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通过课程学习,让我懂得了做一名怎样的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政治教师,责任重大。各位教师课程的价值诉求就是以人为本。他们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思想政治课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
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第三、对有效教学和评价一节课好坏有了新的认识。有效有三条标准:课堂教学的生成度;学生思维活跃的强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的深度。由此得出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而知新。
第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总之,我将在此后的工作中,积极地学习、反思、实践,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让我们带着期望上路吧,去探索教育的规律,去增长教育的智慧,去找寻教育的快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二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如何正确学习好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呢?。下文是本站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 莎士比亚的名言。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你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落下,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最近利用假期学习了在学校图书室借的《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学的首要问题。要想上好每节课,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要有意义。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2、要有效率。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3、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4、要有常态性。5、要有待完善。
1、创设情境的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沟通交往的技能。新课程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为基础的,没有师生间的课堂沟通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讲授指导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告诉”;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及时地“告诉 ”;留足时间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告诉”;丰富“告诉”的途径;分层“告诉”,分类指导。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3、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指导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我坚持搞时事演讲活动。鉴于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在每节课的开始1分钟,学生都要进行时事演讲。政治内容基本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来设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活动很少,有时也能让学生讨论一下,但那基本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想一想,学生被动式学习没有太大改观,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大背景统一安排下,我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小组间的互相检查。每节课前都拿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组长对调互查,检查上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根据掌握程度给出一个分数,当场公布。掌握不好的小组要提出批评,由组长课后组织组员反思与改进。第二个模式是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间讨论的环节问题,这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尊自信得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大,课上通过对一些活动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交流,有时候,会从学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尽管他们的语言不是那么丰富,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能超出老师的预期效果。
二、遇到的困惑与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更彻底。尽管尝试了一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但我自己觉得,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力,这种或隐或现的旧思想仍然时而影响着我,左右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的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始终不敢放手让开,生怕学生做不好,做不到,尽管我每节课后总要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垄断和霸道的现象,其实说到底,这是我自己思想观念没有很好更新的结果,不相信别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别人就不会有创新,不愿意为之突破,学习起来自然就不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如何育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文化成绩差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进步。但在考试是指挥棒的影响下,从我个人的影响来说,是很难改变这一状况的。
3、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和课堂评价,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带有功利主义的错误趋向,甚至会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苗头。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上学期我们在稷下中学听了一节展示课,课上老师的评价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买笔芯。在评课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问,给学生买笔芯是谁买?这位老师说是自己掏钱,在肯定了这位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之后,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就提出来这样做也不对,因为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既然是育人,就不能单纯以物质奖励为主,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学,怎样学,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位老师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所有评课老师的认可。但与会老师都对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一困惑感到无奈。我也是深有同感,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长效得激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5、导语和过渡语的设计比较困难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6、小组合作的困惑
小组合作是好事,但我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合而不作” 、“作而不合” 。要不就是光听别人的,自己主动不参与,只是假装在小组内合作,什么都不做,别人说啥他就是啥。另一种就是他也在作,只是自己独立做,不去与别人合作,我行我素。
7、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是一个难题。人与人需要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沟通。在校园中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可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对抗。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说轻了不管用,他不当回事,无所谓的样子。说重了又说伤害了自尊心,弄不好会走向极端。给弄出个惊天动地来让我们难堪,这就需要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力求提高自己,但鉴于我能力所限,实在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同行们能给与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三
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3、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指导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我坚持搞时事演讲活动。鉴于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在每节课的开始1分钟,学生都要进行时事演讲。政治内容基本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来设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活动很少,有时也能让学生讨论一下,但那基本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想一想,学生被动式学习没有太大改观,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大背景统一安排下,我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小组间的互相检查。每节课前都拿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组长对调互查,检查上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根据掌握程度给出一个分数,当场公布。掌握不好的小组要提出批评,由组长课后组织组员反思与改进。第二个模式是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间讨论的环节问题,这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尊自信得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大,课上通过对一些活动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交流,有时候,会从学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尽管他们的语言不是那么丰富,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能超出老师的预期效果。
二、遇到的困惑与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更彻底。尽管尝试了一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但我自己觉得,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力,这种或隐或现的旧思想仍然时而影响着我,左右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的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始终不敢放手让开,生怕学生做不好,做不到,尽管我每节课后总要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垄断和霸道的现象,其实说到底,这是我自己思想观念没有很好更新的结果,不相信别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别人就不会有创新,不愿意为之突破,学习起来自然就不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如何育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文化成绩差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进步。但在考试是指挥棒的影响下,从我个人的影响来说,是很难改变这一状况的。
3、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和课堂评价,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带有功利主义的错误趋向,甚至会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苗头。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上学期我们在稷下中学听了一节展示课,课上老师的评价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买笔芯。在评课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问,给学生买笔芯是谁买?这位老师说是自己掏钱,在肯定了这位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之后,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就提出来这样做也不对,因为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既然是育人,就不能单纯以物质奖励为主,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学,怎样学,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位老师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所有评课老师的认可。但与会老师都对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一困惑感到无奈。我也是深有同感,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长效得激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5、导语和过渡语的设计比较困难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6、小组合作的困惑
小组合作是好事,但我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合而不作” 、“作而不合” 。要不就是光听别人的,自己主动不参与,只是假装在小组内合作,什么都不做,别人说啥他就是啥。另一种就是他也在作,只是自己独立做,不去与别人合作,我行我素。
7、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是一个难题。人与人需要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沟通。在校园中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可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对抗。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说轻了不管用,他不当回事,无所谓的样子。说重了又说伤害了自尊心,弄不好会走向极端。给弄出个惊天动地来让我们难堪,这就需要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力求提高自己,但鉴于我能力所限,实在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同行们能给与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四
1、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而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教师应努力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和压力,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不要把目标理想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分不相称的思想意识。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绞尽脑汁”地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去工作。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生活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做一名反思性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则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 教育理论的提升
1、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对于新的学习方法我有新的感受,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我有了新的思考:面向21世纪,中学思想品德要走向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纵观世界教育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知识型教育阶段、智能型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向创造型教育阶段努力发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新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有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模式,从而掀起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
教学资源的拓展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思想品德泛读课教学 (1)从网上下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2)材料处理及呈现:将选出的材料剪辑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设计出阅读分析题。利用网络拓展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思想品德实验条件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三、 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永远要对你的工作保持热爱和熟悉,不然你会错过很多机会的。比尔·盖茨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中的第5条是: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1.对周围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 2.吃老本是最可怕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5.做勇于创新的新型员工。可见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专业知识是你成为一个职业化人士的基本条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素质和能力,从多元化的价值观视角看,孰优孰劣无法轻易断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价值需要通过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体现,在效益这一杠杆的衡量下,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显现出优劣之分。个人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你的素质和能力本身,企业对特别符合自身效益的人才的需求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用经济学的观点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素质和能力的稀缺性。假如你拥有企业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就会受到特别的青睐,这些特质也是你赖以成功的条件。在人力资源诸要素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历文凭、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相反,支撑着专业技能发挥的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培训结束了,但我的收获还会延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这期的培训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当然,如果还有这样机会,我会更加珍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五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六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 莎士比亚的名言。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你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落下,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最近利用假期学习了在学校图书室借的《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学的首要问题。要想上好每节课,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要有意义。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2、要有效率。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3、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4、要有常态性。5、要有待完善。
1、创设情境的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沟通交往的技能。新课程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为基础的,没有师生间的课堂沟通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讲授指导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告诉”;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及时地“告诉 ”;留足时间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告诉”;丰富“告诉”的途径;分层“告诉”,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