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2)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1)作品构图;(2)色彩及用笔;(3)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
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总结美术欣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全面→(优点与缺点);
2、准确→(色彩线条与构图);
3、深入→(思想感情)。
四、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欣赏同学的作品或课本上的美术作品。
五、思考:评价艺术作品是这样的,那么生活中我们评价周边的人应该怎么评价?评价生活又该如何评价?
六、布置课外欣赏和预习新课。
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作品自己挑选,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
七、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课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 ◆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美术欣赏课教案模版【篇1:美术教案模板】
《各式各样的水果》
【篇2:美术教案模板】
【篇3:中学美术课课时教案--范例】
中学美术课课时教案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0年5月6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
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
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
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
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
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 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和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2、请同学们再看书上另一幅也是表现劳动人民在船上的画面《清明上河图》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学生讨论:1、从画面描写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上来比较,这两幅作品 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相同?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 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制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秒下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连拉直,另一妇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对面有一女孩拉着正在被熨平的白练。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个小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 《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劳动。那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作品《钢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课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学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3、入目皆画◆从视觉角度: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后感: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
评委点评: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在最后总结时能把中国其他民居点题,以突出中国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如 何 上 好 初 中 美 术 欣 赏 课
内容提要:
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分析、讨论、评述、理解与鉴赏美术作品以及审美对象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价值和作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发展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尤其是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学美育的性质和要求出发,针对中学美育的教学现状,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做出探索,力图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找出新的思路和合适的教学途径。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学美术课,已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性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延续性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输送人才打下一个初步良好的基础,而审美素质正逐渐成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美育尽管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应以美术教育为主。作为“艺术教育”学科之一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的也是最佳的途径。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欣赏、爱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除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与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200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美术课中的欣赏课教学定义为必学的“艺术欣赏课”,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特殊而积极的一步。初中美术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在整个初中阶段保证了美育的连贯性和向高层次发展。
初中美术课是艺术学科,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手到”、“眼到”、“心到”、“口到”。从大纲的教学性质、内容、目的、要求出发,初中美术课在教材编写、课时设置、成绩考察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教学是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欣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教育。突出美术教学特长的优势,发挥欣赏课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①
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感悟能力。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② 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多元化的角度,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以求在初中阶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一、情境式教学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初中美术第三册第一课),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初中美术第二册第一课),同学们的耳边同时响起那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鱼舟唱晚》、《二泉映月》„„等等经典民乐时,怎能不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怎能不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怎能不会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此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使欣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二、本土资源教学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渗透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引入课堂。由于乡土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乡土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优秀工艺美术品欣赏这一课时(初中美术第四册),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还有像节令习俗、民间文化活动,民间吉祥图案的题材,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推介内容。如讲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时(初中美术第四册),把学生带到(灵山县)佛子乡的大芦村参观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增强审美的体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本土资源的教学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
三、互动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而这个平台就需要教师去搭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给以引导,师生在共同参与、平等切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当然,这一切都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包括情境设计、问题设计、过和设计等。
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它作为一种深受同学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对中国古陶瓷的欣赏(初中美术第四册的第九课),教师出示器皿,先让同学眼观、手摸,亲自体会陶瓷的肌理、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初中美术第二册的第一课),教师可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的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欣赏外国雕塑的教学中(初中美术第五册的第九课),教师还可以邀请同学给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了欣赏乐趣,增强了作品感悟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欣赏课的讨论式教学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的同时,侧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挖掘。让学生有赏而感,有感而讲,强调学生读与说的能力。“读”是作品的视觉表述,引导学生用眼睛分析作品;“说”是讲出视觉表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画面描述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欣赏理解,重视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导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曾有文章介绍美国人为中国学生上的一堂课③,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师问一位学生为什么喜欢一幅《罗马武士》的浮雕照片时,学生回答说:“照片上的武士很象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我感到亲切,所以我喜欢这幅作品。”这位美国教师便带头鼓掌说:“你爱你们的国家,真了不起!”就这么简短的评价,实质是表扬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真了不起”,就让学生倍受鼓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
讨论式教学的构建,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比较式教学
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会从宏观上加深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因为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产生雄辩的说服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可以把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各具魅力的特点。例如让学生欣赏用多媒体技术改变画面布局后的齐白石作品《荷花蝌蚪图》,并与原作比较,让学生理解作品构图对表现内容(意境)的作用,再和以表现荷花、水景为主要内容的莫奈的油画作品《荷花》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赏析齐白石的另外一幅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并作欣赏评述。从而完成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由感受到理解再到实践运用的具体欣赏教学。比较式教学有利于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从而多角度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六、综合性教学
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性教学是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索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它大致可包括三个方面:㈠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文学、哲学、地理、宗教、甚至外语和古汉语之间互相沟通、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比如古代中国画“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民族特色,如窗口一样能折射出作品本身涉及的丰富内涵。反过来,通过对作品外延的综合知识的介绍,又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立体的认识氛围。㈡美术学科自身各领域(或门类)之间的综合。如绘画与设计结合,设计与鉴赏结合,或主题性的美术表现,可以有综合材料,综合资源整合运用。㈢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综合策划。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欣赏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美术教育的理论和体系是随着教改发展不断变革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在积极地探索之中,有多种选择,有很强的实验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现阶段中考、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中学美育的目的,使中学美育与教育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应有的作用。
小结: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能力和品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
——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路春雷
课
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方式:欣赏,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owerpoin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尝试建筑欣赏的途径
2)领略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的风格特色 3)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从建筑的立面、结构与鸟瞰的角度对徽居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从人文的角度了解建筑的形式 设计思想: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
优秀的建筑是实用又给人以美感,同绘画相比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领略建筑形式的美感,如何体会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意味,我从视觉角度,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比较两张图片,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判断建筑与雕塑,并讨论其异同点,得出结论:
建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具实用功能
雕塑:营造空间形体,有欣赏价值与人文内涵 出示课题:匠心构筑巧夺天工——实用与文化的造型艺术:建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泰姬陵,大山巴,悉尼歌剧院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呢?建筑的人文内涵有如何理解?(西方的建筑艺术非常著名,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有它丰富的内涵)
2、以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导入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安徽民居; ◆从历史:徽州的民居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元朝或者更久之前的也有。◆从色彩:粉墙黛瓦 入目皆画 ◆从视觉角度:
正立面:对称,简单,高大
侧立面:马头墙(防火墙),窗高且小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梁、柱、椽
房间布局:中堂(条桌:东平西静,终生平安),天井 空中鸟瞰:黑与白的构成,黑白影绰,虚实相生,自成图画 ◆从建筑细节: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 ◆从人文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含蓄、保守
(安徽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性,从另一种形式上亦有所体现)
3、徽州三绝之一:牌坊
象征着忠、孝、节、义,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三、结束语
安徽民居是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严谨的布局适于居住,精美的雕刻体现审美,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重重叠叠高楼大厦兴起的现在,我们更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显生硬,未能很好的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结合,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三是结束语过于琐碎零乱,没有将本课的内容深化。这些问题都应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并解决。
评委点评:
1、题目的范围较大,因为课堂内容大部分以中国安徽民居为主;
2、在教学过程当中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应当再缓和;
3、整个教学过程融入的民族文化还不够;
4、在最后总结时能把中国其他民居点题,以突出中国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