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一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知情同意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更正)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核实事实)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语言更具概括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准确)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媒体官方微博)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规范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转氨酶达2000多)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3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叙述式)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二
(五)《新闻采编规范》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
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
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
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三
(五)《新闻采编规范》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a.法律原则b.道德原则c.伦理原则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a.无害原则b.知情同意原则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c.核实关键性事实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a.原话有语病b.表达模糊c.出现方言时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a.保持新闻真实感b.增加信息量c.增加趣味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c.再次采访受访者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a.准确b.传神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组成部分?(cd)c.社论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a.党报党刊b.行业性报刊c.国家通讯社d.电台、电视台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b.消息来源c.生产机制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b.严禁“有偿新闻”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b.发行人制度c.激励—约束机制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四
新闻采编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36分)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名词解释
1、新闻侮辱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是指新闻作品中使用了侮辱他人人格的语言,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
包括政治上的侮辱和才能上的侮辱。
2、新闻诽谤行为
新闻诽谤行为指新闻作品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包括法律上的诽谤,道德、纪律上的诽谤和政治上的诽谤。特点是无中生有,故意或过失捏造事实。
3、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其作
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接不同的分类标
准标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4、解说
解说是一种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表述法。它往往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说情。
5、电视新闻编辑
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生产者、播出者、把关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6、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
7、新闻策划的含义: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新闻策划是对新
闻资源的统筹运用,其灵魂是不断创新。
8、电子编辑系统:对记录在磁带上的节目素材进行选择,然后根据编导人员的创作意图将选出的镜头按一定顺序合成一个完整节目然后记录在另一条磁带—
—节目母带上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2、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3、简述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答:(1)选择事实阶段
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事实。事实作为传者的反映对象,是客观存在物,它具有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
(2)事实转换阶段
所谓事实转换,就是把新闻事实变成新闻成品。新闻事实要经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传播
以后,才变成了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的新闻。
(3)信息接受阶段
受众接受新闻成品,获得新闻信息,这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新闻传播在受众这里
最后完成。
4、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
答:(1)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
(2)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3)采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
5、新闻编辑的职责是什么?
答:(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
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
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
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
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
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
6、人物同期声的主要作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能够展示人物的个性化色彩;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7、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践中的不足有:
(1)题材选择不精,(2)“为直播而直播”的情况时有出现,(3)盲目求大、拖沓冗长,(4)报道者对事件进行干扰,(5)现场直播样式单一,(6)资源共享不足。
8、电视新闻栏目的基本特征:
(1)固定的节目主持人,(2)定时、定量、定期播出,(3)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4)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5)同意的风格和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
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
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
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2、举例论述一个新闻编辑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应如何处理新闻信息以及
组织新闻播出?
答:以美国“9·11”事件为例,编辑在得到的“美国市贸中心大楼被撞了”的信息后,1)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确定新闻报道的基本观点和切入角度;
2)从五个“w”和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关系以及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入手组织
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首篇消息;
3)根据消息的重要性确定播出的时间,必要时立即打断正在进行的节目;
4)根据手头稿件资源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播出,仅有消息新闻就使用口播新
闻,有图象就用图象新闻;
5)结束首次播出后再思考下一步报道方案。
新闻采编要求 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五
广电总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活动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宣传部有关指示要求,广电总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方面
新闻宣传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健,广电总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树立平顶山良好形象为着力点,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将鹰城大地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无数可敬可佩的人物,将平顶山市各项喜人的变化记录下来,将一个真实的、蓬勃发展的、正在走向中原崛起前列的平顶山展示在人们面前。
在每周的编前会上,各宣传部门都要传达学习最新的方针政策,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方面
新闻真实是媒体的生命,这一条在日常工作中被奉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广电总台注意加强对真实性的把关,编辑对记者、通讯员的稿件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注意细节问题,避免一些夸大失实的情况出现。涉及到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问题一律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严格规范新闻采访行为方面
广电总台要求记者进行公开的新闻采访时必须出示经新闻出版单位、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资格认定,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记者证件,尚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并从强化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不断提高全体采编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把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决杜绝利用工作之利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利用每周的编前会、党课进行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教育。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当前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总台领导率
先垂范,带领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意愿。
(四)切实加强审核把关工作方面
各宣传部室现在都是两道编审关,由编辑初审后交由值班中心副主任签发。长期以来,这项措施落实到位。对自由来稿要求加盖公章并予以落实。
对于我市的重大报道活动,总台领导亲自参与坐阵指挥,对选题、策划、采访报道、审阅稿件、编排节目严格把关。分管各栏目的领导对于每期节目都认真审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涉及到领导活动,要求稿签上必须有领导签字方予播发。对把握不准的稿件送到有关部门审核,做到没有可靠信息来源,没有调查核实的稿件不予播发。
(五)规范互联网信息使用方面
平顶山广电网一是以报道本市新闻为主,主要转载我市各媒体播发的新闻。二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转载诸如新华网、人民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已经经过严格把关的。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一律不得直接转载。
(六)规范媒体微博的管理方面
目前,广电总台各栏目并未开通微博,记者编辑也没有以职务身份开设微博的。
(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方面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光荣传统,依托舆论开展批评与自
我批评,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广电媒体,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卢展工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实际上是正面报道”,因为它有利于党和政府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总台要求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注意把握时机,把握好“度”,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力求实现最佳的社会效果。对那些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假、丑、恶现象,对推动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有促进作用的报道鼓励记者大胆去报道。规范选题报批、采编、审核程序,防止出现报道失实、炒作负面问题。对于那些借舆论监督之名炒作负面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攻击党和政府、诋毁现行政治制度的行为,坚决制止。
(八)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方面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创新报道内容,为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策划,注重栏目自身形象宣传,打造一批名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对自选动作要策划到位,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优势,在实践中将当好喉舌和“三贴近”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
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组织和群众信赖的队伍,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
项电视宣传工作。
广电总台广大新闻采编人员自觉按照《意见》的要求,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三深入”,落实“三贴近”,努力成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从业人员,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更好地履行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