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这门学科是机械专业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课程。对每个初学的学生尤为重要。但这本课程有它的特殊性和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教学上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科。而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上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想很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态度。更要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变为想学要学。那么怎样让他们改变以前的学习态度,和不良习惯呢。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以下的思考:
1、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这尤为关键。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等。
2、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如画图要求:字体书写端正规范、制图认真细致、图线分明清晰。
3、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的教学重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所以我的教学思路也是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这样我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许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如在本课程教学时我尽量用模型和多媒体现让学生多看再去想,再发现投影作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养成也很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拓展开,也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4、介绍本专业对在本行业的地位和发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机械识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使他们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5、我认为在教学上要灵活应用,不可太教条主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法,比较法,还可采用学生表演法,让学生主持本课堂,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课教学中我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来给我们的学生加以指导,我把常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重点。把课后的练习(如图)也结合起来,最后在练习中教师巡查,加以个别指导。总之,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初步有了空间的概念,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今后我们更要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绘图技能。
下面,我将分章节做具体的教学反思。
一、单元一 图样的基本知识(安排12课时)。
包括线条、图纸、字体、绘图工具等的国标要求,尺寸标注三要素的基本要求和正确标注。
这部分是制图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部分的难度不大,讲解通俗易懂,老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风上,课堂上应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削铅笔,不习惯选择hb和2b铅笔画不同的线条,线条粗细不分,多余线条不擦除,尺寸箭头经常徒手画……当发现此类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示范正确方法,对学生作业应该注意找出优秀部分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要求订正。学生知晓了制图要求以后,就需要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作业应严格要求,从线条的粗细浓淡,箭头的合格绘制,图线的严丝合缝,数字的书写规范都要仔细检查,及时纠正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作图习惯。老师在其中要不断的督促和鼓励他们按要求作图,不能马虎,力求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作图风格。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学生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制图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制图课本身就是一门要求严谨的课程,还有学生在制图的基本规定不注意,字迹不清晰。
2、有几个难点学生掌握不能达到全部掌握,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尺寸的标注还有不清楚的;圆弧的连接;还有很多同学不能灵活应用;椭圆的画法还有小部分同学没有掌握。
3、有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还不够好,不够认真,上课不能认真听课,作业也很随便。正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以下对策。
1、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要多学习新的知识。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
2、教学中突出重点,加强难点的突破。老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学情,只按固定的计划进程教学,学生不能接受,那也是徒劳无功的教学,所以要灵活地掌握教学进度,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轻松,开心。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有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可以放弃。一定要摈弃对教材烦琐的诠释的教法。对于比较难的,比如是圆弧连接,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叫学生自己去做作业本上对应的习题,该如何解决,先去思考,通过其主动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容易学生的接受。
3、合理调整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做到精讲精练。增加练习课,鼓励学生在大量制图练习中总结制图的规律和技巧。在练习课上还可以通过当堂批改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一到班级,就会有很多学生找我批改他的作业,做的越好的同学越是积极,我完全可以看见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也成就了我的成就感。
4、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图样做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和技术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对于文字符号的书写要求规范,图样的线性等都要严格要求。我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版画也也要认真规范,以身作则。
5、深入学生实际,料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与个别辅导帮助。对于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要加强监督。同时不放弃个别辅导,及时鼓励。
二、投影作图(安排12课时)。
内容包括点、线、面投影画法,基本几何体三视图,基本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这部分是学生从门外汉走向一个成熟制图员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从平面走向空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提高了,所以很多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往往是在这里掉队的。
这部分的教学层次感很强,前后知识呼应,环环相扣。在教学引导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延续学习探究的激情,才能克服学习中不断遇到的空间想象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知识点的反馈,检查学生的巩固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比如说:点的投影首先应充分练习,之后才能学习线、面的投影;特殊线、面的投影烂熟于胸后,才能很容易去理解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后面的求截交线、相贯线都需要反复运用该知识点。因此这里的学习应放慢速度,追求质量。由于知识前后关联密切,教师一定不能着急进度,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时。我认为,课堂安排应少理论,多实践,反复练习,不断加大难度,同时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巩固情况。教与练的比例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但是一定要保证足够量的练习,并且最好是课堂练习。因为制图关键体现作图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作图过程,故很容易监督他们的作图习惯是否正确,纠正图线质量是否合格。在这里,老师不能急躁,应多准备习题,根据学生水平,分成易、中、难等级,有针对性的布置,题目的难度掌握要适中,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切不可把难度跨度拉得过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只有在这部分知识点打牢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苦功”是难免的,但是充足的准备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回报的。
三、单元三 机件形状表达方法(安排6课时)。
包括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
这部分对于绘图要求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形体复杂了,内形和外形都需要表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要上一个台阶。所以教师应少讲理论,让学生多看图,勤练图。此时可以主要以大作业为主,练习中也要注意充分调动、激励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表达方式,独立思考,动手制作模型。
多媒体教学在这个时候能帮上大忙。通过caxa、3dmax等三维造型软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形体,选择表达方法。对于不太容易想象的“内形”部分,还可以通过软件将机件“真实”地剖切开来,让学生亲眼看看各个形体内部的相贯线、相交线和截交线,确定剖切平面的形状和位置。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课下怎么办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练习后都要求大家绘制立体图,并鼓励学生用橡皮泥、黄泥、肥皂等材料制作模型,通过“立体”与“平面”的转换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单元四 零件图(安排6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零件的工艺结构及零件常用一些的加工方法;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尺寸标注、画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 掌握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代号的标注与识读。主要内容为: ①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② 零件图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③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④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⑤读零件图;
在该单元的教学中,零件图的概念、内容、形状表达以及尺寸标注等内容,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难度不大。难点在于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具体讲,表面粗糙度相对容易,真正的难点是公差与配合以及形位公差。在具体的教学中,公差与配合这个部分因为涉及的概念繁多、内容晦涩,学生掌握起来确实很困难,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除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以外,辅以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以此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减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一些。形位公差部分,除了掌握几种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于识读以外,关键是多做练习,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并达到熟练。
五、单元五 常用零件的画法(安排6课时)。
包括螺纹及其连接,键及其连接,销及其连接,齿轮,弹簧,轴承的画法。重点是螺纹及其连接。
“螺纹的规定画法”是机械制图课中的主要零件规定画法之一。螺栓是生活中常用的机械零件,如何真正让机械制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机械制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教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死知识”适应“活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能力、个性以及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六、单元六 装配图(安排6课时)。
包括装配图的概念,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其他内容,装配图识读。
这个单元,除了索涉及的一些概念外,主要是应用。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核心,但学生易产生枯燥感,教师不妨每一次课带去同一装配体进行讲解。比如将减速箱的模型带进教育。讲轴类零件图时,先让学生观察减速箱的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再观察轴在其中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与其它零件的连结关系、配合关系。再讲轴的零件图的画法。此时,不妨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机械常识、国家标准等内容,组织穿插,有机联系。讲解完后。可让学生亲手拆卸、组装,再做作业。对其它类型的零件和标准件的讲解过程也是如此。如此循环往复,就能顺利地进入装配体视图表达这一内容。当进行到该装配体测绘大作业时,学生对其中的零件、标准件,已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画零件图、装配图时,就能达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我们要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概括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能用一组完整的视图表达零件、装配体的形状;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准尺寸;能用相应的技术要求来保证机器的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学以致用,走上岗位后能尽快地从事业务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王艳钦qjyyxs01x43 摘要:针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时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有以下思考。
1 《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 正 达
2010年5月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教中心 李正达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教学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基础水平,以“够用”为原则,运用各种学生能够和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那些将来用得着的,有意义的知识。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改革 反思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2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
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3 可以不去了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4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2]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3]王幼龙 《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