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剑阁县元山中学:王奎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生本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当今教育阐述更清晰更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提出是对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的改造,他要求让课堂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前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小组讨论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 1
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经过近一月的个人生本教育实践。本人反思授课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前置学习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后进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这几十天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1)认真备课,设计好问题。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每个小问题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4)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
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我坚信总有一天“生本教育”会被每一个人所接受。因为它是我们现今最好的教学模式。不久的将来生本教育一定会在元山中学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浅谈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 要:生本教育的产生基于我国新的教学法的涌现;基于新的教育实验的兴起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于提出者的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与生本教育的实验。本文从生本的实践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对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生本 理念 语文教学 认识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生”不仅仅解读为“学生”,也指“生命”“生活”等。它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教育模式。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自然真实,轻松和谐,就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大量进行语言文字活动,形成学生的个性语文。语文能力就附着在他们的语言表意上。这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能力。所以,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悟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虽然学校实施生本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已深入我心。从一开始的质疑到跃跃欲试,到深信不疑再到最后的小试牛刀。我觉得,生本教育就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变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一堂课中,渐渐的,我爱上了生本,学生也在教学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育形式,怎么能不受欢迎呢!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以下是我对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服务学生的起点,就是教学的起点即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有过质疑,这样做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许多应该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前置到教学前,课堂上学生只是把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即可。因此,前置性作业只要设置得当,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合作探究的助推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猴子种果树》一课的前置性作业时,以“读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什么,从中我想到了什么”来启发思考,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接着以读引写,以“第二年春天到了,又到了种果树的季节”为开头,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编小故事,这就进一步深化了理解,扩大了阅读。实践表面,对于单调重复的写练习,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更受学生的欢迎。都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适应这种预习方式的同时,也伴随着家长对生本教育的肯定。相信,我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断开拓思维,成长为爱思考、会思考、懂创新的人才。
二、强化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实施生本教育之前,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分好学习小组,明确队名、口号、每个人的分工、发言要求等等。学习过程中多强化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讨论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收获团队的集体荣誉,让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形成一个丰富的课堂。在学习《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时,围绕着“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拿出前置性作业相互鉴赏,然后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在交流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发言人,把本组的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此时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去讲,从他们的讨论中他们自然明白王二小是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多可以用在练习说话上。例如在练写“学会招待”这一内容是,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分工,分配好角色,每个人想好自己的台词,然后进行场景的设计,合作表演一个招待客人的情景剧。每次这样的课堂设计,都会让孩子们欢欣雀跃,为了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四个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写在说当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教学中,既要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又要注重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重视评价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小组合作交流虽然集结了集体的智慧,但也仅仅是那四个人的,如果通过表演展示这样的方式去放大讨论结果,给其他同学评价反馈,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还说《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讨论交流仅仅停留于课文理解的层面,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课文,理解王二小当时的心里状态呢?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的环节。四人小组成员各自充当“王二小”、“敌人”、“八路军”的角色,准备好对话,进行表演展示。第一个小组上台表演的时候,其他同学评价反馈觉得敌人的表情和言语不够凶恶,王二小的语言不够机智;第二个小组上台表演时,这样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已经会从课文的词语中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在潜移默化中,不就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吗。接着第三组的表现更让人拍案叫绝,学生把八路军复仇的神情和敌人惨死倒地的的姿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得到了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我想,通过这样自我展示的表演,不断反复地评价,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示,也真正在学习体会到了快乐,无形中收获了知识。
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会时刻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推进阅读是根本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
在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创编、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生本教材中,重点是阅读。教师在课上要以阅读为主线,做到以读引读、以读引学、以读引写、以读引练。检查生本语文课堂的标准就是看课堂中推进阅读了没有。识记一个字,不是去分析字形,而是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背诗词、记生活常识、背广告词、从成语、从形状来记忆等方式记住生字。例如记“游”字,有学生说通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记住了“游”字,有人说通过本班同学的姓氏记住“游”字,还有人说生活中学游泳、去旅游等认识了“游”字。在品读课文环节,孩子们字字成语、诗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落落大方,他们就像一个个饱读诗书,满腹诗文的学着,各抒己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学习《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一课时,学生从“清凌凌”这个词就能联想到很多的有关河水清澈的成语,如:清澈见底 波光粼粼 清可见底等。也有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眨眼的星星”有学生想到了“小星星”这首歌,让全班的学生跟着一起唱,课堂氛围立刻变得活泼有趣。还有人从“新月”这个词想到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词,如:《静夜思》、《望月怀远》、《山居秋暝》等。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更深地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放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变成阅读的天地,让阅读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教学,我们班的孩子已经熟背了《唐诗三百首》,通读了各类童话故事及寓言故事,每个学生的书包必备两本课外读物,平时开放班级图书柜,轮流进行借阅。同时还通过举办“讲故事比赛”、“我来编故事”等比赛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推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不正解决了长期困惑我们的“阅读理解”问题了吗?所以,推进阅读,势在必行。
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到了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
生本教育,见证了生命自然的精美与和谐。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9页。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的尝试
温素红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大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创立并倡导的。强调生命的意义,回归教育的本源。一切以学生文本,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乐学、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 ”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 ”的“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进而不教而教”教学原则,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课前自学,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主要对第一课内容《整十数乘以一位数》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时的算理和算法。在第教学二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前,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发现两个班57名学生中,有38名学生是这样解决新问题的:
解决15×3=? 先把15看成是10+5 10×3=30(第一课学习的知识)
5×3=15(一、二年级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表)
30+15=45 这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将新的问题分解成了两个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解决了二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在课上,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表扬,并且帮助其他没有写出来的学生总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多进行思考、尝试。结果,在后面预习《一位数整除整十数》和《一位数整除两位数》两课书时,共有55名学生根据前两课学习过的乘法口算方法自己找出了解决口算除法的方法。课上我只需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算理算法,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跟学生一起讨论对一些复杂的变式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使学生多见难题,提高了做题水平。
第二步,设计课堂结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在课堂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例如在讲解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分别用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成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列式计算:9÷4=2......1;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中可能?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地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然后 再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几,余数 是7,除数最小是几,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激烈,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在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时机。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然后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
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步,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家里的柜子的长宽是多少;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在学习小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超市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价格等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作业多样化。小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
(三)作业层次化。《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
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刚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也曾经着急过,迷惘过,生怕学生们言不由衷,跑题到九霄云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去讨论。在课堂上我主抓12个小组长,让他们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每节课,我除了定出本课的课前小研究,就是让学生们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去尽情学习。
学习生本教育 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互助三中数学教研组 李守英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生本备考使学生直接参与系统复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考纲,考卷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自己当“司机”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师本备考要好得很多。
浅谈情感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 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联系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 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了以情 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到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品 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融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 充满生命活力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 会。
一、老师要塑造一个充满情感的自我形象去感染学生
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总是以自己的情 感、态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陶冶、感染的作用。为此在 课堂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深入角色塑造一个充满情感的自我形象 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针对学生的认知需要密切联系学 生的生活实际将学习和生活中的鲜活内容融入其中使课堂教学更具现实性与亲近感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
首先老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来塑造自我形象。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语言的声与情要形成恰如其分的呼应关系使自己的情感进入所要表达的内 容之中。如能做到这点就能够诱发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并唤起学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师生情感达到共谐状态。比如在教学《呵护绿色家园》 一课时一边出示投影一边用亲切抒情的语气讲述春天来了楼房周围嫩绿的 柳枝随风起舞花坛里开着绚丽多彩的鲜花宽阔的平地上铺着绿茵茵的草坪 再加上这些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谁知道在我 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着家乡的环境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像一 股小溪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对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绿色使者”我 们的家园才绿色满园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道理也就很容易接受了。相反若 教师讲述时情绪低沉、语气平淡不能随着词意的表达而伴随情感同样的语言也 会变得味同嚼蜡食而不知其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情 感功能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氛围使之产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以适当的手势、眼神、身姿等态势来配合语言的表达这 样就会把课堂中的自我形象塑造得更富于感染力。如在特殊的气氛中加以有力的手 势则能增强表达效果。讲话时的感情也一定要在面部表情上体现出来或温和、或 激动、或悲伤、或惊讶„„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对学生有深厚的热 爱之情才能在教学中进入角色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实施的同时还应注 意配合的适度、适时和适量做到质朴自然、恰到好处。正如巴浦洛夫所说“好的 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前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二、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伏”着的教师要善于诱导这些潜 藏着的情感因素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往往又是 在客观事物被感知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所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具体直 观、生动形象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理解道德观念的内涵使学生在这个过 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以诱发其内在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动情的目的。如在教学 四年级下册《诚信是金》一课时我把本课的故事内容制成连环节讲解明理时 分步演示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情明理学生首先认识到诚实不需要理由。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说的和做的一个样诚实就是敢作敢当不隐瞒事情的真 相„„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对诚实的认识“诚实就 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诚实就要敢于说„不知道‟”。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串问题进行 深入引导你说过谎吗为什么说谎当时的心情怎样如果有人当众戳穿了你的 谎言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把自己曾经隐瞒的错误名正言顺说出来你有没有这样 的勇气这样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内在情感就被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了。
三、运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以教材的道德观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课文大都是 故事性题材实践性活动,能真正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习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 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社会, 内容生动有趣形式活泼反映的大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事。这对很有吸引 力和感染力便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再就是插图起着渲染道德情境的作用画面上 人物的表情、动作非常传神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教师借助 图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图文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感染和激发学生的 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伸出我们的手》一课不仅 课题本身蕴含着真爱与感动之情而且教材中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一种真挚的情感。
“关爱无处不在用爱的眼睛去观察你会发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无处不 在”“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点点付出却能托起 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用爱心为他人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一 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他们无私的帮助”。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的故事 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再看配合课文的多幅图画及照片无论是图面展现的内容 还是照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也都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 的爱。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图片做 深入细致的观察使学生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爱是种 子撒播在人们的心中就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让学生自主的发出倡议积极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社会的关爱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爱
亲人爱朋友爱社会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关爱生活关爱社会的道德情感。这 种情感也就可以驱使着他们对道德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进行概括、深化、抽象出形 象的本身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到明理的目的。由此可见充分发掘 教材中具有感情色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投入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之中产生相应的 情感促进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
四、创造情感体验的实践条件使学生已有的情感得以升华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和推动情感 发展的动力。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又极不稳定容易激发也容易消逝教师几 句鼓励的话可以使他们马上振奋热情高涨但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条件使其在实践中获得道德认识深化情感体验 进行自我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创造条件让学 生积极参与实践在理解与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一课时1可以 让学生观察妈妈、爸爸的手每天他们要用这双手干多少活试着了解爸爸妈妈 某一天的工作并且记下来。2今天我当家爸爸妈妈真辛苦我能分担些什么 订个计划。3和父母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你的期望也把你的一些愿望 告诉他们去谈一谈吧通过这些现实生活的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 的情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另外在为学生创造课堂实践条件、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还应把课堂教育的 内容延深到课外为学生创造尽可能丰富的课外实践条件使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 道德观念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深化情感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的学校》一课之后可在校内开展“我是校园 美容师”、“小小卫生监督员”等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果皮 纸屑的基础上能主动地清理校园卫生对乱扔脏物、乱画墙壁的现象进行监督 这样做不仅能使校内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更好的做到我爱我们的学校能为学校做点事我很开心达到了导行的目的。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断加强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 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启动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诱导让学生保 持健康积极的情感进行学习。这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 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情感、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 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