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错位发展的原因 医院错位发展有待提高(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院错位发展的原因 医院错位发展有待提高篇一
二十一世纪一九九七年二月号·第三十九期
徐友渔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存在保守思潮,本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中国目前正 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文化界出现保守思潮(或有人主动打起保守主 义旗号,或有人被动地被贴上保守主义标签),也是不奇怪的。但在90年代的短短 几年伫,各种牌号的保守思潮、各种面目的保守倾向交替出现,关于保守与激进的 争论持续不断,倒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在80 年代,改革与保守的两极对立是简单而清晰的事实,那时革与保的分野 不但存在于思想文化界和社会上,而且亦存在于各级执政机构,甚至最高领导之中。而在90 年代,再用当初的标准来判断一项政策、一个人物的倾向是否保守,就不 准确了。另外,体制内和官方舆论工具不再表现出革与保的争论,或至少不明显,关于保守思潮的争论全然在民间文化空间进行,其范围和影响是大大地小了,但内 容却明显地丰富了。
年代的讨论复杂多变,扑朔迷离,原因是保守思潮的形式和内容有多种,而且没有一种是政治思想史教科书中的标准牌号,全是中国特殊国情中的亚种或新 形势下的变种。我认为,在参与讨论、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之前,应当首先弄清 新保守主义问题的语境特徵,这也是避免和澄清前一阶级讨论中混乱的必要步骤。
一 大传统和小传统
在1992 年的那一轮讨论中,姜义华、王绍光对于甚么是保守,给出了明确而 具体的界说,而在发端于1995 年初的这一轮讨论中,没有人清晰地阐明「保守」 究何所指。本文愿意首先给出以下暂时的、相当粗糙的说明。
「保守」是对既成权威和现成秩序的一种态度,它宁愿维护而不是批判和变革; 在一定要变的情况下,它表现为对变改的方式和速度的一种主张,它宁愿小变、缓 变,不作根本性变革。
这个说明显然过于笼统,但太明确和具体就没有大体一致的标准,难于在同一 个话语系统中交流。而关于「保守」的争论,一些根本分歧正出在对同一抽象原则 的不同理解和运用方面。
应该说,中国知识界关于保守以及激进的理解,来自西方历史和政治思想史,法国大革命似乎是一个标准的、经典的事例,五四运动也可以当作范例。在这两例 中,守旧和革新两个阵营泾渭分明,而且文化、社会、政治各领域基本上是连通的,划分较为简洁整齐。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权威、秩序随著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由 一元变为多元,分解成新的和旧的,大的和小的,世界的和地区的,等等,不论人 们其初衷和价值取向是想保还是想变,其对象都可能迥然相异,甚至互相对立。我 认为,相当一部分立场错误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错位引起的,下面仅列举和剖析 几种最常见的错位。
第一种,大传统和小传统、新传统与旧传统之间的错位。革命是历史上常见的 现象,由于革命,原有的权威被打倒,秩序被瓦解,对于思想文化的革命而言,旧 传统之中会生出新传统,对于政治革命而言,旧传统被破除之后会形成新传统。对 于宣称尊重传统的人来说,就出现了认同对象是哪一个传统的问题,是历史更悠久 的老传统,还是取而代之的新传统?具体到中国,我们有延续几千年的,以儒家文 明为主的老传统,也有「反封建」胜利而形成的新传统,与前面的大传统相比,后 者只算是小传统,但它在意识形态上有80 年来的历史,在政治上、组织上有半个 世纪以上的历史,说它也形成一种传统并不为过。余英时和李泽厚都宣称自己的立 场是反激进主义,尊重和维护既成秩序,但他们对大陆现体制的态度却正相反。原 因在于,余英时认同的是大传统,他把新体制视为激进主义反传统的产物,对他而 言,支持彻底改变新秩序的「激进」与自己的保守主义立场并不矛盾。李泽厚似乎 更想追求理论和观点的一贯性,他既然要把立论落实到反对变革现体制的激进,就 对中国近代史一以贯之地采取反激进立场,但现体制却是由激进革命而来的,这样 维护现状倒有挖祖坟之嫌,于是本想抬轿子,结果挨板子。
大传统套小传统的现象还可以延伸重复,文化大革命就是生动的一例。革命秩 序建立17 年之后,不论是因为权力争夺还是政策分歧,毛泽东要打破17 年的传统 和秩序,鼓动红卫兵向各级党组织进攻。那时站在党
要一边的被称为保守派、保皇 派,而冲击和打倒党委的叫造反派,国外叫激进派(radical)。各级党委和保守 派不知毛的意图,认识上发生错位,他们的逻辑是:既然现存秩序是革命的,对之 造反就是反革命,就是「阶级敌人」的反攻倒算。
第二种,革命党转化成执政党之后发生的错位。革命党在「破坏旧世界」时,往往要倡导「造反有理」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自由、平等、正义、人民至上等主 张,在取得政权之后,有的革命党很快改变方针和意识形态,于是我们经常在教科 书上读到:「大资产阶级当政之后,迅速从革命变为保守」,这是对上个世纪欧洲 革命的描写。中国的情况有些不同,革命传统备受珍爱,因为那是权力合法性的来 源之一,对五四、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赞颂,长期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革 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不论是在1957 年、1966 年,还是在1989 年,这种教育都成了学生反现存秩序的意识形态源泉之一。1989 年学生就反覆引用毛 的话:谁镇压学生运动?只有北洋军阀。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认 识上的错位发生在官民双方:一方面,初期相当一段时间内,体制内无人敢理直气 壮地否定「学生运动是爱国的」这个论断;另一方面,许多学生直至中弹前,甚至 中弹时,还不能相信果会发生「镇压学生」的事。这种认识错位在大**之后得到 了矫正,现在五四、一二九纪念日不但没有隆重庆典,反而成了需要认真对待的问 题,「稳定压倒一切」代替了「同学们,起来」的口号,而学生中也很少有人视自 己为那两场运动的传人。
第三种,文化与社会、政治视角的错位。对同一事物、同一人物是保守抑或激 进,论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往往是一方在文化层面看问题,另一方在社会或政 治层面看问题。比如,余英时和姜义华对于近代中国的保守或激进有针锋相对的观 点,原因基本上是视角不同。余是从思想文化的主潮著眼,姜是从社会力量角度著 眼。对胡适的评价也会有这种分歧,从反对传统文化,推进新文化运动这方面看,胡适是激进的,而从政治上的改良态度方面看,尤其对国共两党斗争所持立场方面 看,胡适是保守的。所以很长时间有一种怪现象: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骂胡适激 进,而大陆的政治批判则骂他保守和反动。对文化大革命性质的评价也有这样的问 题,海外人士著眼于文革中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称文革的酵素为激进思潮,而大陆人士则强调其「封建余毒」的因素,认为指定接 班人、呼「万寿无疆」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源自马列主义,而是封建传统的基因在起 作用,这个视角是政治的而非文化的。
第四种,认识新旧自由主义的错位。相对于维护封建主权的政治哲学,自由主 义曾经是一种新锐思想,而在资产阶级革命彻底完成后,自由主义逐渐取得正统和 主流地位。在本世纪,随著社会变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刺激与挑战,加上内部学理 性的探讨,传统自由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大为改变。主张国家干预,重视社会平等 和福利的人成了新自由派,他们将坚持个体主义、自由竞争等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 人称为「新保守主义者」。相比而言,中国的发展慢了一拍,当西方的新保守主义 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髦时,它实际上是针对新品种的新自由主义,即社会自由主 义,它保的是传统的自由主义而非自由主义之前的传统,而在中国,新保守主义恰 恰是针对尚未成气候的自由主义的。西方的新保守主义是要维护和巩固自由主义,中国的新保守主义是不要自由主义。
第五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错位。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已有若干世纪,现代性及其所包容的科学、理性、自由、民主等等价值早已得到确立。当后现代主 义向这些主流价值挑战时,它无疑是激进的,具有一种反叛性;它要批判性地反思 占统治地位的、体制化形态的东西。如果不经消化反省,不作取舍地将后现代主义平面横移到中国,那么它的锋芒所向将不是理应批判性反思的旧意识形态,而是中 国几代人努力争取但尚未到手的民主自由理想。这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错位,也是激进和保守在发达的西方和发展中的中国之间的错位。
中国目前正处在新旧交替阶段,我们曾长期藐视科学、践踏理性、鄙视文化、蹂躏人权、闭关自守、自外于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潮流,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拨正 了航向,但航程并非一帆风顺。旧的东西不但远未消失殆尽,反而极为活跃,力图 全面卷土重来;新的东西不但远未形成主流或体制,反而在风雨飘摇中有夭折的危 险。貌似激进的「后学」所攻击的,是自五四以来的现代化取向和进步传统,扮演 的角色确实是新保守主义。当然,事情不可一概而论,许多研究后学甚至提倡后学 的人仍然认同现代化和民主取向,但是,在文化界喧嚷得最厉害的若干后学家,其 立场和观点是相当明显的。本文接下来集中讨论中国后学的大错位及其保守的实质。
二 国情、现代化和批判
对于中国大陆的后学家来说,有一件事情使他们相当为难,即一些西方著名后 学家明确指出,后现代主义具有清晰的地理和社会界限。比如中国文化界最为熟悉 的《走向后现代主义》的编者佛克马(douwe fokkema),他在该书的中译本序中 就像是专门要事先告诫: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不能摹仿的,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复杂 的传统。西方文化名流的奢侈生活条件是后现代想像和实验的基础,它在尚为求温 饱的地区来说,是风牛马不相
及的。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更为明确地断言:「在中国 出现对后现代主义的赞同性接受是不可想像的。」他把脱离生活条件的超前引入称 为「画饼充饥」。
只有少数后学专家愿意正视上述问题。王宁在为《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 丛书》所作的总序中,对上述西方学者的主张回应说:应该承认,后现代主义只能 出现在西方(请注意「出现」和「接受」的区别!),但由于天体力学、量子物理 学等高科技的发展,时空界限大大缩小了,致使「长期处于文化封闭状态的第三世 界国家(中国和印度)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后现代』色彩,追求时尚的新一代 知识份子不可能不自觉地产生某种超前意识」,于是在当代中国先锋派文艺中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变体。陈晓明在论证「中国产生后现代主义的前提条件」时说:「当 代中国经济虽然处在欠发达的『前现代化』水平,但代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高科技 产业却也方兴未艾,『后工业社会』的种种近象也初露端倪,即使就经济发展状况 而言,并不是找不到培植『后现代主义』的土壤。」以上两种论证本身有种种问题,这伫不必细究,我们从中仍然可以得出某些后学家不愿意承认的结纶:一,中国目 前仍处于前现代化、前工业社会阶段;二,因此,现代化导向对中国有正面价值,它应该被肯定而不是否定,现代化现在是中国尚未达到从而应该追求的事业,它应 被大力推进而非拒斥;三,即使少数趋时尚的文学家、艺术家要搞超前实验,后现 代主义也不应成为宏观的社会、文化批评的方法或基准。
中国要现代化,这是全民族的共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现代化的漫 漫旅途,其间充满了挫折、失望和教训,失去了不少时间和机遇。除了外敌入侵之 外,中国现代化事业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不能确立与此事业相应的开放包 容的文化心态。一方面,始终有人把现代化当成是西方包藏祸心的阴谋,另一方面,由于不愿承认西方的先进性,总想另辟新路,走捷径。这两方面往往互相联系,表 现为反西方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代中国的后学,恰好具有这种抗拒现代化的特徵。比如,刘康最近把自己的立场表白为「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选择」,但他却一点也没 有论述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现代化,中国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只是反覆强调要批 判「市场万能」、「资本主义万能」、「一元决定论话语」、反对「把资本主义现 代化不加批判地当成绝对和普遍的标准」。由于没有具体所指,这些批判要么是无 的放矢,要么是官方批判「全盘西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理论上,可以说「条 条道路通罗马」,但实际上,现代化的选择、制度创新等等并不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人最好认真思考一下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经验主义前提:人 类并不能凭主观愿望和对理性知识的自信,来为一个民族规划全新发展道路。要尊 重既往的经验,既包括西方成功的经验,也包括我们失败的经验。大跃进、人民公 社、文化大革命,都有一蹴而就、扬眉吐气的动机,对其惨痛的经验教训麻木不仁,想化腐朽为神奇地从中打捞出「后……」的优越性,恐怕要有指鹿为马的本事才行,比如,这种说法就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我们应把毛泽东所谓『文革七、八年再 来一次』制度化为定期的全国性直接普选,这才是『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 专政』的本质。」对文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七、八年再来一次」指搞「阶级 斗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是令人闻之色变的,说它的本意是专政倒不错,但要从中转化出直接普选,恐怕要比把羊头接在狗身上更难。问题是如果鼓吹者还 有一丝民主理念,「定期的全国性直接普选」太容易想到了,稍有一点近现代政治 思想知识,或稍听说现代民主国家的作法就行了,何需苦海捞月?这是不是表露了 一种拒绝和憎恨「西方经验」的心态呢?在另一位经常借助萨依德(edward )的「东方主义」的后学家那伫,抗拒现代化的思想表露得更坦白和彻底。对他来说,中国现代化受阻和受挫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中国面临的危险是重新变成 殖民地:「与其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后殖民的时代,不如说是一个新殖民的时代。」 诸如「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等都是殖民话语。在人权 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应有自己的标准,以便「从根本上去 挑战和拒绝西方权势话语」。他的价值取向相当清楚,他把「自由、民主、多元、作家的独立性等概念」全当成「资本主义观念」。
确实,彻底的(即走火入魔的)后学敢于否定现代化取向,甚至对「进步」这 个观念加以质疑,那么,除了挑明价值立场的不同,是否就没有道理可讲了呢?不 是。后学最爱以「挑战」、「叛逆」自我标榜,所以我们可以就「批判性」进行对 话和讨论。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批判」都具有褒扬的含义,后学引为自傲的,是它 对当代西方主流话语的批判,它谴责的是无批判地接受,称之为投降。问题在于,批判的正面意义,来自于批判者对自身所处传统的批判,也就是说,批判应该是自 我批判。在西方,不论是卢梭、康德、费尔巴哈,还是尼采、德里达和后现代主义 者,他们批判的矛头所向,都是自身所处的社会或思想、文化、宗教传统。在中国,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也是因为批判中国本身的传统而为新文化运动立下汗马功 劳的。我们能否设想,严复会因为批判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学说而彪炳于中国近代思 想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特徵之一就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尽管有先辈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但中国社会还未建立起像西方那样的自我批 判机制。1949 年前后的执政党,都对批判采取压制态度,把对现存体制的批判者 称为「外国势力的走狗」。从50 年代起,大陆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批判传统,这就 是:一批知识份子,批他们「崇洋媚外」或「全盘西化」;二批外部思想文化,批
「帝修反」,称「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在此期间,西方社会借助于科技革命和自 我批判、自我调节变革,不断发展,我们则充分利用西方的自我批判、自我揭露,以证明其腐朽性和自己的优越性。
中国的后学家们应当反思一下,你们的批判是符合卢梭、马克思、后现代传统,中国五四的进步传统,还是50 年代以来的另一种传统?
批判精神之所以可贵,批判者之所以可敬,是因为批判往往是吃亏甚至要殉道 的事,而决不是讨巧的事。当然,也有人采取这样的立场:批判那些可以批判或允 许批判的对象,不批判不准批判的对象。徐贲把这种态度称为「舍近求远,避实就 虚」,说得准确。
从70 年代起,中国的批判开始从畸型走向正常,80 年代在不完全的意义上可 以说是理性的时代、批判的时代。现在有人想否定80 年代的批判精神,说那是「 在『启蒙』话语中沉缅的知识份子对西方话语无条件的『臣属』位置和对于『现代 性』的狂热迷恋」。说这话的人忘了,80 年代的批判,起因于执政党中进步的改 革力量批「凡是」派,拨乱反正,批判的大部分的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中较有生命 力的因素批判陈腐的、僵死的教条,这种批判的话语并不现代,但价值是始终无人 否定的。至于西方学理的大量涌入,对一个封闭了几十年,急欲睁眼看世界的社会 而言,既是正常又是必要的。说这话的人承认中国知识界在80 年代关于「现代化」 达成共识,但又说形势的变化使人不得不抛弃旧的框架,而采用适合于「后新时期」 的「后现代批评」。风向巨变,到底是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还是另有原因?另一 位后学者说了一句公允的话:「『**』之后官方的政策却无情地剥夺了知识份子 的『社会良心』的话语权。」一方面是现代性话语被打下去,另一方面应补充的是,为清算「**」思想根源而批「全盘西化」成了体制性话语,后现代批评躬逢其盛,不负天赐良机,「灵活平和」地去「阐释中国」。不知道可敬的「后」朋友们为何 不这么做:为了避配合之嫌而清高地暂时沉默一会儿?
三 结束语
最后,本文想不加论证地建议一种立场、表明一种态度,它不是唯一正确的或 最好的,但肯定不坏,相信坚持它会经得起生活和历史的检验。
一,不论对大传统还是小传统,旧传统还是新传统,不论它们延续了多少年,在自己有生之年是稳固还是会衰落,都不要盲目尊重和遵奉。比传统更重要的是理 性的价值标准,普适性的标准确实存在,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作为「金 律」以类似形式存在于人类一切宗教和民族之中。
二,始终坚持独立的观察和批评立场,不论批评的对象在朝还是在野,属于甚 么派别,处于甚么地位,就像梅德维捷夫不论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戈尔巴乔夫时代 还是叶利钦时代都是批评者一样。
三,可以把宽容、思想与言论自由视为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它们的实施不需要 额外的努力,只要不蓄意压迫和剥夺就够了,珍视和捍卫它们既是最保守的,也是 最自由的,因为它们具有永恒、普遍的价值。基于此,奋力争取它们的激进态度是 值得鼓励的。
感谢您光临“思想的境界”网站,欢迎再来http:///
医院错位发展的原因 医院错位发展有待提高篇二
依托资源 错位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临潼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区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7处,文物点1830处。其中,aaaaa级旅游景点2个,分别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池; aaaa旅游景点2个,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和骊山国家森林公园;aaa旅游景点1个,是临潼博物馆。临潼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名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旅游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全面增长。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兴起。我区一些农户依托景区资源优势,积极兴办了一批以乡村度假、休闲、观光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目前从事农家乐经营的200多户,(其中两户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约百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000余万元。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特色旅游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及科学规划、集中打
造、节约资源的思路,结合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现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整体设计和改造突出不同区域传统与特色,注重和谐美观的原则。2009年,农家乐聚集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西北大学编制了《临潼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汉代石榴休闲观光园详细规划》。明确了临潼乡村旅游业发展方向,理清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为我区乡村旅游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精品
目前,我区乡村旅游通过政府引导,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农家乐聚集区。一是芷阳村农家乐休闲度假区依托芷阳湖景区,成为以水上休闲为主的农家乐;二是骊山牡丹沟农家乐借助骊山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为以野外烧烤为主的农家乐;三是新丰渭河休闲垂钓区依托新丰渭河滩地千亩水面,形成以垂钓为主的农家乐;四是五星绿色生态园依托现有的蔬菜瓜果大棚,开辟了以农事体验为主的农家乐;五是溪源山庄以休闲度假、关中民居、民俗演艺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度假生态山庄;六是秦俑民俗文化村地处兵马俑博物馆附近,利用关中传统民居,大力发展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农家乐;七是宋家村现代农业观光园,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集花卉、苗木、反季节蔬菜、瓜果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下一步,我们将在七大板块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打造
精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我区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力度,辖区内凡有农家乐旅游经营的街办、乡镇都先后成立了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强了对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同时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为了确保乡村旅游安全、规范,我们对全区农家乐进行逐户检查,主要从安全、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对存在问题现场给予指正,并要求按期进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服务接待水平。在规范整治过程中,共出台各类文件、规范标准、通知等100余份,拆除违章建筑500平方米左右,拆除违章广告牌匾 30余块,更换门牌(楼)、广告、灯箱50余块,更换遮阳棚、伞70余顶,刷新各种涂料约2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景区内乡村旅游经营乱搭乱建、破坏景区资源、环境卫生差、服务接待水平低、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游客及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我区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近年来,我区先后多次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农家乐经营户百余人次分十批赴四川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我省商洛地区任家沟、户县东韩、礼泉袁家、长安上王村等周边区县乡村旅游
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又多次聘请省、市旅游学校专业教师、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12次,共800余人次参加业务培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培训,使农家乐经营户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
五、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知名度
在宣传促销上,我们利用多种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大力宣传我区乡村旅游。同时,积极参加市上举办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分别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宣传活动、在杨凌举办的“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在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举办的以“秦风唐韵御温泉,休闲旅游在临潼”为主题的“幸福生活天天游〃走进临潼——暨临潼旅游推介活动”,去年6月下旬又组织经营户参加旅游大篷车赴陕北与关中西府地区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周边县、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活动。
总之,我区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创收渠道。今后,我们将依托景区资源优势,引导乡村旅游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做大做强我区乡村旅游。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医院错位发展的原因 医院错位发展有待提高篇三
京口医院错位发展成功转型
凭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赢得居民心,建立了亦医亦友的新型医患关系——
京口医院错位发展成功转型
京口区人民医院整体转型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方便居民就医保健,门诊量不断增长,2010年门诊量达到37.4万人次,列全市第4位。
京口区人民医院于1995年通过二级乙等医院评审,由于地处市中心,周边有江滨医院、市四院等众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艰难。2005年9月开始,京口区人民医院整体转型为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增强了竞争力。
中心顺应改革,重组职能部门,开展“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抽调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资质的医护人员组建了10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开展出诊、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新建60周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14597余人,建档率96.5%。建立慢病管理机制,通过对慢性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规范用药、高危行为因素干预,加强对慢病的有效管理,共建立高血压6220人、糖尿病1822人的专案管理档案。提供适宜的家庭病床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上门服务,2010年共建立家庭病床26张,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次数达921次。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团队服务等工作,社区与居民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与社区居民建立了亦医亦友的新型医患关系,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相互促进、同步增长。
2010年,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了江苏江滨医疗集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疾病,而是健康,对前来就诊的患病居民花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用药、就医指导,解释病情,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顾问。优质管理和服务理念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中心的业务能力。“三级医院服务的品质、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临安中医院“错位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基层中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管理、业务、技术、社会知名度等方面的积淀较少,在处于同一市场平面的综合性医院中竞争力弱化,从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市场的特点认真分析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找准位置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利于医院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完成两个效益的最大化。浙江省临安市中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临安市中医院是临安市惟一的一家二级乙等中医医疗机构,面对周围几家大型医疗机构和一些民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竞争,临安市医院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医院领导班子面对严酷的现状,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改变医院的发展思路,医院将来的发展令人堪忧。因此,经过对医疗市场周密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决定和其他实力强大的医疗机构来进行错位发展,与其发展别人已有的强势专科走向死胡同,不如发展自己的强势专科抢占先机,医院经过论证决定把发展糖尿病专科作为医院发展的重点科室之一。
2001年,该院糖尿病康复俱乐部应运而生,现有糖尿病专职医生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专职护士1名,并配备强化治疗泵5台。康复俱乐部实行电子化管理,所有俱乐部成员的健康资料都设立了电子档案,每月免费为会员测量血糖1次。
专职护士对所有糖尿病人的饮食、运动、用药、心理、血糖监测等实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康复俱乐部坚持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活动,由上级专家及俱乐部医生开展健康讲座;住院病人及家属每周进行一次健康座谈;为糖尿病人提供最新最优的健康宣教。
2002年,糖尿病康复俱乐部承担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专科基地建设以及临安市科委的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课题。糖尿病康复俱乐部还开展了应用中药“六味糖克散”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临床观察病人40例,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003年,临安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发展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是关键。为提高诊疗水平,该院每年派出专职医生和专职护士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修学习,并参加国内各类糖尿病研讨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医疗质量,为当地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005年糖尿病住院人次已达到每年250人次,而糖尿病门诊人次更是将近1万人次,较去年增加了70%,是整个内科门诊人次的三分之一。糖尿病康复俱乐部的成员也较2004年增长了80%,达到了1400人,其中部分来自周边地区,如富阳、桐庐、杭州等,甚至有安徽和嵊州的。糖尿病课题“六味唐克汤对气阴两虚型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中医征候的影响的研究”顺利通过鉴定。糖尿病专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提高,不但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而且光糖尿病专科的收入就占了整个大内科收入的二分之一。
3年来,糖尿病康复俱乐部共举行各类讲座近40场,到会近8000人次,发放糖尿病健康资料3万余份,发放免费血糖测量票5万余元,目前临安中医院糖尿病俱乐部已成为最受临安糖尿病病人欢迎的俱乐部,成为了糖尿病人的康复之家。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临安市中医院在这方面已经制订了长期的前瞻性的规划。医院领导认识到要使中医院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挥中医特色,实施错位战略,扬长避短。继糖尿病俱乐部之后,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也于2005年被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西骨伤科、中西结合肿瘤科、中西结合妇科也逐渐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逐渐形成竞争力。
该院切实以“人文精神”为办院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创一流服务”,引入先进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狠抓医疗质量和行风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改造,不断美化就医环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先后被评为“临安市模范集体”、“满意单位”、“最佳形象医院”、“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杭州市首批“绿色医院”的称号。
南京白下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一年的门诊量超过30万人次,相当于一家三甲医院的年门诊量。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何会赢得这么多病患的信任?记者进行了采访。
探访:便宜、舒适、有特色
上午9点,记者来到这家卫生服务中心。负一楼是体检中心,80多岁的王思华老人正坐在休息椅上等自己的拍片报告,“这几天有点发烧咳嗽,担心是肺结核,拍个片子心里踏实。”记者在老人手中拿着的缴费单上看到,挂号、拍片加验血,所有费用加起来不到100元。老人说,有一次女儿带她去南京一家大医院看病,几项检查下来,花了400多元。“还是社区医院实惠。”
二楼是输液室,绿色的软皮沙发上,几位市民正在输液。市民葛锋带着17个月的儿子过来挂水,“刚开始挂的时候,小孩哭得厉害,后来看看一旁鱼缸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注意力很快吸引过去了,也忘记哭了。”记者发现,输液室里还特辟了日间病房,有3张床位,可以方便年老体弱的人躺着挂水。
三楼和四楼分别是中医诊疗区和计划免疫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的骨折治疗很有特色,不少城北城西的市民也慕名前来求诊。南京军区总院骨科专家杨金城每周会到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谈起这家社区医院的不同,杨金城用了“倾听”两个字。“大医院里排队人多,一上午多少个号要看完,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病人在听我说。而在这里,我会更多地听病人的意见,多沟通交流。”
分析:抓住基本医疗服务做出大文章
“只要你服务到位了,病人自然愿意光顾。”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唐福顺告诉记者,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为白下区城东10.8万人。一开始,的确没什么人来看病,后来,中心转换思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基本保障性和康复性医疗上面,在银龙花园一期、二期等居民集中的片区设立7个分支机构,将医生派驻到老百姓家门口坐诊。中心总部也投入100多万,对就诊环境进行改造,增添了计划免疫取号系统、儿童游泳室等人性化服务设施,还添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数字成像系统等医疗设备,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渐渐地,前来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周边不少单位还将中心作为员工体检的定点单位。
记者观察
从去年7月开始,南京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一律实行零差价,进价多少,销售价还是多少。对于长期依赖药品差价生存,经营状况又不怎么好的社区医院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何转换思路,走出困境,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分析门诊量节节攀升的秘密,无外乎就是优质、方便、实惠和贴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每个社区医院都做到了这些,那么老百姓一旦发烧咳嗽,就会首选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用再挤到大医院去排队了,社区医院也就赢得了与大医院错位经营的空间。
王国强一行在清远市中医院参观该院的国医楼,考察各临床科室,了解该院的中医特色建设。“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如何?目前中药材的价格、质量怎么样?”王国强一一询问,并认真听取市中医院的工作汇报。据了解,市中医院是粤北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2011年“中医医院管理年”的检查评审中获得全省第三名。
王国强充分肯定了市中医院近年来的发展,认为其在门诊、住院、收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王国强建议,清远市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中医和西医要协调发展和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市中医院结合“十二五”做好未来五年的规划,可向省中医院学习借鉴,对重点专科建设和重点专病研究做好定位,明确自己的特色优势。其次,市中医院要做好中医“治未病”的管理和服务,以按摩、针灸、推拿、药浴等非药物疗法,来满足亚健康人群的需求。
葛长伟要求全市卫生系统要认真传达贯彻王国强副部长的讲话精神,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错位发展,发挥中医以及民间瑶医瑶药的优势,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市中医院,要进一步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着眼于基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更好地推广中医中药,面向基层群众特别是山区的农民群众服务,降低群众医疗成本,提高群众医疗服务的质量,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费用更低、疗效更好的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医疗服务。
这是一家有着144年历史的医院,却受限于汉正街西端局促的地理位置;这是一家有着骨病治疗优势的医院,却处于周边4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夹缝中。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在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中,这家医院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吃螃蟹”巧解看病难
1973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农村条件下同体断腿移位再植术;
1999年,成功施行全国首例应用人工全髋关节治疗石骨症髋关节性骨性关节炎……
普爱医院,荆楚第一家西医医院(创建于1864年)。140余年来,它在医学发展史上,涂抹过无数的亮色。
然而,近年来,“普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危机渐渐逼近:以“普爱”为中心,不到5公里内聚集了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4家国内一流大医院,区域卫生资源相对过剩。
伴随着危机感,“普爱”冷静地窥视到了机遇的身影:距“普爱”10公里的硚口西部古田地区,人口稠密,但缺医少药,辖区内仅有一家二甲医院市十医院,且技术相对较弱。
一边是技术强,但“吃不饱”;一边是技术弱,但“吃不完”。“何不走出去支援西部医疗建设,缓解当地看病难,同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大胆的设想,在“普爱”领导层的心头划过。在没有先例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经过3年酝酿,2003年两院正式合并,成为湖北省率先实施医疗资源重组的医院。
由于优势互补,1+1>2的效应即刻显现。两家医院合并5年来,门诊量比合并前两家总和还多出1倍。如今,一幢26层的创伤中心大楼也在普爱医院西院区拔地而起。
错位经营巧避同质化
这是一位特殊伤员。
左腿严重压伤,伤口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最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案,就是从膝盖以上截肢。
5月24日、25日,542名四川地震受伤同胞千里迢迢来到江城治疗,卜正蓉伤情最重。“她才39岁,没有腿,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普爱医院院长胡绍和近20名专家再三会诊后决定:舍弃截肢方案,保腿治疗。
8次大型清创植皮手术,10余次小手术。3个月里,普爱医院老中青三代骨科、心内科、肾内科、麻醉科专家和医护人员为这位特殊的病人倾注了最大的心血与汗水。下月中旬,卜正蓉将康复返乡。
不仅挽救了生命,还保住了原本要截肢的腿,普爱医院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奇迹并非来自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普爱医院重组之初,也有困惑。两大院区都是综合医院,与周边医院的定位、经营模式都大抵相同。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骨科是普爱医院的特色品牌。早在1996年,普爱医院成立武汉市首家创伤骨科研究所,承担着全市创伤、骨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近年来,共有32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何不利用这一优势,将拳头产品做大、做强。”胡绍说。
很快,普爱有了新的定位:东院区主攻骨科,与周边医院错位经营,打造武汉“积水潭”,力争成为像北京积水潭医院一样的全国著名骨科医院;西院区则建成综合医院,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
“我们需要做的是‘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2002年以来,普爱医院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先后成立“北京大学骨关节病研究所武汉诊疗研究中心”、“德国心血管病专家武汉活动中心”,并让专科向更精细方向发展,新设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肿瘤骨科等子科室。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人强我新”是普爱医院的座右铭,他们瞄准中国医学界的冷门,在全省率先成立疼痛科。饱受疼痛困扰的患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疼痛科病床使用率达到140%。先后有100余家医院的相关学科带头人参观学习,成为行业风向标,其医疗服务半径已辐射至广东、广西等地。
贴心服务巧赢患者心
在普爱医院一次次抢抓机遇的背后,都有一根指挥棒默默地牵引着他们。
“即使是再先进的医疗技术、再优质的医疗资源,都必须为患者服务。让更多的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是办医的本源,也是我们行动的指挥棒。”普爱医院党委书记李建发说。
2006年8月10日,普爱医院在全国三甲医院中率先减去中间环节,实行药品直供。两年来,由于药价大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减少。据统计,药品直供试点以来,该院直接为患者节省药费支出9068万元。药品收入减少了,但降低的药价为医院吸引了更多的病人就诊,该院门诊量上涨36.46%,住院量增加23.46%。
2007年起,普爱医院启动文明创建,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
在门诊输液室,一杯杯开水送到患者手中;在检验科,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在肿瘤科,“您好!”、“请走好!”不绝于耳;在内分泌科“糖尿病关怀俱乐部”,患者找到了交流的平台;在支助中心,“一对一”的陪检服务伴随每位住院病人。贴心的服务拉近了患者与医生的距离,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上月底,武汉市“四城同创”办公室会同该市卫生局,通报52家医院在文明创建检查中的排名,武汉市普爱医院排名第一。
市区三所医院实施错位发展战略
本报讯(盐卫轩)为优化市区医疗资源配置,强化优势科室的发展,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市卫生部门在调研认证的基础上,明确实施市一院、市中医院、市三院三所大医院错位发展战略。
三所医院错位发展的重点科室为:市一院保持呼吸内科、骨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强化发展心血管科、普外科、胸外科;市中医院保持中医儿科、消化内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强化发展肛肠科、骨伤科;市三院保持心外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强化发展介入治疗中心、神经外科、心内科。
市卫生局要求市区三所医院:一要依据优势、明确重点。对已确定的重点科室在人、财、物上进行重点扶持,在科、教、研上有新的举措和突破;二要做精做优、创造优势。在重点科室的建设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做出精品,成为全市或市区真正的临床诊疗中心;三要加强协作、共同发展。三所医院确定的重点科室、医院之间要加强协作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团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让盐城市人民不出市区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的水平,为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医院错位发展的原因 医院错位发展有待提高篇四
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成长
甘肃省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李永忠
730500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如何为教师营造这样一个发展的空间,采取有效的教师发展措施,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所面临的重要命题。
一、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的意义
所谓差异发展就是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确立出他们的业务方面及专业方面的“短板”劣势,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专业发展规划。所谓错位发展,就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找准独特的“长板”优势区域,开展教师之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教师发展规划,达到凸显特长、发挥优势为目的。打造一支拥有健康人格、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
二、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思路措施
1.依托骨干力量,发挥引领作用。在教师“差异发展”的队伍中,以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理论水平,优化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机智,形成学校强大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建立名师工作室。根据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特色及特长,把发展“优势特长”的教师组织起来,以名师引领,实现“强强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同伴式学习,本着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与机会,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3.网上博客开展专题讨论。利用网络先进的传媒手段,让骨干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更多有志者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促使广大教师尽快实现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4.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活动,围绕“教—研—训—学”一体化的思路,立足课堂教学、注重环境教育创设、与骨干教师对话等培训,鼓励新教师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实践思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新教师逐步从看、带为主阶段逐步走向“扶一把、放一点”为主阶段。5.开展“教育教学论坛”活动。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学术性的辩论和研讨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许多思想的火花是在人之间的激烈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因此,教学论坛是名师成长和升华的有效途径,也是开阔广大教师眼界、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6.为教师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相互间主动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向优秀进行教学观摩,通过互相交流、教学评价等,吸收他人所长,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7.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不断提升特色教师专业技能。请进来专家现场指导;走出去,亲身感受。这都是有效的教师成长措施。
8.创造条件,继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让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习进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见识、锻炼胆量,将鼓励教师把握机会,积极参加本地不同级别的有关比赛,使教师从中受到锻炼,从而不断地成长。
9.科研兴教,科研促教。
(1)完善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推行并完善学校科研领先的工作机制,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层次,培养一支科研骨干队伍,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实效指导,实施对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为最终研究成果的形成提供保证;逐步在学校内部,建立校、处室和个人三级网络课题;编制学校的课题研究规划指南,鼓励教师申报校、区、市、省、国家各级规划课题,对规划立项的课题并及时结题的课题给予适当奖励;制定课题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经验交流推广、分享成果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2)继续加大科研力度,认真整理资料,集中精力实施学校引领性课题地研究和实践,尤其将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做实、做好,要是课题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理论学习,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她们的科研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4)帮助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发现问题,关注自身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件”,形成“问题就是课题”的科研意识。以问题引导教师研究,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真正将教育科研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5)鼓励全体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并进行实验研究,使自己的工作理念得到升华,帮助广大教师尽快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过渡。同时,鼓励教师利用杂志、刊物,做好笔记摘录工作,结合课题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撰写教育随感、教育论文,踊跃投稿,争取更好成绩。
(6)教师的研究提供展示平台。
让教师研究过程和结果得到充分关注和赏识,是激发他们研究热情的另一途径。因此,通过教研观摩、出版教研成果专集、开辟网络专栏、录制教育研究案例等多种方法,让教师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能得到关注、展示和传播,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层次志趣和热情,最终成为自己教育生涯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三、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激励机制的运作
1.根据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奖励制度,例如《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量化考核办法》,实现绩效挂钩,给予奖励和表彰。
2.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3.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月”和每年一次的“教坛新秀”、每两年一次的“明星教师”的评选等系列活动。
4.开展“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明星”、“教师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贡献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发挥“名师”带动示范效应,搭建多种平台,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名师”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是教师群体的带头人,“名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含金量,学校将精心打造一批名师。
简言之,差异发展其实是教师的“短板”和劣势发展,错位发展其实是教师的“长板”和优势发展。只有发展了教师的“短板”和劣势,学校工作才能“保底”,只有发展了教师的“长板”和优势,学校工作才能争创佳绩。因此,进行教师的差异发展和错位发展是有效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邮箱:113601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