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篇一
一、成果展示为了什么?
成果展示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成果展示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成果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交锋、过程的体现,即成功喜悦分享和探索的困惑分解和分忧。通过展示,认识到自己实践活动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学们要创造性地将自己探究和实践的结果展示出来,在小组、全班甚至全校同学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既是对前期活动的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克服胆小、懦弱等心理,培养自信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展示交流评价过程看作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通过交流实现对实践活动经历、感受、成果的分享;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环节真实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交锋,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继续探究实践的欲望。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展开回顾、反思、梳理、总结和交流,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更好的指导。
二、成果展示展示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研究、体验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应该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通过体验而得到的“体验成果”。因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应该具有“研究”的味道、“体验”的味道。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的“研究成果” 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加工、分析,形成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为了追求成果的“丰富”,往往展示了大量的知识性材料,这些材料有从网上直接下载的,也有从书上摘抄来的。学生缺乏对这些资料的加工和消化,从这些成果中,我们无法感觉到“研究”的味道。学生所做的工作只是相当于资料员的工作,缺乏深层的思维和研究的含量。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的“体验成果”是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体验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就应该注重活动体验的原汁原味,不必追求花哨的活动装饰。有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时,热衷于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场面的盛大气派,不惜对成果展示活动进行艺术包装,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排练。把展示地点布置得五彩缤纷,学生也涂抹得花技招展,学生吹拉弹唱,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异化为学生文艺成果的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怎样展示,需要视学生的材料而定,需要由学生的学情而定,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展示形式的多样化而让整个展示过程华而不实,使交流总结的过程仅仅变成呆板的、完美的展示,忽略展示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活动过程中生生交往中的思想碰撞和动态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过程中展示的成果是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的有自己的看法的“研究成果”和通过体验而得到的发自学生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成果”。因此,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展示的是学生自己的看法,原汁原味的真情实感。切忌不要异化为原始材料的堆积或“综艺节目表演”。
三、成果展示怎样展示?
成果表达、展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论文与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小报、课件、网页、模型、音像制品、艺术作品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都要紧密结合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根据不同内容主题,采取针对性的表达、展示形式,适当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做到在把成果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让展示形式活泼一点、让听众觉得有意思、不枯燥。
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展示的形式根据活动的主题类型来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展示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
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决定结果的呈现方式。避免代替学生完成一些展示的作品;精心排练交流方式;使交流总结的过程仅仅变成呆板的、完美的展示,忽略展示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活动过程中生生交往中的思想碰撞和动态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实物模型、设计方案等,还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日记、心得体会、获得的体验和感受等。
成果展示汇报时,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主要内容进行陈述:
①选题:这个课题是怎样产生的?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有哪些研究成果等。
②过程:是如何开展研究的?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研究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等。
③成果:经过研究后,得出哪些研究结果,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④体会: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哪些感人的事迹?难忘的事情,新的认识与收获等。
成果的陈述最好是课题小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合作汇报,切忌一个人宣读;陈述人员要事先进行模拟训练,明确自己的作用,把握好时间。在陈述过程中,要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对于调查研究类成果要抓住重点,按报告的主线对调查研究报告进行解读;对于科学实验类成果要说明实验的背景和目的,用含有数据的图表和表格清晰说明实验过程和结果;对于项目设计类成果要结合作品介绍它的制作背景、原理、材料、功能及使用方法等。同时,汇报的内容、活动的过程性资料、照片等做成演示文稿,声像并重,提高大家交流的兴趣与质量。
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篇二
铜陵县实验小学 教学开放周 信息技术第五册第4课教学设计
第4课 班级成果展示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了解文本框在规划电子报刊中的作用。
2、能在电子报刊中插入文本框,并对文本框进行简单的修饰。【过程与方法】
1、教师演示、讲解文本框的插入及修饰方法,学生初步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了解文本框的作用。
2、通过示例“班级成果展示台”,学会在电子报刊中插入文本框、美化文本框,体验成就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能运用所学到的文本框的知识做出自己的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插入文本框以及调整文本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本框不同版式的设置。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全屏广播全国电脑制作获奖作品——电子报刊(重点介绍文本框)。
2、文本框可以帮助我们灵活地排版,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还能实现文字的横排与竖排,让电子小报更美观。
3、展示用文本框设计排版的电子小报。
4、交流讨论、明确任务
有了文本框的灵活排版和多样的修饰方式,让电子小报锦上添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文本框设计我们的“班级成果展示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添加文本框
1、教师演示并讲解:插入文本框并移动文本框的位置。
2、学生模仿探究:在自己的小报中合适的位置插入文本框。铜陵县实验小学 教学开放周 信息技术第五册第4课教学设计
3、交流讨论:还有别的途径插入文本框(绘图工具栏),并有竖排与横排文本框两种。
4、学生继续操作:添加文字,并尝试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及位置。【二】修饰文本框
1、教师:刚才上课时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文本框还有漂亮的边框和纹理,怎样才能设置出这些效果呢。
2、学生参考教材,自主探究文本框样式。
3、教师重点讲解,并提醒学生:文本框边框和纹理色彩的选择应根据自己小报的色彩进行搭配,以达到协调美观的效果。
4、学生继续设置,力求协调美观。
三、巩固提高、分组探究
1、出示任务,进行分组
(1)教师讲解: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按钮将输入好的文字套上文本框的操作方法。
(2)拓展任务:打开文件《望岳》一文,将诗歌内容放到文本框中,第一组用横排文本框,第二组用竖排文本框,最后按教材上的效果美化文本框。
(3)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展示两组不同效果的作品,师生点评。
四、拓展延伸、交流评价
1、教师:文本框也有不足之处——形状单一,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编辑排版的好助手“自选图形“。
2、展示自选图形作品。
3、教师简单演示操作。
4、学生欣赏观摩,并初步体会操作。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文本框来编辑“班级成果展示台“,感受到了文本框在编辑电子小报中的灵活方便和美观,最后我们还初步体会了用自选图形给小报编辑更多的样式。当然,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意的火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创作,相信我们的小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定会茁壮成长,我们期待着同学们有自己特色的精美电子小报完美出炉。
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篇三
班级教学成果展示方案
活动目的:为配合学部的“童心筑梦•你我同行”六一游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丰富校园生活,展示我校师生的风采.特举办“迎端午,庆六
一、班级成果展,具体事项如下: 作品内容
学生手抄报(三至五年级),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优秀作业
二、活动对象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6月1日
四、展出地点:汇正楼一楼大厅、各班教室外墙
五、活动步骤
1、作品征集。2017年5月20日—5月31日,面向学生征集作品,每个班级各选送5幅作品于5月31日前收集整理上交。
2、作品展出。2017年5月31日,作品于学校汇正楼一楼大厅、各班教室外墙展示。
五、作品要求
手抄报:
1、突出主题文化,内容健康向上,创意新颖独到整体效果好。
2、手抄报规格统一为4开纸一张,适当留出版面边距,排版合理,背面留空。
3、采用手写手绘形式,字迹清楚,版面整洁,图文并茂,布局合理,要注意保持纸面平整,勿卷叠。
4、鼓励运用一定的书法、绘画、色彩处理技巧。作业、书法作品:
1、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字体笔画横平、竖直、笔笔有力。
2、字的大小间隔安排匀称、科学、合理,书写格式规范。
六、其他工作:
美术老师负责汇正楼一楼大厅的布置、作品的摆放等工作。
七、注意事项:
1.以班级为单位,要求人人参与,手抄报(三至五年级)每班推优5份。2.请各班班主任、美术老师认真组织,负责指导,督促完成。
八、教学处从入选作品中择优予以奖励。
小学部教学处
2017-5-22
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篇四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单位,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用有限的时间,彼此影响,相互交织,用亲历的体验,构筑出一个生命成长的共同体。班级的健康程度影响着育人的效果。健康班级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一是驻守着一群热爱学生,用个人魅力影响和发展学生的教师团队,师生关系和谐。二是以平等、民主的方式,生成班级共同遵循的规则。三是以班级文化为目标,师生共同经营,形成与众不同的希望场所。四是以活动为抓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习惯,完善学生人格,生生关系融洽。五是家校同盟,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编织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总之,我们的愿望是将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班级经营成一个培养习惯、完善人格的成长共同体。
请您以“我的学生我的班”为主题,总结本学年班级的方方面面,以图文的形式将班级进行展示,开学初与其他班级分享交流。上交时间:6月30日。电子稿以word文档插图的形式呈现。
“健康班级展示台”分为以下版块:
版块一:我的班级理念:富有特色的班级名称、口号、班训、班风、班歌、班级文化(如“狼文化”、“石文化”)、班徽、一学年所获荣誉等。
版块二:我的教师团队:班主任简介(照片、姓名、治班理念、所获荣誉)及任课教师。
版块三:我的学生队伍:日常生活掠影、精彩活动瞬间等
版块四:我的教育“名言”:在某个阶段或某个事件中班主任给学生的激励语(至少一句)。
以上版块作为参考,展示时内容都要涵盖,老师们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年级班级特点改进版块名称,补充内容,将反映本班健康班级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班级成果展示台试讲稿篇五
“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
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发布:胡学贵 时间:2011/11/24 17:38:44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论:
0
1193 讨“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胡学贵
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真正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我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我们通过开展《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的目标就是想为这些农民工子弟的学生建立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致力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题立项以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探讨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3.探讨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预习,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何意义。
4.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方面,还有哪些值得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我们利用教师调查问卷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预习,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何意义”。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我们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性很强的可靠的研究参考依据,更坚定了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决心。
第二,我们利用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观察等形式,,了解了“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方面,还有哪些值得可行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后均存在着不良的习惯,比如:1.有的学生惰性强,不爱学习,预习敷衍了事,或者不会预习、不预习,预习作业完成极差;2.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功夫,但预习方法不正确,预习效果事半功倍;3.有的学生家庭教育滞后,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主动的预习习惯;5.预习课文时,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6.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7.部分学生预习时,依赖从书店买来的《一点通》、《字·词·句·篇》等教辅资料,自己没有动脑思考,把预习当成应付差事;8.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有限,无法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总体表现较差„„这些客观与主观上的因素,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极不利于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调查结果及分析,为我们确立课堂和课后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
第三,我们进行了跟课题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2011年6月8日,我们进行了《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教科研培训;2011年9月,我们以实验年级四年级的四个班作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对象,而我们四年级组又以《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为研究小专题,并组织课题组和实验班级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提高了理论认识;2011年10月,我们进行了《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月专题培训讲座;2011年11月,我们进行了题为《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搜集与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有的学生预习的意识加强了,但是预习效果又太低;又比如学生预习,过度地依赖课外辅导资料,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微乎甚微等众多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前预习的内容,开展《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达标复核课、继续教育实践课以及专题教学研究活动,我们探索搜集了学生的一些好的预习习惯,并进行了交流;同时也从正面引导学生思考: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有什么作用。
有了前期的调查与了解,培训、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专题教研等活动,师生已经明确了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有哪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我们首先关注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检查、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为了便于教师掌握情况,鼓励学生预习,我们将预习检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语文预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
二、我们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又进行了学生预习习惯交流和展示活动,对交流展示比较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鞭策预习做得不到的学生。
课堂教学实践为实验教师的观察分析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感性情境。课堂观察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课堂学生表现,寻找预设与实践的差距,对学生预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开展课题研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方面,我们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求试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习惯培养,在教学设计中试验教师要体现预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研究成效,我们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首先,我们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预习方法,比如:读读、查查;提出疑难问题;尝试做题;做预习笔记等。然后,我们会在课后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通过上课观察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预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以便下一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这样逐步深入,各个击破,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习惯,不至于使得预习流于形式。
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周一到周五我们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方面有所进展或成效显著,但是一过周末,特别是五
一、国庆等长假,就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预习,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干脆不预习,预习效果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新课的学习。老师们一致认为,周一或是放假来的第一天,怎样才能使得预习习惯真正成为学生习而为常的惯性动作,使最难上的假后第一天的课上好?如何让预习逐步转化为学生无意识的行为,让习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又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一、家校联手,创设良好预习氛围。
学生一天中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预习时空,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现状并制定好课题实验计划,在班级中积极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外,还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在家长座谈会和家访过程中宣传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动员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行列中来,尽可能让家长在家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预习空间。通过搭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网,结合双方力量,为落实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增强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让学生知道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题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语文;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了学生的预习意识,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在行动上重视预习,落实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这样学生就必须完成。另外,为引起学生重视,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只有一样预习作业,这样就使学生知道: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作用很大,必须很好地完成。而第二天来的预习检查中,对预习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更是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三、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学习生活,虽然已经初步懂得一点学习方法和经验,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具体、系统指导,再加上因学习内容与要求有了校大幅度的提高而一时不适应。如果在这起步阶段就让他们直接去预习,自己寻找学习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去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学习畏难情绪。为此预习习惯的养成的前提是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上完一节课,我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强化预习方法的指导。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内容和重点预习方法的引导。其内容可概括为读、圈、查、划、抄。
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大意。
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查不认识的生字的字音、不懂的词语意思,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了解作者生平简介和相关资料,并对画出的疑点结合例题尝试解答。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另外,预习的形式也可多样化,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不同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四)注重督查激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查激励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查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督查。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对偷懒者则教育加批评并责令其补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已学会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此时,可在课前要求组长检查,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老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并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课堂上让他们合作检查预习情况,互查互助,培养预习习惯。
同时,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是在预习时认真动了脑筋,做了记号,教师要及时表扬引导,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今后会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完成预习作业。正因为学生课前充分地预习,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
1.学生方面:
经过近一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研究,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数学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做预习记录。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数学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2.教师方面: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认真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相关的课题研究计划。平时注重学习相关材料,更加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的、有思想价值的、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课堂教学中,能尽量结合学生的预习现状展开、设计教学,检查、落实预习的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点滴收获。
开展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1.学生成长环境限制。我校农民工子女多数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造就了他们生存就业的艰难。大多数是摊贩、临工、跑运输等,居住在铁路家属区和城市边缘的平房里,居住环境简陋、阴暗、拥挤,缺少合理的照明、可供书写的桌椅等,糟糕的吃、住、学条件,无法保障这些孩子最基本的学习条件,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由于受到这样的条件限制,农民工子女成为了一群既敏感而又自卑的弱势群体,在性格上、习惯上都有一定障碍,这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增加了很大难度。
2.家长缺乏管教的方法。农民工子女家长大多每天早出晚归,大多忙于挣钱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对子女放任不管,加上外来学生的父母多半未经过正统的义务教育,文化素质比较低,很多都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何为良好的预习习惯。有的则在望子成龙心情的驱使下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学生出现明显的厌学倾向。这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又增加了实施、研究的难度。
3.学习缺乏一贯性。民工子女家长工作极不稳定,今天在这个工地,明天换到那个市场。他们的子女跟随父母迫于生计辗转于各个城市或一个城市的不同地方,今天可能在这所学校,明天则又换了另一所学校,转学过于频繁,使学生得不到一贯的学习指导,一直处在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各自所学的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教师的要求不一致。农民工子女中能主动学习、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具有良好语文预习习惯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低、作业不按时、不认真,不会预习课文,有的甚至还会逃学。课余生活缺少课外阅读,唯一爱做的事就是打打闹闹,到处晃荡。学习成绩无法跟上,饱尝失败的滋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再加上一放假,良好的预习习惯还为形成定势,就又化为泡影。
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在开展这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