欣,来自杨楼镇中心小学。首先感谢市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谈谈自己在建设特色学校的一点认识,希望能以浅薄的看法博得大家的指点,使得我校工作能更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特色学校是什么?班级的专题研讨中好多人都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特色源于自己的传统,源于自己的优势,源于自己的需要,特色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照搬。如果管理者潜不下心来,不愿意思考,只喜欢跟风,特色学校建设就搞成了无根之花,早晚要凋谢。”又如“特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培养几名尖子生,搞几次活动而营造的短期轰动效应,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如“特色学校就是一所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等。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借用网上学来的话,觉得特色学校就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个性是什么?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如果将“个性”用于指向学校,个性即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一种办学特征。
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杨楼中心小学实施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共浴书香》。
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我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节目展播一等奖”“杨楼镇十佳书香校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市教体局的指导,也凝聚着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更得益于杨楼镇党委、政府、杨楼中心校的积极引领。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我校以此为契机,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我校认真制定了建设“书香校园”规划,在全校掀起了诵读热潮。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先后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大门东侧教师台照、校务公开栏、西侧《荣誉墙》;梁头上雕刻《弟子规》原、译文,1号操场厕所外墙壁上制作《二十四孝图》、三字经原译文;32块挂画、4块楼道版面、8块书法赏析;大厅西墙光辉历程、其他三面是《前进中的杨楼镇中心小学》,覆盖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教学、政教、安全、活动、国学教育、二十四孝图,6块2.2×1.25平方米的不锈钢版面新颖大气。2号操场墙裙制成128米的《弟子规》国学长廊、2号楼跨头西侧是书香—浸润美好童年、阅读—点亮精彩人生,东侧是艺术字:给学生---最美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2号主楼上层魏碑“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师生”,下层隶书“讲责任守底线做规范创一流重监督”27个钛金字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3号操场620平方米两层新建食堂美观漂亮,形状各异的56块《弟子规》挂画、6块楼道版面、18块书法版面、后门2块6.0×1.45平方米八德宣传长廊,3号主楼18个行草大字“创建文明单位建设温馨校园构建和谐杨小”是我们本期工作的主旋律。
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开发出《诗韵汇编》、《谜语世界》、《对联赏析》、《儿歌集锦》、《春华秋实》等6个小册子。并创设种种情景,让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芳香。各班级、学校的文化展示无不彰显了一个集体的智慧和班级的发展主题。一年级的词语接龙,二年级的儿歌对对碰,三年级的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心灵交流站,五年级的经典赏析,六年级的宋词欣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
三、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在仪式上,我校师生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学生们的《弟子规》朗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情景剧《亲情电话》中留守儿童真挚的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的配乐朗诵气势磅礴,道出了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精彩的演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4.25上午,在杨楼镇”与经典同行与道德为友“五四演讲比赛中穆贝飞、王琼琼老师和王心瑶、任艺润、牛梦妮、任昭颖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
使家长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读书环境得到改善,以达到更好的读书效果。
为更好地提高家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举办座谈会、培训会,通过座谈会、培训会让家长们懂得:读书,是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家长,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如今,我校的学生家长们把书籍作为孩子们的生日礼物、新年贺岁礼品已成了时尚;假日,家长们陪着孩子逛书店,到书店淘宝已成了首选。
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把诸多亮点进行科学的融合,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学生不少能熟练诵读上百首诗词,对经典篇目的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清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世界里,沉浸在五彩的情思里,沉浸在芬芳的诗香里。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了中华古典文学中,走进了与语文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诵读世界。经典诵读吟诵课上,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民族志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博大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质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与经典诗文的对话之中融入心灵深处,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师生处处受到陶冶。各班“美文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在参与寻找美文过程中,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又一次感受到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爱国灵魂,中华民族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美德在学生心灵深处叠加。教师的读书成为习惯,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教师们乐意参与读书交流,这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平台,积极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篇九
青龙第二实验小学2011年8月迁入新址,现位于青龙县城中西部(原满族中学),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335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教师100人,学生1874人。新二小以“倡导负责任教育,培养真善美人才”为办学理念,开设了以“善文化”为核心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传承经典,浸润人生,促进师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精心谋划,确保经典诵读工程有序开展。
我校学生由原一小分流、原二小以及进城务工子女三部分构成,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教育层次、自身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是摆在我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诵读经典美文、汲取国学营养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所以,2011年9月开学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处、政教处、少先队、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教学处重点负责课程组织和开设,政教处负责活动落实,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1.保障时间。
将经典诵读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纳入课表。利用“晨读.午诵.暮省”,诵读、内化、吸收,周二至周五晨读20分钟,每日午诵10分钟,每天晚上亲子共读20分钟。中午晚上放学,学生排着队伍,边走边诵读国学经典,让朗朗经典通过孩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家庭,感动社会。大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将经典贯穿于各种活动,或跳皮筋、或武术、或拍手谣、或跳绳,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经典。
2.加强师资。
一是积极推进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提高教师国学修养,增强教师的岗位职责意识和服务育人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校本课题《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实现快乐诵读》,提出了经典诵读课的三层目标“字正腔圆,知读音;手舞足蹈,读韵律;三读成诵,知其意。”要求每位经典诵读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经典诵读公开课,探索总结出“112”经典诵读课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用10分钟复习检查、激趣引入;用10分钟读准正音,粗解文意,用20分钟生生互动,快乐诵读”,此举切实提高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质量。
3.布臵环境。
播会传送出经典之声,一篇篇经典之作伴随着高雅的古筝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4.编制教材。
为了确保学生有书可读,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成立校长亲自督办、主管主任负责、语文教师参与的教材编写团队。完成后免费提供给学生。我校校本教材定为《上善若水》,包括五个部分:经典诵读必读篇目、青龙二小善字歌、善字成语、善字名言和善德故事。善字歌,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教会学生学习,习得礼仪。善字成语,浓缩经典,启迪智慧。善字名言,语短情长,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之方。善德故事,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编辑这本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我们意在唤起善念,唤醒良知,带着感恩的心,做个有根的人。
5.搭建平台。
开展“经典故事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充分利用班班通的优势,下载拷贝音频视频资源,让学生读有文字,听有声音,看有画面,真正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涵义。各班根据安排情况,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实现熟读成诵。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遍遍的聆听中,在一幅幅的书画中,在一场场的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在提高、深化。经典之魂,正在深入我们学生的心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谦谦君子。
二.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经典诵读进程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1)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等。
(2)与品德学科结合。在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使国学经典走进学生心灵,化做实际行动。
(3)与音体美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我们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
(4)与校本选修课相结合。学校开发的剪纸、书法、电脑绘画、朗诵等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空间,将国学经典用自己的特长予以表达,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国学经典的巨大魅力。
2.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实行经典诵读领导包年级制度,每天对各班的经典诵读课以及晨读、午诵、路队诵读等活动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今年四月份将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将成为展示师生诵读成果、推进经典诵读活动的主战场。
3.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校刊校报、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定期开展评选“国学班级”、“国学名师”、“国学小博士”评选活动,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下发喜报或证书,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诵读国学经典的快乐。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列中来,开展“书香家庭”的推荐、评比与表彰活动,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书香社会行动的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通过精心布臵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认真组织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积极推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学生的文明习惯不断养成,教师之间的互助意识不断增强,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学校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开始影响着社区家庭成员的国学素养,学校的办学思想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及家长的一致认可。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更浓”——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必将助推我校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