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标要求
1.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涵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5)理解纸币的涵义及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2.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板书)
(一)商品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钱也就是货币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同学们需要的书、本、电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商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和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1.商品的涵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教师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该商品应是我们所需要的,其次是该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可以用成语概括为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板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的有关知识。
(二)货币(板书)1.货币的产生(板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1)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3)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4)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我们可得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教师活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假设一下,七年后,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2000元。在你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你拿到了你人生的第一笔工资2000元,说说你的打算?
【学生答1】交给父母。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孝顺子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他们一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生答2】自己放家里存起来,以备需要。【师点评】这类同学应该是对生活很有计划的人,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在平稳中前进,但要注意钱的安全性。
【学生答3】买一点股票,开始投资实战。
【师点评】这类同学很有投资头脑,相信在生活中能抓住属于你的机会。
【学生答4】到市场享受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的乐趣(为家人和自己买礼物)。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生活的乐观派,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问题】 如果你准备用工资去市场购物的话,那么你到市场买什么?大概花多少钱?
【学生答4续】300元给爸爸买一块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还剩1400元。
【问题】如果你在离开市场时,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标价3000元,你怎么办?
【学生答4续】下个月再买;如果有信用卡,现在就可以先透支1600元,下个月再还钱„„
老师归纳: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这些选择中货币分别发挥了它的什么职能:
(1)2000元作为财富保存起来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2)购买股票,300元买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货币的流通手段,需要现实的货币。
(3)标价3000元是标明笔记本电脑价值大小,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4)工资2000元、透支1600元,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有时间差,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越来越大,慢慢超出了国界,这时货币产生了另一种职能,即世界货币。3.货币的职能(板书)(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a.含义 b.价格 c.观念中的货币(板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金银为什么能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学生讨论。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2流通手段:a.含义 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 c.现实的货币(板书)○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活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活动: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教师活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2)货币的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大家可以看书,自己了解一下。
教学过渡:既然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三)纸币(板书)
1.纸币产生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铸币出现了,后来又产生了纸币。由于纸币制造成本低、便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教师活动: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2.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3.纸币的发行量
教师活动: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这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4.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页的相关链接,说明假币有什么危害,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归纳: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教师活动: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快乐、健康、自由、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
教师活动: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我们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当你有钱的时候,不能任意的挥霍,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五)电子货币(板书)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量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付款方式?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试讲历史教案模板
【篇1:教师资格证历史面试试讲模板】
教师资格证历史面试试讲模板 2016-12-28中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一. 出题方向
初高中历史类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二. 试讲课题
初中
1.鸦片战争
2.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外交事业的发展 4.大一统的汉朝 5.繁盛一时的隋朝
高中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洋务运动 3.辛亥革命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三. 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1.导入(1.5分钟)
可以出示相关歌曲,诗词,历史图片,新闻内容或者播放几分钟的视频,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入到本节课中来。
以《鸦片战争》为例:可以给学生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眼球。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用“罂粟花”的别名来导入。2.新授课程(政治、经济、文化,6分钟)
(1)政治事件—讲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当时与后续影响)。
比如《鸦片战争》,要讲清楚鸦片战争的时代、爆发的原因、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要讲的内容。考生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重点。
(2)经济事件——讲清楚一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
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3)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内容,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出现考题的几率是很小的)
比如:《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3.总结提高(1分钟)
带领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言简意赅。4.布置作业(1分钟)
可以多布置一些比较开放性的作业,比如针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写一篇日记,或者课下推荐学生看一个相关的电影,大家一起讨论预习一下新的一章节的内容。
【篇2:初中历史试讲教案《北伐战争》】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北伐战争》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
击即可)
【篇3:标准试讲教案模板】
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
试讲考生:
教材名称:
—1—
2015—2016学年第1期
—2——3—
高中历史面试试讲教案
【篇1: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试讲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教案
制作者:余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处于农业革命时代的世界文明的产生、分布和特点。 2、了解资本主义萌生的条件以及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
3、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通过图片、实物、纪录片等多种工具来展现世界文明的遗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世界文明扩展融合(例如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各区域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思想文化等)。3、通过举例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从宏观上、微观上、从纵向上、横向上把握历史的规律和历史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古代世界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2、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新航路开辟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3、了解各航海家在开辟新航路中所做的贡献与殖民行为,学习如何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学习航海家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对比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差异,反思资本主义产生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能够全面、发展的看问题。
4、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培养学生联系的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全面的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过程、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即是难点,难点也是重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不仅涉及到历史的知识,还涉及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同时,本课内容的时间、空间跨越度大,还需要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辩证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的条件与表现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过程
(三)各航海家所代表的国家,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线、目的地、意义等 (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思考适宜的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充实性、丰富性和趣味性。
(二)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如世界文明古国的小知识,航海家的小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题目《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入手,提出四个主要问题。1、文明交往航线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是什么样子? 2、文明交往航线开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
3、新航路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主要方式)的过程是什么?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题目提炼出四个大问题,使“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的萌生”、“文明的链接”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逻辑联系,分清这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具有条理性的把握开辟文明航线的始末。
【关系图】
开辟文明 交往的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航线前的世界文明
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条件或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过
程
新航路开辟的影
响
分散的文明 p80-8
1资本主义的萌生 p81-82 p82
p82-83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或条件 1、积极影响
2、航海家开辟新航线的过程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思想文化等 2、消极影响
殖民者的掠夺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文明航线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分散的文明
【展示图片】世界地图和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在世界地图中标出五大文明区域并说出各图片所代表的文明区域和文明古国是哪些?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观察这些文明区域和文明古国产生的共同点和分布的特点。【教师纠错】教师对学生标记区域和图片说明进行检查,修正错误的标记。【教师讲解】1、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文明是在农业革命时代产生和发展的【举例】以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为例,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史进行联结
2、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文明区域(五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 (1)多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以宗教为例)
(3)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4)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3、古代世界文明区域的特点
(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教师提问】请问古代世界文明是不是完全封闭没有进行任何的交流呢?请
同学举例说明。【学生回答】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历史知识的回顾,全面的认识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过程。
【参考答案】不是完全封闭的,有过一定的部分的文明交往。以中国历史为
例,如秦汉时期的日本、新罗外交往来,佛教的传入,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中国游记,郑和下西洋等。
【材料展现】如《马可波罗游记》节选、郑和下西洋的图片等 2.★(重点难点1)文明航线开辟的动力——资本主义的萌生 【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1-82页 【板书展现以及学生填空】
时间:()
(1)手工业的发展: ①和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取
代人力和畜力,出现集中的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出现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③手工业的 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发展:① 广泛流行,出现 等先进的耕作制度
制度,、发展;② 取代劳役地租,农民与 建
立联系,地方市场向、发展;③,出现一批专门生产手工业原料和食品的农业区;④农业的程度日益提高
(3)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中国古代传入欧洲。
(4)总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的发展以及 的开展(读图p81《放贷者和他的妻子》),手工业、农业等领域出现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
(1)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的手工工场
到 的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关系的出现(3)途径:控制产业(包买主资本家)
:
【老师纠错及答案】老师对学生填空内容进行检查纠错【附答案】时间:14、15世纪
条件:⑴①风力、水力,手工工场;②分工的细化;③商品化。
⑵①三圃制、休耕轮作,园艺业、畜牧业;②货币地租,商品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③社会分工细化;④商品化。
⑶四大发明。⑷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交换活动。标志:⑴分散,集中;⑵雇佣与被雇佣;⑶商业资本。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篇2:2014年贵州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
教案《开辟新航路》】
2014年贵州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
《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
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篇3:河北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
航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
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