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议简报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议简报汇总一
今年1~2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但主要经济指标下降明显。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企业复工复产总体良好。62户(不含去年退库保留基数的2户)联网直报企业已复工58户,复工率93.5%,51户复产,复产率82.3%。其中,27户规模以上企业复工26户,复工率96.3%;季节性、环保整改技改未复产的企业共9户;8户建筑企业复工7户,复工率87.5%;20户商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复工19户,复工率95.0%;2户服务业企业、5户房地产企业全部复工。
(二)工业经济小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低于全市(4.5%)8.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
(三)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2.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957万元,商品房完成销售面积1039平方米,销售额673万元。
(四)商贸流通行业全面下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42万元,同比下降16.0%,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28.0%,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8.8%,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59.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41.1%。
(五)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82万元,同比减收6690万元,下降44.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9万元,同比减收**万元,下降2.3%,列全市第四。地方财政支出25569万元,同比减支3881万元,下降13.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58万元,同比减支7434万元,下降25.6%,列全市第七。从主要支出科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增长21.9%,教育支出5134万元,增长22.2%,交通运输支出1180万元,增长136.5%。民生类支出增长加快,有力支持了全县打赢疫情防控攻坚工作,其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1.8倍,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
(六)金融机构稳中有升。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61.0亿元,同比增长18.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0.4亿元,同比增长13.1%。
二、存在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华宁经济开局不利,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商贸流通领域下滑明显,但随着疫情得到迅速控制,除教育外其他行业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有限、可控的,长远看,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变。
(一)疫情影响影响较大。一是部分企业未能按时复工复产,加之部分复工后受防护物资短缺、员工复工率低、原材料采购受阻等影响,企业效益仍然较低。二是疫情防受抑制的消费需求短期内难以重振,住宿、餐饮、等待行业持续下滑。三是部分农产品错失销售良机,农民损失惨重。
(二)重点企业复工前景不明朗。去年年末完成产能置换并顺利投产的顺昌工贸公司因环保因素而停产整改,开工前景不明朗,加之活发磷化技改,工业经济短期内难以步入正轨。
(三)投资基础薄弱。截至2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25个(不含弥玉高速华宁试验段),其中500万元~5000万元的投资项目17个,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8个,仅占在库项目数量的32.0%,剩余投资为8.96亿元,在库项目少,支撑十分薄弱。
三、下步工作建议
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围绕一季度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恢复疫情期间的经济工作,加快督促企业在做好安全防控的条件下复工复业,强化经济发展工作稳增长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复工复产。一方面,要抓监测,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努力抓好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调度,研究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快制定各行业“稳增长”的具体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努力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抓复工,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再一方面,要抓投资,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受疫情影响不大的项目尽快恢复施工或新开工,努力夯实投资项目支撑。
(二)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一是稳存量。要多方协调,特别是加强向省市汇报争取,为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争取更多订单,确保企业产能正常发挥。统筹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保顺昌工贸公司生产顺利进行,为全县工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扩增量。以工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新项目、新企业到华宁投资兴业,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强管理。要引导企业积极应对,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让水泥、黄磷、食品、纸制品等华宁产品走得更远,市场融入更深。
(三)进一步加强征管,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在严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征管,严防税收跑冒滴漏,应收尽收,强化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和非税收入的组织,确保财政的稳健运行,极力维持财政保运转、惠民生、稳增长作用。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措施,上半年,全县经济呈现稳定性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
经济增长韧性增强。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7%,快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8和0.5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四区两县,下同)第3位,比一季度提升1位。总体看,**年以来全县gdp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经济增长的韧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2%。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从企业增长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增长的企业占全部的90%,生产向好企业面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行业增长看,全县26个工业行业中,24个行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2.3%,较上月提高3.8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其中,城镇实现37.57亿元,增长10.95%;乡村实现25.3亿元,增长11.74%。
(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服务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94亿元,增长8.8%,比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6.9%,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3.8%,拉动经济增长2.94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8%,增速比服务业高10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3.1:36.2调整为11.1:52:36.9,二产业比重下降,三产业比重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5亿元,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7.21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1-5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较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上半年,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784万元,同口径增长12.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0490万元,同比增长12.42%。其中:财政“八项”支出229354万元,同比增长9.52%。
(四)民生继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7元,增长9.2%,较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0元,增长9.7%,较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农村快于城镇0.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915人,完成全年目标75.50%,比上年同期增加1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38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控制在4%目标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8%,衣着上涨1.8%,居住上涨5.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医疗保健上涨6.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7%。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停产企业增多,相关协调性指标持续下滑。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市场环境、资金链等运行较为困难,全县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截止上半年,全县停产企业9户。其中,本月新增停产企业2户(**市朝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富顺鑫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奇林竹胶、锦明等企业户已停产半年以上,短期内无望复产。上半年,全县工业用电量下降10.0%,降幅较1-5月收窄9.8个百分点,但仍是负增长。工业增值税下降15.**%,降幅较1-5月扩大1.7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是省、市评估工业增加值增速的重要指标,关联指标不支撑,也必将影响全县工业增速。
二是服务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房地产业下滑趋势严重。上半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服务业季度核算的行业中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其余行业较去年同期均回落。其中,房地产业形势最为严峻,较去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市场转型升级面临瓶颈,汽车消费预期不理想。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者消费方式改变,传统营销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互联网平台等问题,运营效果达不到企业的市场预期,网络销售不理想,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当前限上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不足1%。其次,汽车市场受国六排放标准影响,且暂无相关消费刺激政策,势必会加深消费者对未来汽车消费持币观望态度,再加上三季度是汽车销售传统淡季等不利因素,可见下半年汽车消费预期不理想。
四是固定资产下滑趋势明显。今年上半年以来,在省、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回落的背景下,我县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储备项目缺乏,亿元以上房地产项目仅宏帆广场、公园世家。作为投资主要支撑点的房地产项目增长逐渐乏力,且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次,项目规模小型化,送审项目质量偏低。截至6月,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2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3个;房地产在库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仅6个。到六月底,我县项目入统率仅为55.7%,低于全市10.7个百分点。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目前我县固定资产投入不足、房地产业下行压力较大、现代服务业占比小等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全县上下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细化工作任务、实化工作举措、全力破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培育,继续对现有规下企业摸底调研,掌握企业培育动态,做好企业升规培育。同时,要支持现有重点企业挖潜扩能,通过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做优做强晨光院、美乐食品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供给侧改革政策措施、市政府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措施及我县工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等政策。协调相关部门,保障企业对水、电、气、运输、融资等要素的需求。切实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对半停产、停产企业因企施策,确保企业复产或转产,力争消除负增长企业。
二是鼓励各服务行业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经营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档次。灵活用好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带动消费市场。大力引进现代商业流通模式,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培育不同的消费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不断优化三产业内部结构,降低传统产业比重,促进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和保障,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其次,充分把握**年车辆购置税新规实施和“国五”切换“国六”时期,积极引导汽车消费,进一步激活汽车消费潜力,稳定市场份额。
四是加强项目梳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管理。发改局应联合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梳理本部门今年计划实施项目清单,并严格按照清单中明确的包抓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加快落实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等重要条件,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快审批、设备采购、备料等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推动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确保项目能及时入库纳统,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今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市委“13446”工作思路,以“稳中求好、稳中快进”的发展总基调,攻坚克难、敢做善成,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升。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137.4亿元,同比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增长6.6%,拉动经济增长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8.86亿元,增长9.7%,拉动经济增长4.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3.16亿元,增长9.3%,拉动经济增长4.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1.2:42.8:46。
(一)第一产业增长稳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6%,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4.9%;林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46.2%;牧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1.4%;渔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5.6%。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蔬菜产量24.23万吨,同比增产4.0%;水果产量1.99万吨,增产3.9%。畜牧业生产增长平稳,生猪出栏59.64万头,增长1.4%;家禽出栏652.72万只,增长4.8%;肉类总产量5.66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2.77万吨,增长6.6%。
(二)第二产业增长平稳。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7%,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但仍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拉动经济增长4.14个百分点。
1.工业平稳增长,对经济拉动依然较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动作用较明显,分别拉动了4.7和4个百分点。二是新兴产业初显头角。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81.6%和8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3.4%和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
2.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上半年,全县共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8亿元,同比增长30.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7.5%,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较快。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3.16亿元,同比增长9.3%,在三次产业中占比4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
1.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6.6%;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16.7%,高于目标0.7个百分点。
2.商品房销售低迷。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6%。
3.贸易市场增长平稳。上半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3%;住宿业营业增长2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
4.其他服务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9.35亿元,增长1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4%,拉动经济增长1.86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46亿元,增长31.3%,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5000万元及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9%;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3.5%。
1.从三大产业结构看,占比一升两降。1-6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4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0.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10.5:38.5:51调整为8.5:51.1:40.4。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2.从投资规模结构看,大项目少仍是投资主要短板。上半年,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65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2%;5000万元以下项目458个,占全部项目个数比重87.6%,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1.9%,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偏少是我县下半年投资项目增长的短板。
(五)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11.59亿元,增长1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3%。税收收入9.26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亿元,增长15.8%;财政重点支出30.12亿元,增长13.2%。
(六)消费市场增长稳定,对外贸易活跃。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8亿元,同比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61亿元,下降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27亿元,增长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13亿元,增长14.8%;餐饮收入34.74亿元,增长7.8%。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37928.78万元,增长131%。其中:外贸出口总额32854.72万元,增长105%,外贸进口总额5074.06万元,增长118.5%。
(七)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321.18万人次,同比增长58.7%,旅游收入39.3亿元,增长66.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8652人次,同比增长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88.1万美元,增长1.6%。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2元,增长10.9%。
(九)节能降耗效果良好。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5.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7.67万吨标准煤,下降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1%。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受外地猪瘟疫情的影响,许多养殖户纷纷抛售生猪,生猪存栏大幅递减,生猪持续健康发展形势不乐观,预计下半年畜牧业下降趋势明显。
(二)停产企业较多。上半年,全县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的多达1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5%,拉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上年结转项目不多,今年新增入库项目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同时,新增入库项目材料质量不高,审批通过难度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存在较大压力。
(四)财政收支矛盾凸出。**年我县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为21.45亿元,虽然1-6月已完成收入目标的54%。但是,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逐步体现,在我县税收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全年的财政收入压力陡增。目前我县级财力仅够维持工资的发放和单位的正常运转,在政策性增资、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刚性支出需求的不断增长下,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凸显。
三、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发展步伐。目前工业还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引导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引进和培育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积极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更快发展。
(二)加强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加强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现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动年内拟开工的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工作,对全县在建、拟建的项目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对符合条件入库的项目及时收集完善相关资料,及时申报入库。
(三)加强“四上企业”排查入库,做大经济总量。结合经济普查中所掌握的情况联合发改委、工信局、税务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进行宣传发动,将符合标准的“四上”企业及时申报入库纳入统计,不断增加“四上”企业入库个数,挖掘非营利性服务业中营利性活动企业入库,弥补该项指标增长的空白,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强化收入征管,努力实现收入目标。强化收入征管,抓好税收入库工作,积极应对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增收压力。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推进年”“工作落实年”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好于同期,部分指标在市内排名进位较大,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开局良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一是gdp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gdp71.8亿元,居全市第7位,同比增长6.7%,居全市第4位,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位次。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6.5%、31.5%和62%,其中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是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居全市第4位,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位次,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全县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其中新建项目1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新建项目中工业项目6个、服务业项目2个、农业项目2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
三是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居全市第7位;同比增长8%,居全市第1位,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位次。其中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23.9%、26%、21.5%和28.1%,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15.8个、18个、12.9个、19.8个百分点。全县一季度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74亿元,增长106.6%;商品房销售面积10.17万平方米,增长90.1%;房地产销售均价保持在5406元/平方米,楼市行情基本稳定。
四是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受去年缓交税收款入库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亿元,居全市第7位,占全年预算的35.8%;增长32.1%,居全市第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税收收入4.5亿元,增长48.8%,分别居全市第7位、第2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4.4%,居全市第2位,较去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完成国地税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1.5%,分别居全市第6位、第2位。
五是外贸经济势头良好。努力克服了中美贸易摩擦、国内外原材料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进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6.3%,居全市第6位,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亿元,增长3.4%,进口3.2亿元,增长16.3%。利用外资(fdi)143万美元。
六是金融保持较快发展。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0.5亿元,同比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同比增长9.7%,存贷比达到62%。
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结合省“十优”产业和市“十强”产业布局,组织滨海防务新材料、鑫海380万吨不锈钢等3个项目申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纳入省第2批优选项目;组织宏福慧申报“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完善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平台项目信息,加快编制全县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规划,编制新的“4+4”工作推进方案,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双招双引、要素保障、机制优化等工作力度,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强化项目评审机制,严把项目落地关,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突破重点项目建设。
县级重点项目。今年全县组织实施了50个县级重点项目,总投资6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37个,续建项目13个。截至3月底,已开工项目30个,开工率60%,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1%。置信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亚洪装备制造新材料项目等10个县级重大项目,已开工项目5个,开工率50%,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9%。
市级重点项目。今年全市组织实施了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其中我县有6个,分别是**华泉年产2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工业纤维新材料项目、亚洪装备制造新材料项目、滨海防务新材料项目、**亿利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项目、**硕威新材料保温装饰一体板项目、茶溪川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项目3个,开工率50%,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3%。
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全市组织实施了100个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我县有4个,分别是莒南北站站前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g518日定线莒南绕城段改建工程、莒**高铁连接线、莒**人民医院新城分院,目前已开工项目3个,开工率75%,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2.14%。
二是稳步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招商引资方面,一季度全县在谈项目32个,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83.6亿元,上报市外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4.4亿元,由县级领导带队,先后赴滨州、**、潍坊等地与钢铁企业洽谈产能转移工作,帮助解决产能指标问题。招才引智方面,对接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引进卢立新、何东平等13名专家教授,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撑。组织碧海机械、玉皇粮油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均已通过省级初审,组织鑫海新材料、金胜粮油申报**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组织中牧兽药、三方化工等3家企业申报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目前2人通过评审并进入公示阶段;筛选10名高层次人才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其中4人通过市级初审,获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推荐资格。
三、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呈现放缓态势,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下行风险。从国内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相比都有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从省市看,环保、安全等约束性指标政策趋紧,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将持续,从我县看,部分指标低于年初预期,财税收入等指标高速增长的态势不可持续,与发达县区在综合实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营商环境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制约短板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生产需要密切关注。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增长2.7%,居全市第7位,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放缓。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约束性因素趋紧,停产企业24家,影响工业产值下降7.5个百分点;产值下降企业101家,影响工业产值下降6.1个百分点,部分企业下滑明显,力源热电、三方化工、玉皇粮油产值分别下降7.5%、27.3%、11.7%。主导产业增幅回落。一季度,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74.8亿元,同比增长1.1%。受环保、市场等因素影响,冶金产业完成产值31.4亿元,同比仅增长1.9%;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饲料需求下滑严重,造成整个食品行业呈下滑态势,食品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8.6亿元,同比下降4.2%。工业用电增幅放缓。一季度,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141621.9万kwh,同比增长0.34%,增幅较去年全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制约因素需要密切关注。土地、资金制约因素非常明显,今年全县工业项目需用地**亩左右,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融资还未到位,推进较慢;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端不锈钢基地产能指标问题,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生态环保需要密切关注。今年以来,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形势比较严峻,在各级各部门投入大量工作的情况下,一季度,综合指数居全市第9位,同比恶化18.7%,pm2.5、pm10、no2同比分别恶化25.7%、31.1%、20%,优良天数仅有40天。
投资需要密切关注。受市场环境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一季度全县工业投资下降20.6%、技改投资下降50.4%,分别居全市第10位、第12位。
四、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问题,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任务目标,深入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为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稳中有进打牢基础。
抓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坚持每月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对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外贸经济等各项主要指标,逐项分析运行情况、特点和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分析各镇街(园区)、各部门承担的指标完成情况,督促进度落后的责任镇街和单位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确保按照时序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年度目标。
抓优势主导产业培植。聚焦“4+4”产业培植。紧密对接省“十强”产业和市“十优”产业布局,以冶金有色、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4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全域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专班和服务保障线,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重点,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以“四新四化”为动力,突出技改、创新双轮驱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构建亩产效益评价机制,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突出产业专班招商,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聚焦提升创新能力,深入落实人才新政22条,鼓励企业依托创新平台、科研院所、高端人才进行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换,加快创新发展。
抓市县重点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领导包扶、基础配套、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等工作,全力策划推进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健全重点项目调度管理体系,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监管督导力度,确保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100%。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签约开工活动,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
**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济工作目标,主动以新思维适应经济工作新常态,统一思想,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扎实苦干,努力推动经济各项工作。**年,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发展,经济运行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一、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76.53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排在全市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2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1.0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24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为:9.77:62.91:27.32;财政总收入完成25.6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排在全市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9.29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排在全市第3位;实现工业增加值91.2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排在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40.4%,增速排在全市第11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7亿元,增长10.6%,增速排在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88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在全市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同比增长9.2%,增速排在全市第3位。
全县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增速创近几年来新高;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8.11:71.10:20.79优化为9.77:62.91:27.32,第一产业占比提高1.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8.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6.53个百分点,主要是基数的调整而优化了经济结构,提前完成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要在近两年内达到25%的预期目标。
(一)工业经济实现稳增长,拉动gdp作用明显
我县工业经济增速仍然持续较好的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跑快速增长,超七成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年,全县64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29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工业增加值91.2亿元,同比增长14.1%。工业对我县经济的贡献率为70.62%,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呈下滑趋势
**年,我县符合入库的项目不多,且重大项目进度缓慢,例如:百矿高新铝业、百矿润泰铝业、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进度缓慢,没有实际投资额上报。且房地产项目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同比增长-50.6%,严重影响了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4%。
(三)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5.68亿元,同比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49亿元,同比增长6.57%;财政收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四)消费市场活跃,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年,我县实行一系列有效的经济工作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了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再一次实现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7亿元,增长10.6%,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五)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我县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农闲时节,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农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粮经作物比例更趋合理,特色农业发展良好,农牧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8.79亿元,同比增长6.2%。
(六)居民收入平缓上升
随着经济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通过政策鼓励、政府引导等措施,越来越多的城镇、农村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经营性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外出劳务人员收入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8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增长9.2%。
(七)培规入统工作成绩突出
**年,我县培育新增企业入库26家。其中餐饮业1家,房地产3家,服务业4家,工业6家,建筑业2家,零售业7家,批发业2家,住宿业1家。全县培规入统工作排在全市第4位。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生产总值存在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形势单一。在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偏高,占gdp的比重为62.91%,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9.45%,偏高比例较重;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单一支柱结构,铝工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高。
(二)工业经济上缺乏新的增长点。当前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原有企业和传统支柱行业拉动,且拉动力主要源于部分重点行业恢复性的增长,但随着上年部分重点行业形势的不断向好,恢复性增长动力将明显减弱,同时新增企业未能形成有效增长点,工业生产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速上运行存在压力。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缺乏活力。近年来,全县在确保第二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坚持调整结构与保持经济增长并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县重点服务业总体相对零散,规模小、低层次的单位较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四)农业生产存在几个方面问题。1.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标准化建设和组织化经营不强,农业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不足,科技投入和贡献率低,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缓慢。2.农村劳动力不足。多数青壮年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影响农业生产的迅速开展。同时,在家的劳动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3.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
(五)投资基数高,新入库项目偏少。历年来投资高位增长,造成基数偏高,虽然**年投资改革调整基数,但500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占比42%只有小部分得以调整,所以基数仍然偏高。此外,房地产投资回落。**年房地产在库项目32个,但是有19个已投资完成,3个是烂尾楼,投资空间严重不足,严重拉低了投资的整体增速。
(六)贸易企业经营压力依旧存在,发展后劲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整体环境的趋紧,我县贸易企业面临着竞争加剧、融资难、成本上涨等困难,企业盈利能力面临较大挑战,经营压力依旧存在。同时,贸易企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目前全县贸易企业还缺少有较强竞争能力、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品牌消费的辐射影响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形成,市场发展后劲还显不足。
(七)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诸多。一是城镇居民工资增长放缓。城镇居民收入主要靠工资性收入增加拉动,而工资性收入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经过上年集中调资后,后续调资增速不大。二是调查样本点的赡养比例偏高。三是市场价格周期性影响农民增收,生猪、仔猪价格波动,造成养殖户收益下降,养殖户生产经营困难。
三、对2019年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稳定企业生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是我县的经济支柱,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抓住工业的关键领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找准着力点,深入研究,精准施策。一是突出重点企业,确保大企业稳定生产、多做贡献。重点稳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平铝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正常运行。二是促进新投产项目满产达产,帮助困难企业寻找新的突破点,力争扭转下降局面。重点促进**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满产达产。三是大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本地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二)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工作不松懈。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精准招商,派出精兵强将到广东、**等先进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专门负责驻点招商,引进一批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等项目,包装推介我县铝精深加工、碳酸钙精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新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新格局。对投资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对已开工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要积极协调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动工,确保这些重大投资项目能顺利进行。
(三)提升社会消费水平,带动经济增长。一是扶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切实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活跃消费市场。二是顺应消费机构升级的要求,以组织大型旅游及节庆活动为契机,积极培育汽车、互联网消费平台、健康咨询服务等一些新兴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带动全县经济增长。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和壮大物流配送、物业管理、信息服务和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产业关联度、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全县经济的新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我县耕地面积较少,要在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上下功夫,继续推进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要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以达到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的目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才会得到提高。
(六)继续优化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县域软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最优良的服务工作,吸引外地资金来我县投资,广泛调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议简报汇总二
2016年是我市“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奋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发展质态有所提升。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全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6.0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31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7.5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6.16亿元,增长10.4%。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64 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0.7 %;实现农业增加值 60.40 亿元,同比增长0.1 %。粮食总产量49.33 万吨,同比下降3.7%;油料总产量8487吨,同比下降11.3%。全年生猪出栏量 21.55万头,同比下降1 %;家禽出栏量 501.68万只,同比增长9.3%。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54万亩,农业园区新增规模经营面积0.57万亩,新增“三品”农产品20个,吸引工商资本投农12.71亿元,农机化率达88.3%。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1.25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工业增加值606.2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8.5%。从企业规模看,规模型工业发展良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90.11亿元,同比增长4.2%。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发展较快,实现产值487.35亿元,增长6.1%,快于重工业2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实现总产值754.43亿元,增长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55.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
3.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6.16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 33.74 亿元,同比下降16.1%,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0 %,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8 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保持畅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0.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7%;商品房销售额84.41亿元,同比增长15.3%。
(二)三大需求均衡拉动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固定资产投资514.01亿元,同比增长15.1%。工业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59.9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低于规模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49.03亿元,同比增长20.6%,高于规模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小幅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73亿元,同比增长3.7%。
2.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61亿元,同比增长11.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79.39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餐饮实现零售额36.22亿元,同比增长9.6%。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95.96 亿元,同比增长11.3 %;乡村实现零售额 19.65亿元,同比增长9.1 %。从单位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75.11 亿元,同比增长10.6 %;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40.5 亿元,同比增长11.3 %。
3.对外贸易出现下滑。201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5.44亿美元,同比下降9.2%,其中出口总额21.40亿美元,同比下降8.9%;进口总额4.04亿美元,同比下降10.9%。从贸易结构看,一般贸易出口19.28亿美元,同比下降8.9%;加工贸易出口2.10亿美元,同比下降9.7%。从出口企业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93亿美元,同比下降9.3%;民营企业出口12.22亿美元,同比下降8.3%。
(三)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8:50.5:44.7调整为4.6:50.0:45.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57.3%。全年实现新兴产业销售收入1035.58亿元,同比增长11.9%,占规模工业比重40.4%;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8.0%,占规模工业比重45.2%。
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服务业投资149.0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投资1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9.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18.93亿元,同比增长18.7%。工业技改投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01.02亿元,同比增长52.3%,占工业投资比重5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我市研发经费支出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GDP比重达2.41%,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品57项,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全年专利授权数3006件,其中发明专利576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5件。
(四)运行质量有效提升
1.财政、金融稳健运行。2016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55亿元,同比口径增长3.6%。在主体税种中,完成增值税15.11亿元,增长64.2%;完成营业税13.2亿元,下降45.3%;完成企业所得税4.75亿元,下降21.5%;完成个人所得税2.47亿元,下降4.0%。金融信贷稳健运行,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62.10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住户存款570.83亿元,同比增长11.7%;本外币贷款余额970.71亿元,同比增长11.8%。
2.物价水平温和上涨。201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八大类商品“四涨三跌一平”:食品烟酒类涨4.9%,衣着类涨4.0%,医疗保健类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涨4.5%;居住类跌0.8%,交通和通信类跌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跌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持平。
3.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89元,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653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06元,同比增长9.1%。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我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43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52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91元,同比增长12.5%。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企稳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重点指标增长速度放缓。2016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的9.2%回落至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上年的4.5%回落至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由上年的5.2%回落至4.4%,规模投资增速由上年的18.6%回落到15.1%。重点指标增长速度放缓,持续快增难以为继。
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一是投资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市投资增速逐年回落,2019年比2019年回落4.4个百分点,2016年比2019年回落了3.3个百分点。二是大项目仍较缺乏。2016年我市重点产业类项目与2019年相比,项目个数、计划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减少了5个、62亿元、55亿元。三是大项目进展缓慢。我市年初确定190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全年只入库90个,计划总投资228.73亿元。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全球贸易的持续低迷对我市出口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一是企业出口增长压力较大,2016年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比上年分别下降9.3%和8.3%。二是出口低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融资等成本的上升使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减弱,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传统产品出口趋缓。
三、2017年经济展望与建议
2017年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之年,重点是突出“两聚一高”主题,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发展格局仍难改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中低价位运行,国际贸易低迷,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有所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大国政治周期等问题也仍然在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从国内看,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采购经理指数以及发电、货运等先行指标趋向稳定,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改革等多领域改革正在释放发展新活力,但同时传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将长期存在。从我市看,我市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过程中,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当前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加速成长,各项改革措施成效逐步显现,但也要看到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外部需求在短期内尚难有明显改观。工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传统行业生产疲软态势还将维持。综合分析,2017年我市经济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将保持稳中见好的发展态势。几点建议:
1.加强经济监测,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关注国家、省相关重大政策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对我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和趋势性的情况,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活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科技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
3.加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优化投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项目布局,继续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把握精准投资方向,要完善投资项目评估、审批制度,对投资项目的产业总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和评估,提升项目谋划的精准性,实现土地、资源等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