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篇一
雷夫通过对自己教学之路的总结,用自己的蜕变历程告诉我们——成功无捷径,必须面对挑战,不言放弃,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教学。书中涉及到雷夫老师成长道路上的多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使得美国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首先,对教师使命的思考。教学的最初,我也曾为自己受学生欢迎而感到沾沾自喜,好像这是一个很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我们信奉“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教学过程中,确实感受到,有的班级课堂孩子和老师的思维在一个频道上,课堂效果很好,成绩也不错,往往在这样的班级上完课,会有一个“当老师真幸福”的感觉。然而雷夫老师提出:教师的使命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如果把精力放在讨好学生上,是缘木求鱼而已。最终,真正的教学要回归对孩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我们的教学,不能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目标。雷夫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道德与法治老师,我想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心理知识,道德规范,法律国情,更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课堂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品质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曾经有个班级,在学习完民族精神的那一课后,全班同学一起起立,主动要求共唱国歌。孩子们的歌声告诉我,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应该成为怎样的老师?我想,要尽可能的带给孩子成长所需的精神养料,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雷夫老师说,阅读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的确如此。对于每个人来讲,阅读都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为了让学生热爱阅读,雷夫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我的工作中,课堂上也常常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但是不可能用课堂时间进行,只能在涉及到一些相关内容的时候推荐一些书籍给他们,学习文化的时候推荐《红楼梦》给他们读,学习改革开放的时候推荐《平凡的世界》等等。雷夫老师经常进行户外教学,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参观,远足等。在这些户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还组织有特长的孩子进行音乐剧表演,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成长都是特别有益的。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很少能给学生户外活动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得不长时间的待在校园里。至于阅读和音乐活动,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本剧和各种晚会,他们有机会一展自己的风采。
再次,雷夫老师谈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教育中的挫折。是的,教育的挫折无处不在。这些挫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造成的,有的是外在客观条件所限造成的,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可否认,作为教师,你自己做的再好,也会有失败的案例。生活中,教师付出真心和努力,方式不对的话,未必一定得到学生的感恩。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隐私,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作用,绝不是主导作用。如果强力推销老师的价值观给孩子,恐怕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多角度的,决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正如雷夫所说“孩子不一定要当老师的应声虫”,就算和老师的想法南辕北辙,同样可以当一个好学生。在我们国家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不以成败论英雄”还是有点难的,因为中考成绩还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是每个孩子必须要过的一道坎。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单纯以成绩衡量孩子是错误的。每个孩子心底里都有向上的渴望,坑底躺平的孩子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所造成的。看到孩子向上的心,就能看见教育的希望。尽管,现在衡量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教学成绩,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是看教学成绩?还是看讲课比赛?还是看课堂气氛?还是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还是领导和同事的评价?可能都有。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课堂上有良好的互动,师生能够融洽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学生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我想,做到这些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了。
踏上教学之路的最初,总是认为,师道尊严,不能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任何缺点,不能表现出一点错误,否则就会让学生看不起老师,损害自己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后来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慢慢明白,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坦露自己的缺点,不故作姿态,学生反而喜欢这样真实的老师。人无完人,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改正教学中的一些缺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在“拯救”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自救”的机会,老师不能包办一切,解决一切问题。“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刚刚讲完“防微杜渐”避免不良行为,就有学生抽烟被老师发现,作为道法老师感觉“啪啪打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挫折,真是处处都有,也时时提醒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最后,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在很多优秀老师事迹中,我们常常看到他们为了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根本顾不上父母妻儿,雷夫老师也是如此,甚至累到大口吐血。作为一个普通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放下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相当于给自己充电,然后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深刻感受到了“成功无捷径”,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向成功。作为一个平凡的老师,一路走来,看见繁花似锦,看见硕果累累,偶有失落迷惘,还是心怀梦想,微笑向前。没有成功的捷径,也不必去寻什么捷径,踏踏实实走自己选择的路吧!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篇二
非常感谢名师工作室老师的推荐,让我有幸读到雷夫老师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好书,这本书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真实教育案例,我惊叹于雷夫老师乐观的精神、执着的信念和高超的教育智慧,对照之下能发现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诸多不足。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对教育满怀热忱与憧憬,我渴望教书育人,我期望能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启发、影响和改变我的学生们,于是我选择了道德与法治学科,这一德育属性最为明显的学科。可是当我真正踏上三尺讲台,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中学班主任,渐渐地,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面临中考的压力,我也变得急功近利,慢慢放弃了最开始的教育理想,不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为了短浅的教学目标即提高成绩而努力。
这本书中的第二章“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让我深受启发: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起作用;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靠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起作用。雷夫老师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看完这六阶段,我发现我正处于最低级的第一阶段,即靠惩罚起作用。我本人性格是比较随和的,但在自己班里却非常“凶”,尤其是刚开学的时候,我急于给学生“立规矩”,于是特别严厉,只要我在的时候班里纪律就很好,而别的老师却经常管不住他们。开始的时候,我还为此窃喜。这么做确实有效,可是孩子们除了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也没有学到。不仅如此,我和学生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学校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我不可能一直在班里。当我不在班的时候,整个班级就会乱哄哄,而且孩子们的“听话”只是为了不受惩罚,班里的花盆倒了他们不会关心,也不爱护扫把、班牌等一切公物,没有责任心,没有集体意识,当老师问责的时候,他们只会想着推卸责任以逃避惩罚。
文中有一句话:我们要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我们不能将惩罚当做教育的捷径,否则孩子们永远无法做到儒家所提倡的“慎独”,我们应当以信任代替恐惧,对于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也在为了某些规则去做一些事情,但并没有真的认为做这些事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也要努力改变这样的状态,不因“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比如之前我也把学校安排的读书活动单纯当做一项任务,而当我真正意识到阅读的好处,自己沉下心来认真阅读时真的获益良多,也真正地体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真谛。
透过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成功无捷径”五个字,不仅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成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潜心在阅读和写作上,对于老师而言,教育也是没有捷径的,不能为了短浅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我知道雷夫老师的教育高度我现在无法企及,但我憧憬着有一天,我能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长远目标,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篇三
闲暇之余,我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无论是在哪儿教学,要想做一名好教师,尤其是做一位学生心目中永远的好老师,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能和精力的。雷夫就是一位这样的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我深受感动,尤其作为一个老师,受益更大。第56号教室,这间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不平凡。走进这间教室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因雷夫的出现而与众不同。雷夫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奇迹。这本书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奇迹”。“这个教室产生了什么奇迹?怎么才会产生奇迹呢?”我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了读书之旅,我发现雷夫老师带给孩子们太多的惊喜,也让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我的震憾,首先来自于雷夫老师“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和学生们涌进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其次,我的震憾还来自于雷夫老师那一次“教室里的火”——教师上课上得竟然连自己的头发着火了都还不知道!竟有如此投入教学的老师!而且学生们“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时,他却“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而更让我感到震憾的是,雷夫的学生们竟然都着迷般的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又仍不愿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之举”,又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奇迹!
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
在雷夫的用心、努力下,雷夫和他的学生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赞扬。在我认为,雷夫心中最骄傲的应该是n年后他的学生还会回到56号教室去看望他、帮助他和他的学生们,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然而雷夫却说最骄傲的是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于是我豁然了!忘也好,记也罢,只要真心付出了,付出得有意义,何必计较、在意那么多呢?
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推荐的这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还给我带来了一个教育家典范、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感谢雷夫,因为他提醒了我,多一个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还因为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因为“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