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解决处理一些生活实际小问题。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一学年教学工作回顾: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琐碎,尤其学到微观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引路”作用。“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鼓励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
2、备课方面精讲精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规划,认真写好每一句要讲的话。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
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简记为7个字,“查装(茶庄)定点收离熄(利息)”。3、课后及时做好课堂总结
每节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搜集每节课各种教辅书中考核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课上有时间给学生提提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必经途径。4、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听课学习
为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与听课,教师间相互听课、听完课后能虚心向师父请教学习教学方法,收获颇丰。新教师之间讨论困惑,相互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对于第三章微观结构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能有直观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资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二、几点反思:
1、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中考试题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知识,了解与化学相关的时事热点,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3、提高自身素养方面
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终身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们也要坐下来静静的思考和学习,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学习新课程理念,品味着工作中的苦与乐,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
每一学年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新一学年的起点,在这期间,我要认真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地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止为了孩子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也为了自己的那热爱教学的跳动的心。2012-5-19 篇2:初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引导语:当你看到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在写工作总结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的时候,你是否曾心生羡慕?下面是的的初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本学期,我接手了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个班级的科学课程教学,更是兼职学校的教导工作。而教导工作非常的繁重,使得我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时间投入,有些不够。但一直以来,都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进行我的教学工作。如今临近学期结束了,我也对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目的是希望能准确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希望能把握好以后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由于八、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学风不同,原有的知识构成也不同,这就要求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所隐含的不同情况。
对于九年级学生,因为八年级的时候,我已基本上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前的科学是另外一个科学教师任教的,所以我只是基本上有所了解)和他们的知识构成。而对于他们的学生更是耳濡目染、深刻了解。针对这些情况,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就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走的也是严格、负责的路线,范文写作就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对于八年级学生,由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深知这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
识掌握和成绩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这个班级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学生的纪律非常好,这让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了充分的准备mdash;mdash;利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此种种条件下,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既注重实效、有注重实际的精神,制定好了这个学年的工作计划和这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二、抓好教学过程、激励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八年级的学习情况很差,导致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掉落,到了九年级,班级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已经大打折扣,这给我自己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差,班级里有3/4的学生没有学习状态,更没有学习的心思。如果一味的贯彻学习目的和内容,我怕会引来更差的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对课堂内容进行处理,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多一点精彩。但我并没有因为这样,思想汇报专题而放弃了优秀的学生,或者放弃了后进生,尽量的让我的课堂多一些气氛,而至于课本上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我更多的是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实在不行的,再另外处理。一年下来,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没有让学生失去科学的兴趣。(我觉得在一个毫无学习氛围的班级里上课,真的好辛苦)。
而对于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情况比较好,基础也比较扎实,但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想提高后进
生的基础知识,不能只靠我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会很差,找了很多的学生,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最后将几个后进生进行ldquo;一帮一rdquo;的传帮带教学,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补习,效果也不错。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虽然以突出基
础知识为主,但很注重知识的提高。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不仅给了足够的知识挑战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来把握优生的心理动态。一个学期下来,效果也不错。这种班级的教学,最怕的就是顾不到两头,能够做到ldquo;后进生吃好,优生吃饱rdquo;,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直在努力。nbsp;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学都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主,加强知识的延伸,联系生活的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其实是轻松的!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学习科学就是感受生活hellip;hellip;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是我最大的动力。
编后语: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教案精选:初中科学《电路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科学《电路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引入。通过电的应用、产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发电站产生电如何输送来引入电路知识。从电路实物图画法难过渡到电路图。
二、学生分析
对电学生是非常熟悉的事了,小学的常识课就已经涉及到了。知道电比老虎还要可怕,电是非常有用的。对于电的产生,电路还是相当陌生的。从实物图过渡到电路图,学生在认知方面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4、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五、方法设计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知道吗?
--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各种电池(认识各种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二)电路
设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
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1、电路的组成:
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能的;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能有无的。
2、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重做图4-3的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将小灯泡取下,即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必须防止电源短路。
思考: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电流的大小比较:
电路状态 通路 开路 短路
电流大小 电流正常 没有电流 电流过大
小结: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观察:观察手电筒电路。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可让学生自带手电筒,作随堂观察)。
思考:手电筒电路的开关与我们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作用相同,结构可以不相同。
(三)电路元件和符号 电路图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1、电路元件符号:导线、电池、电池组、灯泡、开关、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间连接等。
2、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叫电路图。
⑴让同学画出图4-9实验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⑵变换一下图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⑶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实验:图4-10、图4-11,画出实验电路图,引入电路的连接方法
3、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是串联和并联。
如果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串联,如果把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介绍: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干路、支路和分支点
补充:
1.画好电路图应注意的事项
(1)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电路器件。
(2)规范地使用器件符号。
(3)合理地安排器件符号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器件均匀地分布在电路中,画成的电路图应清楚美观。
(4)平直地描绘连接导线,通常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连接导线,转弯处一般取直角,使电路图画得简洁、工整。
2.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可以从电路中有无支路入手分析:串联电路没有其它支路,并联电路中有几个支路。也可以从电路的通断来判别:串联电路中,断开任意一个用电器,整个电路就被切断;而在并联电路中,断开任意一条支路,其余支路仍然是通的。
3.设计电路的方法
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再将开关和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若开关是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作图时,电路元件要按照规定的符号画出来。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
4、连接电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按照一定顺序连接;②各元件与导线间的连接要牢靠;③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④连接电路时,一定要防止用导线把电源直接连接起来。
5、识别串联电路的方法是:
(1)从连接方式去识别:在串联电路中,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2)从工作特点去识别。因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所以流过第一个用电器的电流,要全部流过第二个用电器,若第一个或第二个用电器出现问题,另一个用电器一定受到影响,也停止工作,即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彼此互相影响。
(3)通过实验观察识别。只用一个电键就可以控制串联电路的各个用电器。
6、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是:
(1)从连接方式去识别: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是并联在电路的两点间的,所以电流的路径不是一条,而是若干条。
(2)从工作特点去识别:因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若干条,每条路径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电路,各用电器彼此互不影响。
(3)通过实验观察去识别:电路中的开关不只是一个,其中有一个控制整个电路的所有用电器,其余的开关控制各自支路的用电器。
练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需要哪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图1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接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把它改正过来。
五、课后反思
课后练习安排的电路图的连接学生很感兴趣。课后纷纷要求教师面批。积极性令人感动。本节内容安排为1课时。教材从现实生活着手,带着学生进入电的世界。教材的难点在于电路连接状态的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好,基本能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但在实物图和电路图的转化中却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初中科学实验课教学设计 兰溪市聚仁学校振兴校区
龚晓锋
初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身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内容的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问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如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新课阶段,出示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并用纸片盖住倒转,发现纸片将杯中的水托住了不掉下来。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通过这种现象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
二、实验教学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水的浮力》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大胆猜测塑料块上浮的原因。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水对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浮力。然后教师说:“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不能作为定论;任何一个假设都要经过实验证明才能上升为科学的道理,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呢?”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根据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有结构”的材料,一边讨论一边开展了,实验活动。
三、实验教学材料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
1、合理利用小学科学工具箱器材。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的(每种材料分10组)。
2、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教师先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3、前两种方法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三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总汇集起来,设立一个“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
如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时,在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结构”的材料如:条形、棒形、圆柱形、环形、马蹄形和棱形(指南针)等形状的磁铁,同时为他们提供水槽、沟沫塑料板、磁铁座、小车等器材。
四、实验教学形式应具开放性
如学习《光》一课时,教材中原来安排了小孔成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小孔成像实验,改成一个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探究“树荫下太阳的光斑的形状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五、实验教学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
六、实验教学操作要体现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台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如在学习《弹力》一课时,教师让他们在课前就收集自已认为有弹性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它有弹性。
七、实验教学信息要实现共享化
观察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去粗存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及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实验信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探究性实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学生交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七年级上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第5节 质量的测量
第6节 时间的测量
第7节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 常见的动物
第3节 常见的植物
第4节 细胞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 太阳和月球
第4节 观测太空
第5节 月相
第6节 日食和月食
第7节 探索宇宙
第4章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第2节 熔化与凝固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第4节 升华与凝华
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6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实验与制作
第1章 科学入门 实验一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实验二 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三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第2章 观察生物
实验一 观察蚯蚓
实验二 认识显微镜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三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实验四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第3章 地球与宇宙
制作一 制作小型地球仪
制作二 活动星图的制作
第4章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实 验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科学第二册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 眼和视觉
第7节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 机械运动
第3节 力的存在第4节 力的图示
第5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 磨擦的利和弊
第7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8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节 新生命的诞生 第3节 走向成熟 第4节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5节 植物一生
第6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自转
第2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 日历上的科学
第5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6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 第7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实验与制作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实 验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章 运动和力
制 作 制作水火箭
实 验 测量平均速度
第3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实 验 嫁接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实 验 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变化
制 作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科学第三册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第1节 水在哪里
第2节 水的组成第3节 水的密度
第4节 水的压强
第5节 水的浮力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5节 风
第6节 为什么会降水
第7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9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第2节 神奇的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运动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4章 电路探秘
实验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二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制 作 制作飞机机翼模型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实 验 植物的向性
第4章 电路探秘
实验一 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二 用龟压表测电压
实验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科学第四册
第1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 第2节 氧化
第3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第4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 光合作用
第6节 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
第7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3章 植物土壤
第1节 土壤中有什么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3节 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5节 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
第6节 保护土壤
第4章 电和磁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6节 家庭用电
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
实验与制作
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
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
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
科学第五册
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2节 探索酸的本质
第3节 探索碱的本质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5节 金属的性能 第6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3节 常见的材料
第4节 材料的发展
第3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变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第4节 动能和势能
第5节 内能和热量
第6节 电能的利用
第7节 电热器
第8节 核能的利用
第9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1节 食物与摄食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 代谢的多样性
实验与制作
土壤酸碱性测定
碱和盐的性质
杠杆的工作原理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剖猪的心脏
科学第六册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1节 地球的诞生
第2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第3节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进化与遗传
第5节 恒星的一生
第6节 宇宙的起源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2节 生态系统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第1节 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
第4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3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验与制作
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观察酵母种群 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 ④制作生态球
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龙岗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
初中科学教学故事
——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初中科学教学五年了,回想过去五年的课堂教学,总觉得存在一些遗憾,仔细想想,问题还是在于知识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教学显得单调而枯燥。初中科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学习科学、同时学会应用科学。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关注生活现象,引入科学问题
因为许多科学反应和科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科学问题。
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兴趣自然产生。
1 龙岗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科学问题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科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冰雪天马路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科学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科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 2 龙岗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
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科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科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科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科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所以,科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科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龙岗区建文中学
杨志伟
2012-5-13