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四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23 00:00:00    小编:考公学习搭子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四篇)

小编:考公学习搭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篇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业,根据《黄山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徽州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深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成功克服了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和影响,取得了可喜成就。旅游业开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多元产品转变,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开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48.8%,旅游接待总量年均增29.9%,其中入境游客年均增长43.1 %。2010年,旅游总人数达24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徽州区“十一五”计划目标任务。

——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徽州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十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徽州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直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增加投入,从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发展氛围浓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共有8个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可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潜口民宅清园、谢裕大茶博馆建成对外开放;华商山庄一水半街、丰乐湖德懋堂会所、阳光大酒店阳光阁、龙山山庄等一批休闲酒店相继建成并对外营业;呈坎、潜口、唐模旅游“三个节点”79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纳尼亚小镇、自驾车营地、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酒店、丰乐湖二期养生天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为我区旅游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旅游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开通了呈坎/潜口/唐模、呈坎/灵山/蜀源旅游公路,拓宽了岩寺/潜口、岩寺/西溪南旅游大道,实施了g205国道和潜口紫霞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及路口设置了旅游标识标牌21块,实现了景区间交通网络化。徽杭高速和京台高速合铜黄段相继开通,黄山高铁站选址徽州区并开工建设。

—— 旅游行业创建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唐模、呈坎、潜口民宅、丰乐湖等景区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徽州文化园、新四军军部旧址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商山庄、阳光大酒店分别获国家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称号,丰乐湖黄山毛峰观光园、竹艺轩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殊荣,徽州区荣获“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区”称号,呈坎镇、潜口镇荣获“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岩寺镇获“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同时,创建了省星级农家乐25个、市级旅游示范村4个。

—— 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精心推出了“古徽乡村风情一日游”、“黄山徽文化两日游”和“古徽乡村风情自驾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集山水风光、徽州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制作了《走进徽州》、《“徽”不去的记忆》旅游宣传光盘,中英文版《徽州旅游指南》宣传册,建立了徽州旅游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徽州旅游广告语征集活动,开展旅游“三进营销”活动,积极开拓旅游直通车市场并取得明显成效,旅

游直通车现已达35个城市。

—— 旅游商品研发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已逐步形成了徽州木雕、竹雕、竹编、徽墨、黄山毛峰茶叶、蜂王浆产品等系列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拥有徽派雕刻研究所、竹艺轩、竹溪堂、竹编工艺厂、曹素功徽墨厂、谢裕大、宏星、养生源等1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骨干企业,研发和生产的旅游商品已达60大类1000余个品种,商品销售产值超2亿元。旅游商品在全国、省旅游商品大赛及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得金奖,在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

——文旅结合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进了古村落、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提炼和开发了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时代生命力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潜口民宅“非遗”传习基地和谢裕大茶博馆为代表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已成为保增长的新兴力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沉着科学应对,奋力抢抓机遇。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高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这是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历史性提升。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观。

——从省市经济发展看 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实施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为黄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目前,全市正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加快“三条高铁”和“黄山北站”建设,全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黄山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的热潮已经来临。

——从徽州区自身发展看 在黄山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徽州区已被确立为中心城区,黄山高铁站选址落户徽州区,徽州与周边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显著接近,徽州区的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旅游节点建设和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区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存在问题

—— 旅游经济总量偏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2010年我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242.01万人次、9.78亿元,仅占全市的8.7%和6.1%,总量偏低。同时,旅游业发展的外向度偏低,观光产品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游客参与互动性的项目少,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 旅游资源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旅游经营效益低。

——旅游企业经营水平低,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化程度低,市场拓展能力弱,产业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 旅游宣传缺乏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主题,营销手段较单一。旅游景区资源与周边市场同质化,没有突显的对市场吸引力强的主题产品。

—— 旅游业态停留在以景区观光为主的状态,乡村旅游局限在以餐饮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家乐。

——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乏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流动性大不稳定,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促进旅游“六个转变”,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总量,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总量达480万人次,年均递增15%(其中:入境游客人数达22万人次,年均递增21%);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旅游创汇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区旅游总量的75%。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家(其中:争创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5家);新增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家;所有乡镇创建安徽省最佳或优秀旅游乡镇;省星级农家乐达到50个;市级旅游示范村达到15个。把徽州区建成要素齐全、功能基本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旅游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

1、突出抓好呈坎、潜口、唐模重要旅游节点建设。完善景区(点)票房、参观点、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唐模的水口园林文化、呈坎的风水文化、潜口民宅的徽派建筑文化、丰乐湖的山水生态文化、新四军军部的红色文化等,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好游客能参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逐步建成呈坎国内最佳风水文化体验区和丰乐湖山水生态文化体验区,唐模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潜口徽州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徽文化展示基地。

2、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纳尼亚小镇、自驾车营地、丰乐湖二期养生天地、岩寺新四军军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华商休闲度假基地、枫丹白露、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丰乐湖三期、唐模国际乡村酒店二期等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认真谋划旅游项目,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111”工程,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111”工程即“一环一带一道”,“一环”即呈坎、灵山、蜀源、潜口旅游环,包括呈坎景区、灵山古村落、蜀源古村落、潜口民宅、唐模景区、潜口金紫祠和潜口老街、自驾车营地、健康产业基地、枫丹白露酒店等项目,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和休闲产业集聚区。“一带”即丰乐河休闲度假带。从鸳鸯湖到文峰公园,沿丰乐河两岸景观带,以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和岩寺新四军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徽商文化体验、户外休闲拓展运动基地。“一道”即绿道,通过环境营造、绿色质量提升,打造专为行人、自行车和自驾车建立的休闲旅游线道。沿景区(点)、乡村、河滨、溪谷、山脊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自驾游车道、停车场、自行车和汽车租赁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绿色小景。通过“一道”的建设,把徽州山里乡村和山外城镇社区联结起来,把四镇三乡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旅游资源优势,把景区景点、乡村、农家乐、城镇社区串联成片,把全区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深度挖掘徽州当地特有的人文、民俗、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生态优势,以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以乡村自然风貌和古村落为载体,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为依托,以徽文化为核心,形成融“活动参与+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鼓励发展特色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适应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打造游客向往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四、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我区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要以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以丰乐河景观带为依托,通过实施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以及岩寺老街、颖溪河的改造提升和休闲旅游业态打造,整合文峰塔、点将台、上荫山、丰乐河水上旅游等资源,深入挖掘革命老区富溪、岩寺小练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户外休闲拓展基地。

五、深化旅游整体营销

1、拓展“三进营销”。在主要客源地市场以投放社区广告、现场推广活动为主要方式“进社区”,以网络促销为主要方式“进校园”,以景区(点)、旅行社、农家乐“结对子”为主要方式“进企业”。

2、强化“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鼓励旅游景区、酒店、企业办好网络,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络结算等活动,同时,与各大知名网站联合,开展网上营销,提高徽州旅游营销成效。

3、创新“节庆营销”。与知名媒体合作,探索创新办节模式,打造“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旅游节”节庆品牌,以节庆促营销,举办黄山毛峰茶文化节、徽州茶花节、环黄山国际自行车赛、油菜花摄影节百佳摄影点系列摄影活动、西溪南湿地婚纱摄影节、“休闲养生在徽州”摄影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平台,不断扩大徽州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六、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创建

鼓励乡镇、村和旅游企业开展各项旅游行业创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逐步启动呈坎景区和唐模景区争创5a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徽州文化园、西溪南古村落和茶花园、金紫祠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启动实施黄山丽景湾大酒店、自驾车营地、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德懋堂万怡酒店、枫丹白露酒店等争创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积极争创最佳、优秀旅游乡镇以及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等。

七、加强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

1、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策划打造推出文化客栈、酒吧、蜜吧、茶社、农家乐以及徽州非遗技艺和民俗展演等旅游业态,把徽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2、加强摄影与旅游的结合。加快百佳摄影点摄影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摄影点的培育力度,持续开展“休闲养生在徽州”摄影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艺术创作家来观光摄影体验,提升旅游人气,扩大旅游宣传,推动摄影旅游产业的发展。

3、加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田园风光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事特点,开发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游客参与互动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利用我区山区丘陵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各类自驾游、户外运动、单车俱乐部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拓展运动。积极引进各类知名体育品牌赛事来徽举办,提升徽州知名度,促进徽州旅游发展。

八、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鼓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使徽州木雕、竹雕、竹编、徽墨、黄山毛峰茶及蜂产品等形成产业化,扩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举办最佳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评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旅游的结合,开发更多符合游客需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九、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1、以“智慧黄山”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慧黄山”网络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和旅游在线服务。设立徽州旅游官方微博,建立徽州旅游微博

群,注重新媒体运用,加强与旅游知名网站的联系和链接,扩大徽州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快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在主要旅游景区(点)、酒店等旅游集散地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发展大旅游的意识

各地各部门、各旅游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定位的认识,深化旅游业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徽州中心组团和城市新区中地位的认识,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把发展旅游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全区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和企业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制订出台激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旅游营销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旅游业、支持旅游业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营销、节庆赛事、品牌争创、旅游发展扶持奖励等,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各乡镇每年也要安排相应旅游工作专项资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徽州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强化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旅游咨询员、景区讲解员、酒店服务员、乡村旅游接待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四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来投资和开发,而不是作为成本来控制,激发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构建诚信经营服务机制。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把徽州区建成黄山市重要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篇二

安徽天柱山旅游业发展之思考

(叶青,男,安徽省潜山县委党校教研室,党校理论教员)

安徽省天柱山旅游景区坐落在潜山县境内,“十一五”期间,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实施“一山一城八大旅游功能区”开发工程,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推进旅游配套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增长17.6%。“十二五”期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局面,天柱山旅游业发展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促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潜山县古皖文化、当代黄梅戏文化等内蕴丰厚。当前,对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足,没有将旅游与文化产业“捆绑”发展,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阶段。下一步应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传文”的发展模式,将更多旅游产品与景点注入文化灵魂。

二是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体验旅游、农家乐休闲文化旅游等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通过工厂观光旅游、观看产品生产线旅游、厂家直购旅游等实现旅游业与工业的结合;通过会展、专业市场购物、观看文艺演出等实现旅游业与其它服务业的结合。

三是提升旅游产品价值链。今后,高端旅游产品如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将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为提升天柱山旅游的价值链,应逐步探索开发各种类型的高端旅游产品。

四是构建旅游人才队伍体系。潜山县旅游市场发育不充分,行业培训能力很有限、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今后,要通过“本地培养、外地引进”加强天柱山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旅游人才体系,争取把天柱山建设成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继续加大营销力度。在客源市场定位上,要由近及远地开拓市场;在宣传主题上,政府部门的整体促销与旅游经营单位具体营销相结合;在产品促销上,主体形象宣传与拳头产品、精品、名品宣传结合;在营销方式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篇三

安徽黄山市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过程本身的技术对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开始变小,企业把提高竞争力的侧重点逐步放在物流方面,着力于把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而使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在发达国家,物流业能发挥带动和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较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

一。由于安徽黄山是我的家乡,所以我想先分析我国的物流现状,然后再以我家乡安徽黄山的物流发展现状为此论文的核心进行调研。

下面就先说我市近几年的物流现状。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专营商品和网络建设的烟草物流、邮政物流、农资物流和化工产品物流等综合物流。有4家综合物流企业即:黄山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新安农资公司、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市佳信工贸有限公司。2005年,全市货运量3002.89万吨,比上年2249.57增长33.48%,货物周转量164743万吨公里,比上年124210增长32.63%。安徽省相对于上海,南京等地而言,不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物流的发展都相对比较薄弱。通过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先发展起来来带动中部城市的发展,安徽也随着沿海城市的拉动慢慢发展起来。安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理位置的影响。因为安徽处于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不是很发达,这是致命的地理因素。继而就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不少园区的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不佳,仅仅停留在上网,不能实现商品交易的互动、在线分析与决策,数据处理基本靠传统的人工劳动。其次应该是市场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物流企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的思维模式中,还没有认识到通过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求得新的发展的意义。还有就是项目论证不充分。多数项目只是看到前景,而对自身实际能力估计不足,缺乏更深层次的综合考虑与关联分析,也没有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交换意见或在更大范围评审,从而导致实际运行效果不佳。对物流认识也不是很很清楚。特别是对物流业的盈利模式、技术导入、产业合作等方面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跟风趋时发展物流。物流业因此陷入低门槛入市、低水平发展的状态,经营格局雷同,最终都被资本不足所掣肘,投资主体无以顾及其他问题。物流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传统的运输、仓储、装卸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

要。安徽省地处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上看,物流服务业市场还远远没有成形,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物流成本普遍较高,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现已经认识到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正全力着手打造新型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安徽物流公司正在积极规划筹建的安徽物流中心最具有代表性。安徽省物流专业人才也很匮乏,对现代化物流的研究起步晚,而且对物流技术、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的应用相对滞后。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加快物流信息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这些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是需要我们慢慢改革的。

我市发展物流业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和物流市场主体,构筑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和综合交通优势,充分发挥黄山市作为皖南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物流园区。通过中外合资、企业重组转型、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独立创新等方式培育更多家规模化物流企业,争取屯溪—休宁发展为皖南综合型区域性物流中心。1.完善物流综合运输和现代化运输网络。整合铁路货运和公路货运场站,依托铁路专用线,进一步发挥中石化、民航、贮木场、燃料公司、储备粮库等货站的作用。整合个体营运车辆,发展大型运输企业,形成集约化经营。2.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利用交通条件,建设集贸易、储运、配送、加工、信息等为一体的入口物流园区。结合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以大宗散件货物中转、储运为主的物流园区。建设以机场为依托,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主要以集装箱、日常用品储存为主的航空港物流园区。3.加快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1-2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在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电子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等方面上新台阶,形成在全省有竞争能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

下面我就根据安徽黄山市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我想举例的是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安徽省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 5月28日成立,由国家邮政局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省邮政局共同投资成立,下设17个市级分公司,黄山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分局为其所属机构,负责黄山市所属三区四县的物流业务经营和管理,以一体化精益物流、分销邮购、同城配送为主要业务,提供仓储、封装、理货、运输、配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物流业务。一体化物

流业务以多批次、高时效、高附加值、小批量、小体积、小重量的物品为主,重点为it、医药、出版、汽车配件、高档消费品、烟草、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国内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品牌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高层次精益物流服务。采用条形码、物流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以北方、南方、华东区域集散网的集散中心为节点,以行邮专列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实现网间干线连接,三个集散网内的区域集散以48条省际间汽车邮路实现连接,组成了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316个市地、837个区、1816个县(市)的中邮物流集散网络,范围辐射全国县以上区域以及西藏部分地区,可实现实物传递和信息同步跟踪等功能。分销邮购依托邮政的网络优势和末端配送资源,以“分销和配送”为形式,以“经营渠道、要数分销、项目管理、质量监控”为思路,通过开发上游客户和下游终端,逐步实现商流、物流的互动。目前有乳品配送和农资分销、酒类分销。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下属网点较多,运营成本较大,加之各个物流主体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价格竞争激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我省也随之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

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

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相信我国的物流业会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慢慢跟上步伐,联通各省的经济,安徽省虽然地理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通过经济的拉动,物流业也会发展的很好。

物流经济地理

安徽黄山市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篇四

安徽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 调查目的与方法:

调查目的: 旅游业目前已是一种新兴产业,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而黄山市作为一个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极其丰富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几年来,黄山市无论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上,还是在人文资源的挖掘里,都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结合黄山市旅游业实际,我们小组在认真研究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山市旅游业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和现存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于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楚的构想。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期刊、各种专业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及相关信息。

二 调查过程与内容

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是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3顶桂冠的景区。它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旅游业由70年代末的单一型观光游发展成集观光、休闲、风情、民俗、美食、文化、寻古、探险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2.1、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

过去5年,黄山市预计累计接待游客9200万人次,其中入境

391.8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3.98亿元,创汇10.2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48倍,2.73倍、2.86倍和3.76倍。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四项指标年均增幅预计分别达到20.08%、18.23%、26.60%、28.35%。黄山市旅游业在全省继续保持龙头地位。预计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将突破2500万人次,入境旅游接待100万人次以上,创汇2.8亿美元。“十一五”旅游规划确定的全市旅游接待总量2000万人次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旅游总收入、入境接待、创汇目标全面完成。另外,2005年黄山市旅游总收入(61.5亿元)仅相当于全市gdp(160亿元)的38.44%,到了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68.1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266.92亿元)的比重达到63%,远高于“十五”末的水平。

(2013年数据)

2013年,黄山市旅游总接待373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入境游客160.5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同比增3.82%,创汇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国内客源地分布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入境主要客源地分布

(黄山市在国外的宣传:在韩国首尔地铁站投放宣传广告)2014年4月23日 黄山市旅委

4月18日开始,黄山市联合韩国modetour旅行社,分别在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乙支路入口驿和乙支路3街驿2个地铁站投放黄山市旅游宣传广告。每个地铁站安排5幅,其中4个横幅一个全景,为期3个月。

首尔地铁是世界前五大载客量的铁路系统,一天载客量超过8百万人次,年运送乘客数为22亿名,位居全球第3位。首尔地铁站点广告将通过精美直观的旅游产品广告画面展示,激发韩国市民前来黄山旅游的热情。产品广告由韩国modetour旅行社针对黄山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方便韩国市民报名参加。2.2接待能力

目前,黄山市共有旅行社120 家,其中有4 家旅行社跻身全国

百强社;星级以上宾馆74 家(挂牌五星级1 家,通过终审即将挂牌五星级2 家),四星级宾馆20 家(表3-3),三星级宾馆34 家,二星级宾馆17 家,若再包括一些非星级饭店、青年旅社、社会招待所、小旅馆,全市可供出租的床位突破12 万张,住宿设施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同时,4 家国际社进入全省国际社10 强,14 家国内社进入全省国内社50 强;创建省级优秀星级饭店16 家,诚信旅行 社20 家,绿色旅游饭店35 家。

据介绍,2013年,黄山市首创了“旅游+文化+地产”整体营销模式,围绕“大美黄山,宜游宜居宜业”主题,整合旅游、文化、地产资源力量,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省内和长三角8个城市,开展旅游暨旅游地产巡回推介活动,实现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双赢;加大“城市+产品+线路”整体宣传力度,围绕“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城市整体形象,在主要客源城市自驾游俱乐部、骨干组团社门店、知名电商持续开展城市整体宣传,分时段、分季节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据了解,近年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逐年提升。自从开展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以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持稳定,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度黄山市位列第十名,2011年度为第八名,2012年度为第三名,2013年度为第二名。其中,2013年四个季度排名,黄山市名次分别是第二、第三、第一、第一。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今天的黄山,风景优美建筑和谐、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不仅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旅游胜地。通过调查搜集相关信息,我们对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进行以下优劣势分析: 有五大比较优势 : 3.1景区品位优势

3.2品牌影响优势

3.3区位条件优势

3.4资源保护优势 3.5发展潜力优势

当前黄山正在推进“大黄山旅游圈”建设,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景区,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资源型向集约效益型升级、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升级、旅游客源市场由国内主导型向境内外并重型升级,旅游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相对优势而言,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品牌影响与潜力挖掘之间存在差距。

二、龙头作用与辐射带动之间存在差距。

三、发展要求与队伍现状之间存在差距。

中共黄山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真正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实现这一目标,压力不小、困难不少,但主要来自景区自身,在改革的意识、开放的观念以及发展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打造“最强”的要求。

四 调查总结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劣势问题,我们小组对改善旅游市场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4.1、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动态保护 4.1.1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旅游开发

(1)树立精品意识,明确黄山市旅游文化形象特色定位

徽州文化是徽州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由徽州文化衍生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存量丰富,是高品位的旅游资 源。因此,开发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筹集资金更好地保护徽州文化遗存,使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和其外围的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形成“群星拱月”式的旅游景点群的需要,更是增加安徽省新的 旅游吸引物、增强安徽省旅游业后劲的需要,打造黄山市旅游文化的新品牌,是解决黄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站在“旅游国际化”的起点上,注重旅游文化品牌的包装,塑造黄山市旅 游文化新品牌。做一次对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整体包装,提过采风、考察、调 研等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旅游文化产品如民间文艺、杂技、戏曲等进行整 理挖掘,整个过程邀请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参与。打造一台有黄山特 色的文艺节目,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创意推出一台彰显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娱演 出,寻求徽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使之成为黄山市的新“名片”。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黄山歌曲征集活动,遴选出一首朗朗上口、能脍炙人口的宣传黄山市的 歌曲并通过一线歌手在全国唱红;征集一条口号:继续推进面向全国征集黄山 旅游形象和标识,挑选出最切合黄山旅游形象的“符号”。(2)实施项目牵动,倾力打造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载体

第一,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以项目为载 体,整合资源,聚集资本,推进文博事业向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且 通过产业辐射和产业链延伸,全面带动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第二,各区县要根 据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编排合理的旅游文化项目。如屯溪区可以定 位为“提升新安江夜游项目”;黄山区可以定位为“建设黄帝文化博览园,打 造中国中部黄帝文化的载体”;徽州区可以定位为“建设徽州文化旅游网”;歙 县可以定位为“筹建徽州名人馆项目”;休宁县可以定位为“建设状元文化城”; 黟县可以定位为“策划一台大型实景剧——印象徽州”;祁门县的“实施茶文 化、目连戏、古戏台等文化项目”。

(3)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 导组,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开展工作;二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出台鼓 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 定》、《关于推进旅游文化深度结合的若干意见》等。明确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各部门围绕这些措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制定并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 方面必要的扶持,待市场发育成熟后,鼓励和放开各投资主体介入旅游文化产 业的发展。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全民营销”,将酒店、旅行社、景区(点)各方利益捆绑,共同投资旅游文化项目,形成利益共生关系,实现旅游文化产 业投资多元化。

(4)明确开发重点,将古徽州乡村旅游开发作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一是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和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正确处理严格保护与适度开发、产品结构升级与差异化发展的关系,努力把黄山市打造成为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二是大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店和农家饭馆,改变单一的消费和观光的模式,先让游客住下来,然后产生消费需求;三是选择部分重点村落作为示范点,充分挖掘、整理、编排、演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吸引游客参与的民俗节目,从徽州当地民俗文化中提炼具有趣味性和游客参与性的内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 4.1.2特色民俗与皖南古村落的组合开发

2000 年11 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因为是“古老文明的见证、特 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黄山市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3 处,分别是黟县西递镇西递村,黟县宏村 镇宏村村,歙县徽城镇渔梁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 处,分别是休宁县万安古 镇,徽州区潜口镇,徽州区西溪南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 处,分别是徽州 区呈坎村,徽州区唐模村,歙县许村,歙县唐樾村,歙县雄村,歙县昌溪村,歙县瞻淇村,黟县屏山村,黟县南屏村,黟县关麓村,休宁县右龙村,休宁县 黄村。在旅游模式的升级过程中,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旅游已经 成为安徽第二张王牌旅游产品。其中,对于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古村落 来说,实现古村落和特色民族的组织开发,是提升皖南古村落综合竞争力的有 效手段。如歙县叶村的叠罗汉、堨田村的麒麟舞,屯溪区黎阳村的仗鼓,祁门 县清幽村、栗木村、马山村的傩舞(戏)和目连戏,黟县黄村的“黟山派”篆 刻、卢村的凤舞,休宁县齐云山道教音乐,屯溪区隆阜村的抬阁、高枧村的板 龙舞等。组合开发方式:通过旅游演艺,让旅游需求实现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 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黟县西递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游客在西 递旅行过程中,可以亲自感受古徽州婚嫁风俗,在参与过程中也进一步增强了 对徽文化的认可。

4.1.3创新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山市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地区、行业、要素等,整合相 关要素和区域,组建各类、各级的旅游企业(集团),实现黄山市旅游的集团 化、规模化发展。

(1)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

进一步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积极拓展旅游业务范围和业务空间,依托 其品牌优势、管理经验,实行资本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进一步发挥其 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黄山市旅游业做出更大贡献。积极推进 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因地制宜组建区县旅游集团公司

积极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以骨干景区为龙头,整合区(县)域范围内的相关旅游资源,成立区县旅游集团(公司)。(3)组建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

根据发展的需要,依托核心旅游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收购等形式,形 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譬如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公司、旅游餐饮公司、旅游演艺公司、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乡村旅游发展公司等。(4)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投资集团、旅游管理公司、旅游企业等来黄山 市投资、经营、管理旅游业,实现黄山市旅游业的集团化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集团将其总部迁入黄山。如安徽旅游集团参股管理徽州区唐模景区,北京中坤集团租赁管理黟县宏村、南屏等景区。

4.2 做好旅游规划,实施黄山市旅游发展战略 4.2.1“两山一湖”旅游胜地打造

“两山一湖”是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域的旅游经济区。此地区接待游客占安徽省的25%,旅游收入占安徽省的40%。“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自1996 年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以来,“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一批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开始发挥支柱作用。下一步,为提高“两山一湖”旅游业的竞争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

(1)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高“两山一湖”旅游胜地的旅游品位。

“做好徽文章”是安徽省旅游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徽文章”即徽州 文化。徽文化对提升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灵气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如 果没有徽文化的现存,黄山就只能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不能同时戴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两项桂冠。徽文化旅游景点群是今后“两山一湖”旅游业发 展的最大空间,从“两山一湖”旅游区已有的旅游景点来看,共有164 个景点,其中属于文化类景点的有114 个,占总景点的70%,“两山一湖”旅游开发应 将徽文化充分融人进去,深入发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使徽文化在“两山一湖”甚至更广的范围内显示其 重要的价值,使徽文化所蕴藏的古代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经济与政治生活等 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产品,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个人认为,“两山 一湖”的旅游形象总体定位为:徽文化——“两山一湖”的瑰宝;“两山一湖” — —世界旅游之仙境。

(2)打好“两山一湖”发展的生态牌。

“两山一湖”的旅游发展思路要强调黄山的生态性质,发展生态山岳观光 休闲旅游。一方面,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符合现代旅游的主流,具有较大的客 源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有利于黄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 周期的延续。将黄山作为山岳观光游览的中心,除此之外还包括九华山、齐 云山、牯牛降等。各个山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以及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易于相互补充。同时加强对池州几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迎合世界 潮流,发展生态观光教育旅游。

(3)“两山一湖”旅游发展市场的拓展。

“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可以将江浙沪、广东等周边省市作为一级市场;福建、北京、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作为二级市场;港澳台、日韩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作为三级市场。市场定位于迎合生态旅游时尚,推出黄山生态游览;抓住“追求健康”的心理,开展康体登山旅游;体验异域民俗风情,欣赏徽州民居艺术;追逐佛教禅宗踪迹,延伸九华朝圣旅游;保护珍稀生物资源,推出生态教育旅游;感受天人合一,寻求道家的精神哲学。

4.2.2 旅游产品的新组合和系列化开发

为实现加快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产品的转变,黄山市应该努力培育新型旅游业态,建立复合型、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客源结构的转型升级。(1)继续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提升黄山风景区山岳观光、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观光等旅游产品品质,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造主题城市、主题城镇、主题村落、主题街区,发展主题观光型旅游产品,丰富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类型。

(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黄山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应依托黄山市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城市型、乡村型、滨水型、山地型、温泉型(新徽天地醉温泉、黄山风景区温泉、蜀源温泉)、运动型、夜间型、生活文化型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3)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旅游产品

——养生型旅游产品(生态养生、温泉养生、乡村养生、美食养生、医学养生、道教养生);

——运动型旅游产品(山地车、自行车、水上运动、山地运动、高尔夫、体育赛事);

——演艺型旅游产品(地方文化演艺、现代高科技演艺、地方民俗表演、异地文化演艺、山水大型实景演出、4d 影院、影视基地);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酒吧街、购物街、餐饮街、娱乐街、艺术主题街区等);

——活动型旅游产品(黄山国际旅游节、国际登山节、国际健走节、国际摄影节、国际自行车节、国际山地车赛事、国内外体育赛事)。

针对黄山市旅游资源的情况,还存在一个错位发展旅游线路和错位定位的问题。错位发展即利用产品差异性与互补性,以反差组合资源,联动发展。4.2.3 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

(1)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尤其是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投入,重点开拓日 本市场和欧洲市场;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旅游展会,创新旅游促销方式;积极争 取举办、承办相关国

际旅游会议;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开发远程国际旅游市场;提升黄山机场 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开辟更多的客源国城市航线。(2)加快引进国外知名旅游企业

以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引进5 家左右的境外知名旅行社,进一步加快与国 际旅游市场的对接;鼓励有实力的境外知名旅行社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以 吸引更多海外客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 达屋等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中的5-10 家进入黄山酒店业,吸引5-10 个国外品牌 酒店、高端度假酒店进驻黄山。(3)营造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一是要建立国际化旅游的语言环境。主要涉及交通导引系统和城市、旅游 区、接待设施的解说系统等。整体规划、规范设置交通引导设施,形成与国际通行的查询模式衔接,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指示引导体系。通往3a 级以上旅游区、大型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车辆停放场所的主要道路,均要设置规范醒目的多语种交通指示牌。二是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娱乐业、体育运动产业,举办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事活动和体育赛事。三是城市和景区的整体国际化环境营造,包括基础设施、道路、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极采用中外语对照的解说等。四是提高市民的国际化意识,积极引导市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外语。(4)积极争取建立免税商店

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大型免税品经营集团入驻黄山;加快城市免税商店的建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免税商店的经营管理。(5)建立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交通管 理体制;建立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6)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内驻外机构的合作

一是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世界旅游组织的支持; 二是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的合作,充分国家旅游

4.3、强化旅游购物的开发

4.3.1 充分发掘本地特色和徽文化内涵,开发系列化旅游商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3.2 加强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购物网点建设 4.3.3 建立高效率的旅游营销体系

4.4、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对于黄山市这样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来说,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 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人力 资源被称为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人力 资本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将是发挥黄山市旅游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提 升黄山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制度、待遇、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黄山市应尽快出台《关于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编制《黄山市旅游人力资源专项规划》,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为重点,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

关键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竞争机制,营造“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大环境。根据黄山市存在的人才问题,着重引进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综合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旅游教育工作者。

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要推行高素质旅游人才收入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允许他们获褥较高的报酬。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推行一次性现金或实物奖励、税后利润提成、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期权奖励等多元纯分配方式,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机制。

三是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黄山市目前唯一的一所高校——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摇篮。要建设全面型旅游人才,必须转变思路,创新模式。一是要注重技能训练,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适用旅游应用型、实践性强的行业特点。二是加强交流,做好与国内知名高校旅游学院的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工作。三是加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等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应用现代化手段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导游是旅游人才的主体部分。黄山市导游人数较多,但整体素质偏低,外语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比较缺乏。为缓解矛盾,必须强化旅游教育培训,导游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深造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出成效。一方面主管部门可采取定期考核、培训的方式,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进行检测;另一方面,还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包括心理、医疗方面的讲座、咨询等。至于紧缺的外语导游,除专职导游外,还可聘用一部分外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兼职导游经培训上岗,既缓解了人才缺乏的压力,又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机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