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3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23 00:00:00    小编:小胡职鉴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3篇)

小编:小胡职鉴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篇一

2005年,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目标,按照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求,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救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一口上下”的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成绩显著;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很好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还有慈善救助、住房救助、结对扶贫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广泛开展,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二是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去年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0大项,其中有许多与社会救助工作有关,到年底全部圆满完成。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超额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年底前,碧浪湖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150套廉租房全部建成;“星光计划”继续扎实推进,26个老年活动室建设圆满完成。三是重点难点工作有突破。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9%,提前完成省下达目标。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市共有173.4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筹集资金5452.64万元。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累计救助41807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45.39万元。还有市惠民医院的挂牌成立、各级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大病救助等,都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低保工作还须进一步完善,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建立低保对象红绿卡制度等,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力量和经费还没有完全到位,救助资源整合工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社会救助作为大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破难,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近几年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但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去年,市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全市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有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1.95%,说明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困难群体,要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解决市场化带来的差异和不公平问题。从这个趋势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创新破难为民服务,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如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破难,深化为民服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问题。在社会救助工作的理念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真正作为各级各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如何改变我们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方法,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政策上的衔接,从简单的零星社会救助,转变到按项目重点推进上,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社会救助工作的机制上,如何从原来的随意性救助向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度的长效服务转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不断探索。

三是完善体系建设,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各项制度也已基本到位。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时间不长,无论在政策制度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按照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如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上;在搭建基层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救助信息的畅通、共享,建立“一口上下”运行机制的探索上,还需要继续下功夫。二要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内容。在解决困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还要帮助解决医疗、教育、司法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从不同方面提供多种救助服务,加固社会“安全网”。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在继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精心部署,认真做好今年社会救助工作

今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目标任务很重,做好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抓好“九个救助”:一要强化认识救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二要落实责任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在加强资金、物资救助的同时,搞好生产自救,扩大救助网络工作平台,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完成好常规救助任务,又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创造亮点,形成特色。三要整合资源救助。在现有政府救助、社会性救助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构建完整有效的网络平台,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充分有效使用各种救助资源,确保社会救助不重复、不遗漏。四要营造氛围救助。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要加强宣传,抓典型抓示范,营造良好的救助工作氛围。五要带着感情救助。扶贫帮困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次思想升华,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高度,带着感情、充满真情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也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检验。六要实实在在救助。对明确的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任务,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对明确的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要一件件抓落实,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取信于民。七要不漏一人救助。对政策范围内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工作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深而又深,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八要健全机制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创新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努力构筑社会救助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九要夯实基础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县区、乡镇、街道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重点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富民惠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在完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和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

1.抓好基础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抓好基础是关键。去年我们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掌握了底数。在此基础上,今年要着力做好动态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随时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救助平台都建立了,但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继续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按照“六到位”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必需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把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群众观念强、工作得力的干部,充实到社会救助机构中来,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平台,使基层网络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2.抓好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市委、市政府又确定了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被列入的社会救助工作,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取信于民。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住房救助工作。继续实施廉租房制度,解决市区百户“双困户”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年内结顶。全面完成360户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医疗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健全合作医疗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切实缓解部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四是慈善超市建设。今年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和县区政府所在地的主要乡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慈善超市,为探索实物救助打好基础。另外,如继续推进示范老年活动室建设、实施法律援助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都要抓紧抓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我们必须抓紧抓好,但同时,还必须着眼于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健全协调机制。各级困难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加强政策、工作衔接和资源要素的配套。如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元旦春节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走访慰问等,办公室要积极参与,加强协调,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健全政策体系。三是健全督查机制。社会救助制度、政策的实施,关键要落实到为民解困这个基点。今年要组织对重点救助工作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抓进度,促落实,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水平。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篇二

创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市

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庆阳市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创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市实施方案》。为按时完成市上的创建任务,结合有关要求和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持续发展”和“服务大局、先行试点、探索创新、加快发展”的原则和要求,以改善民生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突破,形成有利于社会救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全国社会救助事业创新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救助工作管理更加规范,救助资金得到落实,救助标准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管理服务机构得到加强,全民济困意识更加浓厚,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的典范。

三、创建任务

积极研究总结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创新,逐步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民政工作区长任副组长,民政、财政、卫生、教育、人社、公安、建设、司法、物价、广电、电力、工商、地税、信访、残联、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民政局设立办公室,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城乡社会救助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成立社会救助工作局,正科级建制,落实专项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各乡镇成立民政事务所,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不少于3人。社区(村)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按每个村不少于1人,每个社区不少于2人增加民情信息员人数。三是加强部门联动核查。继续加大部门联动核查力度,特别是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联动核查;定期与社保、车管、公安、房管、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清理出保障范围。四是加强就业服务援助。民政部门要加强与劳动部门、就业服务部门的合作,设立“就业服务援助窗口”,根据城乡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状况和本人意愿,推荐岗位,支持他们重新就业。引导应往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对35岁以下身体健康申请低保的人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的方式鼓励、引导其就业,解决家庭困难。五是搭建社会救助网络平台。进一步建立覆盖区、乡、村的三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尽快与公安、人社等有关部门进行联网和数据对接,切实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达到资源共享,提升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六是建立诚信承诺制度。一是把单位无在职人员享受低保纳入区直各部门、各乡镇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彻底杜绝在职职工享受低保的不良现象。二是区低保办要与享受低保对象签订诚信承诺书,拒不签订承诺书的不能享受低保。三是区低保办要与各社区(村组)民情信息员签订工作责任承诺书,保证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真实可靠,杜绝“人情保、关系保”。

(二)推动城乡低保统筹发展。按照制度统

一、标准有别的思路,遵循既考虑城乡共性又突出各自特点的原则,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低保政策体系,促进城乡低保服务同质,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的均等化。一是建立科学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菜篮子计算法为基础,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指数为标准,及时调整低保标准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得到提高,不因物价上涨受影响。二是建立低保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探索建立低保家庭财产申报、收入核定的标准和办法,为准确确定救助对象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规范完善低保对象分类施保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城乡低保分类施保的规定,积极探索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工作,充分发挥低保的保障作用。四是全面核查保障对象。把对象准确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创建活动期间,再次对所有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完善困难家庭档案。五是健全评议公示过程。坚持所有新增低保对象必须经过听证会评议才能进行审批的制度;适当扩大评议主体的广泛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年内各乡镇、区低保办组织对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听证评议。建立低保“长期公示”制度,在各村组、社区、人群居住集中的地方开辟专栏将低保对象基本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在区政府、各乡镇、区低保办分别设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把监督权交给群众,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一是调整完善医疗救助政策。适当扩大医疗救助人群,逐步探索将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家庭老年人和中等收入家庭年医疗费支出数额较大的无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医疗救助方式,形成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参保参合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和慈善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补助水平。二是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总结我区解决特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的做法,出台《西峰区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逐步提高救助范围和救助效率,切实解决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三是实施“一站式”救助服务方式。在资金保证到位的情况下,在全区推行新农合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制度,实现救助对象“随来随治,随走随结”,医疗费用“同步结算、同时兑现”,提高救助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做好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一是通过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单位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三是通过部门合作,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切实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规范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目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加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一是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根据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及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一般居民生活水平。二是逐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结合实施“霞光计划”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敬老院和农村五保家园建设项目,年内建成温泉中心敬老院,新建五保家园两所,提高集中供养率。三是提高五保供养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彻底纠正重建设、轻管理,重生活、轻服务和集中供养机构脏、乱、差问题,达到院容院貌整洁、环境绿化美化、院民衣着整洁、服务热情周到、院民生活舒适。

(五)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认真研究临时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形式和救助措施,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规范操作管理,研究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临时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准确把握临时救助制度特征,在救助范围上,主要对低保和专项救助覆盖范围之外的群众提供帮助,体现“拾遗补缺”的特点;在核定救助对象时,要对支出型贫困人群给予更多关注;在救助功能上,要区别于低保“济贫”功能,主要解决群众遇到暂时性、突发性困难,体现“救急”的特点;在救助程序上,要区别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实行严格逐级审批的程序,在特殊情况下可由民政局直接实施救助,体现救助时效。

(六)落实相关配套救助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司法援助和法律救助制度,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救助和服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各项减免政策,逐步减免高中阶段学费;制定优惠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化爱心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继续落实好对低保对象、下岗职工的参保减免和农村特困群众的参合代缴政策;逐步减免门诊费用,落实济困病床减免。制订就业援助计划,积极扶持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努力改变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

四、实施步骤

去年,区政府安排开展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要按照创建活动总体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巩固成果,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部署阶段(3月1日—3月31日):具体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集中时间对有关负责同志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熟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二是结合全省开展的“低保宣传规范年”活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示范市的目的意义、创建内容和活动安排,以及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9月30日):各有关部门对照创建任务,分析工作现状,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全面抓好落实。低保办、各乡镇民政办重点要对救助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对保障的对象按城市100%、农村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抽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实行责任追究。区政府将随时组织检查组,对核实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在全区通报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

(三)整改提高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各乡镇、民政局结合审核审批工作,严格对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保障对象认定、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工作人员配备、配套资金落实、工作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完善方案,及早进行补救和完善,确保按期完成创建任务。

(四)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20日):各乡镇、民政局对创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市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总结,进一步查缺补漏,于10月底前将自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区政府组织人员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纳入全区民政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不达标的乡镇限期进行补课。

五、保障措施

各乡镇、民政局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落实,确保创建任务全面完成,达到活动效果。

(一)加强资金保障。一要足额配套救助资金。对全省安排开展的救助项目,救助资金省上补助后,区财政要按规定足额配套列支和及时拨付使用。要加强救助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要建立社会救助资金随财政增收自然增长机制,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实惠。二要落实工作经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由区财政按上年度支出救助资金总额的1-2%安排(上年救助资金共支出6347万元,应列支63万元),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

(二)强化队伍建设。一要充实工作力量。要按照区政府确定的社会救助工作机构人员编制,足额配齐人员,满足工作需要。二要开展业务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对从事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尤其对新调入人员,民政和人社部门要组织开展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机关工作能力建设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

(三)加强协作配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研究解决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创建活动。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财政部门要做好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使用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做好医疗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设部门要做好困难群众的住房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人社部门要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司法部门要做好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公安、交通、城管、卫生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审计、监察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职责,确保各项救助政策全面落到实处。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创全国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市是新形势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规范社会救助工作,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党和政府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真正取得实效。

(二)开展政策宣传。要把全省开展的“低保宣传规范年”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贯彻于创建活动全过程,专题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既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又要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政策,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熟练执行政策的能力,推动全区社会救助政策全面公正落实。

(三)严明工作纪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严明社会救助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对在创建活动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或引发群众上访的,要实行责任倒查,层层追究。对清查出的骗保和保障不准的对象,要取消保障资格并及时收回领取的社会救助金。属于国家干部职工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查出问题较多的部门,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四)注重活动实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工作操作规范,加快推进全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依据法制化、申请审批程序规范化、家庭收入核实科学化、救助金发放制度化、档案管理制式化、救助对象管理动态化、管理队伍专业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工作监督经常化,努力把全区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篇三

常宁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常救办发〔2015〕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单位:

根据《湖南省“救急难”工作试点方案》(湘救办〔2014〕1号)等文件规定,常宁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宁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6月23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根据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通知》(湘救办发〔2014〕2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30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全省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湘民发〔2015〕2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当前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配合“救急难”工作有序开展,以保基本为核心,以大病救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健全救助对象准确、救助标准科学、救助程序简捷、救助效果显著,并与其他相关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保基本、救重点、可持续原则。医疗救助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城乡统筹原则。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统筹发展,统一政策、统一基金账户,统一运行管理。

3、有效衔接原则。实现政府救助与医疗保险、慈善捐助相互衔接,政策互通,形成医疗救助合力。

4、简便快捷原则。建立“一门受理”申请平台,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简化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简捷高效。

5、公开公正原则。实现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流程、救助结果公开,阳光透明。

三、明确医疗救助范围

医疗救助对象为具有我市户籍的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低保家庭成员(以下简称为医疗救助对象);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特大疾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简称低收入救助对象)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计生失独家庭、“急难”家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享受本意见规定的城乡医疗救助:不能提供有效单据或有效原始证明;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为安全事故产生的医药费用;酗酒、自杀、自残及违法犯罪造成伤病的;已享受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的;已享受国家免费治疗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因镶牙、美容整容、矫形、配镜、保健、康复及不孕不育症等发生的医疗费用;其他不属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

四、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进一步细化医疗救助政策,规范医疗救助管理手段,整合医疗救助资源,推进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取消临时医疗救

助,启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突出其在“救急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合参保

资助对象为我市低保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及计生失独家庭。

对我市特困供养人员、计生失独家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家庭成员按适当比例给予资助(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二)规范门诊救助

日常门诊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每人每年由市民政主管部门核发2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卡》。其金额仅用于门诊治疗和购药。

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对医疗救助对象中的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中的a类对象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分裂性感情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严重精神发育迟滞)、肺结核病,每年由民政部门核发一定金额但原则上最高限额不超过1000元的救助金;对患帕金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再生性障碍贫血、重症肌无力、垂体瘤、血友病的,每年由民政部门核发最高限额不超过2000元的救助金。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由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承担医疗服务和结算工作。

重大疾病门诊救助。对低保家庭成员中患有恶性肿瘤,因经济困难和其他因素影响,没有住院治疗的,每年年终由民政部门审核相关资料核发不超过2000元的救助金;患肝移植术后(肝硬化晚期伴腹水)、肾移植术后、尿毒症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每年年终由民政部门审核相关资料核发不超过3000元的救助金。

医疗救助对象年度内只能享受其中一种门诊救助,不得重复享受。

(三)完善住院救助

普通疾病住院救助。低保、计生失独家庭成员在县(市)、乡两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由民政部门按60%、70%的比例给予救助;在县(市)级以上或异地就医的,民政部门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

特困供养人员在本县(市)、乡两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依据《关于对我市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实行全额减免的通知》(常卫发[2010]100号)规定执行,补偿比例为80%、90%,补偿后的医疗费用从医疗救助资金中统筹解决;转诊县(市)级以上或异地就医的,其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或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由民政部门按60%的比例给予救助。

取消医疗救助对象住院起付线。低保、计生失独家庭成员普通住院医疗救助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不高于5000元,单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特困供养人员年累计不超过

10000元,救助标准随筹资水平提高而适当上调。

重大疾病住院救助。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尿毒症、肝移植、肾移植、恶性肿瘤(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骨癌、淋巴癌等)、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分裂性感情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农村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抢救性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重特大疾病对象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在政策范围内经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的自付部分费用: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低保家庭成员、计生失独家庭成员按70%的比例救助;低收入救助对象按60%的比例救助;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按50%的比例救助。

特困供养人员患重大疾病在县(市)、乡两级定点医院住院,其基本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或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统筹解决。县(市)级以上住院就医的,其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或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由民政部门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

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的对象为0-14周岁、符合规定救治病种要求、具备治疗指征的参合儿童。其治疗费用按单病种定额包干,分别由新农合、医疗救助和患者个人按比例分担。其中主动脉缩窄、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费用由新农合补助

80%,民政医疗救助补助20%。农村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救治对规定临床路径的全程规范化治疗实行单病种费用定额包干,第一年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阶段住院治疗费用新农合补助70%,民政医疗救助补助20%。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行大病定额补助,规定补助定额标准内的费用由新农合负担80%,医疗救助负担20%,超出定额补助标准的费用由患儿家庭负担。

重特大疾病对象年内住院累计救助金额不高于15000元,单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特困供养人员和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对象除外)。救助标准随着筹资水平提高而适当上调。

意外事件住院救助。因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烧伤、踩踏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且无责任方或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低收入家庭,按照抢救费用(后续治疗费用除外)“三基”范围内自付部分的90%进行救助,最高限额3万元。

医疗救助对象因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就医需要,需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应按规定先向民政部门提出转诊申请,并填写《救助对象转诊就医审批表》经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在出院后到民政部门按比例进行医疗救助,未批准的不予以救助(转诊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四)强化各项制度衔接。医疗救助对象在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后,其自付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担,可通过临时救助或慈善医疗援助给予帮扶。同时,鼓励单位或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助、创办医疗援助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援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医疗救助。

(五)规范医疗救助管理服务

1、完善“一站式”医疗救助管理平台

结合当前我市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工作实际,启用最新的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运行有序的“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

2、规范“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流程

完善救助对象在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指定市辖区内一家综合性医院为医疗救助应急突发处理医疗机构,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各定点医疗机构需挂牌服务,开设医疗救助缴费专用窗口,显眼处张贴医疗救助就医指南;制定落实医疗救助对象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住院和免收门诊挂号费、专家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出诊费、急诊观察床位费等优待优惠政策。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对象收取住院押金。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部门建立定期审核结算机制。

3、规范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

“一站式”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符合住院救助的医疗救助对象,凭医院诊断证明书及本人的“两证一折”(两证:本人有效身份证、城乡低保或五保供养证,一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对象资金发放存折)到定点医院医保部门申请领取

《常宁市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审批单》,住院审批单由当事或监护人3天之内在医院医疗救助专用缴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在乡镇(街道)卫生院住院的对象到所属乡镇(街道)民政办办理审批手续,过期视为自动放弃医疗救助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在确认救助对象入院资料齐全后,通过医疗救助信息系统上报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并按对象属别办理入院手续;低收入救助对象、计生失独家庭、“急难”家庭入院治疗凭低收入证明、计生证明、“急难”证明,参照医疗救助对象审批程序住院。

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在本市以外住院就医,通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政策性报销后,由本人或监护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低保或五保供养证、医院诊断证明书、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补偿结算单、《救助对象转诊就医审批表》到所属乡镇民政办领取《常宁市住院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乡镇民政办对资料审核后,定期统一报送民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对上报的救助对象按规定时间集中审批,并张榜公示,发放救助金。

五、规范救助基金管理

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在社保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省级下拨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及本级安排的救助资金,全部划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医疗救助资金累计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集的15%,结余资金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六、加大巡查监管力度

进一步加大住院医疗救助对象巡检、抽查是医疗救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后,民政局将联合纪检、卫生、财政部门不定期对救助对象住院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随机抽查。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编造、伪造虚假信息,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除责令立即纠正、不予以结算、扣回、停拨救助资金外,还将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属当事人责任的取消其救助待遇;属医疗机构或职能部门责任且情节严重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七、加强领导规范推进

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组织领导,积极配合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工作同步推进,全面实施简便快捷、规范有效的医疗救助;健全医疗救助结算机制,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主管部门作用,做好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加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的服务工作,推进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原医疗救助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本《意见》最终解释权属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讲话稿 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3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