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互助三中数学教研组 李守英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生本备考使学生直接参与系统复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考纲,考卷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自己当“司机”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师本备考要好得很多。
一、学习理论剖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领悟”“内核生成课程”“课程整合”等系统性的课程思想,它还进一步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读和做、缓说破”等教学及其评价原则。
(二)生本课堂的特点及操作步骤
生本课堂的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所听过的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
2、突出学习
邓小平解决农民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土地还给农民,同样解决学生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生本课堂做到了这一点,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3、突出合作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二、学习感悟反思
这次广州之行,我感悟很深,生本教育课堂模式归纳起来理解其实就是两个方面的转型,一个方面是由原来的“师本模式”转为“生本模式”何为“师本”简要的理解就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生本模式”与“师本”恰恰相反,生本教育核心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把教学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快乐学习中获取知识。要想造就能激扬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做好“师本”向“生本”转型是关键。
第二个转型就是教和学的转型。我们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例如:一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我们通常是教师先讲例题,学生模仿例题,再做练习,而在生“生本”教育中我们完全要把模式调换过来,应该是让学生先学,布置前置性作业、以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来定教,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所收获。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先生后师、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用一个实例来阐述“生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我就拿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观摩的一节语文课来说,课中老师要学生理解“胸口”一词,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理解的,他说:“登上四川黄龙3000米以上,感觉疼的地方就是“胸口”。的确这位学生说的没错,他用他的亲身经历一下子把这个词的意思给弄懂了,我们如果用传统教法去解释:我想肯定老师们会解释为就是人体某一部分的器官或者用解剖学去理解,学生就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问题就更加复杂化了,课堂也就达不到理想效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生本课堂不可忽视的方面。俗话说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指“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能力就有多大”。所以说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学会转型,要明白“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要重新认识学生,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只有把过去的以教为主的教育转向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为主,我想我们的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生本课堂才会充满阳光。在广州学习期间,我参观了四所生本实验学校、观摩了8节生本课堂活动,通过学习整理及思考,我个人认为生本教育课堂有四大亮点:亮点
一、“生本让孩子自由飞翔,孩子懂得自主学习了;亮点
二、生本教育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孩子自理能力提高了;亮点
三、生本教育在课堂上给学生不断的自我展示空间,让孩子的自信心极大的加强;亮点
四、是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对于我来说,还只是刚刚迈入了它的大门,对其深厚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摸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结合校本资源,创新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我这株践行生本教育实验的小幼苗会在新理念的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能顺应教育的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本之路。生本教育和谐音符一定会飘洒我的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假期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可以十分欠缺。
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老师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停留在教师“教”上的居多,关注学生“学”的过少。“生本教育观”的提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将要发生
只有当学习者的心灵杨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这是郭思乐教授在他所著述的《望晨光之熹微——生本教育体系实践和思考》一书引言中所作的题记。
郭思乐,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特聘国家级专家,全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当代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生本教育理论的创始人。
生本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流行的热门话题,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也是推进学校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整体改革行动。
09年年末,我随我区路小、北小、路中、金清实中、和职中等五校60多名教师一同前往南国花城广州,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十二期研习班培训”,近距离接触郭思乐教授,亲耳聆听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走进生本教育课堂,亲切感受生本教育实践,感受生本教育给课堂带来的灵动,感受生本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激情和智慧,感受生本教育给教师带来的彻底的变化,领略生本课堂孩子们的成功感与愉悦情,犹如在谛听教育的春天。一周的学习、培训和考察,带给与会者的是感动与震撼。这种感动与震撼也一直充溢着我的心胸:原来,书可以这么教!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精彩!在生本课堂,教师可以“无为而为”;在生本课堂,教师可以实现“不教而教”„„ 在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骏景小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学校等生本教育基地学校,我们羡慕课堂上教师的“无为”和“不教”,更被孩子们课堂上的活泼和灵慧所陶醉,他们的思维活跃、知识广博、语言畅达、友爱合群、积极向上等人格与智慧的状态特征,是一张张试卷所不能反映的。于是,我顿悟,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发展这一教育核心,其深层意义就是以学生的生命和发展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也是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生本教育体现了人类对文明教育的追求。
生本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认识和把握了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
教育的最高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目的是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则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由知识直接传播者变为知识传播过程的间接管理者和服务者;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着。生本教育以其极大的勇气和胆魄向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从其基本理念、哲学科学思想和生本教育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实践观、评价观、以及方法论等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先“主导”后“主体”,先教后学,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生本教育则倡导先“主体”后“主导”,先学后教,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生本教育与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并不相悖。其实,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要孩子们的回答中蕴藏着合理性,就应给予肯定而不加抹杀。当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合理性与其他的正确方法沟通起来时,学生一定会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而自豪,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激情也就会被点燃。课堂中,倘若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主动去获取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得以焕发,学生的个性也会得以更好地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有效的和高效的。
生本教育强调追求课堂精彩应着眼于学生学得有多精彩,而不在于教师教得有多精彩。细悟之便觉很有道理,因为教师的精彩并不等于学生就精彩,而当学生精彩时,才更能显示教师的精彩。这也是郭思乐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无为而为”之境界。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注重学生个性、想象和创造潜能的培养,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开发,倡导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享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课堂上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集体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个性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张扬,孩子们的智商和情商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起来反抗;于是,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美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是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的一个经典例子。
因此,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才会乐此不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也不会再现。学生的学习变会自主、快乐、高效,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
借用华南师大一位博士生的听课感言:
“生本教育”是孩子们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价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开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全的童年与少年生活,不要再有我们这一代人的“考试噩梦”。这绝对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同时又是艰巨的、长期的工程,既需要有睿智的领路人,更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的实践者与推动者。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于是,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期待着!
南国 羊城 年末
紫荆花开季节
我们相聚在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
近距离接触“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
亲耳聆听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听郭教授解读“生本教育”的含义
走进“生本教育”课堂
一睹教师的“无为”与“不教”
感受“生本教育”课堂带给孩子们的精彩
真有一种“教育回家”的感觉
宛如广外附小校园内的潺潺流水 让人感觉亲切而舒爽
但愿“生本教育”之花开遍神州 姹紫嫣红
请各位成员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好计划,逐步实施。
本学期课题组主要工作是为下学期生本教学全面铺开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学习搜集生本教育书籍文章,掌握并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并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记录,不定期针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或某个专题(如:生本与教材处理、生本的组织教学等)进行研讨(主要以网上论坛、博客等形式)。对教材进行改编,便于生本教学的进行。调查学生情况、自觉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应用生本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观察记录学生的生成、反应,为下学期深入研究取得初步经验。搭建沟通平台(以网络为主),便于研讨交流。
每月研究工作安排:
2010年 4月
1搭建沟通平台(以网络为主),便于研讨交流。教育大发现社区教研环境参考方案gmail+googlegroups(google网络论坛)+wiki+好看簿
对以上四个平台进行分工管理,欢迎课题组成员毛遂自荐。进行生本理论、理念的研究学习,以自学为主,针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或某个专题进行研讨(暂定题目a 如何组织合作学习b 如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对学生外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已经挂在shengbenjiaoyu@邮箱里
2010年5月--6月逐步在教学中渗透生本元素(小组合作、教材内容等)并做出观察、反思记录。2 探讨如何利用生本理念进行复习(特别是目前担任毕业班的教师)。
2010年7-8月继续学习生本理论。
2重点研讨如何改编教材,以适应下学期的生本教育的全面实施。再次期间,要完善沟通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010年9月 正是全面铺开。
浅谈情感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 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联系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 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了以情 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到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品 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融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 充满生命活力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 会。
一、老师要塑造一个充满情感的自我形象去感染学生
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总是以自己的情 感、态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陶冶、感染的作用。为此在 课堂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深入角色塑造一个充满情感的自我形象 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针对学生的认知需要密切联系学 生的生活实际将学习和生活中的鲜活内容融入其中使课堂教学更具现实性与亲近感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
首先老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来塑造自我形象。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语言的声与情要形成恰如其分的呼应关系使自己的情感进入所要表达的内 容之中。如能做到这点就能够诱发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并唤起学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师生情感达到共谐状态。比如在教学《呵护绿色家园》 一课时一边出示投影一边用亲切抒情的语气讲述春天来了楼房周围嫩绿的 柳枝随风起舞花坛里开着绚丽多彩的鲜花宽阔的平地上铺着绿茵茵的草坪 再加上这些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谁知道在我 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着家乡的环境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像一 股小溪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对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使者”我 们的家园才绿色满园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道理也就很容易接受了。相反若 教师讲述时情绪低沉、语气平淡不能随着词意的表达而伴随情感同样的语言也 会变得味同嚼蜡食而不知其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情 感功能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氛围使之产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以适当的手势、眼神、身姿等态势来配合语言的表达这 样就会把课堂中的自我形象塑造得更富于感染力。如在特殊的气氛中加以有力的手 势则能增强表达效果。讲话时的感情也一定要在面部表情上体现出来或温和、或 激动、或悲伤、或惊讶„„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对学生有深厚的热 爱之情才能在教学中进入角色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实施的同时还应注 意配合的适度、适时和适量做到质朴自然、恰到好处。正如巴浦洛夫所说“好的 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前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二、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伏”着的教师要善于诱导这些潜 藏着的情感因素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往往又是 在客观事物被感知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所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具体直 观、生动形象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理解道德观念的内涵使学生在这个过 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以诱发其内在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动情的目的。如在教学 四年级下册《诚信是金》一课时我把本课的故事内容制成连环节讲解明理时 分步演示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情明理学生首先认识到诚实不需要理由。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说的和做的一个样诚实就是敢作敢当不隐瞒事情的真 相„„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对诚实的认识“诚实就 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诚实就要敢于说„不知道‟”。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串问题进行 深入引导你说过谎吗为什么说谎当时的心情怎样如果有人当众戳穿了你的 谎言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把自己曾经隐瞒的错误名正言顺说出来你有没有这样 的勇气这样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内在情感就被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了。
三、运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以教材的道德观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课文大都是 故事性题材实践性活动,能真正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习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 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社会, 内容生动有趣形式活泼反映的大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事。这对很有吸引 力和感染力便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再就是插图起着渲染道德情境的作用画面上 人物的表情、动作非常传神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教师借助 图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图文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感染和激发学生的 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伸出我们的手》一课不仅 课题本身蕴含着真爱与感动之情而且教材中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一种真挚的情感。
“关爱无处不在用爱的眼睛去观察你会发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无处不 在”“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点点付出却能托起 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用爱心为他人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一 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他们无私的帮助”。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的故事 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再看配合课文的多幅图画及照片无论是图面展现的内容 还是照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也都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 的爱。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图片做 深入细致的观察使学生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爱是种 子撒播在人们的心中就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让学生自主的发出倡议积极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社会的关爱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爱
亲人爱朋友爱社会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关爱生活关爱社会的道德情感。这 种情感也就可以驱使着他们对道德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进行概括、深化、抽象出形 象的本身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到明理的目的。由此可见充分发掘 教材中具有感情色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投入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之中产生相应的 情感促进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
四、创造情感体验的实践条件使学生已有的情感得以升华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和推动情感 发展的动力。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又极不稳定容易激发也容易消逝教师几 句鼓励的话可以使他们马上振奋热情高涨但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条件使其在实践中获得道德认识深化情感体验 进行自我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创造条件让学 生积极参与实践在理解与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一课时1可以 让学生观察妈妈、爸爸的手每天他们要用这双手干多少活试着了解爸爸妈妈 某一天的工作并且记下来。2今天我当家爸爸妈妈真辛苦我能分担些什么 订个计划。3和父母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你的期望也把你的一些愿望 告诉他们去谈一谈吧通过这些现实生活的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 的情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另外在为学生创造课堂实践条件、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还应把课堂教育的 内容延深到课外为学生创造尽可能丰富的课外实践条件使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 道德观念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深化情感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的学校》一课之后可在校内开展“我是校园 美容师”、“小小卫生监督员”等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果皮 纸屑的基础上能主动地清理校园卫生对乱扔脏物、乱画墙壁的现象进行监督 这样做不仅能使校内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更好的做到我爱我们的学校能为学校做点事我很开心达到了导行的目的。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断加强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 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启动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诱导让学生保 持健康积极的情感进行学习。这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 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情感、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 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生本课堂,幸福教育
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中,读书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推行生本课堂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课堂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发展的幸福。学校改变学生、老师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预习了,完全有可能产生比老师更精妙的解法,创新思维的机会多了,教师功底的锤炼就从演讲与表述方面转化到启发和点拨上,如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掌握,课堂秩序如何调控,怎样运用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本课堂是指依托班级的学习小组,实现充分的课前预习与生成,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实现学生作主的课堂交流、展示,让学生感觉自主的幸福;实现课堂的及时检测、反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感觉发展的幸福。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都至关重要。这样,老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不复存在,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校采取加强小组合作和白板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实现幸福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白板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进一步做好三个解放:1 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 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3 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必须进一步做到三个还给:
1、还给学生时间。
2、还给学生权利。
3、还给学生自主。老师对学生的规定不要太多,只要保证人身安全,学生实在听不进去了,即使搞点小动作也没什么关系。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孩子的智慧引导到学习上去。通过“幸福课堂”,还他们空间和权利。如果一个人在自由的空间里做着自己觉得幸福的事,就不可能做不好!生本课堂大家各听各的,相互不受影响,学生很快乐、很自由、很幸福。由于学校实行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们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的角色转变。组间互动中,学生表演栩栩如生,讲解落落大方,辩论激烈缜密,探究淋漓尽致,或坐或站,动中有静,活而不乱。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慢慢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课堂上每一分钟都不要浪费,他们的灵气和活力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学习效率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实效。后来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这样的课堂我们真的很有兴趣,再也不觉得找不到事做了。
教育是幸福的,课堂学习也是幸福的、高效的。付校长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课堂上,学校实施全新的课堂模式——生本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幸福,还要让老师也幸福!
感受生本教育 收获幸福课堂
作者: 韩爱琴(小学思想品德
张掖市小学思品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397 发表日期: 2011-12-10 20:12:05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那么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呢?
一、前置性作业 1.设置目的
前置性作业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性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2.设置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我实践中的感悟,我认为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低入原则。“低人”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我在布置作业时遵循“ 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布置前置性作业任务细化,要求明确,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完成。
(2)趣味性原则。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思维更活跃, 反应更灵敏, 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 形式多样化, 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3.设置内容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留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所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方面,一般分为这几个板块:字词、文章理解、拓展延伸。在设置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本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利用好前置作业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作业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倡有自我的构建更有小组的合作与展示,力争让作业“活”起来, 让学生做作业时乐起来,真正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实践证明: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二、学习小组组建 1.成员的确立
小组确立一般由四人组成。为了确保小组力量的均衡,每一小组包括: 1a(一个优等生)2b(二个中等生)1c(1个学困生)。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2.组长选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为每组选配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必须具有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3.组长培训
要使组长真正发挥领导作用,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培训,让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1)小组长要提前收齐本组所有成员的前置性作业,依据书写和完成情况评判出相应的等级。(abc)
(2)小组讨论时,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最终小组长汇总本组解决不了的,可以在以下的交流中向其他组请教。(3)迅速分配展示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等)(4)指导本组成员在他组展示时,补充完善好自己的前置性作业。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与交流 1.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把每组的序号贴到黑板两边,随时加分奖励。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只是给勇于上台展示的小组加20分,但后来发现台下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受挫,也没有认真倾听。于是改变策略,凡是在台下也能有精彩补充、质疑、交流的同学同样能够为本组加台上一样多的分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台上台下的互动效果。这样的积分一周总结一次,获得前两名的小组,我借助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宣布评比结果,并给前两名小组的所有成员发放喜报。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真正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2.交流展示方法
前置性作业的展示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交流展示时,先在组内展示,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然后是全班交流展示,上台的小组根据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在该环节中,先由组长向大家报告自己是第几组,他们汇报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其余小组内心明确,然后再由小组成员逐一展示,最后由组长引起和台下的同学互动交流,如: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同学们只要有不同想法,可自由地上台质疑,每到此时学生总是抢着上台、争着发言。遇到疑难杂症,大家就会一起奋力攻克,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由于各路豪杰,粉墨登场,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学生变成演员,老师变成导演。
四、生本教育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
生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激发生命原动力,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决不能采用放羊式,而对学生不管不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记得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曾说他能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做,甚至喝茶都可以。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刚实践生本的时候,老师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们虽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无所事事。相反,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畅谈,对于学生的认知有误差或思路打不开时,我就随时进行启发、引导。2.编制学习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达成检测是检验孩子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在设计检测试题时,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以下板块:
第一,我会写或我会认。完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词。
第二,我会填。感受人物特点,明白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作为考查的题目。
第三,我会写。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3.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家长了解生本是实实在在对孩子有利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在上了几节生本课之后,就及时地给家长发信息,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真诚的交流、沟通,如:最近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不知孩子是否向您谈起,我的宗旨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那将会受益一生。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果您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主动性比以前增强了或者是兴趣比以前浓厚了,我希望和您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通过该教师的能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总之,在实践生本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给了我无限的精彩,学生也是幸福的,愿我们大家都在这条的幸福的路上实践、反思、改进,收获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