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技术素养(精选8篇)
总结不仅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计划和行动的指导。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时间线、问题解答或者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组织。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一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参训心理准备不足,参训目的过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训任务获得学分作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各类培训脱离实际,导致中小学教师对培训习惯性失望;二是培训缺乏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学员容易产生惰性;三是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与教师专业关联不大,导致教师对培训兴趣不大。另外,培训规划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培训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一般安排在学期里,导致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校领导片面注重升学,轻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导致教师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而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实践操作,并且知识技能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必须保证培训连贯性,以及足够的参训时间。其次,空间安排不合理。培训安排在指定场所,一般离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一段距离,交通不便,给教师带来参训压力。再次,经费不足。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专项培训经费,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费和用餐费需要个人承担,造成教师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
培训组织者往往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提供培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培训者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工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教学内容上缺少严格的约束机制,任由培训教师随意组织实施。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相互之间的隔膜,使得培训成为了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各自的狂欢,而不是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一般学科培训的师资大多来自于中小学教学一线,这类教师深受学员欢迎,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的授课者多来自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这类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不太接地气,容易脱离学员的实际需求,使得学员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三)培训方式过于单一,服务滞后。
目前的培训方式传统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开设讲座、实践课程观摩与操作为主。培训主体仍然是授课教师,学员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不能充分表达培训意愿。培训组织者是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除了具备项目的研发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意识。而实际情况是,培训组织者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一)提高教师参训的主动性。
1.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
培训组织者不能无视学员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的差异,通过设置“最近发展区”,形成累积效应,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培训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五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内容密切联系学员的实际需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部分课程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应突出操作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笔者组织并授课的面向浙江省的“课件无忧”90学时培训,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原则,受到参训学员的好评,正因为有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老师选报,-,超过3000位教师参加了本培训。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内容应力求简单,授课教师绝不能专业术语连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训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学员理解、记忆和操作,让学员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培训的内容力求实用,一定要贴近学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让学员能学以致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训内容力求有趣,通过简单、有趣、实用的课堂练习,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学员快乐地学习,通过每日学习成果的展示,给学员一定的压力和较大的成就感,让学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从而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对教师培训的'消极看法,变忍受培训为享受培训。
(二)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老师只有全面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策略。相应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学习兴趣,也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两张皮,最终只能是各自为政,让教师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按照情绪心理学理论来看,参训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是对培训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而参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参训教师的认知过程。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该加强协作,积极提供时间、空间、经费三方面的支持,让中小学教师愉快参训。对参训学员提供时间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加中小学校师资配备;其次要求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可以部分利用双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次学校领导要重视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整安排好参训教师的工作任务。培训机构可以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是送教进校的,虽然对组班老师和任课老师造成一点麻烦,但方便了学员。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还应加大投入。教师参加培训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大减轻参训教师的经济压力。
(三)开展多样化培训。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培训教师应以方便学员学习为主,倡导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交流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交流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就培训管理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管理者的严肃性,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约束和激励学员;应严格执行点名签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学员的参训时间;做好对学员的培训过程性评价与培训总结性评价;做好参训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发放参训证书和学分。就培训服务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服务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训,真诚待学员。笔者在组织“课件无忧”培训时,非常注重培训的服务。培训前确保通知到每个学员;培训开始后要对各种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事情及时处理;培训后关注学员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难题,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加强培训的“售后服务”,建立良好的培训口碑。
三、结语。
中小学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优质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必不可少。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虽然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却不把参加培训作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反而视为一种负担。解决这一矛盾需从提高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二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品质是:人格品德的魅力加上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课堂教学是艺术、是设计、是人生的缩写、是经验的沉淀、是教材的升华。热爱才会敬业,选择了这个专业的教学,用所有的生活经验去融会通用技术的知识体系。通用技术教师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展现及应用,对教学载体的演示以及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关键。谈如下几点:
1、做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除了研究课标及教材,还要与社会知识和现实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承认与接纳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差异,给予正面的引导,保持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多了解不同群体的家庭与社会,随时都要研究我们的社会环境,养成观察与提炼的好习惯。这样才会使你的课堂丰富多彩,才会使你的课堂魅力无穷。
2、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提炼很多商品、社会与环境的设计信息,找那些学生常见而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经常问:“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从而把课程载体丰富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的兴趣,增强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课堂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如:生活中诸多实用性很强的产品设计来源——“设计源于生活和人们的需要”是同学们兴趣的良好激发因素。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教材里有些案例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收集整理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他们是个好的方法。
3、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相互听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老师授课方式、技巧的捷径。不同的科目相互学习在知识上、课堂教学艺术上、新老教师对教学的体验与教学手段的互补、每个教师对于教材载体与社会实践的衔接处理等都会有共同的东西可以学习、研讨。知识的渗透、知识的联系、知识体系的溶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我们要学会与同行协作、向同行学习,不断地协调不同科目的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一位老师文章中说的:做课堂教学上的乞丐,不耻下问的品质。
二、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自如的控制“学堂”节奏,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学生在智力和个性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发挥每一名学生的长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讲课时要注意学生眼睛,学生的眼睛是你表演得精彩不精彩的最直接的亮分卡。我们要习惯用我们的眼睛照顾好每个学生,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节奏是教师用语言、声音、神态、活动安排、知识结构、与学生互动等等联合奏响的一曲美妙旋律,对所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把握轻、重、缓、急的节奏,达成教学的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新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利用双休和节假日走出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我们提倡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社会考察与生活观察体验等新的学习方式。
术与设计课程的了解与肯定。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表述,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激情。
教师在学堂上组织授课要保持住激情。激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与热爱。一个好的老师只要走上讲台,就激情四射;激情来自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来自对学生的了解与关爱,来自对教学艺术的品位,来自学生眼神的回馈,心怀一种无尚光荣的责任感。有激情的“学堂”才是最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学堂”。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三
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之际,重新认识、正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信息时代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引导型、方法型、因材施教型和创造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
一、成为引导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教师“传授”知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己发现知识所取代,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的“导师”。信息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事物。而儿童则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他们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无比强烈与急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一味担当“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就会扼杀儿童认识世界的兴趣与积极性,禁相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剥夺儿童自己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权利与机会。因此,信息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引导型”教师。
作为“引导型”的教师,首先必须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并保持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欲望,通过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主动地获得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以外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利用有关社区资源外,还要帮助家长认识并利用这些资源,以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引导他们学会从周围环境与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从而为他们以后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学习或更广范围的涉猎打下基础。最后,还应该通过鼓舞儿童“士气”,帮助儿童克服在探索、认识事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儿童克服困难、付出巨大努力完成任务后给予认同和赞许,帮助儿童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从而帮助儿童迈上人生发展的新台阶。
二、成为方法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个多样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与递增,人类不得不时刻根据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信息时代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材料,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方法的形成也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意志。因此,方法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与创造性,在他们探索、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最乐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学习一切。因此,在多样化的信息时代以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当成为方法型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方法。
要成为方法型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人,同时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尝试并创造出新的方法。方法型教师不仅应该是有方法和善于利用方法的人,而且应该是将方法意识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方法教给儿童的人。方法型教师应该在帮助儿童主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型教师还应该鼓励并支持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儿童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成为因材施教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而儿童阶段又是个性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注重引导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优化发展。
作为因材施教型的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新的儿童观,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各不相同的,并针对不同儿童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其次,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刺激的活动环境与学习环境,引导并鼓励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环境,进行主动学习。再次,应该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活动中对儿童进行评价,评价能如实反映每个儿童发展与成长的历程,同时让每个儿童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并增强自信心。
四、成为创造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个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或“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发展的早期就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信息时代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儿童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发展,并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学习和发展。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儿童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后,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儿童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到实处。
五、成为学习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只有不断从环境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来发展自身、完善自身,通过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与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受到来自信息社会生活与环境各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他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事物,因此,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这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探知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这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成为学习型教师。
作为学习型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作为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必须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与儿童的互动、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等日常工作,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从而更好地针对儿童发展的需要,维持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探索兴趣,并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产生正确的认识。第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以及通讯网络技术,不断扩大自身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信息,并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与其他教师、专家共同探讨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除了注重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以外,更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在教学中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以及有关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学习的种子,为他们日后成为学习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成为研究型教师。
信息时代是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只有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作为人类启蒙教师,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在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情况下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正确决策,以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信息时代的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信息时代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他们也经历着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无可比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研究信息时代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信息时代发达的通讯以及网络技术也使我国学前教育界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的联系与交流日益紧密,教师能广泛接触到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理解、把握如此繁多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师从事科研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进行科研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的科研必须“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即对幼儿教育实践开展的研究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研究,同时也是“为了实践”的研究。其次,要明确哪些是必备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掌握信息与互联网络知识,以提高主动获取、分析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儿童心理以及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教育措施的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等。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其他教师以及专家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教师还必须具备总结、撰写教育经验与科研论文的能力。第三,应该重视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应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研究对儿童的观察记录,分析儿童发展特点与需要,共同探讨教育问题,从而使教育工作更加全面、客观。最后,必须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与社区,充分利用社会与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应该与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从而形成由幼儿园、社区、专家以及家长组成的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网络。(霍力岩缪胤)。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四
上周,我有幸参加河东区教师学科素质提升培训。经过一上午的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东西。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通过学习对生本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升本课堂要实现三大改变:
一是思路的转变。把落实知识点转变为培养人的是素养和积累。在我们的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今天的教要立足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要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二是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小组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新课标的需要,更是生本课堂的需要!
三是学习流程的转变,课前小研究。所谓课前小研究,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四是课程的再造。课程再造的路径:大再造和小再造。小再造:一般解决,深度解决。一般解决:解决字词,读懂大意。深度解决:在一般解决的基础上,实现“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有乐。”大再造:单元整体教学。
另外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语文素养点的三个主要依据: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在语文常规教学中,课程标准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首先,它制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这就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的性更明确。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使预设更有方向性,更具可行性。其次,它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实施建议。而教学用书是一本教参,却又不仅仅是教参,且绝不是让人越变越懒还理不出线索的教案书。这本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上课前先查阅教师用书,再看教案书,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脉络要清晰了许多,也轻松了一些,这本书岁每一单元的单元分析,对每一单元有了在整体的认知。接着,进入具体的一课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给每一篇课文编写了“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案例”、“相关链接”。让我的教学脉络很清晰。
二是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单元导语的学习是学生的“铺路石”,单元导语教学是教师的“领航员”。单元导语为教师的备课找准了起点,提供了“教学设计”的依据,为教师提供学生的阅读资料做了准备。使用单元导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研读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研读导语找准“人文”、“工具”的结合点;研读导语找准语言训练点。在教材中有意安排了许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示的、黄色“小泡泡”圈起的“阅读提示语”。这每一个“小泡泡”都传递着编者的思想和意图,都具有教学的导向功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合理使用课文中的“阅读提示语”,让“小泡泡”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及语文园地。在教材中,精读课文后均有思考练习题。这些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它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提高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课后思考练习题的教学,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优化语文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学生多种能力。而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也不可忽视起着各自的作用。
对于孩子们学习的内容也更加明确包括整本书,经典诵读,主题丛书,语文课本,儿童期刊。今后我将抓住这些要点进行教学。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首先应重视语文专业基本功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准确、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良好的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也非片面的,而是要在语文专业的各个领域和教学板块都有较好的扎实的功底。二要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孩子,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师才能知道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发挥教学的最大成效。三是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涵养外,还要注重对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争做一个全面的、有内涵的、有价值的教育工作者。四重视和学习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现代多媒体能够带给教学的便捷很多,教师要勇于做一个探索者和开拓者,主动去学习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将越来越多丰富的教学内容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带到语文的教学中。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实用,真正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实施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地实践“生本教育”,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让孩子们在简单、宽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到“我的课堂生做主”。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五
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在崭新的信息时代,首先教师应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从自我实情出发,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从主观上挖掘全面提高素养的潜能,重新审视信息时代赋予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重塑信息技术教师崭新的角色和形象。
其次,教师应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自己职业生命的“保鲜丹”。素质教育不仅是要在新课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它还是一个针对全民素养的教育,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的技术要求和岗位的技能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站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高度,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良好的信息素养视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双翼。育人无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要自如地驾驶生命价值的航船,就必须坚强地扬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海洋里收获和打捞到奇异的珍果。
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能力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学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里,已经变成了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事情。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领域,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探索者”。所以信息时代“教师”的概念发生了的变化,老师成了相对的,那种终身的绝对老师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流行的一句笑谈:“所有的老师都必须重新当起了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好自己的老师。”所有的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不但不例外,反而更需要学习,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是一种终身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不断地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已经突破了常规以往被认为是成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而代之以新的学习秩序,那就是让知识成为更新流动的常新血液。
在以往的学习理念中,有一种方法叫积累,知识在不断地累加,很多年,人们似乎也很自然地乐于接受这种“加法”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积累,更要会更新,因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这样的迅猛,就像一个藏书者,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清理自己的书柜,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看的书,除了留下工具书和非常权威的书之外,该清除的清除,要习惯“减法”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这种可贵的东西叫――更新。
我们说,信息技术学科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骄子,信息技术教育是贴近现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教会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产的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生活、生产的本领和技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并让他们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的任何一方面,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均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以崭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体会到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快乐过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品尝到学习的轻松,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本,以锻炼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能力方面的素养。
四、推进学科整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素养。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手段和环境,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时代,如果说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起给传统教育注入了一剂高效的新型生长剂的话,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形式无疑是给新型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学科整合尚处于摸索和探新阶段,但是,无法否认,学科的整合将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并且通过整合在教育领域将会生成出新的体系。
除了上述描述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我以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备如下课程整合的素质:
1.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不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2.掌握整合的方法,加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确定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
3.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努力向更高层次拓展。
目前从学科整合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多以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给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所谓“整合”不仅仅是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而且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层面上更好地领悟知识,并推陈出新。比如,物理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化学教学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传统的口头讲解或示意图,只能让学生生硬的接受知识,一旦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其中,便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程序来专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程序的互动里找寻出物理原理或化学公式,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且,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求知。又如,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很多地方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实验中,让学生从实验中来得出数学原理,比方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大可以以互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义,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整合”就是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法和知识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方法和特殊的技巧。
4.重视微教学单元的开发。
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微教学单元是供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极大地方便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检索、组接和运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给各个学科的教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新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仿佛如虎添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地站在了学科整合的前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在信息技术本学科里善于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善于融合情感教育、善于推崇道德教育,还应该主动的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领域涉猎面更宽、使自己的视野更广、使自己接受新知的触觉更加敏锐、使自己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技巧更为更果断和有效。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无论从知识结构上、教育能力上还是综合素养上都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教师的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和贡献。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六
摘要:通用技术融合了科学、人文、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目前的通用教师队伍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组成,专业化程度低。依据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内容与通用教师队伍的现状,可通过一些途径与措施来培养通用技术教师。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诞生了一门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新课程――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不是劳动技术课,也不是某一专业技术课。它涉及科学、设计、制作、技术试验、技术产品的使用与维护等内容,是一门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开设这门课,重点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设置了9个模块,必修模块2个:技术与设计。
1、技术与设计2;选修模块7个: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由于通用技术是一门刚刚产生不久的新兴学科,而目前的师范院校又没有开设通用技术教育专业,没有专业的教师培养,所以专门的师资力量欠缺。
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以“转业”或兼职的方式构成的。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师可能具有原来所教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好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技术学习,技术素养有所欠缺。通用技术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以及很强的实践能力,要“能讲”更要“会做”。特别是7个选修模块,教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就无法胜任该模块的教学工作。这就决定了广大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培养!
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如何在本专业茁壮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途径和措施:
1.自学与相互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不仅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历史、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还融入了审美、环保、经济、伦理、法律、心理等意识。这就要求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自己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掌握渊博的知识,开阔视野。
课程中的设计与制作会涉及木工、金工、焊工等工艺。通用技术教师要“能说会做”,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只有自己先学会了一些工艺,才能去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加工材料,制作技术产品。
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进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虚心向该学科的教师请教。
(1)教材教学的培训。
通用技术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厅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听取了编订教材的专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展示了他们丰富、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受益匪浅!
(2)技术实践能力的培训。
目前,工科出身的通用技术教师屈指可数,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欠缺技术实践能力。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加强通用技术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木工、金工、焊工等常见工艺的培训。他们的技术实践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去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通用技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实践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被教育的过程。通用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得失利弊,克服不足,发扬长处,才能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4.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通用技术专业。
以专业的、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培养和培训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批优秀的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补充到各个中学的教师队伍中来。
相关部门、学校的领导要充分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配备好师资、设备、课时,解决好通用技术教师的待遇问题,避免把这一学科及该学科教师边缘化。
总之,技术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人类的发展!技术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产生需要教育与培养!要产生“中国的乔布斯”就必须重视技术教育,从技术的基础教育抓起,重视通用技术教育,加强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
(作者单位云南省嵩明县第一中学)。
编辑张珍珍。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七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教师技术工作报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0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xx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10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国家级优秀论文,工作报告《教师技术工作报告》。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10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参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1998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自治区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自治区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1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区大专以上线有22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在过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
教师的技术素养篇八
[摘要]:
面对21世纪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面对互联网知识与智慧的海洋,作为新时代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肩负起信息技术领域教育的责任?该以什么样的综合素养站在教育与科技接轨的风头浪尖上才能奋力搏击?只有明确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真正从自我做起,从现实做起,也就是,首先树立起更新知识结构的学习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其次立足于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素养,最后全力推进学科整合,努力提高作为教师自身各个层面的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知识结构知识能力教育能力学科整合综合能力。
[正文]: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科技、充满高速发展、高速变化的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正向我们扑面而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对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样一个人类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去面对这种飞跃式的而且是必然的发展速度?作为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又应该怎么在严峻而又充满挑战的信息技术领域肩负起教育的责任?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站在教育与科技接轨的风头浪尖上奋力搏击?我以为,当务之急,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才能摸索出新的教育规律。
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溯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跨越到信息社会,三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鲜明的文明规范与社会特点。农业时代局限于个体的小农生存和温饱,工业时代着力于高度的集约化、高效率的物质世界的批量开采与利用,那么我们的信息时代是一种怎样的文明标志与社会特征呢?首先,在信息社会里,产生的是信息的爆炸,而且信息成为了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点,颠覆了我们在工业社会里一贯的价值判断方法,工业社会里我们把可以利用的、有形的、从自然界开采来的、批量生产出的高效率产品视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信息社会里信息是无形的,但却是有价值的,并且为非同一般的价值。其次,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构筑起来的即时通讯几乎改变了人类文化的时间模式,从此,人类事物的许多周期与节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让整个地球顿时变得透明起来,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发生了任何事情,顷刻间将会无处不知,这种快速度的信息传递,无疑改变了人类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人们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缓慢计划或者找寻应对问题的方法,信息如同一片真实的汪洋大海,朝我们扑面而来,席卷了整个地球。
人类的知识智慧和各自的个性世界在互联网上汇聚起来,变成了一片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与智慧的大海洋。人类在这片信息世界的汪洋中,将演变成不仅仅如工业社会那样改造着物质世界,而是进步到提升人类自身素质的高度,从此开始在信息世界里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的将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综合素养。
我们信息技术这个学科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是一个出现时间非常短暂的学科,是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淘汰陈旧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面对人类现有的知识,将有一半在信息时代要变得陈旧,而且必然要被淘汰,知识结构必然要被更新。这就是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崭新变化,这就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提升综合素养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