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篇一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江丽芳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专业:医学类各专业 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2005年9月
一、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 2.智能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
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
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
(2)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加实验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创新,提高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5)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掌握微生物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可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考试中英语占有相当比例,要求通读以下英文书籍:
david greenwood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5th edition 3.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检查中的基本操作,了解诊断技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认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基础及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在教学上要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根据病原微生物学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分类介绍,重点介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典型病例为引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解决临床上与感染有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防、治问题奠定扎实的临床前基础;坚持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满足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要求,跟踪医学微生物进展,论述对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为反映学科间交叉和微生物现代化内容,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微生态概论、肿瘤相关病毒和医院感染等章节;为培养七年制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思维空间,适当介绍一些展望或有争议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牢固掌握
绪
论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第一章
细菌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
第二章
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及机制。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生化机制)。
第四章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及其作用机理。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增殖周期。
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机制(细胞水平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持续性病毒感染的原因和类型。
第七章
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条件及繁殖方式;真菌的致病方式及特点。第八章
衣原体的共同特点、独特的发育周期和形态染色。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螺旋体的共性、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染,致病及免疫特点,掌握外斐氏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机制及其特点。第十章
病毒感染的预防、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第十一章 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用途及其机理,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微生态失调及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第十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特点。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表面抗 原(ha、na)的功能、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第十四章 肠杆菌科细菌重要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中的作用。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反应的原理、结果解释。食物中毒发生机理。霍乱弧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甲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共性及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
第十五章 葡萄球菌a蛋白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鉴定依据及耐药性在医学实践上的问题。链球菌分类及分型,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抗0试验(原理及应用)。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特点和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致病特点、检查方法(特别是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及防治。hiv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 各型肝炎病毒的的传播途径、基因组、与急慢性肝炎和肝癌的关系、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与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特点、所致疾病及预防方法。朊粒的结构与致病特点。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征、基本结构、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钩体病的防治原则。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传播特点。
第二十章 eb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性。
第二十一章 皮肤癣真菌的致病特点;深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形态结构特征和致病特点。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的概念、特点;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
(2)要求一般掌握
绪 论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郭霍法则。
第一章
l型细菌的形成与特性,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细菌的营养类型,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细菌培养基的类型与用途;菌落的概念。
第二章
质粒的分类,转位因子的种类,细菌突变的机制及规律。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的类型。第七章
真菌的菌落特征。
第八章
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螺旋体的致病性和抵抗力。立克次体的共性。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种类(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和机制。抗菌免疫机制。nk细胞的抗病毒机制。
第十章
抗病毒化疗剂及其作用机制。
第十一章 干热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第十二章 机会感染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三章 结核杆菌细胞壁成分的免疫原性及其致病作用;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应用价值;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及意义。流感病毒致病与免疫的特点、检查要点和预防原则。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四章 消化道传播微生物共同特征与分类。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人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及所致的主要疾病;人类轮状病毒结构、基因组、主要抗原、致病特点、检查方法。
第十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分类及分类依据,抵抗力。链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和抗原结构。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无芽胞厌氧菌一般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形态、染色与培养。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致病性;解脲脲原体的致病性;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和防治。hiv的生物学性状。疱疹病毒的共性、分类及疾病特点。
第十七章 hc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感染类型和检查((elisa检测cmv igm)。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抗原结构与分类、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中标本采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防治原则。朊粒的概念和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致病特点,检查、防治原则。狂犬病毒的防治原则。钩端螺旋体主要储存宿主和流行环节、免疫特点。伯氏疏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 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基因结构,掌握其致病特点。
第二十一章 皮肤及皮下感染真菌的种类,皮下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及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要求一般了解
绪
论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
第一章
细菌的大小,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中介体的组成与功能,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形态学检查法;细菌的分类。
第二章
遗传与变异原理。细菌的变异现象,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抗菌药物的种类。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第五章
病毒的大小、形态、对称型、分类,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七章
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
第八章
衣原体的抗原结构和分类、防治原则。支原体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特点。
第九章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第十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意义;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制剂及应用。病毒检查方法、原理和结果解释。
第十一章 消毒剂的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十二章 生态学及微生态学的概念;正常微生物群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人体各
部位的微生态系;机会性致病菌的种类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微生物的种类。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 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种类。其他消化道传播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检查及防治。链球菌免疫性、检查及防治;b群链球菌和d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无芽胞厌氧菌的防治。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的抗原结构和免疫性。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密螺旋体。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和分类。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的种类。hdv、hgv、ttv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抗原组成与分型、微生物学检查。朊粒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其他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 人类出血热病毒的分类。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动物源性细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常见种类。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所用的方法。伯氏疏螺旋体免疫性及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等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其它人兽共患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第二十章 人类肿瘤相关病毒的种类。人疱疹病毒8型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第二十一章 真菌与肿瘤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绪
论
(0.5学时)
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2.5学时)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2学时)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3学时)
第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七章
真菌(1学时)
第八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防线菌(3学时)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1学时)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和防治原则(自学)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0.5学时)
第十二章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0.5学时)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四章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4学时)
第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3学时)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4学时)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2学时)第十九章
人兽共患的微生物(2学时)第二十章
肿瘤相关病毒(1学时)第二十一章
病原性真菌感染(1学时)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篇二
第二篇附录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
(一)一病人高热、咳脓痰。血白细胞升高,中性93%。x线胸片示肺脓肿。一个月前病人背部皮肤脓肿,至今未愈。(书p109、册p231,金黄色葡萄球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最可能的病原菌为何?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一新生儿室暴发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标本经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书p79,细菌性医院感染)
讨论:1.感染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起什么性质的感染?如何明确感染源?
2.怎样明确病原学诊断?还要做那些检查?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3.怎样防止新的感染病例的再次发生?
(三)一70岁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经予以口服氨苄青霉素治疗,5天后尿路感染症状缓解。为防复发,继续用药一周,结果出现腹泻、发热。粪检发现大量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反而较少,未分离到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书p61、册p245-6,菌群失调症)讨论:1.消化道症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可能的病原体为何?
2.怎样明确病原学诊断?还要做那些检查?
3.这是什么性质的感染?
(四)一旅游团中突然有部分团员出现头晕、恶心、腹痛、呕吐。追问发现,凡发病者早餐均食用的蛋炒饭。返回旅店进一步追查发现,前晚值班厨师正患甲沟炎,是他将今晨用于蛋炒饭的冷饭分装后放置4℃冰箱的。(书p109,金黄色葡萄球菌)
讨论:1.旅游团部分团员患的是什么病?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怎样明确病原学诊断?
(五)一患儿突然高热39.2℃,6小时后昏迷。全身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扩散性红斑。查体时发现咽喉部红肿和扁桃体肿大,但后来仔细检查时发现右脚趾处化脓性病灶。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89%。低血压、休克。无脑膜刺激症。(书p113,化脓性链球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明确诊断?
2.可能的致病因素是什么?致病机理如何?
(六)一27岁女性,因头痛3天、发烧、寒战2小时来医院就诊。查体见体温40.2℃,血压119/80mmhg,四肢有散在红色斑点,无脑膜刺激征,扁桃体红肿,肺部检查未见异常。2年前因车祸曾行脾切除。人院后4小时突然意识模糊,进而昏迷,血压降至70/30mmhg。虽经抗生素治疗,输血和抗休克治疗,血压仍持续下降,48小时后死亡。血培养发现有革兰阳性、瓜子状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的细菌生长。(书p113,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如何明确诊断?
2.本例在发病原因上有何特点?
(七)一新生儿出生42小时后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卤门饱满、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脑脊液检查见有革兰阳性球菌。该患儿出生时娩出顺利,但其母有胎膜早破发生。(书p114,肺炎链球菌)
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那些依据?
2.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八)一63岁老年男性,以发热、心慌、胸闷为主诉要求住院治疗。老人以往曾经确诊高血压冠心病。2周前曾拔牙以便装义齿。1周前开始发热,自服抗生素治疗无效,近两天来心慌、胸闷、气急。查体:体温38.7℃,心脏听诊有杂音,血白细胞升高,其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书p115、册p29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那些依据?
2.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九)一月底一患儿五岁,高热三天,现皮肤上出现玫瑰疹,并出现呕吐、头痛、颈项僵直等 脑膜刺激征。(书p121、册p232、册p292,脑膜炎奈瑟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十)一35岁男子,以往体格健壮。此次在秋雨中野外作业后高热不退、咳嗽、咳出铁锈色痰。血白细胞高达1.9万/mm3。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阴影。(书p114,肺炎链球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十一)一群大学生在饭店就餐后四小时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以呕吐为主。(书p109,金黄色葡萄球菌)
讨论:1.此例食物中毒可能由什么细菌引起?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十二)秋季一病人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血白细胞1.3万/mm3,中性89%。(书p131、册p232,痢疾杆菌)
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2.对该例病人应如何处置?
(十三)九月份,一退休女教师去东南亚旅游,归来后发生剧烈的呕吐和腹泻,脱水征明显。呕吐物及粪便均似米泔水样。(书p143,霍乱弧菌)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2.对该例病人应如何处置?
(十四)九月份,一患儿急起高热,突然昏迷。血白细胞9800/mm3,中性87%。无腹痛、腹泻。肛拭子细菌分离培养发现志贺痢疾杆菌。(书p131、册p232,中毒性痢疾)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患儿昏迷的原因及病理机制是什么?
(十五)一单位食堂就餐人员中发生了18人呕吐、水样腹泻的集体发病事件。调查发现,发病者前日中午均在食堂食用过“小海米拌芹菜”。(书p145,副溶血性弧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十六)一幼儿园的幼儿食入从某店购进的汉堡包后有十多名五岁左右儿童发生发热、腹痛、腹泻、血样便,并有数人出现溶血性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书p128、册p239,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怎样明确病原学诊断?
(十七)某单位发生了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的食物中毒。防疫医师检查时发现是切猪肉时生熟不分而造成食物污染。食物中发现有大量的革兰阳性杆菌,每克食物含菌量在105个以上,腹痛
6腹泻者每克粪便中含菌量在10个以上。(书p169,产气荚膜梭菌)讨论:1.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有那些?
(十八)一病人高热二周,胸腹部有散在的玫瑰疹,肝脾肿大。肥达反应:h:1∶40,o:1∶80,ta:1∶320,tb:1∶20。(书p135、书p136、册p233,肠热症、肥达试验)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如何明确诊断?
(十九)一病人持续高热3周,日前体温有所下降,但出现腹泻、脓血便,血较多。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血白细胞减少,中性60%。血细菌培养阴性。肥达反应:h:1∶320,o:1∶160,ta:1∶20,tb:1∶20。(书p135、书p136、册p233,肠热症、肥达试验)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2.当前的病程进入哪一阶段?(二十)一病人高热十天,有纳差、腹部不适、全身酸痛的前驱症状。腹部有压痛、肝脾肿大。肥达反应:h:1∶40,o:1∶160,ta:1∶20,tb:(-)。(书p135、书p136、册p233、册p294,肠热症、肥达试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明确诊断?
(二十一)下列为四例住院发热待查病人的前后两次肥达反应结果。(书p135、书p136,肠热症、肥达试验)病例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入院后第四天 h o 1∶80 1∶80 1∶80 1∶40 1∶160 1∶80 1∶80 1∶20 ta
1∶40 1∶40 1∶40 1∶20
tb
1∶40 1∶40 1∶20 1∶40
入院后第十二天
h o 1∶320 1∶320 1∶80 1∶80 1∶80
1∶80 1∶320 1∶20
ta
1∶40 1∶320 1∶20 1∶20
tb
1∶20 1∶20 1∶20 1∶20 讨论:1.对每例肥达反应动态检测的结果作何判断?
2.如何明确诊断?
(二十二)一23岁女青年左下腹疼痛三天。体检:体温38.2℃,左下腹深压痛,阴道有大量黄色、无气味的分泌物,宫颈举痛;b超示盆腔中有囊性包块,其中有液平。对患者行阴道后穹隆穿刺术,抽得20ml、血性、恶臭的脓性液体;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到革兰阴性杆菌。(书p173,无芽胞厌氧菌)
讨论:1.如何作出诊断?如何确定治疗原则?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十三)一病人患肺脓肿,体温39.3℃,胸部穿刺抽出的脓汁带有恶臭,涂片见革兰阳性球菌,但做常规细菌培养为阴性。经卡那霉素治疗十天不见好转。(书p173、册p237,无芽胞厌氧菌)
讨论:1.可能是何种感染?如何明确诊断?
2.如何修改治疗方案?
(二十四)发生一起购买某店加工的禽肉类熟食者多人食物中毒的事件。病人有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潜伏期4-10小时。(册p238-9,总结和比较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讨论:1.该类食物中毒可能有哪些细菌引起?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十五)一家人食海贝类后4小时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腹泻粪便呈水样,并有二人为血水样便。(书p145、册p235,副溶血性弧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线索是什么?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十六)一37岁男性病人,主诉尿痛,尿道口灼热感,间或有针刺样疼痛。检查时发现尿道口可挤压出脓性分泌物。以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分叶白细胞内外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存在。追问下承认婚外性交史。(书p119,淋病奈瑟菌)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为何?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选择治疗药物?
(二十七)一男性患者20岁,一个月以前开始感觉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近二周来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丝。查体时体温38℃,右上肺可闻啰音,白细胞11000/mm3,中性63%,淋巴30%。(书p157,结核杆菌、书p114,肺炎链球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如何治疗?
2.需做哪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十八)一9岁男孩因张口困难,肌肉酸痛而就诊;三天前开始感到不适、头痛发热;就诊检查过程中逐渐发生四肢僵直、牙关紧逼、角弓反张。追问亲属证实2周前脚底有深外伤,现已基本愈合。(书p166-7,破伤风梭菌)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抢救?
(二十九)一新生儿,出生时由老人在家庭内接生,未经严格消毒,用剪刀剪断脐带。一周后出现发热,不能用口吸奶,肢体肌肉僵直。(书p166、册p236,破伤风梭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救治?
(三十)一战士在训练中受伤,伤口被泥土污染。该伤员青少年期曾接受过白-百-破三联疫苗注射;入伍后多次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为了防止发生破伤风,欲给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皮试为阳性。(书p167、册p235,破伤风梭菌)讨论:为防止发生破伤风,应采取什么措施?
(三十一)一农民因脚被扎破而患过破伤风,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抢救成功。此次在水利工地施工时,再次扎伤脚部皮肤,伤口深、有泥土污染。(书p167、册p236,破伤风梭菌)讨论:是否有必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三十二)一士兵在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在送往后方医院救治时发现腿部伤口及周围组织高度肿胀,疼痛剧烈,手指触摸可发出“捻发音”。不久该伤员陷入昏迷。(书p169、册p236,产气荚膜梭菌)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如何尽快明确诊断?
2.如何进行抢救?
(三十三)一病人在食入未经加热的罐头食品后5小时开始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发声嘶哑,以后又出现语言障碍,四肢麻痹,最后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书p170、册p237,肉毒梭菌)讨论:请分析病人死亡的原因,并提出明确的诊断意见。
(三十四)一慢性菌痢病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日前腹泻复发,粪便呈粘液样,并有假膜排出。(书p61、书p171、册p243-4,菌群失调症、艰难梭菌)讨论:1.此次腹泻复发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如何明确诊断?
2.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如何治疗?
(三十五)某医院新生儿室突然爆发新生儿感染,病儿有腹泻、发热,并出现死亡病例。在多个患儿血液中培养到鼠伤寒沙门菌。(书p79、册p290,医院感染)讨论:1.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什么?
2.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生和蔓延?
(三十六)3岁女孩突然发热。体检见咽部红肿,有颈项强直和脑膜刺激征。腰穿有脓性脑积液,但未培养出双球菌。临床诊断为脑膜炎。(书p109、书p114、书p116、书p121、书p196,化脓性球菌)
讨论:1.还有哪些细菌引起脑膜炎?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三十七)一岁男孩上呼吸道感染2天,有发烧嗜睡症状,20分钟前突然发生抽搐。查体:体温40℃,颈部明显强直,白细胞9700/mm3,中性83%;腰穿脑积液呈云雾状,细胞数2800/mm3,中性粒细胞88%。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在细菌培养时发现在预加的金葡菌落周围有生长良好的小菌落,呈现卫星现象。(书p196,流感嗜血杆菌)讨论: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可能是什么?
(三十八)一病人因腹痛、腹泻、血便多年,被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为控制病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半年余。最近出现腹泻、粘液样便。对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大量革兰阳性、卵圆形、比葡萄球菌大2-3倍的酵母样菌细胞。(书p61、书p445、册p243、册p309,菌 群失调症、白假丝酵母菌)
讨论:1.可能是什么病原体感染?如何明确诊断?
2.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
(三十九)一男性病人解尿时有从尿道口向上的“放射状疼痛”,小便淋漓不尽。小腹不适。追问病史承认有多个性伴侣。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均未见阳性发现。(书p212、书p206、册p242-3,衣原体、支原体)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十)夏季,一水稻种植区农民突然发热40℃,腓肠肌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书p221,钩端螺旋体)
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四十一)五十二岁男性,咳嗽3天,伴有全身不适和严重头痛、腹泻。咳出的为白色非出血性痰,腹泻的粪便为粘液样非出血性粪便。该患者2年前曾做过肾移植手术。为防止排斥反应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痰和粪便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均见蓝紫色、卵圆形,直径比葡萄球菌大2-3倍的菌细胞,并有分生孢子和假菌丝。(书p445、册p281,白假丝酵母菌)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明确诊断?
2.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
(四十二)一病人突起高热、皮疹,同时伴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肥达反应:h:1∶80,o:1∶20,ta:(-),tb(-);外斐反应ox19:1∶640,ox2:1∶160,oxk:(-)。(书p232、书p234、册p304、册p242,立克次体)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十三)一病人轻微咳嗽,体温37.8℃。x线胸透(拍胸片更准确)见两侧肺部有羽毛状(术语不正规,间质性肺炎见条索状、网格状浸润;肺泡性肺炎见片状、斑片状浸润)浸润。痰涂片抗酸染色及浓缩集菌后进行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均未检查到结核杆菌,2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无效。(基本排除了结核杆菌,考虑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十四)一病人发生下颌部瘘管,与口腔齿龈处相通。瘘管周围无明显红肿,压迫后有脓汁排出,取脓汁肉眼观察可见其中含有颗粒状物,压片镜检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书p241,放线菌)
讨论: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
(四十五)一57岁男性,因肺结核用抗结核药治疗3月余,一周前持续性头痛,近2-3天来发热38℃左右;今晨头痛加重,并逐渐陷入昏迷。检查:颈项强直;脑脊液轻度混浊,白细胞数120/mm3,淋巴细胞63%,总蛋白150mg/dl(正常值15-45)。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墨汁负染色后镜检,可见有出芽的菌体,外围有透明的宽厚的荚膜。(书p446,新生隐球菌)
讨论:最可能的诊断及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方法?
(四十六)春季,一幼儿园数名幼儿先后出现发热、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咳嗽,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koplik斑。(书p305,麻疹病毒)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应当采取哪些恰当、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其他小朋友发病?
(四十七)某医院产科新生儿室,4个月来连续发生18例新生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发病年龄为出生后2-3周不等,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轻度缺氧,发热不明显。(书p79、册p316、册p239-40,病毒性医院感染)
讨论:1.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感染?感染源可能涉及哪些人?
2.可能感染的病毒有哪些?
3.如何阻断感染,制止新的发病?
(四十八)一小儿1.5岁,发热四天,近二天来呼吸急促有哮吼音,轻度缺氧,x线片示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书p308-9,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讨论:可能由哪些病毒感染引起?
(四十九)34岁男性,从昨日起左眼充血、分泌物和流泪。今晨右眼又出现同样症状。体检发现结膜充血,但无出血,角膜有病变,目前淋巴结肿胀且有压痛,诊断为急性角膜结膜炎。(书p314,腺病毒等)
讨论:1.哪些微生物易引起此类感染?
2.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五十)一病人突发心律不齐、心慌、胸闷、乏力。3天前病人曾有“感冒”、腹泻。(书p323、册p318、册p240-1,柯萨奇病毒)讨论:1.应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2.可能涉及的病原体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五十一)一病人纳差乏力5天。眼巩膜黄染。肝区有叩痛。肝功能异常。抗havigm(+),hbsag(-),hbeag(-),抗hbcigm(-),抗hbcigg弱(+),抗hbe(-),抗hbs(+),抗hcv(-)。(书p333、册p241,甲型肝炎病毒)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十二)一病人九个月来肝功能反复异常。抗havigm(-),抗hcv(-),hbsag(+),hbeag(+),抗hbcigm(+),抗hbe(-),抗hbs(-)。(书p338、册p241,乙型肝炎病毒)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病人可能进入疾病的哪一阶段?
(五十三)一病人略感食欲不振、乏力。半年前曾手术,术中接受过500ml的输血。肝功能检查见转氨酶升高,其余指标正常。抗havigm(-),hbsag(-),hbeag(-),抗hbcigm(-),抗hbe(-),抗hbs(+),抗hcv(+)。(书p344、册p241-2,丙型肝炎病毒)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如何进一步明确病原学诊断?
(五十四)一26岁女性患者,恶心、呕吐3天。尿黄1天。职业为饭店服务员,嗜烟酒。无输血或静脉用毒品史,但近半年来有多个性伙伴。查体:体温38℃,眼球巩膜黄染,肝大肋下3cm。抗havigm(-),hbsag(+),抗hbcigm(+),hbeag(+),抗hbe(-),抗 hbs(-),抗hcv(-)。(书p338,乙型肝炎病毒)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依据何在?
2.可能的感染途径?
(五十五)一30岁男性,因全身倦怠,食物诱发恶心,尿黄而就诊。4个月前献血检查时hbsag(-)。3个月前结婚,妻子有肝炎病史。化验检查抗hav(-),抗hcv(-),hbsag(+),hbeag(-),抗hbcigm(+),抗hbcigg(-),抗hbe(-),抗hbs(-);按病毒性肝炎治疗一个月,症状好转不明显。化验检查显示:hbsag(+),hbeag(+),抗hbcigm(+),抗hbcigg(+),抗hbe(-),抗hbs(-)。改用ifn治疗二个月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化验示抗hbs(+),抗hbcigg(+),hbsag(-),hbeag(-),抗hbe(-)。(书p338,乙型肝炎病毒)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
2.病程及治疗过程的发展和目前的状态?
(五十六)一女性三十岁,hbsag(+)已八年。肝功能一直正常,目前已怀孕。化验检查示:肝功能正常。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书p341,乙型肝炎病毒)讨论:为防止将hbv传染给患儿或新生儿,应采取哪些措施?
(五十七)一中学生晨起跑步锻炼时被黑暗小巷中窜出的一条狗咬伤了脚。(书p411、册p242,狂犬病病毒)
讨论:为了防止发生狂犬病,应对其采取哪些措施?
(五十八)一十六岁男生,咽部烧灼性疼痛,高热39℃,咽部红肿,但无白色假膜。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肝大肋下2cm,脾大可及其边缘,无输血史。白细胞16000/mm3,淋巴53%。其中15%为异形淋巴细胞。(书p385、册p323,eb病毒)讨论:1.可能的诊断?依据何在?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五十九)十月份一2岁婴幼儿水样腹泻,伴有呕吐、腹痛、发热;并有明显的脱水征。讨论:1.可能的诊断?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书p325,轮状病毒)
2.如何救治?
(六十)八月份一6岁男孩急起高热,嗜睡;2天发生惊獗、昏迷。体检:体温39.8℃,颈项强直,肢体强制性瘫痪,伴肌张力增高。化验:血白细胞11000/mm3,中性粒细胞83%;脑积液无色透明,白细胞250/mm3,中性83%;蛋白轻度增高,细菌学检查阴性。(书p355,乙脑病毒)
讨论:1.最可能的诊断?
2.明确诊断的方法?
(六十一)一组战士共五人,进入亚热带原始森林执行任务十天。返回基地后一周,其中一名战士急起高热,体温39℃左右,伴有全身疼痛,尤以头痛、腰痛突出。查体见颜面、颈部及上胸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出血,肾区有叩痛。尿化验见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书p366,汉坦病毒)讨论:1.可能的诊断及明确诊断的方法?
2.可能的传染途径?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篇三
绪论
主要内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按其大小、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微生物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学的两个奠基人: ①巴斯德(louis pasteur):推翻“自然发生说”、巴氏消毒法、制备疫苗。②郭霍(robert koch):固体培养基、染色法、实验动物感染及郭霍法则。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诊断及预防的一门基础和应用学科。思考题
1.定义: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
2.微生物分哪3类,有什么区别?并举例说明。3.微生物的主要两位奠基人是谁?
4.近年医学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主要内容: 1.定义:
①细菌 l 型又称细胞壁缺陷型,是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抑制,致使细胞壁发生缺陷而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生长的一类细菌。革兰阳性菌l型称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l型称原生质球。某些细菌 l 型仍可有致病力,在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的培养阴性时应考虑之。
②质粒(plasmid): 存在于细菌胞质中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 dna,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
③荚膜(capsule):由细菌所分泌的包绕在菌体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具有抗吞噬及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④鞭毛(flagellum):由菌体伸出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⑤菌毛(pilus):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纤细短直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由f质粒编码,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⑥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小体,可用于细菌的鉴别,因其抵抗力较一般细菌繁殖体强,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⑦异染颗粒:胞质颗粒的一种,多由 rna 和多偏磷酸盐组成,嗜碱性强,用亚甲兰染色着色较深。可用于细菌的鉴别。(白喉杆菌、鼠疫杆菌)⑧外膜蛋白(omp):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脂质双层中镶嵌的蛋白质,参与物质扩散或为噬菌体、性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菌运2.细菌的基本测量单位是微米(μm)。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芽胞、菌毛、鞭毛。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细胞壁能维持细菌外形,抗低渗。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外膜。外膜由脂质双层、脂蛋白和脂多糖(lps)组成,脂多糖即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毒性主要成分在脂质a。
4.由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及等电点的差异,革兰染色后被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紫色)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红色)。革兰染色法的步骤:①结晶紫初染②碘液媒染③ 95% 乙醇脱色④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革兰染色法的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抗菌药物③与致病性有关。5.细胞膜上有中介体,与细菌的分裂和呼吸有关。细胞质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沉降系数为 70 s,由 50s 和 30s两个亚基组成。思考题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02章细菌的生理
主要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四个基本条件:①充足的营养②必要的气体环境(据此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③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大多为37℃)。④合适的 ph 值:大多为 7.2—7.6,但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例外。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⑤渗透压。
2.细菌的分解性代谢产物可用生化反应鉴定:糖发酵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其中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十十一一,而产气杆菌是一一十十。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侵袭性酶与毒素、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3.细菌的生长曲线描述的是培养时间与培养物中活菌数之间的关系,分四期:①迟缓期②对数期(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典型,常用于医学研究)③稳定期(毒素、抗生素、芽胞产生期)④衰亡期。
4.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基质。按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有沉淀、浑浊、膜状生长三种生长状态。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杂菌的分离和培养,有光滑型(s 型),粗糙型(r 型),粘液型(m 型)三种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短期保种,有沿穿刺线线状生长和扩散生长两种生长状态。①菌落(colony):细菌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时,因划线的分散作用,单个细菌繁殖后堆积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②纯培养(pure culture):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出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
5.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病原诊断及预防感染、鉴定与研究细菌、制备生物制品、基因工程。
6.细菌的分类有种系分类和人工分类两种。
①细菌的分类层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②标准菌珠(type strain):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③命名法:拉丁文双命名。原则:菌名=属(大写拉丁文名词——源于细菌形态或首发现者或巨大贡献者)+种(小写拉丁文形容词——源于细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定植部位或所致疾)。思考题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细菌生长曲线?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什么是培养基及分离培养,简述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第03章消毒与灭菌 主要内容:
1.①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②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
③抑菌(bacteriostasis):抑止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抑菌剂为抗生素。④防腐(antisepsis):阻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⑤无菌(asepsis):不含活菌。
⑥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2.消毒与灭菌分为物理学方法及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①热力灭菌法:干烤箱: 160~170℃ 2 小时可达到灭菌效果,主要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物品的灭菌;巴氏消毒灭菌法: 62℃半小时或 71.7℃ 15~30 秒主要用于牛奶、酒类等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3℃,1.05kg/cm2 15~20分钟,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②电磁波辐射法:红外线主要通过高热灭菌;紫外线 265~266nm杀菌效果最好,作用于细菌dna,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及不耐热物体表面消毒;电离辐射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 dna,用于塑料制品、食品等消毒。微波常用2450mhz与915mhz,用于非金属物品、食品用具 ③滤过法:物理阻留除去液、气体中的细菌,用于除去一些不耐高温的血清、毒素、细胞培养基中的细菌.④超声波:空腔化作用裂解细菌,主要用于粉碎菌细胞,提取细胞组分。
⑤干燥与低温:干燥使细菌脱水,用于保存食品,低温中冷冻真空干燥法是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化学方法
①菌体蛋白变性剂:酚、醇、重金属盐、酸类、醛类; ②干扰细菌代谢:氧化剂、重金属盐等 ③破坏细胞膜:表面活性剂等。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①消毒剂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②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③温度 ④ ph 值 ⑤有机物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生物安全 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5.常用消毒剂种类?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6.简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7.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第4章噬菌体 主要内容:
1.噬菌体的概念:
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
最常见的为蝌蚪形,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根据进入宿主菌后所致结果不同,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及温和噬菌体。①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在宿主菌内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②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基因组能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③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可随宿主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4.噬菌体的应用:①细菌的分型、鉴定②研究分子生物学③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第八章球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spa、抗o试验、2.葡萄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链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肺炎链球菌与甲性溶血性链球菌的区别方法?
5、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
第9章肠道杆菌 主要内容: 肠道杆菌
①革兰氏阴性、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②普通培养基生长
③生化反应活泼,多数致病菌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分解
④抗原构造复杂,均有菌体(o)抗原,多数有鞭毛(h)抗原,部分有表面(vi 或 k)抗原。⑤抵抗力不强。⑥易变异。思考题
1.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埃希菌肠最常见的道外感染有哪些? 3.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4.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5.采集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时应注意些什么? 6.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 7.简述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8.简述人类感染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 9.简述肥达反应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第10章弧菌属
霍乱弧菌主要内容: 1.革兰氏阴性逗点状,运动活泼,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2.致病物质: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一个a亚单位,五个b亚单位构成,已知毒性最强的肠毒素)、0139血清群有荚膜。
3.所致疾病:霍乱。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中,前六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七次由ei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发现新的流行株0139血清群。
4.检查:取米泔水样粪便悬滴检查可见运动活泼的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蛋白胨水或 tcbs 琼脂培养基础分离培养后做血清学反应及生化反应鉴定。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内容:
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细菌,培养时需加一定浓度 nacl。2.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渍食品传播引起食物中毒。思考题
1.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简述其作用机理。3.简述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分型及与致病的关系。4.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第11章厌氧性细菌 思考题
名词解释:汹涌发酵 简答:
1、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3、简述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4、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理
5、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第十二章放线菌与诺卡菌 思考题
1.什么是放线菌? 2.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疾病? 3硫磺样颗粒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动物源性疾病的定义及主要动物源性细菌和相应所致疾病。2 简述布鲁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3 军团病临床类型有哪些 4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5 dpt三联疫苗防治疾病? 支原体
1、支原体的定义
2、主要生物学性状
3、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比较
4、主要支原体所致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篇四
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微生物的概念。
(二)掌握微生物的分类。
(三)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学习目的。
(四)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细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二)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方式。
(三)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
(四)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五)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六)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测量单位。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壁:主要组分-肽聚糖,g+菌和g-菌肽聚糖的差别;g+和g-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l型的形成;细胞膜:胞膜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细胞膜形成特有的中介体,参与细胞分裂、拟线粒体功能;细胞质:核蛋白体、质粒与异染颗粒;核质。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概念与功能;鞭毛:鞭毛的概念、数量、部位、化学组成、功能及致病性;菌毛:菌毛的概念、分类及功能;芽胞:芽胞的概念、形成和发芽,芽胞与医学的关系。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化学组成。
(五)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
(六)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和气体环境。
(七)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
(八)细菌的分类原则:细菌种、属、型、株的概念;细菌的命名法。
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毒的生物学地位、分类、命名。
(二)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三)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了解病毒干扰现象。
(四)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三)病毒的增殖: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五)病毒的分类。
真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性。[教学内容]
(一)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形态结构:单细胞、多细胞、孢子、菌丝;培养特性;抵抗力。
(三)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
(四)免疫性。
(五)防治原则。
细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
(二)掌握内毒素、外毒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三)掌握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
(四)了解感染的类型。掌握以下概念: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
[教学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概念。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
(三)细菌性感染的传播: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四)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概念。
病毒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教学内容]
(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途径: 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的概念。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性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真菌性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教学内容] 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
抗感染免疫 [目的要求]
(一)了解抗感染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机制。
(二)掌握吞噬作用中吞噬过程和杀伤机制。
(三)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的机制。
(四)掌握抗胞外菌感染免疫、抗胞内菌感染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特点。
(五)了解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抗感染免疫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三)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四)抗菌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和补体的作用,细胞免疫的作用。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吞噬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
(五)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nk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病毒免疫时间。
(六)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毒力、抗原性及耐药性变异。
(二)掌握与细菌变异相关的物质: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三)掌握细菌变异机制。
(四)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用途。[教学内容]
(一)遗传与变异原理。
(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的变异,毒力的变异,耐药性变异;与细菌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四)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目的要求]
(一)了解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二)了解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防治。
(三)掌握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四)掌握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教学内容]
(一)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三)机会性感染。
(四)医院内感染。
消毒与灭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用的物理灭菌器械种类和方法。
(二)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
(一)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紫外线、辐射、滤过除菌、超声波、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三)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微波的杀菌原理及应用。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许多化学药物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
(五)消毒剂的种类与作用。
(六)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及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二)了解病毒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三)了解真菌学诊断的常用方法。
(四)了解常用疫苗及类毒素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五)了解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六)了解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一)细菌学诊断;病原菌检测;常用于细菌学诊断的免疫学技术;血清学诊断。
(二)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病毒的分离鉴定: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三)真菌学诊断。
(四)特异性预防与治疗;人工主动免疫:死疫苗,活疫苗,新型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治疗疫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其他免疫制剂。
(五)感染的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的种类,药物的主要作用。病毒感染的治疗,抗病毒化学制剂,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的应用。
(六)真菌的治疗。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细菌耐药性的种类和产生机理。
(二)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教学内容]
(一)细菌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性耐药,获得性耐药,染色体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控制。
(二)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三)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化脓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引起人类化脓性球菌的种类。
(二)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测及防治。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引起化脓性感染细菌的种类。
(二)葡萄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酶类和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所致疾病的类型(侵袭性与毒素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三)链球菌属:链球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有细胞壁成分(lta、m蛋白)、外毒素类(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s和o)及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所致疾病分化脓性、中毒性和超敏反应性三类;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抗“o”试验。
(四)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生化反应(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五)奈瑟菌属:奈瑟菌属概述;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脑脊液/分泌物等)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脑膜炎多糖疫苗。
肠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一)了解肠道感染细菌的分类。
(二)掌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三)了解沙门菌属的分类。
(四)掌握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
(五)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六)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埃希菌属: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概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胃肠炎的种类;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分离培养鉴定,肠毒素检查,卫生细菌学检查。
(二)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鉴别培养基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内毒素、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所致疾病类型;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及时送检,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耐药性问题,疫苗应用。
(三)沙门菌属:沙门菌属的分类,致病沙门菌血清型;生物学特性:鉴别培养基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根据不同病程采取标本、分离培养鉴定,肥达反应;防治原则。
(四)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点、抗原构造与分型,o-1群(包括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o139群,抵抗力;致病性:霍乱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致病机理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防治原则。
(五)副溶血性弧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嗜盐性、生长快)、抵抗力,所致疾病、防治。
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厌氧菌的种类。
(二)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三)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
(四)掌握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微生物检查和防治。[教学内容]
(一)破伤风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条件、破伤风痉挛毒素特点及致病机制;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类毒素、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伤口处理、特异性抗毒素、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引起疾病;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确诊、分离培养鉴定及动物实验。防治原则:及时清创处理,抗生素、抗毒素。
(三)肉毒梭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芽胞特点),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肉毒毒素及致病特点),所致疾病。
(四)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和分布。致病性: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厌氧培养。防治原则:抗厌氧菌药物。
呼吸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分枝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
(二)了解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三)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熟悉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
(五)熟悉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六)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
(七)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和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致病与防治中作用。
[教学内容]
(一)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及抵抗力、变异性(bcg及耐药性变异)。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菌体成份简介;koch现象;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说明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关系。)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属有菌免疫;ot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有意义;浓缩集菌提高检出率;分离培养;动物试验。防治:bcg、抗痨药物。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
(三)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四)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菌体形态、albert染色、异染颗粒)、培养(吕氏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产生条件、作用机制)。所致疾病;免疫性:shick试验。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培养及毒力鉴定。防治原则: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治疗:抗毒素、抗生素。
(五)嗜肺军团菌的形态;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六)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所致疾病;免疫性;菌苗预防。
(七)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培养;所致疾病;免疫性;卫星现象;特异性预防。
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主要种类及代表菌。
(二)熟悉布氏菌属、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氏菌的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一)布氏菌属: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抵抗力;致病物质、炭疽临床类型。
(三)耶尔森菌属:鼠疫耶氏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变异;致病物质,临床类型;免疫性;菌苗预防;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与假结核耶氏杆菌的致病性。
放线菌与诺卡菌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放线菌的通性。
(二)熟悉衣氏放线菌对人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通性。
(二)放线菌: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致病性;与龋齿和牙周炎关系;硫磺样颗粒。
(三)诺卡菌:致病性。
螺旋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螺旋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生物学特性。
(二)掌握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致病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三)熟悉梅毒螺旋体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四)了解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概述:分布、种类。
(二)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与所致 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三)梅毒螺旋体: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免疫性;检查方法;预防原则。支原体和脲原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支原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
(三)掌握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种类、与细菌l型的区别。
(二)肺炎支原体: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感染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 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三)脲原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立克次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立克次体的形态、培养和传播媒介等特点。
(三)掌握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致病机制和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一)概述、共同特点与分类。
(二)普氏立克次体:形态染色、抗原构造、培养特性;感染途径、致病物质与致病机 制、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三)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染源、感染途径和所致疾病。
(四)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途径和所致疾病。
衣原体 [目的要求]
(一)了解衣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二)熟悉衣原体的形态、培养、繁殖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三)掌握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共同特征。
(二)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变种;形态染色、发育周期、培养特性、抗原构造与变异、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传播方式、血清型与所致疾病关系、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三)肺炎衣原体:感染途径、所致疾病和免疫性。
呼吸道感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
(二)熟悉流感病毒的防治原则: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致病性,病毒分离和鉴定。[教学内容]
(一)流感病毒: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变异和意义;培养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形态结构、抵抗力、致病性和免疫性、防治原则。(三)麻疹病毒:结构和h、f蛋白;致病性;与sspe关系;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四)腮腺炎病毒:致病性;特异性疫苗预防。(五)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构和分型;致病性。(六)腺病毒:结构和分型、致病性和免疫性。(七)其他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
(二)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致病性。
(三)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
(四)掌握轮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五)熟悉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致病性。[教学内容]
(一)肠道病毒的种类。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
(四)轮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五)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hav、hcv、hdv和hev核酸类型,掌握hbv的基因结构、复制方式。
(二)掌握hav、hbv的形态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hcv、hdv和hev的致病性;熟悉五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三)掌握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四)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教学内容]
(一)肝炎病毒的种类。
(二)hav:形态结构与抵抗力,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主要传播途径,致病与免疫。
(三)hbv: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抗原组成;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与免疫机制;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预防原则。
(四)hcv:形态结构;临床感染特点,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hdv:形态结构与感染方式。
(六)hev:形态结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七)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八)tt型肝炎病毒致病性。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的共同特点。
(二)了解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的基因结构。
(三)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四)了解登革病毒的致病特点。
(五)了解汉坦病毒的型别。
(六)掌握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复制方式。
(七)掌握汉坦病毒的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一)黄病毒属与甲病毒属的主要种类及共同特性。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形态结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传染源、传播方式);致病性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三)登革病毒传播途径;致病特性(免疫促进作用)。
(四)森林脑炎病毒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五)人类主要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六)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复制方式,培养特性,汉坦病毒分型;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
(七)新疆出血热病毒致病性。
(八)埃波拉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特点;预防原则。
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人类疱疹病毒种类。
(二)掌握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三)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种类、主要包膜蛋白功能;传播途径;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特性;了解疱疹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四)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
(五)掌握巨细胞病毒复制的时相性、传播方式;了解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方式。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六)掌握eb病毒的特异性抗原;两种感染形式;了解eb病毒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复制、感染类型)。
(二)单纯疱疹病毒:dna结构、包膜蛋白功能、培养特性;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先天性感染的特性;防治原则。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感染特性。
(四)巨细胞病毒:核酸结构、局灶病变特点、复制时相性;传播途径、感染特点(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输血感染、接触感染);cmv致癌潜能;预防原则。
(五)eb病毒:特异性抗原;感染细胞、感染方式、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六)简介人疱疹病毒6,7,8型。
反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反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
(二)掌握hiv的形态结构、复制方式、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临床感染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了解hiv的结构基因、免疫性。
(三)了解htlv-
1、2型的基因结构、抗原组成;htlv-1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教学内容]
(一)反转录病毒的种类和特性。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形态结构,病毒复制,病毒的变异与受体,培养特性,抵抗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临床感染特点、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抗体检测,病毒及其组分检测);防治原则。
(三)htlv-
1、2型的基因结构、抗原组成;htlv-1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其他病毒 [目的要求]
(一)了解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的形态与基因结构。
(二)掌握狂犬病病毒的感染途径、防治原则。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三)了解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狂犬病病毒:形态结构,培养;感染途径;微生物学检查法(内基小体,抗原检测);防治原则。
(二)乳头瘤病毒:形态结构;传播途径;与宫颈癌的关系。
(三)人类微小病毒b19简介。
朊粒 [目的要求]
(一)掌握prpc的功能,prpc与prpsc的区别。
(二)掌握prion病的特点。
(三)了解主要的人、动物prion病的种类。[教学内容]
(一)prion 的发现及简介。
(二)prpc的功能;prpc与prpsc的区别;prpsc的复制。
(三)prion病的特点。主要的人、动物prion病的种类。
(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一)熟悉常见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
(二)掌握皮肤癣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
[教学内容]
(一)皮肤癣真菌: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着色真菌;申克孢子丝菌。
深部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熟悉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一)白假丝酵母菌: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二)新生隐球菌: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病例讨论答案篇五
1.医学微生物包括 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3.病毒必须在 活细胞 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 菌。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14.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0.2-0.7%琼脂。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 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 为6.5-6.8,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8.4-9.2。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三.单项型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e)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 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a.螺旋体 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 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e)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 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c).;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a)a.菌毛;b.荚膜;c.中介体;d.胞浆膜;e.鞭毛 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c)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壁 1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e)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c)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介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e)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16.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c)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β-1,4糖苷键 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 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d)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 18.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d)a.主要成分是粘肽;b.含有磷壁酸;c.对青霉素敏感;d.含有大量脂多糖;e.易被溶菌酶裂解 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a)a.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b)a.细胞壁 b.芽胞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 21.g-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b)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外膜 2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e)a.粘肽 b.脂蛋白 c.外膜 d.脂多糖 e.以上均不是 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a)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胞 e.细胞质 24.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b)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e.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2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 26.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a)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b.为双股dna.;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e.无核仁 27.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c)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核质 e.细胞膜 28.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c)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荚膜)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9.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0.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b)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31.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 d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抗生素 32.大肠菌素是属于 e a.色素 b.抗生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细菌素 33.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 a a.蒸馏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滤过法 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 34.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d a.可由真菌产生 b.可由放线菌产生 c.可由细菌产生
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 e.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35.菌落是指 c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36.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可分为s,r和m型菌落; b.肉眼可见; c.由一个细菌形成; d.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e.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固体)37.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b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均可 38.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c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39.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0.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c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41.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e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42.细菌的分解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
e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维生素 e.以上均不是
43.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d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 e.枸橼酸盐 44.有关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d.是许多g-菌、少数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45.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b a.热原质 b.硫化氢 c.外毒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46.细菌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e a.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b.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c.可用于细菌分型; d.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谱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e.以上均是 47.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d 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以上均不对 48.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反应
b a.靛基质试验 b.动力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糖发酵试验 e.硫化氢试验 49.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e a.靛基质 b.色素 c.h2s d.酸和气体 e.以上均是 50.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b a.热原质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第4、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
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该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转导 和 接合、溶原性转换。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相容性。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不相容性。5.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结核病。6.l型细菌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 培养基高渗培养基。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性菌毛。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质粒。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耐药性决定因子和耐药性传递因子组成。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强,其菌落形态是光滑型。三.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 a.淋巴细胞 b.真菌细胞 c.细菌细胞 d.螺旋体细胞 e.衣原体细胞
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b(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梭菌)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大肠杆菌 3.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e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b 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5.前噬菌体是指 a 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d(接合)
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a a.接合;b.转导 c.转化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e a.胞饮;b.通过性菌毛 c.通过噬菌体 d.细胞融合 e.直接摄取 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d)
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 c.基因重组 d.核苷酸序列改变 e.以上均是 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d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 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 e.需质粒; 12.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e)
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 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13.h-o变异属于(d)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c)
a.鞭毛;b.普通菌毛; c.性菌毛;d.中介体; e.核糖体;‘
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d)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
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红外线法。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蒸气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减弱。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硝酸银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龙胆紫。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方可奏效。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氯和漂白粉。14.生石灰可用于排泄物和地面的消毒。
15.酚类消毒剂包括石炭酸,来苏儿、氯己定。
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c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d(1.05)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d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 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 a.间歇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法 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e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c a.100% b.95% c.75% d.50% e.30%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e a.能干扰dna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e a.使菌体蛋白变性 b.使菌体蛋白凝固 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以上均正确 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c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dna构型 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c a.加热56℃30min b.紫外线照射 c.滤菌器过滤 d.高压蒸汽灭菌 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b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 d.菌体dna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e)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 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
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 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a)
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
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b)a.0.01~0.05%;b.0.05~0.1%;c.1~5%;d.10%;e.2%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和途径有密切关系。2.细菌的毒力是由毒素和侵袭力决定的.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 构成.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5.内毒素是由脂质a, 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脂质a ,菌体抗原(o抗原)是特异性多糖.7.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类毒素.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0.抗毒素可由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两种.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菌毛,膜磷壁酸.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荚膜等.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等有密切关系.19.细菌侵袭性酶有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20.定居于人体表和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三.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c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d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d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b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c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e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e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d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 e.脂蛋白 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e.白细胞反应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b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c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b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d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c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b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肠炎沙门菌 16.抗毒素 b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b+c 17.类毒素是 c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8.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b a.破伤风梭菌 b.伤寒沙门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19.带菌者是指 d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c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2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c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22.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e 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借助吞噬细胞)23.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 d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24.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25.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e a.抗肿瘤作用 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c.合成维生素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 e.刺激补体合成 26.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d)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
d.败血症;e.菌血症
第2章 细菌生理 第7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择,标本的采集时间,采取方法有直接关系.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中和试验。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高4倍或4倍以上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脑脊髓液,血液,出血瘀斑。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三大类。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d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 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b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c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c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d.脑脊髓膜炎 e.百日咳 7.一般需经3~4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 a a.结核分枝杆菌;b.淋病奈氏菌;c.空肠弯曲菌;d.炭疽杆菌;e.军团菌 8.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b a.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9.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时错误的是 d a.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c.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d.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e.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10.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一项是(e)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 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立即保持低温和干燥.第8章 病原性球菌
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 ,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伪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症.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三大类.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胆汁溶解试验、菊糖发酵试验.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内毒素、菌毛、荚膜.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肾形,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革兰染色阴性.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脑脊液、血液、皮肤瘀斑液等标本,带菌者检查主要采取鼻咽拭子进行微生物学检查.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干燥、寒冷和消毒剂等均高度敏感.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葡萄球菌.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 ,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透明质酸酶;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链道酶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性接触方式传播, 引起淋病.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肺炎球菌、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igg 分子的 fc段 非特异性结合.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毒素性疾病、化脓性炎症两大类感染.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20.甲型溶血型链球菌是口腔和上呼吸道部位的正常菌群.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可引起大叶性肺炎.23.奈氏菌属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5-10%co2 气体的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中生长.25.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不能耐受低温。三.单选题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d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e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c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血浆凝固酶 e.红疹毒素 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d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产酸 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 b.感染容易扩散 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 e.对青霉素敏感 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 e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凝集溶解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c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性酶 9.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 e a.gˉ肾性双球菌 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 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b a.产褥热 b.风湿热 c.猩红热 d.波状热 e.以上都不是
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是哪中细菌 e 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肺炎链球菌 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 b(泌尿生殖道和眼睛的黏膜)a.葡萄球菌 b.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伤寒杆菌 e.链球菌 13.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 c a.m蛋白;抗原;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e.大肠杆菌k抗原 14.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a a.葡萄球菌 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 e a.50% b.50%~60% c.70%~80% d.80%以上
e.90%以上 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 e a.回归热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 酶 b.红疹毒素 c.m蛋白 d.多糖蛋白 e.透明质酸荚膜 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a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e群 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d)
a.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b)a.链霉素;b.青霉素; c.灭滴灵;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第9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阴性 无芽胞杆菌, 随粪便排出体外。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条件致病菌.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乳糖,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定试验.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菌体(o),鞭毛(h)和荚膜(k)抗原.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60 ℃, 30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升高,抗原与毒力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丢失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宋内志贺菌呈缓慢发酵 试验是指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h抗原、o抗原、荚膜(k)抗原.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肠外 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etec、epec、eitc、ehec
eaec.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14.伤寒杆菌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肠热症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血、粪便、骨髓或尿.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痢疾杆菌 ,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 的病原菌.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 宋氏志贺菌四群.其致病因素主要有菌毛、,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外毒素.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ss琼脂、中国蓝培养基.三.单选题
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e.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 a.m抗原;b.h抗原;c.o抗原;d.k抗原;抗原 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 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排列变异;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 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 c 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 c a.o6;b.o25;c.o157;
d.o111;
e.o158 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 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b.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
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d.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 b a.3个;b.5个;c.10;d.50;e.100 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 d a.沙门菌; b.霍乱弧菌;c.副溶血性弧菌;d.痢疾杆菌;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d ;;;d.分泌型iga; 1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b 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 11.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e 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 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12.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 d 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 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d a.o抗体;b.h抗体;c.k抗体;抗体;e.o加vi抗体 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 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a 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 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 b a.第1周;b.第2周;c.第3周;d.第4周;e.第5周 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 d 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发病5~10天;d.发病2~3天;e.发病4周之后 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 通常是 b a.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40;b.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
c.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160;d.o凝集价≥1:160, h凝集价≥1:80;e.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80 18.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有鞭毛能运动;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1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 d 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检查免疫力;d.调查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 20.关于伤寒杆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 a.有o ,h ,vi抗原;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d.有鞭毛;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 d a.革兰阴性杆菌;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 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 c a.病程第一周;b.病程第二周;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d.病程第三周;e.病程第四周 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b a.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b.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沉淀反应
24.29岁女性 ,发热1周 ,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偏低 ,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 ,发热仍不退 ,临床怀疑为伤寒病.为进一步确诊 ,首选应做的检查是 e a.肥达反应;b.血培养;c.尿培养;d.粪便培养;e.骨髓培养
第10章 弧菌属测试题
1.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群即古典生物型、el tor型,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穿梭样运动.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与b亚单位(4-6个多肽)结合而成 ,其中a亚单位是其毒性亚单位.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及时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并同时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3.5%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5.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和 非o-1群霍乱弧菌。6.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
7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 不断转化为camp,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 水或食物 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 鞭毛、菌毛和霍乱肠毒素。二.a型选择题
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d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b.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性 2.霍乱肠毒素 c a.为耐热外毒素; b.为不耐热内毒素; c.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d.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3.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d 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 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4.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c a.便常规;b.尿常规;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d.取耳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 5.下列细菌中有菌毛和鞭毛的细菌是 e a.葡萄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肺炎球菌; d.痢疾杆菌; e.霍乱弧菌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部位。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顶端部位,使菌体呈鼓槌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3%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而抗原性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青霉素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脊髓前角,作用机理是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 和 破伤风类毒素三种成分组成。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以肌肉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使菌体形成网球拍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汹涌发酵 现象。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比菌体小。13.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厌氧环境.致病因素是破伤风痉挛毒素.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 最常见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和 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三.a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注射tat的目的是 b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d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e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d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d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b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d.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e.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c a.脊髓前脚;b.脊髓后脚;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d.呕吐中枢;e.血管内皮 10.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b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e.破坏cd4 t细胞 11.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e a.白喉杆菌;b.枯草杆菌;c.炭疽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肉毒梭菌 12.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 a.食用污染食物;b.污染伤口;c.节肢动物叮咬;d.吸入污染的空气;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b a.大肠杆菌;b.无芽胞厌氧菌;c.链球菌;d.变形杆菌;e.白色念珠菌 1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b a.抗生素;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 15.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b.都能形成芽胞;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d.都是厌氧菌;e.主要分布于土壤 16.关于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 ,正确的是 e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d.可致食物中毒;e.以上均对 17.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 d 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物质;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e.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18.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a 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e.减轻临床症状 19.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 a a.子宫腔;b.尿道;c.肠道;;e.上呼吸道 20.下列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b)
a.破伤风杆菌;b.结核杆菌;c.幽门螺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肉毒梭菌.第14章 分枝杆菌属测试题
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罗氏培养基 ,形成菌落的时间需3~5周.3.结核杆菌常用抗酸染色 ,呈红色.4.结核杆菌对干燥、酸或碱和某些染料抵抗力较强 ,但对湿热、紫外线、酒精较敏感.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磷脂、蜡质、索状因子、硫酸脑苷酯.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最常见的结核病为肺结核.抗结核免疫为抗感染免疫 ,属于细胞免疫.7.结核菌素有ot , ppd两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预防结核病可接种;bcg(卡介苗).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 ,在液体中加热65 ℃ 15min即可杀死.9.卡介苗是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备而成的减毒活疫苗.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三、单选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d a.大肠埃希菌;b.丙型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肺炎链球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 d a.变形杆菌;b.布氏杆菌;c.肉毒梭菌;d.结核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 3.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b a.沙保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疱肉培养基;d.巧克力色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 4.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 a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c.衣氏放线菌;d.霍乱弧菌;e.幽门螺杆菌 5.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c a.索状因子;b.磷脂;c.分枝菌酸;d.蜡脂d;e.硫酸脑苷脂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 ,不可能的是 e a.呼吸道;b.消化道;c.破损的皮肤;d.泌尿道;e.节肢动物的叮咬 7.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c a.白喉棒状杆菌;b.炭疽杆菌;c.结核杆菌;d.绿脓假单胞杆菌;e.布氏杆菌 8.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c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b.以体液免疫为主;c.为有菌免疫;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9.卡介苗是 d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10.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d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结核病人 ,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e.c+d 11.有关结核菌素试验 ,下述错误的是 e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 ,硬结的直径为标准;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e.12—18小时观察结果 12.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 ,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 e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c.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e.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13.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e a.表皮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结核杆菌 14.下列各细菌细胞壁中含脂量最多的是 a a.结核杆菌;b.白喉杆菌;c.放线菌;d.霍乱弧菌;e.幽门螺杆菌 15.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e)
a.专性需氧;b.抗酸染色呈红色;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e.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 16.下列各成分与结核杆菌的致病性有关 ,除外的是 c a.结核杆菌索状因子;b.磷脂;c.结核杆菌内毒素;d.蜡脂d;e.硫酸脑苷脂 17.关于结核菌素试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可用来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b.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c.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d.红肿硬结直径大于0.5cm为阳性;e.试验阳性说明已感染过结核杆菌 18.下列哪种对象最适合接种卡介苗 d a.长期低热和咳嗽 ,疑为肺结核的患儿;试验阴性的麻疹患儿;试验阳性儿童;试验阴性儿童;试验阴性的细胞免疫缺陷者
19.一位18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 ,痰中时有血丝.消瘦并感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其中痰标本微生物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 ,应选用的方法是d a.革兰染色法;b.墨汁染色法;c.特殊染色法;d.抗酸染色法;e.镀银染色法 20.痰结核杆菌培养,应选用的培养基是c a.血平板;b.巧克力色培养基;c.罗氏培养基;d.沙包培养基;e.普通琼脂培养基问答题
第13章 棒杆菌属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16章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1.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通过鼠蚤传染给人。在临床上的病型有 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2.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牛布氏菌、猪布氏菌、羊布氏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羊布氏菌。3.布氏杆菌侵袭力强,主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波状热。4.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杆菌。5.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母畜流产,感染人主要引起波浪热。6.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透明质酸 酶和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关。7.鼠疫杆菌属于耶尔森菌属,引起的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8.鼠疫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在陈旧培养基中常呈多形态性。
9.鼠疫杆菌的荚膜抗原是f1抗原,与毒力有关;可制备类毒素的物质是鼠毒素。10.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鼠毒素,内毒素。11.白喉抗毒素可用于紧急预防 和 治疗.12.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荚膜、炭疽毒素,引起的疾病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三种类型.13.军团菌是军团菌病的病原体.培养时需提供l-半胱氨酸和铁时才能生长.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14.培养白喉杆菌的培养基有吕氏血清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在亚碲酸钾培养基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15.白喉毒素由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白喉杆菌产生 ,其毒性片段是a片段,其能使ef2 灭活 ,从而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16.锡克试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 ,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无免疫力,阴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假阳性反应说明有免疫力,混合反应说明无免疫力.17.白喉的特异性预防方法是接种白喉类毒素.18.培养百日咳杆菌的培养基常用鲍金培养基.该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引起百日咳.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预防用百日咳杆菌死疫苗接种.19.军团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水环境 ,侵入人体可寄生在巨噬细胞内.20.军团菌为革兰阴性菌,其细胞壁中含大量支链脂肪酸.21.治疗军团菌病首选药物是红霉素,并可与利福平联合应用.22.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23.抵抗百日咳杆菌的再感染主要依靠粘膜局部siga ,母体血清igg对新生儿无保护作用.24.预防百日咳可接种百日咳死菌疫苗或白百破三联疫苗.二.单选题
1.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革兰阴性大杆菌 ,可形成芽胞;b.有荚膜 ,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c.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e.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2.在抗菌免疫中 ,下列不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细菌是 e a.结核杆菌;b.军团菌;c.布氏杆菌;d.伤寒杆菌;e.白喉杆菌;3.菌毛作为致病因素之一的细菌 ,不包括 c a.百日咳杆菌;b.淋球菌;c.炭疽杆菌;d.布氏杆菌;e.痢疾杆菌;4.关于鼠疫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鼠是重要传染源传播媒介;b.陈旧培养物中菌体可呈多态性;c.可通过鼠蚤传染给人;d.临床类型有肺鼠疫、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e.病人为循环障碍 ,有"黑死病"之称.5.下列细菌中不以荚膜为致病因素的细菌是 d a.炭疽杆菌;b.布氏杆菌;c.肺炎链球菌;d.白喉杆菌;e.百日咳杆菌;6.下列哪种病原体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e a.鼠疫杆菌;b.布氏杆菌;c.炭疽杆菌;d.莫氏立克次体;e.百日咳杆菌;7.下列细菌中侵袭力最强的是 c a.破伤风杆菌;b.白喉杆菌;c.布氏杆菌;d.军团菌;e.流感杆菌;8.布氏杆菌感染时 ,细菌可反复入血形成 a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9.布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b a.芽胞;b.荚膜;c.鞭毛;d.血浆凝固酶;e.链激酶;10.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 ,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a a.波浪热;b.结核病;c.伤寒;d.破伤风;e.肉毒中毒;11.分离布氏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患者标本是 a a.血液;b.粪便;c.尿液;d.痰;e骨髓;12.培养布氏杆菌应接种于 d a.血平板;b.巧克力平板;c.罗氏培养基;d.肝浸液培养基;e.吕氏培养基;13.可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a a.布氏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破伤风杆菌;e.炭疽杆菌 14.菌体呈卵圆形 ,两端浓染的细菌是 d a.炭疽杆菌;b.白喉棒状杆菌;c.结核杆菌;d.鼠疫杆菌;e伤寒沙门菌;15.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与一般外毒素的区别是 e 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b.不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c.免疫动物不能产生抗毒素;d.由质粒控制;e.菌细胞裂解或自溶才能释放;16.鼠疫杆菌的传播媒介是 a a.鼠蚤;b.鼠虱;c.恙螨;d.蚊;e.蜱;17.下列细菌中属需氧芽胞杆菌的是 d a.破伤风杆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炭疽杆菌;e.白喉棒状杆菌;18.青霉素串珠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d 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杆菌;d.炭疽杆菌;e.白喉杆菌;19.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 c a.革兰染色阴性;b.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c.有异染颗粒;d.内毒素致病;e.对磺胺敏感 20.关于白喉毒素 ,错误的是 d a.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b.完整的白喉毒素分子无酶活性;c.a片段具有酶活性 ,作用于延伸因子2 ,最终使细胞蛋白合成受阻;d.b片段在具有酶活性的同时 ,协助a片段进入细胞;e.b片段是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的主要部位;21.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 d a.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唯一能引起人类白喉的病原菌;b.白喉的传染源包括白喉病人和带菌者;c.白喉棒状杆菌侵入鼻咽部粘膜生长繁殖;d.白喉棒状杆菌在局部繁殖后入血;d.白喉的早期致死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的窒息;22.关于锡克试验 ,错误的是 e a.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b.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是本试验的理论依据;c.在使用白喉毒素的同时 ,用无毒力白喉毒素作为对照;d.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无免疫力;e.假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无免疫力 ,但有超敏反应;23.使用白喉抗毒素 ,错误的是 b a.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b.发现过敏者 ,应进行减敏疗法;c.可用于紧急预防;d.可用于治疗;e.用于治疗必须早期足量;24.绿脓杆菌的特征是 c a.专性厌氧;b具有周身鞭毛的革兰阴性菌;c.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菌液呈蓝绿色;d.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e.只引起创伤感染 ,较少引起败血症;25.下列细菌中属条件致病菌的是 d a.金黄色葡萄球菌;b.伤寒沙门菌;c.霍乱弧菌;d.绿脓杆菌;e.结核杆菌;26.百日咳杆菌的分离培养应采用 a a.鲍金(b-g)培养基;b.巧克力培养基;c.伊红-美蓝培养基;d.罗氏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27.百日咳杆菌由s型变异为r型是失去了 d a.菌毛;b.芽胞;c.鞭毛;d.荚膜;e.微荚膜;28.百日咳杆菌属于 c a.假单胞菌属;b.奈瑟菌属;c.鲍特菌属;d.分枝杆菌属;e.棒状杆菌属;29.目前预防百日咳主要采用注射 e a.类毒素;b.减毒活疫苗;c.抗毒素;d.白百破三联疫苗;e.白百破三联疫苗和死疫苗均可;30.百日咳免疫特点不包括 e a.免疫力持久;b.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c.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d.抵抗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siga;e.母体血清igg 可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31.放线菌感染其脓液特征是 e a.粘稠 ,呈金黄色;b.稀薄 ,呈血水样;c.稀薄 ,呈蓝绿色;d.稀薄 ,呈暗黑色;e.可见到硫磺样颗粒;32.对放线菌的错误叙述是 e a.革兰阳性、非抗酸阳性菌;b.引起内源性感染 c.形成慢性肉芽肿并伴瘘管
d.诊断可查找硫磺样颗粒压片镜检 e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再感染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 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3种对称型。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 ℃ 30 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二、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d 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e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 e 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c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d 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d 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 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d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 c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 成分是 d a.染色体; b.衣壳; c.壳粒; d.核酸; e.包膜 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e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 a.电镜测量法; b.光镜测量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滤过法。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d 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b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c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e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可携带遗传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